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对于人类来说,成功的背后大都包含着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卡莱尔曾经说过:“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如果从心里就不相信自己能把一件事办好,那么你一定就办不好这件事。有些时候的失败就是你自己内心的否定造成的。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
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在生活和工作中,当我们被面前的难题所困扰时,我们会不自主地抱怨东抱怨西,甚至还会四处拜佛。殊不知,解决问题的最直接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自身入手,佛在心中,自己就是自己千方百计想要拜的那尊佛。因此,要学会自我调节,多在自身找原因,要不断总结自己,多学、多问、多思考,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认知能力,方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味的找客观原因,一味的消极对待问题。
查理的工厂惨淡经营,最终宣告破产,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穷光蛋,只好像乞丐一样四处流浪。面对残酷的现实,查理沮丧透了,甚至想以自杀解脱自己所有的痛苦和烦恼。
一天,他去见牧师,他流着泪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他诚恳地说:“牧师,你能为我指点迷津吗?我多么想东山再起啊!”
牧师看了看落魄的查理,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帮助你……”
查理激动地问:“他是谁?他在哪?”
“跟我来!”牧师带着查理来到一面大镜子前,然后用手指着镜子里的查理说,“就是这个人,只有他能帮助你东山再起!你先好好认识这个人吧!”
查理怔怔地望着镜子里的自己,一张长满胡须的脸、颓废的表情和无助的双眸。
“这就是我吗?”查理不由自主地捂住了脸,静静地走开了。
几年后,查理又来见牧师,他步伐轻快有力,双目坚定有神,他对牧师说:“当年是您教我认识到,只有依靠自己和相信自己才能找到出路。于是我先找到一份工作,这是我成功的起点,后来我又用积攒的钱开了一家公司,现在我的事业比最初发展得还要好。”
自己的双脚走出来的路才是自己的,别人抬脚走的是别人的路。谁是驾驭你人生之舟的舵手?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一个人活着,就要靠自己,靠自己不断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心理,学会积极地适应现实,从而学会发展自己。
有些时候,别人的帮助对你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事情是需要你一个人承担的,人生之路需要你自己走下去,没有人可以替你走下去。如果有人帮了你,你应该感谢他们,因为没有谁必须帮你,他们没有这个义务,更没有这个责任。如果没有人帮你,不要叹息,生活中只能靠自己,要给自己打气,要相信自己,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
拿破仑年轻的时候,一次到郊外打猎,突然听见有人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边一看,见一男子正在水中挣扎。但这河并不宽,男子完全可以游上岸来。拿破仑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道:“你若再不自己游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里!”那人见求救已无用,反而更添一层危险,便只好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来。
其实故事中的拿破仑,并不是瞧不起这位落水者。拿破仑拿枪逼迫落水者自救,是想告诉他,自己的生命本应该是自己负责的,唯有负责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救的生命。
如果你自己放弃了自己,那么,谁也不会理你,但是,如果你坚持努力,相信能战胜一切,你才有可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只有历经苦难,才能成就辉煌
原先,净业寺有颗巨大的古松树,在一天夜里被雷电劈死了,留下光秃秃的树干伫立在那一年多。
于是寺人决定砍了大树,并用树的外层做成木地板铺在大殿,内层雕刻成了一尊大佛。
每日都有很多人来寺庙里拜佛。一天夜里,主持在门口听见了木地板在和木雕大佛对话:“你我都是同一棵松树上的木材,为什么你每天有络绎不绝的人供奉礼拜,而我却只能被人踩在脚下?”
大佛说:“你我虽然同根生,但是,我们的经历却大大不同。你只是被刨过几次成为木板,而我是经过工匠千刀万剐的雕刻才成大佛的啊……”
大佛之所以受万人礼拜供奉,是因为它能忍人所不能忍,故而成人所不能成。忍是世间最大无畏的力量,有多少忍耐,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就像有段佛经所说:“由忍得解脱,嗔心寂无起。为一切能故,能胜一切人。”
成功的路上总会横亘着一座大山,除了坚定和坚忍以外,再也没有任何办法可通过。但是最危险的是,在这节骨眼上,我们都很容易灰心。
人生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充满幸福,但也遍布苦难。没有一个人敢说他的人生极度完美,无任何苦难。
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呢?然而造化却常常捉弄人,不经意间给你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甚至还会在人生的某些关键时刻给你设置巨大障碍,这不足为怪。
顺境固然让人向往,可是假如你真的遭遇逆境,也不必过于灰心,面对苦难,不必失望,更不必绝望。因为人生本来就不是一马平川的,而是遍布荆棘与坎坷的。遇上苦难,咬咬牙,坚持住,跨过去,你的生命又是一片艳阳天。
西方有位名人说过:在肥沃的土地上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而那些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却生长在岩石缝中。
人生也是如此,在历史上做出过贡献的许多杰出人物,他们都经历了许多的不幸和苦难。
1930年3月,正是春寒料峭的季节,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街道上,一个四中多岁的中年人,正挣扎在饥饿的边缘。
在此之前,他是一位出色的售货员,曾经为田纳西的无数个商店经销过商品,他的营销策略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利润,但好景不长,一次不好的时运,葬送了他的营销之路。
正当他走投无路时,他发现一家小餐厅的外面挂着招聘广告,他们这里要招收厨师,但薪金却低得可怜,一年的工资还不如自己以前一个月的多,在饥寒交迫面前,他放弃了理想和自大的念头,推开那扇原本虚掩的门,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
他的任务是烹制鸡块,这是他以前从未做过的行业,但做起来其实也很简单,他只需要按照人家的配料把鸡块扔进锅里煮,然后把它捞出来,整个过程就这么简单。
和他在一起的有三个人,他们一个个懒得要命,见到有生人来,便将全部的工作变本加厉地给了他,他本想发作,但想到自己刚来,本来就应该多做一些,便忍气吞声地埋头苦干。
几个流程下来,他竟然掌握了煮鸡的整个过程,他觉得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他曾经尝过用这种方法制作成的鸡块,没有一点香味,这直接导致了这家生意的惨淡。
他给老板提建议,提出应该改善一下配方,多加一些香料或者其它调料,老板没听进去,告诉他:你的职责是制作鸡块,这些不是你考虑的,不要多管闲事,我这里可是祖传秘方,不会有错的。
他的好意换来了一顿谩骂,他气愤交加,本想扬长而去,但一种钻研的思想还是使他留了下来,灵光闪现的瞬间,他似乎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奋斗之路。
在工作中,他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到厨房里钻研,并且在鸡块上试着加一些其他的香料。
一天,他无意中将一块鸡腿掉进了正在加热的油里,感到万分紧张,因为老板说过油是不能够随便浪费的,一旦发现就要被罚款或者扣掉工资,幸亏没人发现,他赶紧拿出了鸡块,但扔了可惜,他便将它扔进嘴里,一个奇迹出现了,他感觉无意中炸出的鸡块香辣可口,他觉得成功在向自己招手。
经过无数次的研制,1932年的6月,在他的家乡,离田纳西州不远的肯德基州,他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快餐食品——炸鸡,很快,这种食品适应了人们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开张不到一年,它的声誉便传遍了整个肯德基州。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横跨肯塔基的高速公路的兴建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为了偿还债务,他不得不变卖资产,甚至连他的银行存款也用的一干二净。一夜之间,他从一个受人尊重的富翁再次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穷汉。
这时候,他已经66岁了,只能凭借政府发放的少得可怜的105美元维持生计,生活极为窘迫,然而年过花甲的他并未就此放弃,他打算白手起家,重新来过。
于是他载着自己的炸鸡秘方,从肯塔基州到俄亥俄州挨家挨户地兜售,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每一家餐馆老板。如果有哪一家中意这一口味,就卖给他们特许权,提供作料,并且教他们炸制的方法。
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饭店老板甚至觉得听这个怪老头胡诌简直是浪费时间。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驾着自己那辆又旧又破的老爷车,足迹几乎遍及美国的每一个角落。困了就和衣睡在后座,醒来逢人便诉说他的那些点子。他为人示范所炸的鸡肉,经常就是果腹的餐点。
整整两年,他被拒绝了1009次,终于在1010次的时候,他的点子被别人接受了。
这个人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桑德斯上校,说起自己晚来的成功,他只说了一句话:“我相信苦难,因为苦难是一种人人敬而远之的味道,但我喜欢将它夹在面包里慢慢品尝。”
现在,肯德基已经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目前拥有超过9600家连锁店,在这个地球上,几乎每天都有一家肯德基店开张。
人们为了纪念桑德斯上校,就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树立一尊他的雕像,以此作为肯德基的形象品牌。
如果说事业的发展和人生的机遇是一个百宝箱,困难则是一把锁,而坚韧则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在成功的道路上,没有任何东西比坚韧不拔的意志更重要。那些得到重用并且成为某一领域权威的人士,无一不是秉性坚韧的。
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即使正在受苦,也不会觉得那么痛苦。因为对他来说,已没有苦难这回事,能不以苦难为苦难,这才是真正的不苦。消极的出世并不能带来真实的快乐,只有积极地知苦、体会苦、从苦难中成长,才能真正离苦得乐。
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一只跳蚤放在一个标有刻度尺的特制容器里,任其自由运动,结果,这只跳蚤每次弹跳的高度,都是其身高的100多倍!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任何一种动物有如此强大的弹跳力,可以说跳蚤是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了。
那么,跳蚤的跳跃能力会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呢?
为了验证这个问题,科学家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进一个大烧杯中,上面盖上玻璃盖子,以此测试跳蚤在封闭的环境中的跳跃能力。因为盖子的缘故,跳蚤达不到原本弹跳能力的高度,所以,刚开始,跳蚤总是会狠狠地撞到盖子上,但是在吃了很多次亏之后,跳蚤学乖了,它每次跳出的高度刚好比盖子略低一点,这样,它既能活动开身子,又不会被撞疼。
看到跳蚤变得如此“聪明”,科学家决定再换一个矮一点的烧杯试试,结果发生了和上述过程一样的事情,跳蚤再次调整了自己的弹跳高度来适应新的环境。
如此反复数次,直到烧杯的高度几乎和跳蚤的身高一般高时,跳蚤居然不再跳了,代之以爬来活动自己的身体。
这时候,科学家又把玻璃盖子拿走,不管是拍桌子还是拨动跳蚤,它都不会再去跳了,跳蚤变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爬蚤”!
那么,跳蚤是不是就此就丧失了跳跃的能力了呢?
科学家又在装有跳蚤的烧杯底下,放了一盏点燃的酒精灯,然后观察跳蚤的反应。起初,跳蚤似乎没有什么感觉,依旧在烧杯里不紧不慢地爬着。但随着烧杯底部温度的升高,跳蚤又有点撑不住了,最终它以快速的速度来回爬动,以躲避炽热的杯底。然而,当烧杯越来越热,已无跳蚤的立身之处时,跳蚤实在忍受不了了,它用力一跳,轻松跃出了烧杯,逃生而去。
有的时候,人也是这样。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并不是成功遥不可及,而是他自己在内心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不是可能的,这个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职场上,很多颇有才华却默默无闻的人,都有个致命的弱点:他们不敢去主动承担那些有挑战性的工作,认为那些工作自己“不可能完成”。结果可想而知,那就是终其一生,也只能平庸。而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员工,是职场勇士,他们始终是最受老板们欢迎的人。
主管把莱温特叫到办公室,让他就下月的市场推广活动做一个方案。莱温特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小心地说:“我可能无法胜任,您可以安排海伦,她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主管冷冷一笑:“是吗,那你是怎么得到这份工作的?”
上司的不满和嘲讽,让莱温特感觉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回到自己的位置就生起了闷气,但是又细想,他突然发觉自己进公司一年来,实在没做出多少成绩,因为总是担心做不好而失去不少机会,不敢出头,亦不善于主动表现。如今,他在公司的前途已经岌岌可危了。
一位成功人士说:“只要有无限的热情,几乎没有一样事情不可能成功。”
职场上,那些业绩平庸的人,就是太迷信“不可能”这个词了,总是说这不可能,那不可能,其结果是成功不可能,升职也变成了不可能。
世界上所有的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敢于向不可能挑战,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在他们的眼睛里,越是不可能的事情,越有可能成功。
一位原籍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
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他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
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廖若星辰,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还属无车族。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
“4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4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在华人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模拟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了到。时至今日,他已是“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了。
如果你不愿意被眼前的这座山压垮,就将“不可能”这三个字从你的字典里除掉吧。在信心和勇气之下,只要我们认为可以做到,就可以以科学的方法推翻“不可能”的神话,我们就可能做成任何我们想做的事情。
有时候死扛下去总是会有机会的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说:“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坐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找过去。
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的车厢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通常的情况是,往往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有若干的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容易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有的人即使想到了,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他们为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已经感到非常满足,极不情愿为了一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
故事中的成功和失败之间,表面看来,其距离之差只有区区几步,犹如薄纸一隔。而现实里,这成功和失败之间,在其他一些条件都具备下,往往还缺乏“再扛一扛”的意志力。
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或比水还软?然而软水却穿透了硬石,坚持不懈而已。
1892年夏季,暴风雨席卷了美国密苏里平原,肆虐的洪水冲毁了公路、庄稼和农舍,许多人无家可归。
一个瘦弱的小男孩穿着打满补丁的破烂衣服,站在农舍外围的高坡上,眼睁睁地看着洪水漫过河堤,席卷了农田。洪水卷走了一家人所有的希望,垂头丧气的父亲到当地一个叫玛丽维尔的银行家那里去请求延期偿还贷款,狠心的银行家却以没收他的全部财产相要挟拒绝了他的请求。沮丧的父亲赶着四轮马车往家走,途经一座桥时,他停下来,扶着栏杆俯身呆望着桥下滚滚的河水。
“爸爸,您还要等谁呢?”小男孩疑惑地望着父亲。
父亲没有说话,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小男孩紧紧地抱住父亲的大腿,似乎要给父亲鼓励和力量。终于父亲重新上路。
不久后的一天,一位演说者到这里演讲,演说者雄辩的技巧、扣人心弦的故事深深地影响了男孩。“一个农村男孩,无视贫穷,甚至不顾眼前的一切而努力奋斗,他一定会成功的!”演说者说完便问听众,“谁将是那个男孩呢?”
接着他又自答道:“各位女士、先生,你们看看他。”说完演说者的手随便指了一个方向,虽然他只是随便一指,但那男孩分明觉得他正指着自己。从那一刻起,他发誓要当一名演说家。
然而,笨拙的外表、破烂的衣服和少了一根食指的左手却总是让他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感觉非常自卑。
有一次,已经是一名师范院校学生的他穿着那件破夹克刚走到台上,就有人喊了一声“我爱你,瑞德·杰克!”紧接着,大家笑成了一团,原来在英语里瑞德·杰克与破夹克是谐音词。还有一次,他讲着讲着竟忘了词,在人们的口哨声中,他汗流满面地站在那里,尴尬至极。
连续12次演讲的失败让他心灰意冷,他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又一次的比赛结束后,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家走,路过一座桥时,他停了下来,久久地望着下面的河水。
“孩子,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
不知何时,父亲已经站在他身后,正微笑地看着他,眼里充满着信任与鼓励。像12年前的那个午后一样,站在小桥上的父子俩又一次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接下来的两年里,人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个身材颀长、清瘦、衣衫破旧的年轻人,一边在河畔踱步,一边背诵着林肯及戴维斯的名言。他是那么全神贯注,以至达到了忘我的地步。
1906年,这个年轻人以《童年的记忆》为题发表演说,获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说家奖,那一天,他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0年后,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他的《成功之路》系列丛书创下了世界图书销售之最。
1955年11月1日,他因病去世。在他去世后的许多年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仍在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地提起他的名字,他就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生导师和成人教育大师”的戴尔·卡耐基。
戴尔·卡耐基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伟大的思想家艾丽斯·亚当斯的那句话:“世上没有所谓的失败,除非你不再尝试。”许多时候我们面对挫折与失败,或许我们也该对自己说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
市清村是日本理研光学公司的董事长,也是举世闻名的企业家,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位保险推销员。
有一次,市清村试图劝说一位校长参加投保,可三个月内,他跑了有十几趟,每次那位校长都客气而又坚决地回答他说:“很抱歉,我不想买保险。”最后,市清村终手放弃了,他回到家里,疲惫地对妻子说:“我实在不想干了,三个月来我马不停蹄地奔波,可却一点收效都没有。”
妻子充满爱怜地看着他说:“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说不定再坚持一下就成功了呢!”
“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妻子的话给了市清村很大触动。第二天,市清村怀着再试一次的想法,穿戴整齐,又一次敲开了校长家的门。没想到,这一次,还没等市清村开口,校长竟痛快地说:“好吧,我买你的保险。”市清村愣在那里,真是又惊又喜。
自从那次成功以后,市清村的信心更足了,每推销一笔保险,他都坚持到底,直到最后成功。几个月后,他便成了他所在的九州地区最优秀的保险推销员。
后来,每次谈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时,他都意味深长地说:“我所有的成功都来自妻子的那句话——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
不同的职业生涯就如同一列长长的火车,既然你登上了这列火车,只要你坚持去找,就一定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道路两旁虽然隐藏着许多打击和挫折,但只要你不怕失败,克服重重困难,你就一定能达到成功之巅。
记住,再坚持一下,多走一步就是天堂。
面对高墙,先把你的帽子扔过去
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腰处一根横出的树干,人吊在半空,但崖壁光秃且高,爬不回去,而下面是崖谷。樵夫正不知如何是好,一老僧路过,给了他一个指点,说:“放!”
既然往上走的路已经被堵死,吊在半空也不是长久之计,那就只有往下跳了。
也许可以顺着山势而下,缓和一点冲下去的重力;也许下面是个水潭,而你刚好是个游泳健将;也许下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乱石,你真的会死……
但还是有生还的可能性,不是吗?
这故事给人们最大启发是人们对未知的态度。
在生活中或者生意场上,我们常常会碰到进退两难的局面,与其夹在中间等死,倒不如别浪费支撑的精力,将全部精神付诸一搏,跌下去会死,但已经无法爬上去了,就算搏个万分之一希望,毕竟还是一线生机。
教人跳下悬崖找活路,是不是疯了?
假如你每次都把你的决定当成你的最后一线生机,那你就可以做到许多他人无法做也无法想象的事;假如你把每天都当成生活中的最后一天,那你的生活一定会很美好。凌空摆荡,浪费时间而仍然不会有结果。谁也无法在半空中待一辈子,既然使劲保持半天吊,倒不如趁自己头脑还清醒,体力还能多赌一次的时候,好好控制自己的命运。
跳下去,不一定就活不了。
在我们实现梦想抵达成功的过程中,如果遭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而产生退缩的念头时,不妨把自己的退路切断,强迫自己继续前进,或许成功就隐藏在前面的一扇门后面。
破釜沉舟的军队,才能够树立以死相拼的决心,取得最终的胜利。同样,不给自己留退路,才能鼓足勇气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恺撒大帝统领他的军队进攻英格兰。
恺撒虽然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但他也要号召自己的将士与自己共同浴血奋战。他该怎么办呢?
在所有将士抵达英格兰后,他让人将所有运送他们的船只聚拢在一起,然后在大家惊愕的目光中,把船只烧毁了。
在满天的火光中,恺撒登上一处高地,大声说:“现在所有的船只都已被烧掉了,也就是说,除非我们能够打败敌人,否则绝无退路。”
结果可想而知,恺撒的军队必定会获得胜利,因为将士们都明白失败就意味着死亡,所以能够奋勇作战。
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一个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志存高远,不以一时一事的顺利和阻碍为念,也不会为一时的成败所困扰。面对挫折,他们必然会自断后路,勇往直前,去成就自己的功业。
杰瑞先生已经30岁了,却依然一事无成。在上学的时候,他可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才子,他也一直认为自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是,毕业都8年了,许多当初不如自己的同学现在都成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而自己却仍然和刚毕业时一样,每月为着几千块的工资辛苦打拼。
为此,杰瑞很苦恼,他找到了自己大学时的导师安德科先生,向他寻求改变自己现状的方法。安德科先生早就离开了学校,现在已经是一家大型咨询公司的总裁了。相见之下,安德科先生非常高兴。当他得知杰瑞的来意后,并没有提出什么办法,只是邀请杰瑞参加下周一公司组织的一次比赛。
比赛那天,杰瑞如约而至。这次比赛的规则很简单,每位选手面前有四条通往目的地的道路,要求最快地到达目的地。
杰瑞随便选择了一条道路,在出发前,他将一根绳子系在自己身上。这样,即使这条路行不通,也可以顺着绳子原路返回。在这条路上,他不知走了多久,一直找不到出路,无奈之下,他只好顺着绳子原路返回了。
接下来,他又选择了第二条路。在出发前,他同样将一根绳子系在身上。可是,走了好久,他突然又感觉像进了迷宫一样。这次,他坚持着向前走。最后终于走出了这些迷宫一样的路。在他面前是一片森林,看上去更加难走。他走进森林,不久便迷失了方向。于是,他又顺着绳子返回了。
这次,他选择了第三条路。在出发前,他仍系了一根绳子在身上。这条路和前两条一样,同样遇到了迷宫般的小路。但有了前两次的经验,他很快就走了出去。此时,在他眼前仍然是一片密林。他没有办法,只好进入密林。可是,这片密林太难走出去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终于走出了密林。杰瑞舒了一口气,继续向前走去。这时,前面出现一条大河。奇怪的是,这条大河上根本没有桥。看来,这条路是死路!杰瑞只好重新顺着绳子回到起点。
现在,只剩一条路了,而这条路也是杰瑞最后的选择了。这次,他没有系绳子。因为,即使系了绳子,自己也不可能再回来了。再回来就意味着没有出发。有了前三次的经验,他很快就通过迷宫,穿过密林,来到了一条大河前。看来,这四条路的路线有可能是一样的。站在河边,杰瑞别无选择。他只好纵身跳入河中,河水非常冰冷,不过好在水并不深,只到杰瑞的腰部。他淌着水过了河。当他走上河岸时,看到了不远处的目的地。同时,杰瑞还发现,目的地旁边有四个口子。原来,选择任何一条路都会到达终点。更令杰瑞不解的是,其他的选手都早已到达了目的地。
安德科先生看着面带惊诧的杰瑞说:“其实,不管选择哪条路,只要勇敢地走下去,都会走向终点。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千万不要为自己留有退路。因为退路有时候就是阻止自己前进的绊脚索。”
此时,杰瑞终于明白了安德科先生的用意:人生,也不能为自己留有退路。
美国灾难大片《2012》中有段情节:老爸在黄石公园限行区的栅栏外,将女儿的帽子扔进栅栏里,对孩子们说:“帽子掉里面该怎么办呢?”老爸的用意是让孩子们翻过栅栏去捡帽子。这其实和一句谚语有关:“面对一座高墙,却没有勇气翻越时,不防先把自己的帽子扔过去。”
如果你现在也面临一堵高墙,你感觉自己可能攀不过去,那就先把你的帽子扔过去吧。也许翻一次两次不会成功,也许会遍体鳞伤,也许会备受嘲弄,但为了你的帽子你会发现翻过墙后的另一片天,与这些伤痛比是值得的。
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知道会有多少高墙横亘在你面前,关键是看你敢不敢把帽子扔过高墙。要想成功,就不能瞻前顾后,不能给自己留后路。唯有自断后路、破釜沉舟,才是一个成功者应有的心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