别让不懂幽默害了你-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场合的幽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服务中如何表现幽默

    ◎避免让顾客扫兴

    (1)妙解话题忧变喜

    在对顾客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使气氛受到干扰,这时就该利用自己的机智、妙语改变和活跃气氛。

    有一次某旅行社组织旅游。游客刚下车,就遇到了大雨,原定参观的项目只得暂停。大家不免感到扫兴。这时导游立即向大家问好,说道:“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看,连老天爷也为各位接风洗尘。”一席话将坏事说成了好事,使游客感觉到了导游的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运用引申法

    武汉夏天炎热难耐。某单位邀请某领导作政治学习报告时,正值炎热天气。领导一下车就热得难受,眉头皱起来。

    这时,负责接待的旅馆负责人急忙说道:“您今天到我们这里来,真是恰逢其时,不但大家热烈地欢迎您,而且老天也给加温,这真是热上加热,可见我们这片热土是多么热情好客!”主持人的一番话,使某领导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3)运用联想创造出积极的意义

    以达到化解不利,改变气氛的目的。

    一位华侨老妇人在游黄山时,不慎将裙子在树枝上挂了一个口子,老妇人顿时游兴大减。这时,聪明的导游小姐立即跑过来,扶起老妇人,说道:“夫人,这是黄山对您有情啊,它想拉住您,叫您多看几眼,不愿您匆匆离去!”导游小姐的联想,让老太太眉开眼笑,游兴又上来了。

    ◎对顾客进行说服或反驳

    (1)幽默提醒

    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时利用幽默表达一下对对方的不满,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有这样一则小幽默:在饭店,一位喜欢挑剔的女人点了一份煎鸡蛋。她对女侍者说:“蛋白要全熟,但蛋黄要全生,必须还能流动。不要用太多的油去煎,盐要少放,加点胡椒。还有,一定要是一个乡下快活的母鸡生的新鲜蛋。”

    “请问一下,”女侍者温柔地说,“那母鸡的名字叫阿珍,可合你心意?”

    在这则小幽默中,女侍者就是使用的幽默提醒的技巧。面对爱挑剔的女顾客,女侍者没有直接表达对对方所提苛刻要求的不满,却是按照对方的思路,提出一个更为荒唐可笑的问题提醒对方:你的要求太过分了,我们无法满足,从而幽默地表达了对这位女顾客的不满。

    (2)请你回去称称孩子

    有一次,一位女士怒气冲冲地走进食品商店,向营业员喝道:“我叫我儿子在你们这儿称的果酱,为什么缺斤少两?”

    服务员一愣,待她道中原因之后,就有礼貌地回答:“请你回去称称孩子,看他是否长重了。”这位妈妈恍然大悟,脸上怒气全消,心平气和而又很高兴地对服务员说:“噢,对不起,误会了。”

    这里,服务员小姐认准了自己不会称错,便剩下一种可能,即是小孩把果酱偷吃了。

    如果明说“我不会搞错的,肯定是你儿子偷吃了”,或者“你不找自己儿子的麻烦,倒问我称错没有,真是莫名其妙”,这就不但不能平息顾客的怒气,反而会引发一场更大的争论。因此,服务员用幽默委婉的语气指出妇女所忽视了的问题,这样既维护了商店的信誉,又避免了一场争吵,赢得顾客的好评。

    (3)左腿还是右腿

    迪克是一个小餐厅的服务员。一天,一个男人走进餐厅在一张桌旁边坐下来。迪克向他问候并走到跟前打听他想吃什么。这男人说他喜欢吃带有土豆和蔬菜的鸡。

    “烤鸡。”当迪克正在离开时,他附加说。

    “很好,先生。”迪克一边回答,一边进厨房。

    但是,这个人又叫回他,并且说:“服务员,稍等一会儿,请尽量把鸡做得正合适——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而且尽量瘦点。”

    “是的,先生,”迪克顺从地回答道,“我这就去告诉厨师。”

    服务员再次向厨房走去,但是这个人再次叫住他说:“哦,我忘了说明,我喜欢鸡腿。”

    “很好,先生,”迪克回答说,“你是喜欢左腿还是右腿呢?”

    (4)委婉指正

    一位顾客坐在一个高级餐馆的桌旁,把餐巾系在脖子上。经理很反感,叫来一个招待员说:“你让这位绅士懂得,在我们餐馆里,那样做是不允许的,但话要说得尽量委婉些。”

    招待员来到那个人的桌前,有礼貌地问道:“先生,您是刮胡子,还是理发?”

    (5)反驳

    证券交易所的王刚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漂亮的山地自行车的广告,车价为1000元。他马上跑到播送广告的那家商店,要求看一看自行车。

    店老板很热情地给王刚看了一辆。王刚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突然转向店老板说:“这辆车上没有车灯,可是你在广告上的自行车上却有一盏。”

    “是的,先生。”店老板说,“可是灯没有包括在自行车的价格之内,这是另外卖的。”

    “没有包括在自行车的价格之内?!”王刚气愤地说,“那就是欺骗。假如广告上有车灯,就应该包括在你给的那个价格之内。”

    “哦,先生”店老板回答道,“广告里的自行车上还有一个漂亮的姑娘呢,可是,我们也没有每辆自行车上配一个呀。”

    (6)最好的照相机

    中国导游社扬州分社的李建在陪同客人游览时,客人中有几位照相迷,每到一处,照起来没完没了,李建不好对客人硬性规定时间,便说:“朋友们,中国幅员广阔,名胜颇多,佳景处处,美丽无比,再好的照相机,再多的胶卷,也不会使您满意的。我认为最好的照相机就是您自己一双勤快的眼睛,用不完的胶卷是自己的头脑。只有它们,才能从这带走真正完美的记忆。”

    (二)在不便直接表达观点的场合

    ◎不便回答的问题

    (1)将难题推卸给对方

    1972年5月,美苏举行了最高级会谈。27日凌晨一点,在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下榻的莫斯科一家宾馆里,基辛格向随行的美国记者团介绍美苏关于签署限制战略武器四个协定的会谈情况。

    基辛格微笑地向记者们透露说:“先生们,苏联每年生产导弹的速度大约是250枚。如果在这里把我当间谍抓起来的话,那你们说该怪谁呢?”

    这时,有一位自作聪明的美国记者,想趁机探听美国军事秘密,便接过话头问道:“请问基辛格博士,那我们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又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呢?”

    基辛格深知自己身居要职,万万不能泄露国家军事机密。所以,他耸了耸肩,巧妙地回答说:“刚才这位记者先生提的问题,对我来说,的确不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民兵’导弹的确切数字。至于说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潜艇导弹嘛,具体数字我是知道的,但我的苦处是,不知道这是不是保密的?”

    那位记者高声说道:“这不是保密的。请基辛格博士说出来吧!”

    基辛格听这位记者这么一说,急转话头,反问道:“真的不是保密的?那就请这位记者先生说一说是多少!”

    那位记者被基辛格这一反问,弄得瞠目结舌,只得“嘿嘿”傻笑。

    基辛格巧转话题的妙处在于:当他在外交说辩的场合中处于困境时,施展巧转话题的手法,将这一难题转嫁给那位记者,以便从容脱身,叫那位记者无话可说。如果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即可将重点转移,引开别人的注意力,又可将难题推卸给对方,让他无言以对。

    (2)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诡辩术常常见于外交场合。因为在这种场合里,一方不便于正面回答另一方提出的问题,同时,也不能拂逆了另一方的一片好心,就只得采用答非所问诡辩术,既委婉地拒绝回答对方的提问,又活跃了这种严肃的场合里的气氛。

    一次,一位西方记者在招待会上突然向陈毅元帅问道:

    “中国最近打下了美制U——Z型高空侦察机,请问用的是什么武器?是导弹吗?”

    陈毅元帅用手在空中做了一个往上捅的动作,回答记者说:

    “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呀!”

    话音刚落,一阵哄堂大笑。笑声中,记者们为陈毅元帅独特的外交幽默和情急生智而折服。

    用“竹竿捅下飞机”是绝对天方夜谭的歪解,是荒诞的,但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却不失为一种精彩的回答,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感。

    陈毅元帅的这种似是而非的答非所问,既不泄露国家的重大机密,又活跃了记者招待会的气氛。

    著名作家王蒙也有一个答非所问的精彩例子。

    有位美国朋友对他进行采访,问50年代的王蒙与70年代的王蒙相比较,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王蒙莞尔一笑,立即回答:“50年代我叫王蒙,70年代我还叫王蒙,这是相同的地方;50年代我二十多岁,70年代我四十多岁,这是不同的地方。”那位美国朋友听后连声赞道:王蒙太幽默了!

    (3)类比推托

    王光英当初赴香港创办光大实业公司时,一下飞机就遇到香港记者提出的棘手问题:“你带来多少钱?”

    对这个棘手问题,王光英见对方是个女记者,急中生智说:“对女士不能问岁数,对男士不能问钱数。小姐,你说对吗?”

    随机应变的一句妙答,既达到目的,又有幽默感,比之支支吾吾或哼哼叽叽来掩饰,不知要强多少倍。

    (4)巧妙避开敏感话题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张学良将军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危难的关头,是他和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促进了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确立。殊不知,这位“世纪老人”,从前的少帅,除具有强烈的爱国心、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上司才能外,还有着极“帅”的口才。下面是20世纪90年代台湾某报记者对张学良将军的采访,从中可以体会到将军口才的过人之处:

    记者:“有人说你是花花公子,你是怎样看的?”

    张:“我从不是个花花公子,不过现在你们也许可以说我是个花花老人。你们看,我现在花最多时间的地方就是床上,有时候早上11点才起床,吃过午饭又去睡,一觉睡到了3点,你们说我浪漫不浪漫?”

    记者:“西安事变后,你几乎不再与政治有关,你的命运和蒋介石分不开了,你是怎么看的?”

    张:“对于蒋介石,在他过世的时候,我私下写了一幅挽联:‘关切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如仇雠。’对于他,胡汉民曾说过一句话:‘以前在孙文面前乱说话说惯了,如今可说出问题来了。’你们懂这意思吧,孙先生对玩笑一向是不以为意,蒋先生可不同,他是个军人。”

    记者:“你是否考虑过回大陆看看这事?”

    张:“(哈哈一笑)我现在是秋后的蚂蚱,跳不了几天了。如果说还有什么事想做,大概就只有回家看看了,看看大陆的情形,看看亲戚朋友和家乡,可是左腿很疼,没法子去,得等好一点再说了。”

    在经历了漫长的半个多世纪后,张学良将军已是一位九旬高龄的世纪老人。在台湾的生活,张学良将军一直在“保护的自由”中生活。可他依旧“大仁、大勇、大智、大寿”。由于张学良是一位历史人物,历史的见证,因而常常有记者的采访。谈话的内容无所不包,既涉及张学良的私人生活,又涉及历史、现实和政治斗争。许多问题都是十分敏感的。由于张学良将军的历史地位,以及目前的现实,张学良的一言一行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张将军也深知这点,因而对敏感问题,常常机智应对,或巧妙躲开难以回答的问题,或自嘲调侃,避开敏感话题,巧言对之,妙趣横生,体现了将军良好的风度和学识。

    (5)把角色“互换”一下

    1956年在苏联共产党第20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做了“秘密报告”,揭露、批评了斯大林肃反扩大化等一系列错误,引起苏联人及全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大家议论纷纷。

    由于赫鲁晓夫曾经是斯大林非常信任和器重的人,很多苏联人都怀有疑问:既然你早就认识到了斯大林的错误,那么你为什么早先从来没有提出过不同意见?你当时干什么去了?你有没有参与这些错误行动?

    有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再次批判斯大林的错误,这时,有人从听众席上递来一张纸条。赫鲁晓夫打开一看,上面写着:“那时候你在哪里?”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赫鲁晓夫的脸上很难堪。他很难做出回答。但他又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更无法掩瞒这个纸条,这样会使他丢面子,失去威信,让人觉得他没有勇气面对现实。他也知道,许多人有着同样的问题。更何况,这会儿台下成千双眼睛已盯着他手里的那张纸,等着他念出来。

    赫鲁晓夫沉思了片刻,拿起纸条,通过扩音器大声念了一遍条子的内容。然后望着台下,大声喊道:

    “谁写的这张纸条,请你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走上台。”

    没有人站起来,所有的人心怦怦地跳,不知赫鲁晓夫要干什么。写条的人更是忐忑不安,心里后悔刚才的举动,想着一旦被查出来会有什么结局。

    赫鲁晓夫又重复了一遍他的话,请写条的人站出来。

    全场仍死一般的沉寂,大家都等着赫鲁晓夫的爆发。

    几分钟过去了,赫鲁晓夫平静地说:“好吧,我告诉你,我当时就坐在你现在的那个地方。”

    面对当众提出的尖锐问题,赫鲁晓夫不能不讲真话。但是,如果他直接承认“当时我没有胆量批评斯大林”,势必会大大伤了自己面子,也不合一个有权威的上司人的身份。于是赫鲁晓夫巧妙地创造出一个场面,借这个众人皆知其含义的场景来婉转、含蓄地隐喻出自己的答案。这种回答既不失自己的威望,也不让听众觉得他在文过饰非。同时赫鲁晓夫创造的这个场景还让所有在场者感到他是那么幽默风趣,平易近人。

    交际“僵持”出现时,往往是双方都觉得对方的言行不合适,这时,如果采取退一步思考问题的策略,把角色“互换”一下,就很可能轻松地打破僵局。

    (6)虚造的“香格里拉”

    1942年4月18日,美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静静停泊在海湾中。航空母舰甲板上,黑压压停满一架架美国空军飞机,整装待发。

    一声令下,这一架架飞机腾地升空,冲入云海,飞往日本海岛。

    当天,日本首都东京遭到这些飞机的轰炸。一颗颗扔下的炸弹落地开花,使日军一时惊恐万状,士兵人心惶惶。

    这次空袭大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美国总统罗斯福兴奋异常,为鼓舞盟军士气,他决定在当天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准备公布这条新闻,借助新闻媒介大造舆论。

    罗斯福兴奋了一阵后,逐渐冷静了下来。思来想去,他在总统办公室踱来踱去,喃喃自语:“美国的新闻记者先生穷追不舍问到这问题,岂不暴露了‘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的准确位置?岂不给美国以后的作战行动带来严重后果?”

    于是,他脑中闪过一个美妙的字眼:“香格里拉。对,就说香格里拉!”

    新闻发布会如期召开。会场大厅上,群情高涨,许多记者为这次空袭议论得面红耳赤。

    然而,有一名记者抢先发话:“总统先生,这次空袭消息一旦公布,一定会大大鼓舞盟军士气。不过,你能否讲出美军飞机的准确起飞地点吗?”

    话题触及了关键,会场一下子鸦雀无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记者举起了摄影机、话筒,报刊的记者们举笔等待记录。

    罗斯福脱口而出:“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意为世外桃源。

    “嗬!嗬嗬!”记者们发出一片欢呼声。因为这妙语为空袭增添了鼓舞人心的喜剧色彩。

    到哪儿去找这确切地址?正企图从这次新闻发布会嗅出些蛛丝马迹的日本情报机关更是大失所望。

    ◎难以解答的问题

    (1)给出一个形象而通俗的答案

    爱因斯坦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自从他发明了相对论学说以后,经常有记者和一些非专业人士向他请教一些有关相对论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比较高深,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解释清楚的。

    有一次,一位美国女记者采访爱因斯坦,问道:“依你看,时间和永恒有什么区别呢?”

    爱因斯坦答道:“亲爱的女士,如果我有时间给您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的话,那么,当您明白的时候,永恒就消失了!”

    爱因斯坦这段回答非常含蓄、幽默。从表面看,他似乎是抱歉的解释,由于自己没有时间,无法从学术上向对方就“时间与永恒的关系”这个深奥的问题作出解释,而其实,在这段简短而幽默的道歉和解释语中,已包含了对这个问题的生动、形象而通俗、深刻的答案。这个答案虽然不是一个科学的严谨的定义,但从像这位女记者一样的普通人的专业知识基础出发,这却是她们非常容易接受的一个形象、生动诙谐的解释。

    (2)用反问代替回答

    法拉第发明的发电机超越其他人的成就甚多,而这一部发电机也堪称现代科技之父;但是,在法拉第的时代,有的人却不明白他的发明有多么重要。有一个瞧不起法拉第的人这样问:“发电机有什么用?”

    法拉第以充满幽默力量的口吻回答道:“婴儿有什么作用?”

    同样,法拉第对知识的兴趣使那些满脑子实际的人不解。英国的政治家格廉·格拉德斯通认为法拉第的实验没有任何实用价值,问他:“这项发明有什么用?”

    法拉第反驳道:“为什么要有实用价值?否则,你不是又要征税吗?”

    (3)概念转换

    在恋爱生活中,由于概念转换的幽默法容易为人掌握,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大量应用。它的确能给恋爱生活带来欢乐和情感,请看一对恋人的情形:

    一对恋人进入了热恋阶段,他们在公园里亲热过后,女朋友问:“我问你,别瞒着我,你在和我亲热之前,有谁摸过你的头,揉过你的发,捏过你的颊?”

    男朋友说:“啊,这太多了,昨天,就有一个……”

    女朋友愕然,忙问:“谁呀?”

    男朋友说:“理发师。”

    这位男朋友把“还有什么女孩子亲热你”的概念转移到“理发师”身上,一语既出,谁个不为之一笑呢?

    (4)诙谐地引用对方的话

    1972年5月20日,基辛格随尼克松总统动身前往莫斯科,途中经过维也纳。在那里,基辛格就即将开始的美苏首脑会谈问题,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他追溯了这次会谈的起因,剖析了两个国家的差异,并就会谈前景和可能达成的协议作了预测。这时,《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思·弗兰克尔提出一个所谓“程序性问题”。“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呢?”从不放过任何机会讥讽《纽约时报》的基辛格回答说:“我明白了,你看马克思同他的报纸一样多么公正啊,他要我们在倾盆大雨和点点滴滴之间任选一个,所以无论我们怎么办,总是坏透了。”他略为停了一下,一字一板地说:“我们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全场顿时哄堂大笑。

    ◎不便明言的指责

    (1)巧妙说出真相

    一小镇上开了一家酒馆,酒店老板王五脾气非常急躁,常常听不得半句坏话。

    一个大热天的中午,一个过路人停下来吃饭,要了一瓶酒和一些饭菜。

    刚喝了一口酒,忍不住叫了起来:“酒好酸。”酒店老板听后,不由得大怒,马上吩咐店小二拿棍子去打过路人。突然,又进来一位顾客,看到老板正在打客人,连忙问:“老板为什么要打人?”

    老板说:“我卖的酒远近闻名,这人说我的酒是酸的,你说他该不该挨揍。”

    这个人说:“让我尝尝。”

    老板递给他一杯酒,这人刚尝一口就连忙放下杯子,眼睛眉毛都酸得皱在一起了,脱口说道:“你把他放了,打我两棍子吧!”

    (2)隐喻指责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作者来到某编辑部,递上自己的作品。编辑看了作品以后问他:“这篇小说是你自己写的?”

    “是我自己写的。”年轻人答道,“我构思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整整坐了两天才写出来的,写作真苦!”

    “啊,伟大的契诃夫先生,您什么时候复活了啊!”编辑大发感慨。

    听了编辑的话,年轻人赶快悄悄地离开了编辑部。

    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契诃夫先生,您什么时候复活了啊”这句话,隐喻着“你抄了契诃夫先生的作品”其效果远胜于明言快语地指出作品是抄袭的。

    (3)假装听错

    在一辆电车上,一位老太太登上电车后,发现车上座位都占满了,一位先生客气地站起来让座,老太太随即一声不吭地坐下来了。

    旁人都对这位老太太的不礼貌行为露出不满的神色。

    只见那位先生转身向那位老太太说:“太太,您刚才在说什么呀!”

    “先生,我什么也没说过呀!”老太太感到奇怪。

    先生说:“对不起,太太,我还以为您在说‘谢谢’呢!”

    话音一落,车厢里一阵哄笑,老太太满脸通红。

    ◎不便直接表达的言语

    (1)曲折地描述

    一个泥瓦匠,曾为皇宫翻盖过瓦。一次,他在喝得酩酊大醉时说了一句“沙皇陛下在我的屁股底下”,因此被告到法院。

    法院经过认真的审理,确认他有罪。记者们要报道这一判决的理由,不能重复那句侮辱皇上的话,真是费尽了心思。

    一个聪明的记者写的消息被各报采用,记者是这样写的:“泥瓦匠安德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因为他泄漏了有关沙皇处所的令人不安的消息。”

    (2)委婉地提示

    芝加哥的一位妇女惹下了天大的麻烦,于是她请大律师克拉伦斯·达罗为她的官司辩护。律师没费吹灰之力,帮她赢了官司。

    事后,她去酬谢律师,说:“达罗先生,叫我怎么酬谢您呢?”

    “亲爱的女士,”达罗说,“自从发明了货币以来。这样的问题好像都只有一个答案呀。”

    (3)用故事引出自己的观点

    一位70岁老翁对为他体检的医生说:“你知道吗?我和一位22岁的金发女郎结婚了!”

    医生没有理会老翁。

    于是老翁得意地说道:“你知道吗?我太太长得非常美丽动人!”

    医生还是没有理会。

    老翁继续炫耀:“你知道吗?她昨天告诉我她怀孕了!”

    听到这里,医生慢慢地说道:“有一次,我去非洲大草原旅行,迎面扑来一头狮子,而我没有带猎枪,情急之中,拿起身旁的一把雨伞,对着那头狮子,嘴里喊道:‘砰!砰!砰!’接着,那头狮子便中枪倒在我的面前。”

    老翁说:“呸!这一定是别人干的!”。

    医生说:“我也这样认为。”

    (三)如何幽默化解尴尬的局面

    ◎用幽默摆脱尴尬沉闷的气氛

    我们在个人生活中,总是不断地、交替地扮演着主人和客人的角色,因此我们有可能要去应付不合理的要求、令人不快的行为或者闹得不像话的场面。

    有人想平息餐桌上的争论,他提了一个十分意外的问题:“诸位,刚才是一道什么菜?大概是鸡!”

    “是的。”一位客人回答。“一定是公鸡!”这人一本正经地说,“原来是鸡在作祟,难怪大家要斗起来。”说完他举起酒杯:“来点灭火剂吧,诸位!”一场餐桌上的征战顷刻间平息了。

    有时候为了化解困境,没有任何合适的方式,只有依靠幽默的力量。

    当百货公司大拍卖,购货的人又推又挤的时候,每个人的脾气都犹如枪弹上膛,一触即发。有一位女士愤愤地对结账小姐说:“幸好我没打算在你们这儿找‘礼貌’,在这儿根本找不到。”结账小姐沉默了一会儿,说:“你可不可以让我看看你的样品?”那位女士愣了片刻,笑了。

    作家欧希金也曾以幽默摆脱了一个困境。

    他在他的《夫人》一书中,写到了美容产品大王卢宾丝坦女士。后来在一次他自己举行的家宴中,一位客人不断地批评他,说他不应该写这种女人,因为她的祖先烧死了圣女贞德。其他客人都觉得很窘,几度想改变话题,但是都没有成功。谈话越来越令人感到尴尬,最后欧希金自己说:“好吧,那件事总得有个人来做,现在你差不多也要把我烧死。”这句话马上使他从窘境中脱身出来,随后他又加上一句妙语:“作家都是他的人物的奴隶,真是罪该万死!”

    作为一个现代人,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如果在那些情况下,你也能从容地开个玩笑的话,你与别人之间紧张的气氛相信就能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你的同事还会被你的魅力所吸引,被你的宽广胸怀所感动,进而钦佩你,最后真正接受你。

    ◎以平和的态度对待意外

    (1)把意外当成有准备的项目

    一次,里根总统在白宫钢琴演奏会上讲话时,夫人南希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在台下地毯上。观众发出惊叫,但是南希却灵活地爬起来,在二百多名宾客的热烈掌声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正在讲话的里根看到夫人并没受伤,便插入一句俏皮话:“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应这样表演。”台下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本来这是一件令里根很尴尬的事,在这时如果埋怨或者置之不理都会令人不快,不光是台下的人不快,也包括台上的人。而里根在危难之时,竟用幽默化险为夷、出奇制胜,获得了极佳的效果,显露出他的机智、豁达,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2)假装习以为常

    众所周知,里根和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是老乡,因此在美加外交关系上,两位首脑也就没少利用这个优势“求同”。特鲁多曾特意请里根到自己的老家,并以老乡身份盛情款待,宾主不亦乐乎,其乐融融。

    在里根以美国总统的身份第一次访问加拿大期间,他自然少不了演说。可加拿大的百姓一点儿也不欢迎这位新总统,许多举行反美示威的人群不时地打断这位明星总统的台词,特鲁多深感不安。倒是里根洒脱,笑着对陪同的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说:“这种事情在美国时有发生,我想这些人是特意从美国赶到贵国的。他们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紧皱双眉的特鲁多顿时眉开眼笑了。

    (3)自我解嘲

    钢琴家波奇是一位幽默家。有一天他到美国福林特城演奏,开场前发现上座率很低,不到五成。他虽然很失望,但并没有因此影响自己的情绪。

    为使场内观众不感到空寂,他便走向舞台的脚灯,笑着对观众说:“福林特这个城市的人们一定很有钱,因为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立刻,空荡的剧场充满了笑声,为他的演奏作了情绪铺垫。

    ◎冷静地对待别人的指责

    (1)含蓄委婉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次发表演说,力主与苏联联合共同抵抗德国。一位读者问他为什么替斯大林讲好话?

    他说:“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阎王讲话的。”

    丘吉尔不直接点明自己的观点,而是以幽默含蓄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寓于其中,让对方去细细品味。这种含蓄型的回答不但能机智地回击对方不友好的态度,而且能使语言充满情趣、魅力无穷而耐人寻味的神秘色彩。

    (2)自嘲式幽默

    1912年,罗斯福作为总统候选人在新泽西州的一个小城市发表演说。他在讲到妇女选举权时振振有词,极力赞成妇女参政。

    这时,听众中忽然有人狂呼:“上校!你5年前不是反对过妇女参政吗?”

    罗斯福坦然地回答说:

    “是的,我5年前因为学识不足,所以主张有错误,现在已有进步了!5年时间,地球绕太阳都转了5个圈了,难道我转变一个观点还不应该吗?”

    罗斯福由于坦诚地承认错误,因而赢得了听众。

    当我们处于尴尬境地时,巧妙地使用自嘲式幽默,可以使我们顺利地摆脱窘境。

    (3)使用专业术语

    一位对清洁十分苛求的母亲某天在女儿的书房里看到了一张蜘蛛网,就怒气冲冲地说:“那是什么呀?”

    女儿不动声色地说:“是一项科学工程。”

    使用幽默不仅能帮你很好地对付责难,而且还能帮你自我解脱。

    (4)举出荒谬的理由

    一个冬晨,郊区开来的火车到站时又晚了25分钟,一位常遇见这种情形的旅客问列车长,这次又是什么缘故。列车长说道:

    “碰到下雪,火车总难免误点的。”

    “可是今天并没有下雪啊。”旅客说。

    “不错,”列车长说道:“可是,天气预报说今天下雪。”

    虽然列车长并未回答旅客的问题,相信听了列车长的话旅客一定生气不起来了,这就是幽默的力量之一。

    (5)张冠李戴,语意翻新

    将本来只适合于彼场合的话,移植到此场合中来说,也能造成强烈的幽默效果。

    在美国的一所学校里,一位女教师在课堂上提了个问题:“‘要么给我自由,要么让我死’,这话是谁说的?”

    教室里鸦雀无声,女教师脸上一片失望。这时,有人用不熟练的英语答道:

    “1775年,美国国务卿巴特利克·亨利说的。”

    “对,同学们,刚才回答的是一位日本同学。你们生长在美国却回答不出来,而来自遥远的日本的同学能回答,多么可怜哟!”

    这时,从教室的一角突然发出一声怪叫:

    “把日本人干掉!”

    女教师听到叫声,气得满脸通红,大声问道:

    “谁?这话是谁说的?”

    静了一会儿,教室的一角有人答道:

    “1945年,杜鲁门总统说的。”

    1945年杜鲁门总统对日作战宣言,可说是美国人的精神原子弹;而教室里冒出这句话,只能是笑的原子弹。妙的是,那位学生引用得那么贴切、合时。

    (6)认可中表达不满

    亚柏在当选美国钢铁工会主席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有不少人对他表示冷漠,其中有人公开历数他的缺点。亚柏在宾州的强斯敦镇演说时,听众哗然,要他下台。这时亚柏微笑着说:“谢谢各位。我等一会儿就下台,因为我刚刚上台呀。”那些反对他的听众出乎意料地笑了。

    亚柏式的幽默以间接的方式认可了反对者的不满,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自己也是不甚满意。于是,他和他的反对者达成了一种默契,即互相谅解,以发展的、宽容的眼光对待眼前的现实。倘若他在这关键时刻惊慌失措,或者溜之乎也,那么他永远也不会当上钢铁工会主席。倘若他缺乏幽默,以激烈的言词回敬反对者,那他就把反对者推到了敌人的位置上,自己则变成受难的圣塞巴斯蒂安,钉在讲台上接受乱箭穿身。

    (7)假戏真做

    卡普尔曾经担任过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最高行政领导。在他任职期间,有一次主持股东会议,会中人们对他提出了许多质问、批评和抱怨。会议气氛颇为紧张。其中有一个女人不断提出质问,说公司在慈善事业方面的投资太少了。她厉声问:“去年一年中,公司在这方面花了多少钱?”

    卡普尔说出一个几百万元的数字。

    “我想我快要晕倒了!”她说。

    卡普尔面不改色地解下自己的手表和领带,放在桌上,说:“在你晕倒之前,请接受这笔投资。”

    在场的大多数股东笑起来。

    他的幽默表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即企业很重视人性的需要,他本人也确实关心。如果有必要的话他可以牺牲自己,但资金有限也是事实。一句幽默的戏剧性语句和一个幽默的戏剧性行为,其效果远远超过了一份长篇小说般的工作报告。

    (8)故弄玄虚

    “这是将军发来的一封电报。”一个士兵前来报告,“是发给您个人的,团长。”

    “你念吧!”团长命令道。

    士兵念道:“我们这次失利首先应归罪于你的愚蠢与无能!”

    “这是一份密码电报,立即去把它译出来!”团长严肃地指示道。

    (9)把矛头转向第三者

    如果当妻子的当众骂丈夫,那是最伤夫妻感情的事了。但如果你是一个处困境而不慌而且具有幽默感的丈夫,面对妻子的责骂,你可以弱化这种攻击。

    有一次,几个朋友正在一家餐馆聚餐,一位朋友的妻子突然来到,不知为何,开口便大声训斥丈夫:“你是世界上最卑鄙无耻的人!”

    餐馆的顾客都注视着他们。当丈夫的迅速站起来扯开嗓子叫道:“说得好,老婆,你还对他骂了些什么?”

    这位朋友真是妙招,他妻子的火一下就下去了。他这句话有多层意思,一是给老婆面子暗示老婆不要太冲动,影响不好;二是让顾客知道他老婆不是骂他的,给自己面子。这里虽说大家心里明白是骂他的,但大家都只注意他的幽默感;再就是给了几个朋友面子。后来这位朋友的妻子反而同他们一起进餐,并真诚地向丈夫和他的朋友们表示道歉。这反倒给他们这次聚餐增加了欢乐气氛。

    (10)用笑声化解嘲讽

    小王在上班时间伏案睡着了,他的鼾声逗得同事们哄堂大笑。猛然惊醒发现同事们都在笑他,并有人道:“你的‘呼噜’打得太有水平了!”

    他立即接过话茬说:“我这可是祖传秘方,高水平的还没发挥出来呢!”

    同事们的颇带嘲讽的笑声,如果不用适当的办法引导到乐哈哈的无所指的境界,久而久之就会在彼此之间形成一道障碍,令人觉得同事们老在取笑自己,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是不大可能有所成就的。如果能用巧妙的言辞把同事们再次逗得哈哈笑起来,这就形成了与人同笑的欢快境界,那么,彼此之间都无所介意,也就不会与同事们拉开距离。

    (11)随机应变

    记得一位幽默大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懂得幽默,能说幽默话的男人是最佳男人,长得丑一些是无所谓的。”幽默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表现,一个人内在气质的美,胜过外表的美。无论何人,只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睿智,随机应变,用幽默的言辞以缓和窘境,这就是一种成功。它能化冲突为喜悦,变危机为幸运,即使在充满火药味的场合,也可以成为最佳的缓和剂,帮助你摆脱困境。

    小周驾驶的汽车载人又装货在公路上行驶,边跑边放录音。后面来了一辆小车,鸣笛几次,由于笛声不响,在行驶的车上噪声又很大,小周和他的同伴都没有听见,他把小车压了好长一段路。小车瞅机会超车了,便在小周的前面停下挡住了去路。小车上的几个人都下车又是指责又是骂。小周的伙伴们也不示弱,眼看一场械斗就要开始了。这时,小周很冷静,他下车走上前去,边脱衣服边大声说:

    “同志们,我今日虽然不是有意压小车,但是给大家带来了麻烦,该打。我脱了衣服,让你们方便,要求你们打轻点,打快点,打了大家好赶路。”

    小周这么一说,反而把大家逗笑了。大伙都说“算了”,各自走路。

    小周利用以柔克刚之法,将责任揽到自己头上,话含幽默,又透出真诚,从而化解矛盾。

    ◎为自己的失败辩解

    (1)用幽默的方法排解失意

    史蒂文森是美国50年代的一位政治家,他曾与艾森豪威尔两次竞选总统,两次都败在艾森豪威尔的手下。但史蒂文森始终保持幽默的作风与风格,即使在最失意的时候,他也不忘记幽默。因而,他即使是两度竞选失败,没有登上总统的宝座,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当史蒂文森第一次荣获提名竞选美国总统时,他内心异常激动,他自己打趣道:“我想,得意洋洋不会伤害任何人,也就是说,只要人不吸入这空气的话。”

    当他竞选总统失败时,他仍以充满幽默的口吻,在门口欢迎记者进来,并风趣地说:“进来吧,来给烤面包验验尸。”

    后来,有人邀请史蒂文森作演讲。他在去演讲的途中遇到阅兵的行列而使汽车受阻,因而耽误了时间,到达会场时已迟到,面对耐心等待他到来的人群,他当即表示歉意,并解释说:“军队英雄老是挡我的路。”

    听众们知道,史蒂文森两次竞选的对手,都是艾森豪威尔将军这位“军队英雄”。因而史蒂文森所说的一句话,让听众心领神会,捧腹大笑。

    其实,无论是谁,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障碍,或是工作上的失意,或是家庭的困难,或是心理的不适。只要你面对挫折,用幽默的方法排解失意,你一定会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并且能激励自己战胜困难,增加勇气和信心。

    (2)嘲笑自己的缺点

    一个人如果有了缺点或缺陷,这本不是件好事。

    但如果能够勇于自我暴露问题,揭露自己的缺点,明示自己的缺陷,更能显示一个人的坦诚和责任感,往往被人视为可靠和勇敢的人,使自己显得豁达和自信,从而淡化缺点或缺陷,甚至于会被人视为一种“美德”。

    自嘲诡辩术,是利用人们的上述心理因素,当自己陷入窘境时,自我超脱,采取自嘲自讽,自贬自抑的方法,嘲笑自己的缺点,嘲弄自己的缺陷,贬低自己的优点,以此作为摆脱窘境的良方。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最爱讲一个关于他本人的笑话,用来嘲笑他自己改革前苏联经济所作出的努力。

    他在一次俄罗斯联邦大会上对记者说:

    “有一个总统拥有100个情妇,其中一个染有艾滋病,但很不幸,他分不出是哪一个;另一位总统有100个保镖,其中一个是恐怖分子,但很不幸,他不知是哪一个。”

    戈尔巴乔夫环视了一下周围的记者自我嘲笑说:“而戈尔巴乔夫有100名经济专家,其中有一个是聪明的,但很不幸,他不晓得是哪一个。”

    戈尔巴乔夫想用经济改革的成就来挽救他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败,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仍无济于事。

    他在这里的自我嘲弄,实际上是把经济改革的失败归罪于经济专家的“愚蠢”,为自己制定的政策失败开脱罪责。

    (3)将错就错,灵活发挥

    一次智力竞赛抢答,主持人问:三纲五常的“三纲”指的是什么?一名女学生抢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

    她的回答,正好把三者的关系颠倒了,引起哄堂大笑。女学生灵机一动,立即补充道:“笑什么?我说的是新‘三纲’。”

    主持人疑惑地问道:“怎样解释?”

    女学生不慌不忙地说:“现在,我国人民当家做主,是主人。而领导者,不管官有多大,都是人民公仆,岂不是臣为君纲吗?当前,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这孩子成了父母的小皇帝,岂不是子为父纲吗?许多家庭中,妻子的权力远远超过丈夫,‘妻管严’、‘模范丈夫’到处流行,岂不是妻为夫纲吗?”

    好一个新“三纲”!话音未落,同学们都为这位女同学随机应变的能力而鼓掌喝彩。

    在日常言谈中,有时难免说错了话。上述这位女学生在抢答时,把“三纲”3个句子的主次关系弄颠倒了。但她思维敏捷,灵机一动,干脆将错就错,根据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社会关系的变迁,临时对“三纲”作了一个全新的、却又符合逻辑的解释。这充分显示了这位女学生机敏的论辩口才。

    (4)强调自己的成功

    遇到挑衅性的问话的时候,用幽默的语言回答,比直接驳斥有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爱迪生致力于制造白炽灯泡的时候,有人取笑他说:“先生,你已经失败了1200次了。”

    爱迪生回答说:“我的成功就是发现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说完,他自己哈哈大笑起来。

    他的幽默答话化解了自己的困境,对方再也说不出什么挑衅性的话来了。

    (5)偷换概念巧解嘲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登长城,因腿病只上了3个台阶就无力再登了。

    这时偏偏有位记者走过来,想“将”他一“军”:“总统先生,你何不登上最高峰?”

    尼克松笑了笑说:“昨天我与毛泽东的会见已经是最高峰了,何必再来一次高峰呢?”

    那位记者的词语是够刁钻的,大有猝不及防之势。可尼克松首先抓住了其诘难的关键词——“最高峰”,然后突破“长城最高峰”的本义局限,临时赋予其“最高领导人的会晤是出访的最高峰”的新义,一下子把举步维艰的局面摆脱了。

    ◎对待别人的过错

    (1)宽容风趣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聪慧而又富有幽默感。一次,萧伯纳在街上行走,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倒了,肇事者吓得六神无主,惊慌之中连忙向萧翁道歉,然而萧翁却对他说:“先生,你比我更不幸,要是你再加点劲儿,那就可作为撞死萧伯纳的好汉而永远名垂史册啦!”一句话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2)风趣地纠正

    有一位叫阿芳的姑娘,虽然没有出众的容貌和迷人的身材,但为人性情开朗、正直、幽默,许多人一旦和她交往几次,往往就被她的幽默所吸引,不知不觉地被她的魅力所吸引。

    有一次,阿芳参加同学聚会,和同学们回忆着大学时代的美好生活。不料主人在招呼容人时,一不小心将一盆水打翻,全洒在了阿芳的脚上,把她那双新皮鞋泼湿了。主人不知所措,显得十分尴尬。阿芳却不慌不忙地说:

    “一般正常情况是洗脚之前先脱鞋。”

    一句话,使满屋的人都笑了起来,难堪的气氛也一扫而空,大家更加佩服阿芳姑娘。

    在社交场合,说话带些风趣和幽默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礼仪,也表现出其人格魅力。

    (3)瞄准

    早晨,一个小姑娘在乡间小路上学骑车,忽然发现前面有一老头,心里很是慌张,不禁喊道:“别动!”

    老头果然站住,可是姑娘还是不偏不倚地把老头撞倒在地。

    老头慢慢地爬了起来,对姑娘说:“原来你要我站住,是为了可以瞄准了当靶子撞……”

    ◎为自己的失言或失误辩解

    (1)灵活补救

    在戏院看戏的时候,吕西安·吉特里碰到一位先生,后者坚持要请他下周的某一天与他共进晚餐。

    吉特里只好同意了:“那就下星期四吧。”

    “说定了,你真令我高兴。”

    那人走了。吉特里本来就不想到这个人家里去的,因而转身对他秘书说:“这家伙真叫人讨厌,替我写信告诉他,下星期四我没空……”说到这里,他突然瞥见那位先生还在他后面,于是紧接着说:“……因为那天我得跟这位先生共进晚餐。”

    (2)强词夺理

    马先生在街上走,看到走在他前面的一位先生很像他的老朋友。于是他跑上去,在那人背后重重拍了一下,不料那人转过头来却全然陌生。

    “对不起,”马先生道着歉,“我还以为你是我的老朋友老刘呢。”

    那人怒气冲冲地说:“即使我是那位老刘,你也不应该拍得这样重呀!”

    马先生回答道:“我把老刘重重地打了一下,这跟你有什么相干呢?”

    (3)执错不改

    “你本来有一头浓密的黑发,现在你却光秃秃。你本有红润的面色,现在你却面色清灰。你本来是个肥佬,现在你却是个瘦佬。我真做梦也想不到,高登先生。”

    “但我并不是高登先生。”

    “啊!那么你连姓名都变了!”

    (4)将错就错

    作为一名相声演员,要表现出幽默来,不但需要巧妙安排,而且需要机智。著名相声演员马季,有一次到湖北省黄石市演出。在他表演之前,有一位演员错把“黄石市”说成“黄石县”,引起了观众的哄笑。在笑声中,马季登台演出。他张口就说:“今天,我们有幸来到黄石省演出……”这话把哄笑中的观众弄糊涂了。

    正当大家窃窃私语时,马季解释道:“方才,我们的一位演员把黄石市说成县,降了一级。我在这里当然要说成省,给提上一级。这样一降一提,哈!就平了!”几句话,引得全场哄堂大笑,马季机智巧妙地给圆了场,使演出得以顺利进行。

    (5)假装糊涂

    当一位旅馆服务员推门走进一位顾客房间,准备整理时,忽然发现这个女顾客正只穿着内衣裤,他边低头整理茶杯边说道:“小伙子,这样可不好,这么冷的天你不怕生病吗?”

    待那女顾客穿好衣服后,他抬起头来,装作恍然大悟地叫道:“我的视力越来越差了,原来您竟是位如此美丽的女士!”

    (6)顺水推舟

    一位推销员正在推销他那些“折不断的”梳子。为了消除围观者的怀疑,他捏着一把梳子的两端使它弯曲起来。突然“啪”的一声,那位推销员只能目瞪口呆地望着他手中的那两截塑料断片了。

    终于,他把它们高高地举了起来,对围观着的人群说:“女士们,先生们,请注意看,这就是这种柔软的梳子的内部结构。”

    (7)及时道歉

    幽默能使激化的矛盾缓和,从而避免出现使双方难堪的场面。

    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小伙子没站稳,不小心踩了旁边的姑娘一脚。姑娘“哎哟”一声,绷起脸,眼看一场争吵不可避免,小伙子立刻笑容满面:“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并伸出一只脚说:“要不,你也踩还我一脚!”姑娘不好意思发作,也跟着大伙一齐笑了起来。

    ◎不知所措的情景中

    (1)顾左右而言他

    一天晚上,玛丽和丈夫、婆母一起去看电影。他们欣赏着电影,这时一段男女在卧室做爱的露骨镜头出现在银幕上。

    玛丽极难为情,她想婆婆这时一定在想些什么东西。

    就在这时,她感到一只手在抚摸着自己的手。婆婆眼睛盯着银幕,口里说:“多好看的被单,真想知道她是从哪儿买的。”

    (2)拿不喜欢你的人为题材寻找幽默

    在一个宴会上,一位诗人和一位将军坐在一起,他们彼此怀有敌意,将军不喜欢诗人,对他表示冷淡。每当女主人谈起诗的时候,将军就皱起眉头。

    宴会进行到一半时,女主人说:“我这位诗人朋友现在要为我作一首十四行诗,并且当场朗诵。”

    聪明的诗人推辞说:“哦,不,好心的太太,还是让我们的将军来发一枚炮弹吧!”那位将军一下子乐了。举起酒杯,提议跟诗人碰一杯。此后,直到宴会结束,将军和诗人都谈得非常投机,两人因此成了好朋友。

    相逢一笑泯怨愁。豁达、自然、轻松的幽默方式可以使阻碍自己走向成功的激化矛盾变得缓和,从而避免出现令人难堪的场面,化解彼此之间的对立情绪,使问题得以更好地解决。

    (四)教学中如何表现得幽默

    ◎教师用幽默方式教育学生效果好

    一位德国学者曾经这样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讲述道理的。在讲课的时候,语言除了必须具备的语法正确、语言确切、语音纯正、语调清晰等基本要求外,还应加些适当的调料——幽默,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教育效果将会更佳,而且对老师本人也很有好处。

    首先,幽默的语言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印象,比单纯的说理开导更有效。幽默的关键在于巧妙地揭露事物的内在矛盾,造成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之中的令人含笑不止、回味无穷的效果,笑声中大大改善了教育气氛,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学生也不只是规规矩矩的唯命是从者。只有理解了才笑,而笑的情感体验又加深了理解,这是学生自己领悟得到的,比单纯灌输更能占领学生的头脑。

    有一次班里有两个同桌学生从争吵到殴打,王老师问怎么回事。一个学生说:“他过了线,趴到我的这边了。”另一个学生说:“我正写字,胳膊就被他捣了一拳。”原来他俩为了互不侵犯,桌面画线为界,谁也不能越超界限。因为有一个学生不小心超过了,因此打了起来。于是王老师以幽默的话语解决了这个问题:

    “哎呀!”他对一个学生说,“你怎么搞侵略呢?”然后又面对另一个说:“你光划一道线能挡住什么呢?我看还是筑堵墙吧,像秦始皇那样筑一道长城牢固不可侵犯,你们看如何?”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而他俩红着脖子低着头赶紧伸手抹去桌面上的界线,两人又相视一笑。从此,化干戈为玉帛,不再斤斤计较。

    其次,幽默的语言既能使学生认识自己的缺点错误,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幽默以愉快的方式并善意地轻轻揭露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错误,把其中的荒唐可笑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在笑声里完成否定过程,提高认识。

    在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时候,用幽默语言提醒同学们遵守课堂秩序,往往会比直接批评的效果更好。

    在一次语言学课堂上,有几个女同学嗑瓜子。声音令人心烦,许多认真听课的同学不好意思制止,只好眼巴巴地望着正在讲解的代课老师。突然,老师停下来,扫视了一下教室。大家鸦雀无声、拭目以待,等着老师大动肝火,批评那几个馋嘴的女孩子。可沉寂片刻后,老师却微笑着问:“请问你们班1972年出生的同学有多少个?”同学们莫名其妙,不知是谁冒出了一句:“有二十多个。”接着她又问:“1972年出生是属什么的?”“属耗子。”“哦!是耗子,怪不得嗑瓜子的声音这么响。”话一出口,笑声四起,而那些嗑瓜子的同学不得不知趣地放弃手中的美食,心悦诚服地听老师讲课。

    再比如:

    数学课上,几个男同学看着窗外的春色,互相使眼色,还小声叨叨。老师强调过一次课堂纪律,不见效。于是,老师改变方式,笑着说:“今天是3月8日,是女生们的节日,可我搞不懂,咱们班的几位男同学干吗那么兴奋?”

    又比如:

    一次在课堂上,牟老师看见两名同学在打瞌睡,为了提其精神,就借用歌曲《军港之夜》中的歌词,这样说道:“春风你轻轻地吹,小树你轻轻地摇,为了咱们班的同学能睡个好觉,千万别把他们打扰。”这样一来,全班同学全都笑了起来,而那两位同学也不好意思地重新振作起精神来。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关键是心灵上的沟通,要做到师生之间心灵上的沟通,还要借助于教师幽默的语言,由于其比较委婉、含蓄,给人以温和友善之感,易于为人所接受。

    ◎语文教学幽默艺术

    教学幽默艺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以下几种基本类型比较实用:

    (1)语言幽默

    培根说:“善言者必善幽默。”可见幽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言语风格。教学语言幽默包括口头语言幽默和书面语言幽默两种。

    口头语言幽默指教师授课语言,特别是在导语、插语和结语中有意采用妙语警句、双关语、故错、飞白等修辞手段来制造幽默,而收到愉悦谐趣的艺术效果。如有的学生作文时往往文不加点或一逗到底,教师评讲时便上气不接下气地由站着念到红脸弯腰直到不得不蹲下,学生困惑地说:“老师,停顿一下再念吧!”老师则喘着粗气笑着回答:“可文章中并没有句号呀!”结果学生在善意的笑声中收到了意外的教育效益。

    书面语言幽默,是指教师在板书或作业评语中运用幽默手段来“幽而默之”,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有一个教师对一个作文爱用“了”字的学生写了这样一段批语:“该用‘了’,你不用‘了’,不该用‘了’尽是‘了’,你‘了’字用得太多了,希望今后不要滥用‘了’了。”学生看到老师的‘了’字评语和自己的‘了’字作文相映成趣,欣然接受老师的批评并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2)体语幽默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幽默化的眼神、表情、体态、手势等动作形象来“幽一下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或沉思。如魏巍《我的老师》中蔡老师用教鞭在孩子们头上晃了一下,但并没有打下去,孩子们笑了,魏巍多年还铭刻在心,可见其感染力之大。

    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一次教学中,发现一位同学想回答问题,胆又不大,手想举又不想举。魏书生便学他的样子,把手举了两举,缩了两缩。同学们见老师滑稽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那位同学也笑了,并且果断地举起手来回答了问题。

    (3)巧用笑典法

    在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精心设计或引用幽默谐趣的典故插曲,即可达到内容与笑典相映成趣的效果。

    如有位教师讲《捕蛇者说》,讲至最后一句“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让学生看课文底下对“人风”的注释:“人风”,应作“民风”,唐朝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民”字改用“人”字。为了加深学生对“忌讳”的理解,教师便着意夹叙了一个笑话:我国古代对于地位或辈分比自己高的人,依礼不得直呼其名,连名字里的每一个字都不能念出口,谓之“忌讳”。五代时有个大官叫冯道,《籍川笑林》曾记载冯道的门客讲老子《道德经》的故事。《道德经》开卷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门客因讳冯道之名,不敢读出“道”字来,只得念:“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这一个笑话的使用,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忌讳”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课堂气氛的活跃或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借题发挥法

    教师在教学时就某一问题暂停其本义的顺向推进,而旁逸斜出作横向联系,借此题而发挥彼意,也能构成别有意味的幽默。如鲁迅先生很推崇国外一些写得出色的文艺理论书,在阐述问题时“往往夹杂着闲话或笑话,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鲁迅先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运用这一方法。

    他讲《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今所见汉人小说》的时候,讲到《西南荒经》上说有一种什么“讹兽”,人吃了就要说谎话。这时他很自然地插上一段生动的问路故事。说是在十里洋场的旧上海,有人走到岔路口向人问路,谁知甲说向东,乙说向南,丙说向西,三个人回答了三个方向,这真个叫你啼笑皆非。在这段活灵活现的讲述之后,鲁迅先生幽默地来了一句:“大约他们都食过讹兽吧!”于是哄堂大笑。

    看来这是一段闲话,但是闲话不闲,在这里,鲁迅先生借“讹兽”之题对旧中国的一种恶劣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地抨击。学生们在哄然的笑声中,既加深了对“讹兽”的理解,又接受了严肃的思想教育,并且确实“感到格外的兴趣”,精神振奋,要往下听。

    (5)轻言拨重法

    以极轻松极平常的语言事例漫不经心地拨倒本来极紧张极重大的难题,而轻易走出困境,亦使人因“历惊无险”而释然畅怀而笑。

    特级教师林炜彤针对刚开始学写议论文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枯燥、难懂、不会写的情况,进行辅导。他说,议论文其实并不神秘,我3岁的小孙女也会作议论文。有一次小孙女说:“我最喜欢爷爷了。”(论点)“爷爷喜欢我,不骂我,买棒冰给我吃,还带我到儿童乐园去玩。”(4个论据)“所以我喜欢爷爷。”(结论,与开头呼应)这个例子一举,整个教室里充满了笑声,在笑声中学生理解了议论文的基本特征,消除了写议论文的畏难情绪。

    林老师这种以“一两拨千斤”的幽默艺术,显示了他深厚自信的教学功力。

    (6)用故事讲述道理

    有一次,一个学生问丁老师:“讲演词是长篇大论好,还是短小精悍好?”

    丁老师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礼拜天,马克·吐温到礼拜堂去,正赶上一位传教士在那里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传教士的苦难生活。当他说了5分钟后,马克·吐温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元;当他接着讲了10分钟后,马克·吐温就决定把捐款的数目减至25元;当他继续滔滔不绝地讲了半个小时之后,马克·吐温又在心里减到5元;最后,当他又讲了1个小时,拿起钵子向听众哀求捐助,从马克·吐温面前走过的时候,马克·吐温不但不想捐款,反而想从钵子里拿走50元。”

    丁老师用这则故事辛辣地讽刺了拖沓冗长的文风,学生会心地笑了。

    教师的教学幽默艺术能力与幽默兴趣是呈良性循环的,而幽默兴趣表现为对一切幽默源的敏感上。一般说来,教学幽默源有以下几种:

    (1)生活中的幽默

    如教师身上存在的、学生身上存在的、周围其他人身上的、社会日常生活中的“趣闻轶事”、俏皮话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源,教师需独具慧眼、善于发现。

    (2)艺术中的幽默

    像各种幽默艺术作品,诸如笑话、幽默、漫画、喜剧、相声、名言警句、歇后语、绕口令、打油诗、滑稽小品、趣联、顺口溜、快板书、哑剧、诙谐曲、谜语、文字游戏等,无不妙趣横生,有时顺手拈来,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

    (3)教材中的幽默

    这是教学幽默的“富矿”所在,现行教材中存在着许多可以利用的绝妙的幽默素材。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堂·吉诃德的与风车大战,奥楚米洛夫的“变色”,泼留希金的“守财”等,令人忍俊不禁、终生难忘。又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的《项链》和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李宝嘉的《制台见洋人》、单口相声《连升三级》以及鲁迅的一些杂文等,都能使我们在笑声中领悟到深刻的内涵。教材中的幽默需要教师尽心地注意与体会,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并让学生也感受品味。因为教学内容的幽默因素最容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的幽默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接受起来比较费劲。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则会使学生对数学更感枯燥,愈觉艰深,提不起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努力钻研教法,并将幽默引入数学课堂,使学生学得轻快活泼,饶有兴趣。

    (1)紧密联系实际

    有一次,肖教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课堂练习题:

    “练习本每本0.24元,小敏用1元钱去买练习本,问最多可以买几本?售货员阿姨应找给他多少钱?”

    小勇很快就做完了,并告诉老师说:“小敏最多可以买4本练习本,售货员应找给他4元钱。”老师将小勇的本子拿来一看,原来他是把余数“4”理解错了。

    肖教师告诉大家:余数“4”并不表示“4元”,而是表示“4分”。因为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商虽不变,但余数也随着扩大了100倍。接着,肖教师笑着说:“按小勇的算法,小敏只花1元钱,不仅买了4本练习本,还找回了4元钱,扣去花掉的那1元,等于白得了4本练习本和3元钱。照这样下去,那家文具店很快就会倒闭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小勇也在座位上笑得合不拢嘴。

    还有一次,肖教师利用引入新课前的几分钟讲评上次的作业,指出其中一道题正确的答案是“1.53米”,但有少数学生错算成“15.3米”了。只听一名男生轻声地说:“哦,我还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错误哩!原来只是不小心点错了小数点嘛。”肖老师觉得这种想法必须改变,便讲道:“点错了小数点还不严重?我现在每月挣1200元,给我12000元行吗?给我120元行吗?一个人本来能活80岁,只让他活8岁,他愿意吗?”

    同学们都笑了。

    (2)行为乖谬法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具体情境采取有悖常理的奇怪举动,其夸张荒谬的形式实为一普通常理而服务,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幽默效果。如有些学生经常不自觉地把得数部分小数点后末尾的“0”留了下来。

    有一次学生板书,写成“4.82+1.68=6.50”。教师在订正时,突然从抽屉里摸出一把明晃晃的大剪刀,并问学生:“谁知道我要用这把剪刀做什么吗?”学生都愣住了。教师接着说:“我要给这个得数剪尾巴了。”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全都笑了。果然在以后几次作业里就消灭了这种现象。

    这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行为乖谬法的成功运用的一个实例。

    ◎用幽默活跃物理教学的课堂气氛

    幽默艺术作为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在物理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妥善地处理偶发事件,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株洲市二中的黄老师总结了自己在物理教学方面运用幽默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1)用笑话强调物理学原理

    在物理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难点。

    讲解照相机成像原理时,黄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照相”的笑话:一个人照相时采取倒立的姿势:头顶地、脚朝天。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照相。他回答说:“照相机只能成倒立的像。”学生听后发出阵阵笑声,也牢牢地记下了照相机成倒像的特点。

    (2)适时插入名人轶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有感到枯燥、沉闷的时候,这时学生的思维通常处于低潮,如果继续传授知识,教学效果肯定不佳。在这个时候若来一点附加的插曲式幽默,则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使教学重新步入正轨。比如,牛顿、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爱迪生等,都有很多幽默故事。在教材中提到爱因斯坦的时候,可以适时插入下面这个故事:

    有人要求爱因斯坦解释他的相对论。他回答说:“如果你和漂亮的女孩子在一起坐了1个小时,感觉起来好像才过了1分钟。如果你坐在热炉子旁边1分钟,就好像过了一个多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将这些名人轶事穿插于教学之中,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这些科学伟人产生一种亲切感。

    (3)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将幽默艺术融于实验演示之中,可以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实验现象的主要方面,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演示用细线悬挂的摆球在摆功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时,黄老师用一个很大的摆球从自己的鼻尖前静止释放,当它摆回来眼看就要击中黄老师的鼻子时,学生惊叫起来,可摆球又乖乖地退了回去。然后,黄老师带上一个蛋壳做的假鼻子,重复上述实验,不过使摆球以一定的初速度释放,结果他的假鼻子被摆球击得粉碎。学生在欢笑声中对摆球的特征加深了理解,留下了深刻印象。

    (4)引用专业术语进行批评

    课堂是一个变幻多姿的世界,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的学生,学生的课堂行为随时需要教师指导或纠正,所以,教学中离不开表扬与批评。在表扬与批评中运用幽默艺术,往往能够在转瞬之间化窘为乐,化对立为谐和,既让学生受到教育,又增加了教师的魅力。

    一位教师在讲分子运动论时,发现一个学生在偷吃柑桔,便故作惊讶地提问:“请同学们注意,教室里有股什么气味?”很快就有学生判断出是柑子气味,这位教师风趣地说:“不知是哪位同学想让大家体验分子扩散的现象。不过,像这样的实验,还是应该在课后进行。”学生都笑了,那个违纪学生也悄悄地收起了柑桔。这位教师将批评教育与课堂知识结合得天衣无缝,既让大家对分子扩散现象加深了印象,又含蓄、温和地批评了违纪行为。

    ◎用幽默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英国学者M·鲍门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由此不难看出,幽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一般来讲,历史教材的讲述,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其有一定的故事性,还是比较吸引学生的,但也并不都是如此,尤其是《世界历史》的讲述,人名、地名不仅多,而且较长,对学生来说都比较陌生,这往往会使他们感到头痛,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整个课堂气氛很难活跃起来,假如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用幽默的语言调整一下课堂气氛,无疑是起到“石击浪溅”的作用,授课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比如:

    牟老师在讲意大利为什么没有马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这样说道:“意大利意大利,意在大利,为了本身的利益,它要徘徊、观望,瞄准时机,哪里有利可图就去哪里”。这样一讲,就打破了原来比较沉闷、严肃的局面,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笑的同时,也就明确了意大利没有直接参战的真正意图所在。

    再比如:

    在讲到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时,教材有这么几句:“马匹很少,连皇帝坐的车子也选不到纯一色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坐牛车……”在此,牟老师适时地插上这么一句“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坐在牛车上,慢悠悠地走,这像话吗?但国家太穷,凑合凑合吧!”简单几句话,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急欲知道下文。

    (2)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威信

    众所周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学生对某一学科是否感兴趣,其很大程度取决于该任科教师是否受学生欢迎。而幽默这门语言艺术可以说是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不仅增强了教师的魅力,而且还使学生有“以学为乐”“乐此不疲”之感。

    有一次,牟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个历史方面的问题,接连有几个同学回答不上来,此时,牟老师没有直接批评这几位同学,而是幽默地说道:“这几天正是江南的梅雨季节,就连理论的炮弹也受潮了,出了好几发哑炮,看来还要经常晒晒太阳,让它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威力。”这样一讲,不仅巧妙地代替了严厉的批评,而且使这几位同学从话外音中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好,都觉得很惭愧,同时在无形之中,也把教师良好的形象树立起来,使学生觉得教师不仅知识渊博,而且还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起到了一个榜样的作用。

    (3)开启心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语言的幽默不同于相声演员的逗乐,也不同于喜剧演员的表演,它是紧扣教学目的,紧如教材,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巧妙地运用幽默,启发其思维。

    在向学生介绍文艺复兴时期几个著名的科学家时,为了说明旧势力对科学发展的阻挠,牟老师这样说道:“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被骂为‘疯子’,遭受围攻;发展‘日心说’的布鲁诺被斥为‘异端’;信仰传播哥白尼学说的七十高龄的伽利略被审讯和强迫‘悔过’。但是黑暗势力终究扼杀不了真理,罗马教皇在三百年后,终于宣布为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平反昭雪,为他落实了‘政策了’。”

    把现在的一般说法用在历史人物的介绍上,显得比较亲切自然,引人发笑,笑过之后,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真理必定战胜谬误。

    再有,幽默的语言能够调节教师的心境。教师的日常工作十分繁杂琐碎,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一天到晚对着学生,循循善诱、启发开导,话说多了,免不了乏味。这既降低了教育效果,自己也容易烦躁。幽默的语言既能敏锐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又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教师在幽默之中也调节了心境。

    必须指出的是,幽默不同于挖苦和嘲讽。教师用幽默方式进行教育,表现出对学生总体肯定,充满希望。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受教育者自己也解颐而笑,在脸发烧变化的同时,内心蓄积起改过自新的动机。

    要使语言具有幽默性,教师首先要满怀乐观的态度,以真诚和善良的态度看待学生的缺点、错误的实质所在;其次,用简洁的语言加以形象巧妙地揭示;再次,教师语言的幽默性还需与学生的理解水平相适应,只有能被学生理解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幽默不等于噱头,教师应力图摒弃没有意义的哗众取宠。

    ◎谈幽默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1)从绪论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良好的幽默感,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生物的刘老师在讲授“绪论”课时,不仅告诉学生什么是生物学,而且让他们知道生物学是非常有趣和非常有用的。刘老师说,现代人类的衣食住行没有哪一种能离得开生物,“如果没有生物,人类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呢?”他向学生指出:“制作衣服的棉、麻和毛、皮,作为食物的粮、菜和肉、蛋,建造房屋用的木材和竹材,行路运货用的马车、木船,不都是取自生物吗?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学生被老师幽默的语言感染,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刘老师在讲生物的进化时,针对“人类的出现”向学生打比方说:“动物园的大猩猩和我们还是一家子呢!”学生听到这里,先是一愣,后又点头称是,欢笑不已。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教学中,刘老师常用一些趣语进行辅助教学。有一次,他自称“始祖鸟”,向学生自我介绍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新颖的形式、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兴趣盎然,很快掌握了有关始祖鸟的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刘老师还运用比喻和故事来辅助教学,说明蝗虫的发育时,他用过年来比喻蝗虫的蜕皮,人过一个年增加一岁,蝗虫是蜕一次皮增加一龄,奇巧的联系,使得学生豁然开朗。

    (3)情理交融,强化德育

    学科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寓德育于生物教学之中,寓哲理于幽默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笑声之中发现和领悟。恰当地选择科学的事实和材料,并用幽默予以包裹,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刘老师了解到有少数男生常怀着好奇心偷偷地去学抽烟。怎么去教育学生呢?他采用寓教于谐的方式,把严肃的思想感情,通过诙谐轻松的形式表现出来。上课时,他一本正经地对同学们说:“抽烟有两大好处:一是烟草的营养丰富。燃烧的烟草中含有4000余种物质,其中有一氧化碳、砒霜、焦油和尼古丁等。二是抽烟可成为医学专家。实践出真知嘛!抽烟可亲身体会气管炎和肺气肿,还可以与癌症交朋友,因为烟草所含物质中,至少已有43种被确认为致癌物了!”

    这样,将急切之意化为蕴藉之语。试想,如果只是声色俱厉地训斥或和颜悦色地去开导,有幽默的教育效果好吗?

    ◎政治课教学中巧用幽默

    (1)重视政治课素质教育中幽默的运用

    幽默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产物,反过来,它又推动人类智慧与文明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专业技术,而且要懂得审美,懂得幽默。这也正是政治课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此外,幽默要求的科学性、深刻性与政治课教学要求的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是一致的。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著作中,经常出现幽默的分析,其严密的逻辑性与深刻的艺术性相映生辉。

    在教学中运用幽默是符合新时期青少年心理特点的。与以往年代的同龄人相比,当代的中学生可谓见多识广,对精神生活要求较高,对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还希望其有魅力、有活力,能和他们打成一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幽默艺术已广泛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同时也刺激着青少年对幽默艺术的追求,这就使得他们讨厌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渴望倾听联系实际、生动活泼、逻辑性强的政治理论课。

    (2)先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运用幽默,可以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张老师在讲“人类社会的起源”问题时,起先发问:“人类是怎样出现的?人类社会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抽象、遥远,反应平平。接着,张老师运用幽默导入新课,效果就不同了:“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是怎样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从地里钻出来的?”学生就忍不住笑起来,说:“爸爸妈妈生的。”张老师又问:“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又是怎样来的?……由此一直往前推下去呢?”这样的提问,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人类起源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

    (3)见缝插针,创造幽默的机会

    由于学习的压力,理论思维的艰苦,学生不时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许多学校往往将政治课排在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第一节,这段时间学生的大脑一般处于疲劳状态。教师此刻的幽默将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带来富有朝气的乐观情绪,使学生精神焕发,激发起学习的兴趣。相对于语文课而言,政治课的内容要枯燥些,但创造幽默的机会还是有的。老师在讲“正确对待货币”问题时,提到“阿堵物”;讲拜金主义时,朗诵莎士比亚关于黄金的名言;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平等、自由”时,则用马克思的描述:“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讲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时,可以说“火锅城”的老板发了财,是因为买到了特殊的商品——打工妹(劳动力);讲资本主义民主的主要内容,可以引用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理论知识,感受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和需要。

    (4)用优美的语言、有趣的话题制造幽默

    在讲“矛盾的普遍性”时,讲到人生也充满矛盾,张老师说:“同学们正值花季、雨季,不能说饱尝了坎坷,但酸甜苦辣总有吧!当你们考试的成绩潮起潮落的时候;当同学之间的友谊出现裂痕,渴望理解的彩虹在心灵的蓝天重新飞架的时候;当你渴望放松,然而一个个节假日却在应试教育的秋风中从你们青春生活的大树上轻轻飘落的时候;当丘比特之箭过早地射来,你的情绪的野马就要挣脱理智的缰绳,向着学业荒废的悬岩狂奔而去的时候……这就是层峦叠嶂的、充满矛盾的‘三峡’在迎接你们这些满载民族希望、驶向21世纪的生命之帆!”这段讲解激起了阵阵笑声和掌声……

    一位教师在讲“货币的产生”时,讲道:

    “当你走进新华书店,拿着一本《英汉词典》爱不释手时,怎么办呢?你不可能指望营业员无偿奉送,也不能学孔乙己——‘窃书不算偷’(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并发出愉快的笑声),只能拿钱去买。为什么一张薄薄的‘纸片’,就能买到各种商品呢?”

    在这里,“窃书不算偷”的巧妙移用,诙谐有趣,增添了语言的幽默情趣。

    一位教师讲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时,为了批判庸俗唯物主义“意识活动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的错误观点,讲道:“如果意识活动真是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那么,一个人思维越敏捷,岂不是脑浆分泌越多吗?在座的各位都勤奋好学、思维敏捷、聪明过人。现在,大家不妨赶快摸一下自己的鼻子,看看有没有脑浆流出来。”这种极度夸张的语言幽默,使学生的哄堂大笑。在笑声中,他们领悟了知识的真谛。

    在政治课中,也可以用形象的比喻制造幽默。形象比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它是以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和说明另一种事物。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比喻运用最经常、最广泛,但并非任何比喻都能产生幽默效应。具有幽默性的比喻关键在于富有情趣而意味深长。

    一位教师讲授“我国9亿农村人口,基本上还是靠手工工具搞饭吃”时,把农民形象地称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担,“7”是一把锄头,“00”是两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个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

    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几亿农民搞饭吃的落后生产状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