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自述-附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蔡松坡先生事略

    赵式铭,郭燮熙,刘润畴

    蔡锷,湖南宝庆邵阳人,号松坡,原名艮寅,年三十岁。六岁受庭训,七岁就学私塾。十岁毕五经,能文。乙未十三岁应试入泮,随师樊山肄业长沙,即擅文名。丁酉(十五岁)入时务学堂,习英文、算学,研究群经,积有心得,缀为札记,师友莫不赞服。戊戌年十六,时义宁陈右铭抚湘,考送出洋学生,应考者五千人,以第二名入选。旋清廷政变,不果行,愤憾不欲生,奔走湘鄂,阴结同志,谋刺虏后那拉及湘贼中顽固某。己亥(十七岁)至上海,应李君逸琴之邀,权入南洋公学。

    时梁任公、唐黻丞正藉勤王为名,结合同志,谋举革命,乃就梁于日。梁氏以其年幼,宜储学为异日用,遂入东京大同高等学校研究政治哲学,并补习普通科学。时[2]稿于《清议报》,署名孟博、奋翮生者是也。是年与刘百刚、吴禄贞等创设励志会,留学之结会自此始。庚子(十八岁)八月汉口事发,师友多遇害(唐公才常为公之师,杨〔林〕述唐、李虎村、傅良弼、黎科、蔡煜丞为公同学)。旋联军入京,海内鼎沸,外瞩祖国之危亡,内伤僚友之惨祸,忧虑成疾,形容枯槁,医药鲜效。然以体质素强,治事为学,尚如恒也。是年冬间,适日本某巨公将游历长江,公求充译员,藉为复仇之举。某拒之不纳而止。旋与同志戢君翼翚、王君亮畴、沈君虬斋、杨君圃堂等创设《国民报》,阐民族主义。民族思潮之布满神州,此其滥觞。革命重实行,耻为空谈,乃以私费入陆军成城学校。学费所出,悉以译述自给。其时适梁任公所创之《新民丛报》开幕,乃草《军国民篇》投登该报。

    吾国之军国民主义之输入,以此为嚆矢。是年所编辑之《国际公法志》《支那现势论》诸书,一时风行海内。辛丑(十九岁)与杨君笃生、梁君鼎甫等纠合旅东湘人,创设湖南编译社及《游学译编》。庚子以后,东渡学生逐日增多,良莠不齐,情志涣散,因倡议创立留学会馆。并于成城学校创置校友会,为联络情谊,交换学识之资。犹虑情志之尚难固结,复与湘之范、周,鄂之吴、刘,浙之两蒋诸公秘密结社,歃血誓盟,以倾倒清廷,建设新国家为宗旨,以死为期;至于用何种手段求达目的,则由人自择。东京留学生之秘密结社,即由斯发轫。是年七月,于成城毕业。以丁父忧回籍奔丧。壬寅(二十岁)复东渡。八月入日本仙台骑兵第二联队。十一月入东京士官学校。癸卯(二十一岁)十月毕业。十二月归国,湘归里。

    甲辰(二十二岁)春间,任湖南教练处帮办,兼武备、将弁两学堂教习。五月赴桂,任广西陆军随营速成学堂总理并创设测绘学堂。因见桂省款项支绌,军备苦难扩张,时生拊髀之叹。迭次请去,当道苦相羁留不果。乙巳(二十四岁)冬间,创办陆军小学堂。丙午(二十五岁)创设兵备处,于桂省兵事多所建议,当事以财艰匪多,少所采纳。是年冬间,随同前桂抚张鸣岐巡边,亲历桂、柳、思、南、太、归、镇、泗、色等府。

    并调查沿边及安南、谅山、高平等省地势民情。短衣匹马,巡行四千余里,于边情地势,均经逐一札记,并草绘略图。前张抚奏请修筑邕铁路,分别修撤沿边炮台,改良对汛,整顿边防军备各条,采锷议也。丁未(二十六岁)夏间,于南宁创练步标,躬亲教练,一切规模,皆所手订,将卒悦服。新兵入伍,锷率同全军,对神盟誓,戒以不犯上,不为匪,不脱逃三事。盖欲以神权迷信,矫边民犷悍之性也。己酉(二十八岁)三月,调充讲武堂总办兼办学兵营。该堂前任办理不善,紊如乱丝,以致所聘某国教习跋扈恣肆,员司学生以及兵夫辄轶出范围之外。锷乃严伸纪律,将中外司员之不尽职者,悉予黜退。

    学兵营官长以下概行遣散,另行编组,申儆而教练之。堂营章制,重新厘订。期月之间,壁垒一新,广西陆军实以该堂植其基。庚戌(二十九岁)该堂毕业后,锷迭次乞假回湘,便道过桂垣。时张抚与军界某某等大起龃龉,伏潮暗湍,不可终日,而军事各机关尤为淆乱无纪,张窘蹙万状,以锷材望夙孚,切意挽留,不令行,任以督练公所三处及干部学堂总办兼办学兵营。锷迫于公义,勉担收拾残破之任。公以桂省军事现状非殉纵敷衍,即卤莽灭裂,乃订立程限,逐事清厘,期于力扫颓风,廓清积弊,不惜以一身府怨。三月之间,困难问题,多迎刃而解,基础大立。而疾恶稍严,遂遭众嫉。适因甄别干部学生,黜革至七十余名之多,佥壬构祸,横起风潮。桂议员中有不素慊于公者,摭拾浮词,砌款弹劾,公屹不为动,以镇静处之,治事如恒。部曲中咸愤愤,有欲以激烈手段对待之者,公力止之。惟以议员干涉军事为不合,电请中枢派员查办,以杜后患。旋因桂中军事,部署略具规模,力请解职。

    其时,片马问题发生,举国骚然。滇督李公[3]以公治事有声,迭经函电敦调,并派员迓接,公于辛亥(三十岁)春由籍起程赴滇,任三十七协统领。滇省军界党派分歧,争竞颇烈,公不偏不倚,激扬清浊,一视同仁。惟知以砥砺志节,讲求学术策所部,同胞将士靡不倾服而爱戴之。桂议员以前此劾公,反遭失败衡之,函恳滇议会表同情。滇议员竟以上闻于李督,李督斥其盲从。军界同胞咸抱不平,欲与滇议员开谈判。公亟阻之曰:予果无状,为世所摈斥宜也。既俯仰无愧,何恤人言。余将来若能于吾国有所建树,则渠等今日之掊击,适凑成余个人历史上之佳话。中外伟人,无不为世所诟病者,复何庸计较。云云。时钟、王[4]等握军界重权,对于同志诸人,屡谗构于李督,极端排挤,公为解释,如殷、罗、韩、谢、唐、刘[5]诸君得以不被排去者,公之力也。

    川中铁路风潮起,公逆知中国局势之解决,将以此事为导线,即与同志诸人迭为密商,着手布置。以李鸿祥充七十三标管带,唐继尧、雷飙充七十四标管带,罗佩金充七十四标统带,李凤楼充机关枪营管带,并于下级将校中,将同志者伺机位置,党人势力乃几与钟、王派势力相埒矣。七月中旬,公以秋操计划,赴宜良踏看地形,八月中旬始归。其时川事益急,公召集同志,密议数次。有主张云南不宜举动,俟全局大定,再为拔赵易汉之谋,以避外人之乘机干涉者。公为云南宜速举以为东南各省倡,纵武汉失败,滇中亦可于半年之内,整顿军备,进退裕如,以此数月之中,川、黔可以得手,得此三省,以与满清争衡,胜负亦未可决。众多赞成,其议遂决,遂定期举事。并决定攻守计划,歃血为盟,誓不反顾。钟、王已有所闻,戒备綦严,时派人尾随,侦公行动,诸难自由。八月下旬,钟欲撤惩谢、李诸人,经公面折其非,并函陈利害,乃免。自武昌光复之耗至,风声更紧,而以子弹未领,豫备未周,荏苒数日。嗣闻武汉复经失守,腾越亦经起义,是日午后,发令委派临时官长,按照预定计划,分途布置,以李根源率七十三标攻围军械局、五华山,而巫家坝步、炮两标非公亲临,断难如意以动,乃赴巫家坝。午后十时顷,聚集两标将校,宣告举义宗旨,词严义正,每发一语,则群呼万岁。

    宣告既终,到校场〔擒〕满人容山、惠森二军官至,群欲处以死刑誓师。公谓吾辈今日此举,为倾倒满清恶劣政府,不宜戕杀其个人,汉、满、蒙(古)、回、藏,皆属同胞,应一体看待。遂令暂拘,事后释放。继复聚集目兵誓师,欢声雷动,分给子弹,整理装械。既毕,整队陆续出发,时正夜半,遥见城中火起,频闻枪声,知七十三标已入城,乃督军急趋至南城外车站。有巡防军两哨迎降,公稍为抚慰,仍命暂扎南城外,巡逻车栈一带,保护居民,防缉宵小。旋途遇马标于南校场(系奉钟调来城镇压者),公以该标为来援,与该标将校握手欢呼,该标亦慑莫敢动。旋率军由大东门入城,以步、炮、机关枪各队分布东南城垣一带,待揭晓施行总攻击。并派队协攻军械局及五华山,设司令部于江南会馆,会步、炮各队协攻军械局、五华山、督署各处。步队所携子弹,人仅十五发,鏖战达旦,早经告罄,非得军械局,则子弹无从接济,乃以火药毁其围壁,众兵拥入。同时五华山、督署两处相继攻克。公下命饬诸军分别占领诸要地,不得擅离。并严饬各军,不得妄戮一人,不得擅取民间一物。人民安堵,省局大定。乃于十一日组织军政府,分设部、司,择滇中时彦以为之长。一面通电各省及各地方官僚军队,饬令善保治安,勿得惊扰,一切人员悉仍其旧。

    十二、十六等日,临安遵令反正。时龚心湛据蒙自,结连开广,滥招军队,冀图反抗。公任朱朝瑛为南防统领,赵复祥副之,命袭攻蒙自,与龚军遇于大哑口,一战破之,歼其督带孔毓琴,擒斩无算,余众溃降,遂长驱入蒙,龚遁去。以南防毗连越南,且防营势力颇厚,反侧未安,乃编成南征军一支队,以罗佩金率之赴蒙。开化镇夏文炳慑于兵威,亦率所部于十九日举旗反正。鹤丽镇张继良招集无赖,图谋叛抗,公命榆标严为戒备,相机剿办,并派骑兵邀截其军火于楚雄(禄丰)境,悉被捕获。张势穷,求放归,鹤庆绅执而复纵之去。省垣附近各属,则遣小支队分途巡视,宣布宗旨,抚辑居民,缉捕盗匪,旬日之间,全滇大定。

    时赵尔丰据蜀,川民涂炭,旅滇川省官商切词请遣师往援,公亦以四川据长江上游,若赵氏挟川中兵力财力,北连秦晋,东下武汉,西抚西藏,足以制民国之死命,乃搜集军实,编成一师,以韩建铎长之,分为两梯团,于九月下旬先后出发,分道并进。第一梯团以谢汝翼将之,第二梯团以李鸿祥将之,谢团取道昭通、叙州,李团取道毕节、泸州,拟会师于成都。师次叙、泸,赵氏闻风胆落,即行交出政权兵柄,另行组织政府。公即命两团暂驻兵叙、泸,协商川中军府,镇慑地方,维持治安,勿庸前进,以免启猜嫌而生恶感。时川中军府林立,政令分歧,会匪暴徒,遍地横行,李、谢诸将领迭电请积极的进行,代为扫荡廓清,另行组织川中统一机关,公切电阻止,饬令联络成、渝两军府协力剿办土匪,安辑民生,其有妄思割据,扰害地方者,则逼令取消,俟川事稍定,即行撤军还滇。川滇之能免争端,而未破裂者,公主持之力也。

    先是九月初六日,张文光起义腾越,分兵下永昌,出大理,裹胁太滥,号称三十四营。其党陈云龙与大理军斗,各地骚然,乃命李师长根源率省军出巡迤西,而以赵藩充巡按使兼西道,会办迤西善后事宜。饬将腾永号称三十余营者切实淘汰,只准留编七营,以节饷糈而靖地方。李、赵抵腾后,被汰各营叛变于永昌,永城焚抢过半。经李师长督队堵剿,骈诛殆尽。并调张文光为大理提督。李根源请设殖边队,经营怒俅夷,以杜觊觎。公采其议,派兵深入夷地,拓地数百里。又请改土设流,公以才财两乏,且有投鼠忌器、为渊驱鱼之虑,命采渐进方针,无事急遽,宜从兴教育,修道路,办警察,务垦殖入手,设行政委员以领其事,将土司司法、财政收回,不改之改,较为有济。现已次第施行。

    十月中旬,蒙自统领赵复祥因滥招新兵,匪类羼入,临标及新招之一营全体叛变,戕杀官长,焚劫市场,商埠亦被蹂躏,库储饷项,抢夺一空,将校以下,逃匿殆尽,南防震动,越南法兵调集沿边,势将借口侵入。公与法领交涉,谓蒙乱指日可平,铁路一带,当派兵沿途驻扎保护,决无他虞,法商所受损失,事后议偿。法领感公诚信,无异言。公一面电谕蒙自叛军速复旧状,无得擅动;一面电饬临安开广各军,严加防堵。并即由省派遣军队,保护由省至河口铁道一带,沿途驻扎。令朱朝瑛赴蒙抚慰叛军,严守个旧,命罗总长佩金单骑赴蒙,恺切宣慰,众心稍定。乃饬将蒙军陆续调省,分别淘汰,编为二营,将为首之李镇邦、龚裕和、郭耀龙、张志仁等二十余名先后置之法,军民为之肃然。

    时汉阳失守,民军不利,南北议和,迁延不决,大局堪虞。公召集将领会议,决定以援川之师,循江东下,由宜昌登陆,进规襄阳,出潼关、武胜之后,截击清军,俾不得逞志于鄂陕,然后结合沿江之师,直捣燕廷。同时复编定北伐军四千,任命唐继尧为司令。原拟取道川省,并合第一师径赴中原,因黔省于反正后,措施乖方,执政诸人如张百麟、黄复清、赵德全等,滥引匪类,盘踞要津,张、黄等自充龙头,广开山堂,勒索民财。于是全省遍地皆匪,烧杀掳掠,无所不至。黔中绅耆举代表戴戡、周沆等来滇,切恳便道移师入黔,代清匪乱。公初以北伐为重,又思事涉嫌疑,不允所请。继经戴等一再哀恳,谓滇黔唇齿,黔乱滇必难安居,即湘、蜀亦受其影响。公乃命唐继尧率兵入黔,假以便宜行事之权,俟黔事略定,仍当移师北捣。唐入黔,剧战于黔垣,克之。黄早伏诛,张、赵遁去,余众悉降。黔人念唐拯救之功,举为都督,全黔大定。

    时滇师驻叙、泸,川南一带,全境晏然。该处自铁路风潮起后,土匪蜂起,糜烂不堪,惟滇师弹压抚辑,兵威所及,居民皆安。匪徒志不得逞,乃散布蜚语,谓滇军有并川之意。川人不察,遂起猜嫌。加以滇将张开儒辱郭灿(由滇军府派充四川巡按使,前清任云南巡警道,蜀人)于昭通。合江之役,复误杀黄方(川南总司令,系重庆军府所派),更触川人之怒。滇师则以川中军府林立,且多拥匪自卫,人民涂炭,四境骚然,辄欲问罪成都。两方恶感滋成,几致决裂。公切电排解,严饬滇军不得开衅,更约川、滇两军共图经营藏、卫,藉御外侮而泯内讧。川督报以藏事川可力任,无用代筹,公乃饬滇师撤还。

    民国纪元初夏,援川各军及西征之师次第旋滇。公以滇省经济枯窘,万难养练多兵,而地介两大,非蓄养武力,不足以固边隅而戢戎心。乃将旧兵概行退伍,另征土著壮丁,编练成军,为更番训练之计。一面裁撤防营及保卫队,腾出款项,为裒益军费及其他要政经费之用。复将防营陆续裁撤十余营(反正后计九十余营,计先后裁撤四十营)。反正之始,军事倥偬,善后各事,备极纷繁,凡百政务,只能保持现状,逐节清理。

    入夏以后,一切政事,稍稍就绪。公以为政须有统系秩序,乃可责效观成,用集各有司编制滇省五年政事纲要,权其轻重缓急,按年筹备,为积极的之进行。惟交议会研议,久未得复。盖以厄于经济,噤不敢声也。公于滇中政事,主张设银行以利金融,藉外资以兴实业,募内国公债以兴劝业之实,而杜外债之挟持,办契税、烟酒税,以救目前财政之急,清丈田亩,以裕国课而均负担,修筑滇邕铁路及辟内地马路,以利交通而固国防,缩小军备,以节饷糈,整顿盐务,实行就场征税,变动引岸,创设弹药制造厂,以裕军用,普设警察,以利行政,裁防、陆各营,以统一军制,经营边地,于土司设置流官,以图开拓固边圉外侵,实行军国民教育,以蓄国民的武力,节减官吏薪公,以倡俭素而息官热,重订办公条例,以扫泄沓积习。以上诸端,或已次第实行,或着手规划,期底于成,徒以为财政所厄,未能率如所期。时川、黔、粤、桂不靖,滇独晏然,邻省人民,视为乐土,趋之若市。虽由该省民风淳素,教化易施,抑由于公之娴于政治,措施成宜,有以致之也。五六月间,藏氛大发,川边告急,大总统命滇出师入藏,川督亦有电求援,公乃简殷承为征西司令,调拨陆防劲旅,于七月初旬开拔,前锋所及,克复盐井、必土,分师进规乡城、杂瑜、波密、遥解。军行秋毫无犯,番人望风投诚。巴塘围困几半年,闻滇军至,撤围以去。方拟分道进取,直抵拉萨,用竟全功。忽奉大总统迭电令饬班师,遂中道折回,论者深为惜之。

    (未刊稿,原稿本藏云南省图书馆)

    蔡公行状略

    蒋百里公讳锷,字松坡,湘之邵阳人。民国四年冬十一月二十一日,公自津孑身南走万里,入于滇、越。一月,誓师于滇南,所部盖三千人。既克叙、永,进规泸、渝,大战于纳溪,当是时,公之名震天下,而公之疾已不可为矣。两粤景从,浙、湘继起。黎公既正位于京师,川难复起,公犹未知其疾之甚也,仍视事,以五年七月杪入成都。

    蒋方震(1882~1938),字百里,晚清浙江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人。中国代军事理论家,陆军上将。蒋方震一家(右为其妻子左梅)

    翌日医来,则谢曰肺疾也,不可为矣。遂东下。四方尼其行者,谓公能驰驱于戎马之中,而独不能卧治于成功以后以为异。而不知一年来之劳形疲神,已摧残其生命,至于不可复救也。九月,东渡则稍瘳。十月杪,忽转痢,公虽自知不起,犹作激昂语。

    蔡锷公馆十一月四日,食众人以瓜,且曰各人在,其一分也。语详遗电中。七日之早,望飞机,犹欣欣然有喜色,曰:今日愈矣。傍晚,命索食饵于湘中。十时,气益促。八日午前二时薨。呜呼!当公以孤军当大敌,固早置其身于生死外也。

    公少颖异常,衣布袍,手老子道德经,且诵且行于途。年十四,见知于江公建霞,入时务学堂。戊戌变后,间关东渡,欲以私费入陆军不可得,悒悒者二年余卒达其志。时有倡亡国纪念会者[6],或代署公名,而终请除去之。有为冷语者,则涕泣而言曰:先辈亦既死矣,苟得一艺以救国,复何恤于人言。壬寅春,闻父丧,不得归,则伏案终日,迄于午夜。知其痛之深,而不敢劝也。既毕业于成城学校,以人少,不获即入军队,始归省。甲辰,以骑兵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某年冬返国,由赣入湘,从事于军事教育。既应召入粤西,总掌戎幕,遍巡边徼,出入于瘴疠者经月,欣然有以自得。尝病热,药之不瘳,则跃马以出,走数十里。归,汗出大愈。盖公之强毅自克,出于天性。而孰知其自克者,乃适以自残也。在粤西五年终郁郁。既入滇,众望悉归。

    辛亥之役,匕鬯不惊,而定大业。时天下纷纷,或苦兵,或苦匪,或苦饷,而滇中晏然。陈师以出,援黔、援川、援藏,军用不竭,而都督之俸月六十元也。公治滇,英、法人尤敬畏之。滇师之初起,越督贻书于政府曰:是非姑勿论,若蔡公者,余衷心钦其为人。英人有教学于北京者,高举其拇(指)以告生徒曰:若蔡公者,当今第一。此一年前之事之言也。公以廉洁自持,而急朋友之难,则慨然无所惜。初入京,有为赁屋于某氏,一寻常邸宅也,而惊其华,且笑指仪门曰:可以八字题之曰:养尊处优,藏垢纳污也。既而郁郁,亦委随流俗,不岸然以立异。然身兼督办、参政、将军、办事员等差,循例得俸月可入五千元,公悉任其事而辞其俸。

    四年春,病肠疡,就医于津,元气自是伤矣。一日深秋,早起渡南海,遇疾风而喉痛剧,遂病。时密议已定,公遂离京,以病辞。真也,非饰也。公不病,未必能成行,公不行,病未必即死也。呜呼,天耶?人耶?经界局既以经费无着而请裁,然早自八时起迄四时必躬莅,口述手批无倦容。尝曰:余当困难,精神始现。纳溪之役,士气稍稍衰,公能鼓舞之,率与俱进,士气复大振。其与军事,盖天才也。公身不魁伟,而绝有力。好弈,终夜不肯休,艺之强者,常以精神不继而负。其书法别成一家。公之东下,天下人无不想见颜色。有面谀者既退,公曰:咄!不算回事,战胜于国外乃为雄。呜呼!公今去矣。公之名成,公之志未遂也。

    蒋方震曰:公尝谓:余衡岳之气未衰也。湖湘之士,旋乾转坤,当有三次。曾、左(曾国藩、左宗棠),其首次也。公之言信矣。谭、唐(谭嗣同、唐才常)以还迄于公,皆以死勤事,其为一次耶?其为二次耶?呜呼,公之志未遂也!民国五年十二月八日,距公薨后一月,学弟蒋方震既护公灵自东返于沪,乃挥泪为之记。

    (《长沙日报》1916年12月26日)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清朝“中兴名臣”之一,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号湘上农人,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长沙浏阳人,出身世家,与陈三立、谭延恺并称“湖湘三公子”。清末百日维新著名人物,维新四公子之一。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唐才常(1867~1900),字伯平,号绒丞,又字佛尘,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领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贡生,与谭嗣同时称长沙时务学堂教习中的“浏阳二杰”,戊戌政变后,去日本、南洋集资,回沪后创“自立会”,旋于汉口谋发动自立军起义,事泄被捕就义。有《唐才常集》。

    蔡松坡先生历史

    共和复活,蔡君松坡以再造民国功,奉命督四川军。旋荐罗佩金自代,移疾至海上养疴焉。初寓哈同花园,从德医诊视,疾寝甚。复东渡日本,入福冈大学医院,时九月中旬间事也。

    先是,君居京时,感受政治上种种激刺,已患失眠及嗓痛之症。嗣又水陆奔波,数濒危难,而西南督师时,规当军务,昼继以夜,中疾益深。然国人之望之者,固谓君方壮岁,国事蜩螗,天固不忍遽夺我英杰才也。乃昨日午前东电报告噩耗,谓君已于八号午前四时病逝福冈院内。中央接电震悼,议会休议一日,以志感伤。各方面闻君凶(耗),问者均咨嗟太息,以为国家又失一长城。呜呼!君距生才三十五岁耳,而昊天之不吊。即如是,君生平事多奇特,其爱国热诚,有足资人矜式者。为析其历史,为五时期志述之。

    (一)学业时代。君名锷,字松坡,湖南宝庆县人。年十二,举邑庠。就学于省城时务学校时,士夫方倡言维新。校为梁任公所创办,君岐嶷特出,任公深爱重之,然少孤家贫。至戊戌政变,校遽辍办,君于是有游学东瀛之志,然以家清寒,故以制钱二串至湖北,沿途告贷,乃仅得至日本。又以学费无着,因日读夜译,举所得译资助学费。时任公方主《新民丛报》,往依之。因以师生义,为谋入日本士官学校。复以君绌于资,为筹措,得两湖两省官费,自是始得安心求学,更得以余资供老母饔飧。君学业成绩特优,遂以士官第三期卒业。时人举以与二蒋称三杰焉(即蒋尊簋、蒋百里)。君少有大志,虽在学时已有澄清天下之想,同学之士无不深伟其人。盖君后此丰功伟烈,已始基于学业时代之矣。

    (二)回国服务时代。君既以三期卒业于士官学校,抱其所学,辄思效用。既回国时,各省方创练新军,江西巡抚夏时闻其名,聘为武备学堂总教习,旋即辞去,以为未足竟其志也。于是复返湖南,膺当道延请,任武备学堂总办,督率课程,导扬志节,大见成效。当斯时,李公仲轩方巡抚广西,调君任参谋兼练军学堂总办,又创办干部学堂于桂中省垣,所造就之士才至今均得效用。于时英俊辈出,无负于部之称焉。

    陆荣廷(1859~1928),字干卿,原名亚宋,壮族,武鸣县垒雄村人。幼年孤贫无所依靠,到处流浪。清光绪四年(1878)流浪至龙州水口,得撑渡工谭泰源(其子谭浩明后为广西督军)之助,做一段时间撑渡,后谭泰源把女儿许配给陆。不久,陆荣廷在水口纠集20多个青年在中越边界活动,抢劫法国人的枪支和财物。成为三点会的首领和私盐贩。三点会发展到数百人,时人称为“义盗”。

    时广西新军尚未成营,君以参谋资格练新军,遂奉檄为混成标标统。历任讲武堂总办、参谋处总办、兵备处总办。今粤督军陆君荣廷当时练兵广西,悉仿其规模,于时下称劲旅焉。宣统元年,李仲轩起为云贵总督,复调君至滇任协统。其治军以爱惜士卒,森明赏罚为宗旨,西南之士,无不悦服。后此之克,以声色不惊,一举光复者,则其始基又在于治军之时代矣。

    (三)云贵光复时代。辛亥武汉起义,君在云南任协统,乃密运机筹,联络军队,滇中全军应响,遂被推为都督,盖一日间事也。而省中旧派官僚无知之者,其办事之机警、活泼如此。云南既独立,君遂遣师攻四川,川中亦多君旧部,闻君举事,亦揭义旗以应,而四川光复。又贵州密迩云南,民军密图起事,而匪势纵横,几蹂躏全黔。君乃遣师平之,而贵州亦相继光复。黔士民以君保障之功不可磨没,且光复秩序比较各省亦无如云贵之严整者,因相率醵资,为君于滇置生祠,于黔则熔金铸像,世所称民不能忘者,当之盖无愧也。嗣二次革命事兴,君独具卓见,以为南北两方所为均有未当,因联合云、贵、湘、桂、川五省,欲居间调和一方。又电达中央,请以法理为正当解决。东南诸省,服其卓见,然膺袁政府之忌者实根于此。未几,李烈钧军败窜海外,君之主张卒不得达。

    而政府因君有法理调停之忌,猜疑日甚。用诡为组织内阁之说,召君入京(项城与君电,至有内阁一席,非君莫属之语)。又嘱任公加函敦促。君虽知项城之诈,然抗令不至,必祸贻滇省,遂牺牲一己,飘然北上矣。

    (四)京居时代。君既入京,凡百韬晦。初用公府高等顾问,未几,命为政治会议议员及约法会议议员。将军府成立,任将军府将军。复继王聘卿而为统率办事处办事员。项城初以笼络群雄手腕,欲以多财、高位维系之,使不得展其所志。然君生平固绝非好财货者,其所兼一身职务,综其俸入,每月无虑数千金。然君一一谢绝之,而仅领最少之参政月俸。暇则遍游张家口各形胜,周知京畿附近之山川厄塞。盖早料项城将有帝制自为之心,而预谋所以制止之也。财政、内务两部谋举全国经界,复用君为督办。

    君擘画精详,规模远大,数上书当轴,请得用其所策,卒格不得,遂而治事之勤、干功之勇依然也。当时说者谓:君本军人,而必任以不相谋之经界事务,中央之意可知矣。(五)恢复共和时代。君既郁郁于经界事务,不获行其所志,而五月七日中日新约之耻,复为君所腐心扼腕,因建议项城主战,并请给假回滇召集旧部,以为背城借一之举,请勿自馁。不报,而约卒成立,爱国之思,益以奋发。然以百感抑迫,病状遂作。于时,君初有晚间失眠之症,而喉疾六时间之,顾犹深自调节。无何筹安会发起,扼于军警势力,隐忍不便有言。适戴戡至京,君引与同志,并移寓经界局,便与戴密谋,一方密电西南各省,发抒所见。政府因君所发密电过多之故,深用疑虑,因由军政执法处搜其寓宅,毫无所获。

    君知撄忌之甚,京中不可以久居矣。而筹安之谋,亦与时俱进,君乃以调查经界名义,派殷承至江、浙、皖、闽,派黄实至粤、桂、滇、黔,密有所图。又以数千金置厚仪,分馈西南各将军,以资联络。布置既竣,乃自图脱身之策。诡为醇酒妇人,以惑侦者之志。至上年八月十二号清晨,微服出京。至津后,住共立医院。政府闻信惊绝,遣使促其复回,而君遂于十八号乘日船山东丸东渡。然距其出京之前一日,犹照常至经界局办事也。至日后,复内渡上海,抵沪后用岳某护照抵港。此项护照盖任经界时所请于外交部者也。吾人犹记君行出京时,疾滋寝甚,其在山东丸道中,寓书其友某君谓:脱离故国,心绪少定,现食能下咽,夜能获睡矣。甚矣,忧患足以致于病也。云云。又寓函局员(经界局),嘱其呈报出洋。到日后,又寓书统率处唐质甫,请密寄佳拓法帖。其安闲不迫,整暇自然如此。

    (北京《民言》1916年11月12~13日,又见北京《国风日报》1916年11月14~16日)

    蔡松坡之轶事四则

    戒甫

    蔡松坡生性静默,与人谈论,辄扼要数言,和易容众,未尝有迕色。然遇事认真,为广西干部学堂监督时,诸生好辩者,常恶语怒斥之,甚或掴之以掌,其严烈如此。貌清癯,身仅中材,颇不称其志气,且两额薄削。已!窃虑其不永羊也,而竟阏折,惜哉。

    民国二年,公解滇督任,入京就参政之职,寓石驸马大街。常聘美国人至寓,教授英文、法政诸学。日有定程,暇则围棋,精思妙著,眉色飞舞。观其作势,已知其娴韬略,而善战伐矣。

    公爱才如命,随处留心。吾县龚君铁铮,深沉宁静,大蒙奖借。三年冬,为亟筹千元,先容与滇省某公,促其经营矿业,惜龚以他故作罢。迄去冬滇黔事起,即连致三缄,嘱其在湘省响应。龚故以攻督署死,论者谓不负公特达之知焉。然亦足以见公之照奸熟计,殆预料有讨袁之一日也。伟矣哉。

    当公潜行出京时,所携名妓曰小凤仙,杭产也。癸丑,予寓都门时,凤仙住陕西巷云吉班,豆蔻年华耳。亡友向君决庵,貌颇寝,为之制衣物百元,即膺殊睐。其母一日邀决庵至私室,晤其父,瀹茗谈身世,状甚扭捏。据谓曾任有清武职,以家道中落,携妻女鬻饼沪上,旋质女妓籍。已而,凤仙年过幼,见逐于英捕,遂举家北上。初至,客寥寥,渐劝决庵纳女为侧室,以终二者余年为请。决庵勿遽却之,未几南返。亡友喻君小南继往,每当游客疏阔时,能座谈数时取乐也。凤仙面作瓜子形,色纯白,体态轻盈,远望若仙子。惜上颚左右有二牙外露,开口颇损美观。然近询之自京来者,则云已易金牙矣。又谓凤仙去岁眷于蔡公,名始大噪,盖其时年已二八,玉立翩翩,且工谈吐,精戏曲,解书史。故蔡公安之,缠头金无虑数千元也。时公已移京棉花胡同,犹惜身份,去辄以夜半。及以嫌疑被搜检时,始连日逗留凤仙家,品茶奏曲为乐。间亦同乘马车驰骋囿圃间,效刘备后园种菜之故事。旋阳与夫人反目,令携其二子出都。十一月初,遂挟凤仙赴津,出奔日本矣。风仙故知之,诀别而返。不及三旬,云南雷动。其母作北人语曰:老蔡也能造反呢!凤仙一粲而已。呜呼!庚子之役,德国瓦特将军为八国联军总司令,与李文忠抗议,初甚倔强。而瓦特所恋名妓赛金花,与杨士骧有旧,为言之文忠,托其转圜,卒免瓜分之祸。则中国近数十年来,优伶娼妓之关于存废,讵不大哉,亦可觇世变矣。

    (《长沙日报·文艺丛刊(二)》1916年11月12日)

    蔡公遗事[7]

    袁家普

    余与松坡督军交已五年矣,中经数回之事变,无一次未与余谋者。辛亥旧历九月二十一日,余与刘君式南、文君湘芷,以宋君钝初之电促,由奉天潜走上海。十月十三日,均随钝初入南京,共筹临时政府及参议院事。十二月初一日,接蔡公来电,调余等赴滇,襄助一切。十三日,遂与郑君开文、肖君堃、彭君廷衡、王君兆翔由沪起程。二十二日,抵云南省城。二十三日,入谒蔡公,见即推诚相与,如旧相识,此余与蔡公定交之始也。

    二十六日,奉蔡公委任为云南都督府军政部总参事官,凡云南政府民国以来各种法规,皆蔡公命余起草,公随笔改缀所订定。元年五月,密保余为云南财政司长,所有云南现行之财政计划、银行制度及关于财政上、金融上之诸项法规,皆余秉公命详细规定。云南之财政虽穷而不乱者,皆公所赐。并屡嘱余曰:云南自前清以来,本系受协省份,现在中央财政不能顾及各省,云南亟宜自谋,务使收支适合,不可专向中央乞怜。乃下令裁减军政各界薪饷,自都督以下每月过六十元者,均只准支六十元;六十元以下者,均酌量裁减;各项军费、政费亦皆至于减无可减,节无可节。是以元、二年以来,不惟中央未曾协济云南,云南反协济中央数十万元,而云南政事当行者亦均行之,并未停滞。蔡公在滇都督任内两年,除每月之六十元薪俸外,并未支用公费。其公馆之食用费每日限用小洋二角,其律己之严,可见一斑矣。至于治军之严,尤所罕见。云南自辛亥重阳首义以后,从未添招新兵,迨援川、援黔归来,皆令其退伍,纪律谨严,未曾有一乱暴之事。曾有一兵戏放手枪一响,即罚判徒刑二年。故余在滇前后三年,未尝闻过枪声。尤可怪者,蔡公都督任内,全省土匪为之绝迹。虽其威望足以服人之心,亦士卒用命,军队之配布咸宜有以致之。

    云南其时既已安已治矣,公乃旁及于国中之大局。始则命余在云南组织统一共和党,旋由党众举公为总理,而余与孙君敏斋副之,全省风靡,云南之统一共和党遂为中央及各省同党所倚重。其后,公见国内党争激烈,军人任意干涉政治,乃首倡军人不入党之论。适值统一共和党有合并五党为国民党之举,公遂脱离党派关系。并谓余曰:予读法兰西革命史,自拿破仑时代起至第三共和国成立止,其间法国宪法更变者计十九次,其重大之原因,皆因未有宪法,即先有党。其宪法皆由当时得势之党派所造成,及其党势一衰,而其所造之宪法,遂亦因而失其效力。甲仆乙起,循环不已,故良好之宪法终不能产出。及普法战争之后,法国全国一致,成立今日之宪法,而共和国家亦因之巩固。可见,政党者乃运用及维持宪法之物,宪法不可由政党所造而成之。今我国国基亦未固,宪法未立,而党争之激烈如此,吾辈切不助其焰,而扬其波。

    公又默察袁世凯之行动,终非可望其为爱国救亡之人,乃内则集合滇省军政各界要人秘密开会,定计组织建国团。首由公演说,略谓:我辈革命,原有数重:其第一重,推倒满清,恢复旧物,可谓已达目的。其第二重,满清虽倒,而官僚势力尚盘踞如故,帝制难免不再发生,加之暴民乱政,亦不可不防。其第三重,经过之后,国家断不能谓之成立。何则?国家者对于世界要有独立不羁之实力及资格,在国际上与最强国列于平等之地位,乃得称为完全之国家。今我财政上、经济上、行政上、司法上、军事上无一不受外人之压迫及挟制,故第三重非达到国家独立不羁之目的不可。余本此意,已与桂、蜀、黔等省都督联络,暗中组织建国团,以建立强固共和国家为主旨。乃公决派田君宗浈赴长江各省联络军界,派余赴京为滇省财政代表联络政界。癸丑之役,公以余为京、沪间军事侦察员,密电往来,日以数起。克强先生据南京时,公即联桂、黔、蜀实力援助,公之意盖欲假名戡乱,由滇出兵,经湖南出武昌,屯师武汉,再行迫令袁世凯退位。[8]后南京失败,公闻之痛哭者累日,而袁之忌公亦以此时起。

    及其来京也,虽与袁虚与委蛇,亦欲在北方占一军事上势力,以期达所谓第二重、第三重革命之目的。筹安会起之第二日,公即将其太夫人、夫人及如夫人在京所生之一子,派张君瑞嵩送回宝庆,而京寓只留如夫人一人,早已准备时时可走矣。数日后,召余密商,首问余曰:君之对于筹安会之观察如何?有人邀君否?我将来对于此事当取若何之态度为妥?余对以该会尚无人邀余,余亦决不参入。以余观之,外交上万难办到,现在欧战时代,日本将有左右世界之机会,袁自前清北洋大臣以后,即与日本大生恶感,日本之排袁,几同举国一致。袁帝制自为,日本决不承认,日本不承认,即当援助民党,而帝制必不能成。其结果,袁不为路易十六世,即为拿破仑第三世。公一笑曰:与外国开战之事,断不至有,拿破仑第三世或不能学也。余继言将军对于此事暂宜取沉默态度,置之不理,随后观察形势,以定行止。公曰:然!并嘱余与上海民党暗通消息,得其真相报告之。

    迨五国提出劝告,公又召余密商曰:予观袁实在立脚不住,上海民党情形若何?有信来否?余对以有人来坐探将军意见,以定进行之道。

    公云:此人为何人?所使能靠住否?余云:系彭君允彝、欧阳君振声、谷君钟秀等所使,断不误事。公云:速令返沪,只说我已决定袁实行表示意思,决定帝制时,我即离京。及袁搜公私宅之后,公愈不可在京一日居。又于十一月九日召余密商曰:予已决定出京,但倡义当以何处起点为妥?余曰:能得四川支持数月,则各省必有响应,天下事尚可为也。公曰:最好是由云南入四川。余曰:唐将军[ZW(]指云南将军唐继尧。[ZW)]意思未知若何?公曰:无碍。又曰:予此去以先往何处为妥?余曰:宜先往日本,与民党计议,旋赴安南,以规云南为上策。公曰:予去后,君等务宜不动声色,力持镇静,将经界法规编立成书,以为将来进行之张本。并嘱电沪上各要人,以便接洽。此即余与公永别之日也。公乃于十一月十一日出京,十九日余追至天津,则公已于先日乘山东丸赴日矣。以后遂未得有公书至。今年在泸赴成都及赴日过重庆时,接公两电,一言介弟松垣不宜令长铜元局,恐年少有误公事;一询太夫人已经来省与否?急欲一见,以慰孝思。

    呜呼!公已长逝矣。余犹忆在滇时,每逢星期,与公在偕行社为弯弓射箭、踢球斗拳诸戏,一若同校之亲友。及至入办公室,则严如神圣,不可侵犯。此景此情,宛然如昨。又忆南北统一纪念会之日,滇省举行提灯会庆祝,市民填街塞巷,公邀余微行于人丛之中,入市店中购买游戏之玩物,入酒店饮酒,则又如兄弟骨肉之在家庭中人,皆不知其为都督也。公夙娴文学,余于民国元年十月由滇赴京,曾亲书横披赠余。录其游西山两绝云:

    东风吹彻万家烟,

    迎面湖光欲接天。

    千载功名尘与土,

    碧鸡金马自年年。

    双塔峥嵘矗五华,

    腾空红日射朝霞。

    遥看杰阁层楼处,

    五色飞扬识汉家。

    可见其文学之妙也。

    (《长沙日报》1916年11月11日)

    蔡锷年表

    江涌

    1882年(清光绪八年壬午)

    12月18日(十一月初九日)出生于湖南省宝庆(今邵阳)城东之亲睦乡。父蔡正陵以农为业、兼营缝纫。母亲王氏,在家务农。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丁亥)5岁

    其父因家中生活困难,携带家人由邵阳迁居武冈县城西之山门黄板桥。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戊子)6岁

    开始读书识字。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己丑)7岁

    4月聘武冈刘氏女侠贞为室。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2岁

    从同邑名士、著名维新学者樊锥读书。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3岁

    4月应院试,为督学江标赏识,补为县学生。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5岁

    秋考入长沙时务学堂。翌年秋戊戌政变发生,时务学堂被迫停办,去武昌求学两湖书院,被拒。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7岁

    6月与范源濂等去上海,考入南洋公学。7月逃亡在日本的梁启超来函相招,乃东渡日本,入东京高等大同学校,旋改入东亚商业学校。与刘百刚、吴禄贞创办“励志会”,后加入唐才常的“自立会”。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庚子)18岁

    秋与同学十余人回国参加唐才常组织的自立军准备在武汉举行的反清起义。事泄失败,师友多遇难,蔡锷幸免,乃改艮寅名为锷,表示投笔从戎的决心。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岁

    与旅日湘人创立湖南编译社、游学编译社、设立留学会馆。12月17日考入日本东京成城学校自费学习陆军。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20岁

    2月著《军国民篇》,发表在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第1、3、7和11号上。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21岁

    7月24日入日本仙台骑兵第二联队实习,同年9月转为江南官费生。12月1日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骑兵科。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22岁

    10月24日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与蒋方震、张孝准并称“中国士官三杰”。冬回国,受江西巡抚夏时之委,任江西材官学堂监督。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23岁

    2月应湖南巡抚端方之邀,任湖南教练处帮办,兼武备、兵目两学堂教官。8月应广西巡抚李经羲之邀,任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又兼随营学堂总理官。9月兼巡抚部院总参谋官。10月兼广西测绘学堂堂长。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24岁

    9月在河南举行新军秋操演习,奉令观操,并派为中央评判官。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25岁

    2月创办广西陆军小学兼任总办。3月兼广西兵备处会办,后改任参议官。11月黄兴化名张愚诚潜赴产西密访蔡锷,计谋镇南关起义。冬随巡抚张鸣岐视察广西沿边各地,短衣匹马巡行四千余里,于边情地势逐一札记,并草绘略图。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26岁

    4月任广西新练常备军第一标标统。

    1909年(清宣统元年己酉)27岁

    2月任广西龙州讲武堂总办,后为监督,兼办学兵营。组织武德会。《越南重塞图说》(亦名《越南用兵计划》)及《桂边要塞图说》二书完成。(二书在蔡锷离桂赴滇时遗失)

    1910年(清宣统二年庚戌)28岁

    7月任广西混成协协统,学兵营营长。陆小因甄别干部学生,引发“驱蔡风潮”。11月云贵总督李经羲电召蔡锷入滇任职,送母回湖南,然后赴滇。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29岁

    夏抵云南后,写成《曾胡治兵语录》一书。7月李经羲奏请清廷任命蔡锷为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爆发。10月16日同盟会员、新军军官唐继尧、刘存厚等举行第一次秘密会议,决定邀请蔡锷参加响应武昌起义的策划。

    重九起义纪念雕塑昆明起义后蔡锷、李根源颁行的《简明军律》。

    10月19日~28日与唐继尧及部分新军军官连续举行第二、三、四、五次秘密会议、商讨起义准备工作,众推蔡锷为总指挥。10月30日夜昆明重九起义爆发,蔡锷等率军进攻五华山云贵总督署等地。10月31日昆明光复。11月1日起义官兵组成“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蔡锷被举为云南都督。11月11日云南军都督府决定派兵援川。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壬子)30岁

    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月26日蔡第一次下令减薪,都督月薪由六百两减至一百二十两,

    以下依次递减。1月27日蔡锷委派唐继尧为滇军北伐军司令,在昆明誓师出发。统一共和党成立,蔡锷被推为总干事。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5月6日援川滇军回到昆明。6月7日蔡第二次下令减薪,都督月薪再减至六十元(两)。蔡锷组织西征军,以殷承为司令援藏。8月15日~26日滇军西征军与西藏叛兵战于溜筒江,攻克盐井。8月统一共和党与同盟会等合并改组为国民党,蔡锷宣布退党,并主张军人“不党主义”。12月10日西征军撤出西藏,返回昆明。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癸丑)31岁

    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宋案”发生后,蔡锷通电遣责这种加诸个人的暗杀手段,要求“务获主名,以维人道”。

    7月李烈钧于湖口、黄兴于南京举兵反袁。8月川军第三师师长熊克武在重庆讨袁独立。蔡锷奉袁世凯命,派兵入川,镇压熊克武部,旋以熊部失败撤军回云南。10月4日奉调到达北京,被委为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

    熊克武(1885~1970),字锦帆,生于四川省井研县盐井湾。北洋政府时期曾组织川军,1918年,自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并兼摄四川省之军、民两政。是为1910年代末期至1920年代期间四川省之实际统治者。

    熊克武对四川几次起义的记述

    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令组政治会议代替国会,以李经羲为议长,蔡锷被派为议员。与蒋方震等组织军事研究会。

    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甲寅)32岁

    5月1日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袁世凯任命蔡锷为参政院参政、蔡锷修订《军事计划》一书。6月袁世凯加蔡锷以昭威将军名号。7月袁世凯指派蔡锷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办事员。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乙卯)33岁

    1月日本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5月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蔡锷在参政院发表演说,要求拒绝“二十一条”,下定最后的决心,并向袁世凯上作战计划书。

    1915年12月25日,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开始。这是护国部分将领合影(中间的为蔡锷)

    蔡锷被任命为全国经界局督办。7月为《中国历代经界纪要》、《各国纪界纪要》两书写序七则。8月14日杨度在北京组织“筹安会”,公开鼓吹复辟帝制。8月15日赴天津与梁启超密商反袁。11月中旬离京去津,住共立医院。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帝位。12月19日月初,偕戴戡乘日商山东丸东渡日本,转香港经越南于本日抵达昆明。

    12月21日滇军军官及外地来滇爱国人士,在蔡锷参与下,举行第四次秘密会议,策划反袁(蔡锷来滇前,滇军军官已举行过三次秘密会议)。

    12月22日滇军举行第五次秘密会议,决定立即发动反袁护国战争。12月23日以唐继尧、任可澄名义致电袁世凯,要求取消帝制,惩办祸首。12月24日蔡锷、戴戡致电袁世凯,要求取消帝制。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武装讨袁。

    以蔡锷为护国第一军总司令,护国战争爆发。

    1916年(中华民国五年丙辰)34岁

    1月1日云南护国军在昆明誓师,发布讨袁檄文。1月5日袁世凯下令派虎威将军曹锟督率各师,镇压云南起义。1月14日蔡锷率护国第一军主力从昆明出发。1月16日护国第一军第一梯团抵达川滇边境新场、燕子坡一带与袁军接触,战事开始。1月21日护国军占领叙州(今宜宾)。1月27日贵州宣布独立。2月5日护国军会攻泸州,川南激战一直延续到三月。

    曹锟(1862~1938),字仲珊,出生于天津大沽口。是中华民国初年直系军阀的首领,曾靠贿选而被选举为第三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芦沟桥事变后拒绝日本所请出面组织新政府,因其保持了民族气节,被国民政府在1939年12月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

    2月23日带病亲赴纳溪前线,指挥战斗。3月7日蔡锷令护国军撤出纳溪,设第一军总司令部于大洲驿永宁河船上。3月15日广西宣布独立。3月17日护国军在川南发动总反攻。3月22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却仍称大总统。护国军坚决要求袁世凯退位。3月24日四川停战开始。4月2日蔡致电北京,要求袁世凯“引退”。4月6日广东宣布独立。4月12日浙江宣布独立。5月8日南方滇、黔、桂、粤等省在广东肇庆成立护国军军务院,

    以唐继尧为抚军长,岑春煊为抚军付长,梁启超为政务委员长,蔡锷为抚军。5月9日陕西宣布独立。5月22日四川宣布独立。5月29日湖南宣布独立。6月6日袁世凯死。6月7日蔡元洪就任大总统。6月9日蔡锷通电,提出“收束兵事、保固治安、维持财政”等三项“善后要务”。6月24日北京政府委蔡锷为益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7月29日蔡锷到达成都,力疾视事。8月7日北京政府批准蔡锷请假治病。8月9日蔡锷离开成都东下。8月28日蔡锷到达上海,随即东渡日本,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福冈医院治疗。11月8日蔡锷病逝于福冈医院。

    【注释】

    [1]原稿本封面上批有以下六字:“蔡阅,交刘编修。”

    [2]原稿本此处挖去一字,下同。

    [3]李经羲,时任云贵总督。

    [4]钟麟同,时任十九镇统制。王振畿,时任兵备处总办。

    [5]殷承、罗佩金、韩凤楼、谢汝翼、唐继尧、刘存厚。

    [6]指1902年4月26日,由章炳麟、秦力山等人发起,在日本东京召开的《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

    [7]此系蔡锷逝世后二日,湖南省财政厅长袁家普与《长沙日报》采访记者的谈话。原标题为《记袁厅长所述蔡公遗事》。

    [8]实际上,蔡锷是反对“二次革命”的,此系溢美之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