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年,歌德到斯特拉斯堡继续求学,在那里结识了很多“狂飙”诗人,并积极参加旨在反抗封建、谋求民族发展和个性解放的“狂飙突进”运动。当时的德国,“一种卑鄙的、奴颜婢膝的,可怜的商人气息渗透了全体人民。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烂尸骸的力量都没有。”歌德只能借助自己的文学之笔,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他的剧作《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1773)获得成功,使其成为狂飙运动的领袖。
大学毕业后,歌德回到故乡,1775年,他应邀到魏玛宫廷做了枢密大臣,试图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却不幸碰壁。1786年,他秘密离开魏玛,到意大利游历,研究古希腊,罗马艺术。回国之后,他对宫廷政治不再热衷,而将兴趣转移到了文艺创作上。先后写出了《伊菲革涅亚在陶洛斯》(1787)、《哀格蒙特》(1788)、《托考多·塔索》(1790)等剧作。1796年,歌德结识了席勒,两位德国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开始了长达10年的艺术合作,他们相互帮助,彼此激励,各自完成了其重要作品,并以他们的艺术成就,提升了德国文学和艺术的水平。
剧作《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像歌德的著名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一样,洋溢着狂飙突进式的浪漫的时代精神。剧作取材于16世纪德国的历史,是一部“向一个叛逆者表示哀悼和敬意”的剧作。葛兹力图消灭封建割据,促成祖国统一,但是,由于主观上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使得葛兹的社会理想难以实现,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以失败告终。尽管葛兹这个悲剧英雄迈向了死亡结局,但歌德却对其寄予了很多同情。并赋予他许多优秀品质。
剧作《哀格蒙特》的主人公不是反叛式的英雄,而是一个充当了己所难当的历史重任的悲剧角色。哀格蒙特伯爵深受人民的爱戴,为了把他的臣民从西班牙侵略者的魔掌中解救出来,恢复其尊严与自由,他只能起来斗争。但是,他却遭到了西班牙将军的逮捕。他的爱人克蕾尔欣呼吁市民们举行起义,但慑于敌人的武力,那些平时支持哀格蒙特的人却不敢行动,克蕾尔欣愤然服毒自杀,以誓示世人,而哀格蒙特也难以逃脱被处死的命运。临死之前,哀格蒙特梦见克蕾尔欣化作了自由女神,在云中显现,她预言他们的死将会使人民获得解放,并为他献上了胜利的花环。
标志着歌德创作顶峰的作品是长篇诗剧《浮士德》(1773~1775初稿,1808~1832定稿),这是他历经60余载,不断进行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诗剧共分上、下两部,计12000余行。
这部诗剧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但歌德运用自己的智慧,极大地丰富了这个传说的哲学内涵,并升华了其艺术品格。
诗剧中,年过半百的博士浮士德厌倦了书斋生活,因此和魔鬼靡菲斯特订下契约,要到新的世界去享受人生。靡菲斯特将浮士德领到一个女巫那里,给他喝了魔汤,使其恢复了青春。青年浮士德爱上了平民姑娘甘泪卿,为了与姑娘幽会,他刺杀了他的哥哥,并让甘泪卿给母亲灌下昏睡之药。甘泪卿因用药过量使母亲一命呜呼,这使她内疚得发狂,她溺死了自己的婴儿,虔诚地忏悔所犯下的罪恶,甘心接受命运的惩罚。浮士德饱受爱情悲剧的打击,仿佛历经了一次死亡的磨难。
魔鬼靡菲斯特将浮士德带到“风光明媚”的地方,在精灵们的歌声中,他仿佛又获得新生。他来到一个皇帝的宫廷,尽管这个王朝摇摇欲坠,但皇帝却贪图逸乐,举行化装舞会。浮士德向皇帝建议发行纸币,解决了这个国度的财政难题,而皇帝却提出,要浮士德为他变出古希腊的美女海伦。在海伦的幻影出现的片刻,浮士德被这个古希腊美的化身所吸引,以至激动得昏厥过去。
魔鬼将昏迷的浮士德带回他原来的书斋,在这里,他从前的一个学生正制造具有超人的智慧却没有血肉之躯的小人。小人带着浮士德和魔鬼到神话世界去寻找海伦,在魔鬼的帮助下,海伦从地狱里复活,与浮士德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有了爱的结晶,生下了儿子欧福良,这是浪漫主义精神的化身,他不受任何约束,向天空不断地求索,终于很快便夭折了。海伦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她消逝了,只留下飘飘的衣裙。古典美在浮士德心中幻灭了。
浮士德决心要创立一番事业,他平息了一个国度的内乱,并率众制服肆虐的海水,将海滩改造成陆地。正当他雄心勃勃向自然宣战的时候,他的生命已渐渐地衰朽,魔鬼率魂灵们为他掘墓的声音,在他看来还以为是众人在筑坝挖沟,他说:是的!我完全献身于这种意趣,这无疑是智慧的最后的断案:“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然而,在他得到了“智慧的最后断案”,感受“最高的一刹那”的幸福的时候,他却倒在地上与世长辞了。
浮士德的生命连同他一生的求索、创造已经成为过去,然而魔鬼靡菲斯特却认为:过去和全无,完全一样!永恒的创造是毫无意义!不过把成品驱逐向“无”里!……我所喜欢的是永恒的太虚。
由于诗剧《浮士德》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包含的思想也比较复杂,因此,它被看成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三百年间资产阶级精神生活发展的历史。歌德自己认为,“浮士德的性格,在从旧日粗糙的民间传说所提炼到的高度上,是表达这样一个人物,他在一般人世间的限制中感到焦躁和不适,认为具有最高的知识、享受最美的财产、哪怕是最低限度地满足他的渴望,都是难以达到的;是表达这样一个精神,他向各方面追求,却越来越不幸地退转回来。”这或许是我们理解这部诗剧的关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