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太空环境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的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从1987年8月5日发射的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的青椒、小麦、水稻等一批种子起,开始了在太空育种领域的有益尝试。至今,已成功进行了10余次太空育种试验,前后共有70多种植物1000多个品种的植物种子上过太空。
太空育种,培育出了一批新的突变类型和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太空水稻出现了大穗、大粒、优质、高产的新品系,如经太空诱变育种培育出的“航育”一号水稻新品种株高降低14厘米,生长期缩短13天,增产5%—10%;再如“华航”一号水稻新品种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可增产10%,亩产达500公斤以上;太空小麦培育出矮秆、早熟、抗倒伏、抗病害、蛋白质含量高的丰产类型;太空青椒枝叶粗壮,果大肉厚,免疫力强,单果重350—600克,单季亩产3500—4000千克,最高可达5000公斤,比普通青椒增产20%—30%;太空黄瓜,藤壮瓜多,瓜体奇大,单果重850—1100克,抗病力强,特别是雌花开得多,是地面瓜秧的1.5倍。虽然它的皮厚了点儿,但瓜肉非常清凉爽口、汁多肉嫩;太空番茄长势尤为喜人,株高茎粗,果穗增多,比常规番茄增产15%以上,最高可增产23.3%;太空樱桃番茄,含糖量高达13%,与柑橘含糖量相当,口感鲜甜,可当水果食用;太空西瓜的显著特点是含糖量达13%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增多,纤维少,个头大,吃起来沙甜可口;太空玉米能结出6—7个玉米,可长出5种颜色,而且味道也比普通玉米好。
地面上普通的青椒、番茄、黄瓜,上天转一遭回来,就摇身一变换了模样。很多人都有些不放心,这些东西能吃吗?
专家普遍认为,太空育种并没有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使之产生变异。作为诱变育种技术,太空育种可使作物本身的染色体产生缺失、重复、易位、倒置等基因突变。这种变异和自然界植物的自然变异一样,只是时间和频率有所改变。太空育种本质上只是加速了生物界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产生的自然变异。太空中宇宙射线的辐射较强,这是植物发生基因变异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人工辐射育种中的辐射剂量只是国际食品安全辐射量的几十分之一,而太空中的辐射剂量还不到辐射育种辐射剂量的百分之一。宇宙射线引起的基因变异经常会让人想到转基因食品。转基因作物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而培育出的新品种,如转基因大豆是将非大豆植物甚至动物、微生物的基因导入而产生的变异。而太空育种则是让作物的种子自身发生变异,没有外源基因的导入。我国颁布的有关转基因安全管理规定中特别排除了对自身通过突变产生的新物种的管理,这也说明太空育种是非常安全的,不用担心其产品的安全性。
太空育种这一选育良种的新手段,具有不可低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太空种子必将播撒广袤的大地,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太空食品,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福音!
知识链接
正常的农业育种一般需要8年,太空育种可以缩短一半的时间。太空种子在回到地面后要进行第一次试种,然后对每一株进行检测。选择有良好变异的单株进行第二代种植,把性状不好的全部淘汰掉,把好的突变体后代再进行第三代种植。第三代种植后,把最好性状的种子搜集起来种植第四代,以获得稳定的新品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