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的“孙子兵法”-良好品格易塑造,爷爷奶奶早知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鼓励孩子要勇敢

    只有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事,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锻炼,才会使孩子变得勇敢和坚强,从而成为一个富有勇敢精神的人。

    妞妞5岁了,身体已经长得壮壮的了。一天,妞妞和小伙伴做游戏时不小心摔倒了,她刚揉揉小腿,准备自己站起来。不远处的妈妈马上大叫着满脸惊慌地跑过来,一把将孩子抱在怀里,大喊着:“我的宝贝啊,摔疼了没有啊?快,妈妈看看哪儿破了?”妞妞一下吓坏了,哇哇大哭起来。

    还有一次妞妞不好好吃饭,妈妈哄了半天也不起作用。爸爸忍不住发火了,冲着妞妞大声喊:“再闹别扭就把你送给别人,扔外边不要你了!”妞妞吓得乖乖端起碗来继续吃饭。以后每当她不听话,爸爸便常用这一招来吓唬妞妞。

    渐渐地,妞妞胆子越来越小了。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机智勇敢、聪明能干,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面对陌生的人或环境时局促不安,因此爷爷奶奶必须对孩子加以引导,让孩子勇敢起来。究其原因,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怕磕着、怕摔着,总把孩子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使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当孩子逐渐长大时,家长保护的惯性照样继续,而不能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适当“放飞”,结果是孩子胆子越来越小,离开大人就害怕。

    ☆专家支招

    勇敢和富有冒险精神的孩子更容易在学习、工作中获得成功,但生活中却有不少孩子胆小懦弱,遇到困难畏缩不前。怎样让孩子勇敢起来,成了一些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最为关心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爷爷奶奶只要遵守几个原则,培养一个勇敢的孩子并不是一件难事。

    ●不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可能会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得怯懦、不愿主动尝试,爷爷奶奶不必不知所措,更不要给孩子贴上胆怯的“标签”。爷爷奶奶不要为孩子一时的胆怯大声指责或嘲笑他,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勇敢起来。胆怯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自卑,爷爷奶奶可以耐心地告诉孩子自己可以帮他,给他鼓励、关爱和信任,在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感受之后了解孩子的想法,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让孩子多交际

    有些孩子平时一直与父母和长辈在一起,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从小很少与人交往,也极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的交往能力会退化,会怕见生人和在众人面前讲话。对此,爷爷奶奶可以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与其他人接触,以锻炼孩子与人交往的胆量,如请邻居或同班较熟悉的小朋友到家里玩,带领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或让孩子和同伴一同走进大自然等等,积极创造轻松、欢快的氛围。这种氛围可以锻炼孩子,让高声讲话、笑闹、蹦跳等等。家庭、学校、孩子的伙伴、亲朋好友等等,都是孩子良好的社交平台。

    ●不吓唬孩子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或者听话,常常用不恰当的语言或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使孩子形成了自卑胆小的性格。比如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做某些事,就用狼啊、虎啊、鬼啊什么的吓唬孩子,或者总说“不要你了”、“送给别人”等等,孩子容易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变成内向胆小的“惊弓之鸟”;或者讲一些鬼故事来吓唬孩子。这些都有可能在孩子心里留下可怕的阴影,造成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

    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方法,不要依靠威胁和恐吓获得孩子暂时的乖巧,应该善于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同时善于理解和赏识孩子,不要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发现他的长处和进步。

    ●引导孩子亲身体验

    很多孩子会因为对事物缺乏了解而产生恐惧,比如有的孩子害怕色彩鲜艳的东西,有的害怕小动物等,如果家长让孩子远离害怕的事物,不给他观察和接触的机会,孩子对这些事物就会更恐惧。针对这种情况,爷爷奶奶应先教给孩子相关知识,让他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明白这个东西并不可怕,然后再鼓励孩子自己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克服恐惧。如果孩子怕小动物,爷爷奶奶可以给孩子讲小动物的故事,然后告诉孩子怎样和这些小动物相处,鼓励孩子自己去接触。另外,要想让孩子勇敢,爷爷奶奶应该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鼓励孩子去冒险

    爷爷奶奶不要总担心孩子,要鼓励孩子去探索和尝试。如果孩子一不留神摔一下或者碰伤,爷爷奶奶不要过于紧张。其实孩子从与他们身高相当的地方滑落下来一般都不会受到伤害,偶尔摔一跤不但不会受伤,相反还能加强孩子对危险的感知与预期。孩子爱爬高的天性是不容易遏制的,爷爷奶奶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爱护孩子,让孩子去自由探索未知的世界。

    总之,只有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事,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锻炼,才会使孩子变得勇敢和坚强,从而成为一个富有勇敢精神的人。

    学会感恩,从点滴做起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才能使孩子发自内心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也更加尊重自己。

    暑假里,莉莉的小表妹来家里玩。莉莉的妈妈每天煮饭、洗衣、扫地,所有的家务活都承包了。两个孩子每天玩这玩那,还不时地制造点小麻烦,不是饭撒一地就是忘了冲马桶,起床之后也不叠被子,莉莉的妈妈每天都很无奈。

    直到后来有一天,妈妈在整理两个孩子的小房间时,发现一张莉莉执笔的共室公约,其中一条写着:我的爸爸妈妈对你像亲生女儿一样,你不能认为他们为你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应该学会感恩。后来,莉莉的妈妈发现两个孩子都懂事了许多,什么活都抢着干,自己的卫生也做得很好,孩子真的长大了,懂得了什么是感恩。

    中华民族具有感恩的优良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等诗句都是古人对感恩的诠释和认同。感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每个人都应该满怀感激之情,为祖国的培育,为母爱的无言,为朋友的支持,为自然界所恩赐的一切而感恩。孩子更是应该从小树立感恩意识。

    ☆专家支招

    爷爷奶奶除在教孩子勤读书、有礼貌、守秩序外,也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在教育孩子感恩父母、亲友、老师、同学的时候,还要教育他们对国家、政府、社会感恩。可以这样说,让孩子知道感恩,是每一个家长的重要责任。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呢?

    让孩子学会感恩应该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入手。爷爷奶奶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如教育孩子主动帮助别人、孝敬父母、对长辈有礼貌等等。爷爷奶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吃水不忘掘井人”,记住别人和社会的恩情。

    爷爷奶奶可以引导孩子感谢关心自己的亲人、长辈和帮助他的每个人,比如:告诉他这件衣服是爸爸给买的,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送的,你要谢谢哥哥;楼梯是邻居赵叔叔打扫的,你要谢谢赵叔叔;自己能在学校学到知识,要感谢老师的教导等等。让孩子时时感谢,事事感恩。爷爷奶奶还要让孩子知道,老师和所有的家长一样,也都要一边承担着家庭的重担,一边进行繁忙的工作,暗示孩子要像体谅父母一样体谅老师,并用优异的成绩来感谢和回报老师,让孩子懂得好好学习也是对老师的感恩和回报。

    爷爷奶奶要明白自己不是保姆、书童、随从,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随着年岁逐渐增高,理应安享晚年。要让孩子知道爷爷奶奶为孩子做的很多事情是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要让孩子懂得感谢,并且付诸行动,比如让孩子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揉揉肩等等,让孩子常对长辈说“对不起”、“谢谢”、“我爱你们”等等。这样,孩子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才会从内心深处感谢自己的亲人、朋友,以及其他的人。

    爷爷奶奶还可以找机会和孩子一起献爱心,例如给灾区的孩子或者残疾儿童捐款、赠书等。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小积蓄拿出来,奉献给社会和他人,并从中体会到幸福和快乐。

    在很多孩子眼里,接受父母给他们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不应该,孩子从小到大,习惯了接受和索取,习惯了受宠和只顾自己。而她们对父母的孝心和对社会的责任心很容易被大人忽视。爷爷奶奶要把帮孩子树立感恩意识提上日程,让孩子在点点滴滴中懂得感恩。

    家长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的每一步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和大自然慷慨的赐予。让孩子常怀感恩之心,就应该让他心中装着他人、社会、国家和整个地球,而不是一切以我为中心。

    当孩子想要帮忙做事情的时候,爷爷奶奶一定不要说“不用,把书读好就行了”这样的话。其实,这样未必妥当。在平时教育孩子过程中要教导孩子懂得去回报,去感激,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事物。孩子只有懂得付出和回报,才会懂得珍惜和体谅他人。

    爷爷奶奶不但要让孩子独立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让他帮助做家里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客人来时让他帮忙倒水;吃完饭后,让他帮忙洗碗收拾桌子等等。在这些简单的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分担责任,懂得劳动也是自己的义务,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这样会使他在体验父母辛劳的过程中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才能使孩子发自内心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也更加尊重自己。让孩子学会感恩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从小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让孩子们树立一种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孩子懂得了感恩,内心会更充实,头脑会更理智,才会更幸福。

    面对挫折不退缩

    挫折是人生成长所必需的,要让孩子知道挫折是人生漫长道路上的一个个小山包,只有跨越无数个小山包才能到达人生的最高峰,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春天来了,很多孩子都开始滑旱冰,小亮也开始蠢蠢欲动。星期天,妈妈陪小亮去买了旱冰鞋,他到楼下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练习,结果因为重心不稳接连摔了两跤。疼痛让他胆怯了,但看到小朋友们来去自如的身影,小亮很羡慕。最后,小亮把视线投向妈妈,妈妈赶紧说:“我还有事,没时间扶你。你自己扶着栏杆慢慢练习吧,妈妈相信你会成功的。”见妈妈不扶他,想滑又不敢滑,小亮生气了:“不练了,不练了!”边说边脱鞋。妈妈在一边说:“就这点本事呀!其他小朋友都不用妈妈扶,不是也滑得挺好?”听到妈妈这样说,小亮重新把鞋穿上,扶着栏杆站了起来,一脸的悲壮感。这时妈妈趁机鼓励说:“我的儿子真坚强,你一定行。别着急,找好规律,肯定能成功。”整个下午小亮都在楼下练习滑旱冰,到中午该吃饭的时候他已经在滑旱冰的队伍里了,脸上满是喜悦的微笑。

    很多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对孩子过度保护和照料:吃饭怕烫着、穿衣怕冻着,走路怕摔着,恨不得将孩子放进“保险柜”锁起来,生怕孩子受半点委屈。其实这样是在软化孩子的能力,剥夺孩子活动的权利。孩子总要长大,总要进入社会独立生活,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地经受磨难和风浪,爷爷奶奶必须让孩子从小体验困难和挫折,学会用平静的心情和合理的方式对待困难和挫折。

    案例中的妈妈就是放手让孩子去经历挫折和困难,小亮最终自己战胜了困难,获得了成功。

    ☆专家支招

    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致使很多孩子不敢正视挫折,如难以适应新环境,对困难消极回避等,从而形成怯懦无助的性格。爷爷奶奶要着重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心理,努力塑造孩子面对挫折勇于排除困难的性格。

    现在的家庭基本是很多人围绕一个孩子,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到别人,当遇到挫折时,情绪就会投射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身上,所以爷爷奶奶一定不要围着孩子团团转,从而避免孩子在受挫时转嫁情绪。

    如果孩子听好话听多了,就会受不了反面的东西,因此爷爷奶奶表扬孩子一定不要过,要相对收敛些,没必要总是把“你真棒”挂在嘴头上。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爷爷奶奶要收敛地表扬,给孩子肯定的同时对孩子提出新的希望,把思想不自觉的传递给孩子。有所收敛地表扬孩子,其实也是帮助孩子应对挫折的好方法。

    当孩子受到委屈或者挫折的时候,爷爷奶奶总是习惯于陪孩子一起落泪,结果往往根本起不到好的作用,甚至反而会事与愿违。家长应该首先作为倾听者了解事情的经过,分析事情的缘由,然后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每一次孩子遇到挫折时都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期,因为孩子只有犯错误才能更好地成长。因此当孩子受挫时,家长千万别难过,一定要控制好自己情绪,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爷爷奶奶要引导孩子发现人生不总是美好,同时也会有挫折,让孩子明白挫折既是一种前进的障碍,又是一次磨练的好机会。另外,爷爷奶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摆在孩子面前,比如受伤了怎么办,考试没考好怎么办等等,让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端正对待挫折的态度,增强应对挫折的勇气,从而提高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爷爷奶奶要帮助孩子,让孩子懂得怎样去排除学习和生活中的障碍。例如,考试失败了,要找出失败原因,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努力战胜挫折。也可以让孩子亲自去战胜挫折,不要对家长或老师产生依赖心理。另外,爷爷奶奶还可以为孩子设置一些适当的障碍,让他们在克服障碍的过程中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挫折是人生成长所必需的,要让孩子知道挫折是人生漫长道路上的一个个小山包,只有跨越无数个小山包才能到达人生的最高峰,看到最美丽的风景。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爷爷奶奶要和孩子一起勇敢面对,让孩子知道,挫折只会让我们更加坚强。

    爷爷奶奶还要教会年幼的孩子懂得忍耐和等待,例如准备让孩子们参加饶有兴趣的活动时有意地延迟一些时间,让孩子学会以平和的心情去等待,这也是让孩子学会善待挫折克服挫折的好方法。

    总之,爷爷奶奶要有意识地从各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孩子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使孩子逐步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

    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和机会

    其实犯错误是上天给孩子们的权利。正像曾经迷过路的孩子再也不敢忘记回家的路一样,往往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消灭错误,走向成熟,迈向成功。因此要正确对待孩子犯错误的问题。

    明明是个淘气的小男孩,平时非常喜欢足球,总是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地踢足球。有一次,明明踢足球时一不小心打破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犹豫了一下,然后主动告诉了爸爸这件事,没想到爸爸一下子就火了,给了明明一巴掌,还把明明劈头盖脸地臭骂了一顿。明明觉得很委屈。

    没过几天,明明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又失手打破了爸爸心爱的瓷器,他总结起了上次挨打的教训,很害怕爸爸打他,于是在爸爸回来后,明明就撒了个谎,对爸爸说隔壁王奶奶家的小花猫碰翻了爸爸的瓷器。爸爸信以为真,事情就这样被明明搪塞过去了。后来明明犯了错误就再也不跟家里说了。

    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如果不犯错误,他就永远不知道怎样才是错误的,怎样又是正确的,也就不可能健康地长大。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错误总是非常关注,当孩子犯错误或有过失时非常着急和气恼,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体罚孩子。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

    案例中的爸爸没有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而是用不适当的方式惩罚了孩子,这样孩子学会了用谎话来骗爸爸,原本很好的孩子因为爸爸教育不得法而变成了不诚实的孩子。

    ☆专家支招

    孩子是稚嫩且不成熟的,很容易犯错误,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犯错和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如果不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帮孩子“开门”,不但剥夺了孩子寻求正确方法的乐趣,也会使他们逐渐疏于尝试,依赖家人,永远不会自主和自立。不允许孩子犯错,其实就是阻碍孩子成长。

    其实犯错误是上天给孩子们的权利。正像曾经迷过路的孩子再也不敢忘记回家的路一样,往往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消灭错误,走向成熟,迈向成功。因此要正确对待孩子犯错误的问题。

    很多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什么事都为孩子做了,这样很多孩子犯错误并且找到正确方法的机会都被大人硬生生地剥夺了。比如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家长就不再买有鞋带的鞋子;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打碎了盘子就不再让他走近碗池;孩子第一次整理床铺整整用了一个小时,家长嫌他笨手笨脚等等。这样,家长亲手挖掘了一个温柔的陷阱,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就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权利。因此爷爷奶奶要以此为鉴,在不经意之间剥夺了孩子犯错的权利。

    很多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家长都是用训诫的口气说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必须按照她的做法去做才能避免错误的发生。在大人的权威下,孩子往往不再争辩,心里却并不认同,这样的批评教育其实是根本无效的。家长这么说是为了孩子,他们只是想让孩子少走弯路,尽其所能地指导子女的成长,想把他们现有的知识和经验都给孩子。但这样的做法往往成了单向交流,没有什么效果。爷爷奶奶不妨在教育的同时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给孩子说话和解释的机会与权利,让双向沟通成为改正错误的起点。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成长的意义在于亲身体验,这也是孩子成长中更需要的东西。但很多家长认为经验不需要亲身去体验和积累,直接灌输就可以了。这种填鸭式的直接灌输的经验作为包办和强制的标签,往往会让家长事与愿违,激起孩子强烈的反感和抵触。所以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什么事都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最好,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去亲身体验和经历。

    当孩子犯错时,爷爷奶奶要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让孩子在情感上对这件事重视起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千万不能讲大道理,空洞说教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只有入情入理,注意感情的沟通,才能让孩子接受你的指导和教育。爷爷奶奶在教育犯错误的孩子的时候,可以先夸奖孩子,对孩子的某些方面进行肯定和鼓励,然后再指出孩子失败的原因,引导孩子不断进步。最后还要记得鼓励孩子:“再努力一些,你肯定能做得更好!”这样孩子自动地检讨失败的原因之后,下次犯错误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小了。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爷爷奶奶要冷静地听听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根源,给孩子犯错误及改错的机会。尤其是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的时候,爷爷奶奶应给孩子鼓励,然后指出错误的危害性,让孩子在鼓励声中改正错误。

    如果孩子在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出了错,爷爷奶奶应该帮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再次尝试,让孩子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比如有的孩子想干点家务活,主动要求洗碗,可不小心打破了碗。这时家长千万不要指责孩子,而应该告诉孩子怎样才能把碗洗干净又不摔破,鼓励孩子再接再厉,直到成功。

    孩子只有不断地犯错误,才能发现问题和不足,才会不断地进步。给孩子以犯错误的机会,是爷爷奶奶教育孩子的明智之举。

    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就是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路。

    成成吃饭时用一小块面包逗小狗玩,小狗蹦来蹦去,一下把他手中的盘子碰翻了,盘子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成成对爸爸妈妈说:“是小狗打碎了盘子,不是我的错,你们都看见啦。”母亲很生气地对成成说:“盘子的确是被小狗撞翻的,但是你有没有错呢?”成成大叫着反驳:“是小狗的错,不是我的错,我又没碰翻盘子。”这时爸爸过来叫成成离开餐桌,到他自己的房间里去反思一会,想想自己到底有没有错。十几分钟后,成成低着头走出房间,很不好意思地说:“小狗有错,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不该在吃饭的时候逗狗,我以后一定吸取教训。”爸爸满意地微笑着说:“那么今天你就该为自己的错承担责任吧,一会收拾桌子洗碗,并拿出零用钱来赔这只打碎的盘子。”成成满口答应。

    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就是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路。

    责任感是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崇尚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因此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人。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必须让他们从小学会如何承担责任,自己做事自己承担。

    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的责任意识,让孩子尽早学会道德推理,在道德成熟的漫长道路上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专家支招

    首先爷爷奶奶要教育孩子对自己负责,并从小养成自强自立的习惯。例如让孩子尽可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自觉完成作业,信守承诺等等,让孩子从小培养自我独立意识,为承担责任打基础。

    老人还要教育孩子对自己的家庭负责,把自己当作家庭所需要的,且应该对家庭做出贡献的一名成员看待,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父母打扫房间、在厨房当帮手等等,从小培养孩子对家庭的爱和责任意识。

    教育孩子对自己所属的团体负责也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爷爷奶奶可以让孩子与身边的小伙伴友好相处,尊敬和配合老师的工作,帮助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等等,鼓励孩子和别人分享,助人为乐。让孩子从小学习扮演各类社会角色,培养团队精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好处。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爷爷奶奶还要教育孩子对社会负责,从小树立公民意识。平时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志愿工作、义务募捐活动等,为更广泛的社会团体做出贡献,开拓和提升孩子的思想境界,让孩子懂得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并为之做出贡献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并为之努力。

    对于一不留神就犯错误,然后又总是寻找各种谎言来逃避的孩子,爷爷奶奶要让孩子明白用谎言来掩饰错误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爷爷奶奶可以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和孩子讲道理,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告诉孩子他的错误行为已经破坏了规定或者伤害了别人,强调他必须对这种错误行为承担责任。并且告诉孩子大家都希望他做一个诚实的负责任的孩子。

    如果孩子做错了,爷爷奶奶要鼓励他勇敢地承担责任,认识到是由于自己的过失才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当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时候,爷爷奶奶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夸奖和鼓励。当孩子因为承担责任为自己赢得了赞许和信任,就很容易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想法,知道自己不能总为所欲为,从而学会协调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

    当孩子主动承担责任的时候,爷爷奶奶要积极地帮助孩子进行补救。这将如果孩子提出的办法不恰当,老人可以再提出别的补救办法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补救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约束自己,促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更多的思考,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小小年纪会理财

    从日常消费和家庭理财中对孩子加以引导和说明,让孩子从小懂得消费规范和投资理财知识,养成勤俭节约、崇尚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德,会让孩子受益无穷。

    薇薇7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积攒零花钱,因为当时妈妈很严肃地告诉她:“你可以拿零花钱买学习用具或者零食,也可以把它攒下来,都让你自己做主,但是我们不会再给你买玩具和故事书,如果你自己喜欢,就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薇薇明白自己不能太贪心,只好狠狠心放弃了自己最喜欢吃的巧克力,把零花钱全用来买了《哈利·波特》。

    从薇薇6岁开始,妈妈上街买东西都会带着她,教她怎样把钱合理地花出去。妈妈在过年的时候给薇薇包压岁钱的时候提醒她做个规划,还要求她每天记账,将每一笔零花钱的用处都清楚地记录下来,每个月还要对自己的花钱情况进行一次总结,看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在总结的时候妈妈还会帮薇薇进行理财指导。

    现在薇薇刚上三年级,已经能够很合理地支配自己的“财产”了,老师同学都夸她是“小小理财师”呢。

    金钱是把双刃剑,如果缺乏正确价值观的指导,金钱常常扮演着“罪恶之手”的角色,对孩子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孩子们从懂事起就需要理解财富的价值和力量,懂得如何理财。让孩子学理财,并不是教孩子去追求金钱,也不是教他只要会赚钱就足够,而是要教给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让他具有理财的观念,从而更好地发展。

    ☆专家支招

    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接触金钱,认为这样会使孩子思想沾染到铜臭味,这样的后果是孩子会从小缺乏经济意识,长大后很容易盲目消费、不懂理财。适当地注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头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

    从日常消费和家庭理财中对孩子加以引导和说明,让孩子从小懂得消费规范和投资理财知识,养成勤俭节约、崇尚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德,会让孩子受益无穷。很多爷爷奶奶都对如何理财不太了解,要怎么教会孩子合理理财呢?其实只要遵循以下几点,爷爷奶奶不管会不会理财,一样可以把孩子培养成理财高手。

    ●让孩子自己去挣钱

    如果孩子想买一件自己心爱的东西,爷爷奶奶可以让他通过劳动挣钱去买,而不是向爷爷奶奶去要。可以让孩子在家里或社会上找点活干,可以帮父母剪草、浇花、打扫卫生、照顾弟弟妹妹等等;也可以去帮人卖卖报纸什么的。爷爷奶奶可以相应地给孩子一些报酬。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们不但热爱劳动了,也有了自己的积蓄。爷爷奶奶在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同时,也让他们对金钱、价值有了正确明晰的概念。

    ●零用钱定期发放

    爷爷奶奶对孩子的零用钱要定期发放,并严格执行到约定时间才给下一次的零用钱,千万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一开始时,爷爷奶奶可以每个星期给一次零用钱,等到孩子习惯后,时间逐步延长为一个月。这样会让孩子学会在固定时间内分配金钱,从而进行合理消费。

    ●让孩子学会消费

    爷爷奶奶要让孩子懂得钱来之不易,进行合理消费,懂得必要的消费规范。如果生活中孩子需要购买东西很多的话,爷爷奶奶可告诉孩子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哪些买了划算,哪些是计划外消费等等,这样可以指导孩子从小学会正确消费。

    ●帮孩子记账

    刚开始时,爷爷奶奶可以帮助孩子将未来一星期所需的花费进行一个预测和记录,然后每天补上额外支出的项目,让孩子慢慢养成记账的好习惯。等到孩子熟练以后,爷爷奶奶可以慢慢让孩子自己学着记账,并定期进行汇报。

    ●让孩子培养储蓄观念

    储蓄是理财的基本,爷爷奶奶可以从给孩子买储蓄罐开始做起,鼓励孩子把零花钱存起来。逢年过节、过生日,长辈或亲友送的压岁钱、贺礼等要教孩子进行零存整取。让孩子自己计划管理,体验理财的乐趣。另外,爷爷奶奶还可以帮孩子设定存钱目标,当孩子达到目标时,给孩子额外奖赏和鼓励。另外,爷爷奶奶还可以为孩子在银行开立单独账户,找机会让孩子了解银行作业流程、ATM功能等等,激励孩子多储蓄。

    ●建立理财投资目标

    爷爷奶奶可与小孩讨论建立储蓄目标,例如购买玩具、脚踏车、溜冰鞋等,然后协助孩子从每个月的零用钱当中安排出一个时间表,让孩子建立预算观念。同时,应该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投资知识。

    学会分享

    分享不仅能让孩子得到快乐还能促进孩子与人沟通,让孩子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起来。

    一天,全家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3岁的涵涵拿着她最爱吃的薯片津津有味地吃着。奶奶说:“乖乖,来给奶奶吃一口。”涵涵很快走过来,跷着小脚拿着饼干就往奶奶嘴里送,奶奶假装咬了一口说:“乖乖真乖,奶奶不吃你吃吧!”涵涵喜滋滋地抱着薯片到沙发上继续吃。不一会儿姑姑来了,姑姑看到涵涵,也微笑着对涵涵说:“来,给姑姑吃一口。”涵涵又拿着薯片往姑姑嘴里送。姑姑看到侄女这么热情,张开大嘴一口把涵涵递过来的薯片给吃了。涵涵看见自己的薯片没了,马上“哇”地一声哭出来:“薯片没了,姑姑讨厌……”奶奶看涵涵哭了,忙走过来帮忙,还假装着一边轻打姑姑一边说:“姑姑不好,打她。”涵涵的姑姑愣在那里,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吃错了薯片,做错了什么事儿……

    分享不仅能让孩子得到快乐还能促进孩子与人沟通,让孩子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起来。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被大人宠着、疼着,家里的一切都是以孩子为中心。时间长了,孩子往往只考虑到自己,不会想到要孝敬长辈,更不会懂得和别人分享。案例中的涵涵就是在大人的过度宠爱中形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以为所有的好东西都应该给她留着,不懂得与别人一起分享,甚至看到别人“掠夺”她的东西会接受不了。

    爷爷奶奶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怎样做。如:饭后吃水果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水果分发给大人,告诉孩子好吃的要和大家分享,还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把好的、大的先给别人吃,大人在欣然接受孩子给你的东西时,别忘了说“谢谢!”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分享,同时也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习了礼貌待人。

    ☆专家支招

    乐意分享的孩子才能更快乐,才能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才能更好地成长,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分享呢?

    ●全家共享

    爷爷奶奶不要娇惯和溺爱孩子,更不要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无限制、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而是应该让孩子明白他所得的不是理所应当的,是大家给予他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和感谢他人,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出来跟家人共同分享。

    ●多和同伴交往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和街坊邻居家小孩的陪伴,孩子会越来越孤独,也就没有了和别人分享的习惯和意识。对此,爷爷奶奶要扩大孩子的交际圈,让孩子有更多的玩伴。老人要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可以让孩子邀请小伙伴到家里一起玩,也可以带孩子出去和其他人玩。孩子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变得大方得体,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也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分享。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爷爷奶奶要要求他们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思考意识,从而克服以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好品质。

    ●给孩子安全感

    孩子离开家人或者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会感到害怕或者没有安全感,熟悉的东西比如玩具之类都可以让他获得安全感,所以孩子有时候会不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这时候爷爷奶奶应该鼓励孩子与同伴积极交流,让孩子知道那些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们也可以给他安全感。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熟起来以后,那些不安全感就会渐渐消失,也就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分享了。

    ●设置分享情境

    平时爷爷奶奶要处处做有心人,常常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孩子听,让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把家中所发生的一些高兴或者伤心的事讲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她当时的情绪。

    ●表扬孩子

    孩子总喜欢得到表扬,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孩子有了分享行为时,爷爷奶奶要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分享带来的乐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