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公共哲学研究-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93—94。

    [2]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96。

    [3]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01。

    [4]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37。

    [5]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37。

    [6]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36。

    [7]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36。

    [8]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10。

    [9]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11—112。

    [10]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97。

    [11]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15。

    [12]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23。

    [13]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34。

    [14]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43。

    [15]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58。

    [16]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61。

    [17]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62。

    [18]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63。

    [19]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66。

    [20]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68。

    [21]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68。

    [22]参见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72。

    [23]Walter Lippmann.1955. The Public Philosoph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81。

    [24]《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十二卷,刘华初、马荣、郑国玉译,马荣校订,刘放桐审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75页。

    [25][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26][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7页。

    [27][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28]《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十二卷,刘华初、马荣、郑国玉译,马荣校订,刘放桐审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20页。

    [29]《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十二卷,刘华初、马荣、郑国玉译,马荣校订,刘放桐审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22页。

    [30]《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十二卷,刘华初、马荣、郑国玉译,马荣校订,刘放桐审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33—134页。

    [31]《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十二卷,刘华初、马荣、郑国玉译,马荣校订,刘放桐审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34页。

    [32]《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十二卷,刘华初、马荣、郑国玉译,马荣校订,刘放桐审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45页。

    [33]《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十二卷,刘华初、马荣、郑国玉译,马荣校订,刘放桐审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49页。

    [34]《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十二卷,刘华初、马荣、郑国玉译,马荣校订,刘放桐审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51页。

    [35]《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十二卷,刘华初、马荣、郑国玉译,马荣校订,刘放桐审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53页。

    [36]《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十二卷,刘华初、马荣、郑国玉译,马荣校订,刘放桐审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53—154页。

    [37]《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十二卷,刘华初、马荣、郑国玉译,马荣校订,刘放桐审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54页。

    [38][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39][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页。

    [40]《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十二卷,刘华初、马荣、郑国玉译,马荣校订,刘放桐审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54—155页。

    [41][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9页。

    [42][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2页。

    [43]《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十二卷,刘华初、马荣、郑国玉译,马荣校订,刘放桐审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55页。

    [44][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4页。

    [45][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2页。

    [46][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3—104页。

    [47][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4页。

    [48][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

    [49][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8—89页。

    [50][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0页。

    [51]《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十二卷,刘华初、马荣、郑国玉译,马荣校订,刘放桐审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56页。

    [52][美]杜威:“实用主义所谓‘实践的’是什么意思?”,《中期著作(第4卷)》,《实用主义》,世界知识出版社,298页。

    [53][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4—135页。

    [54][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7页。

    [55][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78页。

    [56]参见[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91—93页。

    [57][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18页。

    [58]参见[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9页。

    [59][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3页。

    [60][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3页。

    [61]参见[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4页。

    [62][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6页。

    [63][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7页。

    [64][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9页。

    [65]参见[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5—56页。

    [66][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43页。

    [67][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2页。

    [68]参见[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6页。

    [69][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4页。

    [70][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19页。

    [71][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4—175页。

    [72][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7页。

    [73][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7页。

    [74][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8页。

    [75][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陈文娟、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8页。

    [76][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71页。

    [77][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71页。

    [78][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72页。

    [79][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76页。

    [80][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62页。

    [81][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131页。

    [82][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140页。

    [83][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149页。

    [84][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151页。

    [85][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152页。

    [86]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重印),第25页。

    [87]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重印),第26页。

    [88][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251页。

    [89][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257页。

    [90][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266页。

    [91][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311页。

    [92][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130页。

    [93][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130页。

    [94][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165页。

    [95][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160页。

    [96][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159页。

    [97][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159页。

    [98][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145页。

    [99][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286页。

    [100][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280页。

    [101][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282页。

    [102][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302页。

    [103][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305页。

    [104][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2012年重印),第316页。

    [105]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重印),第26页。

    [106]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重印),第28页。

    [107]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重印),第65页。

    [108]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重印),第22页。

    [109]参见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重印),第170页。

    [110]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重印),第183页。

    [111]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重印),第82页。

    [112]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重印),第87页。

    [113]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重印),第150—151页。

    [114]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重印),第23页。

    [115]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重印),第8页。

    [116]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重印),第8页。

    [117]参见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1982年重印),第142页。

    [118]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1982年重印),第249页。

    [119]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1982年重印),第252页。

    [120]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1982年重印),第279页。

    [1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2页。

    [1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4页。

    [12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42页。

    [12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4页。

    [12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7页。

    [1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3页。

    [12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8页。

    [12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4页。

    [1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8页。

    [13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9页。

    [1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1页。

    [13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9页。

    [13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3页。

    [13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4页。

    [13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4页。

    [136]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19页。

    [137]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95页。

    [138]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75页。

    [139]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76页。

    [140]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77页。

    [141]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23页。

    [142]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24页。

    [143]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83页。

    [144]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84页。

    [145]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00页。

    [146]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87页。

    [147]参见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90页。

    [148]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13页。

    [149]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92页。

    [150]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275页。

    [151]参见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16页。

    [152]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15页。

    [153]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279页。

    [154]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18页。

    [155]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275页。

    [156]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274页。

    [157]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81页。

    [158]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81—382页。

    [159]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82页。

    [160]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87页。

    [161]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03页。

    [162]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10页。

    [163]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95页。

    [164]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399—400页。

    [165]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00页。

    [166]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13页。

    [167]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14页。

    [168]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15页。

    [169]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16页。

    [170]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24页。

    [171]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33页。

    [172]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17页。

    [173]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05页。

    [174]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07页。

    [175]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09页。

    [176]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871页。

    [177]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871—872页。

    [178]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872页。

    [179]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872—873页。

    [180]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877页。

    [181]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879—880页。

    [182]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873—874页。

    [183]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876—877页。

    [184]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883页。

    [185]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883页。

    [186]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883页。

    [187]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884页。

    [188]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885页。

    [189]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948页。

    [190]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949页。

    [191]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950—951页。

    [192]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951页。

    [193]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952页。

    [194]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973页。

    [195]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949页。

    [196]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956页。

    [197]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956页。

    [198]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963页。

    [199]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967页。

    [200]钱穆:《晚学盲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971页。

    [201][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88—89页。

    [202][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203][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77页。

    [204][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1990年版序言第2页。

    [205]韩升:《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现代转型及其启示》,《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5期。

    [206]参见邵培仁、展宁:《公共领域之中国神话——一项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文本考察的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207][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208][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209]邓正来:《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框架的反思与批判》,《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3期。

    [210]邵培仁、展宁:《公共领域之中国神话——一项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文本考察的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211]参见[德]J·哈贝马斯、景天魁:《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3期。

    [212]参见[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213][美]乔治·萨拜因、托马斯·索尔森:《政治学说史(第四版)》(上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0页。

    [214]杨仁忠:《希腊文明的形成机制与公共理性的历史源头》,《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21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8页。

    [21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73页。

    [21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74页。

    [218][英]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355页。

    [219][英]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355页。

    [220][法]卢梭:《社会契约论》,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2页。

    [22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3页。

    [22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3页。

    [22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41页。

    [224][法]卢梭:《社会契约论》,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44页。

    [225][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25页。

    [226][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页。

    [227][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页。

    [228][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0页。

    [229][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页。

    [23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35页。

    [231][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1999年版,第265页。

    [232]卢梭:《社会契约论》,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9页。

    [233][英]以赛亚·柏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81页。

    [234][英]以赛亚·柏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82页。

    [235][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顾爱彬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236][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顾爱彬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237][英]乔治·克劳德:《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论》,应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238][英]乔治·克劳德:《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论》,应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

    [239][英]以赛亚·柏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242页。

    [240][英]以赛亚·柏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

    [241][英]以赛亚·柏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242页。

    [242][美]列奥·施特劳斯:《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施特劳斯思想入门》,郭振华译,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60页。

    [243][美]列奥·施特劳斯:《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施特劳斯思想入门》,郭振华译,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57页。

    [244]王敏、马德普:《价值多元论与相对主义——论以赛亚·柏林对价值多元论的辩护》,《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245][英]以赛亚·柏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82页。

    [246][英]以赛亚·柏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79页。

    [247][英]以赛亚·柏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82页。

    [248][英]以赛亚·柏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89页。

    [249][英]以赛亚·柏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

    [250][英]以赛亚·柏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

    [251]杨晓:《以赛亚·柏林客观价值多元主义探微》,《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252][英]以赛亚·柏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253][英]以赛亚·柏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页。

    [254][法]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熙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

    [255][德]伊曼努尔·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年版,第12页。

    [256][德]伊曼努尔·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年版,第13页。

    [257][英]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功利主义》,叶建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258][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58页。

    [259][英]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功利主义》,叶建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页。

    [260]万俊人、陈亚军:《詹姆斯文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36页。

    [261]万俊人、陈亚军:《詹姆斯文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46页。

    [26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1页。

    [263][英]以赛亚·柏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82页。

    [26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4页。

    [265]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29页。

    [266]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页。

    [267]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51页。

    [268]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63页。

    [269]参见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8—10页。

    [270]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2页。

    [271]参见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3页。

    [272]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7页。

    [273]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274]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页。

    [275]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

    [27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页。

    [277]参见黄显中:《公德与私德》,《光明日报》2003年7月8日,第6版。

    [278]参见陈晓平:《公德私德研究——兼评张华夏和盛庆琜的道德理论》,《开放时代》2001年12期。

    [279]参见[英]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词典》,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37页。

    [280][英]以赛亚·柏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

    [281][英]以赛亚·柏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50页。

    [282]王敏、马德普:《价值多元论与相对主义——论以赛亚·柏林对价值多元论的辩护》,《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28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28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页。

    [28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页。

    [28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6页。

    [28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6页。

    [28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5页。

    [289]参见刘太刚,“公共利益法治论——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分析”,《法学家》2011年第6期,第7页。

    [290][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03页。

    [291][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07页。

    [292][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98页。

    [29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页。

    [29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9页。

    [29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页。

    [296]沈满洪、谢慧明:“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135页。

    [297]参见陈国权、于洋:“公共品的生产和分配:两种不同的行政逻辑——兼论民主行政的适用性”,《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5月。

    [298]参见蔡守秋:“论公众共用物的可持续供给”,《江汉论坛》,2014年12月。

    [29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2页。

    [30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3页。

    [30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2—163页。

    [30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1页。

    [30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1页。

    [30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7页。

    [305][法]卢梭:《社会契约论》,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33页。

    [306][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汪淑钧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34页。

    [307][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汪淑钧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34页。

    [308][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汪淑钧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34页。

    [309][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汪淑钧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41页。

    [3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86—187页。

    [311][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汪淑钧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91页。

    [312][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汪淑钧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88页。

    [31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页。

    [314][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汪淑钧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92页。

    [315][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汪淑钧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05页。

    [316][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汪淑钧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95页。

    [3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318][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03页。

    [319]胡鸿高,“论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从要素解释的路径”,《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第60页。

    [320]郭湛,“文化: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24页。

    [321]李德顺,“法治文化论纲”,《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6页。

    [3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9页。

    [323][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车槿山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0页。

    [324][英]以赛亚·柏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81页。

    [325][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顾爱彬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326][法]卢梭:《社会契约论》,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64页。

    [327]郭湛:“从主体性到公共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328]郭湛,王维国:“公共性的样态与内涵”,哲学研究2009年第8期。

    [329]郭湛:“公共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12期。

    [330]袁祖社:“公共性真实: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换的基点”,河北学刊,2008年第4期。

    [331]袁祖社:“多元主体的异质共在与类群生活正当性的公共哲学辨识——‘新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文化与公共生活真实”,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332]袁祖社,董辉:“‘文化公共性’的实践与现代个体优良心灵秩序的养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333]郭湛:“文化: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26页。

    [334][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页。

    [3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24页。

    [3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页。

    [3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页。

    [3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6页。

    [3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5页。

    [34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199页。

    [3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4—25页。

    [342][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合译,熊伟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40页。

    [3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2页。

    [344]《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3页。

    [345]参见郭湛:“公共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12期,第26页。

    [3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

    [347]参见[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

    [348]参见[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349]参见[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页。

    [350][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351][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352]参见[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39页。

    [353][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

    [354][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2页。

    [355]参见[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页。

    [356][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洪佩瑜、蔺青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137页。

    [357]参见[英]伊恩·伯基特:《社会性自我》,李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页。

    [358][德]伊曼努尔·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6页。

    [359]俞吾金:“如何理解康德关于‘人是目的’的观念”,《哲学动态》,2011年第5期,第26页。

    [360][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0页。

    [361][法]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杜小真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287页。

    [362]参见[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2010年重印),第2页。

    [363][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2010年重印),第8页。

    [364][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合译,熊伟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38页。

    [365][法]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杜小真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309页。

    [366]参见[德]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张峰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中译本序,第3页。

    [367][德]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张峰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页。

    [368]参见[德]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张峰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54—155页。

    [369][美]弗莱德·R.多迈尔:《主体性的黄昏》,万俊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51页。

    [370][美]弗莱德·R·多迈尔:《主体性的黄昏》,万俊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9页。

    [371][美]弗莱德·R·多迈尔:《主体性的黄昏》,万俊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9页。

    [372]参见[美]弗莱德·R·多迈尔:《主体性的黄昏》,万俊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57—158页。

    [373][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车槿山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1页。

    [374][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车槿山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0页。

    [375][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车槿山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43页。

    [376]参见[英]安东尼·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郭忠华、潘华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288页。

    [377][英]安东尼·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郭忠华、潘华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289页。

    [378]参见[英]安东尼·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郭忠华、潘华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290页。

    [379]参见[英]伊恩·伯基特:《社会性自我:自我与社会面面观》,李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

    [380][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2010年版,第41页。

    [38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

    [382]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383]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384]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385]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页。

    [386][宋]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第十三册,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6026页。

    [387]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58页。

    [388]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59页。

    [389][清]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82—583页。

    [390]康有为:《大同书》,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71页。

    [391]参见《孙中山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51页。

    [392]《孙中山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80页。

    [393]《孙中山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16页。

    [394]《孙中山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21页。

    [395]《孙中山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08页。

    [396]参见《孙中山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27页。

    [397]《孙中山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16页。

    [398]《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39页。

    [399]《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72页。

    [400]《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39页。

    [401]《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2012年重印),第140页。

    [40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

    [40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

    [404][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69页。

    [40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