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简单越好-行事简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不应该让人生空留许多遗憾,甚至在垂暮之年的时候,还是一个侃侃而谈的空想家,应当有当机立断的精神!不要等待,不要空想,才有成功的希望;不要等待,不要空想,才有无限的未来!

    我们都听过这么一首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的,没有人能随便成功,即便你是一个天才。把这句歌词拿到人生上来理解,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奋斗,扎扎实实,苦干加实干。不能做“黄粱美梦”。不要苦想而去等待,去行动吧!人生的缺憾,往往是该在意的时候没有在意,该去做的时候没有去做而造成的。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没有智慧的知识是没有用处的,但拥有知识和智慧而没有行动,也同样没有用处。

    人大都很懒,很多人知道每一样东西只有使用才能更好地起作用,过多的准备将成为无限期延缓行动的一个借口。因此,你必须避免陷入对计划与战略设计的迷恋中。

    我们这个世界缺少实干家,而从来不缺少空想家。那些爱空想的人,总是有满腹经纶,他们是思想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这样的人,只会使我们的世界越来越混乱,而不会创造任何的价值。

    几年前,有个很有才气的教授想写一本传记,专门研究几十年前一个让人议论纷纷的人物轶事。这个选题既有趣又少见,真的很吸引人。这位教授知道的很多,他的文笔又很生动,这个计划注定会替他赢得很大的成就、名誉与财富。一年过后有人无意中提到那本书是不是快要大功告成了,谁知道,老天爷,他根本就没有写!他犹豫了一会儿,好像正在考虑怎么解释才好,最后终于说太忙了,还有许多重要的任务要完成,因此自然就没有时间写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与这位教授十分相似,他们有很好的想法与规划,有十分美好的理想与愿望,可是没有用实际行动来实现它。即使是再美好、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胎死腹中,令人惋惜。

    踏实肯干的人总是早早行动。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伟业,在确立你远大的目标之后,就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地做你该做的事情。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你不要梦想一步登天,如果基础不扎实,那么,你的奋斗目标则无异于空中楼阁。所以,真正聪明的人,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用自己的行动构筑成功的基石。

    有的人也知道为目标去行动,可是怀有“等”、“靠”的心理,有拖拉的习惯,总是不着急、不着慌,悠哉悠哉,今天完不成,还有明天、后天。其实这种做法,只能把工作越堆越多,导致明天的任务也完不成。久而久之,整个计划都会泡汤。

    当你下决心做事时,一定要立即行动,上天不会因为你美好的想像而送你一张馅饼。

    数年前3月的一个晚上,成功学大师克里曼·斯通在墨西哥城访问弗兰克和克劳迪娅夫妇。

    克劳迪娅谈道:“我盼望我们在加丁区(加丁区是墨西哥城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能够有一所房子。”

    斯通问:“你们为什么还没有呢?”

    弗兰克哭了,答道:“我们没有这笔钱。”

    斯通说:“如果你知道你想要什么,穷又有什么关系呢?”

    弗兰克没有回答。

    斯通又提出一个问题:“顺便说一下,你是否读过一本激励人的励志书,例如《思考致富》、《积极思考的力量》、《你的潜能》、《信心的魔力》等?”

    他们回答:“没有。”

    于是,斯通就告诉他们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这些人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读了一些励志书,听从书中的意见,然后就行动。迈出第一步后,他们继续坚持努力,最终获得了他们所追求的东西。

    斯通还告诉弗兰克夫妇几年前他自己的情况:用首次付款为1500美元的分期付款,购买了一所价值120万美元的新房子,以及如何按期付清了房款。斯通送给了他们一本他所推荐的书。弗兰克和克劳迪娅下定了决心。

    当年的12月,当斯通正在家中休息时,接到了克劳迪娅打来的电话。她说:“我们刚从墨西哥城来到美国,弗兰克和我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感谢你。”

    斯通感到诧异:“感谢我,为什么?”

    “我们感谢你,因为我们在加丁区买了一所新房子。”

    几天后,在请斯通吃饭时,克劳迪娅解释说:“在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弗兰克和我正在家里休息,有几位从美国来的朋友打电话,要我们用汽车把他们送到加丁区去。恰好那个时候我们都相当疲乏了,弗兰克正准备拒绝时,书上的一句话闪现于他脑中:‘迈出第一步。’于是我们决定用汽车送他们到那里。当我们用汽车送他们通过这人造的天堂时,我们看见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房子——甚至还有我们所渴望的游泳池。我们买了它。”

    弗兰克说:“你可能很想知道,虽然这个房产的价值超过50万比索,而我们的存款只有5000比索,但我们住在加丁区新居的费用比住在旧居的费用还要少些。”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买了两套房间,它们在财产上相当于一所房子。我们将其中的一套租了出去,那套房间的租金足以偿付整个房产的分期付款。”

    这个故事并不十分惊人,一个家庭买了两套房间,自住一套房间,这是很普通的事情。使人感到吃惊的是:一个没有经验、没有背景,甚至没有资金当本钱的人,只要听从大师的一些建议,然后付诸行动就能轻易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

    “纸上谈兵”的人表面看起来夸夸其谈,其实最终只能落个笑柄。我们要牢记:没有智慧的知识是没有用的,而没有行动的智慧也是毫无价值的。活着,不仅是要思考,更多的是要行动。

    只要去做,没有不可能

    “Nothing is impossible!”这是一句广告语,但是其意义远远超过广告本身。每当望见巨大的广告牌映入眼帘,都会使人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并对自己喃喃地念一遍:Nothing is impossible!然后,阔步前进。这句话就仿佛像是句咒语,象征着补充力量和勇气的咒语。“没有不可能”,就是令人神往的种种“可能”。

    谈到“不可能”这个观念,不禁让人想起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使用的奇特方法。年轻的时候,他抱着成为一名作家的理想,为实现这个梦想,他知道自己必须精于遣词造句,而字就是他的工具。但是,由于家境贫穷,希尔接受的教育并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实现的。

    年轻的希尔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立志实现雄心壮志,他存钱买了一本最好、最完整、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这本字典里面,而他立志要完全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字。但是他首先却做了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这个字,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此后,他把所有的事都建立在这个前提下,对一个渴望成长、想超越别人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当然,不建议你也从你的字典中把“不可能”这三个字剪掉,只是建议你从你的头脑中把这个观念铲除掉。谈话中不要提到它,想法中要排除它,态度中要除掉它。无情地抛弃“不可能”,不再为它提供各种理由,不再为它寻找任何借口。把这个字和这个观念永远抛开,用光明灿烂的“可能”(possible)来代替它。而“可能”这两个字的意思也就是——你认为你行,你就行。

    Impossible是“不可能”的意思,但是世间没有绝对的“不可能”,只要你认真去做,那么Impossible(不可能)就会变成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千万不要简单地看待它,它将使山重水复变成柳暗花明,只要你主观上去努力、去实现,没有什么不可能。

    1986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海因一举突破了10秒大关,创造了当时人们认为不可能的9.9秒的世界记录。这时,吉·海因说了一句话,“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的!”只要你愿意,一定有一扇门随时为你打开,只要你努力去做,你就一定能把那扇门打开。

    当阿里第一次走入拳击栏,瘦弱的他令观众认为不出5个回合就会被打趴下。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在一生的61场比赛中,创造了56胜5负的拳坛神话,成为拳击史上第一位三度夺得世界重量级冠军、获得“20世纪最伟大运动员”荣誉的拳王。他说过一句话:“‘不可能’只是别人的观点,是挑战,绝非永远。”

    当莱拉·阿里出现在拳击场上时,再度演绎了又一个“挑战不可能”的故事。“我想我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成为莱拉·阿里,而不是永远被人称为穆罕穆德·阿里的女儿。我的父亲是个大男子主义,他甚至不喜欢我穿短裤和运动衣。但是,我从不认为女人和拳击是一对矛盾。我想成为一名战士,同时也是一个让人激动不已的漂亮女人。”莱拉·阿里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

    至于她的父亲老阿里,每次看完女儿的比赛,都会对她说:“你是最优秀的!”现在,莱拉·阿里已经赢得了世界冠军。面对荣誉,她这样回答:“有人说女人不该打拳击时,你认为我会怎么做?是的,没错!我现在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也是最优秀的女战士。当人们走向我,告诉我他们受到了鼓舞,我使他们相信‘没有不可能’时,我的心情棒极了!那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意义,我必须继续做得更好。”

    许多人喜欢在还没有做一件事之前就先给自己泼了冷水,“做不到”“不可能”“没办法”……如果爱迪生觉得“不可能”,怎么可能成为发明大王?如果莱特兄弟觉得“不可能”,怎么发明了飞机?如果杨致远觉得“不可能”,怎么创立了雅虎?……

    完成不可能的超越,才是最华彩的生命乐章。男人如此,女人亦如此;富人如此,穷人更是如此。一个成功者的一生,必定是与风险和艰难拼搏的一生。许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其实只是功夫未到。

    要想成功,你必须要有勇气去做你想做的事,在你的生活里把“不可能”这三个字排除掉,你要相信自己一定也能登上成功之巅。

    只要你不认输,就有机会!

    在成功的道路上,虽然布满坎坷、荆棘,但是没有不能攻克的难关。只要有勇气去面对,行动起来,谈话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态度中摒弃它,不再为它提供温床与“原料”,不再为它寻找“市场”,而用“可能”来代替它,那么,你一定能实现你的理想,你的目标。

    记住这句话吧:只要去做,就没有不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

    要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也许上帝创造万物之时,就已注定了各自有各自的命运。因而,有了花儿定要绽开笑脸斗芳菲的美景;有了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的壮举;有了人类为生活而去操劳的一生。我们既不是花儿,也不是飞蛾,我们是自己,所以,我们要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不能墨守成规,甘于吃别人嚼过的馍,对于家长、专家、权威们唯唯诺诺、亦步亦趋,而必须勇于跨越雷池,走出属于自己的新路。

    黛比从小就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和鼓励,但由于兄妹很多,父母根本顾不上她。这种经历使她长大以后依然缺少自信心。尽管她嫁给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丈夫,但美满的婚姻并没有改变她缺乏自信心的状态。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必须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否则就会庸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她对自己的父母和丈夫说:“我准备去开一家食品店,因为你们总是说我的烹调手艺有多么了不起。”

    她的父母和丈夫都告诉她说:“这真是一个荒唐的主意。你肯定要失败的,这事太难了,快别胡思乱想了。”但这一次,黛比没有听从他们的劝阻,而是毅然采取了实际行动。

    生意刚开始的时候的确很艰难,食品店开张的那一天,竟然没有一个顾客光临。黛比几乎被冷酷的现实击垮了,看起来自己似乎必败无疑,她几乎相信父母和丈夫的看法是对的。

    不过,黛比终于没有退缩。她决定坚持下去,并一反平时羞涩的窘态,端起一盘刚刚烘制好的食品到她居住的街区,请每一位过往的人品尝。这样做的结果使她越来越自信,因为所有品尝过她的食品的人都认为味道非常好。

    今天,“黛比·菲尔茨”的名字已经出现在美国数以万计的食品商店的货架上,她的公司“菲尔茨太太原味食品公司”,也已经成长为美国食品行业中最成功的连锁企业之一。

    当然,你决定走新路的时候,一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候,连你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也会联合起来给你泼冷水,反对你。你必须勇敢地坚持己见,只要你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取得成功,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反对声自然就会烟消云散了。

    著名作家王尔德说:“只有缺乏想像的人,做事才会一成不变。”所以你不要墨守成规,总是过着单调、乏味而且与成功无缘的日子。你可以尝试着从一点一滴改变自己,不要在6点5分起床,而要在5点6分起床;开车上班时,找一条新路;周末不再加班,陪妻子、孩子一起去公园散散步……要跳出常规,因为我们只能活一生。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不行动,毋宁死。”只有开始行动,人生才有价值,智慧才能变成财富。

    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能否成功,能否在短期内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行动、技术、修养、世界观和自我认识五个层次上。而行动,必须而且总是第一位的。要想成功,现在就要行动;发现机会,现在就要行动,“我的幻想毫无价值,我的计划渺如尘埃,我的目标难以达到,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总之,一切的一切,马上付诸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许多人总是长吁短叹,认为自己之所以没有富起来,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发财的机遇。其实,我们不妨对比一下那些致富者,你就可以发现,机遇在大多数时候是同时降临在许多人身上的,只不过是有人犹豫了一下,而有人却立即行动了而已。

    20世纪70年代的一天,亚默尔肉食加工厂的老板亚默尔拿起报纸浏览。每天清晨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并从中寻找商机,这是他事业成功的主要秘诀。“墨西哥发现了怀疑是牲畜瘟疫的病案!”这是一则几十个字的短消息,它使亚默尔两眼放光:如果那儿真的发生了牲畜瘟疫,必然就会越过国界,传染到与之接壤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两个州,而这两个州是美国肉类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以后肉类供应就会紧张,肉价就会猛涨!

    机会来了!“我必须马上行动!”亚默尔派了自己的医生亨利专程到墨西哥调查这件事的真实情况。亨利医生发回的电报大大地出乎意料:“疫情比报道严重得多,牲畜已经大批死亡。”亚默尔接到电报后,立即调动大笔资金在加州和得州大量收购牛和生猪,并火速运送到东部。

    果然,瘟疫很快就蔓延到了美国西部的几个州,政府下令禁止这些州的肉类运出,国内的肉类供应陡然变得紧缺,猪肉和牛肉的价格飞一般暴涨。亚默尔于是赶紧把以前购进的牛肉和猪肉抛售出去,短短几个月,他就净赚了900万美元。

    犹太人曾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三种东西不能使用过多,作面包的酵母、盐、犹豫。酵母放多了面包会酸,盐放多了菜会苦,犹豫过多则会丧失赚钱和扬名的机会。

    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知道,机遇来得突然,走得迅速,可以说是稍纵即逝。要想跟上它的脚步,只有勇敢地迈开自己的步伐,行动起来,才有可能追赶上它。

    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

    人的一生,是需要用成功来支撑的。可是只有少数成功的幸运儿。人们往往虔诚而又谦卑地讨教成功的经验,当知道主要的答案是“坚持”二字时,好多人都叹息自己为什么没有坚持呢?譬如,挖掘一口水井,挖了九成九,还没有发现泉水,于是自己就放弃了,那么过去的努力也白费了。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给他的学生出过一道“坚持”的考题,用来说明他的哲学思想。有一天,他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学习一件最简单的事,也是最容易做的事,那就是把你们的手臂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在自己示范了一遍以后他又说:“是不是很简单?但是,从现在开始,大家每天都做300次。”学生们感到这个问题太可笑了,纷纷猜测老师下一步到底要干什么,见他没有其他目的后,就马上连声回答:“能、能!”一月后,苏格拉底问:“哪些同学坚持做了?”这时有90%以上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两个月后,当他再次发问,能够坚持下来的只有80%。一年后,他再次问道:“还有哪些同学坚持每天做?”教室里只有一个同学举起了手。举手的人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我们都知道,万事开头难。的确,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但是,行动最重要的还在于持之以恒,不能虎头蛇尾就完了,半途而废的人最终不会做成任何事情。

    一件事从头到尾,也许过程并不会非常顺利,可能其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也或者由于你个人的原因导致事情被耽搁、被延误。这时候,你是打算继续把它做下去,还是做到哪里算哪里,就这么算了呢?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的人总是在做下去还是放弃之间摇摆不定。一件小事,可能就会成为横亘在我们面前的艰难抉择。

    这是从一个企业老板的自传中节选的一段话:

    三年前,我怀揣梦想只身来到这个人海茫茫的大都市,想开创一份能够给我带来激情的事业。但是因为缺乏经验,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仅仅是做着距我的理想很遥远的工作,而且仅仅是那种为了解决温饱而做的工作。我曾经非常沮丧灰心,甚至焦虑得整晚睡不着觉,不知道自己在这里孤身一人,饱尝孤独和艰辛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这种坚持值不值得。“放弃”这个词无数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一次次削弱我的斗志。这样的思想斗争现在看起来不算什么,可是在当时的确算得上是艰苦卓绝,从不断地怀疑自己到渐渐地树立起自信,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还好,我没有灰心,终于走了过来,坚持了下来,并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其实,很多事情,只要往前跨一步就是成功,关键就在于你肯不肯坚持走到这关键的一步。摆在我们人生面前的路总是有很多条的,如果你选择了一条你认为正确并有兴趣走下去的路,那么,无论这条道路上是荆棘还是泥泞,你都应该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这就是坚持的精神。

    我们很难想像那些总是半途而废的人能做成什么事情,因为他们每一次都草草地开始,又都匆匆地结束,目标摇摆不定,三心二意,今天觉得这个好、明天又觉得那个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兜了一圈回来,自己还在原来的地方一事无成。

    当然,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它需要你有着足够的忍耐力和意志力,并且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充满热情。那些成功的人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坚忍不拔,意志刚强,不达目标绝不罢休。他们不骄不躁,兢兢业业,不会做一些投机取巧的事情,只会耐心等待机遇,积累实力。

    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的人,不论工作有多么困难,或需要多大的精力,都会始终如一地用不急不躁的态度去进行。而事实的确正如他们所料,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坚持了,收获就自然来了。

    谁能够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最大的赢家。一般来说,笑到最后的人,也是笑得最开心的人。因为坚持,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人生。

    成功是一条铺满荆棘的漫长的道路,只有坚持走下去,才能到达彼岸。如果你有半途而废的习惯,你只能一无所获,而先前再多的努力都会因你一时的放弃而毁于一旦。我们都知道市场竞争常常是耐久力的较量,有恒心和毅力的人往往是笑在最后、笑得更好的胜利者。半途而废的人是不会拥有财富的,因此,如果你要挖井,就一定要挖到出水为止。

    旁观者的姓名永远不会出现在比赛的计分板上

    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你的心灵之门如果不打开,你的手不愿意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就无法改变既定的局面。

    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许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例如,因为自己的平凡背景,而不敢梦想非凡的成就;因为自己的学历不足,而不敢立下宏伟大志;因为自己的无知,而不愿打开心扉,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可是,如果你不主动打破生活的格局,你就无法改变你的人生。

    有一句流传甚广的格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和东方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即使是最优秀的选手,如果只是以旁观者的姿态来观战,那么他的名字永远不会出现在比赛的记分板上。

    成功的人大都是雷厉风行的性格,也是自我策划的高手。当其他人在原地踏步时,他们早已顺着机会的指引奋勇前行,建立自己的事业王国。他们的成功既源于这种正确的策划,更在于策划之后的实际行动。因为只有去做,策划才能落在实处。

    成功不会降落在一个只会空想,干看的人身上。

    犹太人哈同,1872年来到中国上海谋生,当时他24岁,年轻力壮,但身上除了穿着外,几乎一无所有。他立志来中国赚钱发财,但自己一无资本,二无专业知识和技术。他决心从一个立足点开始,因长得身体魁梧,他在一家洋行找到一份看门的工作。要在别人是不愿干的,自己相貌堂堂,年轻高大,却屈于当站门雇员,而哈同却不那么想,他认为看门赚来的钱是一种报酬,没有丢脸和失身份的感觉。另外,他更有深层次的考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份工作上找到个立足点,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积蓄力量,最后终要找到能赚更多的钱的路子。

    哈同在当看门工时,非常认真,忠于职守。晚间,他利用一切可用时间阅读各种经济和财务的书籍,知识增进很快。老板觉得此人工作出色,脑子精灵,把他调到业务部门当办事员。哈同一如既往,工作业绩不错,逐步被提升为行务员、大班等。这时,他的收入大为增加了,心怀壮志的他并没有因此而知足。他认为自己创业的时机到了,1901年,他找理由离开了打工岗位,自己开始独自经营商行。

    哈同自办的商行取名为“哈同洋行”,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以经营洋货买卖为主。当时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品并不多,消费者难以“货比三家”,因此,他的经营获得了高额的利润,而市场神不知鬼不觉地扩大了。

    几年间,他赚了许多钱。随着资本的增多,哈同没有放缓自己的追求,开始买卖土地和放高利贷业务。他买入的土地往往从一些急于等钱用的人那里获得,所以他把价钱压得很低,卖主不得不就范。接着,他将低价买入的土地租给别人造屋,到一定年限后收回,这样连房产也归他所有了。另外,他自己也投资建造楼房供出租,从中获取惊人的利润。就这样,他成为了大富豪。

    犹太巨商大多是白手起家,刚刚从业时一般多从事最底层的工作。他们的一大共性是都能将平凡的工作干得出色。

    洛克菲勒16岁开始为一个小商人做会计助理,因工作有条不紊,精细认真深受老板赏识;钻石大王彼德森16岁到一家珠宝店当学徒,敲敲打打一丝不苟,仅用5个月他的手艺就得到师傅的认可;股票超人约瑟夫·贺希哈从14岁到17岁,伏案画股票行情图,一画即三年。类似的事例太多。他们还有一个共性是工作之余都爱看书学习。有个说法,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业余时间。他们就是利用业余时间使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反观某些人,不屑于做细事只想做大事,结果不仅缺乏根基,而且信心屡屡受挫。

    一个人如果想成就自己的梦想,缜密策划,固不可少,可是只有把在脑子里的影像用自己的四肢展现出来的时候,他才可能“笑傲江湖”。

    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在人的一生中,风险几乎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只有那些乐于迎战风险的人,才有战胜风险、夺取成功的希望。贪恋蜷缩在温室中、保护伞下,并非人的唯一选择。妄想处于一个没有风险的世界,只能是天方奇谈。

    不愿意冒风险的人,他们不敢暴露感情,因为怕冒露出真实面目的风险;他们不敢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因为怕冒被牵连的风险;他们不敢爱,因为怕冒不被爱的风险;他们不敢希望,因为怕冒失望的风险;他们不敢尝试,因为怕冒失败的风险……即使如此,你也必须要学会冒险,因为生活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不冒任何风险。

    鸵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常常有掩耳盗铃的举动,把自己的头藏在沙土中获得心灵上的解脱。你成年之后,虽然知道好多事情不能躲避,必须坚强面对,要冒风险,但还会在心底保留着那种逃避和寻求安慰的想法。其实,困难和风险也是欺软怕硬的,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你要时刻记得,最困难的时候,没有时间去流泪;最危急的时候,没有时间去犹豫。优柔寡断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

    一次,有人问一个农夫是不是种了麦子。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个人又问:“那你种棉花了吗?”农夫说:“没有,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于是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

    农夫说:“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一个不冒任何风险的人,什么也不做,就像这个农夫一样,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他们逃避了痛苦和悲伤,但他们也不能学习、改变、感受和成长。他们被自己的态度捆绑着,是丧失自由的奴隶。

    有些人心细如发,做事的时候总希望把风险降到最低,事事求保险,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时候,机会稍纵即逝,稍有犹豫就很可能错失良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如果一味拣有把握的事情做,那么你的人生可能永远是碌碌无为的。

    有些人一旦遇到了棘手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和他人商量。这种优柔寡断的人,既不相信自己,也不会被别人所信赖。有的人简直优柔寡断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们不敢决定任何一种事情,不敢担负起应负的责任。而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怎样——究竟是好是坏,是吉是凶。他们常常对自己的决断产生怀疑,不敢相信他们自己能解决重要的事情。因为犹豫不决,很多人错失了成功的大好机会。

    俗语说:“冒险越大,荣耀越多。”所以,对成功的人来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一个最危险的仇敌,在它还没有对你施加影响,破坏你的机会之前,你就应该立即把这样的敌人置于死地。不要再犹豫,不要再思前想后,马上做出决定,就是现在。要逼迫自己迅速做出决策,不要在选择面前无所适从。

    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事情,在决断之前必须从各方面来加以权衡和考虑,但是一旦打定主意,就决不要再更改,不再留给自己后退的余地。一旦决策,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只有这样做,才能养成坚决果断的习惯,既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同时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赖。有了这种习惯后,在最初的时候,也许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但由此获得的自信等种种卓越品质,足以弥补错误决策可能带来的损失。即使冒险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计划。

    戈达德说:“检查一下你的生活并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很有好处的:‘假如我只能再活一年,那我准备做些什么?’我们都有想要实现的愿望,那就别拖延,努力尝试去做,迟早会有成功的一天。”

    敢于尝试的态度对于成功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可以设法改变你的态度。在你前进路途中的每一步上,你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因此,一定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始终坚持尝试。

    玩弄机巧,不如向平实处努力

    曾经流行一个词语叫“包装”,就是把自我宣传好,把缺点掩饰起来,把优点放大。在一个流行社交应酬,盛行宣传、广告、包装的商品时代,“笨人”无疑是可笑的。但实际上人际关系最根本在真,在诚,无论交际的技巧如何熟练,若无善心,工于心计,其处世不会久长,交友不会长久。

    宋儒吕本中在《童蒙训》中说,“每事无不端正,则心自正焉。”有了诚心方能办成事。交友、处世首先不是技巧问题,而是诚心问题。所以他认为:“凡人为事,须是由衷方可,若矫饰为之,恐不免有变时。任诚而已,虽时有失,亦不复藏使人不知,便改之而已。”这就是说,处人待事不必虚情假意,矫揉造作,言不由衷,口是心非。

    人生在世,首先是要学“笨”些,而不是学“精”。就是说多保持一些诚实的东西,少来些虚假的东西,按此法必有大成就。若顺着商业化社会那种只重交际技巧、矫揉造作的路子发展,不会有大作为,充其量只能当个公共关系部的主任。

    人生处世要放远眼光,大智若愚,这是中国大儒们所努力追求的。曾国藩给其弟的信就说明了这点:“弟来信自认为属于忠厚老实一类人,我也相信自己是老实人。但只因为世事沧桑看得多了,饱经世故,有时多少用一点机巧诈变,使自己变坏了。实际上因这些机巧诈变之术总不如人家得心应手,徒然让人笑话、使人怀恨,有什么好处呢?这几天静思猛省,不如一心向平实处努力,让自己忠厚老实的本质还我以真实的一面,回复我的本性。贤弟此刻在外,也要尽早回复忠厚老实的本性,千万不要走入机巧诈变那条路,那会越走越卑下。即使别人以巧诈我,我仍旧以淳朴厚实待他,以真诚耿直待他,久而久之,人家有意见也会消解;如一味钩心斗角,互不相让,那么,冤冤相报就不会有终止的时候了。”

    曾国藩是最反对人傲气的,他的家书中,指出傲气是人生一大祸害,切要根除。他说,“古来谈到因恶德坏事的大致有两条:一是恃才傲物,二是多言。丹朱(尧帝的儿子)不好的地方,就是骄傲和奸巧好讼,也就是多言。遍观历代名公巨卿,很多是德中的一种傲气吧;不太多言,但笔端多少有些近乎巧诈。静时暗中检讨自己的过失,我之处处被人怪罪,其根源亦不外乎这两条。温弟性格大致与我相似,而言辞更为尖刻。凡以傲气凌人,不一定非以言语相加,有以神气凌人的,有以脸色凌人的。……大抵心中不能总记着自己的长处,否则就一定会从面容神态上表现出来。从门第看,我的声望大增,正担心会影响到家中子弟;从个人才识看,现今军武中锻炼出很多人才,我们也没有什么特别超过人家的地方。都不可倚仗。只有兢兢业业,放下架子,把忠信笃敬贯彻到一切言行中,才多少能弥补一些旧时的过失,整顿出新的气象。不然,人人都会讨厌和小看我们了。”

    在另一封信中他又讲到这个问题,告诫其弟一定要戒牢骚。他说,“在几个弟弟中,温弟先天资本是最好的,只是牢骚太多,性情太懒。以前在京城就不爱读书,又不爱作文。当时我就很担心这一点。最近听说回家以后,还是像过去那样牢骚满腹,有时几个月不提笔作文。我曾见过我朋友中那些爱发牢骚的人,以后一定有很多的挫折。……这是因为无故而埋怨上天,上天就不会给他好运;无故而埋怨别人,别人也决不会心服。因果报应的道理,自然随之应验。温弟现在的处境,是读书人中最顺畅的境地,却动不动就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一百个不如愿,实在叫我不可理解。以后一定要努力戒除这个毛病,……只要遇到想发牢骚的时候,就反躬自问:‘我是不是真有什么毛病以致心中这样的不平静?’心平气和谦虚恭谨,不只是可以早得功名,而且始终保持这种平和的心境,还可以消灾减病。”

    盛气凌人也罢,牢骚太盛也罢,都是自傲的一种表现。自傲是人生一大误区。有人认为老实人吃亏,其实都是短视。做人自谦,从个人来说这是最老实的态度。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个人无论如何神通,也不过宇宙间一粒尘埃而已,更何况山外青山楼外楼,水平高的人多得是,只是你未看见而已。

    朱熹在给其长子家信中说:“凡事谦恭,不得盛气凌人,自取耻辱。”这就是说自谦招福,自傲招害。《三国演义》中的马谡,纸上谈兵,盛气凌人,结果兵败人亡。所以《颜氏家训》中说:“满招损,谦受益”,真是为人之真言。就此而言,尾巴不是夹起来,而是应永远放下去,不是迫于外界而是感于内心。这样做似乎弱些,似乎软些,一时还会让小人得志,其实笑到最后的一定是你。低调人生学高明之处正在于着眼于大处,着眼于长远。一个懂得吃小亏的人才能获得大收益。

    步子不在于跨得有多大,而在于走得有多稳

    我们总是在尽力做每一件事情,却往往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或者不能取得成功。为此,我们十分苦恼。其实,与其越做越糟,不如洒脱地放弃。我们的前面总是会有更好的风景在等待着我们去欣赏,何必为眼前的这点儿暗淡境遇而延误生命的美丽呢?

    只要你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值得称赞的。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一个人如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那么他就此生无悔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完美。全世界最出色的足球选手,10次传球,也有4次失误;最出色的篮球选手,投篮的命中率也只有五成;最棒的股票投资专家,买卖股票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既然连最优秀的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都不能尽善尽美,我们的失误肯定更多。这就是说,我们绝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满意。

    在一个人的生活圈中,起码有一半的人不赞成你所说的那些事情。因此,无论你什么时候发表意见,你总是会有50%的机会,也总是会面对一些反对意见。明白了这一道理后,当有人不同意你所说的某些事情时,你不要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也不要立即改变你的意见以赢得赞誉之词;相反,你应该提醒自己,没有人会是十全十美得让每个人都满意的。如果你知道了这一点,也就知道了走出绝望的捷径。

    有一个人有幸加入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到了7800米的高度时,他体力支持不住了,便停了下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朋友都替他惋惜: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呢?再往上攀一点点,就能爬到顶峰了!

    “不,我最清楚,78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极限,我不会为此感到遗憾的。”他说。

    这个人是明智的,他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没有勉强自己,所以能够平安归来。

    现在许多人的通病就是不了解自己。他们希望获得他人的掌声和赞美,博取别人的羡慕。为此,便将自己推向完美的边界,做什么事都要尽善尽美。久而久之,他们的生活就变成了负担和苦闷,而不是充实和享受了。

    人贵在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才有真正的喜悦。不管什么时候,不必刻意去要求自己,不要以为自己的步伐太小太慢,重要的是每一步都能走得稳。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执行力的人让路

    一个人,无论高低贵贱、贫富美丑,最难能可贵的是能够放眼未来,真正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正确地定出自己的目标。

    没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就像没有舵的船。这艘船在大海里任意漂泊,随着风向和洋流的变化而变化,谁也不知道它将驶向何方。因此,作为一个追求成功的人要切记明确自己的目的地,不要随风漂流。无舵之舟和无目标的人,终会在荒芜的沙滩上搁浅,或者在莫测的大海中触礁。所以只有设定了人生目标,才能引领你驶向终点站。

    人生之旅又好比乘坐火车,心雄志大的人,加上才华、勤奋、机遇,就像乘上了一趟高速火车,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一定会走得更远,他所欣赏到的人生景色也一定是最壮观雄伟,甚至是险峻的;志大才疏的人在生命的某个时间段也会像坐快车一样,只是有可能会突然慢下来或停住;以勤补拙的人,可能一开始坐一辆慢车,但是他的这趟列车开得稳,开得久,也终会到达远方。人穷志短、一无所长的人也能挤上一班列车,但是车速慢得惊人,更要命的是,车行到中途,突然来了个穿黑色制服的乘务员抓起此人和行李,就扔出了车外。而此时车外是茫茫黑夜,荒山野岭。“对不起,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下岗了。”而此时,你已经人过不惑之年,本来想安逸地坐到终点的想法破灭,再想在站台上换另一班车,你会发现:第一,你不在出发点的站台上;第二,铁轨上没有其他车通过,如果有,它们也不停,你根本搭乘不上(不像你的青春岁月中有很多车在驶过)。这才是人生中最凄苦的季节。

    如果认不清自己的能力,把握不清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会像下面这则故事中的王华一样,最后陷入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这一年,王华的心蠢蠢欲动,老单位的一切都留不住他了。于是,他辞掉公职,一心想去择个更高待遇的“木”来栖息。其实并非心血来潮,而是被太多的人和太多的事刺激着。

    一个同事勇敢地辞职去读了MBA,毕业后开价就是年薪十几万,甚至更高。身边弃文从商之人,如过江之鲫。家里妻子也是不断地埋怨。人到中年,是压力最大的时候,难道自己就守着那点家底熬日子?

    不工作了,所有的开支都突然显得多起来。到了事前联系到的公司,没有想到的是,换的第一份工作,才做了两个月,王华就无法适应。多年的生活习惯,已经使他失去了敏锐与高度的警惕性。他在这种氛围里,如同一只被关进鸭笼的鸡,自己的才华,完全用不上。

    焦躁之中,王华又辞职了。想不到一个工作是如此难找。现在的企业,一个比一个精打细算:给你多少钱,你就要体现多少价值,你做不来那份事情,别说是七八千,七八百都不给,这就是最实际的情况。而王华所以为的自己能够做的,原来和外面的具体操作截然不同。为生活所迫,他到了另外一家企业做文秘。

    王华决定转方向,也去读MBA。一咬牙,他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报了名。但是去学时心里忐忑不安,因为市面上已经是时过境迁,以往被吹上天的MBA现在又落了地。高级管理人员不是读书读出来的,经验往往才是老板真正看重的。据说有的MBA,一年的待遇连10万都不到。而对比所耗费的高昂学费,他心里感到完全不是滋味。于是,王华向以前的一个老同学抱怨,他冷笑着说,企业以前花那么多钱买MBA是为了撑门面,现在到处都是,老板们当然不稀罕了,当然也就开始趋向务实。最后老同学还挖苦他说:“亏你以前还是个精明人呢。”

    王华感觉自己陷入了一个万分尴尬的境地。背负着压力,他严重失眠了。原来他根本不了解自己到底能够做什么,他的欲望超越了自己的实际能力,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他的生活翻了车。

    王华就是一个自己不能为自己做主的人,为世俗的观念所困惑。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从而造成消极的人生。

    如果一个人高瞻远瞩,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会有一种倾向,试图走上正确的轨道,奔向正确的方向。于是,他就能开始行动了。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量力而行

    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但如果你设定了符合自己能力的目标,脚踏实地,反而能循序渐进地实现目标。

    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想跟他学些武术方面的窍门。

    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

    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像,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

    众人越发不解。

    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

    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看去,桶里划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有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不必样样追求优秀,但可以做到更好

    有一位朋友,她美丽又文静,说话语速总是慢慢的,音量总是小小的,但她很能说到别人心里去。

    在工作上她的业绩说不上优秀,但也无可挑剔;在婚姻上她嫁给了相爱的普通人,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她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但她不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双休日一家三口就去游玩。与周围一些拼尽全力却活得不如意的人相比,我总觉得她的人生本来还可以更为灿烂,而她没有去做。

    当问起她的生活哲学,她说是父亲的一句话决定了她的人生。

    读初中时她的体质非常弱,大多数体育活动都没法参加,她的体育课自然不会及格。然而她又非常争胜好强,偶尔有一门功课得不到第一就会难过。

    因此,父亲说:“以你的条件,不必样样追求优秀,但你可以做到更好。”

    听了父亲的话后,她比较轻松地将每门功课都保持良好,同时她的体质也恢复到了良好的状态。高中毕业她给自己的定位是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压力不重反而发挥得更好,她很轻松地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时她那个专业极其热门,重点大学又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工作,她却选择了中等城市中的对口单位,她只求离父母近些……这样,她不急不躁地构筑着她的良好人生。

    良好人生肯定不被小说家与剧作家看好,因为良好人生不能成为他们创作的素材。他们更感兴趣的大都是事业有成而家庭破裂,辉煌的阴影里藏匿着堕落,幸福来临却紧随着死神,那些有一项优秀就难免有一项不及格的人生。

    生活是乖戾的,倘若某个人的某个单项特别的优秀,他人生的另一重要单项的缺憾往往也特别大。或者是,正因有可弥补的缺憾,许多人才发愤地追求优秀。然而,这样一来,自然会失去平静的心态,从而导致我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紧张、激动都会随之而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急躁不安,很容易为小事烦恼。

    人生,或许不是波澜壮阔的大海,而应该是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在生命的旅途中,甜美、幸福、苦恼等百般滋味并不是让你咀嚼不尽的,它早晚会沉淀于水底,被细沙埋没。只有小溪,才能在前进中守住自己的平静与快乐,大海却不能。

    所以让我们用平静的心态面对人生吧。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当吃则吃,该睡则睡;白天轻松工作,黄昏相约散步,过着平淡而不平庸的日子。

    关键要忙到点子上

    忙碌并不代表敬业,效率才是最重要的。整天的忙碌只能代表你是一个勤奋的人,却不是一个聪明的人。聪明而又勤奋,才能成就一个人的梦想。

    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扮成很忙碌的样子。有时候甚至为了把工作干得更好些,于是他们把工作带回家,或是在办公室加班加点。这样一来,老板觉得他们努力,同事感到压力,他们自己觉得生活不规律。他们可能心想,看我多努力,看我多勤奋,看我多敬业,可是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工作既没有做好,又透支了自己的健康。的确,加班其实并不能说明你的敬业精神,很大程度上却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工厂工作。因为待遇优厚,工作环境也不错,伐木工人很珍惜这个机会,决心要认真努力地干活,做一个敬业爱岗的人。

    这天,老板交给他一把锋利的斧头,划定一个伐木范围,让他去砍伐。这个工人非常卖力,一天就砍了18棵树,老板相当满意。他对这个工人说:“非常好,你要继续保持这个水准。”

    工人听到老板这样称赞自己,非常开心,第二天就工作得更加卖力。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天他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伐木工人为了弥补昨天的缺额,更加努力地砍伐,可是这天他却砍得更少了,只有11棵。

    伐木工人感到很难为情,他跑到老板那里道歉:“老板,真是对不起,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力气越来越小了,树砍的也越来越少了。”

    老板温和地看着他,问:“你上一次磨斧头是什么时候?”

    伐木工人望着老板,诧异地问:“磨斧头?我每天都忙着砍树,根本没有时间磨斧头啊!”

    看到这里,我们都已经明白为什么伐木工人的伐木速度越来越慢了,因为他太忙,没有时间学习和研究砍伐的技术,没有时间保养砍伐的工具。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员工中最可悲也是最可怜的一种人,就是那些只想获得薪水,而对其他一无所知的人。”多花点时间准备,多费点工夫增强实力,一切才能在你的掌控之中。

    所以说,不多花点时间去好好琢磨一下自己在工作能力上面的欠缺,不好好总结自己的不足,充实自己,那么做起事情来只能是事倍功半。有一句话说得好: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舍;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如果舍去了健康,透支了青春,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

    敬业,不一定要永远埋头苦干。像老黄牛一般勤勤恳恳的精神值得提倡,但也不必一味地委屈自己做幕后英雄和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在适当的时候以得体巧妙的方式,让领导知道你如此敬业,那不是更好?

    敬业也不是让你无私奉献,为了工作而牺牲健康,早已不是现代人所提倡的敬业方式。合理安排时间,工作、健康两不误,这样的敬业才不至于成本太高。别让工作占据了你所有的时间,懂得生活的人才更有激情工作。所以,我们强调“敬业”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对工作怀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不是号召大家成为“工作狂”。

    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不要整天一头扑在事业工作上,抽出时间来调整一下自己,明晰一下方向,理顺一下思路,改变一下方式,有时候,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