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刷存在感,让上司看到你的成绩-默默无闻时,要学会给自己鼓劲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之前,我们注定要经历一段默默无闻的努力。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阶段,也是我们的存在感最低的时候。没有人看到你的努力,你必须不断以出色的成绩来证明自己。而在证明自己之前,没有人在后面为你加油,你要学会给自己鼓劲。

    远离毛毛虫怪圈

    生物学家们在毛毛虫身上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一群毛毛虫排成长队出行的时候,常常是有一条在前面带队,其余的依次跟在后面。领头虫的目标就是整个队伍的目标,一旦带头的找到食物停了下来,其他的虫子们也立刻原地休息,和领队一起享受美味。

    后来生物学们做了个实验,将一队毛毛虫首尾相连,排成一个圆圈,这样每一条虫子都是带头者,而每一条又都不是。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当这群虫子又开始长征的时候,它们没有头也没有尾,一只跟着一只一圈一圈地爬个不停。观察者试着在这一群毛毛虫的旁边放上食物,以为这些虫子们很快就会厌倦枯燥又辛苦的爬行而转向食物。但是,这些虫子们却出人意料地围着圆圈以相同的速度一直爬了下去,一直到全部饿死为止。

    毛毛虫们的“自杀”行为可能自有其生物学上的原因,但是这个现象带给人类的启示却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而一个没有目标的人也是最容易产生倦怠情绪的。

    一个人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就要设立明确而合理的目标,并且要在发展过程中恰当地做出调整和修正,不断地使它更适合你的事业发展。这一点至关重要。

    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上进心的人,一定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因而他们所有的努力,从整体上来说都能围绕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进行,他们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正确的、有用的,否则就是做了无用功,或者是浪费了时间和生命。

    在目标的设定上,我想我们应该像美国著名的影星施瓦辛格学习。

    早在还是一个青年的时候,施瓦辛格就立志要成为美国的总统。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怎么样才能成为万众瞩目的总统呢?施瓦辛格为自己的这一个目标设立了一个个小的台阶,它们分别是:要成为总统,一定要有强大的政治靠山做后盾;拥有政治靠山的最好方式就是能够成为美国有政治影响力家族的女婿;要想成为名门望族的女婿,最好的方式是要成为一个明星——一个影视明星或者体育明星;要想成为一个明星,必须先让自己的身材健美起来。这样,一步步倒推过来就是:世界顶级健美冠军——世界影坛超级巨星——成为望族女婿——成为美国总统。

    就是这样,阿诺德·施瓦辛格一步一步,从15岁开始,就朝着自己梦想中的目标努力。为了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健美运动员,一个肌肉最发达的男子汉,他潜心苦练长达五年,铸就了一副强壮的身板,并当选为“环球先生”。后来又四处拜师学艺,凭着自己的热忱与天分,得到了美国健身界“教父”乔·韦德尔的赏识,并最终成为世界健美界登峰造极的人物。

    接下来,阿诺德放弃了职业健美事业,全身心地投入了电影事业,向着自己的第二个目的地进发……没过多久,成为肯尼迪家族的女婿……如今成为美国加州州长。相信不远的将来,美国总统的候选人名单上也许真的会有阿诺德·施瓦辛格的名字。

    纵观阿诺德·施瓦辛格的大半个人生,在很多人看来,也许只要达到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目的,这一生就已经非常成功了。然而,为什么施瓦辛格能够孜孜不倦地一路走下来,囊括了所有这些成功呢?也许,我们可以从施瓦辛格自己的语录中找到答案:“我非常相信保持饥渴的哲学。如果你有了一个梦想,而且已经实现,不要过久地感到满足。你要再来一个梦想,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它,把它变为现实。梦想实现后,就再来一个新的梦。”

    不单是阿诺德·施瓦辛格这样,我们发现所有成功的人都是那些有目标的人,鲜花和荣誉从来不会降临到那些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之人的头上。只有确立了前进的目标,一个人才会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只有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检验出自己的创造性。

    “钱多离家近”未必是好事

    舒适的生活是使人萎靡的毒药。一个人要成就事业,不仅要在逆境中坚持奋斗,还要在安逸中保持清醒。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应该有意识地逃离生活的舒适区,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否则,你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同化,丧失斗志,失去进取心,从而变得浑浑噩噩、一事无成。

    有个年轻人就是这样,刚刚进入职场时干劲十足,理想远大。从学校毕业后,他还试着创业,但不到半年便宣布失败了,只好到了一家单位做事。这个单位待遇不错,工作量也少,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刚刚经历过创业失败痛苦的他,第一次领略到生活的惬意。才不到三个月,同学们都说他变胖了……

    一晃眼,三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十五年过去了,同学见到他,都惊讶于他的变化。他变得懒惰、温顺、颓废、暮气沉沉,年轻时的那种冲劲、锐气全都消失不见了。而自己再想去闯出一番事业更是不可能了,只能在这个单位终老一生。

    这个年轻人的变化或许是机缘凑巧,因为他刚刚碰到失败的痛苦,信心大受打击,急于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也许他已经身心俱疲,碰到待遇好、工作少、无压力的单位,心中的巨石放下,压力骤减,当然要好好地“休养生息”一番。但如此日复一日,不知不觉自己就被这安逸的环境改变了。而自己的人生也最终定格在这个地方。

    人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奋斗时,常常害怕逆境,认为逆境是阻碍人们达成目标的最大障碍,因而渴望一帆风顺的机遇,但却很少意识到一帆风顺更容易使人栽跟头。它往往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安逸的俘虏,腐蚀一个人的斗志,麻痹一个人的神经,瘫痪一个人的自觉、自省能力。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好逸恶劳的劣根性,这是人性当中共有的一个特征。

    很多年轻人找工作,也总把“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当作首选。却不知安逸的环境很容易使人成为一个寄生生物,被环境“招降”,最后与环境合二为一,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一个安逸舒适的环境,会造就一批懒懒散散的人。这样的人和温室中的花花草草一样,毫无生命力。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位在牢房里待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拒绝出狱,甘愿在狱中做图书馆管理员。因为半个世纪的牢笼生活彻底改变了他,他早就和这座监狱结合在了一起,成了环境的一部分。他熟悉监狱中的生活规则,和监狱的牢友相处融洽,对环境适应得很好。当他不得不出狱的时候,他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恐惧——他害怕面对新的环境,无法适应监狱外的一切。最后,他竟然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要想在事业上不断发展,就必须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危机迟早都会来的,危机意识是发展的原动力。

    职业经理人马国熙的职场经历,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条道理:只有不安全的环境,才能促成安全的发展。

    作为环球资源的一名职业经理人,马国熙在年轻的时候就成功创办了《多伦多商业》杂志。然而正当杂志社的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马国熙却选择跳槽到《时代周刊》公司。面对许多人的不解,马国熙的解释是:“虽然《多伦多商业》发展目前看上去不错,但是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它进一步发展的条件还不成熟,再坚持下去总有江郎才尽时候。而跳槽到《时代周刊》则使我能够进一步学习到更多的业界知识,掌握更多的资源,为今后更大的发展打基础。”

    正是这份高瞻远瞩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冒险精神,促使马国熙面对尚未开拓的中国市场时能够大胆地尝试,从而取得了日后的成功。

    马国熙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他能始终保持着危机意识,也就是他所说的不安全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不安全感,他能始终坚持不断壮大自己,面对新的挑战、新的目标能主动出击,开拓新的疆界。

    越是成功的人士,所承受的压力也越多。所谓“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在顺境中保持着这种不安全感,能最大效率地发挥一个人的潜在价值。相反,若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麻痹轻敌,也许我们就很难全力打拼,也就难以取得相应的成就。

    提高你的职场快乐商数

    “审美疲劳”是人人都会有的。当我们长时间地面对同一种工作、同一项内容的时候,难免会因为单调而产生一种无聊或疲倦之感。在这种感觉的困扰下,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而这种情况又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加剧一个人对工作的厌倦感。心理专家建议,遇到这种情况时,最好不要勉强自己硬撑着工作,而是要适当地换一下脑筋,比如放下手头的工作,上网浏览一下新闻或者有趣的专题网站,或者干脆休息一下。总之,要学会找些事情从中调剂一下,说不定还会从中获得意外的灵感。

    不过,在你放下工作之前,你一定要定个休息点或是工作的起止界限,把那一点之前该做的工作完全做完。这样在你重新开始工作时,你就知道自己刚刚是在哪里停下来的。

    这时候,干些体力活或者散散步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调和剂。散步能使你头脑清晰,重新激起你的工作热情,你遇到的景物、声音会引起你新的构想,可以使你从中获得新的力量,帮助你完成工作。

    当你觉得身体疲倦时,不妨休息一会儿,打一个盹,可以使你恢复体力。它还会让你的潜意识得以释放,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试着养成在干净、简洁的桌子上工作的习惯。把与目前工作不相关的东西暂时搁置一旁吧,因为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只会干扰你的视线,让你无法集中精力去做最重要的事。另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给情绪加点调味剂

    因为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工作压力常常会使人们的情绪变化也跟着加快,有时甚至使人头昏脑涨。这种情况下,心态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有可能落入情绪忧郁的恶性循环中。

    在情绪不好时,要学会通过各种方法来调剂自己,比如,可以与朋友倾诉,找一位知心朋友聊一聊,很多时候你都会发现,聊天之后你的低落情绪就会不知不觉地消失。当然,最简单的排解方式可以是做做深呼吸、伸伸懒腰……

    另外,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多想想自己成功或者美好的时光,回忆过去的辉煌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也同样可以改善郁闷的心情。

    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也是十分有效的放松方法,轻松、明快的乐曲总能带给人一种快乐与惬意,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调剂情绪的方法越多,越能使你轻松地告别工作中的压力,为更好地投入工作鼓足干劲。

    对工作保持好奇心

    一个人在陌生的工作环境中往往会有一种好奇、兴奋和新鲜感,对新事物总想跃跃欲试。而一旦熟悉了环境之后,则会陷入谨慎、见怪不怪、程序化的心态中。长此以往,自然会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

    为此,我们可以想办法为自己创造各种“陌生”环境,让自己好奇、兴奋、新鲜的心态永远存在。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要为自己多创造一些学习机会,不断充实自己,比如积极参加单位或者社会的相关培训,努力争取在各种场合结识专业人士等。

    不断地充电和学习可以使你对自己的业务和工作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或者获得更多的工作视角,这样就很容易激起你的好奇心和对工作的求知欲,带给你长久的新鲜感。

    善于管理“自我”

    有一位伟人曾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的确,一个成功的人往往是一个高效率的人。这样的人常常是时间管理的高手,他们有可能看起来很从容,却比那些整天手忙脚乱的人做的事情更多且更有成效。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会合理地安排个人的精力和时间。

    效率高手的工作时间表上,从来都为重要的事情全力以赴而很少为紧急的事情充当“消防员”,他们对工作充满了计划性和前瞻性。一旦计划好的事情坚决按计划执行,而工作的前瞻性又提前将一些重要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所以他们很少会面对猝不及防的紧急事件。

    找出压力的根源

    工作中的压力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但是对压力的恐惧却是那些不懂压力管理的人才会独自面对的。

    人们常说:“恐惧来自无知。”如果我们能够认清压力的真相和来源并正视它,那么我们就可以凭借这些知识来化解压力,甚至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带在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嗖嗖的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佩戴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支断箭,箭囊里装着一支折断的箭。我一直挎着支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意志轰然坍塌。

    这个故事的结果是,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叹息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对于一名企业员工,自信是我们职业的分内要求。自信表明了一种对自我能力、优势的认可与肯定,自信可以使一个人认为自己有能力冒风险,接受各种挑战和工作任务,提出要求并尊重承诺。

    自信是一个人无论面对挑战还是各种挫折时,对完成一项任务或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信念。自信的人通常对自己的各种判断和结论信心十足,尽管他人可以给予自己建议、引导和帮助,但是一旦到了下结论的时候,却必须是自己出面,而且不容置疑。自信的人敢于承担失败的责任,敢于就工作中的问题向上级与顾客提出质疑,他们是职业中的佼佼者。

    在充满竞争的职场里,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工作中,谁能自始至终陪伴你,鼓励你,帮助你呢?不是老板,不是同事,不是下属,也不是朋友,他们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唯有你自己才会伴你走完人生的春夏秋冬,也唯有你自己才能鼓起你的信心,激励你更好地迎接每一次挑战。你可以成就任何事,最大的障碍不是攀登本身,而是你自己。

    一个优秀的员工最需要具备的态度是相信自己。既要在自己内心里相信自己,也要在老板和同事面前表现出这种自信心。

    自信的人敢于尝试新的领域,能更快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更容易获得成功。自信的人也更快乐,因为他不会时刻担心和提防失败。

    1949年,一位24岁的年轻人,充满自信地走进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应聘做会计工作,只是因为父亲曾说过通用汽车公司是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并建议他去看一看。

    在应试时,他的自信使助理会计检察官印象十分深刻。当时只有一个空缺,而应试员告诉他,那个职位十分艰苦难当,一个新手可能很难应付得来,但他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即进入通用汽车公司,展现他足以胜任的能力与超人的规划能力。

    当面试员雇用这位年轻人之后,曾对他的秘书说过,我刚刚雇用了一个想成为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的人!

    这位年轻人就是从1981年到现在一直出任通用汽车董事长的罗杰·史密斯。

    罗杰刚进公司的第一位朋友阿特·韦斯特回忆说:“合作的第一个月中,罗杰正经地告诉我,他将来要成为通用的总裁。”对任何攀登者来说,自信心肯定是必备装备清单上最重要的东西。“自信”的关键在于自己。如果你自己总认为自己不行,你是无法得到自信的。自信的秘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正如中国古谚语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株草,一滴露”,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和长处,值得看重和发挥。

    坚强的心,就像捏不坏的花生仁

    有人问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成功呢?”

    智者笑笑,递给他一个花生:“用力捏捏它。”

    那人用手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了花生仁。

    “你搓搓它。”智者说。

    那人又照着做了,红色的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

    “再用手捏它。”智者说。

    那人用力捏着,却怎么也没法把它毁坏。

    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

    “虽然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坚强的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智者说。

    凡是成功者都有一颗百折不挠、勇于进取的恒心,他们在挫折面前从不低头。试想,如果临危之际,只会流泪,怎能得到别人的信赖,更何谈成功呢?恐怕任何人都不会喜欢这样无能的领导和员工,早就弃他而去了。

    现在许多人在工作中遇到一点儿挫折,就怀疑自己的能力,或是抱怨别人不给自己展现才能的机会,终日无精打采,借酒消愁。看着你那愁苦样,真有好工作,领导也不会派你去做。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毅力,无论是工作之初,还是创业之初,什么都没有,势力弱小的时候人都很脆弱,容易失败。很多人会在失败中倒下去,永远不能站立起来。

    只有很少的人,依靠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能够重新来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一个人被打倒一千次,他第一千零一次站起来,上帝也会发抖,此时胜利之门就会为这样的人打开。

    嘉华是某公司的常务董事。又是人事部副总经理,在公司将任命新的人事部总经理时,他想,论能力、论资历、论关系,自己肯定能出任人事部总经理。没想到任命下来,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抢了自己的总经理位子,这位副总反而被调到地方工厂任厂长。

    期望太高,落差太大,他怎么也承受不了,心里也想不通,一连几天昏昏沉沉,无法去上班。

    公司老板把他找去,意味深长地说:“你的能力大家都清楚,这次任命你会觉得委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能从困苦中走出来,那才是好样的。地方工厂环境艰苦些,但在那里,大事小事都要你管。不要瞧不起这份工作,一般的人还不一定做得好哩。只要虚心求教,与员工搞好关系,会学到在这里学不到的知识。人生的路还很长,多一些历练总是有益的。”

    老总的一番话使这位即将上任的厂长,心里好受了些。来到地方工厂后,困难确实很多,但他咬紧牙关挺住了,再过一段时间也不觉得苦了,也发现了在新工作中的乐趣。

    一位海洋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可是它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尝那美丽的鱼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地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天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都会弄得全身伤痕累累,而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鲜活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时间会出现的鲫鱼。

    实验到了最后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热带鱼那边去,它也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

    人,有时也会和鲨鱼一样,犯类似的错误。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刚开始做一件事时,也许并不缺少热情,可一旦遭遇失败与挫折,往往就认为,自己是无法成功的,而且过去失败的印象总在眼前晃动,把本来唾手可得的成果,以及放在面前的机遇一次次错过。

    仔细研究一下历代的伟人,就可明白: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于他勇于尝试、敢于失败,有着一次次碰壁也绝不回头的毅力和胆魄。爱迪生——众所周知的伟大发明家,他在发明电灯前,不也经历了上万次的失败,方才成功的吗?

    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依托。但是,不要气馁,我的朋友。只要你能保持一种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决心,成功之门终究会为你开放。

    放心吧,我会把它做好

    美国著名行动学专家巴勃曾说:“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总是会面临这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当然最容易给自己找到借口,而让自己平平庸庸,丧失积极的工作心态。这是许多员工最容易患的一种心理疾病,并且成为他们推脱各种工作风险的理由。”

    身在职场,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有时候上级分配下来的任务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没有办法完成的。然而,你不能直接告诉老板:“对不起,这个任务我没有办法完成,请把它分配给别人吧!”你所能做的,就是信心百倍地接手那项任务,然后坚定地告诉对你充满期待的老板:“放心吧,我会把它做好!”

    这样的人是让人敬佩的,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讨好上司,给同事看,完全只是自己内心力量的驱动。这种高度自觉自发的态度和精神,是身处职场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和具备的。任何员工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在日本一直传颂着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

    多年以前,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生。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将从这里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为此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干出成绩来!

    可她万万没有想到,上司安排她这个漂亮姑娘去洗厕所!对于洗厕所这样的工作,除非万不得已,一般人都不会主动承受,更何况一个细皮嫩肉、喜爱洁净的少女呢?她能干得了吗?

    一开始,她虽然不停地暗下决心,鼓足勇气去尝试、去适应,但是,真正用自己白皙的双手拿着抹布伸进马桶里时,视觉和嗅觉上的反应还是侵袭而来,让她感到恶心,胃里立即翻江倒海,想呕吐又吐不出来,实在太难受了!而老板对工作质量的要求是: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

    她当然明白光洁如新是什么含义,也知道这样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她为此而痛苦,陷入了困惑与苦恼之中。她也想过退却,想过辞职另谋职业,但是她又不忍心自己人生面临的第一课就以失败告终。她认为那是非常丢人的事情,她真的不甘心就这样败下阵来。她想起了自己刚来的时候曾经下过的决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可是,即使她憋足了气要干好工作,还是适应不了这样的工作环境。

    就在这时,同一单位一位令她感动的前辈出现在她面前,帮她摆脱了苦恼和困惑。他并没有对她反复说教,而是亲自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她树立工作的榜样。

    首先,他非常愉快地帮她进行工作示范,一遍一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得光洁如新。然后非常得意地去欣赏自己的工作成果。接下来,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强。

    这让她非常感动,他不用多少语言就告诉了他一个极为朴实的道理:光洁如新的要点在于新,新的东西就一点也不脏,新的容器里的水是完全可以饮用的;反过来,只有马桶里边的水达到了可以喝的程度,才算是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了。而这一点已经被证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就这样,这个日本小姑娘从前辈的关怀、鼓励中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她激动得不能自持,从身体到灵魂都震颤不已。她从目瞪口呆到热泪盈眶,从如梦初醒到恍然大悟,从痛下决心到付诸行动:就算今后一辈子洗厕所,也要做一名全日本最出色的洗厕所人。

    从那天以后,她开始振奋精神,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洗厕所的工作中。她的工作从来没有老板在身边监督,但她始终以前辈为榜样,使工作质量达到前辈的水平。当然,她也多次喝下自己清洗过的马桶水,既是检验自己的工作质量,也是检验自己的自信心。

    正是这种对工作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工作精神,使她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有了这种精神,她可以克服工作中所有的困难,从此她踏上了成功之路,她的人生开始了不断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历程。几十年的光阴很快就过去了,后来她成为日本政府内阁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做到最好是人生的一种历程,做一个最好的清洁员,做一个最好的上司,这本身不是一种目标,而是一种态度。如果连这样一种态度都没有,那我们的努力就失去了参照的坐标。因此,每一个职场中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职业素质,那就是即使让你去洗马桶,你也要成为一个最优秀的洗马桶者!只有在这种力量的驱动下,你才能永远保持最旺盛的工作热情、最忘我的工作态度,才能成为每个组织和机构最欢迎的雇员,每一个老板最欣赏和重用的人才。

    许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自己能力不是很好,企业更应该为我这样的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发展的机会,但事实却是那些表现突出的员工得到的发展机会更多。因为,没有一个老板不喜欢优秀的人才,何况是不仅优秀,还不断追求卓越的员工呢?

    具有职业素养的人,他们在别人都放弃时仍努力不懈;在所有人都认定事不可为时仍殚精竭虑;他们不仅仅维持工作或恪尽职守;他们更深入内在,寻求更多的东西。他们工作是为了内心的满足,他们因为满足而愿意全力以赴,他们愿意为了工作与企业一同成长;他们在没有其他外力的刺激下从内心照样迸发出激情,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做得更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走向成功是因为你选择了不让生活选择你的选择。你可以选择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种追求完美的生活。职业人士成功的秘诀就是他们总是不满足于一般的工作表现,他们不论到哪里,不论是什么工作,再困难再辛苦,只要接受一份工作,只要肩上担着一份责任,就会始终坚守一个信念:要做就好好做,认认真真做点事情,做点成绩,才能面对企业,面对上司,面对自己。

    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并且坚持下去

    成功始于刻苦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坚持到底,就能创造出非凡的成就。很多人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很正确,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成功,可总是由于某种原因半途而废,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情。

    幸运的是,世界上仍然有那些坚持不懈的人,所以才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者。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思想深邃,思维敏捷,关爱众生又为人谦和。许多青年慕名前来向他学习,听从他的教导,都期望成为像他那样有智慧的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天赋极高、天资聪颖。大家都希望自己能脱颖而出,成为苏格拉底的继承者。一次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都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学生:“谁昨天甩胳膊三百下?做到的人请举手!”几十名学生的手都哗哗地举了起来,一个不落。苏格拉底点头。一周后,苏格拉底如前所问,有一大半的学生举手。过了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学生坚持了?”只有一成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并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培养出了堪称西方孔夫子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与“每天甩手三百下”一样,许多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际的意义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对人的意志与品质的修炼,在于对心性的培养。一如既往地做好简单的事情,是坚持,是积累,时间长了,便会内化成为人的一种韧性。

    要将正确的事情坚持到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克服急躁,静下心来做一件事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时间表,做事情需要克服急躁,耐心等待是一种智慧。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推销员,在他的退休大会上,有人问他推销保险的秘诀是什么。他微笑着说一会儿就告诉大家。所有的人都期盼着。这时,从后台出来4个强壮的男人,合力抬出一座铁马,铁马颈下挂着一只大铁球。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接下来是做什么。

    推销员走上台,没说话,敲了铁球一下,铁球纹丝没动;隔了5秒,他又敲了一下,还是没动。于是他每隔5秒就敲一下,持续不停,但是铁球还是一动不动。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他还没有说话,铁球还是纹丝不动。人群开始骚动,陆续有人悄悄离开。

    推销员还在敲铁球。人愈走愈少,最后只剩下零星几个。这时,大铁球终于开始慢慢晃动了。40分钟后,铁球大幅度摇晃起来,任何人都没法使它停下来。推销员最后说:“这就是我送给你们的秘诀。坚持必然会有结果,但只有耐心的人才可以得到这个秘诀。”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步登天的事。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审时度势,才能更长久地坚持下去。

    2.善始善终,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幸运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刻降临,但也会因为我们最后关头一点点的漫不经心而离去。从做事开始,再以做事结束,牢牢锁定目标,才能画出圆满的句号。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只得答应,但问他是否可以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

    在盖房过程中,大家都看出来,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了。他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也全无往日水准。老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房子建好后,把钥匙交给了老木匠。

    “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愣住了,同样,他的后悔与羞愧大家也都看出来了。

    他这一生盖了多少好房子,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

    有时候,我们离成功仅仅一步之遥。但如果善始不善终,就很可能使那小小的一步成为无法逾越的距离。

    3.百折不挠,在失败中寻找勇气

    失败本身不是好事,但如果能在失败中百折不挠、越挫越勇,那么,它就是财富。

    爱迪生为试制灯泡,灯丝就试用过几千种材料,其中的失败足以让他放弃此试验,但正是“百折不挠”的精神使他获得了“光明使者”的称号。如果爱迪生只是试过几种材料后就打道回府,我们夜间的照明恐怕就得大大推迟了。

    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多次考试不及第后,他开始用写作向生活挑战,终以《聊斋志异》而名扬天下。如果蒲松龄考试失利后不去著书,而是就此消沉下去,恐怕在浩浩青史中又会失去几分灵光。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将军,在一次兵败后,做了自我调整,后来他重整旗鼓,打败了对手拿破仑。如果威灵顿将军兵败后愤懑自杀,恐怕历史上就不会有滑铁卢战役的著名史迹。

    爱因斯坦据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说的这句话常常被人引用:“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我想了又想,但有99次的结论是错的,不过,第一百次总算对了。”在挫折面前,越是勇敢地坚持,越能稳健地站立。

    像狼一样,拥有顽强不屈的斗志

    有一只狼,大概饿了,经一番努力,它捕获到了自己的猎物——野山羊。可还没等它把猎物带回家,就落入了猎人设置的陷阱里。

    狼的第一反应就是嚎叫,那叫声够凄惨,也够嘹亮。可叫了一阵之后,它突然明白了:不行,叫破喉咙也没人救我呀,万一再把猎人和猎犬招来,那可就麻烦大了。

    意识到这一点,狼马上就闭嘴。看来,一切只有靠自己才行。

    这头狼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开始从阱壁上挖掘,它要干的是一项大工程:把阱壁扒出一条稍稍倾斜的斜坡,就可以跳出去。狼为自己的明智而得意,幸亏陷住的是狼,若是别的野兽,恐怕这会儿早就因为瞎叫唤而被人干掉了。

    可这工程实在艰苦,狼扒着、挖着,用头拱,用全身每一个可以救命的动作在自救着。和巨大的陷阱相比,狼显得是那么渺小,然而唯一不同的是,狼拥有不屈不挠的斗志,它明白:挖一点儿就少一点儿。爪子折了,头破了,皮毛被剐蹭得流血了,狼仍在继续挖着。陷阱虽然能困住狼的身体,却困不住狼的斗志。

    经过了一个昼夜的拼死挣扎,一条血肉模糊、伤痕累累的狼走出了陷阱,它用坚强换回了自由,它用不屈重获了生命。步履踉跄的狼在阳光刺破林海的那一刻,仰天长啸,像是在向上苍示威:老子出来啦!于是,狼重获自由,重新回到了家族中,不但如此,它甚至连猎物都没有丢下。这只狼告诉了人们,什么叫顽强!

    在动物界,狼并不是上帝的宠儿,尤其是在食肉动物中,狼没有丝毫优于其他动物的身体条件。它们没有绝对的速度,也没有庞大的身躯,即使是它唯一的武器——锋利的牙齿,也是绝大部分食肉动物都具有的。

    狼为什么能活着?这对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类来说,也是深奥的问题。也许仅仅是为了生存,为了狼群的存在。这并不应该是我们关注的所在,至少在这里是如此。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并不被上帝所宠爱的狼,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下,在与各种动物你死我活的争斗中,在最可怕的敌人——人类的屠杀后依然顽强地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狼,的确是地球上生命力最为顽强的动物之一。这正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关注并认真去思考的。

    像狼一样顽强吧,唯有坚韧不拔的决心才能战胜任何困难。一个有决心的人,任何人都会相信他,会对他付以全部的信任;一个有决心的人,到处都会获得别人的帮助。相反,那些做事三心二意、缺乏韧性和毅力的人,没有人愿意信任和支持他,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做事不可靠,随时都会面临失败。

    许多人最终没有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诚心不足或者没有对成功充满热切,而是缺乏足够的恒心。这种人做事时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草草了事。他们总是对自己目前的行为产生怀疑,永远都在犹豫不决之中。有时候,他们看准了一项事业,但刚做到一半,又觉得还是另一个职业更为妥当。他们时而信心百倍,时而又低落沮丧。这种人也许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些成就,但是,从长远来看,最终还是一个失败者。世界上没有一个遇事迟疑不决、优柔寡断的人是能够真正成功的。

    成功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坚定,二是忍耐。通常,人们往往信任那些意志最坚定的人。意志坚定的人同样也会遇到困难,碰到障碍和挫折,但即使他失败,也不会一败涂地、一蹶不振。我们经常听到别人问这样的话:“那个人还在奋斗吗?”也就是说:“那个人对前途还没有绝望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