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职场:千里马的炼成秘籍-刘晓光:职场新人要做好哪些准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挫折

    主持人:一位叫做“on-the-way”的朋友说:“步入社会,不断的遭到挫折和打击,看不到自己的成长。请问我该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既不让它打倒,又能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

    刘晓光:人生的道路本身就充满着挫折,不可能没有挫折,包括我也一路挫折。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要不然站的高一点走的远一点,要不然你可能被社会落在后面。自己要有一种精神、目标、意志、愿望,要有更远的东西。

    那个时候我从开始当兵,到工厂当工人,最后上了大学又到政府当官员一路上有多少挫折?但是心中有一个东西有一个理想,然后不断的去努力。

    我在台湾特别受感动,比如我们在国内买房,我看有人买房了,很多人就心里不服气,或者是一种愤恨。台湾我问了很多青年人,觉得他们心态非常好,他们跟我讲现在还买不起房,我有差距要努力,要一点点来,但他毕竟有他的一个理想,有他一个美好的愿望。

    主持人:有一个叫做“Aiesay”的朋友说:“我已经工作三年多了,感觉没有什么成长,请问我的问题出在哪里?”

    刘晓光:他所干的工作是否有热情?如果没有热情什么都没有了。还有方法的问题,自己要积累要学习。我们当时在大学机关的时候也觉得没意思,提着暖壶擦玻璃比别人来的都早,但是我们有理想有目标,慢慢越来越有兴趣,慢慢有越来越高的目标,一步一步来讲实践在成长起来。

    每一个阶段总有一个向上的目标

    主持人:我们看到您的经历的时候有很多身份,包括军人、到大学后来进入国企,每一步变化是怎么树立心中的目标?

    刘晓光:最早的时候当兵,我一想还是要有更高的目标,那个时候当工人就很好。工作以后我想是不是上大学?那时候把上大学当成目标,上完大学以后分配到哪里去,当时想进政府机关。到机关有一段时间觉得改革大潮来了想下海,所以我当百货公司的副经理,北尺的副厂长,一步一步往前走,每一个阶段总有一个向上的目标在牵引着我激励着我。当然很多书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包括我那时候看的《阿登纳回忆录》、《田中角荣回忆录》包括《尼克松回忆录》,就他们的那种激荡的人生,他们的变化起伏,他们到的人生高位对我可能是一个激励。

    主持人:您从那些书中,激发了热情。

    刘晓光:田中角荣讲最珍贵的人要吃鱼头,就为了吃这个鱼头他在努力。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我刚到首创来有一个小秘书,他在玻璃板上写一个东西,叫做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不再挤公共汽车,你说这个很细腻的东西但它也是一个目标,很具体、很形象。

    主持人:往往具体的目标更能激发人的上进。

    刘晓光:有远大的目标,有具体的目标,有长期的目标,有阶段性的目标,这个人生肯定会不断进步。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叫做“侬伊我心”,他说:“看过您的很多访谈,印象最深的是您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历史中的阶段和位置,并且知道自己可为和不可为。我想问,这是否就是所谓的成长和成熟?对于我们来说,通往成熟的路上,最重要是什么?”

    刘晓光:一是知道自己的缺陷,第二条始终有一个前进的一个目标。当然再补充一条,可能人生要不断的学习。人生的过程可能就是一个不断的学习、激励、前进、奋斗的这么一个过程,我觉得主要是这些东西。

    观众:女朋友跟我一起创业,她想掌握财务。但是我觉得是一种约束,这个矛盾一直解决不了,您怎么看?

    刘晓光:不愿意受别人约束不对,因为你是创业者,你不可能什么都会。第二,你必须按照比较规范的方式运作,财务上的监督控制风险的管理,当有人帮你管理风险的时候实际上是好事,跟我们当时创业一样,我不想有股东约束着,也不希望其他人约束。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我想按照我意志愿望美丽的色彩去前进。但这时候会出现很多风险。如果说我运作过程中,有一种东西制约着我,有一种规范的东西制约着我,会使我少走很多弯路。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面对你们30岁20岁的人,真想把我们失败的东西总结总结告诉大家,那就可以少走好多好多弯路,我有60个成功可能有30个失败,我不讲成功的地方我就总结我失败的地方,可以使年轻人少走很多弯路。

    当有好的结构控制风险,有这种支持系统可能少走很多弯路。很多公司为什么很伟大?存在了50年、100年,甚至于170年。有的公司可能干了5年就不行了就倒了,问题出现在风险控制上,出现在风险制约上。我们需要伟大创业者,也需要非常规范的管理者,这两个融合起来一个很好的公司就出现了,所以我说管理是对的,有人帮你侧面做支持系统是对的。

    学历不是最后的决定因素

    观众:年轻人在创业的过程中,对于一个行业是坚持创业下去还是多涉及一点行业?

    刘晓光:两个概念,你是一个初始的创业者。还一个概念你已经做的比较大了,作为一个创业一个投资公司出现了。

    开始的时候可能要专一一点,等你做大了、长大了、有实力了你可能投资,作为投资性的公司也好,机会出现以后可以相关多元化一点。有时候可能涉及到价值链的问题,比如我们就投水务的,过去我们投水厂,后期发现有设备、工程管理、技术组合,如果这些链条都投下去,那我的价值可能提高的更快一点。

    观众:您是怎么样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的?您觉得在大学怎样度过才是有意义的,才是有价值的?

    刘晓光:在大学里我的体会,第一个方面来讲基础知识肯定要学好,比如当年我的外语没有学好,后来有很多机会见到克林顿、布莱尔,包括后来的一些总统,我都有直接机会但是外语不行,所以很遗憾,所以我说第一个基础的事情。

    第二个来讲,一定要注意学书本之外的东西。那个时候我们到了晚上2点钟还在拿着手电筒看大量围绕专业课以外的书籍。

    第三个,我们当时做社会性的活动。我们学商业的到青岛到广东第一线做社会调查研究,我当时在大学写的第一篇论文就是《论旅游对商业零售额的变量的影响》树立一个模型写这个东西,我记得当时发表在中国商贸院的财报经济杂志上,当时很激动,一个大学生能进入社科院殿堂发表作品。这样知识的广度和宽度比别人多一点,我既读了你的基础课程,我又大量阅读了课外课程,我又有目的的进行社会实践,就为我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你想想,当然跟你们不一样,工作九年上大学,以前有一段历史有一段实践的知识。上大学之后我们的方法,跟一般比我们年轻一点上大学的人不一样,可能更准确、更快。我觉得我们现在年轻的大学生也应该总结很好的方法。

    观众:您自身认为是能力重要还是学历比较重要?

    刘晓光:现在的社会肯定要看你的学历的,包括我们企业家招募人才,你是哈佛毕业的还是清华的?我可能先要哈佛的,学历很重要。但是来讲学历还不是最后的决定因素,只有把学历和能力结合起来,形成更大的能量的时候能力的时候,这才有更大的意义。

    你像我们看了很多企业,培养的企业的人才。100个人可能就那20个特厉害,那80个学历也不低,但是他的水平、能量、业绩就差的很远。我也在想,比如说企业家他是不是天生的,他身上流淌着另外一种血液,他激动、有激情、向上,他不断的去创新,他能完成别人完不成的事情,或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事情。那这个是什么东西?这个应该是能力,应该是能力的问题。

    在现代的社会,我想你也要有学历,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力。有一种处理事物,进行运作进行发展的能力。你说你很有学历眼镜可能一千度了,是一个博士,比如你在干某一个行业,干企业你老赚不到钱,体现不出你的能力,但你要做到既有学历又有能力的人,那是确实这里边有很深的内容。

    观众:创业过程中我有两个困惑一直想不明白。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创业的时候,家里人参与了,企业出现一个问题,我的权威性都没有了,就慢慢出现很多矛盾。

    第二种就是,当我交到了比较好的同事,但是他们可能提出股份的一些要求,而我的想法是,做出来成绩之后再考虑股份或待遇,这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我想请问您觉得应该怎么解决?

    刘晓光:关于你的家庭成员参与你的创业,对你进行扶植的过程中有一些矛盾肯定很正常。关键是他们所说的建议,他们对你的看法是不是正确的?谁在评价?如果说你认为是错误的,大家认为是正确的,那将来谁来评价这个问题。

    第二个你创业,一般的是这样,我们是五个创始人,大家可能有一点资金积累,或者有一个人多出了钱其他人少出了钱,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就塑造一定的股份的比例,有一个好的治理结构,其实我觉得是好事。

    你看现在很多做PE的这些投资公司,我看了看管理公司很有意思,五个人成立一个公司。然后来讲明确了每个人的股份的比例份额,然后各自去找项目找钱,挣完钱交给公司一半自己拿一半,他有一个很严谨的一个结构。

    所以说当你在创业的过程中,我有三个人、四个人一块创业,明确了谁是主要的股份比例,其他的股份比例是什么样,这个我觉得肯定是好事。

    观众:但是这个出资是我一个人出的。

    刘晓光:第二个问题出现了,你一个人出资,你是出资者但是要有一个团队,团队要有很优秀的精英人才,过去不是讲看过很多古时候的钱庄。投行中有所谓MD技术持股人,当你团队最核心的管理人才,适当的给他一部分股份是对的。你不能说我是投资者,我就是百分之百,跟着你的团队有很优秀的管理者,运作的过程中,他们也有很大的贡献,你用股权的方式激励他是有好处的。

    观众:前期他提出来他没有做出来贡献呢?

    刘晓光:这个来讲就是你要看对他的了解的情况,他本来就是一个很职业的经理人,大家有共同口碑,虽然我们没有共过事,你有这样的基础我可以给你。当你没有这样的条件,大家是初创者要看一段以后,给他适当的股份,不能一开始就给。

    观众:第一阶段我有点不明白,我的亲戚提的建议是对的还是错的。我觉得他有一个不好的因素是,当着很多同事的面直接批评我了,慢慢同事感觉不太听话了。

    刘晓光:第一个,本身你的水平、决策能力是不是过硬?本身你没这个水平,很多错误的东西引起人家对你有一种看法。第二个要靠制度,不要靠亲戚朋友这种关系。靠一种制度来树立你的权威。什么样的指令下你必须执行,什么情况下你可以提出意见来,但是你必须给我执行下去。靠自己的这种公司的制度来塑造你的这种运作体制,当然他如果有一些意见,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吸纳他,所以也维护你的权威了。

    30岁是人生中一个关键节点

    主持人:有一位叫做“林肯郡”的朋友说:“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的人生仿佛有两段组成:30前要拼命,30后要成家立业要稳定。是什么让生活如此的焦虑?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您认为30岁是怎样的一个点?”

    刘晓光:30岁确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过去古人讲“三十而立”。你想我们在30岁的时候肯定已经步入社会了,那时候已经有社会职务上了一定的台阶了。可能现在的情况跟过去不太一样,竞争激烈了。我的体会30到35岁这是一段,35岁到45岁这是一段,当然45岁到55岁是另外一段。这段为什么关键呢?就是刚刚步入社会,你有你自己的专业,有你自己从事的一个岗位。同时你的家庭负担也小一点,这时候年轻有活力,如果这时候你能够抓住这种机遇,能学习更多的东西,能把你自己的事情干好,我想给你下一步打了很好的基础。

    你像我当首创总经理的时候40岁,现在看来是年轻人。当时还不觉得年轻,40岁也能干很的很好,当另外其他职务的时候年龄在30多岁。

    没有救世主只有我们自己

    主持人:您怎么看待现在大学生毕业之后找工作的问题?这是我们大学生朋友非常关注的,甚至跳槽、求职等等一系列问题。

    刘晓光:这跟体制的变化有关系,过去是计划经济,出来100万大学生分配100万,慢慢可能变化了。特别是市场化程度越高的时候,从市场上配比劳动力资源的情况,这种情况越成熟越普遍了。我觉得可能跟我们两个问题有关系,一个问题我们所培养的这些学生的这种专业,供和需之间他是不是能够对应?是不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我想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在美国每年生长出55万个企业灭掉50万个企业,他的劳动力流动还有已经固定成型的系列管道,我们现在可能还不是很成熟。我们现在有些大学生毕业以后,产生就业难的问题,一部分人可能在等待寻找,一部分人可能自己创业去了。

    这个过程中我的看法就是,第一个还是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这可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

    第二个来讲,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创业的行列中去。在市场经济大潮过程中去创业、去成长。当然我想可能不是人人都能创业的,肯定是有一部分。那么在这个整个的大学生劳动就业的过程中,肯定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我一直在说,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按照国际标准往前走,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他的能量都能找到他的位置,都可以去创造自己有价值的人生。

    主持人:有一个叫做“小神童”的朋友说:“请问您赞成大学毕业后立即创业吗?还是说我们应该在职场中历练几年?”

    刘晓光:看自己的情况,有的人你给他创造条件他也不一定行。有的人天生就是创业家,他从骨子里头就能成长起来,通过创业成长,可能还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定。

    主持人:有一位叫做“艾斯克里”的朋友,说:“我是学新闻传播的,大学毕业后去英国留学,如今毕业回国,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是工作中自己很不快乐,觉得这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现在我不知道是否该放弃工作,重新进入大学,重新开始自己,我已经27岁,真的很难下决定。”

    刘晓光:这个时候可以积极想找自己的专业,但不一定你完全推倒重来,我觉得那样可惜了。你觉得你现在的岗位不太适合你或者脱离你原来的专业,你再寻找更适合你的目标然后去努力。我记得有一个年轻人干的很好,南开学金融的。终于找到了适合他的一个阵地能发挥他的知识能量,干的也不错,但之后他又走了自己干去了,我也不反对,我说你呆了几年,你是一个对市场有价值的人就OK了,我也不是说让你一直干下去。

    我想说明什么问题?当他大学毕业以后,进入到一个单位并不适合他,他在市场中又发现一个更适合他的单位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把他的知识、经验通过不同的岗位锻炼、塑造,他慢慢也成长起来,其实也不是坏事。

    主持人:稍微流动一下也是一种成长?

    刘晓光:你不喜欢的专业,跟你专业不相关的东西反而是一种沉寂是一种压抑,反而干不好。

    主持人:现在互联网信息冲击我们年轻人。大家可能偶尔会失去判断力,迷茫无奈,您怎么看现在年轻人对这种信息的获取?

    刘晓光:第一个问题是你的价值观,你所追寻的价值观或者你的信仰是什么?那肯定是评判标准看法都不一样,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来讲可能要比较,到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自己要有判断能力。第三个来讲,我有一个经验一定要跟比你水平高的人来接触,吸取他们的营养,那么你能少走很多弯路。

    主持人:有一个叫“duxingchen”的朋友说:“你们喜欢用应届毕业生还是有经验的老员工?我觉得企业用应届毕业生其实就是试用罢了。”

    刘晓光:我们有自己的发展过程,在刚开始的时候,我特喜欢有三年、五年经验来了就给我干活的。这样企业要发展、要生存、要有利润来源,如果你是一个本科生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到这来再适应几年,我觉得当时我们的想法是来不及,现在我们不一样,可能一个企业的循环发展可能有一个梯队式,也需要一些应届毕业生融入到这个企业,接触到这个企业文化,慢慢的开始成长。

    因为你完全去找这种有实践经验的,有学历的人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当然有些人可能需要直接的社会招聘,有些是猎头给你推荐过来的。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大企业,培养一批应届大学生,使他们融入到这个企业文化中,随着企业共同成长也是很必要的。

    主持人:有些人这样说,好比把每个人比作一张纸,可能有很多工作经验的这种老人,这张纸不知道被画了多少颜色在上面,大学生尤其应届生更像白纸,更好的在上面画画,您认同吗?

    刘晓光:我认同。但是光是白纸也不行,关键你那个画了很多画的纸,是优美的画呢还是不优美的画呢?如果优美的画这纸上画的越多越好。有能力有实践经验的,学历好有能力有实践经验的,他用起来可能时间的效率会好一点。

    享得了福,也吃得了苦

    观众: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您在首创领导15年,很多人在说您是位优秀的企业家。您自己心目中什么样才算优秀的企业家?我们应该如何完备如何使自己做的更加出色,应该如何培养自己?

    刘晓光:我不敢说我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我可以说我是一个好一点的企业领导人。但是我觉得一个企业家,第一他可能具有天生的激情,这种激情是不断的向上、创新、敢于否定自己,不断去想别人不敢想的事,不断的去实现这种事情这种精神。同时来讲企业家吃很多苦,你说第一个从知识的学习上,你看我们从首创的角度我要懂得基建、懂得水、懂得地产、懂得期货、懂得金融、懂得保险,大量的知识你要懂。第三个可能还是你的实践,就是大量的企业投资、运转、经营的这种实践,不断的锻炼与成长,使你慢慢成长起来。

    我也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好的商人看到生意眼睛是亮的,这就是企业家。当看到好的生意以后,又能把伟大的商业动作完成之后,他比爱情和自由一样可贵,这就是一个企业家的激情。但是当企业家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要受磨炼,要吃苦能承受压力。尝到幸福也能接受痛苦,一个幸福可能接着一个痛苦,一个痛苦之后又是一个幸福。有时候压的你我就看武打片或者雄侠片,来释放自己的压力。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从开始到做一个企业家,都有很平坦的一个道路不是这样的。肯定要吃很多苦受很多的磨难,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很多好的企业家我觉得他们身上,都有很多很多很优秀的东西。可能关键是在于学习,一点一滴的积累,有创造精神有一种韧劲,不断的去创新、去发展,这可能才能使一个人能够不断的成长,作为一个好的企业家。

    观众:第二个问题是这样的,在您的心里社会责任感是什么?我们年轻人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才能体现我自己的价值?

    刘晓光:从我的角度来讲,当企业运作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企业家体会非常重要。另外一点,对人类的责任比如说环保。我在03年的时候,大家可能看过这段,到了阿拉善看到沙漠心里很难受,沙尘暴不断的刮起,人类的环境就已经这样了。我当时跪在沙地上,真想洗刷自己心灵中的一些东西。

    我们就组织了100个企业家,都是很好的企业家,我们发表了《阿拉善宣言》,用我们企业家这个阶层,整体来讲投入到环保的事业里来,实际上也是一种责任感,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责任感。我觉得作为年轻人,将来可能在社会责任感上可能也应该有更多的更美好的东西。

    主持人:您觉得怎么来培养他们这种责任感呢?

    刘晓光:有一个自己的一个价值观。把自己将来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第二个,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之中,要知道他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哪个方面,当然有一些是共通的,比如环境的保护,慈善的事业,再比如为他人服务爱他人这些东西。很多都是这个范围之内,但是来讲企业家他的责任感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当然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企业做好,提供就业提供税收,做一个很好的经济细胞活跃的成长,同时应该对慈善事业、公益事业、环保事业尽自己的能力和能量。

    主持人:一位叫做“卡斯尔”的朋友说,:“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见到上司和比我大的同事,自己都不能很好的表现,我如何让自己变得更自信?”

    刘晓光:这个很正常,你刚步入职场,开始的时候要很谦虚,就是要跟别人学。慢慢开始积累,当人家说的话你能听得懂,人家做的事你能做你自然就自信了。

    第二个,可能你要学习别人的东西。你的上司、你的同事,在这个职业区域里头,他的言谈举止,他的技术水平、他的运作水平,肯定有很多值得你学习的东西,你在这方面肯定暂时是一张白纸,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你可能自信就起来了。

    还有一个,本身自己有清晰的目标就会自信。今天你的上级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或者什么样的岗位,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明天的目标是什么?我就会自信,围绕这个目标我要努力的去奋斗,我就会更加自信。

    主持人:您最看重这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身上的哪些特质呢?

    刘晓光:他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多问我一些问题我会很高兴。

    主持人:像这位朋友他说,有时候自己知道的也不敢说出来。

    刘晓光:那是不对的,要讲要说出来。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你不能说你的领导,你不断的在那不分场合的去说,你可以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说出来。如果有一个很好的目标,他就会自信起来。他的知识、学习使自己更加渊博之后,也会自信。

    我喜欢的一个是你学习,第二你的反映要快,第三个你能够不断的把案例和你学习的知识融合起来。第四个你能不断的提出好的建议。第五,从你工作过程中能跟别人配合,能有合作精神。第六,扎实能吃苦,你不能遇到点困难你就退缩了,然后满腹牢骚经不起磨难,老是抱怨这个抱怨那个,那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遇到很多麻烦和问题。

    主持人:还有一位叫做“独孤多铎”他说:“您觉得国企工作想要发展的好,最重要的是哪些能力和哪些条件?”

    刘晓光:因中国的体制是国企、外资企业、上市公司、民企,确实是不一样的。国企来讲,好的地方比如规模大,比较规范、稳定、体量比较大,这是国企的好处。

    但是从体制上,他跟民营企业绝对有差别的。国企可能更注重你的思想道德,更注重你的忠诚度,更注重你能不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更注重你能不能有一种长远发展的这种状态,跟民营企业确实不是很一样。

    主持人:一位网友叫做“金光”他说:“在民企干是不是比国企更有发展空间?是不是制度的问题?”

    刘晓光:这个问题不是绝对的。可能还是跟每一个人的情况不太一样。有的人适合在国有体制上,有的人适合在民营体制。

    当然我的看法,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可能是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更有前景。这个企业的股权结构,有国有的、有外资的、有民营的、有股民的,这种体制下的企业可能更有生命力。因为他股权是多元化,治理结构更严谨,各方股东来条件约束,他的动力机制更强劲他的效率速度可能更快。

    主持人:这位网友叫做“萝卜叶”,他说:“我毕业两年,已经换了3个工作了。每次工作一段时间,就发现没有兴趣和激情了,找不到动力。这是不是一个正常的寻找职业的过程?”

    刘晓光:肯定不正常,太频繁了,每到一个地方你一会儿没兴趣了,那谁敢用你呢?我觉得一开始你干的工作,跟你的兴趣专业是不是相吻合?如果相吻合,你应该扎扎实实的学下去干下去成长起来。可能跟他的自己的工作的兴趣自己对工作的态度,自己的责任感和价值观都有关系。

    观众:现在高素质人才是各个企业都必争的一个资源,您作为一个企业家,您的公司是怎么样留住高素质人才的?

    刘晓光:高素质人才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叫做价值,所得的问题。价值所得问题有两个问题,一个他的经济价值,比如他有价值你给他500块钱,他肯定也不给你好好干,一个是他的社会价值。怎么留住人才,一方面是所谓物质方面的东西,给你一个动力机制,比如给社会平均水平比较高,或者企业相符合的一种待遇,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给他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来,他所想能够实现,他有他能够发挥自己空间的舞台,这两个东西可能是相辅相成的东西。

    你光有很丰厚的收入这也是不行的,人到了一定收入水平之后,可能更重要的是舞台,精神的引领,可能比物质的收入成分占的更大。

    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观众:刘总你好,刘总刚才谈到台湾年轻人对房地产房子看法跟大陆年轻人不太一样,您觉得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怎么看待房子问题?

    刘晓光:房子问题确实有矛盾,我们平均按揭贷款年龄28岁,国际上平均我看了一下42岁差的很大。我们现在20多岁的想买房。我看台湾很多年轻人是租房,但是现在中国的国情跟他们不太一样,以前国外他是自己去打拼去买房,国内可能是老人父母也得出点钱亲戚朋友出点钱付首付买房。

    刚才我说的是台湾人那种心态,从房子角度来讲,中国现在发展的不太平衡,大城市核心城市的房价比较高,像我们在沈阳、西安、重庆五、六千多块钱,但是建安的标准成本差不多,在海南岛建一平米跟在东北建一平米两千八九三千块钱差不多,房价不太一样。我怎么看这个问题,我觉得买房也是一个梦,美国有美国梦,有汽车、有洋房。新加坡讲叫做一二三四五,一个老婆,两个房子,三个孩子,四个轮子,五位数字,也很具体。

    中国青年人也有中国青年人的梦,自己有一个房也是一个梦。如果这个梦没了,我想他的动力也就差多了。所以现在从国家角度讲,一方面是商品房,一方面是经济保障适用房一方面大量租赁房会出现。可能年轻人特别大学一毕业以后,用自己的收入供得起房可能暂时还做不到,你要奋斗一段时间得有一定基础。至于说依靠父母给你买房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依靠自己能力,你可能要奋斗、要努力、要积累、要成长,最后你有能力买房开始供房。你说一毕业我要好房子而且不依靠任何人不现实。

    主持人:总结就是在北京等大城市二环以内有一套房子,可能是他们的一个梦想。

    刘晓光:这个标准太高了,二环以内大家知道价格已经很高了。如果说这次新政以后我觉得,可能核心地块的房价,二环、三环以里这样的可能不太容易,为什么?没有资源没有地。大城市周边地区的价格可能会下来,因为大家知道很多盘在开的过程中应该开两万五他现在按两万开了,已经降了20%。二、三线城市的房子,你让他降下来很难,为什么?它只要能平稳住就行,因为价格本身很低,成本非常多,卖到五、六千块钱毛利有一千块钱。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比较特殊。

    你像我在日本东京看了看,他的大的企业家,或者大的比较有钱的人,郊外有一个别墅城里有一个公寓,城里的公寓比郊外别墅还贵,银座中心的公寓很贵的。所以说由于资源的稀缺,可能特大城市的房产的资源来讲,供求角度来看他也是确实他有价格的这个特点,比较高的特点。

    但是作为年轻人来讲,肯定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自己的事业到什么程度。我希望将来是一个什么样的收入,我希望有一个房子,这个我觉得都是正确的,不是什么错误,他是心中美好的梦。而且来讲他也希望有一个好的财产,将来自己还要有子孙,将来给子孙也提供一个可以传宗接代的财产,这个本身并不是坏事,有梦就有目标,有理想他就有行动,应该是好事。

    观众:请刘总从您自身的二次创业的经历中,跟我们分享一些经验,或者说您对我们有什么建议?

    刘晓光:我相信每一个在座的咱们的大学生们都是有自己专业,而且我也相信大多数的人选择这个专业是自己的一个意愿,可能有个别人少部分人学这个专业本身不愿意学,结果学了这个专业了。我觉得可能这里头有两条,一条你既然学了这个专业,应该好好钻研下去,好好围绕这个专业学习、实践、成长。

    如果说你学了这个专业,心猿意马老想别的专业的事,老想干别的事,这样会走很多弯路。另外一种情况是我学的这个死也不喜欢,我就喜欢那个东西,有的学经济学的非要做服装设计这种也有的,那就干脆转向也别耽误时间。

    我遇到一些很有趣的,学的是经济学,他喜欢的是服装设计,或者喜欢那种工业设计。我说你干脆你就改,干你喜欢干的事,学你喜欢学的专业。那么我想可能有一部分的青年人将来创业失败,可能再创业。我觉得这个失败了没有关系,总结一些经验教训选择好新的切入点,再去努力再去坚持。

    我遇到很多年轻人都是,好不容易攒了五万块钱干了一件事情失败了,回过头来打打工又开始干了,有些人是成长起来了。包括我遇到的一些年轻人,可能带了一两千块钱到北京来,有的身家也在几亿,他开始从很小的事情做起,开个面馆,搞点运输,慢慢搞点资源回收,慢慢开始做小型地产慢慢就起来了。

    我想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就看你的眼光你的捕捉机会的能量,和你对资源的判断能力和你的刻苦程度,和你运作的能力。作为一个创业者来讲肯定有很多艰辛,但是我觉得可能只要是有这种信念,有这种理想不断的去努力去奋斗,我觉得大多数人能够取得自己的一种比较好的结果。

    有一部分人肯定做的会非常成功的,这几年实际上来讲,并不是说咱们看并是说特别有知识的人,有知识的专业发大财了。实际上人家做煤炭的,做一些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搞运输的这几年也不错,他享受了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机会,也赶上这一科。也不是说你学的特别尖端的,非得做IT的赚大钱了,非得做证券赚大钱了,也不是这样。

    观众:我们公司也像首创集团一样,最近提出二次创业的理念。要进行海外扩张,我们公司国际化人才特别缺乏基本上是没有的。而我作为基层业务员,在外语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我想问刘总,在我们公司进入国际化扩张的过程中,我应该做一些什么工作?或者说我应该做哪些准备,可以达到更高的一个位置?

    刘晓光:国际化什么概念呢?第一个,你这个公司的结构,股权结构可能是国际化的,也可能你的资金来源是国际化的,也可能你市场是国际化的,也可能你的这个业务是国际化的,也可能是其他方面是国际化的,但最重要的国际化,还是一个国际化的理念、观念。

    国际化的概念过程当中来讲,可能人才结构不一样,你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循环和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循环完全不一样。我觉得想从你的台阶想奔到更高的台阶。第一个你在国际市场在你这个专业你这个产业产品的国际化产品理解程度掌握、把握程度;第二你的专业技能,你外语的技能,寻找客户的技能,推销产品的技能;第三个来讲,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让你在海外某一个点去做,如果有机会然后就看你的业绩,看你的开头业绩。我看了很多日本企业我很震惊,在欧洲的一些大山里边,都有它的营销点。也就是说他的东西渗透到世界各地,我想这里头肯定有人才系统的支撑,如果没有人才系统支撑,你建了很多市场营销网点,将来会有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说,第一,有基本的技能,第二,熟悉国际化的市场营销,第三,运用你的资源网络或者你的客户群体,第四,有你明显的业绩,你肯定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