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究竟是什么在提升我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生如网,事业如鱼。我们的人脉之网网眼越密,网线越结实,网结得越大,我们就越能打捞到更多的事业之鱼。

    领导可以不喜欢你,但是没有理由不喜欢你创造的业绩。

    工作是为自己盖房子

    ■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毕业那天,我们怀揣一张大学文凭,自以为学有所成,踌躇满志地准备在江湖上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疆土。可是进入江湖之后,我们才发现像自己这样的人多如牛毛,而且江湖上僧多粥少,狼多肉少,连谋个立锥之地都艰难。终于,在撞得头破血流之后,我们才侥幸在某公司谋了个士兵甲的差事。

    刚开始做小喽啰的时候,我们还把“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警世名言,并不时地仰望着上司的座位,暗暗发奋——有朝一日,我们也要坐在那个位子上。

    可是,一晃几年过去了,我们仍然还是那个听人使唤的小喽啰,每月仍然领着少得可怜的饷银,只是已经全然没有了当初的雄心壮志。唯一的消遣就是时不时地跑到BBS上发发牢骚,抱怨物价飞涨,工资的数量却始终在原地打转;咒骂黑心的房地产商把房价炒得奇高,害得自己只能望房兴叹,至今连个老婆都讨不到。可骂过之后,我们依然回到现实中做着那个平庸无奇的小人物。

    某一天,偶然间我们遇到了自己的某个同窗,却蓦然发现他们春风得意,车房皆有,递上来的名片赫赫然写着“总监”或者“经理”的字样,我们不禁悲叹起自己的境遇。忆当初,恰同学少年,大家一起在学校门口的大排档里杯酒论英雄,个个豪气冲天,直喝得东倒西歪快没了人样。

    但此时,昔日那两个纵论江湖的少年,一个仍是没名没位的小喽啰,一个却意气风发地坐到了将军宝座,我们不禁开始纳闷,为什么几年的光阴就导致了如此大的差距?难道是自己的资质较差?还是生不逢时上天没给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

    其实,能同台吃饭,西窗共读书,就说明我们大家的智商不相上下,而谁也不是上帝的亲戚,上天没有理由就非得保佑他的事业能如日中天。平庸的我们之所以若干年后依旧平庸,平庸的同窗却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只是因为在老板让我们建造房子的时候,我们只把房子当成了老板的,而同窗却把房子当成了自己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老员工,年岁已大,便向老板递交了辞呈,准备还乡定居,与妻女共享天伦之乐。老板有些依依不舍,但任凭他怎么挽留,老人还是去意难改。于是老板请老人为自己建造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所房子,老人无奈地答应了下来。可是,他在干活的时候显然很敷衍,盖得粗制滥造。最后交工的时候,老板把房子的钥匙交到了老人的手上,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人收到钥匙的时候,后悔不已,要是当初知道这个房子是老板送给自己的礼物,就是披星戴月也要把它盖成全天下最好的房子。

    故事中的老人也许只是一念之差,因为归乡心切,就马马虎虎地盖完了房子,反正房子是老板的,盖好盖不好,都与自己没关系。可很多人一直都存在着老人的这种心理,工作的时候,只把自己定位成为老板盖房子的人,建得再好,享有的人也只是老板,而且认为使出两成的力气和八成的力气,所领到的薪水一样多,那为什么要多付出六成的力气便宜了那个对我指手画脚的家伙呢?于是便懒懒散散地敷衍着老板,只愿意尽量少费力气,去建造一座勉强看得过去的房子。

    天长日久,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人生走了快半,还是默默无闻。在公司的位置就跟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轮到裁员的时候,他的名字毫无悬念地被放在了第一位。

    事实上,工作不仅仅是维持生存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使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增值。日复一日,量变积累到质变后,我们便可以在人才市场为自己赢得一个更高的身价。而判断身价的依据,就是我们所做过的事情。我们总是以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去评价自己,别人也总是以我们曾经做过的事情去预测我们的能力。

    如果某一天,我们再次在职场上面临着被选择的命运,当所期待的公司问起我们职业生涯的战绩时,我们哆哆嗦嗦地拿出几个“烂尾工程”,面试官看过之后,至多会再赏给我们一个小喽啰做做,甚至直接将我们拒之门外。因为几年的光阴中,我们只不过换来这样不值一提的战绩,看来能力也不过如此了。谁又会找一个能力平平的人作自己的员工呢?

    按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假设,人都是时时追求着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于是很多人把自己的利益和老板的利益分得泾渭分明。老板付了薪水,分派了一个盖房子的任务,可是自己再怎么努力,盖好的房子都是属于老板的,又何必为了老板的房子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搭进去呢?可是他没有细想,房子的所有权是属于老板的,但在盖房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在盖着属于自己的无形的房子,这无形的房子便是你的身价。能够盖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房子,工人的身价自然会随行就市。

    我们在意识中只把房子当成了老板的,不免就消极怠工起来,与此同时,我们的身价也仍然处于原来的水平。所以,敷衍老板的人最终敷衍的是自己,不要总把自己放在和老板对立的位置上,不要认为那个家伙只会盘剥剩余价值,并处心积虑地榨取你的最后一滴血汗,因而对于工作就有了抵触情绪,浑浑噩噩地混着一天的24个小时。

    善于经营自己的人把工作视为自己和老板间的双赢,而不是此消彼长的利益关系。老板开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当我们为老板开疆拓土并带来滚滚财源的时候,老板不会仍然只给我们小喽啰的待遇,因为老板担心我们会跑到自己的竞争对手那儿,成为竞争对手的一员大将,进而蚕食自己的江山。

    当我们把工作视为建造属于自己的无形的房子的时候,我们就会尽善尽美地去完成,为了每一个细节的完美而一丝不苟,因为我们始终在脑子里有这么一个概念:这个房子是属于我的。

    这便是为什么那个本来与我们无异的同窗会成功的原因,他把老板的天下当成自己的天下来打,当老板得了天下后,他也因为具备了打天下的本事而坐上了将军的位子,拿着将军的俸禄。

    也许此时的我们初出茅庐,正神采飞扬地准备去江湖上开辟自己的一方疆土,也许我们在职场已经摸爬滚打了几年仍然不显山不露水,但从这一刻起,不论我们从老板那领来了怎样的任务,我们都像为自己打天下一样竭尽全能,因为我们把老板的天下当成自己的天下来打,自然战绩要辉煌得多。而那时,我们的身价也就水涨船高,彻底告别小喽啰的角色。

    及时让一切归零

    ■

    过去的事实不等于未来的可能。

    ——玛里琳?弗格森

    我们经过努力取得一些特殊成绩、得到公司的嘉奖之后,便自认为自己已经成了公司的骨干,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享受在公司、在领导面前的特殊位置,也肆无忌惮地把自己的位子与同事的位子区分开来。

    我们习惯这样做,也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其实这样做,于己于公司,都没有任何好处。我们取得的任何成绩,都是过去努力的证明,都是将来的包袱。只有在取得成绩的时候及时把自己的心态归零,把最好的自己定位在下一次,我们才能是以最快的速度坐到自己梦想位子的人。

    某公司有一位新毕业的大学生做销售工作,此人聪明能干,刚进公司的时候做人低调,为人谦虚,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情积极向老员工学习请教,对客户就像对待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上帝一样,虔诚而又尊重,尽最大能力做到让公司满意,让客户满意。

    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创造了四个奇迹:一、他是打破公司销售经理5年前创造的销售记录的人;二、公司成立以来,他是第一个以新人身份成为公司销售冠军的人;三、他是第一个公司全票通过的年度先进工作者;四、他是公司成立以来员工中拿到奖金最多的人。

    领导说他是销售天才,员工把他当作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榜样,在任何场合都不由自主地把他放在特殊的位置上。他接受了,也习惯了。在领导面前,他觉得自己是领导的摇钱树;在同事面前,他觉得只有自己才是成大事的天才。

    到了第二年,公司发现他彻底变了。不按时上班,迟到早退成了家常便饭;开会时声音高过每个人;对同事的合理化建议不屑一顾;对领导善意委婉的劝导置若罔闻;按着自己所谓的天才思维我行我素,俨然已经把自己当作了这一年的销售冠军。

    然而,这一年的销售冠军不是他,而是他最瞧不起的经常被领导指责批评的人。这一年,他又创造了四个奇迹:一、他打破了公司成立以来销售成绩最差的记录;二、他是公司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工资与业绩倒挂的人;三、他是公司有史以来唯一一个没有一票先进工作者提名的人;四、他是公司成立以来第一个被开除的销售冠军。

    在离开公司的时候,他要求经理允许他给所有的销售员工做最后一次讲演,经理犹豫一下,答应了。

    他的开场白让在场的所有人震惊。大家都以为他会抱怨,但是他没有,而是以深深的感激之情,感谢公司的领导开除了他,感谢所有人来分享他最后的演讲。

    他说,作为一名公司的新人,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起,从坐到普通销售员位子上那一刻起,他就把自己那一年的目标锁定在年度销售冠军上,要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意志,改变他在公司中的位置,同时也改变自己所坐的这个最普通的员工位子。

    那一年,他虚心学习业务知识和销售技巧,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市场与客户的需求,专心服务自己所遇到的每一个人。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自己在公司里一无所有,一切是零,他要把这个零变成四个奇迹。他做到了。

    他能创造四个奇迹,在于他的聪明和努力,在于他的零心态,在于他没有背负任何包袱。在第二年开始的时候,他本应该把过去取得的成绩归零,把四个奇迹归零,毕竟那些是过去工作的结果。简单地讲,即使工作是自己和老板的一笔交易,在那一年年终的时候,各自也已经达到了交易的目的,那笔交易也就结束了。

    这一年他没有从零开始,四个奇迹已经把他的心里、眼里占得满满的,放不下任何东西。把曾经的冠军当作位子坐在自己的屁股下面,以销售冠军的面孔出现在每一个人面前。认为自己就是公司本事最大的人,最聪明的人,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和支持,不费吹灰之力还能拿到今年的销售冠军。

    但是年终的结果是,去年的冠军,今年一切为零。他为公司做出的业绩为零,他在经理和员工心目中的位置为零,他与公司的交易的各自所得为零。

    最后他对所有的员工说,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应该把每一个昨天都归零,把曾经的位置和现在的位子归零,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位子上的每一件工作,没有任何包袱地扮演好每一个角色,悉心打理好每一个今天,那样才能是冠军,是永远的冠军。

    经理听到这,做出一个决定,继续把他留下来。从那以后,他连续5年是公司的销售冠军,即使他后来成为公司主管销售的副经理,公司的销售记录仍然一年一次地被他打破。

    善待每一个人,即使不喜欢他

    ■

    善待每一个人,就好像这是他们在世的最后一天。

    ——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功学作家之一奥格?曼狄诺著《让生活更美好》

    善待你所厌恶的人,因为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为这样的一个人工作。

    有三个人是我的朋友:爱我的人、恨我的人,以及对我冷漠的人。爱我的人教我温柔;恨我的人教我谨慎;对我冷漠的人教我自立。

    ——J.E.丁格

    二十几岁的人,最缺的,应该是自己的关系网络,或者说是自己的人脉。

    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人脉。但并不是任何一个成功的人,生下来就具备有利于他发展的人际关系网络。

    我们想在30岁之前确定自己的理想人生轨道,就必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一般人都习惯把与自己志同道合、品质素质相近的人,纳入自己的关系网,而将那些品质、人生观、道德观与我们不同的人排除掉。从人生长远发展看,这样做是不对的。

    社会是由人构成,每个人要生存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和其他人打交道。想要获得事业成功的更大几率,就应该尝试与更多的人打交道。

    人生如网,事业如鱼。我们的人脉之网网眼越密,网线越结实,网结得越大,我们就越能打捞到更多的事业之鱼。

    我们大多数年轻人出身平民,父辈没有给我们制造能利用的网,那么我们就得自己去编织属于自己的网,找到最结实的网线,尽可能地把自己的网编织得又密又宽大,然后利用这张网,去打捞我们想要的各种各样的鱼。

    编织这张网,最关键的是选材。如同最结实的不是纯钢,而是合金钢一样,我们的网线也必须是多种材料合成的。

    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程度,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处世态度,就如同不同性质的材料一样。我们要想编织自己的网,就得先学会接受和利用这些不同属性的材料,不能因为属性的不同而拒绝他们。

    我们认识的每一个人,都会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网节。我们认识和结交的人越多越好,越不同越好。他们只是你这个网的一个网节,而与朋友不同,不必苛刻地要求他们。当然,如果能与他们交成朋友更好,但即使不能成为朋友,也不要成为敌人。

    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会和自己讨厌的人,和自己憎恶的人和平相处,甚至从他们身上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经验。

    这些人,有时可能是素质低下、心理不健康的人,与他们相处,不是与他们同流合污,而是通过他们来增长你的智慧,学会观察,学会判断,学会识别,学会应对。有时候,为了我们的合理利益,与这样人也会存在合作的可能性。

    如果不能避免,那么就使自己学会在复杂的生存环境里成长,让自己更冷静,更有耐心,更理智。譬如战斗,我们可以不去进攻,但是我们必须学会防守。而最好的防守是在实战中学到的。

    如果在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中,我们能学会一眼看透别人的动机,就会知道如何面对君子和小人,学会怎样和小人共处,以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这绝对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如果世界上都是我们心目中的标准好人,那么这个社会就永远不会有矛盾,永远不会有歧视,永远不会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伤害、猜疑与嫉妒。但是,因为这个假设太美好了,所以事实上只能是个假设,而社会上总还会有形形色色的人,品质、素质、觉悟、心态各不相同。

    事业成功的人,不仅仅善于和与他志同道合的人相处,更能和他讨厌的人憎恶的人相处,而且处得比朋友还要和谐。这不是人品的问题,这是生存的需要。

    捉住本职工作这只狐狸

    ■

    追踪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公司里每一个员工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岗位都是公司业务正常运转的保证。因此,公司希望每一个岗位上的人,都能人尽其才,人尽其责,每一个员工都能把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做成、做细、做好、做到位。

    在一家公司,在一个办公室里,可能有几个人甚至很多人,当其他人在工作或者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很可能需要伸手援助。

    每个公司都提倡员工之间相互帮助,但是这种帮助应该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我们的本职工作还没有做完做好,就不要抢着去帮助别人。别人的困难是客观的,应该会有主管领导去协调解决。

    同时,员工彼此间的关系也有远近厚薄。很多人在帮助别人时,出发点不是为了公司的整体运作,而是出于个人的感情。我们每天在公司工作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帮助别人就需要花掉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会影响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可能你照样能完成自己的工作量,但未必就能做到同样精细,很可能因为时间的关系,在一个细节上疏忽,从而使得整个项目出现纰漏,给公司带来潜在的损失。

    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这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公司把我们放在一个岗位上,就是叫我们处理好这个岗位上的所有工作,为公司把握好这个岗位上的每一个细节。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认清自己工作岗位的目标和职责范围,在这一前提下,合理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工作顺序。必须记住,我们所有的工作目标和计划,都应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

    尽善尽美地做好我们负责的工作,对于公司来说就是有价值的人,一定会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认可;本职工作没做好,公司其他事情做很多,尽管我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一刻不闲,对公司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给领导的工作部署带来麻烦。

    所以说,在我们岗位上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才是公司真正的需要。公司需要的是好员工,而不是老好人。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和工作任务,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工作。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在任何岗位上,都会是一名让领导放心的员工,会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对象。

    一位老板为了考验自己员工的职业素质,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群猎人追捕一只狐狸,终于把狐狸追得无路可逃。眼看就要束手就擒时,狡猾的狐狸转身钻进了旁边的一个老鼠洞里。猎人们当然不甘心,他们开始挖掘洞穴。忽然,一群兔子从老鼠洞里跑了出来,四下逃窜。所有的猎人都傻了,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兔子逃跑了。

    故事讲完了。

    老板问: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有问题了!员工们纷纷指出其中的漏洞:

    “狐狸再狡猾,怎么可能钻老鼠洞呢?”

    “老鼠洞里,怎么会跑出兔子呢?”

    “兔子都是单独行动,怎么会成群结队呢?”

    “既然是猎人,最起码有武器装备吧?他们怎么不追捕兔子呢?”

    ……

    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议论纷纷。等到不再有人发言了,老板才慢条斯理地说:“其实,你们答得都对,但也都错了。因为最关键的问题你们没有找出来!猎人们要打的是狐狸,你们都在兔子和老鼠身上纠缠,别忘了,最重要的问题是:狐狸哪儿去了?”

    在这个故事中,狐狸代表我们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而兔子和老鼠,顶多是我们工作中可做可不做的小事。如果完不成主要的目标任务,却整天在小事闲事上做无谓的纠缠,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么,你就迷失了工作方向,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对公司来说就是浪费,你也迟早会失去你的位子和工作!

    现实生活中,很多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最容易把时间和精力消磨在员工之间琐碎的小事杂事上。他们看起来时刻忙碌,甚至还经常加班加点,自己的科室依然无法及时完成公司交给的工作和任务,因此职务提升速度越来越慢,以至于被公司解聘。

    一位中层领导常常抱怨,自己每天把时间浪费在一些琐事上:接电话、复印资料、填报表、发邮件,等等,这些事情让他耽误了自己负责的工作,弄得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精疲力尽,领导依然不满意,员工也牢骚满腹。

    事实上,这位中层领导就没弄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他把自己负责的科室当成家了,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孩子了。他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家长的角色而不是公司的领导。

    中层领导,是直接指挥和协调属下工作的。这些琐碎的工作完全可以命令负责该工作的职员去做。中层管理者把这些工作做了,对公司来说,完全是一种资源浪费。中层领导就要体现中层领导的价值,员工要发挥员工的作用

    一位普通清洁工,可能因为楼道扫得特别干净,而受到领导的表扬和提升;但是一位公司中层管理者,即使他的办公室打扫得再干净,也不能给自己的职业提升带来多少价值,没有一位老板会仅仅因为办公室干净而对他特别赏识和重用。

    也许我们对目前岗位上的工作驾轻就熟,很有经验,但这不是你可以随意浪费时间和精力的理由。岗位上的工作做完很容易,但是能做精做细就不那么简单了。我们每个人,无论在什么岗位工作,都必须对公司在这个岗位上的投入和产出比算一笔账。

    领导们都希望员工是多面手,一专多能,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为了取得领导的赏识,证明自己多博学而去乱做事,做滥事。公司首先要的是我们的专,专心且专业地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完成。

    假如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到超出领导的要求和预期,我们就根本不必为不能取得老板的赏识而担心。等着收获老板给我们的惊喜吧,他会看出来我们的能力,并赋予能展示我们最大才能的位子。

    究竟是什么在提升我们

    ■

    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某公司销售科科长晋升为主管销售的副经理,销售科科长位子空缺。老员工大张认为现在自己是销售科里资格最老、人缘最好、和客户建立关系最多的人,这个科长非自己莫属。

    人事处的任命公告张贴出来,销售科科长不是大张,而是刚进入公司从事销售工作满一年的小吴。这让大张想不通,接受不了。他来公司已经8年,从事销售工作7年,没功劳还有苦劳吧?没苦劳也有勤劳吧?刚来一年的小吴凭什么爬到自己的头上去?他不就是业绩做得比自己好一点么,其他方面哪一点能和自己比?

    大张走进总经理的办公室,忍着心里的怒火说:“总经理,这次重新安排销售科的人事任命,大家觉得无论从哪一方面讲,科长的位子都应该属于我,而不是刚进公司一年的小吴。现在人事公告上销售科长是他而不是我,我需要一个我能接受的理由!”

    总经理示意他坐下,然后说道:“销售科里很多人都向我推荐了你,说你是销售科科长最佳人选,但是公司办公室会议上一致通过了小吴。作为老员工,我想你应该很清楚为什么是小吴而不是你的,不是吗?如果你觉得自己比小吴还有优势,你就把自己的优势说出来,我们会考虑的。我希望我的员工都能在公司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公司也会给员工安排最合适的位子的。”

    “我觉得销售科长就是最适合我的位子,很多年前我就一直为这个位子做准备。”大张认真地说,“我觉得自己最起码要比小吴合适。”

    “你觉得自己和小吴相比,优势在哪里呢?”总经理不动声色地问。

    “我觉得自己在能力、人缘、资历、人脉方面都比小吴强。他只不过是今年业绩比我强一点而已。但是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光靠自己能做业务是不行的,我想这一点总经理一定比我清楚!仅凭业绩就提拔一个人,这是对公司不负责的行为!”

    总经理笑着说:“我们来探讨一下能力、人缘、资历、人脉和业绩可以吗?”

    大张没有说什么,默许了。

    总经理说:“能力,究竟什么是能力,究竟谁有能力,不能空说,需要有实践证明。谁能帮助公司真正解决问题,为公司赚到利润,才能说谁是有能力的。那么唯一证明有能力的,就是业绩。大张,公司不怀疑你有能力,但是你必须通过业绩证明给我们看,而不是你说有就有的。

    “再说人缘。在一家公司里,简单地说,人缘就是别人对你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能够得到大家认可和接受,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具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做什么事情都能得到大家的一致拥护和支持;第二,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好人’,他们属于‘收敛’型人格,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能和所有人处理好关系。你所说的人缘,应该是后者吧?但是我们可以理解为你是好好先生,而公司需要的是有独特见解,并能够坚持自己观点,在关键时刻可以说‘不’的人。这一点你好像做不到。

    “还有资历。资历可以理解成资格和经历。资格,是由从事某种工作或者活动的时间长短所形成的身份。你在公司已经8年了,应该说是老资格。但是你都经历了什么呢?只是8年当中在公司上下班,这不能叫经历吧?打发日子,没有收获,没有进步,没有特殊业绩,就不能叫真正的经历。你的确是老资格、老员工,但是你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经历,所以你所谓的资历还不如叫资格更准确一些。小吴尽管来公司一年,资格没有你老,但他经历的却比你多,他的业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最后是人脉。人脉就是一个人身边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一个人的身价所在。我知道你和各个行业各个机关的人都很熟悉,但那只是你的私人关系而已。在今年的一年中,你请客、送礼上的开销是最大的,而小吴在这方面不及你的一半。可是在公司里,能给公司带来效益的人脉,才是公司承认的人脉,否则就只是你的私人关系。而在业务方面,有没有人脉就看是否有助于实现公司的最大利益。

    “归根结底,一个公司全部生产活动的终极目标,还是实现利润,把所有的资源换算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金钱。员工一切的能力、人缘、资历、人脉,说到底都是为公司的效益服务,而效益则靠业绩来体现。所以说,如果有一个量化标准的话,那只有员工靠实际创造的业绩来证明。成绩摆在面前,人人无话可说。

    “销售科的人,最终是要拿结果、拿业绩说话的。我们强调业绩,因为业绩是唯一可以直接创造并体现效益的指标。只有创造出了良好的业绩,公司才可能生存发展;而真正能创造业绩的人,没有理由不得到公司的提拔和重用。只有业绩,才能证明你有理由站稳并获得更高的位置。小吴作为一名只有一年工作经历的人,按理说他是没有任何理由超过你这样的老员工的,但是公司不是政府机关。大张,你这个人最大缺点就是一直找不到自己在公司的真正位置,也不明白从你现在的位子到你想要的位子之间,还应该准备什么,做些什么。这一点小吴比你清楚!”

    大张沉默不语了,总经理看着他又说:“做销售工作,必须要明白一个公式。我把这个公式送给你,能力+人缘+资历+人脉=业绩。你什么时候把这个公式研究透了,你在公司的位置可能更好,位子也会让你满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公司的员工,我们必须明白:

    领导可以不喜欢你,但是没有理由不喜欢你创造的业绩。

    我们可以没有人缘,没有资历,但是我们不可以没有业绩。业绩,在老板眼里是员工一切的证明。

    从一个位子升到另一个位子是有条件的,满足这些条件最实用的办法就是做出业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