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洗心禅5-掌握规律,圆满人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活在这世界上,最难调伏的敌人就是自己的心。我们在生活、工作、为人处事当中碰到的所有问题,都是因为错误的思想观念造成的。

    爱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我想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是想守护自己的心灵。我们教瑜伽的安妤老师就特别有这方面的灵性,大家有没有看到,你们手上的笔记本,都是她们昨天一本一本手工写的。现在什么最值钱,手工最值钱。当你们翻开这个笔记本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她们的爱心。

    这就是心,心在哪里,哪里就有风景;爱在哪里,哪里就有感动。真的,当你用心去守护你的世界时,那个世界就会丰富多彩!会有阳光、有喜乐、有自在、有祥和。

    如果你的心不在那里,不管你花多少钱,那个地方永远都是个空壳。所以什么是家?家就是我们用爱去经营,用心去打造宁静港湾。所以我们回去的时候,就会把所有的包装都卸下来,让那一份自在和邂意自然的流淌。

    行动未必带来快乐,但不行动就一定不快乐。

    从某一个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健全的身体,每天都有24小时,同样的脑袋。但是我们所产生的思想和观念却是千差万别。就算是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都会用不同的思想和感受去诠释它。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区别呢?因为我们根据自己的出身、所受的教育、生活的环境、所结交的朋友,自己的经历来解读,当然就会不一样。

    相同的身体结构,就是我们的“共业”。但是每个人身心的细微处却又很多不同,这就是“别业”。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如此幸福和快乐,而有的人却像天天活在地狱里面,这就是我们对人生的诠释不同,你以怎样的态度和角度去诠释这个世界,它展现给你的就是什么样的。

    学会怎么样把一个好的思想注入到你的生活当中去,改变你的心态,转换原来困扰你、局限你走不出来的偏见,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这就是禅修。实际关于禅不需要讲太多,关键处在怎么样在生活和工作的起心动念处磨练。

    禅很深吗,实际上它很简单,简单到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生活起居处处都可以展现禅的境界。就像大家现在坐在这里,当你感觉到很舒服,心灵保持一种非常平和、自在的时候,这个状态就是禅的境界。

    任何时候,我们所面对的事物如果达不到自己原来所设想的结果,那也要学会把这种期待放下。因缘不成熟,任何期待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接受每一个降临到我们身上的事情,不惊不怖,不期待不后悔,这就是安住,这就是禅修。

    贪欲控制着我们?我们要有多少钱,要有多大的名,我要在这个世界上做出多少轰轰烈烈的事情。但我告诉你们,不管你做过什么,那些最终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过程而已。

    我们为成家立业而奋斗,但是最后你发现自己苦苦追寻的那个伴侣并不能替代你的梦中情人,往后的日子怎么熬过去;当你开一个公司,觉得这个产业很好,你开始想象自己如何加入社会上流的社交圈,衣冠楚楚,风度翩翩。但当你真正踏入进去的时候,发现除了一大堆的算计之外,你没法去享受生命本身的快乐。接下来你会变成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变成一个自己看自己都感觉面目可憎的人。

    我们总是在期待一个非常圆满的东西,要把这个东西做得没有任何问题,没有任何瑕疵。但最终当事情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就发现它有很多问题,达不到我们的设想。

    生活当中有很多的果实,跟我们先前所期待的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怎么办,你再去排斥、再去抵触、再去抱怨是没用的。生活本来就是这么回事。

    那最好的方法是什么?面对它、接受它,然后超越它,这就是智者的生活。

    连接愿望与现实的梯子

    为什么现实的结果和我们的愿望之间总是有那么大的差距呢?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存在的规则,而我们往往没有掌握,甚至背离这个规则。

    比如我们开瑜伽馆,就要调查客户群。什么样的人会喜欢瑜珈呢?第一,想要健康。第二,想要漂亮。第三,有时间。第四,有钱。第五,追求一种心灵的愉悦。

    于是我就要根据这样的定位去寻找我的客户。找到之后,就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最好的服务。如果他有十分需求,我能满足他八、九分,那我们就能得到他们满意的认可;如果远远超出他的需求之外,比如满足他十二分,那他就可以成为我终生的客户,甚至把他身边的朋友都介绍到我们这里来。这就是一个最基本的规律。反过来讲,人家十分需求,你只能满足五分,那你的瑜伽馆离关门的时间也不远了。

    我们都会想着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方式从客户身上把投资拿回来,虽然这也是做生意最基本的思想,但如果你没有把市场的运作规律解读通透,你的钱就不容易收回来,甚至会不断流失客户。

    现在讲可持续发展。做一件事情,要考虑如何才能不断挖掘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像我们香海禅寺,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内打造这么大的平台出来,并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呢?就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去索取,只是想到怎么去付出。你想想看,当一个人对你没有索取,从来只是在你身边默默关心着你的时候,你说这会是什么人?恩如父母啊。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你会离开他吗?你会抛弃他吗?不会的。你会一直跟随和关注他。

    所以真正懂得市场的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永远都会超出消费者的期待值。

    生活当中如何让找到幸福?那你就要解读幸福的规则。读懂这个理。当你把理读透之后,你会发现孩子你能教育好了,工作能胜任了,人际关系也和谐了。

    贪欲越多,生命越沉重

    温州人喜欢炒房,上海有几套,北京有几套,深圳有几套。老想着那边的房子怎么出租,怎么卖掉,甚至连做梦都想到房子的事情。如果政策有波动,或者房子卖不出去,你就会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外在的东西越多,内心中的快乐就会越少。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复杂了,信息量太大,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样去选择。

    所以快乐的原则就是越简单越好——简单地生活、简单地思维、简单地做事。

    你买一辆劳斯莱斯,一不留神让哪个小孩刮一下,一修就要几万块钱。以前一个朋友给我一部保时捷让我开它,那个轮胎一刮,换个备胎只能开10公里,本来是要图个方便,最后反而更不方便。我不开你,太麻烦了。

    是的,越贵重的东西越脆弱,越脆弱就越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心血去呵护它,最后我们自己就成为这些东西的奴隶。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道理?房子越多,你就越被这些房子牵着。拥有的钱财越多,每天打理这些钱财你会焦头烂额。虽然你可能在别人面前很有面子,但实际上只有你自己明白:真的很辛苦。

    我经常跟大家讲,人活着最重要也最简单的事情是什么?吃饭、睡觉、穿衣。这么简单的事情,我想没有谁会认为这些事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吧。但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快乐呢?我有衣服穿,但是我还要买更多更好的衣服;我有房子住,还要住更大的房子;我虽然有饭吃,却想着山珍海味。每天就这样计较,一天到晚忧心重重,结果发现活得很累、很无奈。

    人本来可以很简单地活着,你们看师父身上穿的衣服,很简单,保暖并且耐脏,一个月不洗都没关系。

    今天这堂课大家不需要做笔记,好好想一想自己,好好地对接一下往后的生活,好好想想如何能让自己活得更快乐。

    直到有一天,我听到号角/一个修行者的生命观

    我有一次到峨眉山参加一个美容文化节。上完课以后他们要玩峨嵋山,问我去不去。我说我没兴趣,就赖在酒店里面抱着几本书看,觉得很自在。要是去爬山,晚上回来就累得像面条一样软了。

    如果你能学会独处,你在哪里都能找到快乐。肚子饿了需要吃什么?一碗米饭,一碗面条,或两个馒头,就那么一点东西。你点一桌菜,也就只能吃那么几筷子。你如果把每一口饭细细地嚼,细细地品味,那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不要认为肉食才有营养,你看看,吃草的动物反而长得很强壮,耐力很足,像大象,犀牛。

    我推荐大家看稻盛和夫的《活法》。这本书里面讲到一个思想,每个人在世界上,虽然工作岗位不一样,职责不一样,所从事的事情不一样,但什么是一样的呢?无论是贵为总统,还是清洁工人,每个人在人生的过程里面都在修炼人性(人格、灵性),我们佛教里面叫佛性,就是我们自己最理想、最圆满的那一份自性。

    有一个故事,日本的邮电大臣,大学刚毕业时到一个酒店里面去工作,人家安排她洗厕所。她觉得很难受,很丢面子。然后她师傅过来把这个马桶连洗七遍,最后拿一个杯子在马桶里面舀了一碗水喝下去。厕所马桶里的水都可以喝,你说干净到什么程度。这对她产生极大的震撼,她说即使是洗厕所,也可以做到全世界最出色的。就是在这种精神的不断激发之下,最终她成为日本的邮电大臣。

    真的,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尊重的一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性,佛性是平等的。虽然我们的工作很平常,但只要我们用心地把它做好,那也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

    我们不管做什么,哪怕只是个家庭主妇,或者只是一个普通工人,只要你把这份平常的事情做出不平凡来,你就是成功的。有些人在别人面前光芒一层一层的,但他的所作所为就像野兽一样。这种人我们没必要去羡慕他。关键是要找到自己内心当中不足的一面,然后不断把它修成圆满,这就是我们这一期生命所要完成的事情。

    在佛学的思想里,我们不只有这一生,每个人都是无量世走到今天,也将无量世走向未来,永远不会停止。如果在这无量世的每一个过程中,我们都不断地去修炼自己,那我们的人生就会走向圆满。

    我们今天所碰到的所有问题,公司倒闭,跟人吵架,跟谁分手,都只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浪花而已。有人一生下来就得了小儿麻痹症,这一生白来了吗?其实,生命在无始以来我们已经经历过无量的生死轮回,这一生只不过是这无数生命历程当中的一个点而已。如果今生你只能做一点点的事情,就把这个事情做好吧。即便是这一点点小事,你也要把它当成庄严你内在神性的修炼。

    有个日本朋友跟我聊天,他说中国经济最可怕的就是,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钱是怎么来的,不知道怎么来的就不会珍惜,然后很快就在这个市场中被淘汰掉。所以一样东西不是你真正用心去经营得来的,就长久不了。就像赌博一样,你赚了几个亿的时候,你觉得这个钱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感觉,然后你花起来也没感觉。没感觉的时候,这些钱拿到了也很快就会失去。所以我经常跟他们分享,我说在建寺庙的时候,每一块钱都是一点一点用心去挣来的,甚至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故事,那你就会千百倍的珍惜。

    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但如果你忽略条件的制约一意孤行,最后你的跟头会栽得很重。不要单纯的羡慕别人的成功,任何事情的成就是需要因缘条件的。因缘条件成熟,自然而然事业就能水到渠成。

    我经常讲鸭子是不会飞的,你偏偏要把它赶到架子上,就算你费九牛二虎之力,但它扑通又会掉下来。违背了事物存在的规律去做事情,很难。你把鸭子放到水里面它就很自在。鸽子飞到屋顶上是很容易的事情,你要把鸽子放到水里面,它会惊惧挣扎。所以我们要因事物的“性”来做事情。

    互动

    法师:我们想让自己的家庭幸福,充满笑声、充满温馨、充满着和谐,那要怎么做呢?大家说说看?

    (学员:要求少一些,付出多一些。)

    法师:少到什么程度呢?

    (学员:要幸福,自己要先柔善,自己要先快乐。)

    法师:没错。但是这些东西我们讲都很容易,可做起来是不是很难?如何才能做到?

    (学员:用宽容的心去对待。)

    法师:如果对方给你戴绿帽子,你还会宽容吗?这会不会是诅咒。如果对方把你几十年所存的钱通通拿去一赌精光,甚至把你卖到非洲去的时候,你还能宽容吗?所以说,修行真的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在100分里面,我们能修好10分,人生境界提升10分,已经很了不起了。

    什么叫禅修?就是时刻观照自己,观照自己的心,观照自己的行动,观照自己的言语,观照自己的每一个状态,每一个过程。观照自己为什么会愤怒?为什么会惶恐?为什么会焦虑?为什么会……就这样不断去挖掘为什么。当你敢于曝光自己潜在的缺陷和不足,你就能面对它克服它,然后你会发现困扰会越来越少,而幸福、快乐的一面就会越来越多。

    大家知道火为什么可以把柴点着,却没办法点燃一堆石头?

    (学员:柴火本来就可燃。)

    法师:对了,就是因为自己内心当中就有柴火,所以人家骂你就会愤怒。如果你的内心是石头,别人怎么骂你都无法点燃你的怒火。

    人太爱面子。比如在很多人的场合,骂你是个王八蛋,你就怒火中烧。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所谓“你是一个王八蛋”,把这句话分解掉,骂“你”,你会生气吗?“是”呢?不会,“一”呢?不会;“个”呢?也不会。那后面的“蛋”你会生气吗?为什么这几个字一连起来以后,我们就会发怒?我们总会被别人的言语影响,连自己都搞不明白,每天成为情绪的奴隶,为什么会这样?

    (学员:没有找到真正的自我,所以别人说什么,就觉得自己是什么。)

    法师:对啊,所以你们从今以后,就要学会随时随地观照自己。就像拿着一面镜子来照自己的内心,随时看着它,不被外在事物牵着走。当我们能深入地向内在去挖掘自己,内心的强大、丰足、圆满的一面就会得到升华。当你内在充实的时候,你就不会被外在的东西所左右,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没关系。

    最近我在看《与神对话》。实际上每个人都是神。佛教讲,每个人都可以成佛,只不过要把你的人性转换成佛性,把不圆满转换成圆满。当你碰到问题,接受它、面对它、解决它的时候,实际上它已经不是问题了。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逃避,所以问题会累积不断放大。

    所以你的心态很重要,你从什么角度去解读事物的。就像我今天看到你表现出什么样子,我可能就只了解你的这一面。而一个真正的智者,他总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了解事物。当你不能全方位去思考的时候,所看到的永远只是一个点。实际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无穷尽的,就看你能不能挖掘出来。

    《功夫熊猫》里面,乌龟祖师跟熊猫的师父讲:“(对熊猫)你要有信心”。没有信心,就是磨砖成镜。当你有信心,你就会有无数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即便因缘条件不成熟,你也可以“增上”它,促成它,这就是信心的力量。

    学员:有一个问题,您讲到“理”,说万事万物都有其自己本来的规律,比如说不要赶鸭子上架,鸭子最好在水里游。那熊猫最好是乖顺地吃着竹子,这才符合它的本性。但是要教它,把它变成功夫大师,其中肯定就要经历很多困难。那到底你应该坚持,还是说要放弃去做另外一个更符合它本性的事情,怎么样去区别?

    法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如果你顺着事物的发展规律,就很容易把它做成。像功夫熊猫,表面看它好像没有什么天赋,甚至有很多缺陷,好像根本就没有办法完成那样的使命。但电影中讲到,说天下冥冥之中已经安排好一个承载使命的人,所以熊猫有着一个一般人看不到的潜质可以发掘。如果它没有这种潜质,那就像三国的阿斗,不论诸葛亮是多么了不起的角色,他就是扶不起来。

    所以这里就要判断有多少可能性,你要成为伯乐,能从一个人的潜质里找出其发展的可能性。

    2010/11/28讲于温州新瑜伽会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