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梦里花-婉容:末代皇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她生不逢时,恰好出生在封建王朝的末期,作为皇后的她,逃不开被历史推入深渊的命运。皇后这个身份,带给她的悲剧更多于荣耀,这个称号给她带去过虚荣和满足,也给她带去过烦恼和绝望,在过离群索居、与世隔绝的生活时,她的心中一定是怨恨的。所以会在内心的痛苦无法消除时,选择自我毁灭的道路。

    关联人物:溥仪、文绣、川岛芳子。

    ◆宛若游龙

    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是整个中国近代史上最动荡的几十年。在晚清腐败的统治下,清朝已经走向末日,辛亥革命的爆发更是促进了清朝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的灭亡。辛亥革命爆发后,人民渐渐觉醒,开始反抗这个为他们带来了苦难的政权,也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在一些进步青年的领导下,又爆发了五四运动,而后中国就掀起了改革创新的狂潮。20世纪30年代之后,日本开始入侵中国,中国烽烟四起,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战争胜利后,动荡并没有结束,国共两党又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内战。

    这是一个苦难的时代,也是一个觉醒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新式的思想觉醒了,而旧式的思想和人物,就在这动荡的新世纪里被排挤,被抛弃。

    而婉容作为末代皇后,她所在的阶层,被视为是封建旧思想的代表,在这样的年代里,她的命运,就如同浮萍一般,在时代浪潮里飘来荡去。

    人生的际遇常常令人啼笑皆非,有时候看着是幸运无比的事情,却成为这一生中不幸的开端;而有时候看起来是末路般的景象,却在一个转角后迎来新的人生。这也不得不令人感叹,正是命运的变化无常,才让人心怀希望,也让人满心绝望。

    婉容的命运,就常常是这样。

    20世纪初期时,照相技术已经传入中国。婉容这个末代皇后,曾在年轻时候留下许多照片。照片上的她,很少露出笑容,浓眉大眼,有一股英气,在这份英气中,又因为带着一点怯意而流露出一丝的柔弱,英气和柔弱结合在一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婉容全名郭布罗·婉容,婉容这个名字,是婉容的父亲根据《洛神赋》中“宛若游龙”所取,里面寄予了对这个孩子的美好期待。郭布罗一家是满洲的正白旗人,父亲郭布罗·荣源生于光绪十年,从京师大学堂毕业后,在晚清供职。荣源一生也做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官,在溥仪被赶出京城后,随着溥仪到了长春,在伪满洲国内任职。他的一生跟着溥仪,得到了荣华富贵,也为了这些荣华富贵,牺牲了自己曾经寄予美好愿望的女儿。荣源的一生娶了四个妻子。他在1945年为苏联军队所捕,被关押了五年后回到国内,于1951年因为脑溢血而逝世。

    婉容是荣源和第二任妻子所生,出生在1905年,和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出生在同一年,正是晚清快要走到尽头的年月里。

    婉容出生在贵族家庭,从小受到十分良好的教育。同时婉容也是旗人里面闻名遐迩的美人,她的皮肤如丝绸一般光滑,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杏眼,总是闪动着光芒。不仅容貌出众,且因为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行为举止十分端庄,仪态不凡,谈吐文雅,浑身散发着一股贵族的气息。十七岁那年,正值韶华的婉容被选入宫,和她一同被选入宫中的还有淑妃文绣。

    婉容被选为皇后的这一过程颇有戏剧性。

    1920年,溥仪已经年过十五岁,这在满人中已经是可以婚嫁的年龄。

    自从宫里放出了要为小皇帝溥仪选妃的消息后,北京城中的千金小姐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各家千金小姐的照片都被送进了宫里,以供当时的太妃和皇帝挑选。

    当时宫中对选后事情最为上心的是太妃们,太妃们对于皇后的人选持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主张选满洲额尔德特氏端恭的女儿文绣,一种是主张选郭布罗氏荣源的女儿婉容,两种意见水火不容,互不相让。最后,决定由小皇帝溥仪亲自决定。溥仪自己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过他选后的事情:“如果说我对这件事情还有点兴趣的话,那因为结婚是个成人的标志,经过这道手续,别人就不能把我像个孩子似的看管起来了。”当时溥仪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他并不知道,这个选择会决定自己的一生,也并不知道,他选定的那个人,要陪伴自己的一生。

    照片被送到了溥仪的手里,四个最后的候选人都是一个模样,“身段都像纸糊的桶子。每张照片的脸部都很小,实在分不出丑俊来,如果一定要比较,只能比一比旗袍的花色,谁的特别些”。(《我的前半生》)溥仪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件很庄重的事情,于是在文绣的照片后面,轻轻画了一个圈。对于这个结果,端康太妃十分不满意,端康太妃中意的是婉容。于是端康太妃让人把照片还给溥仪,让他重新选择。于是,溥仪又按照端康太妃的意思,在婉容的照片后面画了一个圈。但是,已经被溥仪选中过的文绣,并不能再放到民间去嫁人了,于是就商定,让文绣进宫当妃子。最后婉容和文绣一同进了宫,一个当了皇后,一个当了妃子。溥仪画的这两个圈,给照片上的两个女人都造成了一生的悲剧。

    第一次被画上圈的文绣出自满族的额尔德特氏,属满族八旗中的镶黄旗。额尔德特氏是满族的大姓,十分显赫。文绣的祖父,曾经做官做到吏部尚书,权倾朝野。但是到了文绣的父亲这一代,额尔德特氏家族开始衰落。更加不幸的是,文绣的父亲,很早就逝世了,一家全靠文绣的母亲支撑。在当时的社会,一个女人,想要在社会中生存是十分艰难的事情。没有固定的收入,文绣的母亲只能靠着留下来的祖产养活自己的孩子,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开销变得越来越大。于是文绣的母亲开始变卖家产,好维持生计。

    在当时的贵族小姐中,文绣的家境算是十分贫寒,这也成了她后来没有当上皇后的一个原因。因为文绣从小失去了父亲,生活条件十分艰辛,她也早早地懂得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她从小女孩的时候起,就帮助母亲做一些维持生计的活,白天看书写字,晚上还要在昏暗的灯光下帮母亲做些针线。看起来三从四德的文绣,骨子里的灵魂却和那些传统的女性有着很大的区别。

    文绣家虽然败落了,但是在满族中仍然有着比较高的地位,所以当溥仪选妃的消息出来之后,她也有资格参加选秀。文绣自己,并不愿意进宫去。皇宫对她来说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但是想到母亲,辛辛苦苦将自己抚养长大,面对她的期望,文绣并不想辜负。于是文绣将照片送了上去,但是没有想到,这张照片因为被溥仪在后面画了一个小小的圈,而让她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家里等待的她并不知道,她的命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的一个美国记者曾经这样写过:所选的淑妃有一个满洲的名字叫额尔德特,又被称为文绣。她出身高贵,极适合她的贵妃身份。但是她好像命中注定只能担当贵妃的虚名似的。因为溥仪完全是为了和宫廷妥协起见,才选了一个妃子,对她根本没有感情。

    1922年,文绣和婉容一起进了宫。文绣比婉容早了一天,因为按照规矩,文绣需要在皇后大婚的时候行跪拜之礼。

    根据记载,婚礼全程五天。1922年的十一月二十九日已刻,淑妃妆奁入宫。十一月三十日午刻,皇后妆奁入宫。巳刻,皇后行册立礼。丑刻,淑妃入宫。十二月一日子刻,举行大婚典礼。寅刻,迎皇后入宫。十二月二日帝后在景山寿皇殿向列祖列宗行礼。十二月三日帝在乾清宫受贺。整整五日,皇帝溥仪才算完成了他的大婚之礼。最后一日,是婉容第一次以皇后的身份出现在世人的视线里。这天上午,婉容身穿旗袍,和穿龙袍戴玉冠的溥仪一起,接受各国驻华使节的贺礼。

    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皇上身材适中,显得有些瘦弱,皇后站在皇上的身边,比皇上略微矮一些,仪态和容貌都非常出众,在尊贵无比的气质中,又带了一些平易近人的气质,见到皇后的人都被她的气质所折服。

    对于婉容来说,在当时那么大的竞争环境中,当选为皇后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古人云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被选为皇后,虽然在当时看来是一件再幸运不过的事情,但是纵观婉容的一生,她的悲剧,也正是从此开始。

    ◆令人羡、令人怨、令人怜、令人叹

    婉容进宫后,娘家人受到了很大的恩宠。当时,婉容的父亲被封为辅国公,婉容当时同父异母的弟弟润麒才刚刚十岁,就经常被接入宫中,和当时宫里的溥仪一起玩乐。溥仪对润麒很是纵容,甚至让润麒坐最高权力象征的宝座玩耍。后来,溥仪被赶出了京城,把润麒当作自己的心腹送往日本学习。润麒学成归国后,溥仪又将自己最喜爱的三妹嫁给润麒为妻。所以不难看出,溥仪对于自己的小舅子,是十分喜爱的。好在润麒这一生,也并没有辜负溥仪的厚爱。在后来的人生中,这位清朝的最后一位国舅一直效忠于溥仪,为溥仪出生入死,直到1945年溥仪被苏联军队逮捕,才结束了他效忠溥仪的人生。

    在刚和溥仪结婚的这段日子里,婉容也过得很是惬意。和溥仪两人情投意合,新婚燕尔。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婉容接受过西式的教育,脑子里面有了一夫一妻制的观念,然而两人之间还有个和婉容一起进宫的淑妃。溥仪也对西方的文化很感兴趣,喜欢骑自行车的他,为了能在宫内方便骑车,锯掉了养心殿到御花园之间所有的门槛。在他的眼里,紫禁城像是一个监狱,他很希望逃离这里,却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出口。

    婉容也是如此,她接受过西式的教育,在紫禁城中的两年生活十分摩登,喜欢骑自行车,说英语,十分引人注目。婉容为了学好英语,还在宫内聘请了英文教师,这也得到了溥仪的支持。溥仪大婚后,每天有两台轿子从神武门进宫,那是给婉容教英语的教师的轿子。虽然在紫禁城的生活舒心惬意,她并不希望一辈子都被困在皇宫这个四方的天空里,她也和溥仪一样,渴望更自由的天空。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这时我已渐渐对于那种‘宫廷小圈子’生活感到厌倦,总想看一看‘紫禁城’外的新鲜景色,但由于‘陈规旧矩’处处拘束着我,有一次我的老师陈宝琛病了,我便以正正堂堂的‘探问师病’为理由,尝到坐汽车走大街的‘快乐滋味’。于是我就一步一步地试探着扩大访问的范围,如探望我的父亲和我的叔叔等等,最后则把范围扩大到游颐和园和玉泉山了。”在当时的报纸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出,溥仪因为不喜欢紫禁城里拘束的生活,经常找各种理由外出。当时溥仪作为一国的皇帝,出行的排场很大,每次有十几辆车跟着,开支非常惊人。但是溥仪对此并不在意,只要能够找到出宫的机会,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很快,短暂的出行已经不能满足溥仪的渴望。在紫禁城中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但是是个没有威严的存在,只是辱没清朝列祖列宗的名声。溥仪想到了出洋留学。

    在当时,皇帝出洋,这是一件十分骇人听闻的事情。但是婉容知道后,表示出了莫大的赞同。溥仪一心想要在国外学好知识,回国后复兴清朝。

    婉容是个心怀大志的皇后,在政治上有着自己的想法,她十分赞同溥仪的想法,在她看来,溥仪现在的生活,完全没有威严,学成归国后,才可能重新获得权力。面对婉容的支持,溥仪十分感动。他没有想到,当初随意在照片后面画了一个圈,竟然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能和他心意相通的妻子。

    溥仪想要逃出紫禁城,除了婉容还需要有别的助力,这就是庄士敦和兄弟溥杰。1923年,在这三个人的帮助下,溥仪制定了一套出逃紫禁城的计划。他们把出逃的时间定在了1923年的2月25日晚上8时。一切都准备就绪,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走出皇宫。当时在宫外接应的是溥仪的兄弟溥杰,溥杰将车子停在了神武门的宫门外。到了约定的时间,溥仪换好衣服后,就到了接应的地方。和婉容道了别之后,溥仪就走出了宫门。

    然而这次却没有走成。

    当时有个看宫门的太监,被内务府买通了。得知溥仪要逃走的信息后,就把消息告诉了内务府,内务府又告诉了王爷和宫里的太妃。于是溥仪在逃跑之时,就被拦在了宫外。这次逃跑计划的失败,让溥仪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这之后,太妃和王爷对溥仪看管得更加严格了。溥仪比逃跑之前更加没有了自由。

    婉容和溥仪在这紫禁城里,没有可以打发时间的东西,于是变得更加互相依靠。但是文绣的存在,始终是两个人之间很大的一根刺。文绣和婉容共事一夫,难免就会互相猜忌,她们两个,婉容比较霸道,因为接受了很大程度的西方教育,主张一夫一妻制,对于溥仪纳妃极其不高兴,表现得不能容人。而文绣则因为从小失去了父亲,比普通的小孩子更早懂得人生的艰辛,因此她虽然也不希望屈居于人下,但是也十分宽容没有做出什么事情。

    因为婉容的霸道,每次发生争执,最后溥仪也总是站在婉容这一边。因此在紫禁城的这段日子里,婉容的日子还是很春风得意的,不仅溥仪站在自己这一边,甚至很是纵容。

    婉容不仅比较关心西方的文化,也关心国内的实事。当时国内的报纸已经渐渐流行了起来,她每日都会阅读报纸,通过报纸来了解当时国内的大事。而且看到有地方发生了灾难,也会尽自己的能力去捐点善款,博取了一个好的名声。

    但是婉容自己觉得并不幸福。她每天花很多时间很多金钱,却换不回自己想要的东西。在爱情上,她虽然和溥仪相知相爱,却不能像普通的夫妻那样,经常厮守在一起。溥仪的心中,一直想着复辟的计划,心中有大计,于是没有更多的位置留给婉容。溥仪因为怕文绣和婉容闹矛盾,就常常索性谁的宫里也不去,自己躲在养心殿里,结果婉容就独自一人在自己的宫殿里度过这漫漫的长夜。而且,皇宫里的规矩多,皇后和妃子每天都要去请安,就像是住在紫禁城里的客人一般。

    婉容逃不出紫禁城,她快要被那囚禁般的生活逼疯了。而且在和溥仪成亲一年之后,这位小皇帝,渐渐地也喜欢上了他原来并不在意的文绣。文绣一开始在宫里,很没有自己的地位,在无边无际的长夜里常常是自己一个人度过。但是文绣是那种即使低到尘埃里,也可以开出花来的性格。虽然并不受到溥仪的重视,也不受到婉容的善待,但是她还是在这个皇宫里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也找到了打发无聊的方法,那就是看书,有时候读书读累了,还跟着留声机学唱几段小曲,也在自己的宫殿里面养些花草,让自己的生活熠熠生辉。

    在文绣进宫的一年里,修身养性,心情也变得比刚进宫的时候开朗了一些。加上文绣自己从小喜爱读书,因此她的才情也渐渐闪光起来。她的才情和对生活的态度吸引了溥仪,于是溥仪开始经常光顾文绣的住处。

    这样一来,婉容的日子就更难过了起来。在这种绝望的困境中,婉容寻觅到了一个致命的精神依赖——鸦片。自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鸦片不知道毁了多少中国人的生活。鸦片不仅容易上瘾,而且价格十分昂贵,一旦吸食成瘾,就容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婉容一开始吸得很少,后来渐渐地上了瘾,在宫中养了一个专门伺候自己吸鸦片的宫人。

    鸦片给婉容带来过短暂的欢愉,让她忘记过生活的不如意,但更多的是带来了折磨。

    1924年,北京城开始陷入混乱。各地的军阀开始活跃,吴佩孚率领了二十五万军队与张作霖作战,这是直系和奉系两军的第二次战争。到了十月,直系军队的第三司令冯玉祥从热河回到京城,发动了政变。

    在冯玉祥的观念里,溥仪这个清朝小朝廷的存在,是革命不彻底的一个象征。想要彻底地革命,就必须把这个象征着封建主义的小朝廷给除去。于是冯玉祥进了北京城之后,就派军队控制了紫禁城。

    冯玉祥的军队进入紫禁城时,溥仪正在宫内和婉容聊天。当时的内务府大臣拿着一个文件,让溥仪签字。文件上写着,让溥仪永远废除皇帝的称号,移出宫廷,宫内的财产除了私人财产以外,全部归民国政府所有。

    溥仪和后妃被逐出宫廷之后,先在醇王府住了几天,之后搬去了日本驻北京公使馆。到了1925年,溥仪和婉容、文绣一起,搬到了天津。

    新的生活开始了。

    溥仪和婉容、文绣,住在天津的张园里。张园是溥仪住进来之前匆匆布置起来的。根据溥仪自己的回忆,“张园是一座占地约有二十亩的园子,中间有一座天津人称之为八楼八底的楼房”。溥仪在这里住了五年。园子的主人张彪一直对溥仪很客气,没有收过溥仪任何房租,后来张彪死了,他的儿子拿出房东的面孔要房租,溥仪嫌他的房子不好,于是就索性搬到了陆宗舆的“静园”,这是后话了。

    刚来到天津的溥仪,想着终于摆脱了紫禁城牢笼一般的生活,还是十分开心的,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自由。而且当时的天津,是中国最大的商埠,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很合溥仪的胃口。溥仪在商品的海洋中流连忘返,和婉容一起购进了很多的东西。张园里的生活也渐渐丰富了起来。溥仪为了自己的出行方便,还购进了三辆车子,过得十分舒心。

    刚到天津的婉容又重新体会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这里和紫禁城中不同,不仅可以逛各种商店,买自己喜欢的化妆品、衣服、首饰,还没有了紫禁城中的许多规矩,和溥仪在一起的时间也变多了。他们一起进出舞厅,一起逛天津的园子,一起去逛商会的店铺,一起赏花,一起到著名的餐厅吃饭,像两只好不容易挣脱了牢笼的小鸟,自由自在地生活。

    和北京生活非常不同的是,在天津,婉容交到了很多的朋友。她们给婉容的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这许多朋友之中,很多都是外国的朋友,因此婉容也并没有放弃学习英文。这个时候的她,是那么的青春洋溢。很多人都被她的风采折服。每次只要她出现的场合,她就能够变成万众瞩目的焦点,吸引到所有人的目光。

    婉容是那种生来就带着光芒的人,很轻易就得到身边朋友的青睐。

    在这样的生活中,婉容和溥仪之间的裂缝渐渐缝合了。两人的感情开始出现了短暂的升温。婉容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满足,在精神层面的生活上也得到了满足。但是这样的满足维持的时间并不长。

    溥仪一生,活过六十二岁,也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一儿半女。也因此有人猜测,溥仪和光绪帝一样,在两性生活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后来文绣在离婚时候也曾提到过这个问题,文绣在离婚的时候说,自己伺候了溥仪九年,却仍然是处女,所以也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婉容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但是时间一长,在两性生活方面的缺失,也让婉容感到十分烦躁。白天的时候她是万众瞩目的公主,到了晚上,她就是那个独自吞咽寂寞的失意人。

    但是在这个园子里,还有比婉容更寂寞更失意的人,那就是文绣。

    到了天津之后,文绣也有过被物质生活吸引的时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生活带来的更多是空虚。对于她来说,从紫禁城到天津,是从一个牢笼,跳到了另一个牢笼。

    在天津这个牢笼里,她的精神一直无法愉悦起来。并且,和婉容感情升温的溥仪,根本很少踏足文绣的房间。婉容在天津园子里,依旧像个皇后一样傲慢,盛气凌人,对文绣也像上级对待下级一般。溥仪和文绣的关系一天坏过一天,他们虽然生活在一个园子里,但是更多的时候就像陌生人一样。文绣在被冷落中,更加体会到了什么是寂寞。她整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门也不见人,日子过得十分消沉。

    绝望中的文绣,并不想早早放弃。她还给溥仪写过一些热情洋溢的信件,但是这些饱含深情的信件,并没有让溥仪回心转意。溥仪对于文绣的孤独无动于衷。于是文绣想到了自杀,既然这个世界并不能让自己开心,那么或许离开这个世界,才能远离它所带来的痛苦。

    文绣的第一次试图自杀并没有成功,这反而加剧了她和溥仪之间的矛盾。在溥仪的眼里,女人为了获得关注,可以使出任何的手段,文绣并不是真的想要自杀,那只不过是用来吓唬自己的小手段而已。这样难以消除的误解,就导致了之后所发生的悲剧。

    溥仪在天津也没有过多长时间的安稳日子。当时是军阀混战的混乱年代,在这样的年代里,作为封建统治的最后一个皇帝,怎么可能会有长久安稳的日子呢。到了1929年,溥仪从张园中搬了出来,搬到了静园之中。原本溥仪以为能够过上新的安稳生活,却没有想到,搬到静园,是更大的风浪的开端。

    1931年,旧历七月的一个下午,溥仪收到了几封不同寻常的信件。那是文绣的律师写给溥仪的。信件中要求和溥仪分居,给出的理由是“事帝九年,未蒙一幸,孤衾独抱,愁泪暗流,备受虐待,不堪忍受”。这是溥仪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一直宽厚沉默的文绣,竟然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在那个看起来三从四德的外表下,竟然做出要求和一个皇帝分居的举动,这是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在溥仪的眼中,大清朝几百年的声誉和尊严,就这样毁在了一个无知的妇人手中。他每天都急得满头大汗,生怕这样丢面子的事情被更多的人知道。

    文绣是多么的悲哀,直到这个时候,也没有人懂得文绣的悲苦。若不是走到了末路,一个弱质女子,怎么会选择走这样一条决绝的道路。

    文绣要求离婚的事情,很快上了报纸,于是引起了天津的轰动。面对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很多人都是持反对态度的。溥仪的态度尤其坚决,他坚决不同意文绣提出的离婚,他通过各种办法想要让文绣收回离婚的申诉。

    在报纸上登出这一事件后,文绣受到了十分严重的抨击,那些舆论,似乎想要置文绣于死地。文绣虽然名义上是妃子,但是皇帝的妃子,就是普通人家的一个妾。那些舆论制造者抓住了这一点,开始大做文章。在封建社会,妾的地位十分之低,和正妻有着云泥之别。妾必须小心翼翼地伺候丈夫和正妻,伺候孩子,不能出席各种应酬。在家里,她们的地位只是比丫鬟稍微高一些。在《红楼梦》中很能体现出这一点。《红楼梦》中的赵姨娘是贾琏的妾,她的地位,在贾府中也只比普通的丫鬟高一些。她要随时伺候夫人,甚至连亲生的女儿探春都要跟她划清界限。到了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思想的普及,女性的地位虽然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传统中那些根深蒂固的东西,还是深深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

    因此,人们纷纷撰文批评文绣,认为文绣作为一个妾,就不该奢求妻子才能有的待遇。面对来自各处的攻击,文绣并没有退缩,她的态度十分坚决。谈判继续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仪一方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很多保守派的清朝遗老,都站在了溥仪的这一边,对文绣进行了口诛笔伐。文绣一个弱女子,若不是对于原先的生活绝望到了极点,面对这样的攻击,又怎么会不退缩呢。

    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两百多年内,从来没有这样捅破天的奇事发生,溥仪一直坚持,让文绣撤掉离婚的诉讼,这样可以保住大清朝的最后一丝体面。但是这遭到了婉容的强烈反对。婉容本就希望和溥仪过一夫一妻的生活,对于文绣这次提出的离婚,她简直求之不得。她有些霸道地让溥仪在她和文绣中选一个,若是溥仪不同意和文绣离婚,那么她就要和溥仪离婚。这样的要求让溥仪哭笑不得。被两边夹击的溥仪,变得十分烦躁。于是他只能做个了结。溥仪同意文绣提出的分居要求,但是对于要他提供五十万元生活费的要求,并没有答应。

    这些日子溥仪过得十分煎熬,文绣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这大概是她出生以来最难熬的日子了。面对各种流言蜚语,她只能靠着坚强活下去。在文绣的家中,只有妹妹文珊支持她离婚。她的胞兄文琦,也像那些文人一般在报纸上撰文讨伐她。她弱小的体内,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她要求溥仪拨给她五十万元的赡养费,但是溥仪拒绝,到后来文绣和她的律师让到了十五万元,溥仪仍没有同意。最后溥仪的决定是,每年给文绣六千元,让文绣寄居在北平的太妃处。对于这样不公平的决定,文绣断然拒绝。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经过两个月的谈判和往来,溥仪和文绣终于达成了离婚的协议。在1931年,双方正式签订了《离婚协议书》,于是文绣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和皇帝离婚的妃子。《离婚协议书》中这样规定:自立约起双方完全脱离关系。溥仪付给文绣五万五千元终身生活费。允许文绣带走常用衣物和用品。文绣返回母家居住,永不再嫁。双方互不损害名誉。文绣撤回要求法院调解的诉讼,今后不得再提出诉讼。

    至此,文绣终于和溥仪离婚了。离婚后,她回到了北平和妹妹文珊住在一起,得到的生活费用来支付给律师之后,用剩下的钱办了一所学校。并且在这所学校里面亲自教授国语。离开天津之后,文绣的日子过得十分充实,她再也不会被漫无止境的孤独给吞噬了。虽然后来也过了很长时间的贫困日子,但也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抗战胜利之后,文绣经由别人介绍,和国民党少校刘振东结成了夫妻。再婚后的文绣过了几年平实的夫妻生活,1953年,在和刘振东的住所里因为心脏病而离开了人世。

    文绣的离婚,给婉容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虽然在文绣离婚之后,婉容和溥仪终于过上了“一夫一妻”的生活,但是婉容依旧不幸福。并且,文绣的离婚,为将来婉容的被冷落埋下了很深的隐患。婉容没有想到,因为这件事情,溥仪会从心里责怪自己。

    ◆悲剧的高潮——走进东北

    溥仪并没有在离婚这件事情上再纠结,因为他的心马上被更大的东西填满了,那就是清朝复辟。

    北伐之后,国民党的势力渐渐到了北方。一些军阀纷纷垮台,一个新的王朝正在崛起。于是溥仪开始担心,新的王朝会如何对待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一直在等待消息的溥仪,终于等到了他想要的消息。

    那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不久,一直在日本学习的溥杰回到了国内。他告诉溥仪日本已经占领了东北三省,已经有一些支持复辟的人前往东北。在知道这个消息后,溥仪一直想要前往东北。经过了几个月时间的反复思量和纠结,溥仪终于去了东北。

    那个时候,因为文绣和溥仪正式离婚了,婉容终于等来了自己想要的一夫一妻的生活。她对于未来十分向往,充满欣喜地等待着。但是她等来了溥仪秘密去往东北的消息。她一直很能理解溥仪想要复辟的心情,因此对于溥仪的不告而别,她并没有多么在意。她唯一所想的,只不过是希望能够快点去东北和溥仪生活在一起。

    当时的婉容并不知道,她的脚步,已经开始迈向另外一个悲剧。

    溥仪去东北,是瞒着婉容的,婉容其实可以不跟着一起去,但是婉容的心里,还是放不下溥仪,放不下她一生为之所累的“皇后”的称号,于是她奔赴东北,那是她最悲剧最凄凉的后半生的开端。

    1931年的11月,在静园的婉容等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那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川岛芳子原名爱新觉罗·显玗,是肃亲王的第十四女。小时候因为肃亲王想要拉拢日本人,被送给了日本人当养女,后来又被送到了日本接受严格的军国主义教育,回国后一直为日本军队效力。川岛芳子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被送给日本人之时,清朝的大势已去,年幼的她没有为自己的命运做主的能力。在乱世中,为了生存不择手段。

    川岛芳子来到静园之后,说是奉了溥仪的命令要将婉容接到东北去。一开始婉容并不同意,但是经过川岛芳子的劝说,婉容终于同意了。

    11月26日,身穿粗布男衫的婉容,在几个人的护送下,登上了前往东北的船。婉容到了东北,马上要求和溥仪见面。但是这个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川岛芳子虽然答应婉容会尽快安排,但是过了许多天也没有消息。溥仪到了东北之后,处处受到监视,想要和婉容见面也是十分不容易。

    在婉容到了东北的一个多月后,溥仪从旅馆中搬了出来,搬进了一座前清的楼房里,幸运的是,婉容和溥仪的两个妹妹,也被同意可以搬进来。于是婉容终于又可以和溥仪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了。在东北的婉容知道了自己的处境,不再任性,放下身段想尽办法让失意的溥仪开心起来。然而溥仪在东北孤立无援,复辟计划看起来遥遥无期,心情怎么会那么容易就好起来呢。

    到了1932年,日本在满洲建立了一个共和国。那是日本侵略中国后,为了避免国际上谴责自己,所以迫切需要找一个政治幌子以显示日本关东军并不是占领中国东北而是满族请他们来帮助建立新国家,于是溥仪成了新国家政权元首的最佳候选人。日本人并不是让溥仪做真正的元首,而是做一个日本人的傀儡。

    1932年的3月8日,溥仪和婉容乘着火车到了这个伪满洲政府的首都长春,他们两个的到来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后来溥仪回忆起那天的情景,有诸多的感慨:“我坐上了汽车,脑子里只顾想我的紫禁城,想我当年被冯玉祥的国民军赶出城的情形,也想到‘东陵事件’和我发过的誓言,我的心又被仇恨和欲望燃烧着,全然没有注意到长春街道的景色是什么样子,被恐怖与另一种仇恨弄得沉默的市民们,在用什么样的眼色看我们。过了不多时间,车子驶进了一个古旧的院落。这就是我的‘执政府’。”

    婉容的心情也很激动。她当了那么久的皇后,在来到东北的这一段时间里,放下身段,再也没有体会到当皇后的那种威严。她的心里,一直放不下皇后这个称号给她曾经带来过的荣誉,也正是因为放不下,所以才会一直被这种虚名拖累。“皇后”这个称号,对她来说就像是一朵鲜艳的罂粟花,一旦采摘在手里,就舍不得再放下。

    到达长春后的第二天,在匆忙收拾起的一间大厅里,日本人为溥仪举行了就职典礼。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另一个梦境的开始。溥仪至此成了日本人的傀儡,也成了一只笼中之鸟,比在紫禁城中还要不自由。在长春,溥仪连出门的机会都没有,一旦出了门,就会闹得满城风雨。

    婉容也活得十分不愉快。她受到了严密的监视,她的身边没有中国侍女,都是日本侍女,她没有办法交流。溥仪到了东北,满心想着的都是复辟的事情,也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在她的身上。和文绣离婚后的溥仪,对当时支持离婚的婉容有着迁怒,两人关系并不和谐。

    所以,当1932年国联调查团来到东北调查满洲问题时,婉容给当时的调查团的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捎去了消息,让顾维钧协助她逃跑。但是,顾维钧并没有帮到她。这个国民党第一任外交官的回忆录里有这样一段话:“她在那里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和告密。她知道皇帝不能逃走,如果她能逃走,她就可能帮他逃走。我为这故事所感动。但是我告诉她,我的处境不能替她做什么事,因为我在满洲是中国顾问的身份,没有任何有效方法来帮助她。”于是婉容想要逃走的愿望就这样落空了。

    婉容并不甘心。这样的生活并不是她想要的。必须要尽快逃离这个人间地狱,才能获得她想要的生活。

    在这样的绝望中,婉容吸食鸦片更多了。那是她最后的精神寄托,吸食鸦片能让她暂时忘记这人世的艰辛,能够幻想自己还是在美好的生活中。虽然醒来后发现一切都是虚幻,也好过在绝望中痛不欲生。

    ◆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1934年,溥仪在东北伪满洲政府,第三次登基了。婉容也因此再一次成为皇后。这个时候,婉容因为吸食鸦片,再加上精神状态也并不好,身体开始出现了状况。溥仪的身体也一直不好,他在男女之事上,还是不能如意。溥仪每晚睡觉前,都会注射荷尔蒙激素,但是到了后来,这样的注射也起不了作用了。婉容清楚地知道这种情况,但是她并没有和文绣一样想过离婚,因为在她的骨子里,皇后这个称号,还是十分重要的,她的虚荣,她对虚名的追求,都注定了她不能很好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婉容抛不下皇后的名声,也不能在男女之事上得到满足,于是她走上了私通的道路。婉容的贞洁,并不是到了长春之后才失去的。在被秘密送往东北的路上,婉容就已经被兄长当成礼物一般送给了一个日本军官。到了长春之后,婉容和溥仪的侍卫发生了关系。但是与别人私通带来的快感是短暂的,短暂的欢愉过后就是漫长的寂寞和担惊受怕。

    然而事情终于暴露了。

    1934年下半年,婉容发现自己怀孕了。如果婉容在发现自己怀孕后,及时打掉这个孩子,那么事情也许就会变得简单一些,但是一直孤单的婉容,也有一颗想要做母亲的心,她想要这个孩子留下来。婉容和侍卫私通的事情,终于被溥仪知道了。他感到所有的尊严都在那一刻消失殆尽,满满的悲哀涌上心头。随即溥仪就发现了婉容怀孕的事实,他彻底愤怒了。虽然后来溥仪回想起这件让他感到无比耻辱的事情,理智了一些:“这种事情,无论如何不能由她负责任,至少不该全部由她自己负责。事实上,当时我把全部责任都放在她身上,我根本没有责怪那个吃人的制度。”但是当时发生时,溥仪一生的愤怒似乎都要在这一刻爆发出来,他十分暴力地打骂了婉容。一开始是用手,婉容一个怀孕中的女人,被打得十分厉害。但是溥仪用手打仍然没有解气,他拿起了手边的鸡毛掸子。溥仪的愤怒没有散去,婉容也是生不如死。但是暴力终究不是事情的终结。

    第二天,溥仪就将和婉容私通的侍卫赶了出去,连带婉容身边的侍女和嬷嬷也被狠狠地责罚了一顿。婉容做出这样伤害溥仪自尊的事情,溥仪是绝对不会再容忍婉容站在自己身边的。于是溥仪便秘密地计划将婉容废除,打入冷宫。婉容再次受到了精神上的强烈折磨,怀孕中的她开始卧床不起,整日里郁郁寡欢,以泪洗面。

    婉容肚子里那个不被人期待的孩子,还是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但是这个作为皇家耻辱的孩子,并不能留在婉容的身边。最后,婉容的哥哥来负责给这个孩子寻找乳母。溥仪没有将这个孩子杀死,也算是一个极大的仁慈。孩子被送走之后,婉容的精神更加不济了。

    被打入冷宫之后,婉容的生活近乎不可想象。她不再注意个人的卫生,不再为自己梳妆打扮,只能靠着鸦片来慰藉那颗似乎已经不会再复活的心。过了没多久,因为吸食鸦片而不注意好好调理,婉容变得不再是那个英气中带着柔弱的女子,而是一个眼睛凹陷、没有光彩,牙齿泛黄,弯腰驼背,蓬头垢面的女子。并且随着吸食鸦片的次数变多,婉容的精神也变得越来越恍惚。

    溥仪对于这位病中的发妻,却没有给予任何的关心。溥仪遣散了婉容身边的人,将她软禁起来,不让她和任何人接触,吃饭不和婉容一起吃,给婉容的生活用品也越来越差。这个给他带来耻辱的人,被他当成了一个甩不掉的包袱。到了1934年底,溥仪甚至想把婉容远远地丢开,丢到抚顺去。

    婉容心里也明白溥仪对她的厌恶。她被打入冷宫之后,没有可以说话的人,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整日里吸烟度日,生活对于她来说,只不过是一种慢性的酷刑而已。到了后来,因为常年吸食鸦片,缺少走动,两条腿已经渐渐废了,甚至已经不能下床走动了。看到她的人,谁也无法想象,她曾是那个明艳动人的皇后。

    在伪满洲生活的时间里,为了惩罚婉容,溥仪又结了两次婚。第一次是和一个十七岁的女孩谭玉龄。虽然新被接到伪满洲宫中的谭玉龄也只不过和溥仪是挂名夫妻,但是溥仪对于这个十七岁的花样少女十分喜爱。她像是年轻时候的婉容一般明艳动人,又比当年的婉容多了一份淳朴和善良,因此溥仪对她很是喜爱。但是这个纯真的少女和溥仪的缘分很浅,没过多久,谭玉龄就因为伤寒离开了人世。

    在那以后,溥仪又和一个女学生李玉琴结婚了。李玉琴“入宫”时才十五岁,比三十七岁的溥仪小了整整二十二岁,就像个孩子一样。我们不能从历史的描述中知道,婉容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心里有着怎样的想法。虽然她的神志已经不太清楚,但是在这样难熬的生活里,还出现了别的女人,溥仪和女人谈话的笑声常常能够传到婉容的耳朵里,那一定给她的精神带去了更深的打击。

    日子依旧那么难熬。

    渐渐地,日本在和中国的战争中败绩越来越多,伪满洲政府里也显出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到了1945年,日本军已经快看不到希望。但是溥仪还不知道当时国内的情况,在他的眼里,日本军还是像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那样强大。到了1945年8月,苏联红军正式向日本宣战,往长春投了两颗炸弹。于是溥仪终于看到自己赖以生存的日本军快要走到末路了。

    伪帝宫里的人们开始收拾东西,婉容也被带着一起逃亡。说来奇怪,虽然婉容跟着溥仪一起逃亡,但是在溥仪的安排下,婉容和李玉琴从来没有见过一面。

    1945年的夏天,日本军投降了,法西斯终于走到了尽头。溥仪自顾自地逃到了沈阳,留下一群无所依靠的人在通化等待结局。被丈夫抛弃之后,病弱的婉容被解放军收押了起来。1946年的春节前夕,婉容和其他的几个家属,被解放军押上了一辆汽车。吉林的冬天十分寒冷,在这样的严寒中,婉容连一件棉衣也没有,在刺骨的寒风中被冻得半死。

    后来,在长春没有多久,因为和国民党之间的内战,解放军又将婉容从长春转移到了吉林,没过多久,又从吉林到了敦化,到了延吉。在延吉的监狱里,婉容的精神病已经十分严重,她住在监狱的宿舍里,有时候烟瘾犯了,从床上滚到地上,像个死人一般动也不动。监狱中的饭也不好好吃,大小便失禁,精神十分错乱。

    到了6月,因为国民党的脚步逼近,解放军又试图将溥仪的家眷转移,但是这个时候的婉容,已经病入膏肓,眼看着不能忍受路途的颠簸,于是解放军就决定将婉容留在了延吉。6月20日,独自被留在延吉的婉容,在被病痛苦苦折磨之后,终于离开了人世,这一年,她四十岁。

    婉容死了,死在延吉那个冷冰冰的监狱里,死得轻如鸿毛。至今人们也不知道这个可怜的末代皇后,她的尸体被埋在了哪里。她是那个时代里千万悲剧女性中的一个,是封建统治中的一个牺牲品。她死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没有一个可以为她整理妆容的人。

    婉容年轻时候最疼爱的弟弟,曾经这样回忆道:“婉容是个旧式女子,受了点西方文明的熏陶,但是骨子里还是三从四德。若不是选进宫去,如果嫁了个好人,她是应该得到幸福的。她很心细,很关心我这个弟弟。从政治观点上,她也反对溥仪投靠日本人。她的一生是个悲剧,是个政治的牺牲品。”

    婉容从小对润麒这个弟弟很是照顾,润麒也并没有辜负她的用心,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渐渐将她遗忘时,还有一个懂她的灵魂,也算是给婉容那在黑土地上飘荡的灵魂一个慰藉。

    她虽然有着皇后的名号,却从来没有像从前的皇后那样统率过后宫。没有一个皇后像她一样,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孤苦无依中度过,也没有哪个皇后像她一样,在最需要的时刻总是被至亲的人放弃。她的亲人,为了荣华富贵将她出卖,将她推到了一条不归路,利用她,摧毁她,让她和整个时代一起,在战乱中化为灰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