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清宫趣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三海宫,我一直紧锣密鼓地推进画像的完成,以便参加圣路易斯的博览会。这时,宫中有些人在斟酌什么时候完稿比较合适。我本以为完稿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只需在画上添上最后一笔便可以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人非常讲究良辰吉日,到了慈禧太后这里,更是事事都要参考黄道吉日。最后钦天监根据历书不断地推算,终于敲定,完稿的最佳时辰,当在1904年4月19日下午四点。

    太后将选定的日期告诉我,并问我能否按时将画作完成。因为无论是画作开始的时间,还是完成的时间,都是经过精心甄选的,太后对此事似乎极为看重,竟表现出一丝忧虑,迫切希望我能够快些给予答复。因为我从未想过画画还要按时日来完成,所以告诉太后,容我仔细想想。我盘算一阵,点头道:“在下一定可以在4月19日四点之前准时完成。”太后听了,如释重负,连连称“好”,并请我务必准时完成,勿要拖延。

    肖像画不断接近完稿,太后也频频来到我的画室,仔细端详画作,看看那些修饰、着色的工序。有几日,太后在早朝后,竟来我的画室看上两三次,看来她心存顾虑,生怕我不能按时完成,以致误了良辰吉时。

    太后头上的珠宝首饰,都是事前由很多官员提供建议,经过反复斟酌后定下来的。然而在画像时,太后有时心血来潮,会觉得某一件首饰不太合适,便立刻换上其他的首饰,而且态度坚决,丝毫不容别人插嘴。她不知道,换件首饰对她来说是易如反掌,然而若要我在画作上修改,可是要费很大的工夫了。不过既然主人提出要求,我从命便是,绝不会出口抱怨。对此,太后显得极为感激,不时地对我说:“如此麻烦柯姑娘,实在过意不去,柯姑娘能体谅哀家的心意,真是慧心之人。”

    其实,我倒不怕有麻烦,但是如此改动,使画像的效果大打折扣,使我不能够画出一幅自认为完美的作品来。

    就在画像即将完成时,太后又别出心裁,令人做出一副画架,在上面雕绘两条飞龙,作二龙戏珠的造型。画架中间镶嵌着一个“寿”字,其余的雕刻也极为精细。太后又令人用樟脑木做一副架座,其形状与中国的镜架颇为相似。说起来,中国的工匠慧心巧思,做出的东西真是巧夺天工,无论放在哪个国家,都堪称大师级的水平。

    新春之后,白天渐长,万木逢春,吐出嫩芽,芳草也渐渐染绿,其间夹杂着一些小花,昭示着春天的到来。三海之上,冰封的湖面也已解冻,春风吹起阵阵涟漪,可爱极了。我们出行,不再乘坐轿子,行走在三海之畔,沐浴在阳光之下,春风拂面,惬意极了。

    精致的游船,停泊在岸边,轻轻荡漾,等着我们再次泛舟湖上,饱览春天的美景。太后的心情也颇为愉悦,经常出来走走。有时我们前往太后驾前请安,却被告知太后一大早便已出门遛弯,我们遂赶往湖边,与太后相会。

    一天清晨,太后与皇帝正在视察三海宫新建的建筑。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时,联军统帅瓦德西曾将指挥部设于三海宫,其手下的士兵曾大肆劫掠,又将许多宫殿付之一炬,现在只能重新起建。在这些建筑群中,自然也有太后与皇帝的行辕,两宫兴致勃勃地参观着,所到之处,工匠杂役一律回避。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栋建筑,完全按照欧洲风格建造的,以供接待外宾时使用。不过,我倒希望这栋建筑能保持中国的风格。我相信,当外国宾客下榻于此时,他们更希望能感受到中国的风情,毕竟,只有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才能对外人产生吸引,现代工业社会将许多民族、国家同化,无论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东西,从文化的角度,这个世界已然黯淡很多。

    有时候太后会坐着来自日本的人力车出游。太后的车子自然精美绝伦,两边扶手各雕着一条金龙,神采奕然,作昂首长吟状,真是惟妙惟肖。车轴被刷得金灿灿,显得极为豪华,车轮则是用橡胶做成,这样更轻便快捷。走的时候,一名太监在前面拖拽,一名在后面推着。太后坐在里面,显得极为享受,但她说,人力车毕竟是东洋舶来的,远不如中国的轿子舒适,她宁愿自己步行,抑或是乘坐轿子。

    在三海宫中,有两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一种是小火车,铁路的起点在中海的瀛秀园,终点在北海镜清斋。当年一些洋务派官员曾上书建议在三海宫建造铁路,其用意是使太后明白铁路的便利以及利益,以便引发太后的兴趣,支持洋务派官员兴建铁路。后来三海宫的铁路虽然建成了,但是太后并不喜欢乘坐火车。

    因为火车运行时会发出巨大的噪音,车厢也太过狭窄,游园时需要恬淡、自然的氛围,坐上这样一种东西,太过无趣。

    另外一种交通工具是汽车,无论是在三海宫,还是在颐和园,都有太后的御用汽车,这些都是中国的官员从国外重金购买献给太后,以此博取太后的欢心。其实,太后对欧洲文明也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对许多舶来的新事物,颇感兴趣。

    在这些汽车中,有一辆被漆成黄色,上面绘着双龙,车厢内设有太后的宝座。一开始,太后乘坐汽车竟然引起争议,原来依照惯例,旁人不得坐在太后的前面,也不可与她平起平坐。然而非如此司机才能正常驾驶。虽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太后决定打破陈规,破例让司机坐在她前面。然而如此一来,官员们纷纷上书表示反对,认为祖宗成法不能随便更改,而且太后万金之躯,不能有所冒险,倘若汽车出了事故,真是不堪设想。如此种种,使得太后只得作罢,放弃了乘坐汽车的想法。我在大内时,太后始终没有尝试过坐汽车的感觉。但我想,以太后那坚毅、富有冒险精神的性格,终有一天,她会如愿以偿,感受一下汽车这个工业文明的产物。

    阳春四月,暖风熏人,人们纷纷走出户外,放起风筝。在中国,风筝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无论老幼,都乐于此道。皇宫之内,各位贵人早就期盼着这个时节的到来,大家一同放飞纸鸢,其乐无穷。太后说,在风和日丽的自然中放风筝是最好不过。跑跑走走,可以缓心舒神,增强体质。筝友相聚,妙语连珠,破闷解难,精神愉快,颇有延年益寿之效。

    风筝的种类,亦有许多,常见的如鹰、蝴蝶、燕子、喜鹊,还有能工巧匠造出长龙风筝,长达数十米,又有宫灯、花瓶之类,造型奇特,手艺精湛。风筝上天有两个条件,一是要在有风的天气下,风筝才能放飞;二是风筝都需要有提线的牵引,“断线的风筝”在短暂的飘远之后必定会掉下来。

    太后放风筝的技巧也是不俗,她将风筝放到天上,遂让我来试一试,然而我并不善于此道,只好婉言谢绝。不过看到皇后、格格们沉浸于此,其乐无穷。不由得怦然心动。

    一天早晨,我们荡舟湖面,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迎着宜人的春风,顿觉心旷神怡。放眼四望,条条柳枝随着和暖的春风翩翩起舞,苍松翠柏被忽紧忽慢的春风吹动,粉色、白色的野桃花开满枝头,娇黄的迎春花开得正旺,洁白的玉兰含苞欲放;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一树树鲜花为三海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忽地,我看到许多戴着顶戴花翎的官员簇拥着一位身着明黄衣袍的人在湖畔忙碌着什么。我当即意识到,那是皇帝。不过,皇帝带着百官来此做什么呢?再仔细看,只见皇帝身边有一头小牛,一张耕犁。我不由问起容龄,才知道今日乃春耕之日。

    原来立春之后,皇帝会进行亲耕,以表示天子劭农劝稼、祈求年丰之意。亲耕之日,一清早,皇帝就着礼服,乘舆前往城南的先农坛。在行过祭享先农等礼仪后,来到观耕台前的籍田里,面南站立,户部尚书跪进耒,顺天府尹跪进鞭,皇帝右手秉耒,左手执鞭,前面耄耋二人牵牛,旁有农夫二人扶犁,户部侍郎负责播种,在礼部、太常寺、銮仪卫等六位堂官导引护驾下,在一片鼓乐赞歌声中,往返三个来回,便完成了“三推三返”的亲耕礼。

    皇帝亲耕,不过是个礼仪,但也有皇帝当真耕田的事。据说康熙皇帝在京南博野视察春耕情况,曾亲持犁器,一气儿耕了一亩地。当时共有万人观看此景。这个场景我虽然不能一见,然而今日看了光绪皇帝亲耕,方知中国所谓天子亲耕、皇后亲桑,绝非虚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