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历史阴影下的神秘职业与“幕后”文化-新时代里的“特种间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科技的发展为间谍工具的演进开足了马力,其中智能化间谍工具的发展已经让这些间谍工具越来越不像工具,它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人的思维和行动准则,成为了间谍本身。

    卫星间谍

    1957年10月4日,苏联用运载火箭向太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紧接着美国在1958年3月将“先锋号”卫星送上了绕地球运行的轨道,这颗卫星至今还在运行着。

    在这之后,各国都争先恐后地涉足外层空间。美国参议员林登·约翰逊就此曾公开发表评论说:“谁要是获得了控制太空的最后地位,谁就获得了对地球的控制权,不管他是出于独裁统治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自由。”这一语道破了太空争夺的实质。

    人造卫星问世不久,很快就被用于国际间谍领域,成为最现代化的窃密工具。用于间谍活动的卫星称为间谍卫星或侦察卫星。

    1959年2月2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里,有一枚高大的“宇宙神——阿金纳A”火箭耸入云端,它那圆锥形的顶端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间谍卫星,美国谍报部门称它为:“发现者1号。”1960年10月,“宇宙神——阿金纳A”又运载着另一颗间谍卫星“萨摩斯”升上了蓝天。它在太空运行中可以进行大量的录音和录像,比如它在苏联和中国的上空轨道上飞行一圈所收集到的情报比一个最老练、最有见识的间谍花费一年时间所收集的情报还要多上几十倍。

    苏联也于1962年发了“宇宙号”间谍卫星,对美国和加拿大进行高空间谍侦察。载至1982年底,美国和苏联分别发射了373颗和796颗专职间谍卫星,总数达1169颗。这1000余名“超级间谍”在几百公里高的太空上,日日夜夜监视着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据有关专家统计,目前各国发射的人造卫星中,70%~80%都属于间谍卫星。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几乎使以色列全军覆灭,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在战争发生之前,苏联发射了一颗“宇宙596”间谍卫星,其位置正处于可能成为战场的地区的上空。苏联利用这颗间谍卫星为埃及窃取了以色列秘密,并为埃及输送情报。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期间,苏、美频繁地发射间谍卫星,对南大西洋海面的战局进行密切的监视,并分别向英国和阿根廷两国提供敌方军事情况的卫星照片。

    利用间谍卫星的高空摄像机拍摄的照片,放大后可以辨认出地面汽车上的号码;利用间谍卫星上的红外感应设备,可以拍摄到地面上经过伪装后的各种军事设施;利用间谍卫星上的电子信号截收设备可以截取各国无线电通讯信号和空间飞行器的遥测、遥控信号。

    某些国家的间谍机关,还通过间谍卫星与潜伏在其他国家的间谍进行秘密联系,指挥间谍进行秘密活动,而潜伏在别国的间谍,也可以通过间谍卫星上的无线电系统,直接向他们的指挥机关请示或传送情报。这样不仅缩短了情报传递时间,而且减少了情报传递过程中被所在国反间谍机关中途截获的危险,这就使情报工作手段发生了一次革命。间谍卫星种类也相当繁多。

    进行侦听、侦察的电子侦察卫星

    电子侦察卫星具有多种功能。它能够截获敌方预警、防空和反导弹雷达的信号特征及其位置数据,能够载获敌方的战略导弹试验的遥测信号,也能有效准确地探测敌方军用间谍电台的位置。这种卫星不单可以搜集情报,在发生原子战争时还可以搜索到敌方导弹的电波,将导弹诱导而自毁。

    苏联与美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发射电子侦察卫星,到1982年底共发射了134与78颗。苏联的电子侦察卫星一般是椭球体或圆柱体,多采用“混杂多颗组网法”使用,即在同一轨道内,发射4~8颗电子侦察卫星,一颗飞过去后,紧接着又飞过来一颗,可以接力式地连续进行通信窃听。这种卫星具有情报联络的功能,可以与世界各地的苏联间谍保持无线电联系。

    美国的电子侦察卫星分为普查型和详查型两种。普查型电子侦察卫星体积较小。往往是在发射其他较大的卫星时,把它捎带上一起发射出去。

    1962年美国发射的“侦察号”电子侦察卫星能够在很宽的频段内对无线电系统进行侦察。这种间谍卫星它在一天中可以两次飞越莫斯科上空,并能把载获到的无线电信号储存起来,当卫星运行到预定地域的上空时,又会自动将情报用无线电发回地面,或用回收舱送回地面。美国情报部门常常用它来截收前苏军总部发至全球各海上舰队的秘密电波。

    用于探测舰艇活动的海洋监视卫星

    海洋监视卫星上面装有红外辐射仪等高灵敏度的探测仪器,不仅能够发现和跟踪海上目标,而且也能够监视水下60米深的核潜艇的活动。更奇妙的是它既能够测量出核潜艇上的核发动机排出的热量与周围海水的温差,掌握潜艇在海下的位置和计算出潜艇行驶的速度,而且还能测出海底山脉、海沟、隆起部位和断裂区的高度、深度和宽度,绘制出精确的海底地图。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中,苏联接连发射了“宇宙—1365号”和“宇宙—1372号”海洋监视卫星,以此来侦察英阿双方的军事战况,并把所获取的英国军队的有关情报马上提供给阿根廷军队,以致阿根廷空军一举击沉了英国特遣舰队中著名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美国曾经提出两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一个是研制“飞弓”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一个是研制“白云”电子窃听型海洋监视卫星。

    从太空向地球侦察的摄影侦察卫星

    这种卫星能在150公里高的空中进行低轨道的飞行,利用望远镜能拍摄地面上的物体,可以观察到坦克经过地面留下的痕迹,分析出水分的浓度,测量出海洋的温度,通过海水水面光反射率变化的情况,测出在海底的潜水艇的航迹。“大鸟”间谍卫星是照相侦察卫星中主要的一种。

    它是由美国空军委托洛克希德公司研制并于1971年发射上天的。它所担任的间谍侦察任务繁多,身兼数职,既对地球表面进行普查侦察,也对重要目标进行详细侦察;既要对目标进行照相,又要对各地的电磁波进行监收。

    另外在1971年美国发射了一颗“KH-9”间谍卫星,也叫“大鹏”间谍卫星。1976年底,中央情报局在美国空军范登堡基地又发射了由美国伍德里奇公司研制的最先进的第五代照相侦察间谍卫星“KH—11”,俗称“锁眼”。

    这是太空间谍战的一个重大突破,因为“KH—11”间谍卫星属于“数字图像传输型的实时照相侦察卫星”。它不用胶卷,而是由卫星上的“成像遥感器”通过扫描方法拍摄地面场景图像,并将这些“高品位远距照相电视信号”采用数字图像的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卫星接收站,这样,华盛顿的国家图像判读中心就能立刻了解到有关国家各个领域的瞬时动态。

    “KH—11”间谍卫星迄今为止已发射了5颗,是当今世界太空中间谍侦察卫星的“王牌”。苏联虽然在1961年4月12日首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揭开了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序幕,但是在间谍卫星研制方面还落后于美国。

    对洲际导弹试验进行探测的早期预警卫星

    这种卫星利用红外线来察知对方导弹、舰艇等情况,以便己方进行防卫。当洲际弹道导弹从发射井呼啸而出后,对距离8000~12000公里以外的目标只要30分钟就能命中。这就要求有一种武器能够在导弹到达目标前就能够侦察到攻击导弹并发出战略预警,及早使人们进入防空洞或者发射反弹道导弹在大气层外拦截撞毁前来袭击的敌方导弹。这项任务现在主要是用导弹预警卫星来执行完成的。

    由于利用导弹预警卫星从太空搜集军事情报和传递信息资料在经济和实用价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卫星已成为管理、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的关键环节,在执行战略术任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导弹预警卫星是由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末率先研制的。

    1960年至1966年,美国先后发射了12颗米达斯号试验型预警卫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爱国者导弹以较高的命中率拦截了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这种预警卫星起了很大作用。

    苏联1967年发射首颗试验型预警卫星,1972年9月开始发射实用型预警卫星。它的卫星拦截的侦察设备和性能与美国卫星相当但重量较大。

    间谍卫星中有的身兼数职,同时进行空中摄影、导弹侦察、核爆炸探测和侦收雷达、电讯等无线电信号。还有一种母子卫星,子卫星像搭乘班车一样,随母卫星一起射入轨道,然后再弹射出来,进入自己的轨道执行间谍任务。美国曾发射过一颗可分裂的人造卫星,这颗卫星上天以后分裂成27颗小卫星。

    至于各种卫星的数量,更是使人瞠目。据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资料显示,截至1985年,环绕地球的卫星和各类航天器已达3363个,美国和苏联约占90%。目前,留在太空的卫星有数千颗,仍在工作的有300颗,其中绝大多数是美国和苏联的。虽然这些间谍卫星数量惊人,但往往也有很多失误的地方,甚至闹出了一些笑话。

    例如,1959年6月,中情局为了把自己的间谍卫星开发项目伪装成生物医学研究项目,将几只田鼠放入发现者一Ⅲ型助推火箭内。不料就在卫星发射的前一刻,火箭舱的湿度计突然显示湿度为百分之百,令发射控制中心的先生们手足无措。事后发现,原来湿度探测器的上方正放着田鼠笼子,田鼠撒的尿把探测器浇了个透湿。田鼠尿干了以后,卫星总算发射上天,但最后还是摔进了太平洋。

    另一件事就是间谍卫星拍摄的照片落入了委内瑞拉的农民手中。1964年7月7日,位于委内瑞拉西南部拉弗里亚镇附近的两名农场工人偶然发现了一件奇怪的金光闪闪的东西。实际上,那是间谍卫星上的胶卷箱。两名工人把这个东西交给了农场主,农场主将它标价出售,却等不来一个买主。他只好把这怪怪的东西上的零件拆下来,给孩子们当玩具。

    这件事最终传到了美国驻委内瑞拉大使馆那儿。中央情报局的官员们闻讯很快赶到农场,以美国空军人员的身份买下已经摔扁了的胶卷箱。他们假称,这玩意的出现只是因为美国航空和航天局的一次试验出了差错。

    但从人造间谍卫星的发展来看,它仍具备无法替代的优势。间谍卫星比其他间谍工具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是在几百公里以上的高空绕地球飞行。它的一张照片所覆盖的面积就抵得上几百张航空照片,其包含的情报容量之大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间谍卫星既可以对地球表面进行大面积覆盖式的普查,也可以就具体的目标进行反复的详查,加上不受大气干扰,因而能拍摄出清晰度极高的照片,而卫星上红外线传感器则可以剥下导弹发射场上的任何伪装,甚至连军事设施里的能够发出热量的炉灶、电钟、收音机都可以探测到。所以间谍卫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各国情报部门所钟爱。

    虚拟间谍——网络黑客

    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间谍成为各种间谍类别中的新宠。计算机网络为间谍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手段,引发了一场间谍手段的革命。网络间谍只需要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或一个可上网手机),再加上他们魔鬼般的大脑,吞云吐雾间就可以轻取敌方的机密,将世界搅得天翻地覆。

    网络间谍多为黑客高手。1998年2月,一名自称“分析家”的18岁以色列青年特南鲍姆,成功地闯入美国国防部的电脑网络。另一个名为“下载大师”的“黑客”组织,也声称曾闯入美国国防部的电脑系统,并将系统中的一个控制全球定位系统的软件下载。

    常识告诉我们,当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依赖程度越高时,一旦这个事物遭到破坏或者攻击,对人们造成的损害就越大。而网络作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高技术实体,其脆弱性也是与生俱来的:其薄弱环节可侵入、可破坏、可干扰,难以抵挡来自外界的攻击。因此,因特网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与精彩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隐患。因为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网络都建立在因特网这个全球性平台上,这就为网络窃密、网络攻击提供了路由。

    肆意泛滥的计算机病毒、无网不入的“黑客”正使网络变得更加脆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过:“网络和计算机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时也会成为‘黑客’和恐怖分子威力巨大的武器。”在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里,无网不入的“黑客”是网络安全最大也是最严重的威胁。

    在不断扩大的计算机网络空间中,几乎到处都有“黑客”的身影,无处不遭受“黑客”的攻击。计算机网络中存储、传输着大量机密信息,吸引着各国间谍的注意力,计算机网络间谍应运而生。海湾战争中,来自荷兰的自由间谍利用计算机网络大量窃取了美军的军事情报。2000年10月,世界电脑软件业的龙头老大——美国微软公司被“黑客”盗走了最新版本的视窗和Office操作系统。而一种叫做“间谍”的电脑程序可以记录下在电脑上的一切操作过程,包括密码在内。它从来不会显现出来,电脑用户根本就不知道。

    “千足虫”间谍

    “千足虫”间谍实际上就是网络“黑客”的一种。曾入侵过印度的核工业部门,也曾在美国军方“北约防空指挥中心”计算机网络中盗走许多核心机密,包括美国指向俄罗斯的全部核弹头的数据与资料等核心机密。未来的网络战,“千足虫”间谍将同时担负双重任务,即在有目的地窃取重要的军事机密后,将以能疯狂吞食计算机数据的“逻辑炸弹”,能造成网络大面积堵塞的“ping炸弹”,能通过网络传输、短时间内瘫痪网络系统的“磁爆炸弹”为手段,使敌方指挥控制系统彻底失去功能。

    “机器虫”间谍

    “机器虫”间谍是纳米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如“间谍草”、“间谍蚊子”、“间谍苍蝇”、“间谍蚁兵”、“微型侦察器”等。是能够破坏敌网络系统、搜集情报信息的“微型攻击机器人”,体积似硬币大小。瑞典科研人员已成功地研制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人。

    由于其长度不足1毫米,故被称为“机器虫”,有8条腿,能以每秒钟1厘米的速度移动或以每秒钟100厘米的速度飞行。它最终可能成为网络间谍中的一员。在它的顶部安装一部超微型摄像机,控制者能让其深入敌后进行间谍活动,或让其直接进入敌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收集敌方的情报,并根据指令攻击和破坏敌方的网络系统,使敌方失去对己方部队实时控制的能力。

    另外还有正在设想中的“混血儿”间谍等等,都是成功获取情报的方式。

    从网络间谍与传统间谍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着鲜明的特点:网络间谍隐蔽性好,不易暴露。用计算机网络窃取情报几乎不留任何痕迹,通常也不会对目标计算机网络造成损害,因此很难被发现和分辨出来。

    网络间谍工作效率高、威胁大,一旦计算机网络间谍侵入重要的计算机系统,特别是获得访问特权,间谍们就能够以此为基地,源源不断地获得大量的高度机密的信息,而受害者一方往往还不清楚自己所受的损失。从理论上讲,网络间谍可以从世界上任何一个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尝试进入敌方计算机网络。这样,计算机网络间谍坐在本国整洁的实验室内,就可以窃取对方机密信息,而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网络间谍可以在几千公里之外,一边品味咖啡,一边窃取对方的核心机密,悄然展开一场大战。

    现代社会的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网络化的社会以及由此导致的网络化的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而且对国家关系和国家安全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网络改变了人类进行战争的方式:不费一枪一弹的战争威胁已经摆在面前。当受到攻击时,你甚至会茫然不知。和明目张胆的武力进攻比较起来,网络进攻似乎要“文明”得多。在网络战争中,既听不到隆隆的枪炮声,也看不见滚滚的硝烟,看到的只是键盘的敲击、鼠标的滑动。可是,网络进攻所带来的“杀伤力”往往是传统进攻所无法比拟的。网络进攻可以导致国家政治失控、经济混乱、军队战斗力丧失……

    美国军方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被称为“国防信息基础结构”,这一庞大系统由210万台计算机、1万个局域网、100个广域网、200个指挥中心和16个大型计算机中心组成。美军是世界上最依赖计算机网络的军队,从军事指挥、武器装备,直到人员调动、发放军饷都高度依赖计算机网络。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来自荷兰的自由间谍利用计算机网络大量窃取了美军的军事情报,收集到几次战役中的人事调动、后勤及武器系统方面的数据,还有“爱国者”导弹发射情况及有关核武器、“沙漠盾牌”、“沙漠风暴”行动等情报。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第一幕——美国的“斩首行动”,就是美国人根据网络间谍提供的萨达姆行踪情报临时发动的。

    同时据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消息,俄罗斯逮捕了一名为美国中央情报局输送俄罗斯机密情报的电脑黑客。该黑客为立陶宛人。据说他已经详细交代了他通过非法入侵俄罗斯FSB的电脑系统,以获取机密。他在将情报传给立陶宛国家安全部的同时又发一份给美国CIA。他窃取的情报包括FSB的组织机构、全体工作成员名单以及俄罗斯对西方国家的一些对付措施等相关内容。

    最重要的是:CIA可通过黑客定期从FSB获得及时有效的各方面的情报。该黑客还承认他曾经在波兰的一次秘密会议当中企图应征FSB的间谍情报员。

    在经济领域,间谍的活动同样猖獗。当代国际社会中,几乎每个国家的经济系统都通过电脑、光纤通信、卫星等信息技术手段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在一起,形成世界经济网络。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先进的国家可以借网络为手段打败信息技术落后的国家,或者控制这些信息低端国家的经济运行。随着经济运行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密切,网络安全对经济安全产生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大。

    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统计,美国每年因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圆。美国网络安全专家声称,一次成功的“网络恐怖”活动也许能使美国整个金融市场或美国民航管理局的网络陷入瘫痪。在中国,仅CIH病毒就曾经使36万台电脑遭受攻击,经济损失达12亿元。可以说,网络安全已上升为一个事关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经济有序运行的全局性问题。

    这种既没有硝烟,又无声无息的网络间谍战同样会令人谈虎色变。网络间谍虽然不能像寻常的间谍那样用手枪或毒药去夺取对手的性命,但却可以在一瞬间卷走或毁掉对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数年积累。使对手的网站陷于瘫痪。

    将来,也许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比得上网络的瘫痪更可怕。间谍是战争的产物,其自身的价值与战争的激烈程度成正比。网络间谍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在网络间谍战中,知识和技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未来的社会是网络的社会,它仍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而网络间谍在未来的竞争中始终是各方都需要认真研究和对付的一支可怕的力量。

    商业间谍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愈演愈烈。商场如战场,“间谍”从来不寂寞。商业间谍有针对性地盗取商业秘密,手段日新、花样百出,企业损失惨重。而这类商业机密案处理难度相当大:立案难、取证复杂、相关法律法规欠缺、执法人员的专业知识较贫乏。

    据有关媒体报道,“财富500强”的大公司里,几乎每家都设有“竞争情报”部门,从事商业情报信息的间谍业务。例如摩托罗拉公司在世界各地都布有情报点。它们的任务就是监视竞争对手,窥探对方有无兼并计划或有无新技术等有可能影响到竞争大局的情报,甚至监视同行公司的信心和士气。摩托罗拉的情报部门是1982年由中央情报局的一个退役间谍组建起来的。另外还有可口可乐、3M、通用电气和英特尔等公司,全都派重要人物负责调查商业竞争对手正在干些什幺,甚至偷窥对手的策略和动向。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间谍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而商业机密对高科技企业影响非常大,拷贝一个文件就可能造成企业几千万元人民币的损失,内地民营高科技企业往往成为境内外商业间谍下手的目标。在当今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市场环境下,笼统地说企业进行竞争对手分析,就可能出现前“盲人摸象”现象,其实际效用将会大打折扣。

    因此,企业首先要对已经确定的竞争对手进行持续的跟踪了解,搜集对手的信息,尽可能掌握对手的经营动向,及其可能对本公司产生的影响。此外,也可以进行反向思考,即本公司的经营策略可能对竞争对手产生哪些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套有序地能够采集和记录竞争对手信息并能随时调用的体系——竞争对手信息搜集系统。在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企业应当对资料进行经常性的专门研究。例如,企业拟将某个竞争对手作为收购对象或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对象时,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再如,从持续的资料采集中发现,竞争对手在某个区域进行大量投资或在短期内招募了大批科学家,其目的何在?通过专项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竞争对手信息搜集的另一个作用是,与竞争对手的经营管理业绩和能力进行分析比较,以促使自己改善企业的管理和业绩。

    一双皮鞋破解合金的秘密

    苏联曾在美国放风说,准备挑选一家美国飞机制造公司,为苏联生产100架巨型客机。美国三大飞机制造商闻讯后,都想抢这笔大生意。波音公司为了第一个抢到生意,同意20名苏联专家到飞机制造厂参观考察。这些专家在波音公司被敬为上宾,不仅仔细参观飞机装配线,而且还钻到机密的实验室拍了几万张照片,弄到了大量的资料和制造巨型客机的详细计划。当美国人发现苏联利用波音公司技术设计制造了喷气式运输机时,经波音公司的技术人员一再回忆,才想起苏联专家考察时穿的鞋有些异样。原来,他们穿的是一种特殊皮鞋,鞋底能吸住从飞机部件上切削下来的金属屑,把金属屑带回去一分析,就得到了制造合金的秘密。

    此外,正确的情报可避免企业犯错误,在经济景气低迷,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之际,美国很多大企业每年耗资百万美圆以上刺探竞争对手,将获得的信息直接用于发展公司策略上。

    某家营业额高达数十亿美圆的全球高科技公司所雇用的一位顶尖企业探子表示:收集得来的情报曾帮助他的公司打赢与竞争对手的殊死之战。正确的竞争情报可使企业避免犯下代价昂贵的严重错误。

    诚如美国得州仪器全球业务行销资深副总裁麦克奎利所说:“假如你浑然不知,你就可能损失惨重。”他认为竞争情报是企业的最佳警钟。

    针对无孔不入的商业间谍,企业的反间谍工作丝毫不能懈怠。一方面,企业要更加重视对情报进行系统的搜集,同时,加强保护措施,防止内部秘密走出公司大门。譬如,为了使工业间谍无机可乘,企业会利用媒体或互联网上的BBS,制造大量无用的垃圾信息,以迷惑竞争对手。一些保安公司也会向大型企业提出建议,如慎重挑选合作者,深入调查秘书、司机和保安人员的背景,甚至调查为高层管理人员的夫人们提供服务的人。还有一些美国公司要求高级管理人员留意收音机、手表和计算器等电子礼物可能带来的危险,还建议大家注意掉在桌上或附近的墙皮,并永远别让电话、电力公司修理工逗留的时间过长。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副产品是使商业间谍活动日趋猖獗。近年来,许多行业的间谍活动日益盛行,以至于许多公司不得不投入巨资加以防范。业内权威人士认为,市场竞争迫使每个公司都竞相搜集情报,但问题在于如何区分合法研究和不道德甚至是非法活动之间的界限。虽然商业间谍的某些行为是不合法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使用间谍来搜集国外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各种情报。

    情报已然成为获取核心机密和知己知彼战术的延伸,惊人的利益诱惑让员工和雇主们屡屡铤而走险。而这其间表现的已不仅仅是情报,还有战略和策略的思考——商业间谍战和反商业间谍战亦包含了企业战略战术的需要。

    自由间谍的发展

    谈到间谍,人们总是联想到英国陆军情报总局、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德国联邦情报局等谍报机关。由于这些机构都是国家机器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就让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凡是间谍,都是隶属于一定的国家或者政治集团。可是随着各类间谍事件的不断曝光,尤其是最近以来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工业间谍案以及国际情报贩子对台湾军事基地进行刺探等事件的发生,使另一种日益活跃的间谍身影出现在人们视线之中,他们便是所谓的自由间谍。

    自由间谍,他们与雇佣兵以及杀手几乎是一类性质的人,只要有钱,叫他们做什么都可以。很多高级的自由间谍根本就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公开身份可能是政府公务员,可能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可能是一名招待员,也可能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当然,这些自由间谍也是非常骄傲的,他们也有骄傲的本钱。用一名知情者的话来说,低于一千万的生意就根本不用去找他们了。而且他们中间很多人根本就不是看钱的多少,而是看任务的难度,既然有雇佣兵这种为战斗而生存的职业,当然也有职业间谍这种专门为搜集各种绝密情报而存在的人了。

    自由间谍作为间谍的一种,他们大多数也从属或依靠于一定的民间组织或集团(网络间谍例外),只不过他们工作的动机多数为经济目的,不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些间谍或组织不再有泾渭分明的政治界限和理念差别,为了经济利益他们可以自由地为不同的雇主提供情报服务。

    自由间谍公司

    自由间谍往往从属于一定的民间组织或集团,专业自由间谍公司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组织,那里集中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自由间谍。

    其中便有众所周知的自由间谍公司——鼎鼎大名的简氏情报集团,竞争情报职业者协会等等。

    简氏情报集团成立于198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防务、宇航和运输方面的情报机构和出版商,向用户提供上述领域内广泛的情报产品和分析服务。

    它旗下的《简氏防务周刊》更是赫赫有名,每周报道世界各国的最新军事装备新闻。而每年出版的《简氏舰船年鉴》、《简氏飞机年鉴》也是专业人士必不可少的最权威的参考资料。该集团派驻世界各地的百余名记者(其中《简氏防务周刊》便拥有70多名记者)可以说是自由间谍。

    此外,美国的经济学家情报集团和英国的情报文摘也都是世界闻名的专业商业自由间谍和情报公司。自由间谍的类别可谓是多种多样,包括工商业间谍、军事间谍以及网络间谍等等。他们的存在,为本已光怪陆离的间谍世界又增添了一道奇特的风景。

    竞争情报的作用如此巨大,以至于许多包括纽约的摩克制药公司(Merck & Co.)、瑞士苏黎世银行、瑞典大财团ABB集团在内的公司,都用竞争情报部替代了他们的企业或战略规划部。

    美国杂志《Salon》说,美国叫得出名字的企业几乎都有雇用间谍,在CEO的脑海里,这只是生意的成本之一罢了。

    工商业自由间谍

    人类工业的进步和商业的繁荣,使工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各大公司、财团都十分重视对竞争者情况的掌握,一些欧美和日本的跨国公司,都在内部成立了各自的情报部门,高薪聘请在情报搜集方面有所专长的自由间谍,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情报保障。

    全球商业间谍活动日趋活跃,据有关媒体报道,“财富500强”的大公司里,几乎每家都设有“竞争情报”部门,从事商业情报信息的间谍业务。像可口可乐、3M、通用电气和英特尔等公司,全都派重要人物负责调查商业竞争对手正在干些什么,甚至偷窥对手的策略和动向。

    摩托罗拉公司更从美国中央情报局挖来上星级的专业情报和侦探人员,组建起公司的情报部门。就连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也组成了25人的竞争情报部。

    企业不关心商业间谍如何搞到情报,但是他们确实想要情报,为此不惜代价。公司之间的战争是极其残酷和丑恶的,企业领导人不仅想要对方的技术和商业机密,而且还想掌握对方的阴暗面。

    在硅谷,盗窃创新成果已经屡见不鲜。偷窃手段花样翻新:窃听电话、截获传真和电子邮件、雇佣黑客侵入对方的核心网络系统,有的商业间谍在写字楼转来转去,乘人不备顺手牵羊,一旦被抓获,就伪装成普通小偷。

    很多雇佣商业间谍的公司都认为,女性是最佳人选。工商业领域过去一直是男人的天下,他们几乎独占了所有要害部门的领导职位,人们也习惯于认为女性职员能够获得核心机密的可能性很小。

    正因为如此,女性商业间谍不容易受到怀疑,而且,3个女人一台戏,女人之间闲聊起来可以无边无际,通过聊天获得情报的机会大增。另外,在所有的职业中,秘书、助理、清洁员是最容易找到工作的,这恰好都是属于女性的职业。

    一方面,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和寻求发展的捷径,要千方百计探知对手的秘密;另一方面,对金钱和刺激的追求,女性并不输给男性,以至近年来女性商业间谍的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

    军事自由间谍

    军事自由间谍不同于一般的军事间谍,他们的工作不是为了帮助利益集团在军事斗争中取得胜利,而是直接以自己所搜集的情报换取价值不菲的经济报酬。但他们的工作往往危险性更大,稍不留神便可能身陷囹圄,甚至会丢掉性命。

    2002年8月,在国际情报机构的协助下,意大利警方成功逮捕了桑吉瓦·鲁普拉赫,此人是全球最大跨国军火走私集团头目——“孤狼”维克多·布特的高级助手。他不仅疯狂从事军火、钻石走私,而且还长期协助“基地”组织和阿布沙耶夫组织等进行军事情报搜集活动,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自由间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