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青春你懂吗?-学会尊重——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曾经执教的地方是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地区的一个高中学校,班上的学生大部分来自比较贫困的家庭,当然也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学生。我的学生恰好处在青春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青春活跃、激情无限、热情奔放、个性独立,可以说具备了青春期这个阶段青少年该有的所有特性,同时又不缺乏纯朴山区孩子的成长特性。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在我的人生轨迹里留下了难以泯灭的记忆,时时使我想起。不过在最初我与孩子们接触的时候,情形并没有这么乐观。山区的孩子拥有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学生,他们对外界的东西往往不屑一顾,对外地来的老师表现出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挑衅,缺乏学生对老师该有的尊重素养。

    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上,讲课的老师是从某重点大学刚毕业的一个实习生,他的课生动有趣,使听课的学生、家长、老师都钦佩不已。最后在结束的时候,该老师抛出一个非常具有想象空间的问题请学生们回答。看到一节课上都一声不吭地坐在后排座位上的一个男生趴在桌子上睡觉,该老师随口叫了这个学生的名字想请他来回答这个想象力十足的问题,谁知这个学生根本不给老师任何面子,说道“你叫我站起来干吗?我又不会回答问题。”听课的人都很震惊,当然讲课的这个刚出校门的年轻老师也是如此,但毕竟是名校出身,他沉着镇定,依旧微笑着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遗憾的是,这个学生依旧保持我行我素的本色,说道:“我很笨,想不出来。”于是一堂精彩的公开课拥有了一个并不完美的结局。

    在大学校园里,不尊重师长的现象屡见不鲜。某教授看到班上来上课的人太少,就决定以点名的形式来决定挂科与否。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陆陆续续从外面进来一大批本该在一个小时前来到的学生。为防止学生打断正常教学,教授要求学生把门关上。终于安静下来了,教授手拿着课本,继续他的教学。一句话还没讲到一半,一个穿着时尚的女生跨步向外走去。“课还没上完,你怎么走了?”教授无奈地问道。“你不觉得这课很无聊吗?上这课有意思吗?浪费大家彼此的时间。”女生面无愧色地吐出这样的回答。在大学讲堂里学生开溜的事情并不罕见。甚至到大学三四年级,如果一节课有一半的人在上课,那么老师就觉得学生很给他面子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面对这种现象,大学老师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课上了就万事大吉了。但小学中学的老师就不可能这么轻松应对了,他们身上的责任重大,肩负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常常能听见很多老师诉苦:“现在的很多学生几乎无法管,学生犯了错,老师的说服根本不管用,言辞过激一些就会导致家长、学校的反感,真是无力啊……”

    学生的目无尊长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缺陷的一种表现。孩子不尊重别人,要么就是因为他没学会尊重,要么就是因为他没体验过尊重。不论是哪种情况,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尊重的,孩子问题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形成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家庭、学校教育的不完善。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因为不恰当的行为被父亲指责,孩子出言顶撞,被父亲扇了一巴掌。旁边的奶奶却把父亲拽过来扇了父亲一巴掌,说道:“你打我孙子,我就打你。”之后,奶奶抱着心爱的孙子安慰着、哄着,大骂父亲的不是。父亲只能无言地摇摇头,无奈地走了。这是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吗?我想站在第三方的立场看,任何人都不会认为这是正确的。然而,当同样的情况发生到家庭内部的时候,不合理就变成了合理,这无疑助长了孩子任性、目无尊长的人格特质。

    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出现问题首先要归因于父母,是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导致了孩子带着问题进入学校和社会,从而使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工作变得更加棘手。这样讲,可能会有推卸学校老师工作责任的嫌疑。我个人认为,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同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方面其作用超越了父母,因为毕竟不是每对父母都懂得育儿之道和教育之本的。孩子的问题要从多方面寻找根源,不能简单地归为是谁的责任。父母有正确的育儿理念可以有效防止孩子问题的发生。当问题发生了,也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到父母的身上,因为父母可以不懂,但老师绝对不能不懂,否则老师与父母就没什么区别了。

    要学会尊重首先要体验尊重

    教育专家认为,教孩子学会尊重要先从学会尊重父母开始。这是正确的,只有先学会尊重身边最亲最爱的人才能慢慢延伸到尊重周围的同伴、师长。问题是孩子如何学会尊重父母。如果孩子没有先体验过被尊重,没有产生过愉悦的被尊重的感受,那么孩子就无法理解他人所说的尊重是怎么回事。当父母给予孩子无私的爱与关怀时,当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时,如果父母不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尊重的力量,那么孩子就无法体会到尊重的概念。这样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这样的孩子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其成长是不健康的。

    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孩子天生就是一块白板,需要成人的用心描绘才能塑造出孩子的健康体魄。但不能否认的是,孩子本身也拥有强大的融会贯通能力,不是成人给予什么孩子就接纳什么,最初可能是这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知识的拓展和人际交往的增多,孩子所受的影响越来越广,单纯依靠成人给予的东西已经满足不了他们日渐丰富的内心。不过融会贯通能力的形成前提必须是父母先给予,之后才是孩子给予,所以要想孩子尊重父母必须要父母先尊重孩子。如果父母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孩子身上,而不管孩子怎么想怎么看,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就无法体会到自我的概念、尊重的概念,也就不会有尊重长者的概念,同样也就不会有尊重师长、尊重同伴的概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