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高校体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理性的心理健康认知知识教育

    对学生进行理性的心理健康认知知识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健康教育的新观念,重视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能有效地防止大学生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

    任课教师要有目的地挖掘体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知识内容,或填补一些相关材料,将其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通过讲授、谈话、讨论、分析,以及参与体育活动体验等方法使大学生达到以下教育目标。

    (一)认识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与心理保健知识。

    (二)明确心理健康与否只能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况,是相对的、具有等级差异的,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只要个人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保持良好的心境,就可以认为是心理健康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即明确体育是将心智和躯体统一起来的最有效、最容易调控的教育方法,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保持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给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心理教育

    提供优质的体育学习心理教育旨在协助大学生开发体育学习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使大学生善学会练,增强体育学习的效果,纠正不良的学习心理与行为习惯。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开发学习动力调节系统

    通过课程目标设置、创设佳境、归因教育、积极反馈、价值寻求等方法,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动机;通过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需要满足法、兴趣教学法等,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兴趣,从而转变或改善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使大学生喜爱体育,形成良性的体育心理状态。

    (二)培养适度的体育学习心理状态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的变化,实施心理激励调控和暗示调控,使大学生形成一种兴奋、好学的心理状态,从而诱发其内部“能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进学习效果。

    实施心理激励调控的主要方法有:信任、期望、启发、评价、疏导等。实施暗示调控的主要方法有:自我、他人、表情、权威、标志、榜样等。

    (三)开发运动技能

    主要通过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心理能力的训练来实现。其操作程序包括:提出要求,执行要求;重复练习,以熟练、自然、自觉为目标;正面引导,积极提供学生效仿的榜样;督促检查,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施之技能形成的心理训练,主要方法有:表象、放松、注意力集中、自我暗示、意志等。

    体育教学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它要求学生必须综合地运用各种有关的感觉器官,不仅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动作的形象,还要通过触觉和肌肉感觉来感知动作的要领、肌肉用力的程度,以及动作过程中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等,从而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表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及形象记忆、动作记忆能力等均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适宜的情绪情感教育

    情绪与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良好的情绪情感教育对促进人的品德、认知的发展,以及促进身体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体育活动对人的情绪调节、情感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情绪是衡量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情绪几乎与人的所有活动都有联系,对人的行为活动起到很大的调节作用。体育活动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人们的紧张与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并达到改善心理健康的目的。研究发现,中等以上负荷强度的运动可以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或消除情绪障碍。例如,通过体育活动与体育比赛,可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又如,参与跑步者在跑步过程中会出现一种情绪高潮,有人称之为“体育锻炼快感”。即在跑步中出现良好的身心状态,自身与情境融为一体,动作轻松,忘却自我,充满活力,超越时空障碍,在跑步后有全身放松的舒适感觉。体育运动能给人带来不同的心境,如主观良好感,兴奋、焦虑、紧张、自信等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能获得良好的心理效应和感觉。

    体育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情感的发展。研究还表明,身体运动能改善自我概念,有利于培育学生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体育活动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并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的精神。此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高级社会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情绪情感教育的内容旨在协助大学生学会适时地调节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控力,培养良好的社会性情感,防止情绪波动过大,避免大学生心理失衡而引起心理疾患。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蕴藏的对人的各种刺激,如克服困难、参与竞争、把握机会、达到目标、自我控制、体验成功、经受挫折等,使学生获得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优势与劣势、个体与群体、平等与差别、公正与偏袒、合理与不合理等多元化体验;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情绪体验,合理对待个人的需要。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运用认知调节、表情调节、活动调节、呼吸调节、注意调节、暗示调节、激励调节、自我宣泄、心理归因等方法,注重利用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来增加学生的愉快体验。

    四、坚强的意志品质教育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即培养意志的独立性、果敢性、坚毅性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质。

    体育是以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为特征的身体活动。体育运动常常意味着竞争,意味着达到某一级运动水平或体育锻炼标准,而这一过程则要求学生付出努力与汗水。体育活动的激烈与艰辛,使参与者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能磨炼人的意志,并为之付出极大的努力。

    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出现的这些困难与障碍,有来自自身的,也有来自外界的因素。如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内心恐惧、害怕等就来源于自身的因素,而外界的环境、气候、体育器材等因素也会带来影响。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能够培养大学生面对现实、勇于克服困难、自尊自信、坚强刚毅、开拓进取、沉着果断、勤奋求实、公正诚实、体谅友善、互助合作、责任心强、乐观、理智等品质,促进个性完善和人格健全,预防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学校体育是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长期坚持参与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能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优良意志品质。

    高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体育教师应树立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意识;②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激励作用;③重视行为训练的积极作用;④启发与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中与困难作斗争。

    五、良好的性格教育

    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性格的形成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并将自己的反映保存和巩固下来,形成个体一定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构成个体一定的行为方式。可见,主体对现实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是性格的本质特点。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特征,对个性心理的其他特征和倾向(如气质、能力、兴趣等)起支配作用,决定着个人活动的方向。

    性格教育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家对已经表现出杰出智力成就的人加以研究发现,他们在个性特征上与常人不同,除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坚强的毅力以及良好的自我批评的能力外,这些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们还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人的开朗、有主见、富于想象力以及幽默等性格特征。

    性格与人的思想品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性格,就谈不上先进思想和优秀品德的形成。要想成功地进行品德教育工作,必先以成功的性格教育工作为基础。

    性格与知识学习也有密切关系。相关研究发现,性格良好的学生一般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他们能认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对于生活中所遇到的不顺心的事也能妥善处理,不去斤斤计较。由于他们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所以学习成绩较好。

    性格与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尽管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的方面,即他们对人体疾病,尤其是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程的转归都有明显的影响。性格之所以能对人体疾病,尤其是心身疾病发生明显影响,是因为病人的性格特征既可以作为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又能改变许多疾病的过程,甚至比引起该病的病原学性质更能决定该疾病的表现。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帮助学生矫正那些容易罹患疾病的不良性格,努力培养活泼、乐观、开朗、豁达等良好性格,对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性格教育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帮助他们矫正不良性格特征。这两者可以统一在形成学生良好的性格结构之中。

    六、人际关系指导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大学生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也趋向冷漠。

    人际关系指导的目的在于协调好人际关系。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总是在不断的交往活动中从事工作、学习和其他社会活动的。人际关系状况如何,对于人们顺利地完成活动任务,对于集体的形成和巩固,对于个体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均有深刻影响。

    体育运动有利于大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个体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体育运动的魅力使人们冲破隔离和孤独,相聚在运动场,建立起平等、亲密、和谐的关系。学生在运动场上可以建立起伙伴、朋友关系。体育活动不分地位、贫富、职业与年龄等,同时体育活动常超越世俗的界限,让人们平等而真诚地为一个目标而奔跑,为一场比赛而呐喊、兴奋、激动。孤独、分散的人们,在运动场上相聚,重建人际关系。现代社会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人类还需要友谊、和谐与和平共处。体育运动,作为“理想的契约竞争关系”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解脱困境的办法和重建人际关系的新模式。在体育竞赛中,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往往是比赛获胜的基础。所有这些都能使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得以发展,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七、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竞争,通常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是个人或一个集体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人或别的集体展开竞争;合作,则是一种集体齐心协作的活动,这种合作是为了使这个集体更好地与别的集体展开竞争。竞争与合作,两者相互包含,都意味着同一团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就具有竞争性的特点,在体育活动中,或是同时唤起合作与竞争的行为,或是交替地引起合作与竞争。体育活动正是以竞技抗争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着人们前来参与,在体育活动与竞赛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合作、竞争与奋发向上的精神。包括在一般的体育游戏中,也充满着你追我赶、争强取胜的竞争。

    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活动可增强人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由于抗争激烈,集体配合性强,在活动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参与者的身体机能,技术和心理的能力,而且需要大家同心协力,默契配合,相互理解,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因此,体育活动竞争与合作的特点,对培养学生勇敢进取的精神,激发个人动机,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树立远大志向,形成健全的个性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这类的体育活动,也可有效地培养现代人在竞争中善于与人协作共事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八、有效的自我疗治教育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和生活的压力加大,可能会使很多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导致忧郁、孤独等心理障碍的产生。

    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仲庚(1992)认为,在业已发现的可以降低个体生活中心理压力的因素中,有两个因素最为突出:即社会支持和身体锻炼。而参加体育锻炼,增加了社会交往,易于获得社会支持。研究表明,定期参加有氧锻炼可以减少正常自主反应引起的紧张。学者任杰(1995)对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心理作用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克服心理障碍,解脱精神压力有一定作用。有学者(季浏,1998)认为,体育锻炼可作为“缓冲器”,它可以降低个体应激生活事件所带来的紧张水平。

    相关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有助于人们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降低焦虑,消除忧郁等心理障碍,使人们保持心理平衡,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属于体育治疗手段的游戏法是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尤其是在团体辅导中更为常用。此外,学校体育可以利用不同强度和速度来消除患者消极的心理导向,从而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达到消除心理障碍的效果。

    因此,此项教育内容能协助大学生开发体育的运动健心潜能。实施的着眼点是:任课教师指导并教会学生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诊断,并根据自我认知状态,有针对性地制定运动健心处方进行自练、自控、自测、自评为一体的自我心理治疗方案。

    运动健心处方有:有氧运动调节法、激烈运动疏泄法、肌肉放松法、生态体育陶冶法、文化体育修心法、体育服务法,以及体育鉴赏——移情法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