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志气做事才有底气-做人长志气,有志气才有底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生命是宝贵的,值得珍惜和好好利用。与其平庸一生,在工作、事业上一直充当小人物,让抱怨、不满、牢骚缠身,不如长长志气,争取做个大人物,让众人对你刮目相看、心生敬意。

    1.没有十足运气,把握机会至上

    平等也许是一种权利,但要想把它变为现实却也需努力;运气是贵客,不会轻易或经常接受他人来访的。

    自从私有制出现后,人们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私有制的产生激发了人们的追求,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正因为如此,在不同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双重影响下,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差距,如学识的博寡、地位的高低、声望的大小、资本的多少,等等。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延伸,我们这一代人出现了。每个人的祖辈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同的生活或创业经历,这就决定了我们虽然同样赤裸裸地降临人世,却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在这种情况下,虽是同龄人,有人因为家境贫寒不仅难以实现上学的梦想,而且还要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照顾多病的父母和年老的祖父母的重任;有人却因为家境殷实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出国留学,衣食无忧。

    不过,抱怨有何用?最多只能起到发泄的作用。随后,发泄者只能抛开这些丝毫不能改变自己生活的抱怨,按部就班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其实,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能够称得上奇迹的东西,自然会有着与众不同的一面。既然没有绝对的平等,也没有十足的运气,如果你是一个有志气的人,就应该接受既定的现实,从不平等中找到平等,从岁月中找到契机,做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命原本短暂,既然在自己的哭啼声中来到世上,最终会在他人的哭啼声中离开这个世界,难道还要愁眉苦脸地耗尽这个堪称奇迹的生命吗?戈迪默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不!戈迪默的母亲是一位英国人,她的父亲是一位珠宝商。在父母的呵护和宠爱下,小戈迪默快乐地生活着。在父母的熏陶下,戈迪默在6岁的时候想做一个芭蕾舞演员。父母看着她柔软的身体,欣然同意了这个宝贝女儿的想法。

    不久,小戈迪默在芭蕾舞剧院报了名,很快成为小芭蕾剧团的一员。她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她的心里充满了自豪与骄傲。可是,几次训练后,小戈迪默的虚弱体质使她难以承受住运动量较大的舞蹈训练。她带着失望离开了小芭蕾剧团,她的梦想也从此破碎了。可是,天公并不作美,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这个幼小的女孩身上:8岁的时候,她患了一场大病,随后不得不辍学。虽然她的家庭非常富有,但是她不能像那些普通家庭里的孩子那样顺利地完成基本学业。面对生活给她带来的责难,她无可奈何。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一个人躲在自己的小被窝里,偷偷地流着伤心的眼泪。

    时光在不断地流逝,小戈迪默也在不断地成长。在家里待倦了,她会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调节心情。一次,她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散步,一个醒目的木牌映入了她的眼帘:斯普林斯图书馆。她异常兴奋,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使她迫不及待地跑进这个图书馆,她又一次找到了读书的感觉。那一天,她在图书馆一直待到下班时间。以后,她对图书馆有了一种更加特殊的感情,她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待在图书馆里,尽情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每当图书馆下班时,她总是熟练地钻在桌子底下,等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后,她再钻出来,继续汲取精神粮食。

    那一年,小戈迪默只有9岁,但她汲取的知识要超出同龄人好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5岁的时候,戈迪默的第一篇小说在一家杂志上发表了,她成功了。小说深刻的思想使人们很难想象出这篇小说竟会出自一位少女之手。

    1953年,戈迪默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以精美的语言、流畅的笔调以及深刻的思想在文坛引起了轰动。从此,戈迪默一发不可收拾。她笔耕不辍,新作频频问世。在她的文学生涯中,她先后创作了10部长篇小说和200余篇短篇小说。凭着她的执著与努力,各种奖项纷至沓来。1961年,她的《星期五的足迹》获得英国史密斯奖;1974年,她又意外地获得了英国文学奖。创作上的黄金季节使戈迪默越发勤奋刻苦。她的成名之作《对体面的追求》一出版就受到了瑞典文学院的注意,接着,她创作的《没落的资产阶级世界》、《陌生人的世界》等佳作毫不费力地打入了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角逐圈。

    然而,尽管瑞典文学院几次将她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未能成功。面对打击,戈迪默有些失望,她曾在自己著作的扉页上端正地写下:“内丁·戈迪默,诺贝尔文学奖”,然后在括号内注上“失败”两字。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她对事业的追求,她一刻也没放松文学创作,最终在1991年10月3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自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第7位获此大奖的女作家。

    可以说,戈迪默“弃舞从文”纯属偶然,但能够成为佼佼者却是必然。面对生活的磨难和不幸,她默默地接受;面对上天的恩赐和命运的眷顾,她牢牢地把握。这种恩赐和眷顾在众人眼中虽然微不足道,因为去图书馆看书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然而这却成为她生命中的契机。既然戈迪默能够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世界上找不到任何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想得到绝对平等无疑是不现实的。抱着侥幸心理等着运气把你抬到高空,只会在睡梦中才可以实现。唯有接受现实,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改造自己,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2.早独立,早成熟

    男儿立身须自强。

    ——(唐)李欣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有人不满现状,凭着自己的努力在青年时代已经闯出一番事业;有人无所事事,年过半百仍毫无建树,虽然没被饿死,但也从来没有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果要在这两种人之间评论出谁更成熟,相信没有人会选择后者。

    用年龄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早已过时,因为年长的人如果只是多吃了几碗米饭、空长了一身懒肉,或者在人生路上屡次摔得鼻青脸肿,尽管他倚老卖老,声称自己走的路比别人过的桥还多,别人也不会认为他说的话如何有分量,不会认为他如何的举足轻重。成熟不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是一份责任的象征。

    在踏入社会前,成熟的人会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将父母投资在自己身上的血汗钱化为提高自身素质的知识。踏入社会后,成熟的人不仅要对自己、父母负责,现在或将来还要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负责,让父母安享晚年,让妻子感受到体贴和关怀,让儿女受到良好的教育。成熟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从你真正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你已经开始去经营自己的生活,无论你愿不愿意都得接受。此时,生活自理对你来讲已经不是难事,但是否能够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获得经济上、精神上以及感情上的独立还是未知数。

    如果你已经开始工作了,请迅速独立起来。只有及早独立,才能及早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即使父母还在你身边,他们也未必能够在你面临某些抉择的时候给你提出好的建议。

    初入社会时,你可能会对社会感到不满。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在你的潜意识里还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也就是说,你还没有独立,没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有志气的人是敢于独立、愿意独立的人,他们虽然知道人生道路的曲折和不可重复,跨出去的每一步都有可能遇到挫折,但他们还是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迈出了脚步,比其他人更快地练就出了应付生活的各种能力。

    一位青年人曾接受了这样的告诫:“年轻人,你渐渐会发现,当你个人独立的时候,你会变得格外聪明;当你离开父母的时候,你才会知道父母是对的。”只有敢于独立,才能从中体会到成熟的喜悦。一个女孩子可能会感到自己很柔弱,但当她成为一个母亲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原来这么坚强能干,因为她要负起母亲的责任,这份责任让她不得不为生活操劳。正如一位先哲所说:“若想让小鸟学会飞,就让它自己飞吧。”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被一位朋友领着穿过几条不曾到过的小巷后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第二次自己单独去时便无法辨认上次走过的路线;如果按图索骥,走一路问一路,再去时就能够十分肯定地找到要找的目标——这就是独立的好处。

    天助自助者,社会需要坚强自立的人,任何人都不愿意与一个软弱无力、随时会倒在自己身上的人待在一起。要活就要活出自己的尊严,不仅不能成为别人的累赘,还要让别人瞧得起、让家人信得过。

    3.拓展生命的宽度

    生命是一种工具,在不同人的手中会有不同的用处。它既可以因生锈而成为毫无用处的破铜烂铁,也可以因熔炼而成为锋利无比的宝剑。

    生命是短暂的,从大的方面讲,它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如沧海一粟;从小的方面的讲,它仅是近四万个日子的延续。时间在不断流逝,像一个永远也抓不住的贼一般不停地消磨着人们的生命,把人们一步步推向衰老和死亡。正是因为一些人不懂得珍惜生命,才有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慨和无奈。

    有人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才是良策,这是对生命、对自己、对家人不负责任的典型表现,是任何一个有志之士所不齿的行为。生命的长度固然难以改变,但生命的宽度可以拓展。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生命扩展到一定程度时,他就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那时的他更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感受到的是生命的绚烂和精彩,只会看到生命的珍贵而不会抱怨活着是如何受罪。其实,每个人多少都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在适当的时候会做成周围很多人做不成或被周围人看成不可能做成的事情,而成就感这个奇妙的东西总会及时出现。

    如果一个人能够不断地做成一些小事情或大事情,就会不断地有成就感。随着成就感的不断延伸和增强,人生价值也将一步步得到体现。裴多菲说:“生命的多少是用时间来计算的,生命的价值是用贡献来计算的。”对大多数人来讲,提到贡献显得有些陌生,因为大多数人根本不在乎或认为没有时间、没有必要在乎自己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有多大,这同时证明了大多数人还是伟大而谦虚的。

    生命虽然有限,但并不能阻止一个人的不平凡。在我国,邓亚萍这个名字堪称家喻户晓。不仅如此,有的人在谈及她时还会绘声绘色地将其描述一番:打起乒乓球来简直像只出山的猛虎,出手快捷,攻势凌厉,左推右挡,锐不可当,往往只几板就把对方制伏住了。

    的确,邓亚萍在中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上早已名声大噪,堪称“大姐大”。自她1986年13岁那年拿到第一个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到1997年第4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在这短短的11年间,她一共在各种全国性和世界性乒乓球大赛中拿到153个冠军。尤其从1989年入选国家队到1997年的第10届乒乓球锦标赛,这9年的历史最为辉煌,仅在世界级别最高的奥运会、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这三大比赛中,就独自一人获得18块含金量特高的金牌,同时成为国际体坛上唯一一个曾3次接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其亲自授奖的运动员,在中国乒坛、世界乒坛史上都写下了光彩的一页。然而,谁又知道在这么多荣耀和喜悦背后,这位乒坛名将又有着什么样的奋斗史!

    邓亚萍在4岁多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一个“铁娃”的本色,平时从不哭闹,并且玩什么都格外专注。在河南郑州市体委任乒乓球教练的父亲从她的身上看到了希望,认定她是一块搞体育的好料。于是,父亲便“就地取材”,开始精心培养自己的爱女。

    一晃5年过去了,邓亚萍在父亲的调教下,乒乓球技术已达到上等水平。为使她能得到更好的培养,父亲将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队继续训练。然而,邓亚萍去后不久就被退了回来,其理由是:个儿矮,手臂短,没有发展前途。邓亚萍的心灵虽然受到了打击,但在父亲的鼓励下并未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刻苦地投入训练,并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拼出个样来。

    1986年是邓亚萍人生道路上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那一年,年仅13岁的她临时顶替河南省代表队一名生病的运动员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赛前教练们对她并不抱有什么期望,要她顶替上场纯粹是为了不使该队“弃权”。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姑娘竟然接连击败了耿丽娟、陈静等当时很有名气的国手,一举登上了冠军宝座,爆出了此届乒乓球赛的最大冷门,成为一匹引人注目的“黑马”。

    赛后,邓亚萍成为当时国家乒乓球队副教练、女队主教练张燮林手下的又一位女弟子。从此,邓亚萍的运动水平大大提高,经过各次大赛的历练,最终登上了国际乒坛女霸主的宝座。

    是生命,就应该让它绚烂。只要奋斗过,成功过,喜悦过,你就有资格对自己说:“我曾经精彩地活过!”

    4.并非没有能力,而是缺少发现

    虽然每个人身上都有宝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知道宝物在哪儿,正如能力这个宝物。

    唐代诗人李白曾吟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不仅是一种乐观态度的体现,还暗藏了一个真理:每个人都有能力。然而,在后天的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却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其原因有二:一是懒惰,不愿意付出劳动,二是没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如果是因为第一种原因而导致人生的不如意,倒没什么可惜。如果是第二种原因造成了人生的不如意,这就有些让人遗憾了。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次,一位顶尖的杂技大师参加了一个非常富有挑战性的演出。当时,服务人员在两座高山之间的悬崖上架起了一条钢丝,而这位大师所要表演的就是从这条钢丝的一边走到另一边。

    表演开始了,杂技大师站在钢丝的一头,两眼注视着前方。接着,他慢慢伸开双臂,轻轻地挪动着步子,不久便顺利地走了过去。这时,山谷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此时,大师对所有的观众说:“我要再表演一次惊险的动作,这次我要把我的双手绑住,然后走过钢丝,你们相信我吗?”走钢丝靠的就是双手的平衡,而大师竟然要把双手绑上,其中的危险系数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充满好奇心的人们是不愿意放过这次机会的,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我们相信你,相信你能够做到!”听到人们的呼声后,杂技大师真的用绳子绑住了双手,然后用同样的方式一步、两步、三步……终于走了过去。“太棒了,真是不可思议!”山谷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待人们回过神来,大师又对在场的观众说:“我再表演一次,这次我不仅要绑住双手,而且还要把眼睛蒙上,你们相信我能够走过去吗?”兴致高涨的人们再次给予了肯定的回答:“我们相信你!你是最好的!你一定能够做到!我们支持你!”随后,杂技大师果真用一块黑布蒙住了眼睛,然后慢慢用脚探到钢丝的位置,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整个山谷沉寂了,人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终于,大师再一次成功了!

    不过,表演好像并没有结束。只见大师从人群中找到一个孩子,然后对着人群说:“这是我的小儿子,我要把他扛在我的肩膀上,同时还要绑住双手、蒙住眼睛走到钢丝的另一边,你们相信我能做到吗?”所有的人好像忘却了思考,再次鼓励道:“我们相信你!你一定会安全走过去的!”

    “你们真的相信我吗?”杂技大师重复了一遍。

    “相信你!相信你一定能做到!”所有人都这样喊着。

    “我再问一次,你们相信我能做到吗?”

    “相信!绝对相信,你是天下第一!”所有的人都大声地嚷道。这时杂技大师严肃地说:“那好,既然你们都相信我,那我就把我的儿子放下来,扛上你们的孩子走过去,谁愿意呢?”山谷里顿时鸦雀无声,再没了喧闹。

    其实,观众并没有恶意,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如果将这种期待被错误地理解为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无疑会独自去品尝失败的苦果。生活中,家人、朋友同样对我们抱有期望。在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稳住自己。如果他们的期待与你的能力相符,那就全力以赴,不要辜负了他们。如果他们的期待与你的能力有出入,不妨坚持自己的主张。只有这样,你获得的成就才是你想要的、能够让你欣喜的成就。

    一天,瓦特的祖母对他说:“瓦特,我感觉你是个非常懒的年轻人。其他孩子都在念书,你也去吧,这样会对你有用些。我看你好长时间也没看书了,这些时间你都在做些无用的事情啊,你把茶壶盖拿走又盖上,盖上又拿走干什么?用茶盘压住蒸汽,还加上勺子,把所有的时间都浪费在玩这些东西上了,你不觉得惋惜吗?”幸亏瓦特没有听这位老夫人的劝说,否则世界上就可能失去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曾经有一位男孩愿意牺牲一切,目标只有一个:成为一名歌剧演员。他的父母不遗余力,将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为他请了私人老师。然而经过几年的练习之后,老师对他失去了希望,开始怀疑他能否成为职业演唱家。“孩子,”老师告诉他,“你的声音听起来并不悦耳,很少有人喜欢!”

    但是,男孩并没有放弃,每天在房间里认真练习。幸运的是,他的母亲非常了解他的能力。为了不扼杀孩子的天赋,母亲送他到另一位更有经验的老师那儿学习。为了支付儿子的学费,她省吃俭用。后来他如愿以偿,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男高音,这就是卡罗索的经历。

    当初,伽利略被家人送去学医。在被迫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时候,他并没有放下自己的优势和长项,认真地学习着欧几里德几何学和阿基米德数学,偷偷地研究复杂的数学问题。正因为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当从比萨教堂的钟摆上发现钟摆原理的时候,他年仅18岁。

    英国著名将领兼政治家威灵顿在小的时候因智力低下而被人瞧不起,即便是他的母亲也认为他是个低能儿。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一致认同他是学校里最差的学生。不过,他也有优点,这便是刻苦和毅力。后来,他报名入伍参了军。在46岁时,他打败了当时威震世界的拿破仑。

    蒸汽机车的发明者史蒂芬逊有八个兄弟姐妹,全家人因贫寒而全部挤住在一个房间里。为了补贴家用,史蒂芬逊只好去给邻居放牛。但一有时间,他就用黏土、空心树枝做管子,制造蒸汽机模型。17岁时,他果真装成了一部蒸汽机,并让他父亲帮他烧火做试验。由于家境不好,史蒂芬逊没有机会读书,他就把机器当成了他的老师,而他则是机器最好的学生。当同龄人在假期游玩、逛酒吧的时候,他却在洗机器、研究和做实验。多年以后,他成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和蒸汽机的改进者,从此彪炳史册。

    能够鼓舞人心的事例实在太多太多,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又讨厌懒惰,请赶快行动,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每个人都有能力,关键在于自己愿不愿去发掘。

    5.瞧得起自己才能被瞧得起

    心灵因两个东西会变得软弱无力,除了最大的骄傲外,便是最大的自卑。

    为了谋生,一个贫苦的人来到了被称为“满地是黄金”的纽约。当驻足街头时,他发现所听到的和所看到的大相径庭。几天过后,他没有找到工作。迫于生计,他开始贩卖一些小东西,比如针线、玩具等。为了能生活得更好,他一边做着小本买卖,一边找工作。一次,一个犹太教堂招打杂的,他匆忙去应聘。

    考核者瞟了他一眼,问道:“我们对来此应聘的人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具备英语读写能力,请问先生,你行吗?”

    他回答:“抱歉,我没有这种能力。”

    考核者直截了当地说:“纽约可不同于别处,即使是个杂役,也应该掌握英语。对不起了,先生,请您另谋高就。”

    他没有再说什么,转身走开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自卑,凭着自己的能力,他成了富人,并开始投资金融业。

    一次,为了做成一笔生意,他去银行申请贷款。银行行长给他递上一支笔,请他填写贷款单。他尴尬地表示:他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行长不无惊羡地说:“您在不会读写的情况下,竟然能使生意蒸蒸日上,如果具有了读写能力,您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啊!”“的确,如果学会了读写,我可能永远是一个犹太教堂的杂役。”他默默地想着。

    故事中的主人公并没有因为教堂考核者的拒绝和自己缺乏英语读写能力而感到自卑,而是以自己的生活方法改变了一生。

    可是,生活中有些人往往会把自己的不足无限地夸大,因此自暴自弃。有些人擅长发现别人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并且把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相形见绌是必然结果。有些人能够以犀利的眼光,不失时机地发现他人的优点,然后便觉得与自己交往的每一个人都非常优秀。于是,在他们的头脑中会产生一种错觉: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没有比别人强的地方,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一种强烈的自卑感油然而生。

    当自卑占据心灵以后,人就会变得缩手缩脚,不敢轻易去做任何事情。因为自卑让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使得他们总担心自己什么也做不好。然而,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惧怕失败,不愿意去尝试,不愿意向前迈进,那么最后的结果只可能是亲手把自己埋葬。没有人会同情你、可怜你,因为机会已经给了你,是你自己缺乏勇气,不敢表现。

    自卑是一种自我压抑的表现。本来可以轻松地生活,可以轻松地过着舒心的日子,可是,自卑却如同一块巨石,重重地压在心头之上,于是心灵总是在超负荷地运转,不断地受到磨损进而萎缩。周围的一切在自卑者的眼中都黯淡无光、毫无生机。此时,自卑者的心灵犹如一根浸没在深水之中的蜡烛,永远不能够被激情和奋斗的火焰点燃,成功之花也永远不会在生活中绽放。

    强烈的自卑感会把人的聪明才智残酷地扼杀掉,让人空有满腹经纶,却无出头之日。有的人本来可以凭借个人优势好好地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妙,可是,这该死的自卑把人的心灵给紧紧地束缚住了,它仿佛一个昏暗的牢笼,限制了人们的发展自由;它又如同一个厚实而坚硬的趼,把人的能力深深地包裹住,然后随它自生自灭。

    自卑者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他们的行为有时令人难以理解,他们不思进取,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发呆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在别人看来,人生短暂,可是,在他们眼中,人生是多么漫长和乏味!不仅如此,长期的自卑感容易让人染上抑郁症。

    因此,人可以有缺点,但不可以有自卑心理。一个瞧不起自己的人,是不会被他人瞧得起的。只要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且不放弃努力的信念,你就能谈吐自如,骄傲地站在人群中。

    自卑是没有用的,只会为自己增加压力。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最好的方法是弥补而不是用它来折磨自己。

    6.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

    自己的路要自己走,不要被他人的流言蜚语左右;每个人都有把握自我命运的权利,不需要听从别人的安排。

    几个猎人到山上去打猎,在追赶猎物的时候,其中一个猎人掉进了一个深坑里,他的左手和双脚都摔断了,只剩一只健全的右手。

    坑很深,而且很陡。其他同伴束手无策,只能站在地面喊叫。

    幸运的是,坑的四周长了一些野草,那个猎人用右手撑住洞壁,用嘴咬着草,慢慢地向上攀爬。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同伴们终于能够看到这位落入深坑的猎人了,他们忍不住议论起来。

    “哎呀!都摔成这样了,怎么能够爬上来呢?”

    “怎么会这样,他的手脚都断了。”

    “他摔成这样,他的老母亲和妻子可怎么办啊!”

    这时候落入坑洞的猎人实在忍无可忍,他张开嘴大叫:“你们都给我闭嘴!”

    就在他张口的一刹那,他再度落入坑洞,摔死了。

    落入深坑的这位猎人能够忍住剧痛一点一点地向上移动,表明他有着顽强的意志力和强烈的求生欲望。刚开始从洞底往上爬的时候,他心无杂念,只是用尽全力地向上攀爬着。终于,他奇迹般地爬到了很高的地方,只要稍作努力,说不准就能够爬上来了。然而,这个时候,他听到了同伴们的议论。此时,他不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不能够排除同伴们言语的干扰。在他开口抗议的一刹那,他的努力功亏一篑,导致前功尽弃,他的生命也随之而去。

    这位猎人之所以不能够成功挽救自己的生命,是因为他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自己的求生意志被别人的议论动摇。

    同样,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实践才能够得到真知。如果你的决定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和深入调查后做出的,那么你就是一个实践者。对于那些在旁边出主意的人,你可以接受他们的好意,但不能够被他们误导。塑胶大王王永庆就是一个善于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用实际行动对此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省的经济处于恢复时期,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亟待发展。此时,王永庆竟决定投资塑胶业,并因此招来了人们的各种议论:“不懂行情”、“不识时务”,等等。面对这种局势,王永庆没有退缩。

    王永庆顶住压力,在1954年筹措了50万美元,创办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并于1957年建成投产。

    当台塑的产品生产出来时,同类产品滚滚而来,充斥着台湾市场。当时日本塑胶产品物美价廉,占有了绝大部分市场;而台塑产品严重滞销、仓库爆满。股东们心灰意冷,王永庆顿时陷入了绝境。

    面对这样不利的境况,王永庆并没有泄气。台湾当时是重要的烧碱生产基地之一,而烧碱过程中有70%的氯气被弃置不用实在太可惜,而氯气又是塑胶生产的主要原料。他看到了这个优势,并决定加以利用。经过一番“检讨”,王永庆采取了以下措施:

    其一,针对供过于求的矛盾,他以常人所没有的胆识,采取了近似于“以毒攻毒”的策略: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低成本和售价,从而获得压倒一切的竞争能力。台塑股东对此一致反对,他毅然购下台塑所有股权,独自经营。

    其二,鉴于与自己连锁的加工厂为了眼前利益不愿意降低产品售价而导致销售量无法大幅度增加、进而导致塑胶原料的需求量不能提升这一问题,王永庆对这些加工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百般劝说无效后,以义无反顾的决心、敢于拼命的勇气毅然成立了自己的加工厂——南亚塑胶厂,从而建立起塑胶原料与加工相连贯的“一体化发展体系”。王永庆不仅改变了台塑的经营策略,而且还力求把台塑建成高效能、低消耗的企业。功夫不负有心人,台塑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经过数年的发展,王永庆的企业跻身“世界化工企业50强”。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是否显得张扬,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走。只要自己能够一路走好,别人的那些非议自然会化为乌有,因为在事实面前,再掷地有声的话语都会显得软弱无力。

    7.是金子,就要把它放在太阳下

    金子埋在土中是不会发光的,才华隐藏在心中是不能起到作用的。才华的埋没只会让人对生活充满失望,唯有发挥才能才能让人看到希望。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但如何才能让它发光呢?最好的办法是把它放在阳光下。一个人的才能正如金子,如果不知道充分运用,实在是极大的浪费。

    在如何显示或发挥自己的才能方面,可以从古人身上得到深刻的启迪。战国时期,秦军欲围攻赵国国都邯郸城,平原君奉赵王之命前去楚国游说楚王联合抵御秦军,以解赵国之危。临行前,平原君按计划要从国中挑选出20位文武兼备且力大勇猛的人随他前去。他已经向赵王夸下海口,说不必从国中海选,他门下的食客完全能够胜任。可挑来选去,总共只选出了19人。正在平原君感到为难之际,一位名叫毛遂的门客在平原君面前自荐道:“毛遂听说主人要去与楚国商讨合纵之事,并与国王约好从门下食客中挑选20人随行。如今少一人,希望主人让毛遂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吧。”平原君质问他在其门下待了多少年,毛遂回答说已经有3年的时间了。平原君拒绝道:“大凡贤士,如同放在袋中的锥子,其末端很快会露出在外。如今先生在我门下已有3年,我既没有听到左右夸赞过你,也从未听过你的名字,这说明先生并没有过人之处。既然如此,先生还是不随我前去为好。”毛遂力请:“我今天就要请主人把我装进袋子,并且很快将脱颖而出。”平原君听后,答应让毛遂同往。

    先前,随行的19个人都瞧不起毛遂。到了楚国后,毛遂在与他们辩论的过程中逐渐崭露头角,得到了这19个人的认可。平原君从日出开始与楚王商讨合纵,到了中午时还未商讨出结果,众人于是推举毛遂前去交涉。毛遂携剑走到平原君身旁并对他说:“陈述合纵的利害关系本是三言两语的事情,如今日出就开始陈述,到中午还没谈出个结果,究竟是怎么回事?”楚王问平原君来者是何人,平原君回答说是他的门客。楚王叱责道:“我与你主人商讨,与你何干!”毛遂“按剑而前”,说道:“大王之所以敢叱责毛遂,凭的是楚国人多势众。如今我与大王只有十步之遥,楚国如何人多势众,大王的命都在毛遂手中……毛遂听说汤仅凭方圆七十里的地盘称王天下,文王仅凭百里的土地使诸侯臣服。他们之所以能如此,不是因为他们士卒众多,而是因为他们能顺应时势树立威望。如今楚地方圆五千里,士卒百万人,已经具有了称霸天下的资本。以楚国目前的强大,没有人能够抵挡。然而,白起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仅率领数万人便向楚国宣战,且一战攻克鄢郢,再战烧毁夷陵,三战使大王先人受辱。这是百世之怨,连赵人都感到羞愧,而大王却不以为恶。提出合纵联合攻秦的应该是楚国而不是赵国……”楚王听了毛遂的一番话后,立即同意合纵。随后,毛遂与楚王歃血为盟。

    游说成功后,平原君返回赵国。他对毛遂说:“经我相过的士人多者有千人,少者也有数百人,遂自认为不会遗漏天下之士,如今却漏掉了毛先生。毛先生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我再不敢相士了。”其后,毛遂被平原君引为上客。

    毛遂不甘于埋没自己的才能,在关键时刻争取到了检验自己才能的机会,并最终以实力赢得了平原君的认可。除了在适当的时候通过自荐来展现才华、实现价值外,一个有才华的人还可以通过不断转换环境来赢得他人的赏识和重用,正如东汉淮阴侯韩信。

    韩信虽出身于贫寒家庭,生活颠沛流离,却熟读兵书,满腹韬略。随着大泽乡起义的爆发,楚地项梁也揭竿而起,韩信投奔于他。在项梁麾下,韩信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见项梁兵败,韩信转而依附项羽,项羽任命他为郎中。在项羽营中,韩信数次献策,项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韩信无奈,只好另投明主。刘邦前往蜀地做汉王后,韩信逃离楚地前去投奔他。结果,韩信虽然受到滕公、萧何等人的推荐,但刘邦不以为然,只是提拔他为治粟都尉。韩信再次受挫,不免心灰意冷,毅然逃走。接着,便有了历史上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后,没有来得及向刘邦禀报,便策马亲自去追韩信了。这时,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一听,顿时大怒,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一天后,萧何前来拜见刘邦。刘邦见了萧何后,又怒又喜。怒的是萧何作为丞相,竟然逃跑;喜的是萧何又回来了,不用再担心没有左右手了。随后,刘邦问萧何为何逃跑。萧何答道:“臣不敢逃跑,臣在追逃跑的人。”刘邦问:“你在追谁呢?”萧何说是韩信。刘邦生气地骂道:“营中逃跑的将领就有十几人,你却不去追。韩信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治粟都尉,你却要去追他。你一定在欺骗我。”萧何解释道:“将领失去了以后容易得到,但像韩信这样的人,很难找到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想在汉中称王,可以不用此人;但大王如果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之外没有人能够辅佐大王。希望大王能够仔细考虑。”刘邦说:“我当然想争夺天下了!”萧何于是说道:“既然大王有这种念头,就一定要重用韩信。只有这样,韩信才会留下来;否则,韩信最终还会逃跑的。”刘邦说:“那我就封他为将吧。”萧何说:“封他为将是留不住他的。”刘邦改口说:“那就封他为大将吧。”萧何说:“太好了!”随后,刘邦准备召见韩信。这时候,萧何又说:“大王一向不注重礼节。如今要封大将,却像呼喊小儿一样,这正是韩信要逃走的原因。大王如果真心封他为大将,就要选择一个好日子,行斋戒之礼,设置坛场。待各种礼节都完成后,才可以行事。”刘邦答应了萧何。

    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后,立即与其谈论天下大势。刘邦说:“丞相次在我面前提到将军的才能,不知将军能够教给寡人什么计策呢?”韩信辞谢刘邦的知遇之恩后,问刘邦:“如今,能够争夺天下的人,是项王吗?”刘邦回答说是。韩信又问:“大王认为自己的勇悍、仁德与项王比起来如何?”刘邦沉默了很久,然后回答说不如项王。随后,韩信为刘邦具体分析了项羽的为人和当前的形式。他说项羽“暗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这是匹夫之勇;又说项羽“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这是妇人之仁。然后,韩信说项羽背信弃义,名不正言不顺,“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而刘邦“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他建议刘邦入武关以后,“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使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刘邦听了韩信的这番议论后,心中大喜,认为早得韩信就好了。此后,韩信用他娴熟的军事知识屡次打下胜仗,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韩信没有抱怨怀才不遇,而是不断地寻求明主,最终将其出色的军事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与他相比,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的例子更加有趣。

    陈子昂出生于四川射洪县,在当时一直默默无闻。为了能出人头地,他跋山涉水来到京都长安,可一住十年依然没人赏识。一次,长安东市来了一个卖胡琴的人,胡琴通体晶莹玉润。在此人的演奏下,琴音堪称绕梁三日。此琴开价100万钱,每天都有不少富商显贵前来观看,但却无人购买,此事在长安城被吵得沸沸扬扬。

    一天,陈子昂从人群中走出来,对卖琴人说:“此琴我买了。”围观的人都非常惊讶。“这是谁呀?好大的口气!”“你买它干什么呀?”陈子昂向众人施礼一笑:“在下四川陈子昂,擅长拉胡琴。”“好啊,那你就当众给我们拉一曲吧。”众人说。“明天吧。我住在宣阳里,明天备好酒菜,恭候长安的各界名流前来指教!”

    第二天,陈子昂住处门庭若市,一百多位长安名流贤士济济一堂。待大家酒足饭饱之后,陈子昂抄起桌上的胡琴,猛地扔出很远,把它摔了个粉碎。众人大惊,忙问何故。陈子昂起身对大家说:“我陈子昂著文赋诗已有数年,积有作品一百多件。远道来京,没料到一直未被人赏识,非常郁闷,怎么会热衷拉胡琴呢?”接着,他拿出自己的作品分送大家。一天之内,陈子昂在长安城名声大噪。

    古语云:“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即使这是个事实,也不会给有才华且有志气的人带来阻碍。因为只要善于把如同金子般的才华暴露在阳光下,就能够像毛遂、韩信、陈子昂这些人一样,而不会出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不要等着他人来发现你的才华,要将自己的才华表露出来。及早展现自己的才华,才能及早成功。

    8.只要坚持,高山终会在脚下

    历日经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现。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途,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这句话虽然显得抽象,但并不能掩盖它的哲理。因为路再长,也有走完的时候;山再高,也有登上的时候。

    然而,我们能否成功地走到路的尽头,登上山的顶峰呢?如果能的话,我们又该凭借什么呢?伏尔泰说得好:“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

    无论做什么事情,贵在坚持。然而,又有多少人因为从来没有坚持过或半途而废而抱憾终生呢?可以说,数不胜数。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成功都不会一帆风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受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经受住一次考验,或许很多人都能够做到。但要经受接二连三的考验,估计能够做到的人会越来越少。正是因为有些人不能坚持下去,没有跨过那一步之遥,从而导致自己的境遇出现了天壤之别,以至后悔或抱憾终生。

    考验一个人是否有勇气,要看他敢不敢在最艰难的时候活下去。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史泰龙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就会拿他和母亲出气;母亲喝醉了,同样在他身上发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史泰龙常常鼻青脸肿、皮开肉绽。在家中得不到任何温存的他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高中便辍学了。

    直到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他开始反思并告诉自己:“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父母岂不是一样吗?带给别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史泰龙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但究竟能做些什么呢?从政,可能性几乎为零;进大企业去发展,学历和文凭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了做演员,然而,他同样不具备做演员的条件:长相难以过关,没接受过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然而,“一定要成功”的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绝不能放弃,一定要成功!

    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向任何一个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结果,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每当被拒绝一次,他就认真反省、检讨、学习一次。两年过去了,他花光了自己的积蓄,换来的是1000多次的拒绝。于是,他开始在好莱坞打工,以便维持生计。

    他暗自垂泪,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不行,我一定要成功!他想,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换一个方法。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了。从两年多的耳濡目染和每一次的拒绝中,史泰龙学到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他拿着自己写出的剧本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普遍的反映都是,剧本还可以,但让他当男主角,简直是天大的玩笑。

    史泰龙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下一次……”在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为了这一刻,他已经做了3年多的准备。机会来之不易,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只能全身心投入。奇迹发生了,第一集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他会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史泰龙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而是以“我一定要成功”来激励自己坚持下去。在坚持的过程中,他从对演艺界一无所知的浪子成为一个能够写出好剧本的编剧,并最终成功地踏入了演艺界。可见,坚持是多么重要。

    坚持并不是说说而已,而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有人说:“我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但为什么我还没有成功呢?”当你也有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向这个方向努力过,是不是在努力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如果回答是否定的话,只能说明你的坚持是毫无价值的,因为它只是你打出的幌子,而欺骗的对象正是你自己。

    在奋进的路上只要能够持之以恒,你就能够拨开乌云迎接成功。

    9.勤奋是成功之母

    勤奋和智慧是亲兄弟,懒惰和愚蠢是双胞胎。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的意思是:上天要想把重大的使命交给一个人,必定要首先锻炼他的思想意志,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使他的行为颠倒错乱,用来使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韧,增强他原本不具备的能力。

    孟子的这段话蕴涵着深刻的哲理,2000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有志之士克服了无数的艰难困苦,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一个人要想干成大事业,担当大责任,必须从精神到肉体都能承受住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磨炼。为什么呢?因为安乐的境遇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萎靡不振,无所事事;而艰难困苦的境遇则使人奋发,从而求得生存和发展,也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还一口气举了六个古代的大贤为例:舜发迹自田地中间,傅说举自筑墙的人中间,胶鬲举自鱼盐贩子中间,管夷吾任用自狱官手里,孙叔敖腾达自隐居的海边,百里奚崛起自市井。由此可见,艰难困苦乃是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如果能经受住艰难境遇的重重考验和磨炼,那么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把握。

    如今,生活的磨难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多,大多数人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于是有人说了,现在没有条件吃苦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吃苦的方式有很多种,勤奋便是其中的一种。尽管现在不需要卧薪尝胆,不需要凿壁偷光,但还是可以做到勤奋的。在勤奋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知识逐渐丰富,能力逐渐增强,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将越来越稳固。

    一个屡遭失意打击的年轻人,千里迢迢寻找高僧,为他未来的生活道路指点迷津。他来到一座寺庙,求见该寺庙的著名长老释圆。他沮丧地对长老说:“人生总是不如意,同事看不起,老板不赏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并没有对他大加教诲,而是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一会儿,小和尚提着一壶温水来到了佛堂。只见释圆长老拿起一个杯子,并往里面放了一些茶叶,接过小和尚手中的温水沏了茶,然后他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茶杯里冒出微微的热气,茶叶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上。年轻人对长老的用意十分困惑:“长老为什么用温水沏茶呢?”长老笑而不语,示意让他品茶。年轻人端起茶杯放到嘴边品了一口摇摇头说:“没有一点儿茶香味!”

    释圆说:“这可是当地的名茶啊!怎么可能没有味道?”年轻人又品尝了一下茶,依然肯定地说:“我说的是事实,真的没有一丝茶香。”长老又吩咐小和尚:“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又过了一会儿,小和尚提着一壶冒着热气的滚烫的沸水来到佛堂。老和尚依然重复那一套动作,取杯子、放茶叶、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这次看到的情景与前一情况不同,杯子里冒着热气,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不时地散发出丝丝清香,使人望而生津。

    年轻人刚要端杯品茶,长老却作势挡开了,他又提起水壶向茶杯里注入一些沸水。只见茶叶在杯子中不断地翻腾着,顿时一缕更浓厚的茶香袅袅升腾,一会儿,整个佛堂中都被茶香弥漫了。

    长老笑着问年轻人:“施主可知道,同样的茶、同样的环境,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味道呢?”

    年轻人说:“因为泡茶所选用的水不同。”

    释圆大师微笑着点点头:“没错,正是这个原因。用温水沏茶,怎么会品尝到茶的芳香呢?人的生存之道,也和沏茶如出一辙。你现在的处境就相当于用温水沏茶,水的温度不够,很难沏出香味飘散的茶。当你自己的能力不足时,要想处处得力、事事顺心自然很难。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练内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师的一番指点使年轻人茅塞顿开,他回去后刻苦学习,虚心向人求教,不久就赢得了老板的重视,被提升为副经理。

    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一个人只有养成勤勉的习惯,才能实现他的理想。

    左拉说:“世界上最伟大的法则就是工作,工作使有机的事物缓慢而有条不紊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任何事物都要运动,一旦离开了运动,它就会停滞不前,这是人类无法改变的自然法则。一个人只有不停奋进,才能走向大成功。

    乔治·拉斯罗说:“在我的一生中,我最幸运的事情是,我能够认识许多用勤奋灌溉工作的艺术家。他们都强迫自己每天写作12至16个小时,尽量减少休息时间和睡眠时间,真正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谈到自己是如何工作时,他说:“至于我,常常不分白天黑夜,连睡觉和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这在一些人的眼里,是非常难以忍受的生活。但是,凡是想取得成就的人,就不得不这样做。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创作充满了热情。但是,当我写作了8个小时或10个小时之后,大脑和神经过度紧张,已达极限时。我承认,这样的工作实在是单调乏味至极。天地作证,我不能说假话。然而,在这些繁重枯燥的工作中,也有着鼓舞人心、能起补偿作用的东西,那是精神得到了满足,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正是因为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我的精神世界才会更加充实。”

    朗费罗赞美那些勤奋工作的人说:“如果把伟大的诗歌作品比喻成露出水面的桥梁,那么,作者静静地研究和学习,就是水面下的桥基。虽然我们看不见桥基,但它是不可缺少的。”

    格莱斯顿先生在他高龄的时候向人们讲述着他的成功秘密:“我在工作中得到了最大的乐趣,并养成了勤奋工作的习惯。年轻人总觉得休息就是中止所有努力,我却有新的发现,最好的休息是可以改变工作的一种方式。如果长时间看书、思考,把脑子弄得昏沉沉的,那就到室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锻炼一下身体,让思维尽快地得到恢复。要知道,自然的努力是无止境的。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心脏也不会停止跳动。只要大自然伟大的活动有一刻停止,我们人类就会死去。我尽量在工作的时候也模仿大自然的方式,顺应自然规律生活。我所获得的回报就是健康的消化功能、良好的睡眠、身体的各个器官保持在最好状态。这就是我要留给你们的成功的秘密,勤奋工作带来的回报。”

    彼得大帝之所以能够登上王位,关键在于他的艰苦努力。虽然身为统治者,但他仍然经常脱下王服,穿上工作服去访问民间疾苦。早年,他看到俄国的人民还不能了解西欧文明,感到痛心疾首,决心通过进行自我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20岁的时候,他开始周游列国,向这些国家的优秀人才学习。在荷兰的时候,他自愿当一位造船师的学徒;在英国的时候,他去造纸厂、磨房、制表厂和其他工厂工作。他不仅细心地揣摩学习,而且像普通工人一样干活、拿工资。

    在铸铁厂的时候,彼得大帝专门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学习冶炼金属,最后一天他铸造了18普特的铁,并把自己的名字铸在上面。他问工头穆勒,普通铁匠铸一普特铁可以得到多少报酬。“3个戈比。”穆勒说。当穆勒要付给他18个金币时,他拒绝道:“你的金币自己留着吧,我并没有比普通工人做更多的事,你给别人多少,就给我多少吧!我只想买一双鞋,我的鞋实在不能穿了,我要用自己的汗水来换得等价的物质。”

    如今,在穆勒的铸铁厂里还陈列着一根彼得大帝铸造的铁棒,上面刻着他的名字。匹兹堡的国家珍奇博物馆里也保存着一根,作为对彼得大帝这位伟大国王的纪念。渐渐地,俄国人都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国家要永久繁荣富强,无论是农民还是沙皇,都要像彼得大帝那样辛勤工作。

    一位学者指出:“勤,劳也。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勤勉从事,就叫做勤。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

    一个人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找到自我发展的空间;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完善提高自己,才能将所有的才能表现出来,赶上时代的步伐。

    智慧来自勤奋,成功来自智慧。养成勤奋的好习惯,让智慧为你打开成功之门。

    10.靠人不如靠己,生气不如进取

    每个人都有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努力。

    有位老师曾说:“一根电线杆子倒下来,在砸死的10个人中,就有4个大学生。”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还是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

    如今,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和道德素养,教育制度也在进行着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民素质虽然提高了,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毕业生如潮水般一浪接一浪地涌到了社会中来。社会规律是永恒的,物以稀为贵、以多为贱的现象始终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就业、择业等问题成为无数人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

    一位年轻的小姐曾受聘于拿破仑·希尔,主要工作是帮助他拆阅、分类及回复其大部分私人信件。当时,她一边听拿破仑·希尔口述,一边记录信的内容,薪水和其他从事类似工作的人大致相同。

    有一天,拿破仑·希尔口述了下面这句格言,并要求她用打字机把它打下来:“记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

    她把打好的字交给拿破仑·希尔时说:“你的格言使我获得了一个想法,对你、我都很有价值。”

    这件事并未给拿破仑·希尔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但从那天起,她的行动引起了拿破仑·希尔的注意。她开始在用完晚餐后回到办公室,从事一些不是她分内之事且没有报酬的工作。她开始替拿破仑·希尔写回信,并把写好的回信放到拿破仑·希尔的办公桌上。

    由于已经研究过拿破仑·希尔的书写风格,回信时跟拿破仑·希尔口述的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有时甚至更好。她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直到拿破仑·希尔的私人秘书辞职为止。

    拿破仑·希尔在找人来补填这位秘书的空缺时,很自然地想到了这位小姐。其实在拿破仑·希尔还未正式给她这项职位之前,她已经主动地干起了这项职位的工作。这位年轻小姐的办事效率太高了,拿破仑·希尔已经多次给她加薪水,以至于她的薪水增长到当初做普通速记员薪水的4倍。不仅如此,她还能从容地完成拿破仑·希尔交给她的一些“分外”工作,并使拿破仑·希尔满意。她使自己变得对拿破仑·希尔极有价值,正因为这样,拿破仑·希尔不能失去她这个助手。

    拿破仑·希尔认为,进取心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驱使一个人在不被吩咐应该去做什么事之前,就能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胡巴特对“进取心”作了如下的说明:“这个世界只愿对一件事情赠与大奖,那就是‘进取心’。”

    毫无疑问,拿破仑·希尔的这位秘书便是一位有进取心的女士。为了能够得到提拔,为了能够体现更多价值,她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其他方面,而是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她之所以会有更好的职位和更多的薪金,不是因为拿破仑·希尔对她照顾有佳,而是靠自己的努力不断争取来的。

    当工作不尽如人意时,抱怨或生气是没有用的。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向别人证明你的能力,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1985年,身为护士的吴士宏决定去IBM应聘。当时,IBM的招聘地点在长城饭店。这是一个五星级饭店——那时候的五星级饭店可不像今天这样没有“地位”,因为“物以稀为贵”。

    吴士宏回忆说,当时在长城饭店门口,她足足徘徊了5分钟,呆呆地看着那些各种肤色的人如何从容地迈上台阶,如何一点也不生疏地走进门去,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进入另一个世界。她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她无法丈量自己与这道门之间的距离。

    经过一番思考后,她走了进去,于是有了今天的吴士宏。她凭着一台收音机,花了1年半的时间学完了别人要3年才能够完成的英语课程。就是凭着这个经历,她认为自己有资格进去。

    她鼓足了勇气,迈着稳健的步伐穿过威严的旋转门,走进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公司的北京办事处:她的确是个人才,顺利地通过了两轮笔试和一轮口试,最后走到了主考官面前。

    主考官没有提什么难的问题,只是随口问道:“你会不会打字?”不会打字的她点点头,只说了一个字:“会!”“一分钟可以打多少个字?”“您的要求是多少?”“每分钟120字。”她不经意地环视了一下四周,竟然没有发现一台打字机,于是马上回答:“没问题!”主考官说:“好,下次录取时再加试打字!”

    面试结束后,吴士宏狠下心来,立即从朋友那里借了170元钱,买了一台打字机。一个星期的刻苦练习过后,她居然达到了专业打字员的水平。她被录取了,IBM公司“忘记”考核她的打字水平了,可这170元钱却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还清。

    她成为IBM的一名普通员工,主要工作是泡茶倒水和打扫卫生,用她自己的话说,“完全是脑袋以下的肢体劳动”。她为此感到自卑,把可以触摸传真机作为一种奢望。

    一天,吴士宏推着平板车买办公用品回来。门卫明明知道像她这样的身份是没有外企工作证的,却故意刁难她,把她挡在了门外。进进出出的人投来的异样目光让作为女性的吴士宏的内心充满了屈辱和无奈,因为她知道得到这份工作不容易。她咬牙对自己说:“我不能这样下去!”

    甘愿自卑,就只能沉沦下去;不肯自卑,就会产生无穷的推动力。吴士宏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学习,寻找着自己的最佳出路。最终,与她一起进IBM的人中,她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成为第一批本土经理中的一员;成为第一批赴美国本部进行战略研究的人;第一个成为IBM华南地区总经理。最终,她做上了IBM(中国)公司总经理的宝座。

    从吴士宏的成功历程中可以看到:一切皆有可能。无论现在的你是多么普通和平凡,只要你敢于正视自己,不寄希望于他人,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你想要的。

    不要指望依靠他人来走完自己的一生,也不要指望生气能够改变自己的现状。既然不甘被人嘲笑和侮辱,不甘居于人下,就要用实际行动去争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