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道理不懂,注定一辈子打工-滚蛋吧,拖延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总等待最好的一天,其实现在就是最好的一刻。需要谨记的是: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无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长久犹豫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

    犹太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会赚钱的民族”,他们内部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人的一生中,有三样东西不能使用过多,做面包的酵母、盐和犹豫。”对于最有经商头脑的犹太人来说,酵母放多了,面包就会发酸;盐放多了,菜就会很难吃;而做事总是犹豫不决、顾虑重重,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同样,德国伟大诗人歌德也有一句至理名言:“长久犹豫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不仅如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在对3000多名失败青年进行调查访问之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犹豫不决位居30多种失败原因的榜首。

    一个人为什么会犹豫不决呢?通常情况是:他总是希望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却又被每一个选择可能带来的负面结果蒙蔽了双眼。更有甚者,他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有把握解决那些问题,瞻前顾后。结果就是,一旦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常常拖延到最终来不及的地步。

    小张在上海找工作已经半年了,如今仍待业在家。谈起自己的求职经历,他满脸懊恼。

    原来,这几个月他在网上海投简历,也跑了多家现场招聘会,得到了不少公司的面试通知,机会不可谓不多。可是,他左顾右盼,瞻前顾后,老是拿不定主意,机会就这样一次次擦肩而过。

    “一开始,我一得到公司的面试通知就精心准备,然后准时去面试。后来,当陆续收到多家的面试通知后,我就变得犹豫起来,不知道选择哪家才好,心里也总想着再等等,或许有更好的公司呢。就这样,我一直拖着,没去任何一家公司报到。后来,公司就把我的名额取消了。现在,弄得一家都没有着落,心里真后悔呀。”小张说。

    小张的求职之所以变成这样,原因就是犹豫不决,不懂得取舍。理论上,求职者应该珍惜每一次机会,然而,有时也可能遇到不怀好意的借脑,或者如儿戏般的过场,甚至有的像相亲大会。因此,为控制求职人力成本,同时提升求职的命中率,职场人还是要学会一些取舍的方法。

    不仅面试时需要果断的取舍,在工作中也不要犹豫不决,否则只会错失良机。

    刘小姐是广州某鞋业公司驻西安办事处的员工,主要负责公司产品进入我市各大商场展销等工作,能力是有,但就是缺乏一种果断的魄力。

    “本来,我是可以升职成为办事处副主任的,但因为做事不果断,犹豫不决,与升职的良机擦肩而过。”有一次,她和自己的好朋友在咖啡馆闲聊时,她感慨地说,“其实,我完全有能力胜任办事处副主任岗位的工作。”

    她告诉她的朋友,所在的办事处原主任调到总部了,原副主任顺理成章地升为主任,根据总部的安排,西安办事处将从员工中提升一位副主任,广州鞋业公司还专门派负责西北地区的经理来考察。

    本来,根据刘小姐平时的工作业绩和工作内容,经理是看好她的,还找了她谈话,但谈话却让经理有些失望。

    当时,那位经理问她对西安市场有什么看法,以及能否采取新的措施提高市场份额。“其实,我平时心里是有很多想法的,但怕说出来被经理否认,就憋在肚子里了,经理走的时候对我摇了摇头。”刘小姐对着朋友说。

    现实工作中,我们随处可见像刘小姐一样一边踌躇满志,一边又瞻前顾后的职场人士。他们羡慕别人的成功,却又怀疑自己的能力;眼馋别人的辉煌,却总在起跑线上徘徊。这样的人是很难晋升到金字塔的顶部的。

    记住,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万事俱备”只不过是“永远不可能完成”的代名词。一旦犹豫不决,愚蠢地去等待“万事俱备”,那你就什么都干不成。

    在《经律异相》中,有一个贪狗犹豫不决的故事。

    从前,有一条狗经常到寺院里去找东西吃。那附近有两座寺院,一座在河东岸,一座在河西岸。狗听到东岸寺院开斋的钟声,就到东寺讨吃的;东寺吃完后,听到西岸寺院开饭的钟声,就渡河到西寺觅食。

    这天不知怎的,东寺和西寺同时开饭了。这条狗就游水渡河去乞食。游到河中心的时候,它想想觉得东寺的饭菜大概比西寺好,于是就扭头往东游;快游上岸了,又想到东寺的点心不如西寺做得可口,于是调转方向向西游;游了一会儿,又唯恐东寺今天做包子,去晚了吃不到,赶紧转身向东……

    这条可怜的狗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折腾了半天,终于游不动了,筋疲力竭沉到水底去了。

    一个人如果有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性格,最后只能会是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因为这种性格能让时机随时从身边跑掉,让别人得到先机。

    所以,对于欲成大事者来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一个阴险的仇敌,在它还没有伤害你、破坏你,击垮你之前,你一定要尽快把这一敌人至于死地。

    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事情,你的确应该把问题的各方面都加以慎重地权衡考虑,但你千万不要犹豫不决,一旦你打定主意,就决不要更改,不再留给自己回头考虑、准备后退的余地。

    某电影中有一句台词说:“什么事不能在心里合计久了,合计太久了,这事指定办不成。”当犹豫不决的时间大于完成这件事所需的时间时,你离失败就不远了。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千万别陷入等死模式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特别经典的台词:“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这是剧中的主角安迪对他的朋友瑞德说的。

    电影的主人公安迪是一个银行的副行长,被误判入狱。但他和监狱中的其他人有着极大的不同,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的梦想。在狱中,安迪唯一的朋友瑞德认为:“希望是件危险的事,他能叫人发疯”;而安迪则认为:“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正如瑞德后来在影片中说的:“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有些鸟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它们的羽毛太光亮,当它们飞走的时候,你会觉得把它们关起来是种罪恶,但是,它们的离开让你生活的地方空荡荡的。”安迪就是这样一只鸟,他有着自己的理想,并且没有一刻放弃过,所以他最终飞离了这个“地狱”。

    《肖申克的救赎》从头到尾讨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希望和自由。监狱管理图书的一个老囚徒布鲁斯被批准出狱,他为了继续留在监狱,打算杀人,最后没有成功。狱友们都说他疯了。瑞德说:“布鲁斯不是疯了,他只是被体制化了。他在此已有50年了,这是他唯一认识的地方,在这儿,他是个重要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在外面,他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假释出来的囚犯,申请张借书证都有困难。我告诉你,这些围墙是有趣的,开始,你恨它们,接着,你适应了它们,时间久了,你开始离不开它们,那就是被体制化了。”

    后来,瑞德也被假释出狱,他同样也体验到了体制化对一个人的影响。他在一家小超市工作的时候,连小个便他也要打报告,“不打报告我一滴也挤不出来”,这自然有些许夸张,但体制的威力却可见一斑。

    “体制化”不仅仅是电影中才会出现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在一点点被“体制化”。我们在小的时候,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梦想,发誓自己一定要考上清华北大,毕业之后进世界500强工作,然后赚和李嘉诚一样多的钱,环游世界。但长大后,这些梦想就像瀑布中尖锐的石头,慢慢被打磨掉了棱角。于是我们开始接受现实,我们开始丢弃那些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让它躺在某个角落呼呼大睡。

    每天惺忪着眼上班,到公司后打开电脑,刷刷微博,喝点酸奶;熬到了中午时间,吃饭,吹牛,上网聊天;下午一看老总办公室寂静无声,他出差了,于是扔下手头的工作,泡在天涯娱乐八卦里……

    下班的铃声很快响起,思绪终于被拉回来,哦,工作没做,明天一定一定要做!明天?好吧?明日复明日。

    体制化的生活带来的,就是这种以拖延为症状的“等死模式”。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患有这种“等死模式”的人,于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总是一拖再拖,直到不能再拖的时候,才没日没夜地去赶做。不管是最后一刻能够交出结果,还是最后连结果都没有,他们都会面临一个极度糟糕的境况。日子一长,连最后冲刺的想法都失去,慢慢成为一个等待死亡的人。

    这种模式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行动和想法的不一致,就像一个人开车的时候,一只脚踩着刹车,一只脚踩着油门,所以车只好走的很慢但是发动机转速奇高。他们给自己定了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行动上却无法达到它;他们内心知道自己该去做哪些事,却迟迟不愿付诸行动;他们画了一幅绝美的宫殿平面图,却不愿拉木材来搭建它……

    在北京有一位很有意思的人士,他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著名的复旦大学;在那个时代,他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可他并没有去参加工作,而是去研究自己的一个梦想——城市规划,梦想通过空洞虚无的理论来规划城镇建设,解决各式各样的社会难题;他也不断地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梦想在35岁前出版自己的巨着,40岁前娶妻生子,45岁前创立自己的基金,60岁前写回忆录……一生似乎规划得几乎完美。然而他到现在已年逾50,却一分钱也没有赚过,靠政府的救济过日子,那本“巨着”至今还没见个影子。最后他成了被人们嘲笑的人。

    《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道:“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我们总等待最好的一天,其实现在就是最好的一刻。需要谨记的是: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无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有两个小孩到海边去玩,玩累了,两人就躺在沙滩上睡着了。其中一个小孩做了个梦,梦见对面岛上住了个大富翁,在富翁的花园里有一整片的茶花,在一株白茶花的根下,埋着一坛黄金。

    这个小孩就把梦告诉另一个小孩,说完后,不禁叹息:“真可惜,这只是个梦!”

    另一个小孩听了相当动容,从此在心中埋下了追梦的种子,就说:“你可以把这个梦卖给我吗?”

    这个小孩买了梦以后,就往那座岛出发,千辛万苦才到达岛上,果然发现岛上住着一位富翁,于是他就自告奋勇做了富翁的佣人。他发现,花园里真的有许多茶花,茶花年年开,他也年年把种茶花的土一遍一遍地翻掘。就这样,茶花愈长愈好,富翁也就对他愈来愈好。终于有一天,他由白茶花的根底挖下去,真的掘出了一坛黄金。

    买梦的人回到了家乡,成了最富有的人;卖梦的人,虽然不停地在做梦,但他从未圆过梦,终究还是个穷光蛋。

    每个人都有很多梦想,却总是无法实现,觉得没有时间去实现它们。所以,在我们身边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要是有时间的话,我就可以做这个了;要是有时间的话,我就可以做那个了。”有梦想是好事儿,没时间也是实话,但是,仅仅为了这个借口,坐而论道,而不是付之行动,那么,所有的梦想也就永远无法实现。

    其实,实现梦想的过程要比“等死”美好的多,在梦想的路上,有各种奇花异草争奇斗艳,虽然会时不时跳出一只拦路虎,但这绝对是你生命中最精彩的注脚。

    参加过《中国达人秀》的无臂钢琴师刘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有一家公司的老板,经营企业20多年后,积累了很大一笔财富,于50岁宣布退休,全家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说是要去享受加州的阳光,每天从事他最喜爱的两样休闲生活:打高尔夫球与钓鱼。

    一年后,出乎意料的是,他又回来了,并且又重新创办了一个企业。

    大家都很奇怪,觉得他不是去拉斯维加斯赌博破了产,就是遭人勒索被洗劫了财产,所以没办法才又回来重新开始的。

    结果出乎意料的是,他告诉大家说:“打高尔夫球与钓鱼连续一个月就烦了,没有工作形同坐牢,后来我在美国跟许多移民一样,成了‘三等人’。”

    于是有人就好奇地问他:“何谓‘三等人’呢?”他苦笑道:“首先是等吃饭,吃完饭之后是等打牌,打完牌之后就是等死了。这样等了一年实在让人受不了。只好回来再开业了。”

    是啊,整天无所事事的日子,确实比劳累还让人受不了。

    唯有付诸行动,梦想才能成真

    有个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非常想中彩票大奖。

    每次他都会去祈祷:“上帝啊,我这一辈子都做了这么虔诚的信徒,您就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虔诚地向上帝祈求中奖,但还是没有一次中奖。

    终于有一次他受不了了,仰天长叹:“上帝啊,我做了一辈子的忠实信徒,到底要怎么着才让我中一次奖呀?”

    突然天幕拉开,上帝很愤怒地说:“我求求你了,你先去买张彩票吧。”

    这个笑话中的基督徒,就是个典型的“口号主义者”。有人说,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我早就想到了,可惜我没做。”比如:“如果我几年前就开始那笔生意,早就发财了!”“如果我早一点向她求婚,她就不会变成别人的新娘。”有机会迟迟不见行动,事过境迁再来后悔,正是小人物的通病。

    在职场上,这种人被称之为“喇叭型”。这些人看似满腹经纶,讲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他们从不行动,总是梦想天上掉下个金饼,刚好砸在自己的头上;总是幻想自己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够飞黄腾达,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香车、美女、豪宅,但他们也仅仅止步于嘴上,说完之后却从来不为自己所做的美梦买单。

    四川的边远地区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佛教圣地南海去朝拜,你说行不行?”

    富和尚问:“来回好几千里地,你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喝水的瓶子,一个吃饭的泥盆就行了。”

    富和尚听了哈哈大笑,说:“几年以前,我就下决心要租条船到南海去朝圣,但是,凭我的条件,到现在还没能办到。你靠一只破瓶子,一个泥瓦盆就要到南海去?真是白日做梦!

    一年以后,富和尚还在为租赁船只筹钱,穷和尚却已经从南海朝圣回来了。

    富和尚“常立志”,只是立在嘴上;穷和尚“立常志”,却是立在行动上。富和尚有着比穷和尚更好的条件,但是当穷和尚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时候,富和尚还在纸上谈兵。客观条件要靠主观努力去创造。怕苦怕累,空谈坐号,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

    没有什么比拖延更能使人懈怠,它是成功的绊脚石,是时间的窃贼,我们想抓住这个窃贼,只有积极行动起来,使内心重燃激情,才会让生活更加充实。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说过,苹果公司的伟大之处在于把创新落实到行动上,一千次空想也比不上一次行动。大文豪雨果在他的《传记》中也说道,唯有付诸行动,梦想才能成真。由此可见,一个人唯有行动起来,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与理想。

    从古至今,无数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权威人士,无不把行动作为实现理想的利器。

    居里夫人历时四载,提炼出0.1克的镭,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她曾说,镭的发现完全源于每一天的努力的工作上,只靠空想只能一事无成。正是因为居里夫人把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落实在行动上,才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心有志向就要去实践,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行动的梦想是空想。

    有一位叫卡特的年轻人,上司让他去一个新的地方开辟市场,那是一块十分偏僻的地方,公司生产的产品在很多人看来要取得销路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把这个任务分派给卡特之前,上司曾经三次把这个任务交给过公司里其他人,但是都被他们推脱掉了。他们一致认为那个地方没有市场,接受这个任务的最终结果将是一场徒劳。卡特在得到上司的指示后什么话也没有多说,只带着一些公司产品的样品出发了。

    三个月后,卡特回到了公司,他带回了令人振奋的消息,那里有着巨大的市场。其实,卡特在出发之前,他也认定公司的产品在那里没有销路。但是,由于他坚决的服从意识,他毅然前往,并用尽全力去开拓市场,最终取得了成功。

    卡特的这种落实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胸怀大志,可落实在行动中的又有几人?他们无一不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杰弗逊说:“一次行动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弱点和优点是什么,能够及时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也许你早就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你同时又被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所困扰,你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机会,或者常常对自己说:留着明天再做。这些做法将极大地影响你的做事效率。

    因此,要获得成功,用行动来证明和兑现曾经心动过的梦想。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如果不去行动,就像只有设计图纸而没有盖起来的房子一样,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

    一个实干家胜过一百个空想家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古人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

    历史上有许多空谈误国的教训,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这类误国的例子比比皆是,发人深省。

    从古至今,空想家往往会收到人们的嘲笑,因为他们每天把理想挂在嘴边,却从来不主动去实现它。如果将诗人艾青的“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这两句诗赠给这些人,那可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实干家则不同,实干家从来都是少说多做,不管是研究一项实验,写一本书,参加马拉松比赛,还是其他事业,他们都能够身体力行。实干家虽然没有空想家那样富丽堂皇的说辞,却总能获得成功。

    报纸上曾经有这样一个竞答题目,如果有一天大英博物馆突然燃起了大火,而当时的条件只允许从众多的馆藏珍品中抢救出一件,你会抢救哪一件?

    在数以万计的读者来信中,一个年轻人的答案被认为是最好的,他选择离门最近的那一件。这是一个令人叫绝的答案,大英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件件都是国宝,举世无双,与其幻想着件件都抢救出来不如抓紧时间抢救一件算一件。

    做事得尽早着手,干完后再去想,因为一个实干家胜过一百个空想家。

    艾米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但她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她每做一件事时,都把时间花在准备工作上,而不是马上行动。

    和艾米住在同一个村子里的索顿先生有一家水果店,里面出售像本地产的草莓这类水果。一天,索顿先生对贫穷的艾米说:“你想挣点钱吗?”

    “当然想,”她回答,“我一直想有一双新鞋,可家里没钱买不起。所以,我要自己挣钱买。”

    “好的,艾米。”索顿先生说,“安德科家的牧场里有很多长势很好的黑草莓,他们允许所有人去摘。你去摘了以后把它们都卖给我,一磅我给你13美分。”

    艾米听说可以挣钱,非常高兴。于是,她迅速跑回家拿上一个篮子,准备马上就去摘草莓。

    这时,她不由自主地想到,还是先算一下采5磅草莓可以挣多少钱比较好。于是,她拿出一支笔和一块小木板,计算结果是65美分。

    “要是能采12磅呢?”她继续计算着,“那么,我又能赚多少钱呢?”

    “上帝呀!”她得出答案,“我能得到1美元56美分。”

    艾米接着算下去,要是她采了50、100、200磅草莓,索顿先生会给她多少钱。她将不少时间花费在这些计算上,一下子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她只得下午再去采草莓了。

    艾米吃过午饭后,急急忙忙地拿起篮子向牧场赶去。然而,许多男孩子在午饭前就到了那儿,他们快把好的草莓都摘光了,可怜的艾米最后只采到了一磅草莓。

    回家的途中,艾米想起了老师经常说的话:“办事得尽早着手,干完后再去想,因为一个实干者胜过一百个空想家。”

    我们都喜欢躺在床上空想:我要在两年内升值,5年内开一家自己的公司,10年内将公司变为跨国企业,15年的财富可以荣登财富榜前几位;然后我就可以过着高质量的生活,写回忆录。

    然而,更多的人只是停留在了想象的层面,他们总是把成功后的情形想象的非常美好,但却未想象实现梦想过程中的艰辛,因为他们根本不会付诸行动。

    一只绰号叫“无敌手”的猫打得老鼠溃不成军,最后老鼠几乎销声匿迹了。残存下来的几只老鼠躲在洞里不敢出来,几乎快要饿死。“无敌手”在这帮悲惨的老鼠看来,根本不是猫,而是一个恶魔。但是这位猫先生有个爱好:喜欢向异性献殷勤。

    有一天,这只猫爬得又高又远去寻找相好。就在它和相好癫狂时,那些残存的老鼠来到了一个角落里,就当前的迫切问题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一只十分小心谨慎的老鼠担任会议主席,一开始它就建议必须尽快地在这只猫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铃铛。这样,当这只猫进攻时,铃声就可以报警,大伙儿就可以逃到地下躲藏起来。会议主席只有这么个主意,大伙儿也就同意了它的主张,因为它们都觉得再没有比这个主张更好的建议了。

    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只不识时务的老鼠突然问道:“谁来挂铃铛?”

    美国某商学院的教授,把这个寓言搬进了课堂,学生们反应热烈,有的建议做好陷阱,让猫儿踏上后,铃铛自然缚在脚上;有的建议派遣敢死队,牺牲小我,完全大我;更有的宣称干脆下毒饵了事,以永绝后患。这是个没有结论的讨论,临走前,教授只是狡黠地留下一句话:“想想看,为什么从来没看过被老鼠挂上铃铛的猫?

    空想一百次,不如实干一次。环境固然重要,但实干才是最重要的。不管在怎么样的环境中,成功都不属于坐而论道的人。天上掉馅饼的事不是没有,但不是会砸到每个人的头上。

    要想脱下“空想家”的帽子,就要尝试着去做一点儿你原本不喜欢的事。乍一看,这一建议似乎不合逻辑,甚至带点自虐的意味。但是,只有这样你才能由空想家转变为实干家。要知道,实干家做的大部分事,都是自己不大喜欢的。

    行动有多快,成功就有多快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一首《明日歌》道透了人生的哲理:昨天好像是一朵凋零的黄花不足珍惜,明天是不可知的未来,只有把握住今天,才有可能成功。

    小时候听过一个寒号虫的故事,跟《明日歌》有些相似之处,但要比它生动得多:有一种鸟叫寒号虫,到了冬天掉光了毛,夜里冻得浑身打颤,嘴里不停地吸着冷气念叨:“咝喽喽,咝喽喽,冷死个我,到了明天垒他个窝!”第二天太阳出来了,寒号虫躲在避风的地方,晒着暖乎乎的太阳,嘴里又说:“得过且过,阳婆窝儿暖和!”明天还是这个样儿,冷了说垒窝,暖和了就说得过且过。所以人们说寒号虫是“黑夜千条计,到了白天没一计”。

    这就是“得过且过”的懒汉哲学,这也是对那些“拿明天说事儿的人”的绝妙讽刺。

    人的生活就好像是一盘棋赛,坐在你对面的就是“时间”。如果你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就会被淘汰出局;如果你马上采取行动,那就还有获胜的可能。

    有一位青年画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大画家柯罗请教。柯罗指出了几处他不满意的地方。“谢谢您,”青年画家说,“明天我全部修改。”

    柯罗激动地问:“为什么要明天?您想明天才改吗?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做什么事都得把握眼前每一件事,容不得半点不踏实……”

    努力请从今日开始,不要想着明天再补。有许多人都问成功学专家陈安之:“陈老师,你是怎样成为成功学专家的?”他回答说:“因为我失败的次数、摸索的机会比你多,我尝试错误的方法比你多,所以,我找到一些成功的窍门。你就是因为失败的次数还不够多,所以还没有办法知道成功的秘诀。”

    有一个好的想法,又及时采取行动,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不采取行动就绝无满意的结果可言,只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成功开始于想法,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才有成功的可能。

    曾经有一位成功者,很多人都问过他:“你这么的成功,曾经遇到过困难吗?”

    “当然遇到过!”他回答。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如何处理的呢?”

    “马上行动!”他说。

    “当你遇到经济上或者其他方面的重要压力的时候呢?”

    “马上行动!”他说。

    “在婚姻、感情上遇到挫折或沟通不良的时候呢?”

    “马上行动!”他说。“你在人生过程中遇到困难都这么处理吗?”

    “马上行动!”他给人们的答案只有这一个。

    马上行动是一种习惯,马上行动是一种做事的态度,马上行动也是每一个成功者共有的特质。因为行动有多快,成功就会有多快。

    凡是决定去做的事,不应拖延着不去做,如果你一心想着要等待将来去做,你注定是人生角斗场上的失败者。

    如果你是一个业务员,你一天最多能找几个人,打几个电话呢?可能最多20个吧,难怪你还没有成功。因为胡立阳一天能打500个电话。

    胡立阳毕业于美国加州圣塔克拉大学,获得会计学士、企管硕士学位。毕业时,他应聘到了一家汽车公司担任会计的职务。每日机械性的重复劳动让胡立阳感到无比厌烦。后来,他辞职了。于是,他又开始了找工作,这次他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在重新找到工作之前,胡立阳的生活过得惨惨淡淡,他甚至连廉价的面包都买不起,在室友的建议下,每天煮一大锅绿豆汤,并且三餐不变地勉强度日。“当时,喝得脸都发绿了,后来,看到绿豆汤都想吐……”

    应征了300多家公司,终于有一家证券公司的总经理留下了他,26岁的胡立阳总算找到了自己喜爱的工作。

    他刚上班,老板让他找客户,规定他每天必须打500个电话。他早上6点上班,每天6点半进公司打第一通电话。面对客户的拒绝他没有放弃,他在办公桌上放一个鱼缸,打完一个电话就往里扔一枚硬币。打到499通的时候,他通常都看一下时间,很警觉性地说:“糟糕,现在几点了?啊!清晨两点半了。”每次打到最后一通的时候,心跳就特别快,希望对方是个夜猫子,会接起他的电话。那时他讲话讲得太多了,牙齿常常咬到舌头,自己都不知道,已经麻木了,还在讲。

    他经常打电话打到清晨两点半、三点钟,才打完500通电话。每天打完500个电话才让自己下班。当他回到小公寓的时候,他发现嘴角在流血,有时候左边嘴角流血,有时候右边嘴角流血,有时候双边嘴角都流血。

    他的辛苦没有白费,真的拉来了客户。可是,客户一多起来,他的服务就跟不上了,推荐给他们的股票不会涨,这很伤脑筋。有时候,他说明天大盘指数会大涨,结果大盘指数大跌。这时,他觉得自己不仅要拉来客户,还得巩固客户,为此还得努力去研究股票,给客户最准确的信息和判断。

    尽管他打完500个电话,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了,倒头便想睡。可是,后来他凌晨回到家后还不能睡觉,还要跪在不足10平米的公寓里画股票K线图,分析各种股票的走势,以便随时接受客户的咨询。他那个年代,那些图都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画这些图形,又不能趴在地毯上画,因为地毯太软了,他就趴在公寓里厨房的地上画图。因为地面潮湿,长期跪在地工作,两年后,他的左膝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一遇到变天就痛得要命,此后一直跟着他挥之不去。

    他的刻苦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6岁才进入美国证券界,33岁时就已经是美国最大的证券公司——美林证券公司第一位华籍副总裁兼硅谷分公司总经理,成为了中国人在华尔街的最高职位。

    此后,胡立阳开始四处演讲,做股市传教生涯。他的“投资热线”、“投资列车”等演讲活动,场场爆满,他也成了最忙的人,跑步去电视台赶场或许不算夸张,经常从这个电视台的直播室出来就进到那个电视台的化妆间。最让人瞠目的一个说法是,曾有一次因为听众太多,堵住门口,作为主讲人的胡立阳反而进不了会场。一些保险公司邀请他清晨5点演讲,他创下一天7场、一天演讲20个小时,平均每年讲1100场的记录。他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他的喉咙也曾因演讲过度而两次手术,继续讲,从而创下了连过年都讲4~5场,连续3年的演讲纪录。

    很多业务员认为自己很努力工作便要求加薪,胡立阳会说:“你很努力吗?可是,你并没有讲话讲到嘴巴流血呀。”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工作,你是否找过300家公司;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客户,你是否一天打过500个电话;如果你演讲还没有成功,你是否一年讲过1100场……如果没有,就不要再说什么,赶紧行动吧!

    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朱自清的这篇《匆匆》,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古往今来,人同此心,为什么我们的时光如此匆匆流逝?

    每个夜晚入眠前,你是不是都会感叹,怎么一天又过去了?每次回首往事,你是不是也会后悔光阴的虚度?

    英国博物学家赫婿黎说得很形象:“时间是最不偏私的,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同时,时间是最偏私的,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的确如此,一个成功的人一日拥有24小时,一个失败的人也拥有24小时,不学无术的人同样拥有24小时。就时间的长短来说,上天是公平的,但是,把同样的工作交给不同的人,他们完成所耗费的时间却各有不同。有些人办事效率很高,有些却是光说不练,所以最终就不会有什么成就。

    有位名人说过:我愿意站在路边,像乞丐一样,向每一位路人乞讨他们不用的时间。如果真能乞讨来时间,相信我们都会甘做这样的“乞丐”的。

    虽然时间乞讨不来,但是只要真正做到爱惜时间,学会管理时间,时间就会被我们“延长”,从而“增加”了自己的时间。

    一个不会管理时间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会有效利用时间的员工是最令人讨厌的。一家500强之一公司的老总就曾说过:“我不喜欢看见报纸、杂志和闲书在办公时间出现在员工的办公桌上。我认为这样做表明他并不把公司的事情当回事,他只是在混日子。如果你暂时没事可做,为什么不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事呢?”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生活中不乏管理时间的高人,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方法,分享他们的智慧,整理出自己的规律。

    下面是管理时间的一些技巧:

    一、要有纪律

    有的年轻人会说自己“工作排得太满了”,其实,换个说法就是“工作没有被排上优先级次序”。曾经有一个教学生做时间管理的老师,他上课时带来两个大玻璃缸和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头。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其中一个玻璃缸中先把小石、砂倒进去,最后大石头就放不下了。而另一个玻璃缸中先放大石头,其他小石头和砂却可以慢慢渗入。他以此为比喻说:“时间管理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先级,若颠倒顺序,一堆琐事占满了时间,重要的事情就没有空位了。”

    二、遵循“80/20定律”

    “80/20定律”的核心是: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剩下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用这一定律掌管你的工作,就能使自己避免陷入“瞎忙”的陷阱。

    三、一鼓作气很重要

    很多事情往往都是刚开始斗志昂扬,信心满满,但是做到后来就慢慢磨掉了锐气,越来越拖沓。与其如此,不如一鼓作气完成,尤其对于那些意志力不强的人。

    四、安排“不被打扰”时间

    每天至少要安排一到两个小时“不被打扰”的时间。如果你能有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不被任何人干扰,自己关在自己的空间里面思考或者工作。这一个小时可以抵过你一天的工作效率,甚至有时候这一小时比你三天工作的效率还要好。

    五、学会授权

    有效授权,让你的下属分摊你的工作,可以让你轻松舒心。如果你的职位不够高怎么办呢?那就去利用你的同事、学会整合你身边的资源;如果你的职位足够高,也请你不要太官僚,更不要随意就给下属的肩膀上增加担子,因为他的时间就是你的时间。

    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

    魏安厘王和龙阳君坐在一艘船上钓鱼,龙阳君钓到十多条,却在掉眼泪。安厘王看他一眼,很怜惜地问道:“哪里不舒服呢?如果有的话,怎么不告诉我呢?”

    “我并没什么不舒服。”龙阳君回答。

    “那么为什么掉眼泪呢?”安厘王问。

    “因为我就是大王钓到的鱼。”龙阳君说。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安厘王问。

    龙阳君说:“我刚钓到鱼的时候,还蛮高兴的,后来又钓到更大的鱼,就想把最初钓到的丢掉。现在我凭着丑陋的样子,能有机会在大王的左右侍奉。很荣幸的,我的爵位已经至被封为‘君’,在朝中颇受朝臣们的礼敬,在街道上人们都要退避让路。但是,天下美人必然很多呀!当他们听到我在大王面前得到宠爱,一定会穿起漂亮的衣服赶到大王的身边来争取宠爱,到那时,我就变成大王最先钓到的小鱼。我一想到也将被抛弃,怎能不伤心流泪呢!”

    “唉唷!这样的忧虑,为什么不早点跟我讲呢?”安厘王怜惜地说。

    于是安厘王就通令全国说:“有敢献美人的,一律抄家灭族。”

    龙阳君不好好享乐于眼前,却着眼于日后被取代的痛苦,看似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但龙阳君的做法充分说明了危机意识的重要性。

    “我只要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就好,不必赚太多的钱。”如果你的脑子被这种念头占据,你就一辈子赚不了大钱,也永远不会成功。因为,奋发向上才是一个人赚钱发财的前提。而不愿过“单调无意义的生活”,想过“更充实更华丽的生活”,这种念头才是引导你赚钱的最佳动机,要想实现这一切,应该去做,而不是安于现状。一个能赚大钱的人经常会有这种想法:即使今晚下暴雨,刮狂风,也要努力游到对岸去。

    记得乔羽的《说一声珍重》里有这么一句词:“切莫让尘埃落入自己的眼睛,切莫让邪恶潜入自己的心灵。”要爬到梯子的顶端就不要回头——这是成大事者行动的共有特点。如果有了一点点成就满足了,那他将裹足不前。

    19世纪末,美国康乃尔大学曾做了一项有名的青蛙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地丢进滚烫的油锅中,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里,青蛙用尽全力,一下子就跃出油锅,跳到锅外的地面上,安全逃生!

    半小时后,他们使用相同的锅,在锅内放满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回锅里,接着用炉火慢慢地在锅底加热。青蛙悠然地在水中享受“温暖”,等它发现热度逐渐升高,必须奋力逃命时,却为时已晚——它已没有跳出锅外的力气了。

    就这样,青蛙全身瘫痪,葬身在热锅里。

    由此可见,安于现状是多么可怕,它会让人缺乏危机意识,就等于人们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你扮演什么角色,不管你现在多么成功,也不管你现在所处的环境多么舒适,你都不能安于现状,要时刻有危机感,寻找一条能让自己生存的道路。

    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

    天很冷,小鸟几乎冻僵了。

    于是,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的身上。

    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很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舒服地躺着,不久唱起歌来。

    一只路过的野猫听到声音,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声音,野猫很快发现了躺在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了。

    这只小鸟的故事和温水青蛙如出一辙,小鸟一心向往南方草长莺飞的温暖家园,可惜在半路上就“出师未捷身先死”。

    在安逸和忧患面前,或许更多的人选择的是安逸。古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话也渐渐演变成了“人有远虑,必有近忧”。眼前的快乐虽然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当危险来临时,那些毫无准备的人则优先成了炮灰。真正的强者,永远对危机保持着一种警觉,把自己弯成一张弓,随时准备射出。

    有一天,一头猪到马厩里去看望他的好朋友老马,并且准备留在那里过夜。

    天黑了,该睡觉了,猪钻进了一个草堆,躺得舒舒服服的。但是,过了很久,马还站在那儿不动。猪问马为什么还不睡,马回答说,自己这样站着就算已经开始睡觉了。

    猪觉得很奇怪,就说:“站着怎么能睡呢,这样会一点也不安逸的。”

    马回答说:“安逸,这是你的习惯。作为马,我们习惯的就是奔驰。所以,即使是在睡觉的时候,我们也随时准备奔驰。”

    在这个时代,生存的严峻性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迫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只有未雨绸缪者才能成为强者,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

    微软的比尔·盖茨总是感到危机感的紧迫存在:“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海尔的张瑞敏总是感觉:“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联想的柳传志总是认为:“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百度的李彦宏经常强调:“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

    创建过亚信公司、中国宽带产业基金,担任过网通总裁的田溯宁也认为:“企业成长的过程,就像是学滑雪一样,稍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只有忧虑者才能幸存。”

    这些身经百战的创业家们都深知缺少危机感的后果。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也都需要适度的危机感,使自己保持进取的斗志。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所说的那句名言:“21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

    不冒险是最大的冒险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职业经理人很少成为老板?其实最根本的答案是:职业经理人因为高智商、高情商,做事情往往想的很透彻,很全面,难免有些畏首畏尾,而这正是创业最大的天敌。

    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永远正确,就算是神仙也不敢保证。而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相信自己的判断,是否具有适当冒险与积极行动的勇气,而不在于其能力或意见的高低和正确与否。

    越是畏首畏尾,就越是寸步难行,因为前进的道路上永远铺满着荆棘。相反,坚定地竖起奋发向上的信念,敢于冒险地承受岁月的风雨,就一定能拥抱令人羡慕的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每天有多少天才带着他们的梦想走进了坟墓。导致他们一生碌碌无为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他们不敢冒险,没有勇气接受人生的挑战。

    罗斯福说:“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什么是值得害怕的。唯一值得害怕的,只是害怕本身。”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说:“如果有50%的把握就上马,有暴利可图;如果有80%的把握才上马,最多只有平均利润;如果有100%的把握才上马,一上马就亏损。”

    比尔·盖茨说:“所谓机会,就是去尝试新的、没做过的事。可惜在微软神话下,许多人要做的,仅仅是去重复微软的一切。这些不敢创新、不敢冒险的人,要不了多久就会丧失竞争力,又哪来成功的机会呢?”

    在比尔·盖茨看来,冒险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在任何事业中,把所有的冒险都消除掉的话,自然也就把所有成功的机会都消除掉了。在比尔·盖茨的一生中,最一贯持续的特性就是强烈的冒险天性。他甚至认为,如果一个机会没有伴随着冒险,这种机会通常就不值得花心力去尝试。

    比尔·盖茨最喜欢速度快的汽车和游艇,他私人拥有两辆保时捷汽车和两艘快速游艇,毫无疑问,这是他不断锤炼自己冒险性格的工具,他因而经常接到超速行驶的罚单。

    一个人驾驶汽车到沙漠旅行,一个人驾驶飞机飞越崇山峻岭,一个人驾驶游艇遨游大海,这都是比尔·盖茨常做的。

    吉姆·伯克晋升为约翰森公司新产品部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发研制一种儿童所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这种新产品的试制失败了,伯克心想这下可要被老板炒鱿鱼了。

    伯克被召去见公司的总裁,然而,事情有点让人意想不到。“你就是那位让我们公司赔了大钱的人吗?”罗伯特·伍德·约翰森总裁问道。“是……”伯克忐忑不安地回答道。“好,我倒要向你表示祝贺。你能犯错误,说明你勇于冒险。我们公司就需要你这种有冒险精神的人,这样公司才有发展的机会。”

    几年后,伯克本人成了约翰森公司的总经理,他仍然牢记着前总裁的这句话。

    美国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说得好:“冒险精神具备与否,实际上是一个员工思考能力和人格魅力的表现。”作为一个员工,只有你把冒险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你的老板才会感觉到你的努力。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但有很多人只有等到机会从身边溜走之后,才恍然大悟,后悔不跌。其实,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要看你是不是一个有心人。那些成大事者不但是捕捉机遇、创造机遇的高手,而且惯于在风险中猎获机遇!

    机遇常常伴随着风险而来,很多人看到风险就退避三舍,这样是干不成事的。我们虽然不赞成赌徒式的冒险,但任何机会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千万不能因为怕风险而与机会失之交臂,这样做是一种最愚蠢的做法。

    1975年初春的一天,美国亚默尔肉食加工公司的老板正躺在沙发上看报纸,突然,一则短讯让他双眼圆睁:“墨西哥将流行瘟疫。”

    这位老板立刻推测,如果墨西哥有瘟疫,必定从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两州传入美国,而这两州又是美国肉食供应的主要基地。这两地一旦瘟疫盛行,那么全国肉类供应必定紧张。

    于是,在证实了这个消息的可靠性之后,他倾囊购买得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的生猪和牛肉,并及时运往美国东部。

    不出所料,从墨西哥传来的瘟疫蔓延美国西部几个州。美国政府立即严禁这些州的食品外运。于是美国全境一时肉类价格暴涨,肉类奇缺。亚默尔公司数月内净赚900万美元,一时占尽风光。

    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只有通过冒险,通过克服一道道难关才能锻炼和展现出来。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没有危机感的人、不愿参与竞争和拼搏的人,他得到的奖赏不是成功,而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敢于冒险,是挑战成功的第一步,敢冒最大风险的人,才能抓住成功的机遇,才能在众多的员工中脱颖而出,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进一步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准备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实现人生的梦想。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他问族长:“我的一生不能平庸。我不愿与草木同朽,我要与日月同辉,我要建立丰功伟绩,我该如何去做?”

    老族长写了三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三个,供你半生受用。”

    十年后,这个年轻人建立起一个超级商业王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衣锦还乡,又去拜访族长。老族长几年前就去世了,家人取出一封密信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

    他这才想起,十年前,他在这里听到的只是人生秘诀的一半。他拆开信封,里面又是赫然的三个大字:有何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