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意大利戏剧发展的缓慢状态,决心要进行戏剧改革,以图追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比如,意大利的启蒙主义者哥尔多尼,看到了陈腐的即兴喜剧已不足以反映社会现实,并且尤其不能满足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欣赏需要,因此,就着手进行即兴喜剧的改革工作。但他面临着很多困难,这些困难既来源于社会传统势力,也来源于戏剧同人的艺术偏见。在这一时期,就艺术成就而言,可以与哥尔多尼相提并论的戈齐,在艺术见解上与之绝无调和的余地。两个人各自坚持自己的一套戏剧原则,形成相互抵触之势。有趣的是,公正的历史在这一阶段中,还是注定要把这两个不共戴天的人并列在一起。由此看来,历史并不在乎个人之间的是非恩怨,它只关心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
一、哥尔多尼及其喜剧
卡尔洛·哥尔多尼(1707~1793)是意大利著名的喜剧家,出生于威尼斯一个富有家庭,在他年幼时,家中经常举行宴会和戏剧演出,这使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据说,他9岁时就曾写过一个剧本,14岁时擅自离开学校,加入流浪剧团,到意大利各地巡回演出。后来,他进入大学学习法律,因写诗讽刺贵族妇女,惹起麻烦而被校方开除。他一度做过律师,但因对戏剧感兴趣,而改做编剧,从此开始漂泊不定的戏剧生涯。在他进行喜剧改革受到戈齐等人攻击的时候,曾经有一个时期,他被迫定居法国达30年之久,此间,他做过国王路易十六的妹妹的意大利语教师,享受王室俸禄,在异国他乡继续自己的戏剧事业。但在法国大革命之后,他的俸禄被取消。当人们鉴于他的戏剧成就,而决定恢复他的俸禄时,这位戏剧家已在这个决定实行的前一天,在贫病交加中不幸去世。哥尔多尼的戏剧创作数量很多,据说他一生写了267个剧本,代表作有《女店主》、《一仆二主》、《老顽固》等。
哥尔多尼的喜剧成就不仅表现在剧本创作上,也表现在喜剧改革上。在他之前,意大利的即兴喜剧已经发展到了烂熟的地步,这种喜剧没有剧本,演员带着假面做即兴表演,剧中的角色是定型化的。哥尔多尼觉得有必要提升即兴喜剧的艺术品格,因此他要把这种喜剧变成英国式的风俗喜剧,为此,他要废除假面,改变演员乱编台词的习惯,提高剧本的文学地位,并使喜剧人物个有鲜明的个性。
《一仆二主》(1745)是哥尔多尼喜剧改革时期的过渡性产物。剧作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即兴喜剧的特点,如在最初的演出中,这个剧还没有完整的剧本,而只有剧情大纲,后来虽然写成了剧本,但剧中人的名字仍然沿袭了即兴喜剧中固定不变的角色的名字,如商人叫“潘塔隆内(或译作巴达龙纳)”,有学问的人叫“博士”男仆叫“特鲁法儿金诺”等。但与即兴喜剧不同的是,这些剧中人,已经显示了生动,活泼的个性。
《一仆二主》的故事发生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城里有位叫巴达龙纳的商人,曾经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都灵城的青年费捷里柯,但是女儿克拉里切却不满意这门婚事,私下里她与博士的儿子往来密切。后来听说这个未婚夫在与人决斗中死去,商人便顺水推舟,应允了女儿与博士的儿子的婚事。
然而,正当这对年轻人举行婚礼之际,一个名叫特鲁法儿金诺的仆人跑来说,他的主人费捷里柯来了。商人见女儿原来的未婚夫未死,便要毁掉眼前的婚约。实际上,来人并非费捷里柯,而是他的妹妹彼阿特里切。原来,在反对妹妹的恋爱并与未来的妹夫决斗时,费捷里柯已被杀死,其妹妹为了寻找潜逃的恋人弗罗林多,并向商人讨还欠债,就假冒哥哥的名义出行。
再说仆人特鲁法儿金诺,他为了拿两份薪水,吃双份伙食。竟然违背当时意大利的法律,充当了两个主人的仆人。他的这两个主人,恰恰就是那一对相互牵挂的恋人彼阿特里切和弗罗林多。他们二人在旅馆中的住处,虽只一墙之隔,但却不通音信。仆人特鲁法儿金诺在一仆二主的情况下,时常被搞得手忙脚乱,正如他在剧中的台词:“一仆二主——事情可不好办,不是我夸口,把他们弄得团团转。凭着我的机智和勇敢,遇见困难,我也不为难!东边西边我都出现,命运之神由我来掌管。”他一会儿把此主人的信给了彼主人,一会儿有把彼主人的东西塞给了此主人,在阴错阳差中,两个主人都发现了自己所爱之人的消息,向仆人询问,他就乱编故事,皆说错放的东西是原来主人的遗物。对方已死的消息,弄得这对恋人伤心痛苦,并各自想要徇情。而当他俩冲出屋外时,竟意外地发现了对方,于是破涕为笑。当这对恋人向仆人询问缘故时,他就胡扯说是对方的仆人出的错。
这对相逢的恋人来到商人家中,向他说明真相,这使商人的女儿与博士的儿子再续姻缘。弗罗林多还答应了特鲁法儿金诺的请求,替他向商人家的女仆求婚。商人对此显得有些为难,他说,他已答应将家中女仆嫁与彼阿特里切的仆人,特鲁法儿金诺闻听此言开怀大笑,他说,没什么可争的,这两个人都是他的主人,他是一仆二主。于是三对有情人共度爱河,喜结良缘。
《一仆二主》的喜剧效果,是在哥尔多尼编织的误会和巧合中产生的,男仆特鲁法儿金诺是个诙谐风趣的人物,他既是剧中的关键性角色,也是喜剧性矛盾的制造者。在舞台上,他八面玲珑,善于周旋,比他的主人更具才智。这个人物与即兴喜剧中那个出尽洋相,靠自嘲、自损、自杀博人一哂的小丑形象有很大不同,他是启蒙主义者眼中充满自信和活力的劳动者。
《女店主》(1753)是哥尔多尼喜剧的又一代表作,也是意大利启蒙主义时期喜剧所取得的成就的标志。剧中,女主人公米兰多琳娜是一家旅店的主人,她的店里住进来三位客人:一位是破落的侯爵,尽管他已穷得丁当响,可是还是要装出一副尊贵的样子,以此炫耀自己的家世;一位是暴发户商人,这个自信有钱便能买来一切的人,刚刚用金钱买了个伯爵的头衔,这无疑使他的虚荣心愈加膨胀;另一位是傲慢无礼的骑士,他居然宣称女人是祸水,并公开表示蔑视爱情。这些人凑在一起,使小小的旅店。简直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威尼斯社会的缩影。
女店主米兰多琳娜是一个颇有魅力的女人,她精明干练,又热情爽朗;和蔼可亲,又端庄大方。于是三个男人的心被她吸引。侯爵虽然贫穷,但却自恃门第高贵,以为女店主肯定会对他倾心;捐了个伯爵的商人财大气粗,向女店主发动感情攻势,以为此女子也一定会充当金钱的俘虏;惟有骑士显得冷静、从容,仿佛真是对女店主无动于衷;他装腔作势的嘴脸,只惹得女店主心里好笑,她主动、大胆地接近骑士,使得这位冷面男子春心荡漾,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女店主。但是,这位聪明、活泼的女子,对这三位自以为是的家伙,皆不感兴趣,她不过是要愚弄他们一番,让他们上演一出喜剧罢了。而当骑士开始迷恋她的时候,女店主却毅然决然地宣布,与她那诚实、本分的仆人订婚了。
在哥尔多尼的剧作中,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他创作的源泉。透过喜剧这面哈哈镜,他让意大利社会中不和谐、不合理的世态一一显形。他剧中的主人公往往不属于贵族阶层,而是那些平凡、质朴的普通民众。
哥尔多尼的剧作以其生动有趣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他的《一仆二主》、《老顽固》等,曾被搬上中国戏剧舞台,并广受好评。
二、戈齐及其传奇剧
卡尔洛·戈齐(1720~1806),是意大利启蒙主义时期戏剧界的重要代表,尽管这个出生于威尼斯贵族家庭的剧作家,站在贵族阶级的立场上,鼓吹意大利语言的纯洁性,并且以反对启蒙主义戏剧的姿态,与哥尔多尼的戏剧改革,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但是,就创作成就而言,他也并非是保守固有的戏剧法则,在陈词滥调中铺排剧情的无能之辈。他与哥尔多尼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并不能代表创作思想中先进与落后的分野,究其实质,是创作风格的根本不同。哥尔多尼倾向于表现现实的社会人生,而戈齐则更倾向于描写构思奇特、情节曲折的传奇故事。哥尔多尼的戏剧带着生活本身的鲜活气息,而戈齐的戏剧则带有梦幻般的玄妙和离奇。
从1756年开始,戈齐曾与意大利著名的即兴喜剧演员萨基合作,为他所领导的萨基剧院编写剧本,在1761年—1765年间,戈齐创作了10部童话剧,如《三个橙子的爱情》、《图兰朵》、《鹿王》、《乌鸦》等,这些戏剧,离开现实的生活比较远。但却显示了戈齐美妙的想像力和富有浪漫色彩的奇特构思。
传奇剧《三个橙子的爱情》,写金杯国的王子被恶魔莫尔根的毒诗所害,陷入精神错乱和心情郁闷的状态,幸亏得到了特鲁法儿金诺的帮助,才逐渐从恶魔的毒害中康复。后来,他与特鲁法儿金诺开始追逐三个橙子,由此展开了种种冒险活动,在经历了种种考验之后,终于把三个橙子握于掌中。此时,三个橙子突然变成三位美女,但是她们却正处在生命垂危之中。难耐的焦渴正使她们渐渐蹈入死地。其中两个姑娘在焦渴中死去,而惟一的一个,则被王子千方百计地救活。这个姑娘与王子结成幸福伴侣。特鲁法儿金诺则因保护王子有功,而成为宫廷卫士。
《图兰朵》也是一个传奇剧,它是戈齐最为著名的代表作。这个剧之最为有趣的特点是,这是一个意大利人想像中的有关中国公主的故事。
剧中,中国公主图兰朵是个美貌绝伦又性情怪僻的人,为了显示家族的威严,并发泄心中的仇恨,她以悬谜求解的方式,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为此,她制定了一条苛刻的法则,凡是未能猜中她的谜底的求婚者,皆要拉出去斩首示众;而猜中谜底者,将会成为的她的乘龙快婿。
尽管向公主求婚要冒生命危险,但是仍有众多的冒险者,怀着对公主的爱恋,抱着侥幸的心理,来到公主面前猜解她的谜语。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青年,不仅好梦难圆,而且接连被推向了法场。
最后,鞑靼王子来到京城,他猜中了公主的三个谜语,公主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顺从这门婚事,而另一位流落异乡的公主,也正深深地爱恋着鞑靼王子,由于王子要与图兰朵成婚,这使她伤心失望。王子要求图兰朵还她以自由,以作为对她爱情的报答。最后,爱情战胜了仇恨,真情唤醒了真心,王子与公主喜结良缘。
《图兰朵》后来被普契尼等音乐家改编成歌剧,成为意大利歌剧院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1998年9月,中国有两台《图兰朵》先后登台献艺,一是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执导的歌剧《图兰朵》,它演出于北京故宫太和殿,这一昔日的皇家太庙,以富有皇室气派的大殿作背景,殿外搭起舞台,露天进行演出。尽管这个《图兰朵》在舞台处理上恨中国化了,但其大部分演员,仍然选自西洋。这出歌剧在演出时,较过去有了新的突破:一是仿照西方歌剧演出的运作方式,对全球公开售票;二是创造了有史以来在中国演出的戏剧的最高票价——1500美元。另一台由《图兰朵》改编的《中国公主杜兰朵》是川剧,它是号称“巴蜀鬼才”的魏明伦,对原剧进行改编的产物。在中国人的笔下,剧中人的行为和心理动机,被阐释得更加具体、细腻,并从中显示了中国式的人文内涵。
戈齐的剧作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席勒和霍普德曼等剧作家,都特别推崇戈齐,并从他怪诞奇诡的艺术想像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