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河北梆子的艺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河北梆子形成后,曾出现过三大艺术流派:一支为直隶老派,一支为山陕派,一支为直隶新派。前两派统称京梆子;直隶新派因产于天津,又称卫派,天津旧称天津卫。这三种流派都对河北梆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直隶老派成长于农村,细分起来还有南北之别:以上海为中心的河北梆子称南派;以京、津为中心,流行于河北、山东以及东北三省的河北梆子称北派。两派比较起来,南派略弱,北派较强。南派形成于清光绪朝中期,是由北派派生出来的。直隶老派的特点是文武兼备,唱做并重,唱文戏的也会演武戏,文武不分,只是不同演员各有侧重而已。北派在剧目方面重视革新,河北梆子时装戏就是直隶老派率先搞起来的。北派的唱念基本上以直隶语言为基础,但还留有一些山陕味;演唱上讲究平稳、舒展、刚劲、质朴、简练,不尚花哨。而南派的唱念特点,虽然也以直隶语言为基础,但在唱腔上较多地保留了山陕梆子的花腔,婉转柔美,为南方群众所喜爱;在念白中比北派更加直隶化,很少有山陕味。

    山陕派主要是由来自山西和陕西两省的艺人形成的。光绪年间,有较多的山陕梆子艺人拥入北京,改唱河北梆子。这些艺人为了与直隶老派梆子演员合作演出,同时也为了博得当地观众的欢迎,在登台献艺之前,必先经过短期的改造。但是,无论怎样改造,却总是与地道的直隶老派梆子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念白方面仍不免带有浓重的山陕味。尽管有些山陕派演员在念白中糅进了直隶语音,但仍是不地道。也有少数山陕演员仍念蒲白,即以山西蒲州语音为基础的念白,坚持不改,并以此为正宗。这些都是山陕派在念白方面的显著特征。在唱腔方面,与直隶老派比较起来,板式结构与使用规范全都相同,只是情趣、韵味有差别,山陕派具有悲壮、凄凉、哀怨、酸楚的特点。此外,在表演方面,山陕派崇尚特技,如翎子功、发缕功、翅子功、髯口功、椅子功、跻功等,都是山陕派演员所擅长的。山陕派与直隶老派的合作,酿成了光绪年间河北梆子与京剧竞争的局面,扩大了河北梆子的影响,推动了剧种的发展。

    直隶新派是在直隶老派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河北梆子新军,使气势正盛的京剧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从而一举成为河北梆子的主流。梆簧争衡的形势自此转为新派梆子与京剧之争。

    直隶新派以女演员为中心,以唱功著称。唱腔上较老派繁难,具有高亢、曲折、跳跃的特点,极富震撼力,听了使人感到痛快淋漓,回肠荡气。在唱念上一扫老派梆子所保留的某些山陕味,彻底地河北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流行的河北梆子就是直隶新派的延续。新派演员一般以文戏为主,不尚武功,绝少有山陕派那样的特技表演,上演的剧目多是唱功戏。新派继承了直隶老派编演时装戏的传统,在艺术上善于革新,不为旧习所拘束,打破了以山陕为正宗的传统观念。新派不仅彻底改造了老派直隶梆子中的山陕余音,完全由直隶语音取代,而且还创出了许多新的唱腔板式,如大慢板、反调二六、单导板、长搭调等。

    河北梆子的唱腔属板腔体,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种引板和收板等。

    慢板有大、小慢板之分。大慢板是河北梆子唱腔中曲调性最强、演唱速度最慢的一板三眼,即四分之四板式,多用于青衣、须生行当,善于表现剧中人物的抑郁、愁闷、沉思、缅怀等情绪。大慢板不能自行结束,唱完后必须转入小慢板。小慢板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板式,生、旦、净、丑各行均可运用。这种板式既可用来抒情,也可用来叙事,是介于大慢板与二六板之间的板式,也是大慢板通向二六板的桥梁,但也常常独自起板,自成唱段。

    二六板基本分为两大类,即正调二六和反调二六,均为一板一眼,即四分之二板式。

    正调二六又有不同速度的板名:紧接在小慢板之后的称“慢二六”,曲调性较强,唱腔伸展而从容,偏于抒情。用在流水板之前的称“快二六”,工于叙事。介于以上二者之间是中速二六,是二六板的主体,唱腔平易流畅,兼有快、慢二六板的功能,运用最为广泛。二六板极为灵活,可塑性很大,既可用来抒发人物的多种感情,也可以用它沟通除大慢板以外的任何板式,是河北梆子唱腔的核心。

    反调二六俗称“反梆子”或“反调”,既无起板,也无收板,不能自起自落,它的上承或下转均须经由正调二六带入和接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板式,但善于表现人物的凄楚、怨恨之情。

    流水板是河北梆子中有板无眼的唱腔,有整板流水与散板流水之分。整板流水节奏急促,字多腔少,一字一板甚至一板二字,称为“紧打紧唱”。散板流水比较自由,行腔长短随需要而定,可长可短,但在唱腔的进行中要匀称地快击梆子,称为“紧打慢唱”。两种流水板主要用来表现人物的愤怒、焦急等情绪。

    尖板是无板无眼的散板唱腔。哭板也是一种无板无眼的散板唱腔,除开头有过门,末尾用乐器伴奏外,在唱腔进行中不用任何乐器。

    男性和女性唱腔采用同宫同腔,男演员唱起来较为吃力。正调唱腔是微调式,反调唱腔为宫调式。唱腔中的主要特点是四至五度的大跳进,为旋律进行的突出特点。演唱上讲究“腭嗽”“喷口”“咂夯”等特殊技法,听起来慷慨激越,痛快淋漓。

    河北梆子唱词以“三三四”十字句和“二二三”七字句占多数,偶尔也有五字句、六字句及多字句。唱词上下句的尾字通常同辙不同声,多是上仄下平。在一大段唱词里,中间变换辙韵的情形偶然也有,但并不多见。

    河北梆子的传统伴奏乐器,文场以板胡为主,笛子为辅,其他乐器有笙、唢呐、三弦等。20世纪50年代后,乐队有了很大的发展,文场乐器有板胡、梆子、笛子、三弦、扬琴、二胡、筝、阮等;武场乐器有板鼓、板、大锣、铙钹、小锣、小钹、碰钟、牛皮鼓、花盆鼓、唢呐等。

    河北梆子常用词牌约有一百五十余首,其中弦乐词牌五十余首,管乐词牌百余首。除在个别剧目中用于歌唱外,大多词牌(尤其是弦乐词牌)主要用来渲染剧中的环境气氛,为人物的舞蹈动作伴奏。

    河北梆子的表演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行,自剧种诞生以来就比较齐全。早期的行当分类与山陕梆子基本相同,到清光绪中叶,特别是梆簧“两下锅”后,它的基本行当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生行分须生、小生、武生。

    须生又分重唱功的文须生、重做功的脆须生、重工架的武须生三种。

    小生又分文小生、武小生、穷生、娃娃生。

    武生又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

    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梆子、皮黄合演以前,河北梆子的武生行还没有独立。梆子、皮黄合演之后,在京剧影响下,武生逐渐从各行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当。

    属于生行的小生、武生基本都用须生唱腔,但不唱大慢板。

    须生戏有《金沙滩》,是河北梆子传统剧目,又名《闯幽州》《双龙会》,其剧情介绍如下:奸臣潘仁美私通辽主,诓宋太宗赵光义至幽州五台山进香。辽军乘机围困宋太宗,继而辽主又设双龙会邀宋太宗赴会,企图擒获他。杨继业为破辽主阴谋,命大郎杨延平假扮宋太宗,其余诸子随行保护。席间,杨延平先用袖箭射死辽主,辽兵四起,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安战死,四郎杨延辉、八郎杨延顺被擒,仅五郎杨延德、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突围而出。

    《李陵碑》又名《两狼山》,是文武须生、二花脸唱做并重戏。其剧情介绍如下:北宋时,太师潘洪之子潘豹无恶不作,被杨继业之子杨七郎打死。潘洪怀恨在心,暗使辽犯境,又自讨为帅,欲借北征之机陷害杨家父子。辽军兵至雁门关,杨继业率兵奋力抗敌,厮杀数日,潘洪却关闭城门,不许杨继业进城,致使杨家父子被困两狼山。杨继业令杨七郎回朝搬兵,七郎行经雁门时被潘洪害死。杨继业又差杨六郎回朝,杨继业孤军死守,久等救兵不至,含恨头撞李陵碑而死。

    旦行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五类。

    青衣又称正旦,在剧中多穿黑色服装,但在少数传统剧目中也有穿白衫的青衣,如《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等。

    花旦由于表现人物性格类型比较多样,又有闺门旦、耍笑旦、摔打旦、泼辣旦、小旦之分。

    武旦又分两种,具有靠架武生特点的称刀马旦,具有短打武生特点的称为夜叉旦。

    彩旦当初均由丑行兼演,属丑行。有了女演员后,改由女性扮演。

    属于旦行的花旦、刀马旦、彩旦、老旦等均用青衣唱腔,但很少唱大慢板。

    《大破天门阵》系以武旦为主的唱做武打并重戏,其剧情介绍如下:北宋时,辽主萧银宗侵犯中原,杨延昭奉旨挂帅出征,遇萧天佐摆天门阵,久不能破,乃命杨八姐乔扮番使刺探军情。八姐与流落北番之宋将焦光普相遇,探知天门阵势和破阵要诀,杨延昭遂命焦、孟二将前往穆柯寨盗取破寨必用之降龙木。二将到了穆柯寨,败给了穆桂英,遂诱杨宗保前去穆柯寨。穆桂英擒获杨宗保,与之缔结婚约。杨延昭责怪杨宗保临阵招亲,破坏军纪,拟处斩刑。穆桂英持降龙木下山相救,杨延昭遂释放杨宗保,让他与穆桂英一同去破天门阵。

    净行又分大花脸、二花脸、武花脸、零碎花脸四类。

    在大花脸行中,又分黑头、白奸、红头和净生(花脸老生)四种,每种都比较侧重唱工。特别是净生为河北梆子所独有,素脸,白髯,近似老生,但唱念及表演程式却是花脸路子,如《打渔杀家》中的萧恩、《三击掌》中的王允、《扑油锅》中的伍奢等。

    二花脸重做工,又分架子花脸、武花脸、零碎花脸。

    净行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基本板式,有小慢板、二六、尖板、流水四种,但不甚完备。

    《三击掌》剧情介绍:唐朝丞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选中薛平贵为婿。王允嫌贫爱富,命女退婚。王宝钏不从,父女争执起来,各不相让。王宝钏与父亲反目,被父亲剥去衣衫,要赶其出家门。于是,父女三击掌,誓不相见。王宝钏当即离开相府,住进寒窑,与薛平贵成婚。

    《扑油锅》剧情介绍:楚平王强娶其太子建之妻孟嬴,以齐女马昭仪许配太子建,并令太子建出镇城父。奸臣费无极素与太子建有仇,暗谮太子建与大臣伍奢谋反,楚平王召伍奢讯问,伍奢直言谏劝楚平王,楚平王勃然大怒,囚禁了伍奢。

    丑又名三花脸、小花脸,分文丑、武丑两大类。

    文丑又分袍带丑、道袍丑、腰包丑、神鬼丑、老丑等。

    武丑又名开口跳,也是梆子、皮黄合演之后的产物。

    丑行也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唱腔,除无大慢板外,其他板式俱全。

    武行在做打上又分英雄将、斗将两类,习惯上称前者为上手,后者为下手。如兽形、四刽子手、四牢子等,都属武行应工。

    此外,河北梆子还有杂行,包括旗卒、锣夫、伞手、报卒、车夫、轿夫、家奴、院公、丫鬟、彩女、龙套等。

    河北梆子的表演艺术在不同行当中各有特点:

    须生多表现正派人物,念白讲究韵味,唱法是真声与假声相结合,以真声为主。

    除这些共同点外,各种须生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文须生俗称肉头生,不尚做工,在表演上讲究身段,额准,目正,步方,稳中传神,极重唱功,唱腔丰富多变,具有代表性,如《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景、《牧羊圈》中的朱春登、《骂阎》中的胡迪、《渭水河》中的姬昌以及《江东计》《战北原》《五丈原》中的诸葛亮等。

    《辕门斩子》剧情介绍:穆桂英在战场上生擒杨宗保后,与之结为夫妇。杨宗保回营,杨六郎责其临阵招亲,要按军法问斩。孟良、焦赞、佘太君、八贤王均为杨宗保求情,杨六郎执意要斩杨宗保。穆桂英率兵来献降龙木,入帐为杨宗保求情,并许诺承担攻破天门阵的重任,杨六郎这才赦免了杨宗保。

    《牧羊圈》剧情介绍:黄龙造反,朱春登代叔从军,由其婶母内侄宋成伴送。宋成垂涎朱春登之妻赵锦棠,中途暗害朱春登未成,回来谎报说朱春登已经战死。朱婶谋占长房家财,逼赵锦棠改嫁宋成,赵锦棠不从,备受折磨。朱婶又将赵锦棠婆媳赶至山中牧羊。朱春登破敌,立功封侯后,归家杀了宋成。听朱婶说母亲与妻子已死,立即去坟头哭祭,并舍饭七日。锦棠婆媳听说有人舍饭,乞讨至此,夫妻终于相认,母子团圆。

    《骂阎》剧情介绍:书生胡迪为岳飞鸣不平,怒骂鬼神偏私,善恶不分。胡迪进京赴试时,借寓天齐庙中,又怒打神像。阎王命鬼卒将其带至阴间责问,胡迪侃侃而谈,为岳飞争辩。于是,阎王请岳飞上殿,当堂严惩秦桧,胡迪这才心服。阎王敬其正直,为之增寿,并送其还阳。

    《渭水河》又名《文王访贤》,剧情如下:周文王姬昌求贤若渴,一夜梦见飞熊,认为是获贤人之兆,遂率文武大臣四处访贤。途遇武吉,力荐姜子牙有经天纬地之才,堪称大贤,现在渭水之滨。于是,周文王至渭水面见姜子牙,请他出山辅政,姜子牙感其心诚,当即允诺。周文王请他上辇,亲自拉辇而行,以示敬意。

    脆须生因其表演上具有干净、利落、干脆等特点,故称脆须生,讲究做、念、唱并重,尤其擅长运用各种身段动作刻画人物形象,如《杀宫》中崇祯皇帝的发缕功以及在许多戏中常用的甩髯、愣神、跪步、蹉步、摔墩儿等身段动作,都是脆须生表现剧中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杀宫》剧情介绍:闯王围攻京城,李国桢出战屡败,请崇祯皇帝出奔,崇祯皇帝不从。闻报太监杜勋等献彰仪门,崇祯皇帝持剑入宫,逼周后自杀,并砍断公主左臂,然后登上煤山,向祖先哭诉后自缢而死。

    武须生又名架子生,与脆须生的区别在于一属武人,一属文人;一重武功,一重做功。武须生尤重腿功,如《观阵》中的秦琼,当王周陪同他观阵时,表演上运用了称“朝天登”的举足齐眉、称“探海”的单腿行走、称“回头望月”的斜跨回望等繁难的工架身段,表现出秦琼所处的险境和激愤的心情。

    穷生是小生中最难演的一个行当,表演特点是抱肩、弓膝、小步、缩胫,以此来表现人物穷困潦倒的境遇和拘谨寒酸的气质。穷生唱腔又高又直,缺乏婉转,极多凄苦哀号之声。穷生善于用极为夸张的手法表现不同人物的精神状态,如吕蒙正怀疑妻子时的那种酸态,张元秀得宝时的那种狂态,都是很夸张的表演,颇具喜剧的色彩和特技。穷生剧目有八出极为有名,素有“穷八出”之称,即《激友》《狄青借衣》《打柴得宝》《渔家乐》《云罗山》《赶斋》《打柴训弟》《忠义侠》。

    《激友》剧情介绍:战国时,魏人张仪南游至楚,住在故人冯杰家中,被楚相昭阳延为上宾。一日,昭阳宴请文武百官及宾客于襄山望江楼上,用楚王所赐美玉和氏璧出示众人,众人莫识,唯张仪能略述来历与可贵之处,昭阳益加敬服。继而江中大鱼出现,众人登高瞭望,翟贤趁机盗去美玉,反在昭阳面前诬陷张仪。昭阳即将张仪重加笞责,直至奄奄一息,方弃于荒郊。张仪有盟友苏秦,在赵国为相。闻张仪在楚,特遣舍人贾桂邀张仪来到赵国,故意白眼相待,暗中却派贾桂送黄金给张仪,助其西投秦国,做了宰相。张仪欲报前愤,经贾桂说明原委,始知如今得志,全赖苏秦之力,当初白眼相待,是为了激友,于是与苏秦和好如初。

    《狄青借衣》剧情介绍:狄青与母亲在寒窑避难,天寒时,狄青到姐姐家借衣,狄金花不念养育之恩,不肯借,狄青怒别而去。

    《打柴得宝》剧情介绍:穷书生张元秀不愿受打柴之苦,幻想一步登天。一天,他在庙里拾到了一个叫花子的饭碗,误以为宝,立即进京献宝,妄想当一名“进宝状元”。真相大白后,他的好梦打碎了。

    《渔家乐》剧情介绍:东汉末年,大将军梁冀欲谋权篡位,清河王刘蒜侥幸逃出。梁兵追杀到河边,射死渔翁邬洪,清河王为邬女飞霞所救。不久,梁冀在洛阳广选天下美女,飞霞遂冒充御使之女马瑶草入选梁府,用神针刺死梁冀,报了杀父之仇。清河王即位后,册封飞霞为皇后,马瑶草也与书生简人同团圆。

    《赶斋》剧情介绍:吕蒙正家贫,遇刘月娥抛彩球招婿,被彩球打中。刘父嫌其贫穷,逼女毁约,月娥不从,二人被逐出府,居破窑中。吕蒙正经常挨饿,一天到木楠寺赶斋,月娥令寺僧故意冷落吕

    《忠义侠》剧情介绍:明嘉靖年间,严嵩专权,诬陷朝臣杜鸾私通南蛮,下狱问罪,并抄其家。严府管家严年欲占杜鸾之子杜文学的妻子胡氏。杜文学与好友封承东逃走,将妻子胡氏托与盟弟周仁照顾。后来,封承东将杜文学出卖,并向严年献计,骗周仁至严府,以官职为诱饵,逼其献嫂。周仁之妻兰英与杜妻胡氏面貌相像,毅然冒名前往,行刺严年未成,自刎而死。不久,严嵩倒台,杜鸾官复蒙正,以激其上进。吕蒙正赶斋落空,反受寺僧奚落,垂头丧气归来,见窑门外雪地上有男女足迹,对妻子产生了怀疑,便借题发挥,盘问月娥。月娥看清了吕蒙正的心思,故意相戏,吕蒙正疑妒如火。经月娥说明原因,知道是岳母,这才消除误会。后来,蒙正奋发上进,终于显达,做了丞相。

    《打柴训弟》剧情介绍:程家兄弟互敬互爱,哥哥打柴供弟弟读书,后来两人都中了进士。原职。杜文学平寇,立功而归,听说妻子死于严府,心中大怒,将严年、封承东斩首。接着,又杖责周仁,胡氏赶到,说明真相,杜文学十分悔恨。

    青衣和花旦是女性角色具有代表性的行当。青衣又称“正旦”,其表演讲究端庄稳重,有三不露的规范要求,即行不露足,举不露手,笑不露齿。青衣极重唱功,不尚做功。擅演悲剧,扮演的角色多系善良贤惠,命运悲惨的女性,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

    花旦在表演上做重于唱,念京白,做上的功夫讲究轻、快、俏。花旦剧目很多,如《花田错》《喜荣归》等。

    《花田错》剧情介绍:宋时,桃花村富户刘德明的女儿刘玉燕十分美貌,年已十六,尚未出嫁。时值花田盛会,刘德明命丫鬟春兰陪同刘玉燕前往游赏,暗中访求佳婿。襄阳举人卞玑上京赶考,途中因手头拮据,便在花田会上设摊卖画。春兰见卞玑才貌不凡,回家禀明父亲,刘德明便命家人去请,不想误将小霸王周通请来,周通限刘德明于三日之内将刘玉燕送去成亲。在春兰帮助下,卞玑男扮女装与刘玉燕相会。两人正在定情之际,周通突然前来抢亲,误将卞玑抢去。这时,周通因生辰纲之事涉嫌,被传至公堂。周通之妹周玉楼发觉卞玑乔装,询明真相后,将卞玑释放,并赠银助其赶考。刘德明因女儿被抢,到县衙告状后,随都头雷横去周寓接女儿,却误将周玉楼抢回。这时,春兰误以为抢回的人是卞玑,便向刘德明说前次被周通抢去的实是卞玑。于是,刘德明令卞玑(实是周玉楼)改换男装,与刘玉燕成亲。花烛之夜,周玉楼细述事实原委,春兰恐日后周通复来纠缠,便仍留周玉楼住在庄中,以应付其兄。周通被释后,果然通知刘德明说他当晚要进庄成亲。刘德明正彷徨无计时,恰逢梁山好汉鲁智深前来投宿。鲁智深遂假扮新娘,将周通打跑。追赶途中,鲁智深巧遇打虎将李忠,经李忠劝解,让周通回庄向刘德明请罪。卞玑考中状元,来到桃花村。众人相见,真相大白。最后,卞玑与刘玉燕完婚,周玉楼在春兰撮合下与李忠结为夫妇。

    综上所述,河北梆子经过近三百多年的发展,具有雄厚的艺术沉淀,堪称无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