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自述-序跋、演说、谈话、谕文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治兵语录》序

    (附按语)

    辛亥之春,余应合肥李公之召,谬忝戎职。时片马问题纠葛方殷,瓜分之谣诼忽起,风鹤频惊,海内骚然。吾侪伤武夫,惟厉兵秣马赴机待死已耳,复何暇从事文墨以自溺丧。乃者统制钟公有嘱编精神讲话之命,余不得不有以应。窃意论今不如述古,然古代渺矣,述之或不适于今。曾胡两公……其人其事距今仅半世纪,遗型不远,口碑犹存,景仰想像,尚属匪难。其所论列,多洞中窍要,深切时弊。爰就其治兵言论,分类凑辑,附以案语,以代精神讲话。我同袍列校,果能细加演绎,身体力行,则懿行嘉言,皆足为我师资,丰功伟烈,宁独让之先贤。宣统三年季夏邵阳蔡锷识于昆明。

    一、将材

    古人论将有五德,曰:智,信,仁,勇,严。取义至精,责望至严。西人之论将,辄曰“天才”。析而言之,则曰天所特赋之智与勇。而曾胡两公之所同唱者,则以为将之道,以良心虚性为前提,尤为扼要探本之论,亦即现身之说法。咸同之际……两公均一介书生,出身词林,一清宦,一僚吏,其于兵事一端素未梦见,所供之役,所事之事,莫不与兵事背道而驰。乃为良心血性二者所驱使,遂使其“可能性”发展于绝顶,武功灿然,泽被海内。按其事功言论,足与古今中外名将相颉颃而毫无逊色,得非精诚所感金石为开者欤!苟曾胡之良心血性而无异于常人也,充其所至不过为一显宦,否则亦不过薄有时誉之著书家,随风尘以殄瘁已耳,复何能崛起行间,建不世之伟绩也哉!

    二、用人

    曾谓人才以陶冶而成,胡亦曰人才由用人者之分量而出,可知用人不必拘定一格,而熏陶裁成之术,尤在用人者运之以精心,使人人各得显其所长,去其所短而已。窃谓人才随风气为转移,居上位者有转移风气之责(所指范围甚广,非仅谓居高位之一二人言,如官长居目兵之上位,中级官居次级官之上位也),因势而利导,对病而下药,风气虽败劣,自有挽回之一日。今日吾国社会风气败坏极矣,因而感染至于军队;以故人才消乏,不能举练兵之实绩,颓波浩浩,不知所届。惟在多数同心共德之君子,相与提挈维系,激荡挑拨,障狂澜,使西倾,俾善者日趋于善,不善者亦潜移默化,则人皆可用矣。

    三、尚志

    右列各节,语多沉痛,悲人心之陷溺,而志节之不振也。今日时局之危殆,祸机之剧烈,殆十倍于咸同之世。吾侪身膺军职,非大发志愿,以救国为目的,以死节为归宿,不足渡同胞于苦海,置国家于坦途。须以耿耿精忠之衷,献之骨岳血渊之间,毫不反顾,始能有济。果能拿定主见,百折不磨,则千灾百难不难迎刃而解。若吾辈军人,将校则以跻高位享厚禄安富尊荣为志,目兵则以希虚誉得饷糈为志,曾胡两公必痛哭于九原矣。

    四、诚实

    吾国人心,断送于“伪”之一字。吾国人心之伪,足以断送国家及其种族而有余。上以伪驱下,下以伪事上,同辈以伪交,驯至习惯于伪,只知伪之利,不知伪之害矣。人性本善,何乐于伪?惟以非伪不足以自存,不得不趋于伪之一途。伪者人固莫耻其为伪,诚者群亦莫知其为诚,且转相疑骇,于是由伪生疑,由疑生嫉,嫉心既起,则无数恶德从之俱生,举所谓伦常道德皆可蹴去不顾。呜呼,伪之为害烈矣!军队之为用,全恃万众一心,同袍无间,不容有丝毫芥蒂。此尤在有一诚字为之贯串,为之维系,否则如一盘散沙,必将不戢自焚。社会以伪相尚,其祸伏而缓;军队以伪相尚,其祸彰而速且烈。吾辈既充军人,则将伪之一字排斥之不遗余力,将此种性根拔除净尽,不使稍留萌蘖,乃可以言治兵,乃可以为将,乃可以当兵。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李广疑石为虎,射之没羽,精诚之所致也。

    五、勇毅

    勇有狭义的广义的及急遽的持续的之别。暴虎凭河,死而无悔,临难不苟,义不反顾,此狭义的急遽的者也。成败利钝非所逆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广义的持续的者也。前者孟子所谓小勇,后者所谓大勇,所谓浩然之气者也。右章所列多指大勇而言,所谓勇而毅也。军人之居高位者,除能勇不算外,尤须于毅之一字痛下工夫。挟一往无前之志,具百折不回之气,毁誉;荣辱、死生皆可不必计较,惟求吾良知之所安。以吾之大勇表率无数小勇,则其为力也厚,为效也广。至于级居下僚(将校以至目兵),则应以勇为惟一之天性,以各尽其所职。不独勇于战阵也,即平日一切职务,不宜稍示怯弱,以贻军人之羞。世所谓无名之英雄者,吾辈是也。

    六、严明

    治军之要,尤在赏罚严明。煦煦为仁,足以坠军纪而误国事,此尽人所皆知者。近年军队风气纪纲大弛,赏罚之宽严每不中程,或姑息以图见好,或故为苛罚以示威,以爱憎为喜怒,凭喜怒以决赏罚。于是赏不知感,罚不知畏。此中消息,由于人心之浇薄者居其半,而由于措施之乖方者亦居其半。当此沓泄成风委顿疲玩之余,非振之以猛不足以挽回颓风。与其失之宽,不如失之严。法立而后知恩,威立而后知感。以菩萨心肠行霹雷手段,此其时矣。是望诸勇健者毅然行之,而无稍馁,则军事其有豸乎。

    七、公明

    有谓居高位以知人晓事为职,且以能知人晓事与否判别其为君子为小人。虽属有感而发,持论至为正当,并非激愤之谈。用人之当否,视乎知人之明昧;办事之才不才,视乎晓事之透不透。不知人,则不能用人;不晓事,何能办事?君子小人之别,以能否利人济物为断。苟所用之人不能称职,所办之事措置乖方,以致贻误大局,纵曰其心无他,究难为之宽恕者也。

    昔贤于用人一端,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其宅心之正大,足以矜式百世。

    近世名器名位之滥极矣,幸进之途纷歧杂出。昔之用人讲资格,固足以屈抑人才;今之不讲资格,尤未足以激扬清浊。赏不必功,惠不必劳,举不必才,劾不必劣,或今贤而昨劣,或今辱而昨荣。扬之,则举之九天之上;抑之,则置之九渊之下。得之者不为喜,失之者不为歉。所称为操纵人策励土气之具,其效力竟以全失。欲图挽回补救,其权操之自上,非吾侪所得与闻。惟吾人职居将校,在一小部分内,于用人一端亦非绝无几希之权力。既有此权,则应于用人惟贤循名核实之义特加之意,能于一小部分有所稗补,亦为心安理得。

    八、仁爱

    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可付之一炬。父兄待子弟,虑其愚蒙无知也,则教之诲之;虑其饥寒苦痛也,则爱之护之;虑其放荡无行也,则惩之责之;虑其不克发达也,则培之养之。无论为宽为严为爱为憎为好为恶为赏为罚,均出之以至诚无伪,行之以至公无私。如此,则弁兵爱戴长上,亦必如子弟之爱其父兄矣。

    军人以军营为第二家庭,此言殊亲切有味。然实而按之,此第二家庭较之固有之家庭,其关系之密切殆将过之。何以故?长上之教育部下也,如师友;其约束督责爱护之也,如父兄。部下之对长上也,其恪恭将事,与子弟之对于师友父兄殆无以异耳。及其同征战役也,同患难,共死生,休戚无不相关,利害靡不与共。且一经从戎,由常备而续备,由续备而后备,其间年月正长,不能脱军籍之关系,一有战事即须荷戈以出,为国宣劳,此以情言之耳。国为家之集合体,卫国亦所以卫家。军人为卫国团体之中坚,则应视此第二家庭为重,此以义言之耳。

    古今名将用兵,莫不以安民爱民为本。盖用兵原为安民,若扰之害之,是悖用兵之本旨也。兵者,民之所出,饷亦出之。自民索本探源,何忍加以扰害。行师地方,仰给于民者岂止一端?休养军队,采办粮秣,征发夫役,探访敌情,带引道路,何一非借重民力。若修怨于民,而招其反抗,是自困也。至于兴师外国,亦不可以无端之祸乱加之无辜之民,致上干天和下招怨仇,仁师义旅决不出此。此海陆战条约所以严掳掠之禁也。

    九、勤劳

    战争之事,或跋涉冰天雪窟之间,或驰驱酷暑恶瘴之乡,或趁雨雪露营,或昼夜趱程行军,寒不得衣,饥不得食,渴不得水,枪林弹雨之中,血肉横飞,极人世所不见之惨,受垣人所不经之苦,其精神,其体力,非于平时养之有素,练之有恒,岂能堪此。练兵之主旨,以能效命于疆场为归宿,欲其效命于疆场,尤宜于平时竭尽手段以修养其精神,银炼其体魄,姻熟其技艺,临事之际,乃能有恃以不恐。故习劳忍苦,为治军之第一要义。而驭兵之道,亦以使之劳苦为不二法门。盖人性似猴,喜动不喜静,宜劳不宜逸。劳则思逸,则淫。闲居无所事事,则为不善,此常人恒态。聚数百千血气方刚之少年于一团,苟无所以范其心志,劳其体肤,其不逾闲荡检溃出堤防之外者,乌可得耶?

    十、和辑

    古人相处。有愤争公庭而言欢私室,有交哄于平昔而救助于疆场,盖不以公废私,复不以私而害公也。人心之不同如其面,万难强之使同,驱之相合,则睚眦之怨,芥蒂之隙,自所难免。惟于公私之界,分得清认得明,使之划然两途,不相混扰,则善矣。咸同之役,中日之役,中法之役,列将因争意气而致败绩者不一而足,故老相传,言之凿凿。从前握兵符者多起自行间,罔知大体,动以意气用事,无怪其然。今后一有战役,用兵必在数十万以上,三十余镇之师,情谊素不相孚,言语亦多隔阂,统驭调度之难,盖可想见。苟非共矢忠诚,无猜无二,或难免不蹈既往之覆辙。欲求和衷共济,则惟有格遵先哲遗言,自统将先办一副平恕之心始,功不独居,过不推诿,乃可以言破敌。

    十一、兵机

    曾胡之论兵,极主主客之说,谓守者为主,攻者为客,主逸而客劳,主胜而客败,尤戒攻坚围城。其说与普法战争前法国兵学家所主张者殆同,其时俄土两国亦盛行此说。其论出师前之准备宜十分周到,谓一械不精不可轻出,势力不厚不可成行,与近今之动员准备用意相合。其以全军破敌为上,不以得土地城池为意,所见尤为精到卓越,与东西各国兵学家所倡导者如出一辙。临阵分枝宜散,先期合力宜厚,二语尤足以概括战术战略精妙处。临阵分枝者,即分主攻助攻之军,及散兵援队预备队之配置等是也。先期合力者,即战略上之聚中展开,及战术上之开进等是也。所论诸端,皆从实行后经验中得来,与近世各国兵家所论若合符节。

    十二、战守

    右揭战守之法,意括而言赅,曰攻战,曰守战,曰遭遇战,曰局地战,以及防边之策、攻城之术,无不独具卓识,得其要诀。虽以近世战术之日新月异,而大旨亦不外是。其论夜间宿营,虽仅一宿,亦须深沟高垒,为坚不可拔之计。则防御之紧严,立意之稳健,尤为近世兵家所不及道者也。

    曾胡论兵极重主客之见,只知守则为主之利,不知守反为客之害。盖因其时所对之敌,并非节制之师精练之卒,且其人数常倍于我,其兵器未如今日之发达,又无骑炮两兵之编制,耳目不灵,攻击力复甚薄弱,故每拘泥于地形地物,攻击精神末由奋兴,故战术偏重于攻势防御,盖亦因时制宜之法。近自普法、日俄两大战役以后,环球之耳目一新,攻击之利昭然若揭。各国兵学家,举凡战略战术,皆极端的主张攻击,苟非兵力较弱,或地势、敌情有特别之关系,无复有以防守为计者矣。然战略战术须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事拘滞。若不揣其本,徒思仿效于人,势将如跛者之竞走,鲜不蹶矣。兵略之取攻势固也,必须兵力雄厚,士马精练,军资(军需器械)完善,交通便利,四者均有可恃,乃足以操胜算。四者之中,偶缺其一,贸然以取攻势,是所谓徒先发而不能制人者也。法普战役,法人国境之师动员颇为迅速,而以兵力未能悉集,军资亦虞缺乏,遂致着着落后,陷于防守之地位。日俄之役,俄军以交通线仅恃一单轨铁道,运输不济,遂屡为优势之日军所制,虽迭经试取攻势,终归无效。以吾国军队现势论,其数则有二十余镇之多,然续备、后备之制尚未实行,每镇临战至多不过得战兵五千,须有兵力三镇以上方足与敌一镇之兵相抗衡。且一有伤亡,无从补充,是兵力一层决难如邻邦之雄厚也。今日吾国军队,能否说到精练二字,此稍知军事者自能辨之。他日与强邻一相角逐,能否效一割之用,似又难作侥幸万一之想。至于军资、交通两端,更瞠乎人后。如此而曰吾将取战略战术上最有利之攻势,乌可得耶?鄙意我国数年之内,若以兵戎与他邦相见,与其孤注一掷之举,不如采用波亚战术,据险以守,节节为防,以全军而老敌师为主,俟其深入无继,乃一举歼除之。昔俄人之蹴拿破仑于境外,使之一蹶不振,可借鉴也。

    论古代兵家之博深

    ——《古兵家学说辑要》序

    (1914年10月)

    余童年读孙(膑)、吴(起)、穰苴(司马穰苴)诸书,习焉未察,仅玩其辞古义奥,供文字之摹仿而已。壮岁习武日本,返国后于役兵间者十年。积以耳目之所见闻,与夫一身之所经历,于兵学源流稍稍识途径焉。而后知吾国二千年前之先哲论兵讲武,其伟大精深,以与近世相衡,实有过之无不及者。第物质上之进步,今优于古已耳。拿破仑有言:一百年后,东方将有兵略家出,承其古昔教训之原则,为欧人之大敌。今已届百年矣,返观吾族,不问精神与物质上之文明堕落晦蚀已达极点,兵学一端亦随兹堕落晦蚀之潮流以遂去。念我先民,抚今感昔,能无悲痛!虽然,剥极必复,天道之常,吾黄族之子孙,其能发扬踔厉,以副拿翁之谶语否?是吾徒之责也。民国三年孟冬,蔡锷序于京邸。

    (《蔡松坡先生遗集》之八,第26页)

    母仪妇德,千秋永嗣

    ——《戴府李夫人七秩寿言》序

    (1915年8月)

    民国四年,予莅京将军府,任参政兼督办经界局务。中日交涉起,会议数月,夏午始解。憩少顷,检理局事,公余拾陈生汝翼函,启之知为伊舅氏戴母李夫人年七秩,欲乞予言以寿之。节录行述,称是母及笄于归,念四而寡,艰嗣息,意欲殉夫死。适是年,家难迭遭凡四丧,遂转计坚忍,从容持家政,以当大事。圆精方祗,烁凝昭定,敬行宗祀,孝达尊亲,思媚诸姑,贻我规则。振衰残之门第,励明净之冰操。慈柔中谷,艰难罔忒,母仪妇德无间然。前清湖南学政吴曾以“庆余善果”旌之,盖因戴家累代慈善之表现也。抚子绵姒迄今,则子又生孙矣。年已七十,愿乞文以为祝云云。

    共和党发展党务之我见

    ——在统一共和党云南支部成立会上的演说词

    (1912年5月6日)

    清廷失政,虑人民起而干涉也,乃百端钳制,使不得伸;人民亦久困于专制压力之下,不复敢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于是人民参政思想愈薄,则爱国之心愈微,险象环生,危症百生。仁人志士不忍以数千年之祖国,与亿万姓之同胞沦于异族,而坐以待亡也,养精蓄势,奔走呼号,以求一当,于是有去岁震撼天地之大革命出。

    今革命告竣,共和成立矣。第半年以来,海内俶扰,民生穷蹙,军队为莠民麇集之薮,兵嚣将窳,南北一辙。焚劫叛变之惨剧,层出叠见,加以人重私图,党见纷歧,省界加严,争权夺利,置国家问题于不顾,而内政之纷纭,人心之浮动,殆不可以终日。识者惄焉忧之,亟思联结同志,标帜政纲,以收声应气求之效,用以挽回国难,奠安民生。近月以来,各省政治结社,日见发达,至有数十起之多。姑无论其主义如何,方针是否稳健,揆其初意,要皆以国利民福为宗旨。海内健者果能归纳吸收,使之蔚为中华之二三大政党,未始非民国前途之福。鄙人月前曾致黎(元洪)、熊(希龄)、谭(延恺)、张(謇)诸公,请其将民社、联合会合而为一,藉厚势力,而免纷歧。嗣接函电,深表赞同,惟联合一层,此时尚非其时。

    并经派肖君前赴腹省联络一切,现已目者。而弱国之奇耻特辱,苦况惨状,即鄙人与在座诸君或多身临其境,或受间接之影响。即四万万同胞,何莫不然。天赋人权之说,只能有效于强国之人民,吾侪焉得而享受之?故欲谋人民之自由,须先谋国家之自由,欲谋个人之平等,须先谋国家之平等。国权为拥护人权之保障。故吾党主义,勿徒骛共和之虚名,长国民凌嚣无秩序之风,反令国家衰弱也。近日平等、自由之义,每多误解。苟国家能跻于强盛之林,得与各大国齐驱并驾,虽牺牲一部之利益,忍受暂时之苦痛,亦所非恤。国权大张,何患人权之不伸!默察世界潮流,国家主义之膨胀发达,几有一日千里之势,即共和先进国如美国者,早已变易其夙昔所抱之孟罗主义,孜孜惟对外之是谋矣。在满清未覆以前,国家维持之责任,尚可委卸于政府。民国既成立,以从前此项责任应分责于四万万同胞个人之双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语,在今日尤为适切。

    其次,在务期本党内部之巩固。欲图党势之发达,政见之贯澈,须内部巩固,乃能有济。欲求内部之巩固,端在党内分子之健全。故本党党员与其骛多数之虚名,广为征引,致涉于滥,不如定格稍严,取具有常识,足以为齐民之表率者而结合之,庶足以举国利民福之实,而罔滋流弊,即党事亦不患无含弘光大之期矣。政党者,结合关于政治上抱同一之主义而进行者也。故其目的以国家之乐利,人民之幸福为旨归,个人之利益不计焉。其有思藉党势以谋私利,图个人之侥幸,或藉党援以为倾陷排挤之资者是大误也。共和国民,人人生息于自由平等之域,优游于法律范围之中,尊重人格,严守秩序,是其天职,不能有一毫私意夹杂于中。即对于他党,纵主义不同,趋向互异,可以言竞争,而不可以施排挤。尤不可以异党之故,伤及个人相互之友爱。此则私心所以自励,而期盼于吾党诸君者也。

    最后,尚有一言陈告于诸君之前者:锷本武人,谬预政事。今复承同人敦劝,预闻党务,才辁德薄,曷克胜任。而军人投身政党,流弊滋多,鄙人现虽未直接统兵,第部曲因此而生误解,以为隶戎籍者,均得蹑足党社,与闻政治,则贻误无穷。此中理由,前已陈述于同人之前。君等乃以值此政党萌芽之候,非鄙人等出而提倡赞助,难观厥成而言,是以然任之。一俟党务渐有头绪,务恳遂我初心,脱离党事,俾得一意戎行,是为至幸。

    (云南《华南新报》1912年5月6日)

    云南为吾第二桑梓

    ——与《天南日报》记者谈话[1]

    (1912年8月底)

    外间传言,余将乘间离滇,实属无稽之言。南防之行,前本委任之罗总长,乃罗迟迟未往。嗣经迭次催促,勉强就道,乃仅赴蒙自,隔宵即行,于南防重要各问题毫未处理,故不得不亲自一行。且年来未出省内一步,于省外地方实未能周知,应为实地视察,借便措施一切。现在省中政务,较从前稍觉清简,故趁此外游。至外间揣测之词,毫无理由。予于云南,心实爱戴,可为第二桑梓,于同僚及全省人民亲洽无间,即旅居滇省之外国及外省人亦均彼此融洽,何忍不明告以去。即就大局论,全滇虽安,而建设万端,尤应急起直追,决不能为个人计,恝然而去,以贻大局之忧,而坏一日之名誉。

    (云南《天南日报》1912年9月5日)

    对临安诸君之期望

    ——在临安府绅商各界代表欢迎会上的演说词

    (1912年9月5日)

    鄙人此次南巡,幸得与诸君接洽,欢聚一堂,曷胜庆幸。溯自反正以来,南防一带,关系至巨,其时龚心湛犹未去,蒙〔自〕孔庆朝尚思抗拒,幸得朱统领与诸君极力维持,集合乡里健儿,保障一方。东山坡一战,使孔庆朝负伤遁去,龚心湛亦因是以逃,南防一带危而复安,微朱统领与诸君之力不及此。鄙人窃尝以为临安古畇町国,风气刚劲,人民尚武,自西汉时已然,甚或杀人复仇,无识者或引以为临人病,而不知此实临人之美德。但此武勇之气,宜用之于公战,而不宜用之于私斗耳。(鼓掌)更有进者,武勇原于体育,而体育不止一端,若竞船、打球、骑马、打靶等及各种有益之文明游戏,尤当设置之、练习之,以作其气。而注重体育,以变化其气质,则今之临安人,一古之斯巴达国民也。

    虽然,鄙人对于临安,亦有无穷之希望者。今日之会政绅商学各界,亦宜辅助政界,以筹公益。(鼓掌)就临安情形而论,有宜急者三,一兴教育。临安文风,向称最盛,自停科举办学堂以来,学风固蒸蒸日上,但以人数而论,建水一属,不过三十余校,生徒不过千余人,是教育尚未宏也。鄙以为每办学校,须以普及为宜。一筹交通。临安地大人众,物产丰盈,而尤以矿厂著名于世,然道路崎岖,一雨则泥泞没踝,是交通不利,商业亦不能甚溥。现正筹设铁路。此外,马路亦宜从速集款筹办,以利交通。一保富源。临安富厚,为全滇冠,然人家每举,不免流于奢侈。一居室而建筑之费,有数万金至数十万金者。一宴会应酬费,有数十元至数百元者。因而富室之能世守者甚少。且亦无有以数十万,继长增高,至数百万数千万者。不过徒快一时,何如留此可贵之金钱,以为有益国利民福之用。(大鼓掌)昔法败于普,赔款至五十亿佛郎,约二十万万两赔款。一日不清,则驻巴黎之兵,一日不撤。法人愤激输财,于二年内即将五十亿之巨款偿清,至今仍不失为世界第一强国。其所以能至此者,以法人富有蓄积力,能聚财以藏富,而复能散财以救国也。所望诸君,于上各端,心营目注,努力为之,则不徒有益于临安,于大局至有关系也。

    (上海《申报》1912年11月1日)

    在个旧绅商学各界欢迎会上的演说词

    (1912年9月8日)

    鄙人南巡到个,今日承各界特别欢迎,得与诸君接洽,曷胜荣幸。际此胜会,不可无一言以为诸君勖。溯自云南反正,继湘、鄂之后援,倡黔、粤之先声,西南大局,视此为转移,影响民国,至为伟大。但反正之始,本省则特为危险,缘滇省接壤强邻,前清时代已有朝不保夕之虞,一有不慎,动贻外人以口实,而祸患随之,鄙人当日窃为隐忧。乃义旗既树,如响斯应,风声所播,迎刃而解。对内则匕鬯无惊,对外则怀柔备至。苟非各界深明大义,群策群力,曷克臻此!前此外人谓吾国人民无改造政府之能力,即我国政界之稳健派亦深以人民程度未齐,难倡革命。岂意武汉起义,各省靡然从风,不数月间掀翻专制,五族共和,遽开五千年未有之创局,此固专制时代各国所不及料,而吾国对于外人轻视之言,差堪一雪斯耻者矣。[2]虽然破坏既终,建设伊始,方针一错,登岸无望,勿以前此破坏之功为大可恃,勿以后此建设之业为遽可期。自南北统一以来,各省则兵变频仍,政党则竞争剧烈,兼以日、俄联盟,瓜分将兆,蒙(古)、藏离析,瓦解可忧。

    丁此危局,即众擎以举,一致进行,犹恐巨浪狂风之压迫,无出险之望。此鄙人对于民国前途甚抱杞忧,窃愿与诸君同舟共济,力挽时艰者也。抑更有进者,个旧自宋以前,犹沦荒裔。自锡矿发见以来,人争趋之,以此户口繁滋,商务殷盛,遂成吾国惟一著名之锡厂。前清光绪十一年,将双水同知移驻于此,诚以一省富源攸关,故较他属特为注重。鄙意此间锡矿,倘能竭力提倡,开采得法,每年所入当不止四五千万元。改良之法,若从根本着手,非从事教育不可。若建设一矿业学校,研究开采冶金等术,一便实地练习,二免借才异域,数年之后,当改旧观。为急则治标之计,亦宜渐变土法,广聘矿师,开采冶炼,均用机器。一资本家之力量不足,则合众资本家以谋之。如此则获利必厚,厂主无倒闭破产之虞,砂丁鲜沉沦地狱之苦。然后再筹畅销之路。从事路政,以铁道为主,以马路为辅。输出之品,滇越铁道公司不至垄断其利,价愈廉则销路愈广。输入之品,源源接济,不至米珠薪桂。十年之后,所谓黄金世界者,殆无以易之矣。勉旃!

    (《蔡松坡先生遗集》之八,第10页,据1912年11月14日上海《申报》校)

    谈共和之意义

    ——在蒙自绅商学界欢迎会上的演说词

    (1912年9月11日)

    今日承绅、商、学三界欢迎,使鄙人得与父老子弟相见于一堂,不可无一言以答诸君之雅意,藉以展鄙人之愚忱。诸君亦知吾辈倡言革命,必推倒专制,改建共和,其目的之所在乎。缘专制国,以君主为神圣不可侵犯,土地视为私产,人民视为奴隶,故挥霍财产有如泥沙,草菅人命有如牛马,恣睢暴戾,听其自为,人民不得而干涉之、拒抗之,以此人民无国家之观念,理乱置之不闻。而对国家负责任者,厥唯君主一人,下此尚有少数之臣工,仰其鼻息,代君主而负担之。此种国家,在锁港时尚堪闭关自雄,一旦与欧美文明国遇,如摧枯拉朽,岌岌不能终日。满清晚季所以削弱而不能自存者,职是故也。共和国则不然,人民即一国之主人翁,凡制定宪法,推举总统,票选议员,皆出自一班人民之公意,故人民对于国家,立于最高无上之地位,即对于国家,人人负无穷之义务,担无限之责任,上下一体,万众一心,乃能共济艰难,匡扶时局。法、美今日之所以擅雄世界,职此之由。吾国自去秋武昌倡义以来,不数月而掀翻满清,得与法、美列强相见于廿世纪之大舞台,何幸如之。他日制定宪法,自当采其所长,弃其所短,以收折衷尽善之益。至于内力之充实,胥视人民自治之能力以为衡。如美之中央政府,仅总揽外交、兵政、用人诸大权,即总统之权限亦仅在于此。

    至各州之分政府,号有特权,其实不过将关于集权之事间接递之中央。其中坚而饶有势力者,则最下级之自治团体也。如教育、交通、实业以及卫生、慈善诸要政,皆地方自治团体负完全之责任,而无事中央及各州分政府之过问。此稍闻国政者所共知也。自治发达,则内力自然充实,然后可言对外,一旦国际有伤和平,取决武力,亦非难事。况事事能展布于平日,即可以保武装之和平。如滇地南山富于矿产,能多方开采,货不弃地,外人自无从垂涎。交通不便,能广兴路政,使铁道、电车、马路次第发达,即可既戢列强铁道政策之野心,而已失之路、矿权,亦可徐图收回,作亡羊补牢之计。再进而广兴学校,以谋教育之普及,改良警察,以保地方之治安,岂第自治之能事已毕,即折冲御侮之宏谟具于是矣。虽逼处强邻,夫何畏哉。孟子曰:“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又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明训昭然,可深长思,愿与诸君共勉之[3]。

    (《蔡松坡先生遗集》之八,第719页,据1912年11月10日上海《申报》校)

    谈建设之维艰

    ——在蒙自军政警各界欢迎会上的演说词

    (1912年9月12日)

    鄙人今日辱承军、政、警三界开会欢迎,并将以祝词,奖饰溢量,自问无以副诸君之厚望,殊增惶悚。鄙人此次巡阅南防,不能不经过蒙自一次者,诚以今之蒙自,非前日闭关时代之蒙自所可同日语。考蒙自之隶版图,始于元宪宗七年,立蒙自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县,隶临安路。唐宋以前尚荒芜无稽,自前清辟为商埠,拘守一隅之蒙自,一变而为商业竞争之蒙自,自滇越铁路告成,商业竞争之蒙自,再进而为国防重要之蒙自。故蒙自之安危,直接则一省之关系,间接则一国之关系也。去岁反正,虽小有变乱,如天之福,不日敉平,尚未贻误大局,此皆政、军、警竭力弹压之功,用能保卫安宁,维持秩序。此后内政外交,尤当力求进步,勿仅以回复原物为能事已毕,此则鄙人所希望于诸君者也。

    抑更有进者,吾辈之实行革命,宁牺牲巨万生命财产而不顾者,原为改良腐败之政府计,故破坏为建设而破坏,非为破坏而破坏也。破坏而不能建设,不第不为功之首,直为罪之魁矣。虽然破坏固易言之,建设则难言之矣,譬之改建房宇,焚毁摧倒,一举手可以奏功。至大启尔宇,始而片木,继而鸠工,非惨淡经营,永无大厦落成之日。溯自武汉倡义,至南北政府统一之日,相距仅数阅月,同时达政治、种族革命之两目的。视美之血战七年、法之流血八十年所仅得之者,吾国则以最短之时间,最廉之代价购之,此足为破坏最易之证。〔德意〕志联邦毕士麦竭毕生之心力,始克统一完成,加富尔之于意大利,其力任巨难,与毕士麦同,而迭经波折,未获永其天年,至今国势犹未达强盛圆满之域。

    即以吾国论,自政府统一以后,南北隔阂,意见未消,政党勃兴,竞争剧烈,内则兵变频仍,外则风云日亟,阁员迭更,国务院如暂住之大旅馆,舆论嚣张,参议员如新置之留声器,此皆民国前途之悲观,亦建设维艰之一斑也。然吾辈既任破坏于前,自当力任建设于后。进行之方法,惟永矢忠贞,和衷共济而已。夫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譬之一家之主人翁也,为公家服务者,则为公仆,仆从而有负主人之委托,不克称职,是为不忠,从此家道衰微,不陷主人翁于流离失所之惨境不止,仆之罪不胜诛矣。公仆之对于国家,何以异是?和衷共济,为共和国之真精神,譬之肩舆然,前者唱许,后者唱呀,则进步自促,无中途竭蹶之虞。廉、蔺相下,则秦兵不前,洪、杨交哄,而大业以坠,自古已然,于今为烈。区区之私,愿与诸君共勉之。

    (上海《申报》1912年11月12日)

    《五省军事联合计划草案》缘起

    (1913年5月~7月)

    武力竞存,兵谋演进,抟搏大地,莽莽寰宇,群方炽然。各执强权,以取乱侮亡,兼弱攻昧。呜呼!此黑铁主义,白祸潮流,日渀湃弥漫,震荡横决,而无所终极。当其冲者,靡不摧陷,撄其锋者,靡不挫折。越裳沦落,朱波灭绝,藩篱既撤,堂奥斯危。苟长此终古,不为绸缪,则神皋禹域,陆沉板荡,炎黄贵胄,沦为贱种。非吾侪忧天之言,而他日所必然之结果也。

    天佑民国,建设共和,五族一家,古所未有。然破坏之下,创制方毁,动乱之余,统一较难,内讧未靖,外患斯乘。环球列强,其因人道主义,求世界之平和者,则赞助兴国之盛业。其怀狼子野心,但谋自国之权利者,则阴乘鹬蚌之机势。乃者蒙事发难,藏事继起,片马告警,越地增兵,四郊多垒,全国震惊。夫前此列强之恫疑虚喝,高跃而不敢进者,以共趋于均势之途,无发难之戎首故也。兹则英、俄肇端,他国协从,相率而来,实逼处此。西南边要,尤陷危险,民国全局,殆哉岌岌。此忧时之士,所为太息扼腕,椎心泣血而不能已。

    吾侪忝列军籍,承乏戎行,拥护国家,捍卫疆围,权责所在,戚休系之。丁斯危局,须殚宏愿,措神州于磐石之安,济民国于强大之列,虽曰西南一隅,无与于全局之安危,而一发全身,隐相维系。锷等不敏,凛然于唇亡齿寒之戒,敢为通力合作之谋,爰为五省军事联合,以图补救于万一。虽发端于一隅,冀收效于全国。

    夫自政略上言之,则联合之必要有三:民国初立,国基未固,疮痍未复,民生凋疲。居今日欲为实际上国际之战争,恐不免为理想之谈,俄蒙问题之迁就,亦固其所然,强硬之宣言,亦为外交手段之一端,故联合足以间接为对俄外交之后盾,此关于政略上联合之必要〔一〕。英窥三藏、滇、蜀,法窥滇、黔、桂、粤,交涉日益纠纷,增兵既已见告,故联合足以直接为对英、对法外交之后盾,此关于政略上联合之必要二。光复以还,大都省自为制,但事内争,几忘外竞,中央既有鞭长莫及之患,各省益增感情暌隔之虞。联合对外凶减内争,中央自收统一之效,此关于政略上联合之必要三。

    自兵略上言之,则联合之必要有四:以云敌情,则滇当两大之冲,英伺于西,将以缅、印十倍于我之兵力,一方侵入腾冲、缅宁,略取迤西一带地,一方侵入亚东关杂瑜,略取三藏、川边,以求达其侵略全蜀,雄踞扬子江上游之目的。法伺于南,以欧、越五倍于我之兵力,一方侵入开、临、广,略取迤南、迤东一带地,并窥贵阳,一方侵入龙州、上思、防城,略取南宁、钦、廉一带地,以割我两广,此关于兵略上联合之必要一。以云形势,滇为山国,三邻于边,山势绵亘,雄关百二,为川、黔之屏蔽,而桂、粤之辅车也。无滇,则川、黔无屏障之益,桂、粤失相依之利。无川、黔、桂、粤,则滇无策源之望,而有后顾之忧。此关于兵略上联合之必要二。以云任务,国际战争,区域扩大,一旦有事,则对英作战,川(滇)、黔两军当出腾冲、缅宁,以为主攻,川军出藏边,以为助攻。对法作战,则桂、粤两军出镇南关、谅山、高平、海宁,以为主攻,滇、黔两军出老开(街)、河阳,以为助攻。此关于兵略上联合之必要三。以云给养,滇、桂、黔贫瘠,内力实苦薄弱,然一般人民勇悍耐劳,不无所长。有强大兵力,无雄厚饷源,

    镇南关城门

    战端既启,接济为难。川、粤天府,物资丰盈,加以交通较便,输送尤易为力,补助协济,端赖斯土。故滇、桂、黔宜多出兵员,川、粤宜广筹饷械,絜长补短,负担自均,此关于兵略上联合之必要四。

    夫联合之关于政略与兵略上之效益既如此,而联合与滇、川、黔、桂、粤之利害关系又如彼,故联合为滇、川、黔、桂、粤生死之关键,而民国安危存亡之问题也。

    嗟乎!金碧点苍,既告沦陷,锦江玉垒,岂能独存?桂林象郡,既遭殄灭,南海番禺,安得无恙?横览疆域,惄惄焉如捣,惟望我西南同袍,咸晓然于外敌之协以谋我,怵惕祗畏,日怀覆亡,协同一致,共弭大难。

    我西南虽贫弱,亦环地数千里,带甲数十万,虎鸷之士,跿跔科头,贯头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苟日讨军实而申儆之,一朝破裂,则表里山河,相率为背城借一之计,救亡图存,事或可期。不然,则省制划分,畛域见存,各拥集权力,据其提封,画地而不犯,列郡不相亲,万室不相救,亡而已矣,夫复何言?周秦之世,六国合纵,常以五倍之地,十万之众攻秦,犹不免于覆灭者,非合纵之无效,而合纵不坚之无效也。

    前车既覆,来轸方〔遒〕。时势国情,今古同概。故无联合则西南固亡,联合而不坚,则西南亦亡。其亡其亡,系于苞桑。锷等当躬为前驱,率西南豪杰,同仇敌忾,共骤〔风〕云。黄祖有灵,昭格降鉴。

    (1933年印本,无出版者和出版地,从邹燮斌序言看,似为当年南京国民政府陆军大学印本)

    政略高谋,爱国情怀

    ——邹燮斌《序》

    (1933年10月)

    此稿系蔡松波(坡)先生督滇时所拟之五省联合对英法作战计划,其内容虽仅及滇、黔、桂、粤、川,然立案主体实含有中国全部政略之眼光。盖当时民国初立,国基未固,民力凋弊(敝),适逢俄蒙问题发生纠纷,当局恐惹起国际战争,诸多迁就。松波(坡)先生盱衡时事,知外交无武力之后盾,决不能决胜于樽俎,爰本此旨连合五省为政略上之声援。又以英窥西藏,法窥滇、黔、桂、粤之谋日迫,边陲多故,危机已伏,若屏藩不固,国将不国,于是联合五省复作对英对法之外交声援。光复之后,省自为制,外患频仍,内讧不休,长此因循,国家将永无统一之日,是又得以五省联合州对外计划,使勇于私斗之国人移其眼光于国家。凡此荦荦大端,皆松波(坡)先生公忠爱国之伟怀。至于兵略上之见地,有目共赏,无待偻指数矣。惜当时偏处一隅,仅能就五省而经营之,若天假之年,入主中枢,必能于全国国防计划有详密之规定也。今则抚遗编,溯往迹,不禁感慨系之,因整理付印,以公同好,兼志景慕焉。是为序。

    民国二十二年十月日邹燮斌序于陆军大学(《五省军事联合计划草案》,第1~2页)

    告滇中父老文

    (1915年12月)

    锷去滇二年于兹矣。忆辛亥起义,仓卒为众所推,式饮式食于兹土者,亦既有年。自维德薄能鲜,无补于父老,而父老顾不以其不职而莫我肯穀焉,则父老之所以遇我者良厚。属以内迁,不获久与父老游。卒卒北行,伴食权门,郁郁谁语?睹此国难之方兴,计好义急公,堪共忧患,誓死生者,茫茫宇内,盖莫我滇父老若。今锷之所以来,盖诚有为国请命于父老之前者,愿父老之垂听焉。

    民国成立以还,袁逆世凯因缘事会,遂取魁柄,凭权藉势,失政乱国。内则佥壬竞进,苛政繁兴,盗贼满山,人民憔悴。外则强邻侵逼,藩服携贰,主权丧失,疆土日蹙。乃袁逆曾不悔祸,犹复妄肆威权,排斥异己,挥金如土,杀人如麻,等法制如弁髦,玩国民于股掌,伊古昏暴之祸,盖未有若袁逆世凯之甚者。顾中国志士仁人,所以忍痛斯须,虚与委蛇者,诚念飘摇风雨,国步方艰,冀民国国体不变,元首更替有期,犹可徐图补救耳。乃袁逆贪黩,又复帝制自为,俾兹祸种,贻我新邑。袁逆之帝制成,吾民之希望绝矣。比者,胙土分封,绵蕞习礼,袁逆急急顾景,若不克待。而起视四境,则弥天忿叹,群发曷丧偕亡之恶声。武夫健士,则磨刀霍霍,莫不欲刃贼腹。袁逆日暮途穷,谋逆愈亟,惧人心之不附,则又援外力以自固。参加欧战之危局,承诺东邻之要求。以若所为,不惜以国家为孤注,以求彼一人之大欲。呜呼!袁逆冢中枯骨耳。石敬瑭、张邦昌之故事,彼固可聊以自娱。顾我神明华胄,共偷视息于小朝廷之下。嗟我父老,其又安能忍而与此终古耶?诸葛武侯有言,汉贼不并立,王业不偏安。今日之势,民国国民与袁逆义不共戴。三户亡秦,一旅兴夏。有志者事竟成。此匹夫之通责,而亦天下之公言。虽然积威约之渐,举国若喑,相视莫敢发难。独以西南一隅,先天下而声叛国之罪,是则我父老之提携诱导,其义闻英声,夫固足以大暴于天下后世矣。锷远道南来,幸获从父老之后,以遘兹嘉会,而又过辱宠信,扫境内之甲兵以属之锷,俾得与逆贼从事。锷感激驰驱,竭股肱之力,济之以忠贞,以求勿负我父老之厚望而已。抑全功未必一蹴之可企,而有志岂容一息之或懈。锷行矣。其所贾余勇而策后劲,以期肤功迅奏,而集民国再造之大勋者,伊谁之责?愿我父老之一鼓作气,再接而再厉之,以期底于成。斯国家无疆之庥,而亦吾滇父老不朽之盛业也。

    (《〈义声日报〉汇刊》第一卷第一期,1916年9月1日)

    护国军政府布告

    (1916年1月1日)

    维中华民国五年元旦,中华民国护国军政府檄曰:盖闻辅世之德,笃于忠贞,长民之风,高于仁让。使枭声雄夫,野心狼子,逞城狐之凶姿,弄僭于高位,则我皇王孝孙,并世仁贤,谊承先烈,责护斯民,哀恫郁纤,成兹愤疾,大义敦敕,谁能任之?国贼袁世凯,粗质曲材,赋性奸黠,少年放僻,失养正于童蒙,早岁狂游,习鸡鸣于燕市,积其鸣吠之长,遂入高门之窦。合肥小李,惊其谲智,谓可任使。稍加提擢,遂蒙茸泽,身起为雄。不意其浮夫近能,浅人侈志,味道懵学,骋驰失轸,遂使颠蹄东国,覆公悚以招虎狼;狡诈兴戎,缺金瓯以羞诸夏。适清廷昏昧,致逃刑戮。犹复包藏秽毒,不知愧耻,殚其暮夜之劳,妄窃虎符之重。黄金横带,卖孱主于权门;黑水滔天,引强敌以自重。虽奸逆著明,清廷知戒;犹潜伏羽势,隐持朝野。降及辛亥,皇汉之义,如日中天,浩气飚飞,喷薄宇宙。风云滞沛,集兴武汉之师;士马精妍,远响东南之鼓。造黄龙而会饮,纳五族于共和。大势坌集,指日可期。天不佑华,诞兴贼子;蠢彼满室,引狼自庇。袁乃赁借旧资,攀援时会;伪作忠良,牢笼将卒;胁逼孤寡,夺据朝权。复伪和民声,迷夺时贤;虚结鬼神,信誓旦旦,懦夫惧戒,过情奖许。维时南军渠帅,实亦豁达寡防,堕彼奸计,倒持太阿,豢此凶逆。迨大邦既集,势威益专,遂承资跋扈,肆行凶忒。

    贿奔虺蜮,棋布阴谋;毒害勋良,谣惑众志;造作威福,淆撼国基;背法叛民,破败纲纪。癸丑之役,遂有讨伐之师。天未悔祸,义声失震。曾不警省,益复放横,骄弄权威,胁肩廊庙。是以小人道长,凶德汇征,私托外援,滥卖国权,弑害民会,私更法制,纵兵市朝,威持众论,布散金璧,诱导官邪。冀以其积威积恶之馀,乘世风颓靡、廉耻灭没之后,得遂其倒行逆施、僭登九五之欲,故四载以还,天无常经,国无常法,民无定心,官无定制,丹素不终朝,功罪不盈月。游探骄兵,睚眦路途;贪官污吏,渎乱朝野,以致庶政败弛,商工凋敝。犹复加抽房亩,朝夕敛征;假辞公债,比户勒索;淫刑惨苛,民怨沸腾;凶焰所至,道路以目。此真世道陵夷之秋,天人闭隐之会,四凶所不敢为,汤武所不能宥者矣。维皇汉九有,奠安东陆,时流漂荡,越在迍遭,缅维祖德,孰敢怠荒?复我邦家,义取自拯。故辛亥之役,化私为公,志在匡时,道维共济。袁乃睥睨神器,妄欲盗窃。内比奸邪,既多离德;外遂孱,甘为犬豚。是以四郊多垒,弗知惭悚;海陆空虚,弗思整训;材用匮竭,弗事劝来;健雄失养,弗兴学艺;室如悬罄,野无青草。犹复养寇外蒙,削国万里;失驭东鲁,屡堕岩疆。遂使满蒙多离散之民,青徐有包羞之妇。扼我封疆,揕我心腹。皇皇大邦,苟为侮戮,日蹙百里,媚兹一人。此尤我侠士雄夫所腐目切齿,惊惧忧危而不可一朝居者也。夫天道健乾,义维精一,在德则刚,制行为纯。故士不贰节,女不贰行,廉耻之失,

    曰贱淫。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自民族国家威灼五陆,雄风所扇,政鹜其公,国竞以群。是以乾德精刚,宜充斥里闾,洋溢众庶,旁魄沆瀣,蔚为骏雄。故辛亥之役,黜君崇民,扬公尊国,所以高隆人格,发扬众志,义至精而理至顺。故虽旧德老成,去君不失忠,改官不降节。袁氏身奉先朝,职为臣仆,华山归放,仅及四纪,载瞻陵阙,犹宜肃恭。故主犹存,天良安在?顾藐然以槽枥余生,不自揣量,妄欲以其君之不可者,而自为其可。是何异饰马牛之骨,扬溲勃之灰,以加臭乎吾民,淫污乎当世。而令我名公先德,皆为其贱淫;白璧黄金,渲其瑕秽。此尤我元戎巨帅,良将劲卒,硕士伟人,所同羞共愤,深恶痛绝,而不能曲为之宥者也。汇此种种袁氏之恶,实既上通于天,万死不赦。军府奉崇大义,慨念生民,谨托我黄祖威灵,恭行天罚。辄宣兹义词,告我众士,招我同德。今将历数其罪,我国民其悉心以听。夫国为重器,神严尊惮,覆载所同。

    建国之始,义当就职南京,明其所受。袁乃顾影自惭,妄怀畏惧,阴纵部兵,称变京邑,用以要挟国人,迁就受职,使国权出于遥受,玩视国家之尊严。其罪一也。活佛称异,势等毛羽,新国既成,鼓我朝锐,相几挞伐,举足可定。袁乃瞻顾私权,妄怀疑忌,全国请讨,置不听从,迁延养敌,废时失机。授他邦以蹈隙纵刃之间,失主权于外力纠纷之后。遂使巨蜿蜒嶂,弃此南佥,万里边城,跃马可入。贻宗邦后顾之殷忧,损五族雄飞之资望。其罪二也。政体更新,荡涤瑕秽。私门政习,首宜改选。故内阁部首,须获议院同意,所以树公政之础,明众共之义。

    袁乃病其严责,阴图放佚,于第一次内阁联翩去职之后,尽登宠媕。嗾使军警围逼议员,索责同意,用以示威国人,开武力政治之渐,使民意机关失其自由宣泄之用。其罪三也。国有大维,是曰法纪,信守不立,谥为国疑,乱政亟行,于焉作俑。故侵官败法,为世大诟。袁为元首,尤宜凛遵。乃受事未几,即不依法定程序,滥用政府威权,诬杀建国勋人张振武,使法律信用失其效能,国宪随以动摇,政本因而销铄。其罪四也。国宪之立,系以三权,共和之邦,主体在民,立法之府,谊尤尊显;地方三级,制实虚冗,建国除秽,亦既罢黜。袁乃急欲市恩,妄复旧制,不俟公决,辄以令行,使议院立法失其尊严,国权行使因以紊乱。其罪五也。财政担负,直累民福。外债侵逼,尤伤国权。议案成立,特事严谨,众院赞可,宪尤著明。袁乃私立外约,断送盐税,换借外赀二千五百万〔镑〕,厉民害国。不经众院,暖昧挥霍,不事报闻,蔑视通宪,为逆已甚。其罪六也。国有元首,政俗式凭,行系国华,止为民范。袁乃知除异己,不自爱重,阴遣死士,狙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以元首资格,为谋杀凶犯,既辱国体,且贻外讥,国家威严,因以扫地。

    其罪七也。共和之国,建础为公,民意所在,亦云神圣。百尔职司,义宜退听。国会初立,人民望治。袁恐政制严明,不获罔逞,乃私拨国帑,服养爪牙,收买议员,笼络政客,用以陷辱国会,迷夺众情,使议政要区,化为捣乱之场,法案迁延,藉作独裁之柄。其罪八也。元首登选,国有常经,揖让讴歌,盛德固尔。抑共和定疑,国宪崇废,悉于是觇。世法凛凛,斯为第一。袁于临时任满正式更选之际,鄙夫患失,至兵围国会,囚逼议员,使强选总统以就己名,致元首尊官,成于劫夺,共和大宪,根本动摇。国是益以危疑,后进难乎为继。其罪九也。国民代表,职司立法,非还诉民意,毋得断阏。

    袁于总统既获,复虑旁掣,辜恩反噬,遽为枭獍。乃假托危词,罗织党狱,滥用行政权,私削议员资格,用以鸩杀国会,并吞立法部,使建国约法,由是推翻,元首生身,等于孽子。其罪十也。国家组织,法系严明,苟非选民,焉能造法?袁于戕杀国会之后,妄以私意,召集官僚,开政治会议、约法会议,冒称民意,更改约法,摹拟君主,独揽大权,使民国敢制,荡然无存,澔新邦,悬为虚器。其罪十一也。民国肇造,本以图存,时风所迁,民强则兴。发挥群能,腾达众志,公私权利,宜获敬尊。袁乃倒行逆施,黜民崇吏,既吞立法,复尽灭各级地方议会;密布游探,诬扳党狱;良士俊民,任意捕杀;人民权利,全失保障。致群黎股栗,海内寒心,毒吏得以横行,民业日以凋瘁。民力壮盛,有若捕风,国势颓陵,益以卑下。其罪十二也。国局始奠,海内虚耗,财用竭蹶,义宜根本整理。袁乃专事虚缘,日以借债政策,利诱他邦,为私托外援之计。断送利权。绝不顾惜,逐鹿争臭,坌集庙朝。遂妄以中北二部横断铁道,分许他人,惹起国交之猜疑,增益宗邦之危难。其罪十三也。欧陆战争,义宜严守中立,及时奋进。

    袁乃内骄外谀,折冲无状,袁世凯(左三)在天坛祭天既反复狼狈,贻羞东鲁,复徘徊雌伏,巽立要盟。失满蒙矿权,至于九处;承他邦意旨,发布誓言。辱国辱民,倾海不涤。其罪十四也。民族虎争,领土强食,外债毒国,既若饮鸩,竭泽厉民,何异自杀。袁于欧战既发,外赀猝断,乃专事掊克。内为恶税,房亩烟赌,一再搜括。复先后发行国内公债,额逾万万,按省配摊,指额求盈,小吏承旨,比户勒索,等于罚锾。致富户惊逃,〔闾〕里嗟怨,国民信爱,斫丧无馀,神州陆沉,殷忧可畏。其罪十五也。生利致用,民贵有恒,纵博浪游,谥曰败子。盗贼充斥,此为厉阶,修政明刑,首宜致谨。

    袁乃纵容粤吏,复弛赌禁,使南疆富庶之区,负群盗如毛之痛。苛政猛虎,同恶相济,清乡剿杀,无时或已,政以福民,今为陷阱。其罪十六也。烟害流离,久痼华族,张皇人道,仅获禁约,奋厉阏绝,犹惧不亟。袁乃恬其厚获,倚以箕敛,宠登劣吏,设局专卖,重播官烟,飞扬淫毒,失信民,辱国贻讥。其罪十七也。民权政治,积流成海,国家公有,炳若日星。世室旧家,且凛兹成谊,汲汲改进;华族后起,方发皇古训,追纵世法。断脰流血,久而后得,大义既伸,迕则不忠,乔木既登,返则不智。袁乃身为豪奴,叛国称帝,监谤饰非,炰烋求是,狐假虎威,因以反噬,使凶德播流,戾气横溢,妖孽丧邦,甘为祸首。其罪十八也。易象系天,筮日无妄,圣学传经,谊唯存诚。故忠信笃敬,保为民彝,衍为世德。

    袁乃机械变诈,崇事怪诡,貌为恭谨,潜包祸谋。秘电飞词,转兴众口,涂刍引鹿,指称民意,欺世盗名,载鬼盈车,背誓食言,日月舛午。使道德信义,全为废词,民质国华,尽量消失。其罪十九也。维我当时耆德,草野名贤,或手握兵符,风云在抱;或权领方牧,虎步龙骧;或道系乡间,鹤鸣凤翙,细瞩理伦,横流若此;起瞻家国,悲悯何如?凡属衣冠之伦,幸及斯文未丧;等是邦家之主,胡堪义愤填膺!谯彼昏逆,洵应发指,修我矛戟,盍赋同仇?书到都府,勋蓍耆便合众兴师,郡邑子弟,各整戎马,选尔车徒,同我六师,随集义麾,共扶社稷。昆仑山下,谁非黄帝子孙?涿鹿原中,会洗蚩尤兵甲。

    军府则总摄机宜,折冲外内,张皇国是。为兹要约曰:凡属中华民国之国民,其恪遵成宪,翊卫共和,誓除国贼。义一。改造中央政府,由军府召集正式国会,更选元首以代表中华民国。义二。罢除一切阴谋政治所发生不经国会违反民意之法律,与人更始。义三。发挥民权政治这精神,实行代议制度,尊重各级地方议会之权能,期策进民力,求上下一心全力外应之效。义四。采用联邦制度,省长民选,组织活泼有为之地方政府,以观摩新治,维护国基。义五。建此五义,奉以纲维。普天率土,罔或贰忒。军府则又约军中之约曰:凡内外官吏,粤若军民,受事公朝,皆为同德。义师所指,戮在一人。元恶既除,勿有所问。其有党恶朋奸,甘为逆羽,杀无赦;抗颜行,杀无赦;为间谍,杀无赦;故违军法,杀无赦。如律令!布告天下,迄于满蒙回藏青海伊犁之域。中华民国护国军政府都督唐继尧、第一军司令官蔡锷、第二军司令官李烈钧。

    致梁启超书

    (1916年1月5日)

    任师函丈:

    锷于抵东、抵滇之后,寄津、沪各一电,计达。弥月来周历万里,细察各处情形,多为始料所不及。综言之,人心团结,气象发皇。前所谓急进派者反诸平实,稳健派者力去弛惰而已。兹将滇情陈告梗概,殊足以慰吾师也。

    滇中级军官健者如邓泰中、杨蓁、董鸿勋、黄永社等,自筹安会发生后,愤慨异常,屡进言于冥督,并探询主张,以定进止。冥以未得吾侪之意向所在,且于各方面情形不悉其真相,遂一意稳静。荏苒数月,莫得要领。暨闻敝宅误被搜查,锷引病出京之耗,慷慨激昂之声浪复起。迄王伯群到滇,将锷在津所发一函递到,先锷五日抵滇,冥意遂决。锷经越入滇,注意颇属周到,不欲以色相示人。此乃秘密消息,不瞬息而传遍,盖船埠、车站、旅馆均有人坐候,遂至无可避匿。抵滇之日,儿童走卒群相告语,欣然色喜。不数日,金融恐慌为之立平,物价亦均趋平静。迄宣布独立后廿五、六等日,人心更为安适。日来举办护国纪念会,人气敌忾,有如火如荼之观。滇人侠勇好义,于此可窥见一斑。

    军事部署,悉如在京时所议。惟军队分驻地相距辽远,交通复极不便,动员集中,极为濡滞。现第一梯团五日内可达昭通(距省十三站),其前锋已将川边之燕子坡(为滇师入川要隘。系川境,距昭通十站,距叙州三站)占领。第二梯团日内由省出发,俟抵毕节(为滇黔蜀用兵必争之地,距滇垣约十三站)后,相机进行。第三梯团须元宵后可集中省会,预计非二月中旬不能抵川境。现决以冥留守,锷出征,合并军、巡两署,恢复都督府,召集省议会,组织略如元、二年旧制。出征部只设总司令部。原议设元帅府,暂从缓,盖欲力事谦抑以待来者。锷拟于一星期后出发,所部兵力虽不厚,亦应早发,以作士气而促进行。

    告全国同胞书

    (1916年1月)

    中华民国护国军总司令蔡锷誓告于我全国同胞公鉴:袁为不道,窃号自娱。言念国危,有如朝露。锷等不忍神明之胄,递降舆台;更惧文教之邦,永沦历劫。是用奋发,力任驱除。首事不过兼旬,风声已播全国。具见时日之痛,悉本于人心;差幸疾风之节,犹光于天壤。惟是榱崩栋折,讵一木之能支;定倾扶危,将群材之是赖。锷等回天力薄,返日心长。不惜执挺效挞伐之先,所冀鼓桴有声应之助。乃如党分洛蜀,疑有异同;地判越秦,不无歧视;或谓伯符有坐大江东之势,抑恐敬业存觊觎金陵之心;凡此疑似之辞,虑不免于谗间之口,窃为是惧。用敢披沥肝胆,谨布誓词,以告国人,亦自申警:

    一、同人职责,惟在讨袁。天助吾民,幸克有济。举凡建设之事,当让贤能,以明初志。个人权利思想,悉予铲除。

    一、地无分南北,省无论甲乙,同此领土,同是国民。惟当量材程功,通力合作,决不参以地域观念,自启分裂。

    一、倒袁救国,心理大同。但能助我张目,便当引为同志。所有从前党派意见,当然融消,绝无偏倚。

    一、五大民族,同此共和。袁氏得罪民国,已成五族公敌。万众一心,更无何等种族界限。

    兹四义者,誓当奉以周旋。苟此志之或渝,即神明所必殛。皇天后土,实式凭之。惟我邦人诸友,鉴此心期,或杖策以相从,亦剑履之遽及。其诸同仇可赋,必有四方豪杰之来;众志成城,不堕二相共和之政。谨告。

    致湖南士绅书

    (1902年)

    朔风翔疾,鸿雁南飞,衡山木脱,洞庭水波。目极潇湘沅资,云烟浩淼,不可怀抱。自浮海而东,登三神山,饮长桥水,访三条、大隈之政策,考福泽、井上之学风,凭吊萨摩、长、肥,遍观甲午、庚子战胜我邦诸纪念,而道路修夷,市廛雅洁,邮旅妥便,法制改良,电讯、铁轨纵横通国,警察严密,游盗绝踪,学校会社,公德商情,农工实业,军备重要,日懋月上,不可轨量。国民上下,振刷衔枚,权密阴符,无孔不入,志意遒锐,欲凌全瀛。推其帝国干涉之主义,恐怖坚忍之情形,殆无日不若趋五域之大战,临东西太平洋而有事。以此感激愤厉,抑塞蒸郁。以我四百余州之土地,五百兆众之人民,势利社会,国体精神,一切授人以包办,任人以奴肉,而我主人全家父子兄弟,犹然日日酣嬉,寄傲于水深火热,炮烟弹雨之上,则诚不喻其何衷,而亦实痛其无睹。若使某等镇日守乡里,抱妻子,黜聪坠明,深闭固拒,一无闻睹于外务,则等此黄胄之脑质,亦宁有望今日一得之解乎?语云:“若非身历亲见,犹然不悟。”

    此之谓也。然大悟之下,几天无地以自容。耻独悟而乐同善,诟异族而哀吾类,人之情也。鸟兽晤危难而相告,遇食饮而群呼,何以人而不如乎?是故瞻望乡关,何心天地;憾不插翅朋飞,遍诉梓里。蜻蜓点水,天女行空,美哉国乎!何其夸也!卅年以前,与我奚间,一变之效,乃至于此。究臻何道而然乎?固尝群取其故熟思矣,不过纯用西法而判断决定,勉强蹈厉,稽合国情已耳。敢捃间隙,敬聒同胞。当是域锁港保守,日尊王攘夷倾幕府,士气膨胀,漫漶浃全部,几无可收拾矣。而干涉叠侵,内外交难,原野川谷有余厌,棣通任放胡期耳。武门侠烈,两何所识。昏黑阴暗闭塞,有甚吾国迩来矣。然而专制主权承其乏,一举而废幕治,破排外,改维新,以五誓结社会,握朝政之大原,虽正朔服色,男子之发刀,妇女之眉齿,数千龄悠久胶牢深锢之弊俗,不难自皇与后一旦革换而晶莹。噫!何其知黯之悬绝,强弱之殊涂,同异之迥判,而前后情实刺谬若彼也!识者曰:是幕府与有绩,不可没也。当明治以前,资遣青年留学欧美,维新诸杰遂有影响,幕府之力也。治和兰学,幕府数百年所养之士也。福泽谕吉首倡祖论,尽输文明,承幕府盛兴文学以后也。

    具兹三因,而欧美蓝革籍积渐东瀛,辣丁、英、法、俄、德蟹行字,尽变平片假名杂汉文矣。然则日皇因尊焉倾焉而复权可也;复权而能破攘焉排焉主开放,能纯用西法革旧制俗,变本加厉,踵事增华,益甚幕府所为矣。不知排攘者乌成其为排攘?而奚以为情?曰:是亦因耳,而非日皇智且力径能违决及此也。因何在?以国民原反动力之理想故。理想何在?在译书尔。书何云?欧美治化之文明尔。文明译书遍大陆,而胡以感东瀛著独猛效?曰:欧之化,其理想胎于文,其精神胎于武。精神武而文中之理想实靡,非武精神也。是故甚大因果,违谬甚繁。啧!非博深名群演哲之奥,洞澈大陆三宗之微,不能一语尽而一夕通也。夫以武精神而能力扩文理想,重以文想之武命,虽有物号称绝笨重,不患不举矣。欧洲近三期之进步,大抵希、罗以来之武命文想基之也。而东瀛自上古草昧,文想武命已混合一气,成不解缘。即徐福三千东渡,可谓奇侠绝伦。神道怪玮,足涌志气于九天之崇,喷热血于大瀛以外。特别性质,于斯定矣。汉、唐、宋、明以来,遣学同文,遣僧说法。中原之文物制俗,一效即工。流幻变迁,亦靡不改移竞争,期于符轨和魂汉才,自成风气。

    全国佛徒,卓绝闳放。善审时变,而必达所希。飞扬跋扈,而独立无倚。自大秦凿通智识,斗革破坏治化,日月一新,巨细精粗,消纳无遣。和胆洋器,乃语耳。然而文想以之横溢,武命以之暴吼。综其原有之精神,实不过提刷逾出耳,改进加良耳,非别创天地而现旧天地也。无他,想耳,武耳。夫以日本掺合中、西、印度三伟物,重以自出之精神,而窜益新法,以合其因体之程度,间接之倪鄂而遂有今日,遂为东洋历史上独一无二,善变善学,精进不退之祖邦,无可讳也。而我中国尤彼之文物制俗最先且老之大祖,亦无能讳且美谭也。然而我中国近日则文而不想甚矣,想而不武尤甚矣。

    虽曰有深结莫解之大缘,如世所称之政教学社乎?然我大圣杰贤如孔、孟,伟儒绝学如墨、惠、邹、老、庄、列;三代以下,英君如秦皇、汉武,察相如魏武、诸葛、王猛、李德裕、王安石、张居正、曾文正、左文襄、李文忠之徒;俗尚如幽燕、山西、黔、滇、楚、粤;社会如战国侠烈田横五百,东汉明季之国民,何尝不雄武绝伦,勇敢判断,而其他文想瑰绝,武命壮绝,沙数斗量,何可胜道。而胡以退步疾速,智力德育,优柔沈痼,致俾大社之局面一败灰墨如此也夫!抑其文想之极度,尚与武命相悬绝,而不免于儒耶?抑其武命之极度,尚与文想相悬绝,而不免于莽耶?以故我一社文学之偏胜,不得不穷极焉,矫而有以补救之也。今将以绝学之前辈,文明之祖邦,虚心折节,下而从事问学于明强渊侈之后进,阅历广远之新都。地则同洲,人则同种,学则同文,社则同俗,过度易而鉴戒近,激发深而裨益宏,盖舍日本莫与也。夫人老难与谋新,国老难与图变,而地小则事易举,势大则功难为,此天下之至情也。大地如英、法、俄、德,皆天下之新邦,政教、学术先取于人,而已乃扩张之也。若埃及、印度、犹太、突厥、希腊罗马之数,非灭即弱,此皆天下之旧国,政教、学术创之于己,自足过甚,自信太深,而久乃浸寻衰败也。

    夫日本,固于下之新国也,政教学术素取于人,而力足以张于已矣。而又三岛小国也,悬居海中,阻绝一切,危亡易见,民气易团,背水背也。神道狂侠,不饬边幅,轻而易动,无呆板心。伊吕波文,妇孺咸喻,无精深心。吊从古之战场,谒大贤之名墓,谭宋明之理学,慕历史之英雄,有观感心。诸侯养士,文武抗历,有竞争心。是皆明治以前事,足以助文想、激武命者也。然而至今数维新之大杰,揽志士之盛名,莫不共推三藩士。三藩士之中,莫不独推萨摩之西乡南洲翁。夫中国(者),固天下之旧国也,政教学术,创之于己,地大人众,不可强为。然而自戊戌变政来,湖南则惭愧薄有萨摩人之誉。夫湖南僻在中国之南方,政教学术,大抵取索于中原,而非己有矣;则湖南者,亦犹罗马之英、法,可谓能有新机耳。

    特湖南省也,英、法国也,同异之间,如是而已。今以萨摩喻湖南,夫抑不无影响耶?虽然,以人地壮广众盛论,综湖南全部可以敌日本,而其膏沃殷富且无论。然则萨摩向足况湖南?其士之伟博壮烈,又何足比湖南?吾甚羞湖南有兹誉,近于以孩提之智慧,矜奖成人之蠢而偶变者也。然则今或以湖南之一县,而代表其有萨人之风,殆犹之可也。不然,而其毋以为荣,且毋乃滋恧。虽然,名亦实不易副矣,今且无论湖南之一县,不足以配萨摩也,然吾即恐吾湘全部之人才,犹未足以妄冀萨人士。

    何则?彼日本既小邦,则日本变法,固应自有小萨摩,而小萨摩则竟足以变日本矣,是其实已至也。是故地虽小而成名大,所以为荣也。今我中国既大邦,则中国变法,而欲比例日本也,固应自有大萨摩,而大萨摩至今五年未闻足以变中国矣,是其名不副也。是故地虽大而实无有,所以为恧也。且不特此也,彼欧美交通,中先于日,外患之迫,中同于日;而日本三藩之所为,则卅年以前之事也。虽曰大小之殊形,社会之异势乎,然其悖于物竞强权之理则多矣。今者亡羊补牢,解嘲聊慰,情见势绌,知者尚希。属值我国家兴学育士,淬厉图新,凡我国民,固当人人持爱国之诚热,以日相推挽摩擦,而有以应之也。湖南素以名誉高天下,武命自湘军,占中原之特色,江、罗、曾、胡、左、彭沾丐繁多。人人固乐从军走海上,以责偿其希冀矣。文想则自屈原、濂溪、船山、默深后,发达旁,羊角益上,骎骎驶入无垠之哲界矣。然而终觉所希之犹狭狭也。今某等留学此都,日念国危。茹辛含苦,已匪伊夕,触目随遇,无非震撼,局外旁瞩,情尤显白。彼中政府举措,社会情形,书报论说,空际动荡,风声鹤唳,动启感情。又湖南夙主保守,近稍开放。

    壮烈慷慨,凿险缒幽,故其学派,又近泰西古时斯多噶。至于开新群彦,其进步之疾速,程度之高深,凡夫东西政法科学之经纬,名群溥通之谭奥,语言文字既通,沈潜探索有日,斐然可观,足饷友朋也。时难驱追,两美合符。通西籍则日力维艰,求速便则惟有东译。及今以欧美为农工,以日本为商贩。吾辈主人,取而用之,足敷近需。其后学界超轶,文治日新,方复自创以智人,庶俾东西而求我。当斯时也,其尚有以铁道电线为隐忧者耶?总之,我湖南一变,则中国随之矣。报国家而酬万民,御外族而结团体,天下无形之实用,固有大于斯者乎?此所以不避烦渎,为同胞罄陈也。

    顷各省咸集巨款,开译局,殆此志也。知我湖南必不让焉。缘译事重大,或为全国教育章程、科学及理法、实业起见,或为沟通全省修学牖下志士起见,或为溥智兆民,弥消教祸起见,或为提红给费,资助寒素留学远游起见,或为竞争商务,预防外人干预版权起见,目的繁多,悉根爱国,无他谬见也。尤复斟酌和平,力主渐进,顾全大局,维持同类。是数端者,窃愿我全省达宦长者,热血仁人,普鉴苦衷,提倡赞成,集成巨股,则他日三藩武烈之猷,忠君爱国之实,未必不骈推毂我湖南矣。要之,以新国而能输受旧学,扩张新学者,罔不兴;以新国而能浸隶旧学,绝弃新学者,罔不亡;以旧国而能扩张旧学,输受新学者,罔不兴;以旧国而能浸隶旧学,绝弃新学者,罔不亡。新旧兴亡之数,约略四端,可以尽也。爱国君子,其有意乎?湘中志士,其有意乎?南望风烟,心怛恻矣!邦人诸友,兄弟父母,尚何念哉!读《小雅》则知之矣。区区同舟,不尽多言。

    誓告国人文[4]

    (1916年1月)

    我们中华民国成立已经五年了。组织这个民国,由我们全国的人民,同心同德的组织而成,所以民国是人人有责任的。革命以前,我们中国处在极危险的地位。志士仁人奔走叫号,鼓吹全国的人民,拼了多少的头颅,多少的血肉,才换得这个中华民国。各国也承认了,总统也举起了,竟把我们国家作成公共的国家,人人都有国家的责任。若是大家同负这个责任,才能够保存我们国家生存于列强竞争的世界上。不料众人推举袁世凯作了大总统,第一件就大借外债,把盐款抵押与外国。外债到手,他就大肆挥霍,不上三月,把这款项用尽了,又再时时想方法再借。第二件就取消议会。

    民国的政体是取决于议会方得施行,议会也不用,就成一个人专横。第三件要加赋加税。民国的人民,本有纳税的义务,中国人民的纳税,比各国甚轻,若是正当支用,就是加赋加税也是常事,人民也要多尽点义务。不过袁氏得了人民的钱,不用在国家正经的事情上。如爱国储金一项,用在筹安会上鼓吹帝制。如大借款一项,多用在运动选举总统上。由此看来,袁氏加赋加税,只用在一人身上挥霍,并不有益于国家一点。第四件是他排斥异己。与他政见不合的,他就多方设计陷害他,如刺宋教仁就是一端。其余害死的也很多,也无人敢问。他就渐次的专横起来,忽然想起又做皇帝,要把我们公共的国家,化作他一家人的私业。把救国储金团的银钱,拿出办一个筹安会,四处蛊惑百姓,说我们中国不是君主立宪,不能存立了。

    又假托人民的意思,说是人民公推他作皇帝。孰不知是几个人作成的,或是利诱,或是威迫。试问我们百姓那一人晓得这件事?那一个推举他作皇帝?所以他们英、德、法、俄、日本五国,见他要作皇帝,就有警告前来。我们国家的内政,外人就干涉起来了。袁氏的野心不死,又极力运动登基,只管顾他一家人的尊荣富贵,不管我们国家的存亡。所以本军不忍我们国家亡在旦夕,应天顺人,首在云南起义,举兵北伐,要把这个蠹国殃民的妖孽除了。现在各省久已痛恨,不过尚未发动。听得云南起义,各省也就响应,粤、桂、湘、黔、江、浙已先联为一气,若是各省也同心协力,日后直杀到北京,把这国贼除了,另行组织我们原来的民国政府,改良我们民国的政治,万众一心,事就易成。

    惟望各省军界以及志士仁人,能够与我军同心协力,把袁氏除了,共同维持我们的民国,我们就同享幸福,不至永远堕落在浩劫里了。现在我军到处,秋毫不犯的,贸易须照常贸易,也不得高抬市价,军人们也不准他强买强卖。此次出兵,是为众百姓驱除害百姓的独夫,百姓也不必惊慌,造些谣言,互相惊恐。若是造谣生事,就是甘为袁氏的奸细,本军决不姑容。日后把这国贼除了,我们从新整顿共和的国家,改良我们共和的政治,同享共和的幸福。但是此事的成就,须要万众一心,共同出力,就不难了。我们军民同胞,也不少热心爱国的,若弃逆从顺,执戈起义,是此时此机。倘与本军响应,本军从重加赏,决不失信。皇天后土,共鉴此心。此檄。

    (《护国军纪事》第二期,1916年4月10日)

    誓师讨袁文

    (1916年1月)

    维中华民国五年月日,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谨率所部官兵全体,以牺牲酒醴之仪,敢昭告于皇天后土,而誓师曰:

    呜呼!天祚华胄,肇造区夏。治隆中古,实官天下。子氏始衰,不率厥德。朝觐讼狱,化家为国。玉食万方,宅中无外。丈夫如是,可取而代。狐鸣篝火,不寇斯王。人尧家禹,杀伐用张。亦有神奸,睥睨神器。狐媚孤寡,患生肘腋。天地大宝,于囊于橐。诲盗致乱,一丘之貉。岁在辛亥,苍头特起。攘除旧污,复我先矩。易占无首,礼运大同。畇畇禹域,天下为公。相彼关东,群雄如堵。本初拥众,遂为盟主。眷怀国难,风雨飘摇。百尔退听,谁则旁挠。民怀其粒,待泽孔殷。彼昏弗恤,苛政繁兴。封豕启疆,协以谋我。彼昏曰诺,何求弗可。失我民依,斫我国脉。自我视听,天夺其魄。帝制自为,在法必诛。卓焚其脐,炀斫其颅。时日曷丧,天人共怒。海内汹汹,维一人故。重足侧目,湮郁待宣。奕奕南疆,为天下先。五百存田,六千报越。矧兹有众,而不克捷。谁捍牧圉,曰维行者。与子同仇,不渝不舍。严尔纪律,服我方略。伐罪吊民,义闻赫濯。汝惟用命,功懋懋赏。违亦汝罚,钦哉弗谖。嗟尔有众,为国力勤。念兹誓词,其克有勋。

    (《〈义声日报〉汇刊》第一卷第一期,1916年9月1日)

    谕四川同胞文

    (1916年2月)[5]

    出示晓谕事:照得本军起义,宗旨正大,凡我中国人民稍明事理稍有良心的,断无不赞成本军之理。但兵队所至,易惹人民惊疑,若不明白晓谕,恐因小有误会,遂至误事。所以一件一件地解说,使我四川同胞,大家俱得了然。

    一、本军何以叫做护国军呢?因为我们中华民国已经成立五年,这个民国的国体,是中国人大家议定的,各国人都承认过了。今天袁世凯要想灭亡民国,称起甚么皇帝来,把我们人人有份之民国,变作他袁家私有之产业,还说是民意要他做皇帝。究竟谁叫他做皇帝?你们都是人民,可曾有过这种意思吗?似此当面扯谎,袁世凯还有一个中国人在他的眼中吗?况且袁世凯夙著的罪恶,大家是知道的。自从辛亥革命,他拥着重兵,勉强推他做临时大总统,只求宁人息事。到改选正式大总统的时候,他借了大借款,专供运动选举及个人之浪费,使我全国人民,无故加此重担。无辞可借,他又百方挑弄,激战江西、南京之凶事,借此扩张势力,报销巨款。又恐国会说话,不便为所欲为,他又解散国会,取消自治。

    大权在握,肆无忌惮,加赋加税,横征暴敛,此种痛苦,是我们人人亲受的。虽说人民有纳税的义务,但总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算是多取之而不为虐哩。袁世凯取我们人民的钱,果有一文用在人民头上吗?若论袁世凯的横暴,似乎对于外国人也该有点力量,看他抵押盐款,承认要求,这几年来之外交,无一事不是断送国家的命脉的。总之,对内则一味蛮横,对外则曲意将顺,袁世凯即不做皇帝,也要将国事闹坏。但不做皇帝,还有总统任满的时候,别人可以补救。他既做皇帝,我们中国必定由他一手断送了。我们深怕亡国,所以出兵讨袁,是永护中华民国的意思,所以才叫做护国军哩。

    一、民国何以要拥护呢?因为今天的中国,若不保存民国的国体,必不免于乱亡。这个缘故,是一说就明白的。你想辛亥革命,伤了多少生命,费了多少款项,经了多少危险,才把满清皇帝推倒,建立民国,做成五族共和的局面。今天,袁世凯又胡思乱想,要做甚么皇帝,今日既有皇帝,当初何必革命?夺了满清的皇帝,又让袁世凯来享受,你想满清及拥护满清的宗社党,能够甘休吗?还有全国多少革命党,千辛万苦,才造成这个民国,以为从此人人都是主人翁了。今袁世凯又要做皇帝,把全国人仍旧贬做他袁家的臣妾,你想多少革命党人又能够甘休吗?唉!大家不能甘休,只要有了机会,有了力量,时时可以动作,处处可以发难,你想中国从此还能有宁静的日子吗?

    二、袁世凯的皇帝做成,恐怕大乱不止,终归于亡国了。还有一层最危险的事,民国是外国人承认过的,一旦变了皇帝,必得又经外国人承认,我们中国在世界上才算得一个国家;若不得外国人承认,则在世界各国中,我们国家的资格,尚未成立,就像一块无主的荒土一般,各国可以任意占据,任意割分。你想这种情形,危险不危险?若袁世凯不发皇帝的迷梦,好好一个民国,何致有此危险!自从袁世凯要做皇帝以后,日本及英、法、俄、意五国,也曾对他发了一个警告,就是叫他不要做皇帝的意思。五国警告的话,就是说他做皇帝,必定惹起内乱,与各国在中国的商务有害,这总算是五国的好意。袁世凯若有丝毫爱国的心肠,想到外国人都来说话,也就该罢休了。

    三、那知他贼心不死,一定要无事找事,硬要想做皇帝。外国人劝他不听,必定是各打各的主意了,一旦有所借口,必定派兵前来干涉。靠袁世凯外交的本领,还能够抵挡得住外国人吗?恐怕袁世凯的皇帝做成,割地送礼,酬偿外人,以求了事,我们中国也就不成一个国家了。因为他一个人要做皇帝,把国家弄成了一个孤注,这种心肠,真是狗彘不如。若是袁世凯不做皇帝,我们民国是外国人承认过的,他们对于我国,无话可说,我们中国也就照常无事了,所以民国是一定要拥护的。

    一、护国军何以起于滇、黔?又何以先到四川呢?因为拥护民国,虽是全国人民公共的意思,通同的责任,但北方各省及沿江、沿海各省交通便利,一说反对袁世凯,他就把那些无知无识甘做他的犬马的军队开来攻打,朝发夕至,仓卒间恐受他的害,于事无益。只有云、贵地方,相离甚远,我们的兵队可以从容筹备,陆续出发。到我们的兵队开到各处,各省借着声威,可以渐次响应,渐推渐远,声势浩大,就是替他当犬马的,也可以渐渐省悟过来。那时袁世凯孤立无助,不愁他不倒。这是凡事有个先后次第的意思,并非专是云、贵反对袁世凯,他省便不反对。现在广西、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南等省已一概准备发动,江西省且有通电反对。

    这可见全国人心已经一致,不过情势不同,发动须分迟速。即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在八月间,南北各省有迟至十月、十一月才能发动的,这就是迟速不能一律的缘故。现在云、贵两省发动已经一个月,两省军队已开到四川,四川是应该发动的时候了。四川若趁此发动,会合我们的军队顺流而下,直到了武昌,中国的大局就算十成定了八九成了。四川的形势,据全国的上流,关系成败不小。我们所以前来四川,补助四川同胞赶速举义,就是这个缘故。但有一层,凡举事须有个系统,有个秩序,才不致紊乱。即如云、贵此次举义,是由两省长官决定,一纸风行,民间毫无扰乱。四川的长官,若能顾全大局,顾全地方,即由长官决定,也不过一纸风行,就算完事,民间不致丝毫受害,岂不甚善。倘长官犹豫不定,我们的兵队到时,不得不以兵戎相见,亦是无可如何。但我们的兵队处处申明纪律,不许有丝毫扰害民间。若有不守规则之人骚扰民间,一经查出,或被告发,必定从严惩治,决不宽贷。川省同胞具有天良,望大家齐心合力,共表同情,共卫民国,切勿轻听谣言,妄相揣测,致有误会,转多妨碍,至要至要。俟四川全局平定之后,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又分兵四出,辅助各省起义,共同驱逐袁世凯,另组织民国政府,统治全国。那时内忧也可以消弭了,外患也可以减少了。合全国的人提起精神,激发良心,同来整顿国事,何愁不有进步?那时才真算是我们的国利民福了,特示。

    (贵州《铎报》1916年3月5~6日)

    【注释】

    [1]此篇原题为《蔡都督南行之真相》。

    [2]由此往后一大段,《申报》未载。

    [3]《申报》未载“孟子曰”以下一段。

    [4]原题为《护国军蔡总司令之檄文》。

    [5]原无日期,据文意推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