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地方的骗子大行其道的时候,必定有骗子形成和生长的土壤。剖析医疗上为什么容易让人上当的原因和条件,能够使我们透视医疗骗局的全部过程,从根本上杜绝和防范骗局,避免上当受骗。
笞人性的弱点
芸芸众生中一个个体的人,是大自然中十分渺小的一员,其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永远有一定的局限。无论是伟人、科技专家,还是自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谁也不敢说自己绝对不会上当受骗。
有人说只有愚昧的人、学问少的人容易上当受骗,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聪明的人不可能事事聪明,学问高的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学问。一个物理学家在物质的变化和力学分析方面可能讲得头头是道;涉及文学理论,可能一点儿小的东西就可以让他晕头转向;外科专家对内科的最新进展不一定就了解得十分透彻;内科医生对涉及其他科别的高科技也不一定能够辨别得十分清楚。如今骗子的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专业,让本行业的专业人士也不能保证不上当受骗。
有一种人过分自信,知识不可谓不多,始终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自己判断能力高超,相反却容易上当。比如,一个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什么基因、纳米、DNA的人,这些所谓的高科技名词对他不会起到丝毫的诱导作用,倒是那些了解这些华丽字眼的一知半解者,才有可能被其蛊惑利用。淹死的大多是会游泳的人,因为不会游泳者一般不会下水。
许多人医学知识不可谓不丰富,为什么还容易上当受骗?因为这些骗子正好利用了他所掌握的医学知识,进行所谓的科学推导。科学的推理链条是不能有一个断点的,一个断点就意味着全部的错误。魔术师可以将数个看起来非常完整的圆环套在一起,那是因为他以不经意的神态捏藏着其中一个圆环中的一道裂缝。
现代的骗子们利用许许多多有“科学道理”的理论依据,看起来振振有词,其中的“裂缝”经过一定技巧处理,许多人无法发现,或者迷迷糊糊、朦朦胧胧。把当今的许多骗子称为魔术大师,一点儿也不过分,不过魔术师始终强调魔术的虚假性,而骗子们强调所演“魔术”永远是“科学”。公开声称是虚假的魔术,又有多少能被我们普通大众揭穿呢?医疗骗子的成功率可想而知。以一副正人君子面目出现声明不是撒谎的“魔术”,可能许多人连怀疑一下的念头都没有。
当人处于一种窘迫境地、无路可走时,非常容易上当。溺水者连稻草都会去抓,病急了就会乱投医。这时候,许多人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反正死马当做活马医。这一点是医疗骗子最容易成功的原因之一,也使他们处于风险最小的境地——治不好,因为本来就是绝症,你绝不会找到怪罪他的理由,何况治病都不能保证100%,可能你的运气不好,可能你就是那没有治好的少数。假如因为偶然的因素,恰巧疾病有一点儿缓解,那绝对成为他大肆吹捧的材料,成为他确实有效的佐证。
容易受情绪影响而失去客观判断,是人性中十分脆弱的一面。高兴时和悲伤时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会有不同。旁人的观点有时候会诱导自己的思维方式,甚至包括自己的感觉。如果大家都骗你说你脸色不太好,尽管脸色与往常毫无变化,刚开始你可能还会有所怀疑,时间一长,不由得你不信。那些刚开始大家并不认为漂亮的明星,经过媒体的一番炒作后,其“漂亮”不是得到了一致公认了吗?
贪心是所有上当受骗原因中最根本的因素之一。比如,听说有免费诊断、免费治疗、免费给药,就趋之若鹜。许多骗子的开场白就是打着这样的口号,让受骗者一步一步进入谜局,最后不知不觉地乖乖掏钱。
如有些包皮环切手术广告中——手术费,只需60元!可是手术完了以后,药费呢?再要你交千八百的什么药品费、伤口换药费、注射费,已经做完了手术,道理就该由别人讲了。
爱慕虚荣者容易上当。人对让自己产生优越感的人,很容易消除原有的戒心,爱慕虚荣的人更具有这种倾向。医疗骗子也会利用这种心理煽动顾客,譬如,他们会说:
“你一看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大家都已经在使用了啊!”
“某某(名人)都说好呀!”
看一看铺天盖地的广告中的名人效应,正是利用许多人的虚荣心,成功地进行心理诱导。爱慕虚荣的人,即使碰到自己并不熟悉的事物,也会谎称内行而主动地随声附和。
还有一种属于心地善良者,他们总是从好的方面去看待别人,缺乏必要的警惕和防范心理,别人说什么他们都相信,特别是那些经过一定伪装、表面看起来头头是道的人。
笞匮乏批判的科学体制
科学的发展是在与谬误不断斗争中成长和壮大的。由于人对科学的认识永远都有局限,科学也有其条件性,并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改变,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对科学不断地进行去伪存真,对已有的科学理论不断进行批判,真金不怕火炼,是科学就不怕批判。
科学的词义来源于西方,西方高度发达的社会,对科学理论的批判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和道德框架。批判者以理服人,被批判者可以对批判的东西进行辩解,一般不至于会恼羞成怒,也不至于轻易对批评者以“造谣”、“诬陷”等罪名诉诸法庭,法庭也不至于动不动就要求尽管只是一种质疑的批判者拿出尽善尽美的证据来说明。
论文的答辩实际上就是一种批判的形式,既然是真理,就应该经得起不同方向哪怕是刁钻古怪的“责难”。真理就像一条完整的链条,批判者只需要找到一个断点,就可以完全推翻你所得出的“完整”结论。对于有些人,批判甚至成为一个职业,他们对科学的进步促进并不比科学家逊色,他们同样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地位。
在我们国家,对科学的批判就不是那么幸运了。首先,它可能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潜意识中推崇的儒雅有关,与人为善、温良恭谦让才是一种美德,如果动不动就挑别人的刺,总给人有不善良的联想。
但这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几千年来,我们的政治始终凌驾于科学之上。如果皇帝相信可以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假如有不同的意见,岂不是自找死路!许多政治家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人,如果是他们相信了的一些东西,敢有人唱反调,轻则可能就不给你讲话的机会,重则——不同的时代可有不同——但肯定不会是好下场。
由于缺乏批判,骗子骗人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在我们国家为什么有那么多玄学的东西存在。
对明知是假而用来骗人的“科学”,我们称之为伪科学。伪科学的作俑者不外乎是为了追名逐利,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名誉,这些人成为科学批判的最强烈反对者。由于伪科学的始作俑者通过骗人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他们可以通过收买文人为其歌功颂德,通过收买政府官员为其披上合法的外衣并有了保护伞。
前些年,许多揭露这些骗子的人,有的在法庭上输了官司,有的遭到了对方的人身伤害,如比较有影响的几个大案:某气功大师可以远隔千山万水,行气功治疗危症;一个普通话剧演员一夜之间成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西宁成为无病不能治的“超人”。
在揭露这些事件的早期,我们的新闻媒介、我们的政府官员、我们的公检法机构可并不是都站在了公正的立场上,揭露他们的许多仁人志士为此遭受的巨大磨难令人难以想象,有些甚至遭受到生命的威胁。
我们的报纸杂志及其他新闻媒体歌功颂德的文章多,因为不承担什么风险。对批判性的文章慎之慎,唯恐引火烧身。特别对于那些打着我们国粹旗号的东西,更是讳疾忌医,哪怕是再客观的批判,动不动可能就会给你一顶“诋毁民族传统”、“崇洋媚外”的大帽子。
科学的东西属于全人类,能为所有人谋福利,哪怕它开始于一个敌对的民族或者一个敌对的国家,我们也应该学而习之。谬误和伪科学,无论它过去给我们带来多大虚伪的荣耀,一经发现,应该立即唾弃。
在学术领域中必须坚持科学无禁区、科学无顶峰、科学无偶像的原则,营造一种浓厚而宽松的各抒己见、自由争辩、民主讨论、服从真理的学术氛围,真正做到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解决科学问题。看待批判和争论,要像看待我们平常讨论问题一样,并不应该因为逻辑性、证据性偶尔的不足来承担法律上的后果,只要不是为了私利刻意伪造证据去诋毁对手。
法律上对批判的宽松,能够使我们得到更多的智慧火花,谁是谁非,让公众和时间去评判。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绝对不会因为遭到“火炼”而改变自身的性质,相反因为“火炼”可能会更加光辉灿烂。
当质疑和挑刺成为我们对待科学最常规、最坦然的态度时,骗子们生存的环境就不会像现在那么美妙了!
科学地评价疗效
何为科学?最根本的,科学就是求真求实。科学验证的核心是可重复性,无情而又严密的科学,最终只承认经过严格设计的实验的结果,不承认权威,不承认任何主观的东西,不承认任何非理性的思维,甚至不承认人的观察经验。
许多主观臆想的东西,或许将来被证实是真正的科学,但在被证实之前,我们仍然不能把它们归纳入科学的范畴,最多只能算是科学的猜想。
现代医学是在严格遵循科学精神的原则中逐步成长壮大的,任何一项医学成果的最终确立,必须接受严格的科学检验。这些检验方式之所以被认为具有科学性,在于充分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漏洞,以证明其具有逻辑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就拿药物效果评价的“双盲实验”来说吧,先选择一些自愿参加的病人,随机确定一半人使用真的药品,另外一部分人使用外观完全相同的假药(比如用面粉做的)。哪些病人用真药,哪些病人用假药完全保密(由公证机构掌握),医生与病人都不知道。
几个疗程后,公布测试统计结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作弊和心理暗示的干扰。假如你要证明“某某神功什么”治疗仪器有效的话,就需要找100个病人(样本越多越客观),100个常人,先编号然后把这200人随机分成4组,每组50人,再找3个一般医师,4个人每个人负责一组的治疗,这样,治病的人不知接受治疗者是否是病人,接受治疗者也不知什么人给他看病,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该仪器的真正疗效。同时要注意样本的数量,如果太少,实验结果的偏差就越大,其可信度就大大降低。
如果把科学比喻成一根完整的链条的话,科学检验就是从每一个环节中去寻找断点,只要发现一处断点,链条的完整性也即科学性就可以推翻。
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判断是否科学,一般人很容易步入经验的误区,医疗骗子也正是运用这些认识上的缺陷骗取名誉和钱财。
笞眼见为实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魔术师的表演“刀铡活人”,就在我们眼皮底下进行,我们能够看到被铡的人已经分成了完全不相连的两处,而我们不会认为是真正的刀铡了活人,是因为我们知道魔术是假的。
假如骗子用魔术行骗,会告诉这一切都是真的,遵循“眼见为实”的经验,大上其当必在情理之中。
笞部分患者的肯定评价
医疗骗子能获得成功有两大秘密,其一是人体的许多疾病,包括某些最严重的疾病,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后,不经任何治疗能够自行消失。
另一原因是,许多种病完全是或部分是心理原因引起的。只要病人相信一位医生,那么,不管医生采用什么稀奇古怪的疗法,他也往往会觉得有效。而且,找这位医生求医的人越多,病人的信心也就越大。
在美国,每当把一个江湖骗子送上法庭的时候,骗子总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几十个人来作证。无论招法多么荒谬的骗子,总会找到他能够治好的病人。
最近笔者亲身遭遇的一例病案,我们可以从中得出某种启示。病人杨某因为头痛、呕吐查CT及核磁共振显示小脑肿瘤,经同济医科大学及专家会诊,最大可能为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本人起初不愿手术治疗,希望能通过一些小报上的中药试一试。在家属及医务人员的强烈劝导下,最终患者同意手术,手术取出的包块经病检发现是血吸虫病。
假如这名患者没有手术,服用那些“祖传秘方”,一定会有“很好的疗效”,一定会成为“中药治愈了癌症”、“最胜于雄辩的客观依据”。
笞知名人士的赞誉
很多医疗骗局的早期,均得到过一些地位很高,甚至是德高望重的人士的良好评价,这些人的地位和身份,使人们完全排除为了某一利益进行的协同行骗,对骗子的骗局有着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也许在某一个方面智慧惊人或者称专家,但他们不可能精通一切,同样存在被欺骗的可能。
笞旌旗、感谢信
这是最拙劣的证明——旌旗、感谢信。自己可以伪造,即使是真心送的,也不能说明不是骗局,某报揭露胡万林的一篇文章《是旷世神医还是当代神话》,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关于旌旗的极致画面:
……来到候诊室,神秘的气氛就更浓了,迎门的墙上,一面巨幅旌旗遮住了整整一堵墙壁,上书“大师出山万民之福”,落款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十万患者敬献”。
然而,记者心中疑团也陡然升腾,十万人如何敬献旌旗?什么人又能代表十万人?记者录下了几段旌旗之言,如“中华之最东方神医”、“功德振环宇仙身苦修成”,溢美之词振聋发聩,令人眼花缭乱。
据“胡大师”说,像这样的旌旗,他5年来收到了14.6万面,每个旌旗都有照片为证,仅照片就有120公斤,这么大的数字,的确很令我们吃惊。忍不住就粗算了一下,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就是说,“大师”5年来平均每天要收接80多面锦旗(牌匾)。
笞某某学会科学鉴定
究竟是真鉴定了,还是假鉴定了,这往往是一个疑问。就是真鉴定了,这个鉴定机构是否具有权威性?即使具有权威性,但是否被收买了?权威学术组织正面临成为商业炒作招牌的危险,一些科技人员与黑商有染,并不一定可以绝对信任。
笞国际金奖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曾经明文指出:有大量奖项是用钱买来的,与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没有关系。这类广告对消费者产生了很大的误导作用,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建议,在有关部门制定出奖项管理的办法之前,暂时禁止在广告中宣传境外获奖。所以,当我们看到某个治疗仪器、方法获某国的“大奖”或“国际金奖”时,我们至少知道这是违规的。
北京曾经有一个卖螃蟹的小贩,就为全国专利持有人颁发过“国际金奖”。何况泰国、美国等等,这些国家的造假水平不会比中国差。
批评的态度
所谓批评的态度,即无论什么事都要有一种警惕的思想,要求我们有独立的观察思考感知能力,要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要人云亦云。
批评的态度也可以认为是挑刺,大凡骗子最害怕这样的人,有些低劣的骗术经不起最简单的质问,在挑刺者面前,骗子的底气往往都矮了三分。
凡无理性思维能力的人,分不清什么是可能的和什么是不可能。他们不具有怀疑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他们信奉的是“也许……”“可能……”“万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世界是复杂的,什么事都是可能的”等等。如果一个人没有规律性观念,没有最起码的对平凡真理和普通常识的坚定认可,信奉“也许”“可能”,只要遇到一个小小的谎言,就会入其圈套。
古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之言,其中积极的意义应该在于,坏事有可能发生的时候,哪怕几率再低,我们都应该把它当做完全要发生一样对待,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运用到对骗子的防范上,我们就应该“宁可信其有骗局,不可信其无骗局”,而不应该是对骗子所说的东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批评的态度或者说是挑刺的态度,只要不缺乏基本的礼仪,不会引起有真才实学医生的反感,相反他能够从中看出你的理性,并乐于为你作出恰当的、合乎情理的疾病治疗和预后分析。假如一挑刺就跳起来,要么医生业务上有心虚的一面,要么本身就完全是一场骗局。
对各种新奇的东西持批评的态度,不是否定一切。批评的同时,找内行和专家征询意见十分重要。涉及到医疗方面的事当然要找医生,但这个医生应该是与当事医生没有直接利害冲突的正规医院医生。
不治胜于错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精心呵护的花,时间不长就死了,而随意伺弄的花草,却长得很旺盛。这肯定不是精心呵护的错,或者说是粗心对待的好,而是我们的“精心呵护”违反了花的正常生理规律——要么水浇得过多,要么肥上得过量,要么移动得太勤——破坏了生命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即平衡。自然,与其错误地“精心呵护”,还不如不呵护。
人和花一样,有着自我调节和适应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按照自身的生命规律进行运转。只要外界的环境变化不巨大,它们对于一般自然产生的异常状态,均能耐受一定的时间,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人为帮助的力量,往往超越一般大自然的环境变化,假如是向着相反方向的帮助,就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有时候甚至致命。
比如,疾病产生的电解质失衡“高钾”,如果不加医学干预,可能还有自身通过增加肾脏的排泄,钾离子向细胞内的转移慢慢调节使其向着正常方向改变,最后完全正常。如果错误地干预——判断错误,把高钾当着低钾去补充钾离子,结果必然致人死亡。
错治不仅仅是方向完全错误的治疗,方向正确但治疗过度也属其中,就像上述的高钾,如果过度地降低血中钾的浓度,将导致另一种疾病——低钾的产生。
过度治疗使我们在许多时候好心办坏事:治疗小儿缺钙时,过多地服用鱼肝油,导致骨骺过早闭合,小儿将永远无法长高。这比起缺钙的危害更大——缺钙通过晒晒太阳和食物改变,哪怕不治疗,一段时间后还有自然痊愈的希望。
当我们暂时无法找到一种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时,是否应该去试试那些江湖医生的偏方呢?对于已经很清楚了的疾病,正规医院的高级医生都不敢保证绝对不会发生完全相反的误判,何况那些病因病理不清的疑难疾病,庸医们就算不成心骗你,他们发生误判的几率就已经很大了。试验江湖医生的偏方产生的后果,如果只是无效倒也罢了,实际情况是,往往大多得到的是身体损害——轻者疾病加重,重者身体残废,甚至丢掉性命。
十字路口,当没有找到正确方向的时候,不动不失为最好的选择,因为一不小心可能离目标越来越远。鱼网中漫无目的地挣扎,只能让网绳越结越紧。溺水时抓毫无用处的稻草,只能让你耗尽最后一点儿力气。
如果我们把肯定有效但效果轻微的治疗措施比喻成一头慢牛的话,至少可以保证它在为疾病痊愈的车轮加力。江湖骗子的“牛”看起来很快——疗效显著,可能它正在拉健康的倒车。人体的防御和调节能力,对于人体自身绝对是一条永远忠诚的“牛”,有时候,与其选择希望渺茫的“偏方”,倒不如让精神更加乐观,调动我们的机体处于更好的状态,去自然地抵御疾病。
不要轻信奇迹
中国人太喜欢奇迹,相信奇迹,于是中国就成了一个很容易产生奇迹的地方。君不见,轻功大师一下可以跃过房顶,飞檐走壁;我们的稻田亩产可以上万斤;气功可以移山添海,刀枪不入;意念可以移物……
关于医学的奇迹就更多了,随便翻开一张小报,什么“祖传秘方,攻克癌症”“轻轻松松治乙肝、肾病”“简简单单告别鼻炎”……
奇迹的东西可以兴奋我们的神经,只不过它就像海洛因一样剂量需要不断地加大。亩产上千斤不够了,就需要万斤,万斤不够了,变为十万斤甚至是几十万斤。假如说某人跳高破了古巴运动员的2.45m的世界记录,无法引起我们许多人的欢呼,因为潜意识中,我们轻功跃过的高度早已达到10米以上。
当过多相信医学奇迹的时候,对那些本来非常正规的治疗,反而心存芥蒂,因为这些正规的治疗,医生会告诉你有许多缺陷、不尽完美,甚至多少年以后有可能产生负作用等等。
医疗奇迹的创造者们往往避免那些令人不爱听的语言词汇,他们能够完全按照你梦幻般的意愿,为你描绘出治疗的最佳效果。不过,这些奇迹就像画中的美人,尽管毫无瑕疵,永远只是假的,真正的凡人那里会没有一丝缺陷?
奇迹的东西不太容易发生,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奇迹。人类的步伐是在一点一点逐步向前的,跳跃性的步伐十分罕见,当“跳跃”即奇迹发生的时候,绝对不是只在几张小报的广告栏中才能搜索到,它会成为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是属于爆炸性的新闻。按照我们许多医药广告的内容,其发布者完全有理由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不知道为什么会屈尊在街头巷尾苦心去赚几个蝇头小利?
奇迹的发生率低,就像彩票的特等奖,可遇而不可求。假如有人把中大奖来作为谋生手段的话,到最后一定会一败涂地。假如有人得了当今公认的疑难病症,梦想马上找到一个所谓“祖传秘方”之类的奇迹来让疾病完全痊愈,无疑只会进入损失钱财、牺牲健康的圈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