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洗心禅5-生活处处皆学问,人生时时需修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修行是知行合一

    修行是更高层面的学习,就是如何把理解到的智慧落实到行动当中,否则的话懂得再多也没有用。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人懂得越多,对自身的成长可能反而是一种障碍。光是知道是没有力量的,做到才有力量。也就是说知识本身并不能产生力量,只有把知识赋予行动,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这就是“知行合一”的思想。

    佛教的修行,修什么呢?就是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言语、心念等等,把不好的一面修正过来。

    当你不断往一个方向去要求自己时,久而久之,你就会成就这样一种状态。所以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就要不断往那个方向去修正,这就是修行。

    有人问我说佛学跟西方哲学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我说佛教里面所讲的所有思想,无论是关于宇宙的,还是人生的,都可以用来改造自己的生命,佛法就是改造命运的方法。其实中国所有的哲学思想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微笑是一种天然资源,它给人留下的是宽厚,谦和,亲切的印象,表达出来的是对顾客的理解,关爱和尊重,微笑不需要投资,但微笑的价值是无限的,微笑可以井架利润,微笑更能创造成就和奇迹。

    佛教的圆融智慧

    你站在飞机上看下面的山河大地,就发现城市建筑的高矮差别会消失了。站在外太空,地球只是一粒微尘。所以看待问题的格局不一样,你的思维就会不一样,所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我们讲“不二法门”。这里的“不二”就是对善恶、有无、真假的超越。当我们分别计较的时候,就会排斥一部分,拒绝一部分。并且因为自己的偏狭会断绝进一步了解和沟通的可能性。一个不好,把别人好的一面也否定掉了。

    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不加区别的去对待事物,而是要认识到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殊的存在价值,每一种看问题的角度都有其独到的一面。所以我们要反省自己,不要把自己的一孔之见,看得太重。能不能不带偏见地去看待问题,能不能通达和理解更多元的层面,这是最重要的。

    佛教的修行思想要求我们要做到“非善恶”、“非真假”、“非有无”,就是告诉我们,要通达事物的差别性,尊重和理解万事万物的独特的美。

    作为企业的总裁,不能有太强烈的是非观念。否则就相当于把自己套在圈子里面了。

    这几年我在思考佛教未来的发展方向时,有一个理念:佛教一定要走出自身的局限和障碍。有人认为佛教的思想已经圆满了,别的学问跟我们不吻合,就不愿意去接受。这其实反而困住了自己的手脚。

    实际上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都有优秀的一面。本来大家的共同目的就是救治人心,在很多层面上都有相似的发展方向,那么,好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去吸收过来,我们为什么不能坦诚地和他们沟通交流。所以我觉得,佛教的圆满,——这是我们佛教徒宝贵的自信,但是不能退化成阻碍佛教发展的挡板和局限。

    以前我在南京大学读书,就专门去了解各种宗教的发展史,以及宗教的现状,连基督教的神学也去学。现在我又在交大读工商管理。可能有人会认为这跟我的身份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但我觉得很有意思,教你怎么样做市场,怎么样管理团队,怎么样投资,怎么样理财,这恰恰就是当代佛教发展所需要的东西。

    实际上任何东西都有相通的一面。奥康的老总王振韬先生每天早上都会收到我们寺院发送的香海飞信,结果他就把我们的短信全部收集起来。他们公司每年有一次思考周,就是所有的高管集中在一起学习,思考并计划下一年的事情。他就特意把公司所有的人都集中起来看这些飞信,还有我们寺院的光盘。他说为什么要看你们寺院的宣传资料?就是想让所有的高管明白一个道理,经营一个寺院尚且需要创新和改革,那么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这样的创新思维,那只会是死路一条。

    作为一个企业家,这个眼光很不容易,他甚至能从寺院的发展理念里面去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心态。

    是的,如果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从所有我们接触的事物中,去领悟和学习的时候,那发展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以前在佛学院读书的时候,我们也读现代汉语,读中国革命史,包括古代史、现代史。学习就是要勇于突破,突破那些莫名其妙设定的框子。能够突破,你的视野、格局和思维就会打开,各种各样的理念都能在你这里汇通融合。这种智慧,那真的就像孔子对老子的形容——“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比如教瑜珈,不要以为瑜伽就是一套方法。其实瑜珈的理念跟很多学问都有相通的地方,可以互相借鉴。比如可以把养生嫁接到里面,还可以把禅修嫁接到里面。最后你的会员会得到超过预期的收获,他们会学到人世间所有关于养生和灵修的精华,那他们怎么会不开心呢?

    这一切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有一种开放的心理。所以关键就是不要束缚自己的心智,打开、学习、吸收、改变、提升——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当你有这样一种思维的时候,每天都能得到成长,甚至连烧炭的人,都能从他身上学习到东西。如此一来,我们的人生境界就会越来越丰富,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行。

    修行就是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认知、思维和觉察来不断地自我提升。

    修行真的是随时随处的。我经常会把一些词刻在佛珠上,天天带着,比如爱、包容、尊重、理解、清凉、慈悲、善良、柔美、利他、厚德、豁达等等。我还经常把一些警句写在纸上,贴在我每天能看到的地方,枕头旁边,或者电脑的屏幕上面,甚至用手机把它拍下来,作为手机的背景。看到它的时候就观照自己,我哪一方面还有不足,哪一方面需要学习,哪一方面需要成长?不要认为自己好像已经学了很多,如果你把自己定位成老师,你就封闭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如果把自己定位成学生,就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提升。所以我有这么样一个思想,永远当一个学生。我的口袋里随时都揣着书,不管在哪里,只要有空就看书。

    真的,学习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颗学习的心。

    吸引力法则/快乐是一种磁力,爱是一种磁场

    你们不要奇怪,今天讲课的主题是“如何打造幸福人生”,但到现在为止关于什么是幸福我一个字都没讲。实际上,当我们把自己内在的缺陷修正以后,幸福自然而然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祸福都是我们自己招来的。有一本书叫《秘密》,还有一部电影叫做《惊天秘密》,都讲到一个吸引力法则。

    你喜欢瑜珈,身边就有一群热爱瑜珈的密友;喜欢赌博的人身边都是赌鬼;喜欢喝酒的身边都是酒鬼。你起什么念头,并付诸行动,什么样的人就会被你所吸引。如果你抵触一些东西,那么相应的某一些人就会远离你。

    这也是因果的法则。我们要健康,要幸福,要快乐地活着,那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跟健康、快乐的方向是否一致呢。我们所种下的因和期待的果是不是一个频道呢。

    当你的生活没有规律时,甚至连细胞都会变坏。细胞和我们心念的关系就好像小偷和警察,要是警察睡着了,那小偷就会肆无忌惮地到处偷东西。所以你要唤醒阳光的那一面,唤醒生命积极向上的那一面。

    我们念佛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怎么往生?就是把你身上整个磁场都转变成清凉和慈悲,那即使你不念佛,将来也能往生西方。相反,你天天念佛,但你天天跟别人吵架,你再怎么念,但是你的磁场跟极乐世界的磁场是不对称的,那你永远也到不了。

    所以也可以说修行,实际上就是修正自己的磁场。

    天堂是美好的、轻灵的,我们快乐的时候,身心就会很轻安,这就和天堂的磁场对接;而地狱是沉重的,我们生气的时候是不是身心都很沉重,那我们的磁场是不是就和地狱对接了?

    管理企业,那就要考虑企业文化的氛围是什么样的。因为什么样的氛围就吸引什么样的人。如果你的平台像一个大家庭,大家都像兄弟姐妹一样,不论碰到什么问题大家都会坦诚的沟通,一起来面对和解决,那就算是工资低一点,仍然会吸引大家坚守在这里。人活着,钱不能解决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和理解,才是最可贵的。

    一个好的企业,其文化氛围肯定是符合人性的。华立集团的老总就讲到说未来的企业不是产品的竞争,也不是技术人才的竞争,而是软实力文化的竞争。有优秀的文化自然就能吸引到优秀的人,就能创造优秀的产品,自然就能占领市场。

    濮院镇有一个老板,管理能力很一般,但是所有见到她的人没有一个不喜欢她的。很多人都觉得她的笑非常美,她的和善会让你的心融化。那就是高雅,那就是可以折服人心的力量。就是这样一种力量,让她身边所有的人都无怨无悔跟随着她。她为什么能展现这样一种状态呢?因为她把每一个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所以她的公司在当地能成为第一品牌,在全国有几百家分店,就是靠这样一种思想来经营的。

    现在很多企业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制定出天衣无缝的制度,但是如果你没有文化在后面做支撑的话,制度再好,也没办法把公司的发展健康地推动起来。

    明朝的朱元璋,酷刑治世。谁贪污,就把皮剥下来,里面塞入稻草。但贪污真的禁止了吗。所以靠制度管人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关键的点就是领导人的为人怎么样,你带出来的团队和这个平台的氛围,就是怎么样的。

    学习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颗学习的心

    我喜欢读书,我的房间,除了一张床,剩下的都是书架,书从天花板一直堆到地上。我看书不是说作者讲什么我就接受什么,这个不对,而是站在自身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吸收、选择,从中去吸收所需要的营养和精华。就像我们每天吃进青菜、萝卜,胃会对它们分解吸收,好的东西就成为我们身上的营养,坏的东西就排除掉。学习知识也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的寺院到处都有书架,到哪里都可以拿到书,每一间客房最少要放10本书。我们还有读书会,每天晚上都有禅修分享。今年一年我们买书就花了一百多万。因为我希望在寺院里形成一种学习的氛围,每一个人来到这里都能养成读书的习惯。所以当很多人在网络上看到我们寺院的分享文选时,都会觉得这哪是一所寺院,应该是一所大学。

    去年我们寺院有个看三门殿的小女孩,长得很漂亮。她在美国留学,放假一个月回来,她爸爸推荐她来禅修,禅修完后她就不愿意回家了,一个月都呆在寺里。有人看到这么漂亮的一个女孩子在那刷香炉就觉得奇怪,并且还是个留学生。我倒觉得没什么,他们为什么会愿意来到这里呢?就是因为这样的氛围是他们喜欢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他们可以不断得到成长。

    连看电影也可以学到东西,你可以看到很多的悲欢离合、人情世故。人生很多体验,不需要你亲自扎进去,否则的话那成本也太大了。但是你要学会观察,学会从身边的所有的事情中都能感悟出对你有帮助的东西。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不管学任何东西,一定要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并改变自己。我们每天念《日诵警策文》,不能念完就了事,一定要用心去感觉。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我赞美敌人,我在心里默默的为每一个人祝福。我爱自己,我用清洁与节制来珍惜我的身体,我用智慧和知识充实我的头脑……”

    每一句话都要深深地打动自己的内心,并且用这个思想来贯彻这一天的行住坐卧与起心动念。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那个爱是什么?是包容,是理解。真爱是没有任何要求的,如果对别人有要求,那就是执着的狭隘的爱。所以我经常跟人讲,爱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无尽的包容。

    改变人生品质的三个作业

    现在给大家布置几个作业。

    第一,每天用《日诵警策文》里面讲到的内容来要求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快乐,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丰富、更圆满。

    第二,我希望大家回去以后,每天能日行一善:赞美家人,对见到的每一个人微笑,或做一件让身边的人喜欢的事情,甚至走在马路上捡起一个垃圾袋。

    知道多少不重要,做到多少才是关键。真正要改变自己就一定要用行动体现出来。

    第三,时刻处于禅修的状态,就是快乐、收获和心无挂碍的状态。随时随地都很安祥自在,并用这种状态去解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不要让自己的内心充满恐惧、憎恨和贪婪,远离一切负面的东西。

    过就过了

    没就没了

    抓它做什么?

    只要你坚持按这三个要求去做,真的,从今天开始你的人生会有180度的改变。要想改变,要想幸福,要想美好,决定权在我,你想达到什么状态那你就怎么去做。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所有内容都是我在生活当中的体验。这几年我也从事管理,我一直觉得简单就是最好的。不要把人想得那么坏,也不要把人想得那么复杂。你有什么想法直接跟对方讲,他有缺点,我就会当面直接指出来。

    生活越简单,管理越容易。你如果把对方想得很复杂:我这样跟他讲,他会怎么想,怎么反应呢?他会不会生气呢?你想得越复杂,沟通就越困难。

    2010/11/28讲于温州新瑜伽会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