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力-合作悖论:努力掌控自己的未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无条件合作的蘑菇定律

    职场如战场,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强调的问题,但既然是战场厮杀,就没有常胜将军,也没有所谓必胜的战争。而职场中,与周围人的博弈也同样,既没有完全一败涂地毫无反击机会的惨状,也不会有地老天荒的胜利者,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建立在“唯一正确”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你不懂得变通,不懂得在必要的时刻换个角度看问题,那么你将只可能剩下一条路,就是囚笼。

    在职场中,有一个著名的定律叫做蘑菇定律,是指初入职场者常常会被放置在阴暗的角落,受不到重视,而且时常被安排打杂跑腿的工作,而且经常受到委屈,比如无端的指责、批评、替人受过等,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就像蘑菇,要自生自灭。这是领导者对初出茅庐的人的一种管理心态。

    肯当等待的蘑菇

    田丽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杂志社担任编辑,可是刚刚去上班的时候,田丽发现自己的工作完全跟编辑挂不上钩,都是打杂跑腿的。上班第一天,总编就让她拿着一份企业名单,一家家地去送杂志。田丽是一个柔弱的小姑娘,背着几十本厚重的杂志在城市里到处走,一整天腿都跑断了,终于完成了任务。可最终还因为没有回单位交差而受到主编严厉的批评。

    后来的几天终于得以坐在办公室,却根本接触不到稿子,主编总是有很多杂事吩咐田丽去做,包括倒水和打扫卫生。

    没过几天,田丽发现事情更杂乱了,因为谈广告的原因,主编需要送给客户很多东西,于是她又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采购,拿着主编写下的便利贴一家家地去寻觅礼品,最终大包小包地完成任务。

    田丽感到郁闷极了,这和自己当初的想象大相径庭呀,就算是刚来没经验,不可以写稿改稿,但至少也应该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做才对,可是看看现在自己的工作,根本和这完全没联系。

    像田丽这样的初涉职场的人,大部分都会遇到那样的情况,明明是冲着某一个具体的工作去的,但开始工作却发现自己似乎在做着不相干的事情。不被重视,而且似乎离自己的目标非常远。

    蘑菇定律刚刚被提出来的时候,正是电脑业开始的时候,人们根本不理解,也无法接受这个行业,所以那时候的电脑程序员们受不到应有的重视。于是,这些年轻人这样激励自己:要像蘑菇一样生活,虽然条件恶劣,但一定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很多大学生在刚刚走出校园步入职场的时候,都会抱有很高的期望,觉得自己寒窗苦读,学富五车,应该得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所以工资甚至成为了他们衡量是否要选择这个工作的最高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工作之后,一旦得不到重用,或者薪资水平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就萌生退意,消极地对待工作。但大家可能会忽视的问题是,很多工作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看出它是否合适你的。

    当你到了一个并不十分满意的公司,或者被分配到了一个非常不喜欢的岗位,做着自己毫无兴趣的工作之时,肯定会产生一些迷茫,不知道前途在哪里,也不知道该坚持下去还是该放弃。此时,就是蘑菇定律考验你的时候了,不想永无天日,成为墙角缺水枯死的蘑菇,就要尽快成长,早日钻出蘑菇堆。因为,当你脱颖而出的时候,人们就会认可你的价值。

    是考验就需要忍耐,蘑菇定律就是如此。田丽需要的是尽快成长,不然自己会因环境而夭折,因为蘑菇定律也可以形容为一个筛选淘汰的机制,要求新人以最快的速度和环境产生联系,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集体利益产生合作关系,那么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会做等待的蘑菇

    有一位图书情报学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进了一家研究所工作,从事文化分类编目的工作。因为他是学这个专业的,而且还是个研究生,所以自认为比别人懂得要多。刚上班的时候,领导出于谦虚,也曾对他说过“多提意见”的话,所以,就业之初,他就提出了很多意见,从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和管理方式,到单位的管理机制和发展规划,都列举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还给出了相应的改进计划。

    面对他提出来的这些意见和建议,领导表面上都点头称是,同事们也从不反驳,但是,却从未发挥过什么实际效果,不但如此,上班近半年了,领导却一直没有给他安排具体的工作。

    后来,一位看起来很八卦的阿姨悄悄告诉他,让他换个单位,因为这个单位里的人,都被他得罪光了。

    这个研究生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从此以后改变很大,不再那么多意见和建议了,悄悄地做事。放下架子之后,他才发现,阿姨的话是真的,同事们没有一个喜欢他的,因为以前埋下的“因”,使得他后来的工作很难展开了。

    在职场中,像上面这位研究生这样的不在少数,他们因为年轻气盛,往往说话不留余地,锋芒毕露,有九分的才能,也要表现出十分的样子。殊不知,职场有自己的规则,更有埋藏于底下的潜规则,学会大智若愚更能够保全自己。

    一个人既然已经成为蘑菇了,不管是哭也好,痛也好,暴躁也好,结果都于事无补,对克服眼前的困难也毫无帮助。一个总强调自己是“灵芝”而要逃避现实更是没有用想要突破蘑菇的困境,钻出蘑菇堆,先要做点儿蘑菇该做的事情。

    要懂得从工作中找出乐趣,而不仅仅是不甘心地去服从命令被动工作。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自己做事情的原则,恰如其分地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要懂得培养人脉,作为一个新人,懂礼貌是必须的。

    就像罗斯·金所说的那样:“只有通过工作,你才能保证精神的健康,在工作中进行思考,工作才是件愉快的事情,这两者密不可分。”所以,处于蘑菇阶段的人,发挥你的智慧争取早日钻出蘑菇堆吧。

    早日钻出蘑菇堆

    1.要懂得任劳任怨,少说话,多做事

    新人往往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觉得一份工作至少应该在足够的薪酬之外,还乐趣十足并且富于挑战性,这样的话不但保证了生存必须,而且能够激励人不断向上。但实际上,初涉职场的新人,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对事情的掌控能力,一般不会被委以重任,领导者更希望的是他们能够从最低处做起,在熟悉了运作过程、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之后,再来独当一面。

    当期望和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信心,削弱他们对工作的热情,然后敷衍了事。这样的后果无非有两个,自己炒了老板的鱿鱼,或者被老板炒鱿鱼。

    所以,职场新人一定要懂得调整心态,老老实实地做人做事,不甘于平凡,要懂得厚积薄发,这是一场和自己的博弈,也是新人和老手的博弈。

    2.职场奋斗要有良好的心态

    很多人能进入一家公司,除了有多年的苦读之外,还要光顾无数次的招聘会。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面试筛选,终于熬出了头,得到了一份工作,带着无限美好的憧憬准备大干一场,觉得自己就是所谓的人才。可是面临的问题却不像他们想的那么完美,一次次的受挫,一次次地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擦肩而过,让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究竟是个人才,还是只是个人力?这个时候是最容易放弃的时候,所以,需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知道,每个成功的人都经历过一番苦难和磨砺。

    3.要从小事做起,并积累人脉

    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用认真的心态去对待,不要因为事情小就不去做。因为很多时候,究竟什么是大局,什么是最重要的,我们并不一定清楚,也许在我们眼中微不足道的细节,实际上却是生死攸关的。

    作为一个新人,在还不完全了解公司情况的前提下,更应该多做一些小事,同时管住自己的嘴巴,远离是非圈。同时,也不要忘记了外圆内方的处世之道,讲究做人的技巧,这样才有可能积累足够的人脉。

    §§§第二节 忧患合作意识

    美国康奈尔大学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扔进了一锅沸水当中,青蛙碰到滚烫的水,立刻触电般跳了出来。然后他们又把另一只青蛙放在一锅冷水当中,慢慢给水加热,随着温度升高,青蛙反而没有跳出来,而是在锅里被活活煮死了。

    放入热水中的青蛙因为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危机,所以拼命地跳出逃脱,可是冷水中的青蛙玩得却很开心,就算水温被慢慢加热,它也完全没有危险来到的意识,最终丧命。

    我国有句古话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如果没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思想,就很难在职场中生存下去。

    波音的忧患意识

    波音公司以制造飞机而闻名。公司领导为了提高员工们的忧患意识,曾经别出心裁地摄制了一部电视片给员工们观看。

    电视片的内容是假设公司倒闭后的情景:在一个天空灰暗的日子里,公司在厂房门口高高悬挂着“厂房出售”的招牌,扩音器里传来无比压抑的声音:“今天是波音公司时代的终结,波音公司将在五分钟后关闭最后一个车间……”员工们则一个个垂头丧气地离开公司。

    这部模拟片使员工们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勾起了他们强烈的危机意识,员工们知道,只有全身心投入到生产和创新当中,公司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大家才不会失业。

    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忧患意识,就会像那只青蛙一样,在麻木中“死亡”。所以,初涉职场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建立起一种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受、安于现状,否则,当你发现情况不对、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或许已经来不及了。

    错过了最佳行动时机,等待你的就只有遗憾和无法弥补的损失了。

    初入职场更忌坐吃山空

    王力毕业后进入一家台资企业从事软件测试工作。刚开始,这个工作带给王力无限的新鲜感和激情,因为工作性质就是需要用游戏来测试软件性能,这正好满足了王力爱玩游戏的小癖好,在上班时间可以光明正大地玩游戏是一件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啊!

    可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个工作很不具备发展性,每个人负责的只是整条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这样工作下去的结果就是,可能三五年之后,掌握的东西还是和最初的一样多。

    年轻的王力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虽然工作辛苦,要昼夜倒班上,但是由于整个企业订单丰富,所以加班也成了员工们的习惯,有时候每个月加班工资都要比正式工资高。

    虽然苦一点儿,可是钱挣得多,王力觉得年轻就该多吃些苦,将来才有命享福。如果年纪轻轻就贪图享受,那么老来可能就要吃苦了。想法是没有错,可是他的吃苦仅限于几近疯狂的加班,而没有为将来仔细考虑一下。

    工作第一年,王力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公司里,只要不是累得不行了,他几乎每天都要报一个加班。他把自己出去玩的时间省略了一大半,就为了多挣点儿钱。可是,机械化的工作一旦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就会迅速变得乏味起来,当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的时候,王力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多学点别的东西,万一以后在这里不行了,也好换个工作。

    可是这样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看着工资条上那大笔的加班工资,王力心中升起了厚厚的满足感,这种暂时的满足感冲掉了他想要停止加班多学点知识的念头。

    当巨大的金融风暴席卷而来的时候,王力还坐在电脑面前辛苦地工作着,可是没多久,整个企业就感到不对劲了。首先是公司严格禁止了加班,不愿意再付给任何人多余的加班工资。

    一年来辛苦得连轴转的王力终于在“被迫”的情况下停止了加班,每天工作八小时,剩下了很多业余时间。可是这并没有引起他的危机感,一直因为工作而紧绷的神经突然放松了,王力觉得该享受一下生活,多睡睡觉,多会会朋友,于是把下班后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些事情上。

    更可怕的变化接着发生了,生产线上由一直以来的昼夜工作变成了白天工作,也就是说从24小时开工变成了12小时开工,几乎有一半的工人停了下来,无事可做。这个风浪很快刮到了办公室的员工身上,王力也从昼夜倒班上变成了只白天上班,该上夜班的那个星期,基本就不用去了。

    整个公司突然冷清了很多,大家的意志都很消沉,一个个脸上都没了笑容。这个时候,大家才真正体会到失业的危机已经来到了身边。可是现在想要跳槽也是不可能的,整个城市大部分外企都受到了影响,有的公司已经开始裁员了,谁还会招新人呢?

    大家都宁愿缩在自己的位置上,哪怕工资减半,也静观其变,慢慢等待寒冬的过去。

    王力突然意识到,自己工作这整整一年,与其说是在珍惜时间上班,不如说是把时间都浪费在了无意义的工作上。虽然加班工资可观,但自己并没有攒下多少,重要的是会坐吃山空的,自己没有本事,很难找到别的更好的工作,这才是“要命”的。

    而且这一年机械化的工作几乎磨尽了自己的斗志,不管想要学点儿什么,都发现很难坚持下去,潜意识里也不愿接受新东西。

    就在王力拼命自责后悔的时候,公司也开始了裁员行动,这更是引得人心惶惶。当主管把王力请进办公室的时候,他的脑袋彻底蒙了。

    主管的语气善意且无奈:因为公司所在的城市受金融危机影响非常严重,所以裁员也是无奈之举,公司是这么考虑的,因为王力是外地人,而且年轻,在这个城市也没有成家,没有牵挂,不如就趁着这次危机二次选择机遇,回到自己的城市去谋求更好的发展。选择王力只因为这个原因,和他的工作表现以及个人能力是不挂钩的。

    王力虽然气愤,但也无可奈何。退一步想想,走人也未必是坏事,留下来,也不知道危机什么时候才能过去,这么不死不活地每个月靠几百块钱度日,也的确很艰难。可是,离开了,自己又能做什么呢?

    继续软件测试的工作吗?王力自己心中很清楚,他所了解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让他完全操作整个过程,他是根本不会的,也就是说他不能打着软件测试工程师的旗号去找工作。但别的行业,他就更陌生了。

    王力惴惴不安地离开了公司,感到前途无限迷茫。

    王力的经历,给了我们职场新人一个巨大的警示。

    初入职场,有很多可能性会让我们迅速安逸下来。比如一个态度和蔼、事必躬亲的上司,一份待遇稳定且没有挑战性的工作;再比如像王力这样,有些机械化但多劳多得的事情……

    我们沉溺在这样的安逸当中,很少或者根本不愿去想以后的发展,当这样的稳定达到一定状态,比如得到上司赏识或者收入还行的时候,就算我们愿意去多想一点儿,也不会轻易动弹了,因为我们就像那只冷水里的青蛙,习惯了在这锅水里玩耍得畅快,就算感到水温的变化,也不相信它会变到最终烫死自己的程度。

    可见,居安而不思危是多么可怕的惯性。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像波音公司的员工那样,时刻提醒自己:明天和失业说不定哪个先来,我们在奋进的过程中也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螺丝钉定律    1.居安思危

    在职场中我们要有一种居安思危的准备,即随时注意和保证自己不被淘汰,能够胜任任何一种合作形式。这样才能无往不胜,保证自己的利益,而不会被人利用,或者是打入谷底。

    2.螺丝钉虽小但哪里都会需要

    螺丝钉虽然小,但是处处都需要,随时保持自己的职场素养,积极锻炼自己,那么不管职场如何风云变幻,也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3.学做螺丝钉

    要学做螺丝钉,首先是细心观察。我的职场建议一向是,既不要将个人放大,也不要被环境所羁绊,要做的就是找好自己的位置,找到职场所需要的地方,然后立足,发挥自己的能力。

    §§§第三节 偶尔“不合作”的合作定律

    逻辑是很有趣的东西,同时它也很有用。可是逻辑却不敢保证时时刻刻都让你放心,逻辑是所有演绎推理的基础。事实上我们所了解的推理也许是从福尔摩斯、波罗甚至明智小五郎等虚构的侦探人物身上得到的,他们常常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层层抽丝剥茧,最后揭开事实真相的。

    可在现实当中,我们却可能发现,正是一系列看起来无懈可击的推理论证最终将我们带入了死胡同。到底错的是什么?是你关于事件的推理过程,还是逻辑本身就存在着漏洞?

    这里有一些很奇怪也很自相矛盾的推论,如果承认这个观点正确,就能推出这个观点不正确。同样,如果承认这个观点不正确,就能推理出这个观点正确。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儿拗口?

    如果同事夸你很聪明,上司夸你很有逻辑头脑,先不要忙着高兴,试着理解这些悖论吧。

    与问题相悖的正确答案

    小孩和鳄鱼的悖论:

    有一只凶狠的鳄鱼抓住了一个小孩,它对孩子说:“你猜猜我会不会吃掉你?如果猜对了,我就放了你;如果猜错了,我就吃掉你。”

    小孩想了想,回答说:“我猜你会吃掉我。”

    这下可让鳄鱼犯难了,要是吃掉小孩,就证明小孩答对了,按约定应该放了小孩;要是不吃小孩,证明小孩答错了,按约定又该吃掉小孩。

    鳄鱼一阵发懵,小孩则趁机跑掉了。鳄鱼沮丧地说:“要是他回答,我会放了他就好了。”这样想来,鳄鱼根本就是自己提出了一个困住自己的问题。

    绞刑悖论:

    有个国家,它有一条奇怪的法律,每个异乡人进入这个国家的时候,都要回答一个问题——你是来做什么的?

    如果答对了,一切好说;但如果答错了,就要被绞死。不过对与错都是这个国家的人说了算。

    有一次,他们又抓住了一个异乡人,照例提出了这个问题,异乡人答道:“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的。”

    抓住他的士兵也懵了,不知道该如何判断对错,只能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国王。国王想了半天:如果绞死这个人,就说明他答对了,就不该被绞死。但要是不绞死他,又证明他答对了,又应该被绞死。

    怎么做都不对,国王最终法外开恩,放过了那个异乡人。

    以上这些看似荒谬的悖论说明了一个道理,有时候我们看世界:看问题的体系不是单一的,也不应该建立在“唯一正确”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找出更多条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方法。就像没有一条计谋是万能的一样,在恰当的时候使用恰当的计谋,以用最佳策略解决问题为标准。

    美国钞票公司总经理丹尼尔·伍德哈尔曾经说过:“明白自己的价值和明白自己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价值是两件不太容易的事情,这需要随机应变的能力才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不合作式的合作

    一位年轻的海军中尉曾经给罗斯福写过一封信,里面内容是:“海军不能总是射大豆。”这封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原因在于,海军中尉破坏了军队严格的规矩,他越过了自己的主管长官和海军部长直接给总统写信,这就是越级上报,后果非常严重。

    可是年轻气盛的中尉,在多少次和上司提议未果的情况下,决定“直接问问总统的意思”,于是便干了这件打破常规、极端冒险的事情。

    结果,这封信让他受益匪浅,罗斯福采纳了他的建议,把大西洋舰队中的五艘战舰都拨给他调遣,还任命他为司令官和海军演习的监察官。

    他打破逻辑惯性的行为获得了上司的欣赏,从千万士兵当中脱颖而出,最后成为了“一战”时候的战舰总司令,被誉为“当代海军中最有建树的人”,这个人名叫西姆斯。

    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的确没有唯一正确的逻辑。如果当初西姆斯一直遵照军队的严格规定,不断地向自己的顶头上司提出建议的话,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就是上司并不采纳,而且不耐烦至极。可是他违背了这个规定,找到了总统,他的行为可能错误,但结果却无法评判对错。不过站在职场的角度来看,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就和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就证明了打破规矩的行为是对的。那么当初“打破规矩的行为不对”这个说法也就很难成立了。

    不合作的合作

    1.跳出惯有思维

    职场是每个人的竞技场,每个人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在苦苦寻觅自己的出路,因此要在其中脱颖而出又要符合职场上的规矩,有那么点儿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跳出惯有思维去思考一下,究竟显规则和潜规则之间,你要选择哪一条路。就好比案例中的西姆斯,他就是考虑到国家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所以才有了打破规则的举动。

    2.偶尔“逾矩”

    你可以偶尔“逾矩”,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平时里看起来很老实的人,突然上蹿下跳未免让人惊讶,或者说深藏不露的背后会让人感到反感,所以偶尔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偶尔“逾矩”反而能在关键时刻收到一些好的效果。

    3.别随意“不合作”

    职场中需要新鲜的活力,不能一成不变,死气沉沉,但是不顾大规则,又不顾集体利益的行为那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而一种自以为是的行为,是极度不受职场欢迎,且不适应职场的规则,所以我们可以跳出思维定式,可以偶尔表现出某种个性,但不是肆意妄为。

    §§§第四节 且战且退的悖论定律

    前面我们介绍过,此一时彼一时,暂时吃亏算不了什么,后面很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拐角之处有惊喜。在职场当中,吃亏和获利就是一场博弈,也许吃亏在先,却最后获利反败为胜。也可能是获利先行一步,诱惑你放松警惕,然后吃亏就接踵而至。在风云变幻的职场,有时候,获利未必是好事。

    明升暗降

    邹燃是公司的销售代表,业务能力强,而且碰到过几次好运气,给公司拉了几笔大的单子,也建立了一些铁杆儿客户。所以他恃才傲物,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平时在同事面前有些显摆,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就连有时候和领导说话,他都要占尽上风。

    对人的态度如此就很让人讨厌了,对待工作邹燃也开始吊儿郎当。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他本来就不需要整天坐在办公室,可是部门开会的时候,他也居然能用一句陪客户喝茶来敷衍而不参加。

    领导交代一些任务,他也开始推脱,甚至让领导“关照”一下那些办公室里的闲人。

    这下,可惹恼了经理。有一天,经理在人事部大发雷霆地说道:“邹燃这样的,解雇他好了,如此不合群,只会破坏我们团队的纪律,他这样目中无人,还有谁能管得了他?”

    同样也在人事部商量事情的市场部主管告诉经理:“我们也考虑过解雇的问题,但是就目前公司的状况来看,一直同他手底下那几个客户合作着呢,如果措施采取不当,贸然地把邹燃炒了,恐怕他会想尽办法拉走那几位大客户,对公司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

    经理沉思了一会儿,说道:“不然这样吧,干脆我给他升职好了。”

    此言一出,办公室里坐着的四个人都有些惊讶,升职?那不是更纵容邹燃的嚣张气焰了?一时间谁也搞不懂经理究竟走的是哪步棋。

    没过几天,公司居然新成立了一个调研部。理由是,公司一直由销售冲在第一线,市场调研、建立客户、维持客户等的工作都是销售在完成,非常辛苦,而且市场信息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分析和利用,现在专门成立一个部门,就是为了把这一块的工作做得细致一些。

    而部门主管呢,则由邹燃来担任。

    听到这个消息,公司上下议论纷纷,有说经理实在是“瞎了眼”的,也有揣测邹燃一下子跃居到部门主管的位置,肯定是收买了公司领导,或者抓住了某个领导的软肋。总之,流言四起。

    邹燃本来就是轻傲之人,突然得了这么一个高位,根本不会去想究竟自己能不能胜任、配不配,相反,膨胀的自信心让他认为他本来就该获得这样的荣誉和地位,于是不可一世地上任了。

    令邹燃高兴的还有,以前做销售一直要跑市场,虽然不用在办公室坐班,但跑外面也挺辛苦的,天气好的时候还行,顶着烈日或冒着大雨的日子也不少。现在好了,虽然调研工作依然要出去跑,但自己已经晋升为管理者,跑腿的事情是下属做的了。

    当然,离开了销售那边的工作,自己手上的客户也得随之移交出去,不过这个问题对于现在的邹燃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既然拥有了一整个部门,还计较那几个客户干什么?

    于是,邹燃爽快地把客户移交了出去,因为感激公司,他还很热心地指点了接替自己工作的同事。

    到新岗位上任以后,邹燃才开始慢慢发现,自己的能力毕竟不足,做销售和真正做调研区别还是很大的。关于调研结果的整理和统计,他基本没有什么专业的处理方法,而且自己管理的是新部门,非常缺乏人手。不得已,他只得去找自己以前的上司借几个帮手,谁知对方回答:“现在我们是平级了,部门也都是独立的,预算也是独立的,我这边的人都有任务,我看你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邹燃这边碰了壁,只得去找经理,想求得帮助,谁知道经理却说:“我把一整个部门交给你,这些事情你就应该学着自己去解决,我要是什么事都帮你搞定了,还要你这个部门主管干什么呢?”

    其他的一些部门主管也开始怨声载道了,说只见邹燃在那边不停地折腾,花钱,但是就不见他拿出成绩来。看来一个金牌职员,未必能当一个金牌主管啊。

    邹燃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于是他主动找到经理,希望撤去自己主管的职务,将自己调回原来的部门。可是经理却告诉他,那边的职位都满了,而且资源也重新调配了,接手他原来客户的同事做得也很好,他回去,不好安排。最后,经理轻描淡写地说道:“不如这样吧,你先去做做内勤,也了解一下公司其他部门的工作状态,慢慢来,看看主管给不给你机会吧。”

    邹燃必定是不会去做内勤的,而到了现在他才恍然大悟,经理给自己那么大的一个馅饼,并不是因为自己本来就该得馅饼的,它不过是个诱饵罢了。可惜,知道这些已经太晚了,前面无路,后路又完全被堵死了,迫于无奈的他只得辞职,这其实也是经理所希望的,邹燃“净身出户”,没带走任何一个客户资源。

    明升暗降是职场管理者常用的一种策略,一般是用来炒那些已经有了一定权势的高管。邹燃的经理用这招来炒他,则更是显得高深和不留痕迹了。

    在职场中,我们未必能见到很多像邹燃这样狼狈走人的例子,但像他当初那样有了点儿成绩就高昂着头,不懂收敛的却大有人在。尤其是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大喜大悲,对于职场的波谲云诡、尔虞我诈也只是在电视剧或小说当中有所接触,但那些毕竟是外在的体验,并不能完全引起重视,也不足以引起反思。

    有话说“人不教人,事教人”,只有真正经历过这些事情,才会深刻地懂得其中藏着的道理,光是看别人演,听别人说,效果甚微。

    相信经过这一个大波折的邹燃,在此后的职业生涯当中一定懂得了收敛锋芒的道理。要知道,不管你有多能耐,总是有人能治得了你的。

    曲线合作

    小光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柜台推销员,由于外形靓丽,会说话,业绩不错,公司很器重她。渐渐的小光有些自傲起来,化妆品一般有一些小样赠品是馈赠客户的,推销员偶尔用这些。但是小光不一样,她不拿小样,开始直接用公司的产品,开始说是给客户用掉的,到后来干脆大张旗鼓,“大不了给钱就是了。”但是说是这么说,小光从来没这个打算。

    这件事被新调来的组长葵知道了,她知道让小光这么下去肯定影响不好,大家虽然不会像小光学习,但是难免影响工作情绪,不就是业绩好吗,就她可以用,其他人不可以。

    葵找来商场的出货会计,交代了几句,接着回了总公司,偶尔来柜台看一看都笑眯眯的。小光葵姐长葵姐短的,她都答应着。小光试探着送葵姐化妆品,葵姐也笑着收下了,这下小光放心了,葵姐都和自己一样呢。到了当月发工资的日子,大家都欢天喜地地去查工资,小光却傻眼了。

    “两个眼霜该没错吧?四个面膜。”葵笑着说,“可是……”小光想提葵姐拿面霜的事情,“我拿了一瓶面霜,也算进去工资的。”小光没话说了,接着葵姐又说:“公司给的都是内部价,以后大家有需要都可以自行选择,会从工资里扣除。”

    大家都没话说了,以后公司的产品拿与不拿,都算是有一个成文的规定了,大家也都没有意见了。而小光经过这一次,也不敢随便用公司的产品了。

    葵姐新上任,一方面需要和同事搞好关系,一方面又要履行自己的职务,她需要让手下的柜台推销员遵守公司的章程,整治一下任意妄为的小光。而要让小光合作,如果很直接很严肃的话,又可能会导致对方有情绪,从而影响到公司的销售利益。所以,葵姐采取了一个曲线合作的方式,她也接受了小光的礼物,但是在发工资的时候也从自己的账户扣除这笔费用,也让小光最终心服口服。

    退让都是一时的

    1.获利是暂时的

    职场中暂时的获利需要警惕,问问自己何德何能,能够获得这样的利?就算自己有成绩,是不是与获利匹配?就算是真的匹配,是不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表示支持,而没有半点儿反对的声音?对于这些问题,一旦自己都有所怀疑,就应该明白,这可能是吃亏的前奏了。那么赶紧总结一下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出了纰漏,以求亡羊补牢吧。

    2.退让是暂时的

    我们都特别容易陷入那种两难的境地,感觉似乎退让了就是认输了,一时半会儿的绕圈子其实是为了更顺利地往前进。如果没有退让,也就不会收获别人的退让,没有对自身利益的出让,也就无法从别人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

    3.目标是前进

    这一点儿也不矛盾,你退让,但是目标是前进。你承认一时的下风,也是为了更好地养精蓄锐或者是发现问题。你要知道,在职场中每分每秒都是你前进的过程,即使这一刻实际是多么的忍辱负重,但其实都是为了更大的进步。所以不要为一时的境况所气馁,或者负气去博胜负。

    §§§第五节 表面失败的碎花瓶定律

    在职场中,如果你因为害怕失败而去逃避面对各种失败的可能性,那么很可能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你继续失败。就像一个叫墨菲的美国上尉调侃他的同事那样:“如果有一件事情会被弄糟,那么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所以,与其不面对失败的可能性,假装这个世界上没有失败,不如直接从失败中找到原因,同时探索成功的可能性。因为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如果发生之后得不到合理的重视,那将会引起更大的损失。错误本来就是事物发展的一部分,不管我们怎样逃避,最终也必须面对这个事实:我们的命运总是与错误共生的。

    善于从“碎花瓶”中吸取经验

    有一次,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一个花瓶,他俯下身收拾碎片,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惋叹可惜,抱怨自己不小心,因为他的思维很快就融入到那些碎片当中了。

    他捡起了所有碎片,将它们按大小分类来称重,结果发现,10克至100克的碎片最少,1克至10克的碎片稍多,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这些碎片之间还表现出了统一的倍数关系,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重量的16倍,次大块的重量是小块重量的16倍……

    为验证自己的理论是否具有普遍性,他先后砸碎了很多花瓶、碗等瓷器。经过称重测量,他发现几乎所有的瓷器、玻璃都遵循这样的规律。于是他将之命名为“碎花瓶理论”,并把这个理论用到了古文物、陨石或者其他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的修复之上,对考古学和天文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事实上,我们应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学习更多的东西,而不是从成功中总结。因为几乎所有的成功都有相同的结果和相似的成因,但是失败却不一样,每一种失败都能找出无数细微的不同,我们应该从各种“不同”当中吸取到更多的经验。

    再一个,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失败比成功更具震撼力和冲击性,可以引导人们考虑更多细节上的事情。比如超级油轮卡迪兹号在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沿岸爆炸之后,当油污染了整个海域,相关部门才引起高度重视,对石油运输的许多安全措施重新作出考虑。

    英国剧作家柯鲁德·史密斯曾经说过:“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荣幸就是每个人都失败过,而且每当我们跌倒时,都能爬起来。”

    如果有人在失败后爬不起来了,只能证明他的潜意识当中是不想爬起来的。

    正视失败才能扭转败局

    1927年,美国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冲垮了。一个小男孩的家被瞬间冲走,就在他也即将被洪水带走的一霎那,他的母亲一把将他抓回了堤坝上,这一年,小男孩才9岁。

    1932年,小男孩8年级毕业了。由于阿肯色的中学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千里迢迢地去芝加哥读书,可是家里没有那么多钱提供给他,母亲毅然决定,让他复读一年,自己则给五十个工人洗衣,做饭,带孩子,来赚取生活费用。

    第二年,凑足了去芝加哥上学的费用,母亲带着他踏上了远行的列车。到了陌生的芝加哥,母亲依然靠着给别人当佣人来谋生,而他则努力读书,最终考上了大学。

    9年后,他有了一个切实的梦想,要创办一本杂志。于是他迅速地行动起来了,但是万事俱备之后,发现还差500美元的邮费,以至于不能给客户发订单。

    有一家信贷公司愿意借给他这笔钱,但条件是要有财产作为抵押。母亲曾经很辛苦分期付款买了一些新的家具,这一次又全部拿出来当做抵押,帮他凑足了这笔款。

    1943年,这份杂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男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把母亲的名字写入公司花名册,定义为退休的员工,每个月照发薪水,母亲再也不用出去工作了。

    后来,经济受到了冲击,杂志的运作出现反常,他所经营的一切似乎都坠入到谷底了。面对巨大的压力和障碍,他感到无力回天。男孩沮丧地告诉母亲说:“妈妈,看来这次我真的是要失败了。”

    妈妈问道:“儿子,你努力试过了吗?”

    他点点头。

    “非常努力地去尝试了?”

    他又点点头。

    “很好,”母亲果断地说,“无论何时,只要你努力去尝试,就不会失败”。

    果然,这个男孩最终渡过了难关。他就是驰名世界的美国《黑人文摘》创始人约翰森。

    如果你正视失败这个问题,努力尝试,就有可能将局面扭转,因为一切都不是注定的。相反,如果你因为太想成功而不肯正视失败,那么失败就会像魔咒一样,一直围绕在你身边。

    学会与失败合作

    1.失败只是表面的

    可能在某一次的博弈中落了下风,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失败有可能往往只是表面。正如案例中碎花瓶定律的发现,也许在失败中我们转变一下思维,就会又发现一条新的路。我们应当学会在失败中寻找有益的部分,这样的失败也才有价值。

    2.失败只是暂时的

    再重的跌倒都有好的那一天,但如果总是记着这份痛,那伤可能真的好不了。如果有阳光,我们就不应该再惦记阴霾。失败固然可怕,但它是暂时的。我们应当学会与自我合作,与失败合作,才会赢得真正的胜利。

    3.努力了才有资格说成败

    失败永远是一件事的表面,因为失败不是重点;失败是暂时的,因为路途还在继续。唯有努力跑到终点才有资格说成败,但人生哪有那么多的胜负?努力坚持到终点我们就是胜利者。

    §§§第六节 始于警惕的英雄定律

    你很棒,你非常棒,所有人也都认为你很棒,你放松了警惕,于是各种问题就出现了,你发现就连恭维也可能是一种恶意的挖苦与攻击,这是怎么回事?你明明是英雄,你奇怪地想,大家不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要警惕“你很棒”

    1567年,高拱因为被言官弹劾而被迫辞官,第二年,他的死对头徐阶也失势了,被迫回家休息。这时候,一个外号名叫“邵大侠”的江湖小混混,想要进行一次政治投机活动,改变一下“职场套路”,接触一些上等人。于是他找到了徐阶,告诉徐阶,只要徐阶愿意出钱,他会帮助徐阶复职。

    徐阶看着邵大侠的痞子样,非常不喜欢,连想都没想就客气地请他出门了。见徐阶不待见自己,邵大侠又跑到了高拱那里,对高拱说了同样的话。结果,高拱被他的这个建议吸引住了。思考了一阵,高拱决定姑且一试,于是给了邵大侠大笔的“活动经费”。

    邵大侠拿着钱来到了京城,用重金收买了当时皇帝身边最红的三个太监,太监们在皇帝耳边不断地吹风,最后皇帝决定重新启用自己的老师高拱。

    就这样,高拱凭着一个江湖混混的四方奔走,再次回到了内阁,成为了次辅。

    高拱和徐阶是老对头,而且他个人非常忌惮徐阶。自己先失势的时候,徐阶没有利用这个机会整死自己,那是他徐阶的妇人之仁,现在自己又回来了,可是徐阶还在老家种田呢,这个机会太好了,如果不趁着这个时候弄死徐阶,说不定他哪天也会回来的。于是高拱便利用手中的权力,把徐阶整得差点儿家破人亡。

    要说那个邵大侠也不过就是个在江湖上混吃混喝的人,动辄打打杀杀,也没有什么做人的原则,也没有多少做人的尊严。可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居然靠着贿赂的手段,把高拱弄回京城去了。高拱一得势,就把徐阶害惨了。当初徐阶看不起邵大侠,觉得他没有多少能耐,光是靠嘴来吹,估计是骗钱的。后来想想,徐阶没准就是栽在这件事情上。

    当初的官场和现在的职场是一样的,身边一些不起眼的人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如果你因为自己有点儿能耐就看不起别人,那很容易瞬间就从“英雄”变成失败者。

    防人之心不可无

    向雷和刘涛是大学同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公司做财务。向雷的家庭背景很好,上班挣这点儿钱跟玩儿似的,花钱也大手大脚。但刘涛家境贫寒,每个月都要往家里寄钱。不过这样的差别并没有阻碍两个年轻人的友情,他们除了上班一起工作之外,下班也经常在一起玩,关系非常亲密。

    刘涛一心牵挂着家里,希望能多挣点儿钱,于是在工作之余悄悄去了一家小公司兼职。这样业余时间就少了,向雷几次约他,他都说没空,向雷很好奇地追问他在忙什么。无奈之下,刘涛只好把自己兼职的事情告诉向雷了,并嘱咐他千万保密,因为他们所在的公司有严格规定,不准员工出去兼职干那些与在公司相同的业务。

    向雷满口答应保密,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是刘涛最好的朋友,自然不会出卖他。

    后来,公司参加了省里举行的一次财务人员技能大赛,刘涛和向雷都被点名去参加了。刘涛的业务和技能一向都过硬,这次比赛,他也发挥得很好,居然拿了个全省第一。向雷的成绩也不错,进了省里的前10名,在公司去参加的人员当中排行第二。

    这可是大大为公司增光了啊!

    成绩公布之后,除了领奖状奖杯,省里还专门安排了这次比赛的前三名去一家著名的商学院培训三个月。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既不用自己出钱,还可以学到很多新东西,刘涛感到很高兴,也为自己骄傲。

    从省里回来的刘涛和向雷在公司也是风光无限了,大家见到他们都免不了要恭维几句,说他们年轻有为。尤其是拿了第一的刘涛,连公司老板都亲自来探望了他一下。刘涛受宠若惊,决定要好好在这家公司做下去。

    正在他准备去培训,和同事们交接工作的当口,主任请他去办公室一趟。一进门,刘涛就感觉气氛不对劲,主任黑着脸,也不开口说话。

    刘涛惴惴不安地问主任发生了什么事情,主任把一份资料扔在了他面前,冷冷地说:“这个培训你就不用去了,公司决定换人,挑选技能大赛中排名第二的那个人去。”

    刘涛一头雾水,昨天自己刚在培训报名表上签的名字,今天怎么突然就变了?自己也没做什么坏事啊。

    主任看他不解,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小刘啊,你明知道公司有严格规定,你怎么还要违反呢?你是我手底下的人,我很欣赏你,也不想因为这个事情毁了你的前途,你挣钱要紧,但也要讲规矩啊。这个事情就到我这里打住了,培训不用你去,也算是个教训,你回去好好想想,该了结的事情一定要处理好。没有下次了。”

    刘涛听得云里雾里的,最后才明白,主任是在讲自己在外面兼职的事情,霎时间他惊出一身冷汗。可是转念一想,这件事情他没告诉过谁啊,只有自己的同窗好友向雷知道,莫非……

    刘涛不愿往下想了,可是事情摆在眼前,自己去不了,往下移动一个,就到了向雷,他不会是因为想要去培训,就把自己出卖了吧?

    刘涛恨极了,很想现在就跑去打向雷一顿,可是无凭无据,对方也不可能承认啊,再说自己兼职本来就违规了,这么闹一下,岂不是全公司都知道了。

    刘涛只得吃了这个哑巴亏,还得在公司所有人面前解释,因为自己家里有急事,去不了培训了,好像所有事情都和向雷无关。

    要不是财务部主任留一手,刘涛可能就要卷铺盖走人了。明明是为公司争光的高高在上的“英雄”,瞬间就会变成灰溜溜走人的失败者,刘涛的失误在哪里?

    就是他对人没有戒备,太信任所谓的好朋友了。无数的职场现实告诉我们,同事之间是没有知心朋友的,这样说或许会让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感到胆战心惊,难道我们就不能在工作的同时交到真正的好朋友吗?当然可以,只是我们要用心。

    英雄也需要“心机”

    1.英雄不意味着无敌

    分析一下我们就知道,在办公室和同事之间,大部分时候是一个对弈的状态,或许我们会因为某一个共同的目的去合作努力,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瓜分”利益。有很多公司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比如每个部门的奖金是统一分发的,但是每个人头上获得多少,都要受到部门主管的调控,很少平均分。那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得多一些奖励,同事就成了分那杯羹的人,自然就剩下竞争而不是共享了。不要觉得自己是职场英雄了,就可以跳出这些规则框架了。

    2.英雄更容易受到围攻

    当人与人的利益相挂钩的时候,关系也变得很微妙,也是处于变动当中的。如果利益是持平不变的,那么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维持在一个平衡的、安全的、友善的状态,可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关系好的也能马上变成仇人,而平时甚至不说话的人也能联手合作。这些人联手的对象可能就是平时那些比较爱出风头的“英雄”了。

    3.英雄也需要点儿“心机”

    看清这些真相之后,你就应该知道,职场之中,利益是重于友情的,就算你没有害人之心,也不可没有防人之心。因为很可能让你从高处摔下来并且摔得很惨的,恰是你最信任的朋友。

    §§§第七节 连锁反应的蝴蝶定律

    1972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科学发展会上发表了一篇演说。演说的大概意思是,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狂暴的龙卷风。因为蝴蝶翅膀的扇动,使得周围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了微弱气流的产生,而这微弱气流的产生,又引起它周围空气或者其系统的相应变化,由此引起一阵连锁反应,最后导致天气系统的巨大变化。他的这一学说,被称为“蝴蝶效应”。

    站在职场的角度来看蝴蝶效应,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某一个人无心的一句话,可能会引得一家公司飞黄腾达或者倒闭。因为一系列连锁反应之后,最初无心的话可能导致的结局是不可控的。

    龙卷风与蝴蝶

    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爱立信和摩托罗拉、诺基亚曾经以三足鼎立之势雄霸于世界移动通信业。可是1998年伊始,至此后的3年,世界蜂窝电话业务高速增长的时候,爱立信的蜂窝电话市场份额却从18%飞速降到了5%,在中国市场,它的份额也从30%左右降到了可怜的2%。爱立信从手机销售的龙头一下子跌到了看不见排名的位置,究竟是什么让其失去了曾经的辉煌呢?

    原来,爱立信曾经出产的一款以T为开头型号的手机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这是在研发的时候就已经有的历史遗留问题了,可是这个问题却没有引起爱立信的重视。

    产品打入市场之后,很快有消费者发现了问题。有人的手机坏了,送到爱立信的维修部门,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问题。最后,在客户的一再催问之下,维修方回答是主板坏了,要花几百块钱换一个主板。可是这个消费者把手机拿到个体维修部那里,只花了25块钱就解决了问题。

    有人找到爱立信的销售处,明确地告诉对方,爱立信这款手机存在问题,可是事情反馈到总部,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媒体介入的速度比想象中还要快,一时间,我国很多城市的媒体都开始关注这款以T为开头的这一型号的手机,似乎只有爱立信自己没有注意到。他们一再辩解,说自己的手机根本没有问题,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竞争对手在背后捣鬼。

    然而,市场终究会还消费者一个真相,事情越闹越大,最后的矛头全部指向了爱立信,他们百口莫辩。消费者迅速疏远了爱立信,这一仗,爱立信惨败。

    这个教训让我们明白,就算是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支撑的公司,也经不起其中微小行动的偏离。

    我们的小世界

    曾经有一个社会学家作过一个名叫“我们的小世界”的社会调查。他在一个小镇上找了镇长的女儿索菲亚作为目标人物,然后到离这个镇子很远的城市里找了五个志愿者来参加这次实验活动。

    他给这五个人每一个人一封信,让他们通过一些可能认识的人,最终将这封信送到索菲亚的手中。这五个人之前根本不认识索菲亚,而且有两个人甚至不知道信封上写着的小镇在什么地方。

    行动开始了,让这个社会学家感到惊讶的是,第三天,速度最快的一封信就辗转到了索菲亚的手中。负责送这封信的人中间只通过了两个人,他首先找到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好朋友是个牧师。这个牧师拿到信后就把他送到了另个一朋友的手中,而这个朋友,就是索菲亚所在教区的牧师。就这样,信送到了索菲亚手中。

    十天之内,这五封信就全部到达了索菲亚手里,这其中最少的通过了两个人的联系,最多的也没超过七个人的联系。

    于是这位社会学家总结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地域很广,但其实很小,人与人之间就算再陌生,隔得再远,再没有可能认识,也可以通过其中一些人的联系认识彼此,而中间这些联系者,不会超过七个人。

    不管是蝴蝶效应,还是“我们的小世界”的实验,都告诉我们,个人的力量看似微小,潜在的力量却很强大,一个人维修手机主板遭受到的不公,就可能导致那个手机公司失去整个中国市场。同样的,一个远在地球这端的人,可以委托几个朋友,就认识到地球那端的某个陌生人,他们可以联系上,可以传达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会通过中间的人无限扩散出去。

    这就是个人的潜在力量。

    蝴蝶效应给我们的启发

    1.是灾难也是预警

    蝴蝶效应带来灾难,但在前期,如果发现得及时,蝴蝶效应也可以作为预警系统,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排除职场风险。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上蝴蝶效应就是对职场人一种眼光的锻炼,你能否看到很小的问题会日渐积累形成大的问题。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急着排斥,而是抱着一种“合作”的态度去看待,可能会使问题容易解决一些。

    2.以小换大

    职场中每个人都只关注着自己,而后才去关注别人。如果能够切身地去关心别人,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说你可以用小利去换取更大收益。这需要我们能够细微地观察到,对周围人久而久之的关注和关心,能在关键时刻换来支持与合作。

    3.以小搏大

    美国校车的广告是“我们不知道哪一个孩子就是未来的美国总统”,而面对职场中的人也是。你不知道谁会是你的贵人。所以,我们在职场中,面对客户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坐在你面前的客户所能发挥的绝对不是他一个人微小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他背后的潜在力量。有时候,客户的一句话,胜过你的千言万语。

    §§§第八节 与客户合作的250定律

    美国著名的销售大师乔·吉拉德提,因为售出了13000多辆汽车,创造了商品销售界最高纪录,因而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他在连续15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平均售出汽车最多的人。当有人问到其秘诀时,他提出了一个250定律。

    所谓250定律就是——每个人身后都会有250个亲朋好友,如果你在和这个人合作的时候能够真正地想着他、关心他,那么你将不仅仅和他合作,还可能和他身后的250个亲朋好友合作。相反,如果你在合作上惹恼了一个人,很有可能连带着惹恼了他身后的250个人,你也就等于失去了差不多这个数目的合作机遇。这个效应,就被称为250定律。

    如果你还不相信,那么按照这个理论反观一下自身。说起认识的人,乍一看,你身边的朋友、亲戚,马上能说起来的,可能也就那10多个人,但是如果我们再把这些人往上推到祖父母一代的亲属,下推到子女一辈的亲属,包括姻亲,那么能数上的人可能就超过100了,再加上各个时期的同学、同学的同学、社会上认识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实际上,你的身后也有250个人。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有一个人准备全款购买一辆车,他揣好了钱,到4S店挑选自己喜欢的车型。因为只是想买,但没有作过深入的研究,所以他非常希望能从汽车销售员那里听到关于这些车的详细介绍以及给自己一点儿中肯的意见。

    到4S店以后,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受到想象中的热情接待,负责为他作介绍的导购可能是看他穿得很随意甚至有些邋遢,所以态度也相应地“邋遢”起来。说话的语气不冷不热,当他提出来想试驾一下该品牌的两款价位甚高的车时,导购给他的回答是,所有试驾车都开出去做活动了,只剩下展示的车,不可以试驾。

    这个人彻底没有了兴趣,因为从这家店里并没有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一切,而且还给些气受。他失望而归,从朋友口中得知,这家店的试驾车根本没有开出去搞什么活动,要说那个导购,不过是看着他不像是消费得起那两款车的人,所以懒得费时间陪他周旋罢了。

    这件事情很快在这个人的朋友圈中传开了,而且一传十十传百,甚至有人在同城网上指名道姓地说了。那家店的销售额明显受到了影响,经理得知实情后,想要大骂那位导购一顿,但做什么也很难挽回失去的名声了。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绝非单纯的一对一,而是错综交织。在职场上你来我往关系利益,这种连锁效应尤甚。今天你在合作过程中得罪了一个客户,很可能第二天就“臭名远扬”了。不是有句俗话叫做“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就是你的合作态度谨慎认真,对待客户真挚有礼,你的好名声可能要蔓延好久,才能真正帮到你。但如果你的合作态度恶劣,或者出言不逊,散播的速度就相当快了。很多时候,人们可能光凭耳闻,就会把你排除在合作或者交往的考虑范围。

    一定要记住,你需要的不止是一场合作,你需要的是更多的合作。250定律恰恰提醒了这一点,并指出了一条明路,那就是善待每一次合作及合作对象。

    终生合作

    瑞典的卡隆门公司原来是经营家用电器的一家小公司,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之后,生意仍然没有多大起色。公司的管理人员反复商量,决定以改变服务质量来吸引顾客,达到真正的提高销量的目的。

    于是,他们在公司门口张贴了广告,说由卡隆门公司销售出去的电器不但质量上乘,而且能保证永久维修。

    当时,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还未普及,属于高价消费品,购买这些价格不菲的大家伙,人们心中非常担心,生怕出现质量问题。而卡隆门公司作出的承诺,刚好能打消消费者的疑虑。所以,消费者纷纷光顾。又用了几年时间,卡隆门公司蓬勃发展起来,成为了著名的大企业。

    有一天,一个主妇拿着一台老旧的电熨斗上门来,请卡隆门公司的工作人员帮她修理一下。工作人员一看,这台电熨斗是该公司在27年前出售的。这位主妇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的,没想到卡隆门的员工热情并尽心尽力地帮她修好了这台熨斗。修理完之后,员工对这位太太说:“您的熨斗修理好了,按照我们公司的承诺,这是免费维修的。顺便告诉您,这种熨斗已经10多年没有生产和出售了,现在流行的是自动的蒸汽熨斗,那个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而且效果也比这种老式熨斗要好,希望太太您下次多多关照。”

    两周后,这个太太又来了,她对这里的工作人员说:“上次你们帮我修好的那个老熨斗至今仍然可以使用,你们的信誉很好,不过那个熨斗确实老了,我现在准备再买一个新的蒸汽熨斗。而且我的孙女要结婚了,她也想置办一套你们这里的电器。”

    正是凭着这样的服务承诺,卡隆门公司赢得了客户的心。而忠实的客户又带来了更多的消费者。

    如果将卡隆门公司的经验放到职场里个人的身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

    250定律的效应

    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是一句古语,但引申在合作力对一个职场中人的职场规划的影响来说还是很贴切的。不管你需要打交道的是对外的客户,还是单位里的同事,都要谨记250定律。唯有表现出卓越亲和的合作态度,你才不会得罪客户,不然你会发现有很多客户都对你敬而远之;你也不能得罪任何一个同事,不然很可能大多数同事都变得对你猜忌起来。

    无数次良好的合作才能成就你,但能够摧毁你的恶劣合作一次就够了。

    2.影响深远的250定律

    时尚吉拉德不仅会维护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他还保持和每一位客户的通信,以期与他们进一步成为朋友。每人每个月都能收到一封来自吉拉德的信,里面除了感谢之外,还希望客户对售后服务多提意见。吉拉德有每一位经手的客户的小资料,他还细心地整理出每个人的生日。在客户生日那天,他们都能收到吉拉德的祝福,甚至一些客户的家人,也在吉拉德的问候之列。总之,这样的信件让他们成为了朋友。

    恰当有效的合作力带来的是职场上深远的正面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帮助你走得更稳更远。

    本章小结

    要以最快的速度和环境产生联系,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集体利益产生合作关系,那么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我国有句古话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如果没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思想,就很难在职场中生存下去。

    在现实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正是一系列看起来无懈可击的推理论证最终将我们带入了死胡同。

    在职场当中,吃亏和获利就是一场博弈,也许吃亏在先,却最后获利反败为胜。也可能是获利先行一步,诱惑你放松警惕,然后吃亏就接踵而至。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失败比成功更具震撼力和冲击性,可以引导人们考虑更多细节上的事情。

    蝴蝶效应就是对职场人眼光的锻炼,因为很小的问题会日渐积累形成大的问题。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急着排斥,而是要抱着一种合作的态度去看待。

    合作出现矛盾时,唯有表现出亲和的态度,你才不会得罪客户,不然你会发现很多客户都会对你敬而远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