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立中祖籍山东,1960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与许多同时代出生的美国人一样,焦立中最早的宇航员梦想来源于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载着3名宇航员成功登月。当年,大约有100万人前往肯尼迪航天中心观看登月发射。那时,焦立中8岁,与全世界数亿人一样,通过电视看到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先将左脚伸出舱门,踏上了月球。
20世纪80年代中期,焦立中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读化工研究专业,他首次向美国宇航局申请成为宇航员,但因未完成学业及没有工作经验遭到拒绝。1987年,焦立中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进入美国赫氏公司和劳伦斯·利物摩尔国家实验室工作,参与研制太空复合材料。1990年1月,焦立中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从2500多名候选者当中脱颖而出,进入美国宇航局受训,并于次年7月通过严格甄选与考核,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正式宇航员。
1994年7月8日,34岁的焦立中搭乘“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成为美国宇航局第一百九十六位获得“太空出差”机会的宇航员。那一次,他在太空待了353小时55分钟,绕地球转了236圈。
由于表现优异,在完成首次太空飞行两年后,焦立中再度获得升空机会,这次他搭乘“奋进”号航天飞机飞天,并成为第一位执行太空漫步任务的华裔宇航员,两度到舱外测试组装国际太空站的技术设备。
2000年10月,焦立中搭乘“发现”号航天飞机第三度升空,这次是航天飞机第一百次太空飞行。在为期13天的任务当中,重头戏是装配“国际太空站”,7位宇航员从地球上搬来重达9吨的Z1支架,作为太空站八扇太阳能板的基石,Z1支架同时包括四个大型回转仪,当太空站绕着地球回转的时候,它可发挥控制太空站方位的重要功能。Z1支架一并含带两套通信系统,一个向地球转播现场的录像画面,另一个可让地球上的科学家观察国际太空站所做的实验。这次任务中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安装一具重2000磅(1磅约为0.45千克)的圆锥形舱门接合器,当航天飞机下次造访时,可作为两者接合的另一个舱口。美国宇航局替这次飞行安排了30小时的“太空漫步”,两组宇航员分到舱外进行国际太空站的装配工作。焦立中在这次任务当中一共出舱两回,共计13小时16分钟。返回地球后,他被任命为休斯敦太空中心宇航员办公室“舱外漫步”主任。
2005年4月25日早晨6时08分,一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降落地面,这标志着首位华裔太空站站长焦立中的最后一次太空之旅的结束。几个月后,焦立中光荣退休。在他15年的宇航员生涯中,先后搭乘“哥伦比亚”号、“奋进”号、“发现”号航天飞机和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四度升空,共进行过6次太空漫步。
知识链接
焦立中第一次上太空时带了一面小小的中国国旗。返回地面后,他把这面五星红旗和在太空中拍摄的海南岛东海岸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中国,以此表达一个华夏子孙的赤子之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