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火箭的设计者是被称为“现代航天之父”的冯·布劳恩。他从小对天文和火箭极有兴趣。1930年,冯·布劳恩进入柏林大学,成为德国火箭专家、现代航天学奠基人之一奥伯特的学生。一天,正当布劳恩与大学火箭俱乐部的成员们做新型火箭试验时,3名德国军方的代表来看他们的试验。试验给军方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许诺给布劳恩提供研究经费,条件是布劳恩必须严守秘密,只能将研究成果交给军队。就这样,布劳恩成了一名不穿军装的军方研究人员,而火箭研制也被纳入军方控制之下。原来,重整军备的纳粹德国为规避《凡尔赛和约》中对远程大炮的限制,转而寻求其他远程武器。在军方的强力支持下,布劳恩团队的研究进展很快。1933年1月,通过克服许多困难而研制成功的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在60秒内持续生产了140千克推力,但接着就爆炸了,当分析失败原因时,一位发明家说:“现代发明主要是把已知的、现成的部件组合起来。”布劳恩颇受启发,他招集了焊接专家、阀门技工、仪器制造匠、固体火箭技师,并把他们组织起来。在静态试车台上,一台以液氧—酒精为燃料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达到了300千克推力。但用在真正的火箭上,摆动和平衡问题十分重要,布劳恩设计了一个大飞轮,充当陀螺仪,保持火箭的稳定飞行,但随后研制发射的H–1液体火箭却爆炸了。由于布劳恩和他的同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火箭事故分析经验,所以原因很快就找到了。
1937年4月,布劳恩选择了德国和波兰的界河——奥德河不远处一个叫佩内明德的地方作为自己的火箭试验基地。两年后,布劳恩在佩内明德火箭试验场见到了希特勒。希特勒详细询问了火箭构造,并提出了具体意见,他盘算着怎样把火箭纳入他的战争计划。
第一枚V–2火箭于1942年春天发射,仅1秒后就因燃料系统故障而坠落爆炸。第二枚V–2飞行了45秒由于仪器舱强度不足而空中解体。经过改进的第三枚V–2在1942年10月2日发射,取得了成功。它上升到85公里的高度,射程达190公里,基本实现了设计要求。德国首脑们一下子成了“火箭迷”,希特勒希望用V–2的优势袭击英国,以报盟军轰炸之仇。
正当V–2导弹决定要大批量生产时,英国空军分析人员和间谍终于发现了佩内明德,丘吉尔明白火箭事关重大,1943年8月17日,571架盟军重型轰炸机轰炸了佩内明德,严重破坏了V–2的科研和生产设施,几家配套工厂也同时遭到了轰炸。希特勒不得不把火箭工厂转入地下,在诺德豪森市的一座巨大的山洞工厂里开始大规模生产V–2导弹,工厂大量使用战俘和集中营囚犯。1944年春天月产300枚,后来增加到了900枚,几家零部件厂也迁到附近,大量V–2导弹就这样被制造出来了,大批量生产的V–2单价是3.8万马克,而当时一架战斗机的价格是50万马克。
当时德军的败局已定。但是,希特勒还要做垂死挣扎。1944年9月8日,德军“秘密武器”V–2火箭正式登场了。这天傍晚,伦敦的市民们正准备坐下来吃晚餐,突然一枚火箭从天而降,一声巨响之后,有十几个人伤亡。这种新“炸弹”,使英国首都市民在心理上惊恐万分。纳粹军队将V–2火箭隐蔽在荷兰海牙郊区的丛林中,向英伦三岛发动大规模的袭击。
V–2火箭可在地面用无线电控制,或用安装在火箭上的加速装置控制,是一种威力巨大的弹道式导弹。火箭全长14米,直径1.65米,有四片尾翼。起飞重13吨,发动机推力26吨,能把1吨重的弹头送到260公里远,发动机熄火时速度达到每秒1.6公里。德国火箭部队采用垂直发射的方式,在发射时,用类似高高竖起的石油钻井架将火箭安装在发射台上。火箭穿过大气层飞抵目标,其飞行的轨迹,绝大部分为自由抛物线轨迹。再加上飞行速度快,只要四五分钟即可到达袭击目标,落地之前又听不到声音,因此当时令对方无法防御。
从1944年9月8日首次使用到1945年3月27日最后攻击,纳粹德国总计发射了大约3000枚V–2火箭,主要攻击英国伦敦等盟国目标,造成了7250名盟国军民死亡,其中伦敦市民死亡2754人,受伤6523人。1945年5月,用于V–2火箭水下发射的弹舱制造完毕。如果不是德国战败,按照希特勒的计划,美国纽约将成为德军潜射V–2火箭的目标。
V–2火箭理所当然引起了盟军的高度注意,战后美苏两国更是想方设法获得其材料、设备和人员。美国比较幸运,由于较早得知V–2火箭的情报,先下手为强,于1945年5月22日发动特别行动,抢占了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纳蒙的V–2火箭生产基地,根据雅尔塔协定,该地区应由苏军占领和管理。到1945年5月31日,美军动用了300节火车车皮和13艘轮船,将近100枚V–2火箭及全部设计图纸、生产设备和人员抢运一空。等1945年6月1日苏军达到该地区时,只剩下了空空荡荡的厂房。更幸运的是,德国火箭计划鼻祖布劳恩决定带领其研究团队向美军投降。这支包括几乎全部德国火箭精英在内的400人队伍成为了美国空间技术的奠基力量。苏联在获知V–2火箭消息后,也开始有意识地搜寻所占领的德国境内V–2火箭材料和设备。1945年7月左右,一些遗留的V–2火箭材料和人员被找到,并于1946年迁往俄罗斯,与苏联已有的火箭研究人员组成了约250人的火箭研究队伍。此外,日本、英国和加拿大也得到了一些V–2火箭。截至2005年,大概还有20枚以上的V–2火箭被保存了下来,分别陈列于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博物馆里。
知识链接
火箭不应该用作战争的工具,而应成为打开宇宙大门的钥匙。虽然德国的V–2火箭在战争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但它在技术上实现了宇航先驱们的设想,使人类向征服太空跨近了一步。V–2火箭的出现对现代大型火箭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世界航天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