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对人 做对事-找对合作伙伴,一切省心好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是一个讲求合作的时代,所以我们需要改变生存的策略,应该选择用合作的模式来提升自己的生存机会和竞争能力。当然,选择合作并不意味着将两个人或者几个人生硬地黏合在一起,寻找一个可靠的、稳定的、有潜力的合作伙伴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确保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够擦出火花,能够创造共赢的局面。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需要把握一些技巧,也需要依照自身的利益要求来进行量身打造,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的质量。

    合作伙伴就像朋友,也需要分分类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现如今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人的力量也正在变得越来越薄弱,想要生存和发展下去,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个帮手,找一个合伙人,当两个或者多个人合并在一起的时候,就能够提高竞争力,可以提高生存的机会。当然合伙人并不是随意就能找到的,最好还是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人,简单来说,就是彼此能够擦出火花,而且对自己的发展有帮助。

    想要寻找并利用好那些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人,那么就要懂得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梳理,就要懂得对自己的合作伙伴进行分类,你要明确哪一类人最适合进行合作,明确哪些人具有合作的潜力,明确哪些人具备更多的优势,要明确什么样的合伙人适合什么样的业务。对于一个想要获得成功的人而言,对合伙人进行合理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合伙人的能力参差不齐,而且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都不一样,身上所具备的价值也不一样,想要合理利用好每一个人,想要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就需要及时分类。

    比如说我们想要和别人一起创业,那么你在自己所认识的人当中,至少应该有一个大概的选择方向,对方必须是具备一定实力的,要么就是能力出众,要么就是财力雄厚,要么就是具备某一方面的特长,可以和你形成优势互补。了解这些特征后,你就可以从交际圈中进行筛选,如果你有经常分类的习惯,那么很快就能够从联系人的名单上找出符合上述条件的人,然后在这些人当中进行二次筛选。但是如果你缺乏分类的习惯,那么就可能比较盲目和费力,你做出的选择往往不会是最好的,因为你很可能忽视掉那些更好的搭档。

    销售大王乔·吉拉德是一个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和名片的人,他觉得人脉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效的资源,拥有了人脉就能够掌握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当然他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尽管会采取狂轰滥炸的手法,尽量和每一个人联系,尽量给每一个人递出自己的名片。但是当他收集好其他人的名片和信息时,他会进行筛选,将那些价值最大、帮助最大的客户重点挑选出来,然后放在名片夹的最前面,那些看上去不那么重要的,他会尽量靠后一些。另外,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他也会按照其他人的职业、社会地位来进行分类。正因为这样,他总是能够准确把握好人际关系,总是能够准确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客户和合伙人。

    通用电气的总裁杰克·韦尔奇也是一个善于把握人脉的人,在他的办公包中,永远都有一份名单,在这份名单上,他的那些重要客户和合作伙伴永远都处在最前端,而且他还专门对每一个人都进行了划分,他们的职业、强项、能力、性格、经历,等等,他都一一做了记录,而且进行了统筹安排。很多人都觉得他这么做太过繁琐了,但是杰克·韦尔奇却认为,每个客户都有他的优势和价值,你如果没有弄清楚这些信息,那么就没有办法准确了解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不知道如何合理地安排每一次的合作。对他而言,这份名单就是一份很有价值的人脉存折,存折中的每一笔款项都记得清清楚楚,因此他在每次支取的时候,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都能够合理支配好每一笔钱。

    可以说,合理的分类能够帮助和指导我们更好地选择合作伙伴,因为当你盲目地和别人合作时,很可能不能达到1加1等于2的效果,有时候反而会成为1加1等于零,两者相互冲突相互抵消,最终双方都可能吃亏。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合作呢,所以合作一定要慎重,要仔细,要懂得选择最佳人选,要尽量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对合伙人进行分类则能够有效保证自己合作的质量。

    也许将别人划分成各种等级,听上去有些不礼貌,但事实上,在生活中,不同的合伙人之间总是会存在等级上的差别,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家对你的利用价值不可能会相等,有的人对你的帮助更大,有的人所能带来的利益很小,因此你对待他们的态度可能也会有细微上的差别,至少你应该有主次之分,要懂得什么人最值得关注,而什么人可以适当疏离。从朋友的角度来说,你也许应该做到一视同仁,但是从发展的角度和利益的选择性来说,你必须有所区分,必须要懂得有一个更为科学的规划。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趋向于最优选择,因此当我们在不同的人身上发现不同价值的时候,会自觉地进行划分,会自觉地进行比较和筛选。比如说第一印象,实际上第一印象的好坏就是一次本能的选择,你认为好的,就会主动亲近,你认为不好的就会下意识地疏远。人际交往就是这样,只不过我们在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时,应该有更为系统科学的认知。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你如果想要寻找一个好的合伙人,那么首先就要懂得对自己的交际圈进行整理,要梳理好每一个人的信息,然后从中筛选出最佳的拍档,如果随意性地找个人搭伙,那么最终很可能会遭遇挫折。

    要想做大就要选择有潜力的合作伙伴

    在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那些最具有竞争优势、最具实力的人来搭档,他们看中的是眼前的竞争机会和利益。有的人则会从长远出发,更为注重那些潜力股,在他们看来。和潜力股进行合作,可以为自己的未来铺路。毕竟当潜力股成长壮大之后,就可以发挥出更大的能力和价值。

    其实,严格说起来,选择潜力股往往有很多优势和好处。首先就是性价比高,你的投入往往很小,而所收获的利益很可能要远远高出支出,因为潜力股一开始并没有获得成功,他外在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实际上并不大,你只需要付出和这份价值相近的筹码即可。这就像某些导演挖掘新人一样,那些很有潜力的新人可以创造财富,他们有朝一日可能会成为巨星,但那时候你所付出的片酬往往很高,而现在你只需要按照新人的价格来聘请他,就可以获得很高的收益。

    其次,潜力股通常属于尚未完全开发的状态,他们缺少一个很好锻炼自己和展示能力的舞台,这时候你如果愿意提供一点帮助,愿意为他创造这样的机会,那么实际上就可以激发出他们的能力。重要的是,他们会对你的帮助感恩戴德,甚至愿意把你当成伯乐和贵人一样对待,因此他愿意为你付出更多。比如吕不韦,他曾经是个商人,不过他认为秦国太子子楚是政治上的潜力股,于是选择和他合作,帮助他逃离赵国,最后子楚成功成为秦国国君,而吕不韦也成了权倾一时的宰相。

    第三,很多人都会选择和那些已经有成就或者有实力的人合作,这样一来,彼此之间的竞争肯定非常激烈,这并不利于你的发展。而潜力股容易被人忽视,很多人都不会冒险和一个还没有证明实力的人合作,因此你的机会会相对多一些。只要你愿意给予对方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帮助,那么就一定可以获得优先合作的权利。

    正因为潜力股具备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在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将目光放得更为长远一些,不要将眼光局限在那些“高、大、强”的对象身上。其实,合作应该作为一笔长线投资,应该注重长远的利益,所以那些有着光明前途、有着美好未来的人,是值得我们去合作和投资的,你应该有这样的魄力去赌未来,去把握未来。

    有个哲学家说:“你可以错过现在,但是不能输了未来。”也许你的合作伙伴在现阶段并不是最完美的,你们之间的合作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只要你的合伙人具备发展和增值的潜力,具备干一番大事业的能力,具备成就大事的条件和水准,那么你就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只要你等得起,那么总有一天你的投资会收到更多的回报,总有一天你的合伙人会为你创造更多的惊喜。

    马云的贵人孙正义就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他投资了很多项目,资助了很多人,但是多数的投资基本上都是选择那些潜力股。当年阿里巴巴成立的时候,还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公司,马云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创业者,可是当马云只用了六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以及阿里巴巴的相关情况后,孙正义立即就被打动了,他立即拍板投资阿里巴巴,马云因此得到了期待已久的资金。此后,阿里巴巴开始了高速发展,而孙正义也因为这份投资而获得了巨额的回报。

    很多人都认为马云很厉害,只用几分钟的时间就打动了孙正义,争取到了巨额的资金,但是马云却说孙正义才是自己见过的最具眼光和胆略的人,因为他觉得一个人能够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发觉到那些潜力股的存在,这本身就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而且孙正义不光投资阿里巴巴,事实上,雅虎的创立也和孙正义有关,当年正是因为他出手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才帮助雅虎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

    但凡成功人士,都具有非凡的战略眼光,总是能够看得比别人更深更远,能够发现潜在的那些利益,不会被暂时的困难所困扰,不会因为一时的不顺而灰心,不会被暂时的利益所诱惑,对他们来说,未来比什么都重要,只要能够确保有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就会主动进行投资。正因为这样,他们往往善于挖掘和联合那些潜力股。

    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愿意和那些潜力股进行合作,就是希望能够在现有的模式之外再创造一种新的可能性,希望获得更多的突破。毕竟和那些业已成熟或者成功的合伙人相比,潜力股身上未知因素很多,因此吸引力会更强一些,投资人对其的预期性会更高,创造新高度的可能性要更高一些。

    哲学家康德说:“当你到达某一个极限时,想要完成比现在更大的功业,那么唯一的机会就是重新开始。”事实上重新开始的方法有很多,一种是从头再来,但是这样做的成本太大,而且时间上的消耗很大,往往不足取。而第二种方法就是寻找一个有潜力的新人,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在合作中重新开始一种新的模式,这样你就能够借助新兴力量来完成超越。

    淘汰那些不能带给你利润的合作伙伴

    竞争与合作向来都是社会的主旋律之一,而正因为竞争的存在,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我们常常需要与人结盟,需要找一个合作伙伴来提高自身的优势,可以说,合作是每个社会人都要参与的社会活动之一。双方能够相互合作,感情往往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利益,合作的本身就是为了获得利益,正是因为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人与人之间才存在合作关系,可以说利益通常都是合作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我们可以将合伙关系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来对待。而当合作双方得不到应有的利益,或者说合作伙伴无法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润时,那么这个合作关系其实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因为这已经破坏了游戏规则。

    国家之间会存在各种合作关系,但是如果当一个国家发现自己没有办法从对方那里获得利益时,它就会主动放弃这个合作伙伴,毕竟利益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企业之间也是这样,如果相互之间有利益上的往来,而且都有利可图,那么合作关系会一直持续下去,如果对方不能为你带来利益,那么就要果断地解除合作关系。从小的方面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就更为密切了,当然人与人之间依然要遵从合作的一些基本原则,那就是利益共享,如果你也想要寻找一个合伙人,那么就一定要将利益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三星集团的董事长李健熙是一个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1987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权杖,开始掌管三星集团,那时候,三星集团的发展并不顺利,尽管在韩国国内算得上是比较好的电子公司,但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即便是在亚洲,它也被众多的对手所压制。像LG和索尼公司等强劲的对手,尤其是索尼公司,它的发展势头非常猛烈,而且还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电子巨头。

    李健熙当时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目标是在21世纪将三星打造成全球超一流的企业,不过当时三星还没有那样的实力去实践自己的梦想,所以集团内部开始进行改革,李健熙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同时还要寻求国内的合作伙伴。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三星集团开始慢慢崭露头角,这时候,李健熙知道那些合作伙伴已经没有办法给自己创造更大收益,于是果断放弃了它们。

    即便三星慢慢壮大起来,可是索尼仍然给予了三星很大的压力,当然索尼同样感受到了三星强劲的追赶势头,尤其是到了后来,索尼开始慢慢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三星依然不敢掉以轻心。在这种情况下,李健熙向索尼伸出橄榄枝,提出了合作意向,这对生死冤家很快握手言和。这次合作完全符合双方的利益需求,因为索尼急需依靠三星来实现复苏,摆脱目前的困境,而三星需要依靠索尼的技术优势和国际形象来稳中求胜。

    后来证明了李健熙的眼光非常独到,三星把握住了这次的合作,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而索尼则越来越衰落,渐渐退出了竞争的大舞台。这时候,三星认为索尼的利用价值已经不大了,于是就坚决放弃了它,转而将目光锁定了谷歌、苹果等其他的合作伙伴,而随着三星成为世界上销售额最大的电子公司,它也开始寻求摆脱谷歌和苹果的方法。

    很多人都认为,三星的成长就是采用“利用——抛弃——再利用——再抛弃”的策略,可以说李健熙通过利益需求、发展需求来指引自己的策略和方向,他是实实在在踏着巨人的尸体慢慢成长起来的。而正是这种务实的生存观念,才使得三星集团在他的带领下逐渐走向顶峰。

    甲骨文的老总拉尔森曾经高傲地对自己的合作伙伴说:“抛开了利益,我们之间所有的交谈都索然无味。”这句话听上去有些盛气凌人的感觉,但却是一句大实话,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就是源于彼此的利益诉求,当你的利用价值被榨干之后,当你不能为对方带来利润的时候,你就会被对手一脚踢开,当然,你对自己的对手往往也是采用这种方法。正因为这样,这个世界才会进步,你也才会不断成长。

    据说当苹果公司当年陷入困境的时候,比尔·盖茨想过要帮助乔布斯,但是后来盖茨还是放弃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如果为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公司付出太多,实际上就是对微软发展的不负责,也是对所有员工的不负责。尽管后来乔布斯带领苹果公司实现了大翻身,但是从那时候的决定来看,比尔·盖茨的做法是正确的。其实在社会竞争合作的过程中,利益往往决定了一切,人情固然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人情而耽误了利益索求,所以我们既要懂得如何寻找利益伙伴,同时也要懂得及时淘汰那些缺乏价值的合作伙伴。

    主动出击开发新合作伙伴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产生一种惯性思维,那就是将目光放在自己能够看到的地方,将自己的视野限制在自己的群体之中,一出现什么事情,想到的都是自己认识的人,都是自己熟识的人,但是却很少有人愿意跳出这样的圈子。原因就在于就近原则在作祟,我们觉得邻近的人更容易相处,觉得邻近的人更有安全感,我们害怕去尝试那些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也害怕突破自己的生活圈子。

    这种狭隘的视野和思维很容易束缚我们的发展,比如说当我们想要和人做生意时,我们如果只想到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那么我们可做的选择就很有限,你的事业方向和范围都会被限制在某一些特定范围之内。而且事实上,我们周边的人往往和自己都是同一类人,也就是说,他们和你的水平可能相差不大,彼此之间想要实现突破就会很困难,因此合作起来虽然得心应手,可是却很难走得更远。

    俗话说,不能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为一旦篮子摔在地上,那么所有的鸡蛋实际上都会破裂,为了保险起见,我们需要寻找新路子,需要开发新的通道,这样有效降低风险,还可以增加自己成功的机会,毕竟多一条路,就多一种选择。当你的人脉越来越广,当你可供的选择越来越多时,你可以接触到更多新鲜的有挑战的东西,你的思维和视野会得到扩展,你的事业也会越走越宽。

    做人要活跃一些,要尽量拓展自己的视野,选择和体验一些新的可能性。而想要开阔自己的视野,想要拓展自己的事业,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功,那么就一定要走出自己的圈子,要主动去结交圈子以外的人,要寻找那些新的合作伙伴。就像挖井一样,尽管井底的地下水会源源不断地渗透进来,但是井水仍然只是死水,如果你能够在水井旁边额外挖一条水渠,将新鲜的流动的山泉引入井中,那么井水无疑会更加清冽可口。

    事实上,但凡成功的人,都不会将自己固定在某一个狭小的圈子里面,他们会尽可能走出圈子,给自己寻找更多新的合作伙伴,尽可能拓展自己的方向和范围,这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比如在古代的战争中,很多国君会选择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来制衡那些强大的对手,有时候为了防止自己的盟友叛变,他们也会寻找新的替代者,因为谁都明白只有自己拉拢到新的盟友,他们才有了更大的生存保障。毕竟选择越多,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就越大,如果吊在一棵树上,那么就可能走上绝路,尤其是那些对自己知根知底的伙伴,如果过分依赖他们,就可能会被牵制,一旦对方反戈相向,自己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如果能够选好新的合作对象,那么就等于说为自己留下了退路。

    在现代商场、官场或者职场当中,这种策略仍然很有效,仍然是确保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法。苹果公司从来都是关起门专注做自己的系统,相对于其他公司而言,它有一条非常完善的生态链,因此它的盈利是最高的,但苹果公司却从来都不是一个很封闭的公司,在很多时候,在很多领域,乔布斯都要求苹果公司必须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完全不同于自己的那些老客户,也不同于自己内部的部门,它们的技术、思维、经营模式都是全新的,正因为这样,苹果公司才能够成为创新的代名词,才能够始终吸引世界的目光。

    近年来,乔布斯和他的继任者库克一直都在寻求多样化的合作伙伴,因为只有保证拥有源源不断的新合作伙伴,才能够确保自己的路越走越宽。比如苹果公司过去比较依赖富士康、三星、谷歌等公司,但现在它有了更多的选择。实际上苹果公司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有过多次新合作的尝试,而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苹果公司和Siri公司合作,并收购了它,苹果公司有自己的音乐软件,但它还是和德国的Emagic公司合作,最后也成功收购了它。为了摆脱对谷歌地图的过分依赖,苹果公司在2009年收购了自己的合作伙伴Placebase公司。

    不仅仅是乔布斯在这样做,比尔·盖茨的微软也一直在拓展新的业务和合作伙伴,扎克伯格的Facebook也在各种收购中寻找新的可能。正是因为善于把握新的合作伙伴,善于寻找新的机会,善于把自己的视野拓展得更广一些,他们才能够将自己的公司越做越强,才会把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大。

    有个企业家说:“永远不要把自己的亲人或者朋友当成唯一合伙人。”现如今,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中,很少有家族企业存在,亲人、朋友之间互帮互助的时代已经难以追赶时代发展的潮流了,因为这个世界正在走向全球化,而全球化的结果就是世界结成一体。因此你应该打破区域的限制,要突破自己生活的局限性,要懂得主动接受更多圈子以外的人。

    掌握维护合作伙伴的一些技巧

    《三国演义》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这句话往往也适用于人际关系中的交往,当两个人长时间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就会矛盾丛生,最后很可能因此而分开,尤其是在合作关系之中,分开的概率通常都比较高。事实上,很多成功人士在创业之初都有自己的合伙人,但是很多人到了最后就分开了,其中自然有利益上的分歧和其他一些复杂矛盾的影响。

    在美国,很多业已成名的富豪都存在拆伙的现象,盖茨和艾伦散了伙,索罗斯和罗杰斯散了伙,扎克伯格和爱德华似乎也出现了严重分歧。很多人因此认为双巨头或者多巨头模式并不适合长久的发展,一开始也许会存在各种优势,但是到了最后合伙人之间的矛盾会毁掉一切。其实事业的成败和人数上的多少并没有什么直接关联,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够合理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我们是否还能够像最初那样彼此对待,如果你能够延续以往的合作,那么就没有理由会分崩离析。

    其实,想要保证合伙人能够长期合作下去,想要尽可能长久地共同奋斗,那么你就要懂得掌握一些合作技巧,要懂得了解一些维护合作关系的技巧,只有把握住这些技巧,你才能够更好地赢得对方的好感。

    (1)经常沟通和交流

    那些不善于和别人交流的人常常会把心事放在心里,这样别人就自然不了解你的想法,你也不可能知道别人的想法,久而久之彼此之间就会出现隔阂、分歧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对双方造成很大的伤害。其实,对于合作双方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及时交流和沟通,只有沟通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才能够尽量避免矛盾的出现和激化。

    (2)要懂得适当让利

    想要留住或者拉拢一个人,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予对方一些好处,在合作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及时让利,尽量不要让对方能够吃亏。当你大方地把利益让给对方时,对方会对你更加忠诚和信任,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密切。如果你是一个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的精明人,那么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从而导致双方关系的破灭。

    (3)倾听对方的声音

    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的立场、思维方式、性格、习惯的不同,往往会出现分歧和矛盾,而这些分歧和矛盾往往是造成合作关系破裂的潜在威胁。想要维护好彼此之间的关系,那么就要懂得适当迎合对方,要懂得及时倾听对方的想法,听一听对方想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既然是合作伙伴,那么对方有权利和义务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应该给予对方这样的机会,而且要尊重对方的表达。只有善于倾听对方,才能够准确了解双方之间存在的某些分歧,也能够及时解决这些分歧,同时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

    (4)推功揽过

    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成功和失败,那么成功时,谁来享受这份荣耀,失败了,谁又该站出来承担责任呢?其实很多人非常喜欢独吞功劳,为了突出自己的能力,经常会忽视同伴的感受,认为一切的成功都是自己造就的。而一旦出现问题,就相互推脱责任,让所有的错误都远离自己。这种贪功避过的人往往会让你的合伙人感到心寒,相信他也不会有兴趣和你继续合作,如果你懂得推功揽过,增强自己的责任感,那么你的合作伙伴也会愿意和你携手并进。

    (5)充分放权

    谁才是第一把手,谁才是真正的领导者,谁才是最具话语权的人?这是每一对合作伙伴都会遇到的问题,而这往往是个人能力、地位、身份、权力的象征,因此常常会成为争论的焦点,也容易成为分裂的导火线。其实,如果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们根本没有必要非得去争那样的虚名,重要的是你能够对双方的合作负责。当然为了更好地维护彼此的关系,你应该懂得放权和让权,让对方享有更多的指挥权,让对方享有更多的自主权,这样就可以协调权力上的失衡,让对方更加信任你。

    (6)经常给予赞美

    谁都喜欢听好话,谁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你的合伙人同样不例外,如果你想要接近对方,想要长时间保持合作关系的稳定,就要懂得经常赞美对方,赞美对方的能力、性格、习惯、优势,你要让对方觉得你很荣幸,要展示出自己谦卑的一面。这样一来,对方不仅会感到愉悦,而且也会反过来称赞你的表现,这时候双方的感情就会进一步加强。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技巧之外,你还要尽可能地多了解你的合伙人,要掌握对方的想法和性格,只有多做了解,你才能够更好地和他交往,才能迎合对方的需求。而想要维持合作关系,还需要你努力创造更好的业绩,需要你发挥更大的才能,你需要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对象,你是一个可以为他创造更多价值和利益的搭档,毕竟利益才是一切,缺乏利益的保障,那么合作关系往往会很快终结。

    谨防大合作伙伴的叛离

    为了保障生存和发展的权益,我们常常会选择一个大的合作伙伴,一方面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我们需要利用大合作伙伴的庇护来为自己的利益保驾护航,这样可以减少个人单独生存所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大合作伙伴具备很多优势,而且实力强劲,和这样的人结盟,有助于提高我们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方便自己拓展业务,方便自己成长壮大。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利弊共存的,大的合作伙伴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便利,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发展壮大,但是也会对自己的发展造成致命的威胁。一般来说,寻找一个大的合作伙伴时,双方之间的联系一定会比较紧密,彼此之间的合作项目、合作范围一定很广,合作的深度也会比较深,这种深度契合的合作模式很容易产生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彼此牵制太多。

    一方面,合作的程度越深,那么彼此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依赖性也就越高,可能你的每一次决策都离不开对方,甚至还要受到对方的牵制和干涉,而一旦双方闹僵或者关系彻底破裂,那么你的一些重要项目会因此而搁浅,这样就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合作程度越深,彼此之间掌握的信息量也就越大,当双方知根知底的时候,你的命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已经掌握在对方的手里,一旦你的伙伴开始叛离,那么他手上的重要信息绝对是你最大的威胁,因为他知道你重点的方向在什么地方,知道你的缺陷和不足是什么。

    正因为如此,我们平时需要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尤其是那些大的合作伙伴,一定要注意观察对方的信用等级,要找一些让人放心的合作对象。此外,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和降低风险,我们也要做好一些预防措施,防止那些大的合作伙伴叛离。

    (1)寻找更大的共同利益

    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取利,叛离的目的往往也是为了获利,可以说利益决定着关系的紧密度,为了防止对方叛离,我们应该积极寻找新的利益点,要建立起更具吸引力的共同利益。只有尽量将对方和自己绑在统一战线上,只有尽可能拿出足够吸引人的筹码,对方才会更为主动和迫切地和我们合作,才会愿意和你继续并肩作战。

    比如这些年,三星公司一直积极效仿苹果公司来创建自己的操作系统,这显然不利于谷歌公司的业务,毕竟三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公司,只要它继续使用谷歌公司的安卓系统,那么谷歌公司就会收获很大的利润。为了确保合作能够继续下去,谷歌公司扩大了和三星的合作,加上它们共同的目标都是打击苹果,因此两者的合作得以持续下去。

    (2)寻找替代者

    对于合作伙伴来说,最大的失误莫过于让你的合伙人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因为一旦合伙人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那么你就注定要被牵着鼻子走,尤其是叛离之后,你的损失将不可估量。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你要做的就是寻找一个有实力的替代者,这样就可以形成制衡,你要让自己的合作伙伴明白一点:脱离了他的帮助和支持,你一样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多找一个伙伴,那么对方就不会轻易叛离,更不会以此来要挟你,因为他已经失去了足够的谈判筹码。

    (3)不要泄露核心机密

    两个人在一起合作,最要紧的就是保持适当的距离,彼此之间既要懂得携手并进,要尽可能多地合作,但是也不能过于亲密,因为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信息,我们还是应该要做好保密工作,即便是自己最好的合作伙伴也不例外。都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个人要懂得将自己的底牌藏好,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人抓住把柄和要害。这样也有助于更长久地维持好合作关系,一旦你的核心机密被人知道,那么你的合作伙伴很有可能就会成为最大的敌人。

    可口可乐公司一百多年以来有过很多非常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可是它从来没有公布过饮料的配方,那些最核心的机密仍然被精心保存着。因为谁都明白,一旦这些配方公之于众,那么可口可乐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竞争力,那时候相信也不会有什么大公司愿意和它继续合作了。

    (4)增加合作深度,拓展合作广度

    想要不被人背叛,想要不被合作伙伴从背后捅刀子,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将自己和对方捆绑在一起,尽可能地增加合作项目,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让自己和对方的联系更为紧密,而且你掌握了对方大量重要信息,那么对方才不会轻举妄动,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合作项目多到足以实现彼此牵制的时候,对方的背叛很可能会产生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输状态。既然最终的结果对自己不利,那么对方一定会三思而后行。

    以上四种是比较直接的方法,目的在于吸引对方的关注,并有效牵制对方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达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相互利用、相互制衡,才能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你的合作伙伴占据更多有利的地位,那么你实际上就容易出现危险。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谨慎一些,要考虑得更为长远一些,只有想办法让双方达成某种平衡,才能够有效避免对方叛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