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化史略-先知和他的后继者时期的教育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伊斯兰降临之际,阿拉伯的识字者为数不多,屈指可数。当时阿拉伯的教育一般是局限于诗歌和演讲。诗人在逢集期间朗诵诗歌。

    在穆罕默德之前,在传播知识方面,似乎没有一个真主的使者曾做出过贡献。伊斯兰的先知,尽管目不识丁,未受教育,但他是朝这方面努力的第一个人。他深深懂得,无知者不可能认识真主,也不可能充分懂得他的善良和伟大。不论其性别和地位,他将求知作为所有信徒义不容辞的义务。对此,先知还说:“求知是一切穆斯林男女的责任。”

    先知极其强调求知,并将求知强制为信徒的宗教需要。他释放了在白德尔战役中缴获的有知识的战俘,条件是每个人要给麦地那的十个穆斯林教会读写。引证先知的下列训谕可以印证他对学习的鼓励:

    “有学识的人是先知们的后继者,先知们把知识作为遗赠物传给了他们。选择了求知的人已经得到了一大部分,真主将给踏上求知之道者敞开天堂的大门。”

    “求知,因为在主道上求知者表现虔敬行为,谈论知识者,赞美真主,寻求知识者,崇拜真主,作为知识指导者,他就施舍了救济;谁要是以正当的目的使用,他就为真主做出了具体贡献行动。”

    “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离家求知者已踏上了真主之道。”

    “学者的墨水贵于烈士的鲜血。”

    “倾听学者的言词,并将科学教导渗入内心,胜于宗教功修。”

    “求知,从摇篮到坟墓。过分的知识佳于过分的礼拜。夜间教一小时的知识强于通宵礼拜。”

    “求知者不死。”

    除此而外,先知有好多有关教育的训言。先知不仅鼓励教育,而且还为宗教教育作了精心安排。他培训教员,然后派往阿拉伯各地。他还鼓励人们学习其它语言。曾为先知记录天启的宰德·本·萨比特受师傅之命学会了犹太人的书写。据说,他还学会了叙利亚语,因为这是先知要求的。随着伊斯兰的逐渐传播,读写不仅为给先知工作的有限的几个人所需,而且也为广大的穆斯林民族所需。

    先知的各位门徒,因为他们在师傅膝前优先求知,所以在文化界作出了显著贡献。他们每个人在学术和学识上有所不同,因此,他们的贡献也取决于个人的特点和造诣。先知的六七个门徒则被认为具有一流知识。奥曼尔、阿里、伊本·马苏德、伊本·奥曼尔、伊本·阿巴斯、宰德·本·萨比特和先知的妻子阿依莎就属于这类。除了第一流人物而外,有二十位第二流人物,约有一百位三等水平的人物。

    奥曼尔一世既不是圣训的收集者也不是《古兰经》的注解者。然而,他则是一位对人对事的热心仲裁者,是伊斯兰培育出的最优秀管理者。他坦率、真诚、健谈并且在他的裁决中总是正确的。一位卓越的门弟阿布·达尔说:“我曾听先知说,‘真主在奥曼尔的舌上放置了公正’。”奥曼尔有一个灵敏的法律头脑,在先知的一生内,他解决了许多问题。阿布杜拉·本·奥曼尔与他父亲的性格截然不同。他有文学天资并且在有些问题上发表个人的意见时极其小心谨慎,那些问题也往往是在当时令人头痛的问题。正是由于他的理智对分歧和分裂表示反对,才使他收回了他的哈里发的宣称,尽管叙利亚明确同意要选他。

    阿布杜拉是个饱学之士并在伊斯兰早期史上是个值得信赖的权威人士。因为他享有与先知和四大哈里发直接接触的优越性。他在传述事实时相当慎重。他的圣训是由他的子嗣和学弟传述下来的。阿布杜拉·本·阿巴斯是先知的表兄,他以其圣训知识、教法学和古兰注释而著称。他是将毕生精力献于学识的一位学者。在麦地那,他号召人们收集先知的圣训。倘若遇上他们睡觉时,他会在烈日下一直耐心等待数小时,直至核实了他头脑中的观点。他于公元713年去世,享年七十。

    阿里·本·阿布·塔里布是先知的表兄和女婿。在伊斯兰初期,他以士兵、先贤和学者而出名。围绕他的名字有许多传说,狂热崇敬者甚至给他授予神性,然而,对他的虔敬和知识则无可置疑。在麦地那他的见解具有权威性。以法律的天资出名,先知委任阿里为也门的法律主管。在麦地那,在法律事务方面他享有才能最佳者的美誉。他热衷于《古兰经》学习,并被认为是《古兰经》中复杂和难解段落的权威。阿里是当时的杰出学者——阿布杜拉·本·阿巴斯的家庭教师。据说,阿布·布哈里带着一个观点来到阿里跟前,就圣门弟子们的智力水平向他请教。据说,阿里传述了586条圣训,其中二十条是被布哈里和穆斯林一致接受的,另九条只有布哈里承认,而另十五条只有穆斯林承认。

    因此,在伊斯兰早期,圣门弟子们对于伊斯兰文化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先知曾向阿拉伯的各个城市派人去传播知识。他还向也门和巴林派遣了学者。奥曼尔步其师傅之尘,在他的朝代里,向伊斯兰国家派遣了学生,在艾布伯克尔执政的年代里,穆阿德·本·加巴里被派往叙利亚。圣门弟子在所到之处高举知识的火炬,他们向成千上万的人传授知识并开始建立理论学校,使人们能感觉到伊斯兰的成长。继先知的弟子们之后,圣训由称之为再传的弟子们传述,之后又由再传弟子之后的弟子们传述。

    在虔诚的哈里发时期,在他们的惨淡经营和专心致志下,先知时的制度继续得到执行。在这一时期,只有几门课程,即古兰注释(探夫斯尔)、圣训(哈迪斯)、教法学(费格海)和伊斯兰前的诗学得以承认。一旦有位懂阅读的人遇到对教育一无所知而且愿意学习者,一所学校就会建立起来。但是由于没有正式的公共学校,就在清真寺和私舍里进行教习。在伊历第一世纪期间,专门聘请玛瓦里(新穆斯林)和赞弥斯(非穆斯林)作教师。

    清真寺作为学院

    在伊斯兰早期,清真寺作为学术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种开放性大学,他没有繁琐的正式注册手续,但能提供当时已有的最佳的教育。所有著名学者云集清真寺,学生们围绕着他们学习。阿布杜拉·本·阿巴斯就在克尔白的庭院内解释古兰。拉比斯·拉衣曾坐在麦地那的圣寺中,名人如马立克·本·阿纳斯和哈桑·本·阿里常常在那里听他的讲课。“对于穆斯林而言,清真寺不仅具有像教堂之于基督教人那样的单一特点。它不单纯是礼拜的场所。确实,穆斯林尊重清真寺,但是,将此用之于任何好事时,他毫不犹豫。”最初,除礼拜之外,清真寺与《古兰经》和圣训的学习联系在一起。先知作为表率,和他的听众坐在清真寺,他们给先知重复三遍《古兰经》文,以便记住这些经文,人们来向他询问有关圣训的问题。

    在先知的时代麦地那就有九座清真寺,并且当作学校。在麦地那及周围的居民将其子女送到这些清真寺。有时先知主管清真寺里的学校。

    在奥曼尔一世时期,在清真寺里讲课。在库法、巴士拉和大马士革他指派了许多学者在清真寺教授伊斯兰教导。“在伊历17年他向各地派遣了《古兰经》教师,人们每个星期五听清真寺的演讲”。这类演讲叫做“玛尼杂”。为了给埃及人教授圣训,奥曼尔二世曾向埃及派遣了一位有学问的非穆斯林,之后,有许多穆夫提和法官坐在奥曼尔清真寺的听众圈内。他们给学生教授伊斯兰科学。公元八世纪初诗人库弥耶特在库法的清真寺教授学生。学生们在大马士革的清真寺围着老师学习。

    在阿巴斯王朝,清真寺也用作学校。在都市(巴格达)有许多清真寺学校。据牙古布传述,在巴格达有三万座清真寺,而每座清真寺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校,而且在清真寺内进行所有的教育工作。著名的阿拉伯西班牙历史学家马卡里说:“安德鲁西(西班牙)人在求知时,学校没有帮助他们,因为他们掏学费,在清真寺的附属学校学习。”他进一步说,他自己在科尔多瓦和杂哈拉的清真寺教授学生。自伊斯兰初期到十九世纪末,在巴格达、大马士革、耶鲁撒冷、开罗和其它地方的清真寺就一直被当作学校。但是在目前清真寺内的这种教育开始衰落,因为穆斯林教育逐渐世俗化了。

    因此,清真寺不仅是礼拜的场所,而且也是教育和学习的中心。每个穆斯林都能进入清真寺听讲。清真寺还当作旅馆。虔敬的人,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可以昼夜呆在清真寺。有些学者说,他们从未离开过清真寺。旅行者进城时,不但可以从清真寺学到圣训,而且还可以在那里过夜。伊本·祖拜尔告诉我们,有专为修行者、学者和学生收拾得很整洁的住宿,与清真寺相连。十一世纪的纳赛尔·胡思鲁写到:开罗的清真寺每天有五千人来访,他们倾听各课的讲座。

    伊斯兰科学的各个科目在清真寺都有。这里是所有虔诚并从事研究的饱学之士工作和讨论的会聚之地。因此,这里也是旅行者的歇息处、病人的医院、学者的讲厅及法官的法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