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紫禁城的冬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年冬天,我是在紫禁城度过的,我的画也有了很大的进展,这时着手的是一幅大型肖像画,我准备把这幅画送往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去参展。因此,慈禧太后对这张画非常重视,我的需求大多也能得到满足。在这里,画室光线充足,环境清幽,很少有人前来打搅,因此我便能专心致志地去完成这幅画像。

    太后每天都会出座,只是时间上并不固定,有时我没有想到她会出现。对画像的布局、点缀等细节方面,她也往往会提出一些建议,想来是因为这幅画是要送到国外参展,供全世界来观瞻,是以马虎不得,凡事必须小心从事。有时太后看了草图,觉得她佩戴的首饰不那么好看,便当即换掉,这样我就需要重新构图。

    但是我在画太后所坐的御座时遇到一点麻烦。太后最喜欢的一张宝座,是当年她的儿子同治皇帝在世时送给她的,她一直视作珍贵之物。然而,这张御座在庚子拳乱的时候失踪了。太后曾命令宫廷画师依照记忆将御座的样子画出来,供我参考,让我把御座添加上去。虽然这样做很别扭,但我还是遵从太后的意思,将一张不存在的却是精雕细琢的柚木宝座画了出来。太后看了以后,龙颜大悦,只可惜她不明白,这样一来,整幅画的结构又要发生变化,唉,只要太后喜欢,随她去吧。

    还有,我发现在太后的身后有一幅蓝色的景泰蓝屏风,上面绘着九只真人大小的凤凰,色彩绚丽,夺人眼球。然而,这些东西如果入画,看上去就好像太后的身后有许多虚幻缥缈的东西,视觉效果不是很理想。花瓶和其他一些装饰品被安放在御座的周围,对构图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若是太多的东西入画,难免会淡化主角的形象,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太后的衣服总会有些褶皱,但我必须要顺应中国的传统习俗,将这些尽数去掉,以突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

    北京的冬天,极为寒冷,紫禁城中,也没有太多的游乐场所供人散步。而且天气不好,人也不愿意出来。只有天天圈在高墙之中,围炉取暖。每天上午,太后都要照例上朝议政。散朝后,她也无所事事,有时会挨个到别的宫中转一转,或是在寝宫中来回踱步。

    每天上午,我在绘画前,必先与格格们一起到太后的御驾前请安。若是碰上初一、十五这两天,便直接前往戏院,我对看戏没有多大兴趣,之后便会离开,着手工作。一直到夕阳西下,我才回到戏院。这时,我不会打搅太后,而是走进皇后或贵妇们的包厢中,和她们一道观戏,紫禁城里的戏院不亚于颐和园中的,灯光等舞台效果都称得上一流。

    太后和皇后都明白我急于完工,以便届时将画像送往圣路易斯博览会参展,所以她们很少打搅我,不再邀我与她们一同游乐,以免妨碍我的工作。不过若是碰到盛大的节日,或是宫中举行什么仪式,太后还是会邀我前往,不过至于我去不去,倒也随便。

    吃午饭的时候,我经常和皇后、贵妇们在一起。皇后待人既亲切,又善于应酬,和她在一起,如沐春风。晚饭则常常在太后的宫中进行,因为天气寒冷,宫中便安了两只巨大的铜火盆,虽说炉中熊熊燃烧,但是屋中依然觉得寒冷。因为中国式的建筑,通风透气的地方很多,所以总会有寒气透进来。房间大门虽然遮着厚厚的幔布,但是由于太监们不停地进出,外面的寒气不断地侵入,屋里好不容易聚起的暖气便冲散得一干二净。一开始我特别不习惯,时间长了,也就慢慢习惯了。

    在寒冷的冬天,贵妇们在室内也穿上皮裘,若室内温度过高,也不太能适应。餐桌下面,会放置一张巨大的毡毯,以阻隔寒冷的地气。其实这么做,也是专为了我。太后和贵妇们都穿着两英寸厚的软木底鞋,鞋子还都是皮质的,非常暖和。而我则穿着欧式的鞋子,太后怕我被冻坏,特意命人铺了张毡毯。

    冬天吃饭,桌子上总会摆着几只银质的火锅,中间装着红彤彤的炭火,锅中的汤水时刻保持着沸腾,无论是蔬菜、还是鲜肉,都可以放在锅中,不会冷掉。一天晚上,我请一名太监拿来一瓶红葡萄酒,建议大家在吃饭的时候饮用,这样可以驱除寒气。不一会,太监端来一只大茶壶,滚滚的开水里面,放着一瓶波尔多红葡萄酒。原来中国人冬天喝酒,总喜欢烫过以后再喝,他听我说要“驱除寒气”,想当然地把葡萄酒也给烫了,还天真地说:“在这样冷的天,喝一壶烫酒,真是再好不过了。”我不由哑然失笑。

    冬天的天黑得特别早,若是没有戏看,我便会在日落之后来到皇后的寝宫闲谈。许多贵妇、格格也都会在场,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皇后还常常教我说汉语,她是一位严格的老师,总是孜孜不倦地纠正我的发音,我也用心学习。不过汉语实在是太难学了,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如同天书一般,因为同音异意的字特别多,即便听力特别好,也难免会混淆,张冠李戴、南辕北辙的事情特别多。

    有时候,格格们会反复用不同的声调说同一个词,然后让我复述,再告诉我每个音调所表示的不同的意思。她们有时候还会教给我双关的字词,或是一段绕口令,来不断矫正我的发音。这正如法国人说的那样“三个老鼠三只洞”。我总是发不准音调,引来她们哄堂大笑。我也会教给她们英语中难发的单词,或是“PeterPiperpickeda peckofpickledpeppers”这样的绕口令,看她们出窘,以示报复。看其支支吾吾的样子,正如我学说汉语一般。不过这纯属游戏,看着彼此的窘态,大家嘻嘻哈哈,非常开心,为无聊的冬夜增添了许多乐趣。

    有时候,皇后会带着大家打牌。和太后喜欢玩仙女游戏不一样,皇后等人常玩的是一种叫做马吊牌的游戏,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张牌,剩余八张放在桌子中间。四人轮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击小。打马吊牌有庄家、闲家之分。庄无定主,可轮流坐。因而三个闲家合力攻击庄家,使之下庄。我和她们玩,每局必输,却觉得很有意思。

    有时候格格们会用五色丝带做女红,她们可以用丝线编织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我在一旁观察,觉得她们心灵手巧,令人叹为观止。有时候,格格们还会在一起刺绣,为自己的衣饰增添花色。但是刺绣这种活,极为精细,只能在光线充足的时候才能做,晚上便绣不起来了。因为此时只有颐和园通了电,紫禁城中的照明,依然要靠蜡烛、灯笼。

    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皇后请我第二天早些起床,说是有一场典礼,可以一同去看。次日早晨九点,我如约来到皇后寝宫外,只见几名太监已经守候在门口,他们引我走进寝宫,我方知原来今日是皇后的生日。我不由吃了一惊,连忙加快步伐,只见格格和贵妇们早已等候于此,就等我一个人了。见我来了,便一起与我通报,说是皇后有旨,等我来到之后再一同入宫道贺。我连连致歉,未能及时赶到,害得诸位等候多时。之后,我们便一起走进殿内,此时皇后已经穿戴整齐,身着朝服,头戴凤冠,冠上垂下几道珠帘,颇合她的狭窄的脸型,看起来庄严神圣。

    我走上前去,皇后早已将手伸了出来,我轻轻握住,俯身吻了一下,发自内心地祝福她万寿无疆,幸福美满。

    说罢,我正要退出大殿,却被皇后叫住,她请我留在殿内,瞧一瞧其他人是怎么来朝贺的,我心中也很好奇,自然乐于从命。只见众人鱼贯而入,纷纷向皇后呈献玉如意,这种仪式,我在皇帝和太后的万寿大典上也看到过,只是规模要小一些。

    这年冬天,我不仅度过了喜庆的节日,还碰到一些忌日。每逢先皇忌辰,必然也举行悼念仪式,而且礼节特别隆重,当日宫中所有的人必要身着素服,一大早便来到太庙进行哀悼,当日除了斋戒,还要禁绝一切娱乐,以示哀恸之心。

    一天晚上,皇后悄悄告诉我,次日是同治皇帝的忌日,宫中要举行哀悼仪式,希望我身着素装。我点头会意,次日便换了一身黑色的衣服,头上插着青色的花簪,以表达我的哀悼。当我走进太后的寝宫时,她正在佛堂中对着佛像顶礼膜拜。只见她身穿镶着紫边的黑色衣服,头上除了点缀几颗珍珠,再也没有其他饰物。她看上去非常伤心,神情也极为肃穆。礼拜完佛祖后,太后起身和我们打招呼,寒暄之后,我们便告辞了。

    这一日,我一直都在画室中忙碌,直到晚膳之后,才再次见到太后。由于之前德龄格格曾告诉我,在中国,只有办丧事的时候,人们才会穿黑白等素色的衣服,平日里穿,是一种极大的忌讳,太后也是如此。是以我入宫之后,很少穿黑色的衣服,太后见我做如此打扮,不觉一奇,当即让德龄问我缘故,我便如实回答,说是哀悼同治皇帝。太后听了,显然深受感动,拉起我的手,哽咽着说道:“难得你一片苦心,竟能和哀家同甘共苦,哀家深以为念。”说罢,潸然泪下,不能自已。

    太后在这段日子里,不仅要回忆起丧夫、丧子的痛苦,更要面对动荡不安的局势,日俄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东北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使太后忧心忡忡,焦虑不安,难以像以往那样展颜欢笑了。

    我想,一旦日俄交恶,战火烧起,东北便要成为战场,到时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实在是国家之不幸。另外,东北本是满人发祥之地,祖宗陵墓近在咫尺,若是被外人侵扰,又是一件奇耻大辱。然而清廷孱弱,国运废颓,夹在两强之间,实在束手无策。将心比心,太后此时的困境,我也能理解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