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风云迭起的两汉王朝(7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个外表柔弱娇美的小美女有一个奇怪的名字——邓猛。而邓猛的父亲倒有个十足女性化的名字叫邓香。不知道是不是史官搞错了父女俩的名字,想想也不太可能,就算史官搞错,邓家也总该有家谱吧?那就只好按照史书上记载的来称呼他们父女了。

    邓香是汉和帝皇后邓绥的堂兄的儿子,邓猛也就是邓绥的堂侄孙女。邓香早死,其寡妻宣氏带着拖油瓶女儿邓猛改嫁给了孙寿的舅舅梁纪,因而邓猛跟着继父的姓氏,改名梁猛。本来按辈分,梁(邓)猛小姐应该算是孙寿的表妹,而孙寿却见到这个继表妹美貌出色,恰好自家老公也姓梁,就把她弄过来当做自己的女儿,送进了皇宫,当上了采女。果然不出所料,梁(邓)猛小姐美貌温柔,又经过孙寿的媚术调教,魅力远胜梁皇后,加上同样有梁家的背景支持,她很快就被立为贵人,成为桓帝刘志的第一宠妃。对此,梁冀和孙寿夫妇都很得意,以为不论梁女莹或者梁猛得宠,他们都能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他们做梦都想不到,这一招其实是一步臭棋,反而为自己的覆灭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

    皇后梁女莹死,宫廷内外都看好梁(邓)猛贵人将会是下一任皇后。梁冀夫妇为了巩固自己的影响力,就必须让众人相信梁(邓)猛就是他俩的女儿,因此就想杀人灭口,除掉所有知情者。当时梁(邓)猛的姐夫邴尊被提升为议郎,有机会见到皇帝,梁冀怕他泄露邓猛的真实身份,就再次使出惯用手段,派人暗杀了邴尊。为了彻底灭口,他又派刺客前去暗杀梁(邓)猛的生母宣氏,不想没有得逞,反而败露,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如厕议事”以及铲灭梁氏。

    次年,刘志即立梁(邓)猛为皇后,入主后宫。桓帝因长期受挟梁氏,所以对“梁”这个姓氏深恶痛绝。便赐梁(邓)猛“薄”姓。母以女贵,“薄”皇后的母亲被封为“长安君”。四年后,桓帝遂复其“邓”姓。并追封邓香为车骑将军,安阳侯。增加皇后母亲宣氏封邑,改长安君为“昆阳君”。皇后的哥哥邓演已去世,就封其子邓康为沘阳侯,赏赐钱财巨万。几年之后宣氏去世,又让邓康的弟弟邓统继承了昆阳侯的爵位,担任侍中,另一个弟弟邓秉为淯阳侯;他们的堂兄邓会为安阳侯、虎贲中郎将。邓氏宗族中很多人当上了列校﹑郎将,俨然外戚复兴的模样。

    灭梁氏有功的“五侯”为了讨好皇帝,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就投其所好,到处收罗美女,充实后宫,使后宫里嫔妃的预备役美女——采女都达到了东汉开国以来的最高峰——五六千人,而服侍这些美女的宫女差役更达到上万人。这样桓帝整日整夜醇酒佳人、春宵无限,对邓皇后再也不放在眼里了。

    邓猛得宠多年并无一男半女,又年过而立,美貌渐衰,她却没有自知之明,“恃尊骄忌”,眼看落花流水春去也,她怨恨不满,把脾气发泄到桓帝的新宠郭贵人身上。这郭贵人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她与皇后势不两立,不断利用自己得宠、常在皇帝左右的优势,时时进谗言、处处下陷阱,终于让桓帝下决心,于延熹八年正月下诏废黜邓皇后,并关进宫廷监狱——暴室。不久邓皇后就在那个不见天日的地方不明不白地死去,对外声称“以忧死”。

    邓皇后的家属也跟着倒霉了,她的叔叔河南尹邓万世和侄子邓会都下狱死,另一个侄子邓统被免去官爵,遣送回原籍,家财没收充公,还算侥幸逃得一命。

    和邓皇后对抗取得胜利的郭贵人却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她很快就发现桓帝的爱宠已经移到更加年轻美貌的采女们身上去了,其中一个名叫田圣的美女尤其得宠,她和另外八个采女组成一个小集团,把桓帝牢牢地围在中间,朝夕行乐、日夜笙歌。

    在确立继后时,新入宫的窦贵人虽然深孚众望,在更多人眼中是合适的皇后人选,但汉桓帝并不愿按照大臣的意思选立皇后。身为皇帝的汉桓帝在梁氏专政期间,忍气吞声,这段经历使刘志对专权的梁氏恨入骨髓,以至于憎恶所有权势显赫的大族。于是,刘志决定要立田圣为皇后。他的这一决定立即在朝廷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大臣们纷纷上书进谏,阻止立田圣为皇后。在大臣的极力阻止下,汉桓帝终于改变了决定,立窦妙为皇后。于是窦贵人就成为他的第三任皇后。归根到底,田圣等美女对桓帝而言,也不过就是一个可心的消费品而已,他并不是特别在意谁来当这个皇后。

    窦贵人的闺名叫做窦妙,是汉章帝的窦皇后堂祖父的孙女,也就是开国功臣窦融的玄孙窦武的女儿,出身高贵显赫,尽管姿色普通、魅力欠丰,一进宫还是被封为贵人,但并不被桓帝所待见。虽然勉强进位中宫,仍然是有名无实,很少见到皇帝。但是依照惯例,窦皇后的父亲窦武晋升为城门校尉、槐里侯。而田圣仍然是桓帝心中的第一美人。面对田圣等人的娇宠势焰,窦妙恪守妇德,不声不响,默默忍耐。

    公元167年,桓帝突然病重,他不忘把田圣等几位得宠的采女晋封为贵人。阴历年底,桓帝病逝。桓帝一死,窦妙的真实面目就暴露无遗了。桓帝灵柩尚未下葬,她就为了一泄心头之恨,以田圣等人要为皇帝早死负责为由处死了田圣,其余几位新封贵人因中常侍为之求情而得以免死,被发送到桓帝陵园守墓。

    桓帝死时,年仅36岁,他一生三立皇后,后宫美女数千,却至死没有留下一个子嗣,真是可悲!

    窦皇后遂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接下来,最重要的是确定新皇帝的人选。因为汉桓帝出自河间外藩,再从河间选择皇位继承人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不会遇到什么阻力。于是,经侍御史刘儵推荐,选中了汉和帝的弟弟河间王刘开的曾孙,汉桓帝的堂侄,12岁的解渎亭侯刘宏为嗣,继承皇位,是为汉灵帝。

    又是一个小皇帝,又是一个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又是一系列大封外戚,窦氏一家权倾内外,皇权再次回到外戚手中。

    在窦武的推动下,窦太后再次起用陈蕃为太尉,并找回李膺、杜密等着名“党人”,参与朝政,令天下之士重新燃起了振兴国家的希望。然而窦太后人处深宫,被势力强大的宦官所包围,视他们为心腹,经常受他们的影响而改变主张。对此,窦武和陈蕃等人都很担心,于是要求窦太后除掉这些宦官,但她却犹豫不决。而宦官们得知情况后,就决定先下手为强。

    公元168年九月,宦官侯览、曹节、王甫等人把灵帝骗出来开路,掌握了宫禁。他们闯进长乐宫,以武力逼迫窦太后交出了传国玉玺,并起草诏书调取了军队的符令节杖,以谋反罪名派军队逮捕围攻窦武、陈蕃,窦武等自杀,陈蕃及门生数十人被杀,窦太后被迫迁入南宫幽禁,窦武家属流放日南比景。自公卿以下,凡是陈蕃、窦武举荐的,以及他们的门生、旧属,一律免官,永不录用。

    至此,宦官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群小得志,士大夫皆丧气”。东汉皇朝的最后一道余晖消逝了。

    幽居南宫的窦太后,虽然已经失去父兄和权势,但因为她名义上仍然是灵帝的嫡母,对皇帝有扶立之恩,因此还算享有一定的待遇。这个无才无能、惑于群小,断送了自己和家人性命前途的女人,在无限的懊悔和痛苦中又活了3年。公元172年六月,窦太后的母亲在流放地越南病故,消息传来,她悲伤痛悔,忧思成疾,不久去世。

    窦太后死后,掌权的宦官们仍然不肯放过她,他们不允许将她的遗体送到宫里举行葬礼,而是送到城南的一个宅院里。曹节、王甫建议灵帝以贵人的礼节为窦太后发丧,不能和桓帝合葬。灵帝犹豫不决,召集朝会讨论此事。在宦官的威慑下,百官都不敢出声,最后廷尉陈球顶住压力,挺身而出,指出“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临天下,宜配先帝,是无所疑”,太尉李咸等人也和宦官赵忠、曹节、王甫等人展开了辩论,终于使灵帝同意让窦皇后以先帝嫡配的身份“合葬宣陵”,谥为桓思皇后。这样,一生立过三位皇后的汉桓帝,才算有了一位皇后能够最终陪他长眠地下。

    窦皇后对灵帝有扶立之恩,并没有任何对不起他的地方,而灵帝此时也有17岁了,已经是该明白事理的年纪,却要为这样的事犹豫不决。可见当时宦官势力已经强大到何种地步,而灵帝刘宏本人显而易见也是一个庸懦无能的白眼狼似的家伙。在他的统治期间,发生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宦官专权”这一现象达到了中国史上的最高峰。

    公元166年,叙利亚商人来中国,自称大秦(中国史籍对罗马帝国的称呼)皇帝安敦使者。

    汉灵帝——刘宏

    汉灵帝刘宏是东汉的第十一位皇帝,他生于公元156年,其父刘苌封解渎亭侯,母亲为董夫人,刘宏是汉章帝的玄孙,汉桓帝的堂侄。刘苌早逝后,年幼的刘宏承袭父解渎亭侯爵位,在公元168年由桓帝的皇后窦妙立为皇帝,是为汉灵帝。

    汉灵帝统治时期是东汉最黑暗的时期。灵帝即位后,汉王朝政治已经十分腐败,天下旱灾、水灾、蝗灾等灾祸泛滥,四处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国势进一步衰落。再加上宦官与外戚夺权,最后宦官推翻外戚窦氏并软禁窦太后,夺得了大权,又杀害李膺、范滂等一百余人,流放、关押八百多人,被关押的人多惨死于狱中,造成第二次党锢之祸。

    汉灵帝本人荒淫无度、生活糜烂,纵情声色犬马,他修建宫中市、裸泳馆,整日与后宫妃嫔宫女欢饮淫乐,不理朝政。昏庸荒淫的灵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还一味宠幸宦官,尊张让等人为“十常侍”,并常说“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宦官仗着皇帝的宠幸,胡作非为,对百姓勒索钱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谓腐败到极点。

    为了满足私欲,汉灵帝还设置专门机构公开卖官鬻爵,且明码标价,二千石官二千万,四百石官四百万,县令长按县土丰瘠各有定价。刘宏大肆修造宫殿苑囿,搜刮民财。在皇帝的昏庸和官吏的腐败下,人民终于无法忍受,聚众起义。巨鹿人张角兄弟三人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名举行起义,旧史称“黄巾之乱”,这次起义所向披靡,给病入膏肓的东汉王朝以沉重打击。虽然起义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影响极大。从此东汉政府名存实亡。

    公元189年,昏庸的汉灵帝在人民的一片怨声下结束了他荒淫腐朽的一生,终年34岁。谥号为孝灵皇帝。

    汉孝灵皇帝刘宏

    姓名:刘宏

    死因:病逝

    出生:公元156年

    享年:34岁

    属相:猴

    曾用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父亲:刘苌

    庙号:无

    母亲:董氏

    谥号:孝灵皇帝

    初婚年龄:16岁

    配偶:宋皇后、何皇后、王美人等

    子女:2子,1女

    陵寝:文陵

    在位时间:公元168年~公元189年

    继任帝王:子刘辩(少帝)、刘协(汉献帝)

    卒年:公元189年

    幸运地当上皇帝

    公元168年农历正月的一天,洛阳夏门外的万寿亭挤满了朝中的文武官员,一辆豪华的青盖小车停在他们面前。百姓们都知道,这是在迎接从河间来的新皇帝。不久,一连串的白盖小车在御林军的扈从下驰向京师。从最前面的小车里出来的是一个12岁的小孩,他换乘那辆豪华的青盖小车,在文武百官和御林军的扈从下,驰入富丽堂皇的皇宫。第二天,这个小孩就在德阳殿称帝,他就是东汉的第十一代皇帝——汉灵帝刘宏。

    说起来,汉灵帝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完全是一个意外的幸运。刚刚死去的汉桓帝没有儿子可以嗣位。所以,年轻的窦皇后(桓帝死后被尊为太后)及其父亲窦武决定在皇族中选一个继承人。他们看上了刘宏,因为刘宏的曾祖父是河间王刘开,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桓帝刘志是堂兄弟,刘宏是桓帝的亲堂侄。但这些亲戚关系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刘宏年纪小,当时还是个只有12岁的孩子。

    东汉从章帝以后,就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外戚专权,在西汉就已经很普遍了,最后就是外戚王莽取代了西汉,建立了新朝。因此到了东汉,皇帝们就对外戚掌权很是忌惮。但是,东汉自章帝以下的诸帝都是少年登基,年幼不能理政,只能靠皇太后临朝称制,太后自然会想到依靠娘家的人,于是就带来外戚的专权。可皇帝总会长大的,总不甘心大权一直在外戚手中,而外戚专权却使得朝中大臣大多拥护他们,皇帝就只能依靠身边亲信的宦官来剪除外戚,其结果就是外戚倒台、宦官主政。等到下一届皇帝即位,这样的循环就再来一遍。不论是外戚还是宦官,他们都不是按政府正常途径选拔的官员,一旦掌权,往往结党营私、横征暴敛。于是,东汉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走向了灭亡。对于外戚来说,只有皇帝登基的时候年纪很小,太后称制才名正言顺,他们才能得到专权的机会,而东汉后期,诸帝又往往早亡,少有甚至没有子嗣,所以他们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时候都愿意选小孩子,以便于控制。12岁的刘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推上皇位的。

    公元168年,刘儵以光禄大夫身份与中常侍曹节带领中黄门、虎贲郎、羽林军一千多人,前往河间迎接刘宏。

    12岁的刘宏与他已故的堂叔父桓帝刘志的经历颇为相似,都是少年袭侯,但这并非由于他们的早熟,或是在政治、道德上有什么超常的成就,而是表明他们都是失怙的少年。爵位自然是袭自早逝的父亲。

    12岁的孩子,对事情的理解只能是朦朦胧胧的。刘宏可能知道,刚刚驾崩的天子是自己的堂叔父,他们来自一个共同的先祖,即孝章皇帝之子、河间王刘开,但他绝不可能知道,天命竟然转移到了他的身上。直到从洛阳来的马队、仪仗簇拥着一辆白盖马车来到他的府第;直到朝中侍御史、光禄大夫刘儵及中常侍曹节,拿着朝廷的符节,一起向他行大礼时,他似乎才明白了。

    接着,光禄大夫向他宣读了以太后的名义发布的诏书:

    大行皇帝德配天地,光照上下。不获胤嗣之祚,早弃万国。朕忧心摧伤,追览前代法:王后无适,即择贤近亲、考德叙才,莫若解渎亭侯宏,年十二,嶷然有周成之质、春秋之义,为人后者为之子。其以宏为大行皇帝嗣,使光禄大夫刘儵持节之国奉迎。

    这支由黄门宦官、禁军虎贲、羽林组成的上千人的车驾队伍,从洛阳向东北方向的河间国封地进发,要走八百多里地,但他们来得很快,几乎与天子驾崩的讣告相接踵。当这支队伍出现在河间境内时,使得许多略上年纪的百姓,仿佛又看到了21年前,同样的车驾来此迎接孝桓皇帝时的情景,至今三尺童子尚会吟诵当年的歌谣:“车班班,入河间。”河间王的家族,竟然连出两位天子!这或许就是天命吧。

    直到若干年后,长大成人后的刘宏才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那就是决定自己入继大统的绝非天命,绝非自己有什么“周成之质”。而是孝桓皇帝的遗孀窦太后,以及她的势力集团的意愿。太后之所以在诸多的宗室藩王中选择了自己,绝非情感天平倾向于亡夫的家族,而是看中了自己当时的年龄。太后要做自己的母亲,并且希望自己永远是个孩子。

    车驾离开得也很匆忙,天子以十二月丁丑日驾崩,而迎驾的队伍已于次年正月己亥日抵达洛阳,先后不到一个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