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决定命脉全集-玩转职场,掌握人脉的扩散中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他是否能够较好地协调人际关系。据调查,在办公室里,大部分人都要将6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职场,是最接近于我们事业和专业的交际圈,管理好这个圈子中的人际关系,就等于打造了一把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存利器。

    调谐职场人际关系,打造生存利器

    一个人的成长不能远离群体,没有谁能够独自成功。古往今来,有许多人满怀雄心壮志,他们毅力也很坚强,一直坚持自己的目标并不断努力,可是他们最终也没有取得成功。这往往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寻求他人的帮助,而确立的目标又不是自己孤身一人可以完成的。他们终生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小小的空间中,就像水井里的那只青蛙,永远只能看到头上那片小小的天。

    成功者都是“群体动物”,成功者的秘诀就是:随时关注自己的现状是否需要援助,合理调整自己的态度,放弃无谓的自尊,跳出限定自己思维的小圈子,轻松地走向成功。

    许多成功的企业家曾表示,他们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未必是自己在专业上多么出众,而是因为他们了解在遇到困难时该向什么人寻求帮助。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拥有一支非常棒的团队。”认真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职场混得风生水起的人通常都在说“我们”,而年轻人最常挂在嘴边的却是:你、我、他、你们、他们,这样不自觉地就在自己和“别人”之间画了条清晰的分界线,将自己隔离在了团队之外。

    与人交往这门学问,我们大多在走上社会步入职场后才学到些皮毛,例如:平时说话,要多用“我们”、“咱们”来作为主语,少用“我”、“你们”,这样可以增加别人的认同感,拉近我们和别人的距离。时间久了,“我们”越来越多,“别人”就会越来越少,原本八方林立的墙壁一下子都成了打开的窗口,过去让我们害怕的人群好像也变得友善了。

    想要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生存下去,我们就必须要明白,“融入群体”比“脱颖而出”重要得多。所以,健康的职场人际关系,无疑成为我们的生存利器。一个人要成功,人际关系是否协调,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直接关系到工作、学习、生活是否顺畅,更关系到在遇到困难时能不能顺利求得帮助。

    有一份报纸曾专门针对企业管理者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请审阅你公司最近解雇的三名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你为什么要他们离开?”面对这个问题,无论是外资企业,中小企业,无论这个企业在什么地方,有约三分之二的回答是:“因为他们与别人相处不好,破坏了办公室气氛,所以才被解雇的。”

    无论你的工作是什么,从事何种职业或专业,只要你学会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那么在成功路上你已经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已经走了99%的路程。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走向成功,而糟糕的人际关系会让我们走向失败。与同事、上司及雇员的关系是我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原因。除非一个人与别人有着良好关系,否则任何知识与技能都不能使他得心应手,发挥自如。

    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任何一家企业或是团队,其管理人员的时间平均有四分之三都花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而大部分公司的最大一笔开支则是用在人力资源上,对任何公司而言,最宝贵的财富都是人,决定某项计划能否被执行的也是人。

    所以,无论你的职业是什么,你在怎样的一个团体中,都不能忽视对人际关系的管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与人进行交往也是有许多技巧和经验可循的。

    1.我们必须与每个人保持积极的联系

    想要与关系网络中的每个人保持积极的联系,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日程表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记下那些对自己的关系特别重要的同事的相关日子,比如他们的生日或周年庆祝等。在这些日子到来时,打电话给他们,或者给他们寄张贺卡寄份礼物,让他们知道你心中一直有他们的位置。

    2.选几个自认为能靠得住的人组成良好、稳固、有力的人际关系核心

    在这个核心里面,首选的几个人可以是自己家庭成员、朋友和那些在你职业生涯中彼此联系紧密的人。这一部分人构成你的影响力内圈,因为他们可以让你发挥所长,而且你们彼此都是希望对方获得成功的。在这个圈子里,不存在彼此钩心斗角的威胁,他们甚至从来不会在背后说你的坏话,反而会从心底为你着想,你与他们的相处是愉快而融洽的。

    3.不要花太多时间维持对自己无甚益处的老关系

    将你的影响力内圈人数限定为10人。因为强有力的关系需要你一个月至少维护一次,所以几个人或许已用尽你所有的时间了。当你对职业关系有了一定的意识,并开始无形之中选择那些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人时,你就不得不卸掉关系网中的一些额外包袱,其中或许包括那些相识已久但对你的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无所裨益的人。这并非教你忘恩负义,也不是教你过河拆桥,只是用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维持对自己无甚益处的老关系,确实得不偿失。

    4.增强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这就要求我们多出席一些重要的场合,积极地祝贺别人,运用各种方式增加与别人交流的机会。重要的场合可能会同时汇聚自己的不少老朋友,利用这个机会你可以进一步加深一些印象,同时还可以通过老朋友认识不少新的朋友,不论是升职派对,还是别人的婚礼,都将会帮助我们巩固和发展自身的交际圈。遇到同事升迁或有其他喜事,要记得在第一时间内赶去祝贺。如果出于某种情况不能亲自前往祝贺的,最好也通过电话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友谊。如果我们出差或旅行的地点正好邻近交际圈中的某位关系成员时,不要忘记提议和他共进午餐或晚餐,短时间的小聚往往会有意外不到的收获。

    5.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及时安慰和帮助他们

    不论同事还是朋友,关系网中的任何人遇到麻烦,你都应该立即与他通话,并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表现你对他支持的最好方式,也是最佳时机。在交往中我们不能总做接受者。如果你仅仅只想做个接受者,无论什么网络都会慢慢疏远你。在搭建关系网络时,你有必要告诉自己,你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都离不开它。

    在人际交往中,当双方建立了稳固关系时,彼此会激发出强大能量。这种能量会激发对方的创造力,使彼此的灵感达到至美境界。而在职场人际中,是最接近于我们事业和专业的交际圈,管理好这个圈子中的人际关系,就等于打造了一把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存利器。

    客观坦诚地对待同事

    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强调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他能否较好地协调人际关系。据调查,在办公室里,大部分人都要将6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然而,不管办公室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复杂,办公室里的同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如鱼得水”型,各方面都比较融洽;一类是“过得去”型,马马虎虎,平平和和,说长道短的不多,亲密的接触也不多;第三类就是“关系紧张”型,这类人数不会很多,但不会比“如鱼得水”类的人数少,大多数的人是属于中间状态。

    同事之间免不了沟通,而大多数的沟通是为了减少摩擦、克服内耗、解决矛盾,以求得个体与群体之间相对稳定与和谐发展。在沟通的方法上我们就要讲究刚柔相济。所谓刚性沟通,即通过公司的规章制度、行政手段和公事公办的态度强制性地解决某些问题,这类沟通在特定情况下是非用不可的,否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此外便是柔性沟通,即通过妥协、商量、合作、暗示等方式平缓、委婉地转移话题,这类沟通在工作中被我们普遍采用。所谓在沟通中讲究刚柔相济,就是宜刚则刚,宜柔则柔,该刚柔并举时则双管齐下。

    办公室里关系处理得好,同事之间和谐、融洽,自己工作起来也如鱼得水,自然精神愉快,乐趣盎然;关系处理不好,同事之间别别扭扭,上下左右疙疙瘩瘩,自己苦恼不堪,工作也觉得没有意思。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

    心理学家让参加实验的两组人员给同一位女士打电话。心理学家告诉第一组实验人员说,这位女士是一个冷酷、呆板、枯燥、乏味的人;告诉第二组则说,这位女士性格热情、活泼、开朗、有趣。最后心理学家发现,第一组参加者与那位女士的交谈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而第二组的实验人员与那位女士则交谈得非常投机,通话时间也明显比第一组的时间长。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事先的想象或看法决定了与人交往的方式,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都会受到预先想象的影响。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言行举止受无意识的态度、观念的影响和支配,这些未经意识过滤的态度、观念会通过微妙的途径传达到对方身上,从而成为未经验证的“事实”。试想,假如这些态度和观念是消极的、敌意的,会产生什么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李先生所在的公司最近新来了几个韩国人,而他一直对韩国人很不以为然,不喜欢与韩国人相处。没过几天,总经理分派了一名叫尹恩哲的韩国人到李先生所在部门。事后,工作中遇到尹恩哲的时候,那些原先对韩国人的看法使他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尹恩哲,影响了他与尹恩哲的正常交流。李先生开始寻找为什么不能与尹恩哲愉快地交流下去的原因,发觉自己对韩国人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看法,并认为所有的韩国人都这样。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李先生开始尽量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与尹恩哲交流,慢慢发现他谈吐风趣,自然大方,他们之间的交谈气氛也逐渐变得十分和谐。李先生说:“经过这件事后,我反思了在此之前失败的交往,发觉许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事先对他人抱有消极的看法而造成的。”

    在人际互动中,人们都会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你如何看别人,别人就如何看你;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如何对待你。如果你事先对他人有一些消极的看法,那么,这些看法势必会在你的行为中无意识地流露出来,表现在你日常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信息上,在对方觉察到你发出的信息后,也会不自觉地做出和你相同的反应。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大白兔和小白兔在一起喝汽水。大白兔喝完自己的一瓶后,就对小白兔说:“你去外面帮我再拿一瓶汽水。”小白兔刚走两三步,就不走了,回头说:“你肯定是把我支走后,要把我的汽水喝掉!”“这怎么可能?你是在帮助我啊!”经大白兔一再保证,小白兔同意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大白兔耐心等着,两个小时过去了,小白兔还没有来,大白兔有些耐不住了。三个小时过去了,小白兔仍然未见回来。这时,大白兔想:“小白兔肯定不会回来了。它一个人在外面喝汽水。怎么能会回来呢?我干脆把它这一份也喝了吧!”

    此时,小白兔就像从天而降似的站在大白兔面前,气冲冲地说:“我早就知道,你要喝我的汽水!”“你怎么会知道呢?”大白兔尴尬而不解地问。“哼!”小白兔气愤地说:“我在门外已经站了三个小时了!”

    小白兔这就是在用消极论断来验证自我,根据自己的猜疑、臆测,主动寻找支持消极心态的理由和证据。

    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只是我们往往不以为然。比如我们经人介绍新到一个公司,听说公司里面的某人喜欢打小报告,对上司喜欢阿谀奉承,我们就会在无意识中对其进行观察、监视,越看越觉得他真的不是什么好人,甚至还会进一步验证,“他昨天与我对面走过,连头都不敢抬。明显是在躲着我,肯定有做什么亏心事了!”而事实往往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无论在办公室交往还是在人际交往中,你对别人的态度和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基本一致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往往可以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际交往中预期态度决定交往成败的心理根据。

    有些时候,由于人与人之间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的不同,必然会对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同事之间相处,出现一些争执甚至是争吵是难免的,要想完全避免矛盾,避免人际纠纷,也是难以办到的。回避矛盾,曲意逢迎是不妥当的。没有必要因意见、观点与他人不同而刻意隐瞒自己的观点,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如果让别人感觉出你的遮遮掩掩,反倒会给人留下虚假做作的印象。也许我们遇到的这些争论和争执起因互不相同,但坦荡直率比虚假回避要好很多,客观坦诚更容易使人与人之间达到互相了解、真心相交的目的。

    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在他的著名小说《名利场》中,借女主人公爱米丽亚之口说道:“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你对它皱眉,它还你一副尖酸的嘴脸。你对着它笑,跟着它乐,它就是个高兴和善的伴侣。”这话用在我们对待同事的态度上,既是形象的,也是恰当的。只要我们可以坦诚关爱同事,并且能够适当运用一些正确的交际技巧和办法,相信你在人际关系中可以获得“如鱼得水”的效果。

    用工作热忱把自己打造成“绩优股”

    绩优股,顾名思义,就是业绩优良公司的股票,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和投资价值。就像每个股民都希望自己握在手中的是绩优股一样,每个老板也都希望坐在自己办公室里的员工是绩优股一样的人才。谁都想要绩优股,所以在你想要拿到高薪前不妨先把自己打造成“绩优股”,这样老板才不会肉疼。对于绩优股一样的人才,想必就是多付些薪水,老板也会躲在一边偷着乐。

    虽然每个老板对“绩优股”的具体定义不同,但总体来说不外乎:对自己有高标准,能够持续进步;敢于创新,乐于实践;能做到100%完美,就不做99%;愿意与同事共同协作;遇事处处以公司利益为最先考虑。

    你可以对照一下,自己能够占上几条,即便你现在还算不上“绩优股”也不用着急,只要调整好心态,再加上持续的努力,一定可以让你心想事成。

    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贺拉斯里利曾经说过:“只有那些具有极高心智并对自己的工作有真正热忱的工作者,才有可能创造出人类最优秀的成果。”萨尔维尼也曾经说:“热忱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如果你能够让人们相信,你所说的确实是你自己真实感觉到的,那么即使你有很多缺点,别人也会原谅。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你一定要热忱,否则,再有才华也会一事无成。”

    国外一位名人受邀演讲,原本预定45分钟的演讲,却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还欲罢不能。演讲结束时,在场的1万名听众起立鼓掌达5分钟之久。到底是怎样精彩的演说内容,得到听众这么热烈的回响?事实上,他演说的内容,还不及他演说的方式吸引人。大多数的听众根本记不清楚演讲者说了些什么,但是却被他的热忱感动。

    热忱,就是一个人保持高度的自觉,就是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完成他内心渴望去完成的工作。正是出于这种热忱,维克多雨果在写作《巴黎圣母院》的时候,才把自己的外衣都锁入柜中,一直到作品完成以后才拿出来。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

    热忱并非与生俱来,而可以后天培养,你也可以拥有。值得注意的是,虚情假意是骗不了人的。过分热心,刻意地迎合别人,每个人都可以看得出来,也没有人会相信。培养、展现和分享热忱,当你以热忱完成你的工作时,就是更进一步的表现,你已在你的周围创造出成功的意识,而此成功意识无可避免会对他人造成更好的影响。

    鲁道夫自西弗吉尼亚沙朗大学毕业之后,以压倒性的胜利,击败经验丰富的对手,当选国会议员。由于他成功地整合其他国会议员,罗斯福总统特别重用他,令他主导战时的特别立法。在一项调查中,罗斯福和鲁道夫获选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鲁道夫的热忱与无边的魅力,使他的积分超过了总统。

    担任14年的国会议员之后,鲁道夫决定转入企业。他担任首都航空公司总裁的助理,当时公司的运营正出现赤字。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发挥自己无可抵挡的魅力,让公司上下团结一心,使公司的获利超越了其他的航空公司。

    提到鲁道夫的亲和力,首都航空公司的总裁说:“他的贡献超过他的薪水。除了他实际执行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的热忱鼓舞了公司里其他的人。”

    你在这个世界上付出的热忱越多,就越能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些促进工作热忱的方法:

    1.善用一星期中每一天的特性

    看似一成不变、枯燥乏味的办公室生活,其实在一周五个工作日中自有其节奏,若聪明的上班族可以充分掌握其不同的特性,必然能为自己加分不少。周一,这是一周中体力最饱满的一天,适合用来分派任务、安排事情、设定目标、执行上司指示。不过因为办公室容易有周一忧郁症候群的氛围,要小心注意避免与他人产生冲突。周二,通常是效率最高的日子,可以用来做工作上的冲刺,完成新工作的企划,追赶前几日累积落后的工作进度。周三,一般上班族会比较放松,但还不至于感到疲惫倦怠,依旧有利于创意思考,脑力激荡会议或是思考未来发展都是不错的选择。周四,人们会习惯性地较顺从,此时适合与他人协商各种事宜。周五,员工常常会有勇于冒险的倾向,因此容易出现各种状况,不过相对来说,员工也较容易妥协,如果在这天遇到他人的不满,到下周一再见面时彼此多半已经释怀了。而一些平常在工作中可以轻易承受住高压的人,在周末空闲时反而容易生病,出现身体上的各种不适状况,这样的人可以在周五晚间从事一些娱乐健身运动,让心情和身体状态都可以从工作调整为休闲模式。

    2.亲切地说“早安”与“谢谢”

    每天清晨进入公司,别忘了面带笑容、神采奕奕地向每位同事说声“早安”,不只能将温暖带给身边的人,也为开始一个美好的工作日奠定了基础。此外,礼貌像香水,洒向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沾到余香。当同事对你表示赞赏、在工作中给予了你帮助,哪怕只是顺道带一杯咖啡到你的桌上,也不要忘了诚恳地说一声“谢谢”,不只可以表达谢意,还会让自己工作得更开心,让同事对你更有好感。

    3.常用引以为荣的态度讨论自己的职业

    热爱自己的工作,不断在工作中发现乐趣,将自己在工作中所做的每一次努力都视为一件有意义的事。培养自己的特殊才能,让自己在团体中产生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有时也可以适度地和亲友谈起自己工作上的杰出表现或得意之作,这样会让你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并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工作。

    4.将焦点放在正面事实上,不要忘记对自己工作的称赞

    每个人工作中都会有不愉快的时刻,当下一次事情不太顺利或情绪有些低落时,可以尝试在脑海中回想之前工作上的那些美好时光,能够帮助你恢复工作热忱。偶尔也可以回想来自同事、上司甚至客户对你的称赞,让自己当一个开心的员工。当然,也不要吝于给别人提供快乐的元素:适时称赞他人。

    5.做些改善,可以尝试着将个人风格带到办公场合

    利用闲暇时光对工作场合做些小改变,即使只是将文件稍微重新整理排列整齐,都会对心情的改善有一定作用;而且这些小改进有朝一日会积少成多,可能成为你通往成功的重要基础。另外,不论是一小盆绿色植物、相框里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甚至是一个近来流行的公仔摆饰,都能提升工作热情,同时也能让同事加深视你为一个独特个体的感觉,而非只是一个模糊的姓名牌或职位称呼。

    6.适度犒赏自己

    可以将去餐厅吃饭、为自己添购新装或是看电影、外出旅游等娱乐事项与工作稍做结合,如果专案还在进行中,下班后好好休息,不要玩得太累,在心里给自己一个约定:等工作告一段落时,再痛快地进行娱乐活动作为给自己的奖赏。这样不只能为自己的工作增添动力,有利于每次全力冲刺后回复元气,也能避免过于频繁的消费活动。明智地选择正确的休闲方式,也是能帮助自己的职场生活更上轨道的关键因素之一。

    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凭着一柄圣剑和一面圣旗,外加她对自己使命坚定不移的信念,为法国的部队注入了即使国王和大臣也无法提供的热忱。正是她的热忱,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阻碍。也正是因为热忱,伽利略才举起了他的望远镜,最终让整个世界都拜倒在他的脚下;哥伦布才克服了艰难险阻,领略了巴哈马群岛清新的晨风。凭借着热忱,自由才获得了胜利;凭借着热忱,莎士比亚才在纸上写下了他不朽的诗篇。一旦缺乏热忱,军队无法克敌制胜,艺术家无法创作出流传后世的作品;一旦缺乏热忱,人类不会创造出震撼人心的音乐,不会建造出令人难忘的宫殿,不能驯服自然界各种强悍的力量,不能用诗歌去打动心灵,不能用无私崇高的奉献去感动这个世界。

    每个人都应该充满热情地活在每一天,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忱的积极心态,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把自己培养成职场上的“绩优股”,也可以让我们朝着更美好的明天迈进。

    看穿老板的“真面目”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水涨船高,“跳槽”成为见惯不怪的事,成了一种“人往高处走”的途径,我们的职场生涯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遇到的上司老板更是一个接一个。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作为一个现代人,识别一个老板是否适合自己,与自身的前途休戚相关,这就需要我们来看穿他们的“真面目”!

    1.我们可以从气色上来洞察老板的心理

    “气”是一个人能做大事的必备素质。观察一个人的“气”,可以发现他的沉浮静躁。气沉者稳,气浮者躁,气虚者漂。底气足,干劲就足,做事易集中精力;底气虚,精神则容易涣散,多半途而废。临危不乱,沉得住气,这样的人可担当大任;毛手毛脚,浮躁不安,难以集中全部力量去工作,这样的人做事往往半途而废。

    活泼好动与文静安详不是沉浮静躁的区别。文静的人也能动若脱兔,活泼的人也能静若处子。而心浮气躁的人,做什么事都精力涣散,小事精神,大事糊涂,该粗心时粗心,该细心时也粗心,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而且遇事慌张,稍有风吹草动就气浮神惊起来。

    2.从领导方式来揣摩老板的个人能力

    (1)专业型领导方式。在日常工作中,专业型老板的覆盖面大于其他类型的老板。他们往往集中精力设计一些培训计划、提拔政策等,用于奖励拥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并且把专业知识在企业内部进行传播。他们比较倾向于雇用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员工,同时不断地寻求对专业知识乐于接受、灵活掌握的人才。

    采用专业型领导方式的老板认为,他们的责任就是选择或在企业内部吸收专业知识,并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他们的日程表上,主要工作与培养或发展专业技术有关。例如学习新的技术,分析竞争者的产品,接见工程师和顾客。

    他们不关心企业经营的具体细节,而是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调整企业的专业领域上,并向外界传递企业的技术优势。比如,摩托罗拉公司的前任老板罗伯特高尔文经常在质量问题讨论完毕后就离开了例会,由此可见,他知道什么是企业的唯一竞争优势,质量是他最关心的。

    (2)决策型领导方式。这一类型的老板通过各种行为明确企业的目的和出发点。他们把80%的时间用在和企业经营有关的外部事物上,例如顾客、竞争者、技术优势和市场趋势,而并非控制人力系统等内部机制。这些老板看重的是能被委派日常经营业务,拥有高度分析与计划能力的员工。

    一个决策型老板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了制订下一步战略决策,收集和测试市场、经济趋势、顾客购买模式、竞争对手的生产能力等企业经营的外部因素信息。打开这些老板们的日程安排,你会发现他的时间分配集中于同一主题:收集、总结和分析数据。他们集中精力了解企业的能力、企业决策的贯彻程度:企业擅长什么,企业的业务开展情况怎样,企业的最低成本、交货速度怎样。

    总之,决策型老板致力于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选择企业的奋斗目标,制订连接二者之间的经营战略。采用这一领导方式的老板认为,他们的工作就是创立、设计和实施左右企业未来命运的战略。因为在他们的位置能够俯瞰企业的各个角落,所以他们有能力决定企业的资源分配和经营方向。

    (3)以人为本的领导方式。以人为本的老板们相信,决策的制订是接近市场的一线经营单位的责任。所以,他们的主要责任是通过关注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替企业灌输价值观和行为意识。基于价值观和企业日常实施决策来培养员工行为的等同性,是以人为本领导方式的主要思想。

    许多采用这一领导方式的老板觉得,企业经营过于复杂,所以由老板制订长期经营决策是不明智的做法。相反,他们认为在企业中,成功的关键取决于间接控制,即由企业员工制订决策,让员工和顾客们打交道、开发新产品。他们能够赋予员工权力,使员工在未经公司许可的情况下快速而果断地采取措施。这种权力只交付给那些根据公司原则办事的员工,在以人为本的老板管理的公司中,这样的员工人数众多。

    他们的目标就是创建一个各级员工可以像经理一样制订和实施经营决策的企业。他们重视的是展现“公司方式”行为的普通员工,并不是无视规范独来独往的天才。

    (4)条框型领导方式。采用这一领导方式的老板,他们的主要工作时间用在解决控制体制的意外情况上,比如逾期没有完成的项目或者低于预期目标的销售结果。他们比其他类型的老板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制订防范措施、政策程序和奖励方案上,以强化企业的经营行为。

    条框型老板经常在公司总部和部门经理进行长时间的商讨,认真研究新项目和资金的要求。他们研究一线员工的业务报告,查阅大量的数据并认真查问经理们所了解的情况。他们常常借助于内部检查、外部审计、员工表现衡量、管理措施和财政报告开展工作。

    采取条框型领导方式的老板相信,唯有通过建立和监督一套明确的财政和控制体系,替顾客和员工保证经营行为的统一性,企业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和更大的发展。他们相信,企业的成功在于为顾客提供可靠的服务。

    你遇到的老板是那种类型的呢?在你的职场生涯中,遇到一位好的老板,并把握住这些老板的做事风格,将有助于你更加顺利地成长,找到一条通往成功顶峰的捷径。

    老板必须凝聚下属的心

    我们曾经认为只有金钱才是凝聚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样的模式已经变得陈旧。尤其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他们除了物质上的追求,也非常重视精神上的满足。

    老板对员工的关心和爱护往往能让员工在精神上得到巨大的满足,这种满足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克制他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从而把更多的心思投入到工作中去。老板与下属之间实现在感情上的交流,对下属给予尊重,会使老板得到更丰厚的回报,除了公司效益的持续增长,还包括金钱买不到的信赖和忠诚。

    “无论用人或训练人才,都要一手如钟馗执剑,一手却温和如慈母,做到宽严得体,才能得到部属的崇敬。”这是松下的管理经验。慈母的手、慈母的心,是每一个经营者都应具备的。

    美国威基麦迪公司老板查里爱伦在1995年当选为美国最佳老板。他是靠什么当选的呢?第一,他每年都在美国风光宜人的加勒比海或夏威夷召开年度销售会议,让员工在工作之余充分享受悠闲的假期;第二,他非常关心员工的疾苦,能认真听取公司员工诉说,一旦员工家中有任何困难,他会及时给予帮助。他这种与员工同呼吸共命运的做法,深受员工们的爱戴。顾客们到他的公司后,看到公司员工一个个心情愉快,对公司也产生了信任感,所以公司效益一直很好。

    与下属相处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对下属太严,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抗,对下属太宽,又不利于管理,应该是用“慈母的手”握住“钟馗的剑”,恩威并施、宽严相济。所以,对待下属同时还必须严厉,这种严厉基于人类的基本特性而来。大部分人是不需要别人的监督和责骂,就能自觉地做好工作,严守制度,不出差错;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好逸恶劳的,喜欢拣便宜的事情,挑轻松的工作,只有别人给他施加一定的压力,在后头常常督促,才能积极谨慎地做事,对于这种人,就必须去严加管教,一刻都不能放松。

    众多的企业管理者得出结论,对待员工和下属宽严得体是非常重要的。在原则和制度面前,必须分毫不让、严厉无比;对于那些违犯了条规的,就应该举起“钟馗剑”,狠狠砍下,绝不姑息。平时应以温和、商讨的方式引导员工自觉自发地做事;当员工犯错误的时候,则要立刻给予严厉的纠正,并进一步地积极引导他走上正确的方向,绝不可敷衍了事。一个上司如果对员工纵容过度,正常的工作秩序就无法维持,也难以培养出人才。换言之,要形成让员工敬畏主管、主管敬畏经理、经理敬畏社会大众的氛围。人人严于律己,才能建立完整合理的企业制度,工作也才能顺利进展,假如过于照顾人情世故,反而会造成社会的缺陷。

    对于管理者,除了尊重员工下属对其恩威并施之外,还应该多加赞美和表扬他们,如能善加运用赞美和表扬,不但能改进上下级关系,还能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比如,当你看到下属时,打个招呼,展露一下笑脸,再讲几句带有表扬性的话,“你那项工作完成得很漂亮,你辛苦了”,“最近工作干得不错,你起草的那份文件,我看了,写得很好”等。有的管理者说,对有些人有时候实在没有什么可表扬的,那么你可以说一句“你的衣服真好”也能起到激励人心的作用,使员工有一个愉快的工作心情。

    要知道,管理者的赞扬,对管理者而言,开口即出,并不费事,但对下属来说,其作用是很大的。因为你是老板,是上司,你的表扬就意味着对下属的肯定。下属受到表扬后,会认为我这样做,能得到老板的赞赏;我这样做,能得到老板的肯定;我这样做,就是做对了,下次还要这样做,还会得到老板的赞赏。

    于是,下属就会自动地按照上司表扬的那样去做了。所以,作为老板的你希望下属怎么做,你就去怎样表扬下属,你怎么表扬,下属就会怎么做。这比你下命令,提要求,强迫下属按照你的意图去做更有效——这就是管理的艺术。

    此外,管理者对下属的表扬,本质上是对下属能力的一种肯定,下属会认为:“我行,我的能力还可以,我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从此提高了自信心,不但提高了对自身的信心,同时增强了对工作的兴趣,工作就越干越好,越干积极性越高。

    我们并不否定,即便进入了现代社会,想要让员工尽心竭力为公司服务,金钱奖励依旧是一种最好的办法,但要真正收服人心,善于用赞美和表扬的方法,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赞美也要讲技巧,当赞美方式及时而巧妙时,往往能让下属的心情畅快、干劲十足。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赞美下属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表扬要快

    员工某项工作做得好,老板应及时对其夸奖,如果拖延数周,时过境迁,迟到的表扬一定会失去原有的味道,再也不会有原来那么令人兴奋和激动,夸奖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2.赞人要诚恳

    避免不带任何感情的机械性话语或空洞、刻板的公式化夸奖,放之任何员工而皆准的客套话会令人产生言不由衷之感。

    3.表扬要具体

    表扬他人最好是就事论事,哪件事做得好,什么地方值得赞扬,说得具体,才能使受夸奖者高兴,从内心感觉到你对他工作的认可,便于引起情感的共鸣。

    4.赞人不要又奖又罚

    作为上司,夸奖员工一般都很像工作总结,先表扬,然后紧接着是“但是”、“当然”一类的转折词。这样的讲话虽然辩证、全面,但是很可能使原有的夸奖失去了作用,甚至会让人觉得你的夸奖是为了接下来的批评。应当将表扬和批评分开,不要混为一谈,待夸奖过后再寻找合适的机会批评指出错误,可能效果会更好。心理学家杰斯莱尔说:“赞扬就像温暖人们心灵的阳光,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它。”所以,作为老板若想拢住核心员工的心,千万不要吝惜那脱口即出的赞美之词。

    在职场中,管理者与下属交流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有时候为了工作、为了薪水或其他某些事情,难免会产生分歧。管理者在面对下属的牢骚、怨气时,要保持冷静的态度深入分析问题的实质,准确把握下属的心理,然后给予答复。如果下属的抱怨有一定道理,管理者应重视;如果下属的牢骚话纯属是为了争一己私利,发泄个人的怨气,管理者也应做好疏导说服的工作,不可听之任之,带来更多的抱怨。

    那么当面对下属的牢骚怨气时,管理者如何说话应对才更恰当呢?

    首先要注意冷处理,用缓兵之计查明实情。下属有怨气、发牢骚时,往往处在情绪冲动中,此时较好的方法是采用冷处理的策略。这是一种缓兵之计,可以暂时缓冲矛盾、赢得时间,便于了解实际情况,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要注意用两分法看问题,辩证地剖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抱怨情绪的下属看问题的立足点往往只在自身,缺乏全局观念,可能比较片面、偏激。要对他们进行说服,应该采用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剖析辩证关系,辨明是非,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工作和团体,从而将他们的心结打开。

    再次是巧用激将法,反弹琵琶促奋进。请将不如激将,有时对发牢骚的下属,不妨运用激将法,有目的地用反话刺激对方,使对方从自我压抑中解脱出来,并激发他的上进心、荣誉感和奋发精神,从而达到新的心理平衡。但是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冒险性,有可能会让员工的情绪更加激动,管理者应该适情况而选择,万不可“病急乱投医”。

    总之,面对下属的抱怨,明智的领导必须要把准确把握下属的心理作为前提,运用好心理策略,通过各种技巧妥善化解下属的各种不满。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回报心理”,当你给予某人关怀和帮助的时候,他会记在心里,事后就会用另一种方式回报你。管理者通常以这种关心员工的方式,来求得员工的努力工作、用心为公司效劳。你的员工不但是你的同路人,而且是你的依靠,只有如此,作为老板的你才有可能团结他们,共达目标。所以,对于自己的部属和员工,一定要维护和关怀,并且想办法了解到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让他们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才能更好地创造价值。

    读懂客户的心理

    对于从事销售工作的人来说,一定要摸清客户在购买产品时的心理,并且根据客户的购买心理采取相应的促销方式,使客户感到满意并购买产品。

    一般来说,客户的心理变化,会表现在他的行为和言语上。比如,沉默不语、不时地叹气、询问价格及付款方式等。当你看到客户表现出这些行为时,就要立即表示促成的意愿。一般来讲,客户的情绪波动会维持在30秒内,稍纵即逝,千万不可错过这个时机。

    所以,我们在与客户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解读顾客的心理,在交谈的过程中,每一次开口之前都要读一下对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客户的心理活动既是认识不断变化的过程,也是情感不断变化的过程,作为销售人员,要跟随这个变化过程不断调整策略。从掌握客户的心理入手,将心比心把自己放到客户的位置上,设身处地想想如何在每一个环节中让客户都有宾至如归的愉快心情并最终促成交易。

    客户几乎总是犹豫不决的,这不仅使得整个交易时间大大延长,而且常常使得销售人员不知所措。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销售人员就会埋怨客户,认为客户过于优柔寡断,患得患失。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他们的犹豫不决其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假设现在你需要购买某种产品,那你首先要考虑的肯定是这种产品是否能够更好地满足你的需求;之后,你还会考虑产品的质量是否有保证、使用期限的长短等,产品的价格当然也在你的重点考虑范围之内。只有在确定产品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符合你的意愿之后,你才会做出购买的决定。

    就如同销售人员期望中的目标不是总能实现一样,客户在购买产品时也会因为受到各种条件的局限而无法购买到完全称心如意的产品。比如,质量满意的产品价格又太高,款式漂亮的衣服可是颜色不满意,价格适中的东西又怕质量不好、使用寿命短等。当发现自己期望中的完美产品不存在的时候,客户必然就要在心里进行一番权衡,希望利用现有的条件买到的产品可以物有所值而又尽可能地满足自身需求。对于客户的这种权衡心理,销售人员不仅要深刻理解,而且要根据他们的这种心理帮助他们做出决定。比如,当客户在面对诸多选择犹豫不决时,销售人员如果发现客户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价格,那就可以向客户着重推荐简单实用的产品;如果客户更注重产品的外观,那就可以向客户着重推荐造型别致的产品。通常,在经过自己的一番权衡和销售人员的合理建议之后,客户会结合自己的权衡结果及销售人员的建议内容及时做出选择,从而完成交易。

    在推销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先听后说。看似简单的听与说其实是一种沟通地位的象征,说的人由于主动地发出信息而地位较高;反之,听的人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相对地位较低。有不少销售人员总是从自我出发,只专注在自己产品销售的角度,误以为单凭专业就可以说服客户。事实上,说得多听得少的情况,往往很容易让人做出错误的判断,无形之中也会给客户高姿态的感觉,不利于良好销售环境的营造。尤其是对于那些主动上门的客户,他们通常对这种产品已经有了部分了解,现在需要的只是针对细节进行咨询,此时你万不可急着推销产品,也不要打断客户的话,让主动掏腰包的客户从你身边跑掉。

    与客户交谈一定要说出商品的好处,并提供具体的理由与证据,切忌绕圈子,没有重点。客户给你的时间相当有限,所以需要把握机会讲出重点,讲得太复杂或绕圈子,像点蚊香似的,反而容易让客户更加糊涂、踌躇不前,结果就是不想购买,除此之外,讲得越多,犯错的机会也跟着越多。光说出商品的轻薄短小、经济实惠及身份地位的表征等好处是不够的,更需要有具体的证据来支撑,商品销售实绩、市场占有率、单位所做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数据以及商品得奖记录等,具体的理由与证据提供得越多,越容易让客户觉得你很不一般。尤其对于为何选择向你购买而不找其他人购买的理由,不仅仅要把不同种类和特征的产品一一陈列在客户面前,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向客户提出合理建议,更需以重点条陈的方式说明得具体有力且具差异性,让客户觉得你很与众不同。

    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尽可能大的选择空间。既然客户需要针对产品的各种条件进行一番权衡,那他们在购买产品时当然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如果没有,即使销售人员提供的产品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也可能会到选择空间更大的商家那里去。客户期望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以使自己能够更有弹性地选择购买哪种产品,这种心理是折中心理的重要体现。了解到客户的这种心理,销售人员在向客户推销产品时,不妨给他们留下选择的余地,让他们能够在更大的空间里进行选择。根据客户的需求先提供至少两种以上的建议选项,比如多准备几种不同型号、不同工艺、不同质量的产品,并比较彼此之间的优缺点,然后再提出推荐的理由,当然了,产品的价格也要分不同层次最后再将商品选择权交还给客户。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又可以让每位客户都能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充分选择,从而满足客户的折中心理。如果客户挑选的商品与你不一致时,千万不可与客户争辩,就算你赢了,也会同时失去客户。

    许多销售人员容易以外表及年龄来判断客户的需求和购买能力,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们买不起某种产品,常常敷衍应对,自动过滤掉了这些潜在客户。事实上,这些外表看不出有购买欲望或购买能力的客户在面对其他的销售人员时也会有同样被冷落的境遇,聪明的销售人员只要热情地礼遇他们,成交的机会是很高的。

    与多疑的客户打交道时,说话要谨慎、小心,尽量把产品的优点与性能向他们介绍清楚。现代社会诚信缺失,不仅让社会公众的神经越来越敏感,而且让人越来越多疑。在这种心态下,人们对一切都充满戒备,购买产品时总是对服务人员及其产品充满怀疑,或许是因为他生性多疑,或许是因为以前上过当,这样的人在购买产品时会十分谨慎。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对于客户的这种怀疑心理,作为销售人员都应该尝试着去理解,应该诚恳、详细地为顾客做产品介绍,介绍中着重以事实说话,多以其他用户的反映向他做说明。应该以亲切的态度和他交谈,介绍商品时,态度要沉着,言辞要恳切,而且必须了解他的顾虑,千万不要和顾客发生争辩,同时也要避免对他施加压力。

    现在的客户是警觉的、多疑的,这是事实,但是他们在某些情况下还是会相信某些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抓住客户的这个心理来为自己服务。随着新产品和新广告数目的增加,广告对客户的说服力已经不大,他们转而求助于朋友、亲属、邻居、同事,当然还包括专家和专业媒体,这些人就成了营销推广的关键人群。每个产品类别,都会有推荐价值指数比较高的特定人群,这类人群就是关键人群。大多数消费者也会认可这些“专家”认为最好的产品,作为购买选择。比如IT产品,年轻、有知识的男性消费者就是关键人群;而日常生活用品,中年家庭妇女的推荐价值就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关键人群成为了普通消费者的购物向导。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些关键人群,他们说的话远比你说的有效。

    在商业竞争中,我们还可以刻意运用客户的多疑心理。比如通过限制销售来刺激消费需求,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在经营活动中,如果能够抓住客户的心理,有意显示自己实力的不足,或者隐瞒自己强大的实力,或以实示虚,或以虚示实,给多疑的竞争者或客户造成错觉,在竞争中就能一举获胜得利。

    综上所述,积极的情感可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发其购买行为;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或改变人的行动,使人形成对事物的恶劣印象。如果消费者处于消极的情感时,就会放弃购买打算,甚至会长期不使用某种商品或不进某家商店。因此,在与顾客交谈的过程中,要洞悉顾客的心理变化,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和强化其积极情感,抑制和化解其消极情感,对我们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给隐私分类加密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藏着这样或那样的秘密,这些秘密处在人们心灵最柔弱、最隐蔽的地方,之所以称为秘密,就说明他不愿意拿出来让大家看,可你偏偏要把它晾晒在大家面前,并且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你在获得内心快感的同时,也失去了朋友的信任。

    前程无忧网曾经对3120名白领进行过一次关于办公室隐私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4.6%(1392人)的白领表示“如果有人故意冒犯自己的隐私,那以后一定会对他敬而远之”;33.7%(1051人)的白领“不管对方是不是故意的,隐私被触碰到都会生气”;16.3%(509人)觉得“如果隐私被触碰到,那自己也一定有疏忽的地方”;最后还有5.4%(168人)的人无所谓隐私被触碰与否。

    由此可见,大部分人对与个人隐私被触碰的反应都比较强烈,如果我们处理不好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影响的不只是个人的心情,还有个人的前程和人脉关系。所以,为了避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最好不要把自己的隐私不分轻重地倾诉给别人,也不要试图窥探他人的隐私。这样做才能保持办公室环境的和谐。

    有一个关于办公室隐私的话题几乎尽人皆知,因为它几乎改变了一位美国总统的命运。

    在美国五角大楼公共事务办公室当助手的莱温斯基小姐,曾经和总统克林顿有过一段地下恋情,从白宫调往五角大楼后,她继续吹嘘她在白宫的关系。

    有一次,当克林顿在电视上露面时,莱温斯基宣称,总统戴的那条领带是她送的。莱温斯基的大多数同事对她这种女孩子气的炫耀都不予理睬。但是有一个人听得很起劲,这个人就是国防部公共事务办公室的一名助手,名叫琳达特里普。

    48岁的特里普不久就开始同莱温斯基建立了亲密的友谊。虽然特里普的年龄比莱温斯基大一倍,但是这两人却很谈得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友谊发展成为一种母女般的信赖关系。但莱温斯基万万没有想到特里普是一个出卖朋友的人,她不但对政府不满,而且对年轻貌美的莱温斯基更是充满了嫉妒:在她关心爱护莱温斯基的面孔下,掩盖着她不可告人的动机。当莱温斯基在她的引诱下说出与克林顿的关系时,特里普偷偷按下了自己准备好的录音机的开关。特里普一共给莱温斯基录制了17盘共20个小时的录音,而这些,都是在莱温斯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的,后来这些录音直接导致了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声名狼藉。

    办公室是一个公开的场合,在这个场合里,各种性格的人聚集到一起,彼此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这也就导致了十分微妙的办公室人际关系:同一件事情,有的人听了可能会为你感到高兴,有的人听了会不屑一顾,还有的人听了可能会对你忿忿不平。你的某些隐私在别人那里不但可能成为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更有可能成为对方攻击你的武器。

    个人隐私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当你把它亮出来的时候,表面看起来似乎能给别人带来一定的威慑,其实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你自己。所以,我们在办公室里,一定要避免公布自己的隐私来取悦同事,或是用交换隐私来证明自己对他人的信任,更不要用公布他人的隐私来显示自己的“消息灵通”,在涉及隐私的问题上,三缄其口,想好再说非常必要。

    首先,对于自己的隐私信息,要定好不同的保密等级,并且分类给予加密,这就像保密文件一样,个人隐私信息也要分为“公开”、“秘密”、“机密”、和“绝密”几个等级。

    像个人爱好、理财经验、美容、购物等是可以公开的隐私,只要不在工作时间高谈阔论,一般不会对你的前程带来影响,而且也会使办公室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至于个人年龄、他人的隐私以及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属于“秘密”等级,谈论这些可能带来一些不愉快的后果,需要根据场合和对象决定谈论的话题。至于个人收入、与上司的私人关系等就属于“机密”等级,泄露后可能导致同事对你的不信任,成为别人抨击你的理由,这个等级的隐私需要慎重谈论。而对于那些极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严重伤害的信息,比如个人的私密感情、以前和现在的不愉快经历等,应该属于你的“绝密”等级。一旦这些被泄露,你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都有可能受到影响,甚至会让你在办公室里声名狼藉。所以,这个级别的隐私一定要“藏”好,是绝对不可以随便对人说的。当然,这个隐私的分类方法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面前,分类的标准是会出现差异的,你必须要有一双慧眼和一个运转灵活的大脑,在认清形势之后作出对自己有利的正确判断。

    其次,要巧妙地对待“长舌”同事。有的人天生比较八卦,喜欢关心或者窥探别人的隐私,对这些人,直截了当的拒绝可能会伤及同事之间的感情,我们可以采取模糊回答的方法,比如“差不多”、“还好”、“凑合”等,然后有意识地把谈话内容转移到其他的话题上去。一般人只要看出对方不热衷于谈论这样的话题,应该就不会追根问底了。对于一些偏爱刨根问底或是带有目的性的人,我们完全可以采取行动拒绝法,起身去洗手间、找资料文件,甚至拨一个客户的电话适当寒暄两句,都可以表明你不愿继续谈论下去的坚决态度。

    当然,对于他人的隐私,我们也要着力保护,万不可随便谈论他人的隐私,因为任何人都和我们一样,有保护自己隐私的需要,如果不小心碰到了别人不愿泄露的隐私,发现对方的情绪已经产生了某些细微的变化,就要立即刹车,及时采取适当的方式转移别人的注意力,这样被提及隐私的当事人就可能明白你是没有恶意的了,你也不会因为一时不小心得罪了别人。

    职场上,很多人都希望营造一个和谐的办公室氛围,希望大家彼此之间能够亲密无间,无话不谈。这样的愿望是好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你是一个热情开朗的雇员,而不是一个心理医生,你也不需要把办公室当成心理咨询室,办公室不是倾诉的地方,尤其是涉及自己和他人隐私的话题,属于谈话的敏感区,如果你在无意间触碰了这个敏感区,会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要以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别人的隐私,不谈论、不窥探、不传播别人的隐私,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可怕的职场越位陷阱

    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正在进行中,比赛双方都势在必得,突然,红队的后卫传出一记高球,越过对方防守队员朝球门方向飞去,红队的前锋拍马赶到,一蹴而就,球进了!可镜头里却是蓝队队员摆手示意进球无效,边裁举旗示意红队前锋越位,主裁判的手指向前锋刚才射门的地点,示意蓝方发后场任意球,红队前锋一脸懊恼,队员们也难掩满脸的失望,因为这个球——越位了。

    很多人刚进职场的时候满腔豪情壮志,一肚子新点子,在工作中也爱事事跑在前面,以为这样可以给单位的领导和同事留个好印象。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理解,但并不一定是聪明的,因为你在指点江山的时候,很可能没有注意到这样严重的一个问题——你越位了。

    职场上的越位和足球场的越位虽然含义不同,但造成越位的原因却是相同的,就是太急于求成。如果你在冲锋前能够睿智地观察一下形势的话,你可能就会一脚定乾坤。反之,你一脚也可能踢掉摆在眼前的机会。

    苏芮有一首歌叫《一样的月光》,其中唱到:“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其实,要想改变世界,前提是你必须先融入这个世界。在职场上也是一样,如果你在职场上还未站稳就已经锋芒毕露,那样极容易给自己树敌,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前程和事业。

    李涵是一所重点院校毕业的商务英语高材生。毕业没多久,就顺利地应聘进了一家私营交通安全设备公司。公司老板求贤若渴,看中了李涵的潜能。

    第一年他就做到了销售主管,由于业绩突出,之后又直接被提拔为总经理助理。凡是公司重大的商务活动,老板总是让他不离左右。李涵成了老板在公司最信赖的人。

    元旦的前一天,美国一家大采购商如约拜访李涵所在的公司。公司出面洽谈的除了老板和李涵外,还有销售部长和技术部长。美国客户简单地问候后,就用英语直接进入了谈判主题:新型的高速路太阳能道钉能做吗?技术上存在哪些难题?模具费是多少?如果提供反光片,每个道钉的加工费是多少?产品的供货期是多久等。

    公司老板只能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美国客户这一大堆专业术语冒出来后,他把目光转向了李涵。李涵的表现欲在这时上升到了顶点。在将客户意思转述的过程中,为了使交易尽早达成,李涵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添盐加醋”,擅自报低了加工费,承诺若干技术问题可以自行解决。在老板宣布谈判结束时,客户径直走过去对李涵说,“你很能干,英语也说得很棒。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回去后,这份50万美元的订单就给贵公司了。”

    几天后,客户回国,发来了订货合同,老板这才搞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好几处公司做不到的条款被李涵擅自承诺后列入了合同。如果公司现在单方毁约,将会招致索赔。此时,老板勃然大怒,当即就解除了李涵总经理助理的职务。

    经过与客商反复磋商和解释,公司最终象征性地赔付了一万美元,这个极有市场潜力的新型太阳能道钉产品最终被搁浅。

    经过这件事,老板对李涵的信任降到了冰点,他不得不换了另一家公司。经历了这场职场的磨炼,李涵总结出了两条教训:一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位置,再开明的老板,其包容心也是以公司利益为底线的;二是老板就是老板,作为职场新秀,应该先学会顺从,然后再等待时机突破。

    对于新入职的员工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即便你有超群的能力,也未必敢说自己凡事都可以做到完美无缺。我们可以给自己制订目标,寻找客户,甚至可以在工作之余修身养性,参加各种培训班,提高个人整体素质,这样比转悠到别人的地盘上瞎折腾要好得多。倘若你越位去做别人该做的事,你做得不如人家,人家会嘲笑你;你做得比别人好,别人会嫉妒你。所以,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还是不做为妙。

    那么,究竟有哪些行为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呢,不妨对照以下几点来做个参考:

    1.决策越位

    在有的企业中,职员可以参与公司和本部门的决策,这时就应该注意;谁做什么样的决策,是有限度的。有些决策,作为下属或一般的普通职员可以参与,而有些决策,下属还是不插手为妙,要视具体情况见机把握。

    2.表态越位

    表态即表明人们对某件事的基本态度,表态同一定的身份密切相关。超越了自己的身份,胡乱表态,不只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无效的。对带有实质性问题的表态,应该经过上司或上司授权。而有的人,作为下属,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在上司没有表态,也无授权的情况下,报告表明态度,造成喧宾夺主之势,这会陷领导于被动,领导当然会不高兴。

    3.职责越位

    这里面确实存在一些奥秘,有的人不明白,工作抢着干,实际上有些工作,本来由上司出面更合适,你却抢先去做,从而造成职责越位,吃力不讨好。

    4.答问越位

    这同表态越位有相同之处。有些问题的答复,往往需要有相应的权威,作为职员下属,明明没有这种权威,却要抢先答复,会给领导造成工作中的干扰,也是不明智之举。

    5.场合越位

    有些时候,如与客人应酬,参加宴会,也应该适当突出领导。有的人作为下属,张罗得过于积极,比如同客人认识,便抢先上前打招呼,不管领导在不在场,这样容易引起领导的反感。

    6.平级越位

    通常表现在同一部门或是同一领导下的不同部门。大多时候,只要做好自己职责内的事就行了,没必要总是想着帮助别人。

    7.管理越位

    目前大多的企业都存在管理越位的现象。如越级管理下属,越级给下属分配工作等。这样必然会收起一些人的不满,你的下属就形同虚设,开展工作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一方面造成损失,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激发下属跳槽的念头。

    8.职责越位

    决议层的人就要去做决议,管理层的人就要去做管理,执行层的人就要去做执行,这样是合理的,有效的,分工也明确。如有一方越位,必定会造成另一方的混乱,搞管理的去干涉搞技术的,做决议的天天都去盯着员工在干什么?负责执行的到处给人分配工作,那么到底要听谁的?今后的工作也不会顺利,对公司也是百害而无一利。

    在工作中“越位”对上下级关系也有很大影响。下级的越位是下属的热情过高,表现过于积极,会导致领导角色定位的偏离;平级之间的越位,往往会把自己孤立起来,被他人排斥,得不到他人的帮助;上级的越位,会造成分工不明确,使公司混乱,因此,在职场中任何一方的越位都是职场大忌。

    当然,如果是你的同事请你帮忙,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这是人家邀请你进入他的地盘,而且给你制订了你帮忙的范围,只要你能做好且不越位,就会得到同事的赞许和感谢。

    最近在年轻人中很流行一句开玩笑的话,叫“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越位的实质其实就是让别人无路可走,当你让别人有无路可走的感觉时,相信别人也会让你卷铺盖走人的。

    要想在职场上避免越位这样的错误,你应当记住以下两个原则:

    1.凡事不要嫌小,一定认真做好

    大部分年轻人刚到单位,领导和同事是不会立即把特别重要的工作交给你的,任何人都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所要做的可能只是芝麻绿豆的琐碎小事,但千万不要因为这是小事就忽视它,而应该把它认真做好。只有把小事踏踏实实地做好,才有可能获得领导的信任,从而给你做大事的机会。如果你每天都在哀叹自己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的话,必定会越来越为自己感到愤愤不平,那连你目前做的小事也会出差错,这样一来谁还敢用你?

    2.热情应该有度,戒除浮躁心理

    刚进入新单位的你会感觉一切都那么新鲜,对工作充满了热情,这时要给自己泼一泼冷水,让自己过于兴奋的头脑冷静下来。到了一个新单位,先要学会看;看清自己的工作职责,看清领导同事的好恶,看清纷繁的人际关系。然后再去决定应该怎样表现才能左右逢源。要尊重你见到的每一个人,要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各项工作,做事之前学会请示,听明白领导的意思,做事过程中要多向同事请教,掌握工作的窍门,事情完成后一定要记得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这样才能巩固你在单位的人脉。有的新员工心浮气躁,一心要创造丰功伟绩,结果却常常是欲速则不达。

    当你有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后,你就可以不必缩手缩脚而去冲锋陷阵了,不过,这时的行为已经不叫越位了,而应该叫成功地反越位了。

    身处职场的九大智慧

    我们不断地强调,要想在职场中游刃有余,仅靠个人工作成绩的优秀或者个人形象的维护,是远远不够的!在注重个人内外兼修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去用心经营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注意个人的口碑。职场交际,一些常常容易被人忽略的因素,在关键时候,可以给身处职场的你成功的支点!下面就是一些稳固“支点”的要诀,掌握这些内容会使你的职场人际关系经营得更成功。

    1.融入同事的爱好之中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半句多”,只有拥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兴趣才能让人走到一起。

    Mary在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到了一家软件公司,公司里大部分同事都是男性,同事们往往会在中午吃饭时聚集在一起谈天说地,可Mary总感觉到插不上嘴,起初的一段日子只能在旁边远听。后来Mary发现男同事们平时喜欢谈论的话题无非就是集中在体育、股票上面,不过要想和这些男同事搞好关系,甚至成为哥们,首先得强迫自己去接受他们的一些感兴和爱好。于是Mary开始每天“有意识”地关注体育方面的消息和新闻,遇到合适机会还和男同事们一起去看球。Mary说:“有了共同话题后,和男同事相处容易多了;每次和他们闲聊的过程中,也会将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感受和他们进行交流,遇到问题他们都会很热心地帮助我,我们之间的友谊增进了不少。”

    2.不私下向上司争宠

    办公室里,如果有人喜欢巴结上司,向上司争宠的话,其他同事肯定会看不惯,从而影响同事之间的工作感情,影响办公室的人际关系。除非你可以保证私下的巴结不会被别人知道,但是不要忘记一句古训: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所以如果真的需要巴结上司的话,那就尽量多人相约一起去巴结上司吧,不要再在私下做那些见不得人的小动作,让同事怀疑你对友情的忠诚度,甚至还会怀疑你的人格存在问题。以后同事再和你相处时,就会下意识地提防你,因为他们会担心平常对上司的抱怨会被你出卖,借着打小报告来讨好上司甚至得到升迁。一旦被同事发现你真的出卖了他们的话,那么你们之间的友情将宣告结束,就连其他想和你交朋友的人都不敢再靠近你了。因此,不私下向上司争宠,也是确保同事之间友谊长久的方式之一。

    3.闲聊应保持距离

    办公之余,同事之间在一起闲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许多人,特别是一些男同事在闲聊时,经常是为了在同事面前炫耀自己的知识面广,同时向其他同事传递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你们知道的,我也知道;你们不知道的,我也知道!其实往往这些自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的人知道的也不过是皮毛而已,大家只是互相心照不宣罢了。而此时的你,如果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来打破砂锅地向对方发问的话,对方马上就会露馅,这样闲聊的时间自然不会太长。不但会扫了大家的兴趣,也会让喜欢神“侃”的同事难堪,相信以后再闲聊的时候,同事们都会有意无意地避开你的。因此,在任何场合下闲聊时,不必求得事事明白,问话适可而止,这样才更容易让同事们乐意接纳你。

    4.低调处理内部纠纷

    在长时间的工作相处过程中,与同事产生一些小矛盾、小摩擦,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不过在处理这些矛盾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尽量不要让你们之间的矛盾公开激化,一定要理性处理摩擦事件。不要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样子,非要和同事做个了断、分个胜负。退一步讲,就算你有理,要是你得理不饶人的话,同事也会对你敬而远之的,觉得你是个不给同事留余地、不给他人面子的人,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大家也会在心中时刻提防你,这样你可能会失去一大批同事的支持。此外,被你攻击的同事,也将会对你怀恨在心,你的职业生涯中又多了一个“敌人”。

    5.远离是非圈

    办公室里常常会飘出这样的流言:“××总是和我抬杠,不知道我哪里得罪他了!”“为什么××总是和我作对?这家伙真让人烦!”要知道这些飞短流长是职场中的“软刀子”,是一种杀伤性和破坏性很强的武器,这种伤害是可以直接到达人的心灵的,它会让受到伤害的人厌倦不堪。经常性地搬弄是非,会让公司里的所有同事对你产生一种避之唯恐不及的感觉。如果真的要是到了这种地步,相信你在这个公司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因为到那时已经没有同事把你当回事了。

    6.不要让爱情“挡”道

    佳佳和晓敏是大学同学,毕业后都留在了北京工作,两个人的公司距离很近,于是一起租了房子。同住一个屋檐下,两人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好。李哲是和佳佳关系很好的男同学,经常找佳佳一起吃饭逛街,佳佳和李哲的大部分朋友都知道他们是很有可能发展为情侣的,但是关系却一直没有突破。没过多久,佳佳发现晓敏似乎对李哲产生了好感,但是晓敏却很坚决地否认李哲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佳佳听到晓敏这样说,也就没有再怀疑。之后的有一天,佳佳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手牵手一起逛街的晓敏和李哲。就在那一瞬间,她有种强烈的被欺骗的感觉。在那以后,佳佳和晓敏就成为了陌生人,甚至包括李哲,佳佳都没有再联系过。多年的感情就此烟消云散。

    显然,爱情“挡住”了两个人的友情,从晓敏喜欢上李哲并欺骗佳佳开始,其实就已经宣布了她们多年的情谊开始走向决裂。因此,我们建议职场中的女性朋友,最好让自己的感情生活独立在朋友和同事圈子以外,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伟大的爱情绝对不是来自于“撬杠”,这样不但破坏了你与朋友的关系,也会让周围的人对你议论纷纷。而对于比较受欢迎的男士们,希望你们可以处理好那些追求者之间的关系,不要让生活和办公室中上演一场“因爱生恨”的悲剧。

    7.切忌随意伸手借钱

    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他性格大大咧咧,无论是关系很好的同事还是关系一般的同事,都能随便开口向人家借钱,有时候同事身上的确没带钱,他就会当面埋怨同事不够交情,觉得大家既然同事一场,但是借点钱都这么困难,原来同事关系都只是表面工夫而已;被借钱的同事也会认为工作友谊出现了杂质,甚至担心自己的钱借出去会不会有去无回。有时甚至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他没有如期将钱还给同事,同事立即对他产生了反感,认为他作为同事,竟然和自己玩这一招,简直太过分了!而借钱者却认为自己不能按时还钱,并不是他的本意,同事之间遇到点困难,不就是应该伸手相援吗?就是因为随意借钱,而不及时还钱的毛病,让他很快在同事中间失去了人缘。因此,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千万不要随意向别人伸手借钱,即使借了钱,也一定要记得及时归还。

    8.牢骚怨言要远离嘴边

    有些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中,做什么工作,总是会牢骚满腹、抱怨连天,逢人就大倒苦水,尽管起初偶尔一些推心置腹的诉苦仿佛可以构筑出一点点办公室友情,但其实只是假象,像祥林嫂般地唠叨不停,只会让周围的同事苦不堪言。也许你自己把发牢骚、倒苦水看做是与同事们真心交流的一种方式,不过频繁的牢骚怨言,只会让同事们感到你的工作能力不足,既然你对目前的工作如此不满,为何不赶紧跳槽,去另谋高就呢?

    9.得意之时莫张扬

    不少人每当自己工作有成绩而即将受到上司表扬或者提升时,往往会在上司没有宣布的情况下,自己就已经飘飘然,在同事面前四下招摇,或者故作神秘地对关系密切的同事细诉详情。一旦消息传开来后,这些人肯定会招来同事的嫉妒,更会有人眼红心恨,从而给自己以后的工作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当然,除了在得意的时候不要过分张扬外,即使在失意的时候,也不要在公开场合向其他人诉说自己所认为的上司的种种不对,甚至不平衡地抱怨,其他同事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为什么没有被惩罚。如果真的这样做,不但会招来上司的厌烦,更加会让同事们对你产生恼怒的情绪,你以后在单位就很难有好日子过了。所以,无论你是得意还是失意,千万不要过分张扬,否则只能给同事间的友谊带来障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