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调查-开弓没有回头箭——对河南蓝牌集团商丘啤酒有限公司的调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河南蓝牌集团商丘啤酒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商丘啤酒厂。该厂始建于1981年。建厂之初,该厂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春风,迅速发展。到1995年,形成了年生产能力达20万吨、固定资产3.6亿元的国家大型企业,名列全国啤酒行业“十强”之列,成为商丘地区的税利大户。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该厂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突出表现在:市场信息迟缓、内部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下降、竞争能力较差、生产成本居高、领导决策失误等等,致使企业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越来越被动,企业连年亏损,濒临倒闭的边缘。

    1999年初,商丘市委、市政府对河南蓝牌集团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的领导班子先后多次召开职工代表会、党员干部会、销售人员会和客户座谈会,屠令臣等领导还多次深入车间班组与职工反复交谈,针对商丘啤酒有限公司生产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探求计策,理清思路。很快,新的领导班子制定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顺应企业发展需求的新规划和新措施,企业也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从1999年起,产值、利税及职工工资福利都较过去有了大幅度增长。我在商丘市政府挂职锻炼期间,曾被市委分工联系该企业的环保工作,因而得以多次到该企业调研。我认为该企业走出低谷,重振雄风的实践表明:国有企业只要始终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不断加强管理,始终坚持不断科技进步,一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继续发挥国民经济主力军的作用。

    商丘啤酒有限公司新的领导班子,自1999年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根据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深化企业各项改革

    商丘啤酒有限公司新的领导班子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到了攻坚阶段,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用大气魄,更加大胆地推进改革进一步深化,用改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在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上,采取的措施是:首先重新调整班子成员设置,变条块分割为分线管理,班子成员由原来的14人调整为7人,处室采取合并、设立、撤销等形式进行重组,所有中层正职全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并充实5名大中专毕业生任车间副主任,形成了高效灵活的用人机制。经过改革,压缩了管理人员,减少了管理成本。中层领导由原来的88人调整为现有的48人。二是车间处室层层优化组合,车间精简富余人员152名,处室精简76人,全部充实到临时工岗位,实现了车间基本上无临时工、季节工,同时剥离非生产性单位,汽车队剥离分流25人,机修车间剥离分流21人,酵母回收、麦糟干燥剥离分流45人。1999年全厂月工资平均80万元,2000年则降至62万元,月节支18万元,而职工人均工资由1999年的420元增至460元,实现了减员增效,职工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三是分配制度上,对行管人员实行以岗定薪的岗位工资制,对生产车间实行“合格品吨酒工资制”,对营销人员推行“四定一考核销售回款计提费用”承包制,并且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比例将职工的工资收入与销售指标挂钩,大胆拉开工资收入档次,从而有效地增强了职工的营销意识和效益观念。同时,他们还对后勤管理制度等彻底进行改革,有效地堵塞了漏洞、降低了消耗、提高了效益。

    在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度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他们按照商丘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根据《商丘市进一步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蓝牌实际,借鉴外地经验,经认真研究论证,于2000年8月制订了《蓝牌集团改革方案》,10月份获得市国企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批准。第二阶段改革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以经营管理者为主体的社会自然人持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探索国有企业体制创新的有效途径,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理顺产权关系,调整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以利于企业以新的机制和活力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与此同时,他们还对原来的一些不合理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改革,把管理提到“企业最主要的生产力”的高度。他们结合蓝牌自身的实际,在加强内部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严把消耗关,把酒损、瓶损、粮损、煤损等消耗指标层层分解到处室、车间、个人,每月考核,与效益工资挂钩,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仅煤一项2000年与1999年相比就降低成本50余万元;二是狠抓了物资采购管理,理顺供应渠道,大宗物品采取比价进购制和模拟购进制,同时严格检验入库发放手续,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大米、麦芽、包装物,2000年与1999年相比降低成本400多万元;三是严格执行归口管理和一支笔审批制度,对各车间维修项目和公司招待费、差旅费、通讯费、小车管理费、医疗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层层审批把关,严格压缩各项非生产性开支,2000年较1999年同期压缩30%;四是加大清欠力度,对职工内部欠款和外欠款加大清欠回收力度,2000年共清理职工内部欠款86万元,外部回收旧款47万元,使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五是修旧利废、革新挖潜取得显著成效,2000年大修认真借鉴外地同行厂家管理的先进经验,变大修为保养,能维修的不制作,能制作的不购买。加之平时的维修费用,年总费不得突破80万元,吨酒费用严格控制在7.5元以内。政策出台后,全厂职工都能站在全厂的利益上来正确对待2000年的大修工作,并在实际工作给以积极配合,至12月中旬,整个大修工作全面结束,总花费却不超过15万元,与1999年相比,节约资金近300万元。

    二、根据企业参予市场竞争需求,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近年来,全国啤酒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少厂家不拼质量拼价位,只讲市场不讲效益,导致了很多厂家亏本经营,负债累累。为抢占市场,蓝牌集团也一度走进了“低档大路产品亏本经销,中高档盈利产品销路不足”的怪圈,照这样走下去,只能成为抢夺市场的牺牲品。新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决心在加大科技含量、开发新产品上做文章,以过硬的产品来迎接市场的挑战,决不能再做为占市场而不考虑本厂效益的傻事,从而树立了产品开发的新观念,不跟在别人后面搞开发,而是独辟蹊径,另有新意。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存一代,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奇。用新品、精品推动产品上档,靠新、奇、特、优来开拓市场得效益,近二年他们积极推进品牌延伸和名牌带动战略。他们根据啤酒消费多元化和消费者追求营养保健的心理,集中技术力量,投入300多万元资金,先后开发出蓝牌葡萄啤、12度金蓝、天然泉啤酒、中华金博士、纯生啤酒、螺旋藻、枸杞、绞股兰、火锅啤酒等中高档新品,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结构,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该企业新开发的蓝牌螺旋藻、枸杞、绞股兰以及蓝牌姜汁火锅啤酒、蓝牌红枣火锅啤酒等营养保健系列,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在不同季节的消费需求,以上啤酒的问世填补了国内啤酒业的空白,被有关专家称为啤酒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00年销售以来,销量节节攀升,在武汉、天津、郑州、徐州、石家庄、商丘等城市成为餐桌上叫得响的品牌和消费时尚。该厂生产的10度干啤、12度金蓝在2000年度国家级评酒年会中摘取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蓝牌螺旋藻、枸杞、绞股兰保健系列在2000年中国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产品展销会上又荣获了科技成果一等奖。2000年元月至十月共完成产品72012吨,比1999年同期增长15%;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0457万元,比1999年同期增长19.43%;实现销售收入10242万元,比1999年同期增长13.06%;吨酒平均成本1391.21元,比1999年同期下降4.52%。

    三、根据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的要求,不断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蓝牌集团新的党政领导班子调整后,面对新形势下企业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拓宽了党建工作思路,他们时刻不忘树立党的威信,坚持不懈地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光辉形象,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首先牢固确立党委的政治领导地位,保证企业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他们根据企业党的工作的特点,明确了党委六项职责:①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②保证监督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③参与企业重大决策;④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中层以上干部的选拔任免,经总经理提名后,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并负责干部平时的培育、教育工作;⑤领导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职工队伍;⑥领导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他们坚持不懈地抓班子建设,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范围和制度,加大工作力度。对于企业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企业体制改革和转机建制、企业重大投资引资和产权变更、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任免、企业年度目标任务制定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职工利益分配和生活福利、需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重大事项等都坚持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这样既保证了党委成员能够经常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也提高了党委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他们还始终坚持企业党建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要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去,想方设法促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从严治党,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树立党的威信、保持党的良好形象。

    二是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加向心力,推动生产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党组织才有吸引力和凝聚力,职工群众才能有向心力,才能更好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他们近二年来,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树典范、扬正气,大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党委在生产一线开展了“优秀共产党员”评比挂牌活动,在广播上开辟了“优秀共产党员系列报道”专题节目,并摄制“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录”宣传版面悬挂在生产区大门旁边,使这些先进模范人物在车间里有“形”,在广播上有“名”,在大门前有“彩”,形成了立体交叉式宣传阵势,收到了良好效果。他们还办起了通讯站、广播站、厂报——《蓝牌青年》,并鼓励通讯员写稿,为该企业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企业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不仅大力提倡“讲”奉献,而且提出“奖”奉献,设立了“劳模特殊津贴”。每年集团评出10名最佳劳动模范,除了大力表扬,给予很高的荣誉之外,还给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津贴,叫“劳模特殊津贴”。资金由集团直接拨付,不占各单位承包费用,在职工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们还切实抓好党员教育和职工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党员和工人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文化素质。2000年共办培训班20多期,有党员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技术质量、生产管理、设备管理、钳工技术、电气自动化、服务管理等有关内容,大大提高了党员和职工的政治和业务水平。党委还注重抓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他们把那些闪现在企业和党员、群众身上分散的、零散的闪光点集中起来,加以整理和升华,形成独特的蓝牌企业文化。其内容包括企业的外部形象、标志、工作和生活环境、企业行为、经营管理哲学、企业的组织特色、员工的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并都定了一定的标准,突出蓝牌文化的特色。如他们把“蓝”字目标作为企业的标志,悬挂在企业明显要址,把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归纳为20个词组、80个字,打印在每个职工岗位证的前面;把企业的组织道德规范和蓝牌人的价值归纳成通俗易记的语言和最全面、科学的内涵,书写在新办公楼两头耳房楼对面墙壁上,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在内容和形式上全显现着蓝牌特色。这项工作开展以来,不但激发了广大职工争当一名合格蓝牌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增强了他们心系蓝牌,紧围党委的向心力。根据国企职工政治思想觉悟较高、民主参政意识较强的特点,他们还坚持抓实行“厂务公开”,增强企业管理和分配清晰度,变口头说教为实际行动。消除职工疑虑,使职工明明白白干工作,痛痛快快做贡献。在党委监督下,集团多次开展“厂务公开”活动。新党委组成后,“厂务公开”工作纳入了正常化的议事日程。首先是工资分配公开。谁贡献大,奖到明处,不但个人能够拿得心安理得,而且还能够激励大家共同努力。各单位有权自行制订分配计划,但发完以后,必须将签过字的工资表交人事处审查,由人事处审查并复印,后在“厂务公开栏”中公布,接受全体职工的监督。其次,财务费用公开。财务处每季度将财务收支情况、企业运营情况说细列表公布,包括公司领导各种费用支出情况和比例,各车间、处室、分公司收入、支出情况,并附有分析报告。对分析报告要求详实准确,由党委组织部分单位和人员进行评估打分。第三,通讯费用公开化实行固定包干,除总经理外,任何人不能报销。第四,加强审计力度,审计处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审计各承包单位往来账日和收支情况,严格按照会计法和公司制度执行,任何单位不得私设小金库和欠外账,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三是切实加强基层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把各基层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放在党委工作的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各支部根据各自所在单位的工作特点,制定了支部和党员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党委要求每个党员在企业改革和生产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职工群众做出榜样。由于该企业党建工作卓有成就的开展,提高了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加了全体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000年,该企业党委被表彰为“河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