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常识必读-电脑基本常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神奇的电脑

    电脑是人类发明的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快速运算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电子设备,是人们用来对数据、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存储、加工与处理的有效工具。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脑问世以来,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计算、工程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

    最初的电脑不仅体积大、用电多、造价高、可靠性差,而且只有专家才能使用它。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管被晶体管代替,晶体管又被集成块代替,后来又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脑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完善,这样才出现了今天的“微型电脑”。我们后面提到的电脑都是指微型电脑,简称“微机”。

    现在电脑的应用非常广泛,走到大街上,到处都可看到电脑打字、激光照排的广告;走进银行,看到的不再是古老的算盘,而是崭新的电脑;走进飞机售票处,也是漂亮的电脑一字排开,只要手指轻轻一按键盘,所需要的信息立刻就会跃上屏幕,再按打印机,过一会儿,屏幕上的信息就打印在纸上了;走到商店,可以看到有触摸屏的电脑,用手轻轻一按就可以得到所要的提示;当打电话时,经过电脑的处理,可以看见正与你通话人的一举一动。

    电脑的特点

    在电脑问世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已是无孔不入。电脑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1)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具有逻辑判断与加工能力是电脑的最大特点。电脑不仅能够完成加、减、乘、除等数值运算,还能实现逻辑运算。即电脑进行对与错、真与假的判断,在事先存入其内的程序控制之下,能够根据前几步的计算或判断的结果,自动决定下一步的工作内容,不需要人为干预而自动快速完成许多复杂的任务。

    (2)存储容量大

    电脑具有记忆(或称存储)大量信息的能力,这是它区别于其他任何计算工具的一个本质的特点。近年来,由于电子元器件集成度和存取速度的提高,各种类型电脑内部存储容量也日益增大,为电脑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运算速度快

    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工具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构成电脑的逻辑元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电脑的中央处理器的工作频率也越来越高,加之许多技术的不断更新,使电脑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目前,电脑最快的运算速度可达每秒钟数百亿次。正是由于电脑调整运算能力,使大量用手工计算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性,也使得许多要求快速响应的自动控制得以实现。

    (4)通用性强

    由于电脑使用数字化信息表示数值及各种类型的信息,因而它不仅可作算术,也可作逻辑判断;这使电脑具有极强的通用性,不仅能进行数值计算,也能够进行非数值性的处理,如图形处理、信息检索等;可应用到各个科学领域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其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的信息处理领域。

    电脑的发展史

    电脑从产生到现在,一共经历了四代:

    (1)第一代电脑(1946~1958年)

    第一代电脑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因此,通常人们又称第一代电脑为电子管电脑。用水银延迟线或阴极射线管作主存储器,用磁鼓作辅助储存,采用纸带、卡片、磁带等进行输入和输出,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写程序。这一代电脑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研究。它体积庞大、笨重、耗电多、可靠性差、速度慢、维护困难。其主流机器为UNIVAC。

    (2)第二代电脑(1959~1964年)

    第二代电脑的硬件部分采用了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体积减小,但功能增强,这一代电脑又被人们称为晶体管电脑。辅助存储器采用了铁氧磁芯和磁鼓、磁盘,开始用高级语言(FORTRAN、COBOL、ALCOL等)编写程序,并出现了管理程序。该阶段的电脑使输入、输出和运算可“同步”进行。电脑的应用已经从军事领域和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它的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耗电量减少、速度加快、可靠性增强。其主流机种为IBMT00系列。

    (3)第三代电脑(1965~1970年)

    第三代电脑的硬件部分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晶体管,因此又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电脑。采用微程序技术和流水线技术提高了电脑的灵活性和运行速度;软件方面管理程序已经发展为操作系统,并出现了诊断程序。这一时期的电脑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以及过程控制。由于元器件体积减小、功能增强,使得电脑的体积、重量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和可靠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4)第四代电脑(1971年至今)

    第四代电脑的硬件部分采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引入光盘。外部设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软件更加丰富,并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行业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新型的工业部门。电脑的体积、容量、功耗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和可靠性等有了大幅度提高。微型电脑的出现,开始形成网络。

    电子电脑在经历了上面这四个发展阶段以后,目前正向第五代过渡。第五代电脑与前四代电脑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讯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电脑系统,它不仅能进行数值计算和处理一般的信息,而且主要面向知识处理,具有推理、联想、学习和理解的能力,能帮助人们进行判断、决策、开拓未知的领域和获取新的知识。

    电脑的用途

    自从电脑问世以来,电脑技术就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并广泛深入到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和巨大的影响。按应用电脑的特点,电脑的应用领域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1)科学计算

    电脑的发明和发展,首先是为了解决科学技术和工程设计中存在的大量数学计算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数据量不很大,但计算量很大,很复杂,需要高速、高精度的计算。科学计算是电脑应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如工程设计、地震预测、气象预报等都是由电脑来承担庞大复杂的计算任务。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

    数据处理是电脑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泛指非科学工程方面的所有计算管理和操纵任何形式的数据。随着软件的发展,特别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已经成为电脑应用的重要领域。

    (3)实时控制(过程控制)

    实时控制是电脑在过程控制方面的重要应用。实时是指电脑的运算、控制时间与被控制过程的真实时间相适应。实时性以对事件的响应和处理为基础。利用实时控制,可以大大促进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并且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原料,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4)电脑辅助工程

    电脑辅助工程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应用领域。它利用电脑高速处理、大容量存储和图形处理技术,辅助各学科的工作人员来完成相应的工程,从而提高质量、缩短周期、提高自动化水平。在电脑辅助工程中包含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制造(CAM)、电脑辅助教学(CAL)、电脑辅助教育(CAE)、电脑辅助证明(CAP)、电脑辅助测试(CAT)等多种分类。

    (5)电脑通信

    现代通信技术与电脑技术相结合,构成联机系统和电脑网络,电脑网络的建立,不仅解决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中电脑之间的通信和网络内各种资源的共享,还可以促进和发展国际间的通信和各种数据的传输与处理。

    (6)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利用电脑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如感知、思维、推理、学习等)的理论和技术。它是在电脑科学、控制论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它包括专家系统、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等。

    总之,电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人造卫星到日常生活,从科学计算到儿童玩具都有电脑的踪影。但应该认识到,电脑既然是人设计制造的,就要靠人来使用和维护,它不能代替人脑的一切活动。人们只有提高电脑方面的知识水平,才能使电脑充分发挥作用。

    位与字节

    在电脑中,任何信息的存储和表示都是用二进制代码来实现的,“位”和“字节”是最常用的两个表示电脑信息量的术语。

    (1)位(bit)

    位是电脑存储和表示信息的最小单位,被用来表示一个二进制代码,通常称为“比特”或“bit”。一个位的取值只可能为0或为1。

    (2)字节(Byte)

    一个位只能存储和表示一个二进制代码,我们知道,一个字符需要用8位二进制代码表示、一个汉字则要用16位二进制代码表示。因而人们便把8个比特作为一个计量信息的基本单位,叫做一个字节或一个Byte。通常用小字母b表示bit,用大写字母B表示Byte。在目前的电脑范围内,外存储器容量的大小都有用多少KB,MB,GB,甚至用TB来表示的,这些信息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下:

    1Byte=8bit

    1KB=1024Byte

    1MB=1024KB(或称1兆字节)

    1GB=1024MB

    1TB=1024GB

    假如某台电脑的RAM内存为4MB,表示其内存容量约为4百万字节,精确地讲是4194304字节。若某个硬盘是1GB的,则说明其存储容量约为10亿字节。

    电脑中的文件

    电脑处理的大量信息都是以文件形式存储在磁盘或光盘上的,因而我们使用电脑做任何事情,几乎都离不开和文件打交道。

    电脑中的文件是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它可以是一个程序、一批数据或者其他信息。通常情况下,电脑所处理的各种程序和数据都是以文件形式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上的,每个文件都有一个特定的符合MS-DOS规定的文件标识符,或称文件名以区别其他的文件。MS-DOS的文件管理系统将依据指定的文件标识符,统一管理各文件的建立、存取、复制、删除和重命名等操作。

    各种各样的文件主要可分为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两大类。

    程序文件通常是复杂的指令集合,这些指令用来指挥电脑工作。Windows磁盘操作系统本身就是一组程序文件,各种应用软件也都是各种不同的程序文件。在Windows状态下,可执行程序的文件内容一般不能在屏幕上显示,即使显示出也无法读懂。如果你不是程序员或高级用户就不要修改或删除程序文件,否则这些程序将不再能运行,甚至导致电脑不能工作。

    数据文件与程序文件不同,它包括我们存入电脑的文章与信件、程序资料、各种报表、字库点阵信息,以及图形数据信息等。数据文件往往是通过相应的应用程序建立起来的,例如,文章和信件是由字处理程序建立的,数据库信息则是由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软件建立的。

    各种数据文件的内部组织形式不尽相同,因而一般只能在各自对应的程序环境下正常显示,一旦脱离原程序就不一定能被读懂。在MS-DOS状态下,可以正常显示和被完全读懂的数据文件叫做文本(text)文件或ASCII码文件。此种文件常可作为各类数据文件之间进行数据通讯的桥梁。

    硬件与软件

    一个完整的电脑系统是由相互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图1描述了电脑系统中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组成结构。

    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主机中央处理器运算器

    控制器

    内部存储器随机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

    外部设备外部存储器:硬盘、软盘、光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操作系统

    语言处理程序

    各种工具软件

    应用软件:各种实际应用软件

    所谓硬件系统(Hardware),就是指由电子部件和机械部件构成的机器实体,也称作裸机、硬设备或机器系统。而电脑的软件系统(Software)则是指各种各样的指挥电脑工作的程序或指令的集合。

    现代电脑的基本结构模式是由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首先提出的,因此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其要点是:电脑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五大部件构成;在电脑内部采用二进制;数据和程序存储在电脑中,机器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工作。到目前为止,电脑尚未能脱离这种结构模式。

    软件系统(softwareSystem)也称作电脑的程序系统。它是电脑运行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程序的统称(从广义来讲,与电脑有关的各种文档资料、手册、说明书等也属软件范畴)。软件系统包括电脑本身运行所需要的系统软件和用户为完成自己的特定任务所需要的应用软件。

    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之所以紧密联系,是因为硬件是实现软件功能的物质基础与保证,软件又充分发挥了硬件的潜在功能。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仅电脑硬件设备的功能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其软件也已摆脱了对于某种特定机型的依赖,发展成为一种极具生命力的信息产业。这种产业以其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投资少、见效快、低能耗、高效益且无污染特点而迅速发展。

    软件是各种各样程序的通称,而程序则是由一系列的指令或命令语句所组成的,它指挥电脑一步步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最终得到我们所希望的结果。因而软件是如此重要,没有软件电脑将一事无成。

    硬件性能指标

    评价电脑硬件性能的好坏,有下列几项主要的性能指标。

    (1)字长

    所谓字长是指中央处理器可一次性并行处理的二进制位数,此项指标直接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与计算精度。根据字长的不同,计算机有8,16,32和64位机器之分。我们知道,在电脑内部一个实数常常需要用4个字节(32位)来存储或表示,故对于早期的8位机来讲,要处理一个实数便需要CPU操作4次;16位的286中央处理器需要操作两次,因而也影响了其处理速度;而采用386、486CPU的电脑都有一次并行处理,32位二进制信息的能力。目前的高档电脑则已是64位机,因而运算速度与精度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2)寻址能力

    寻址能力主要是指中央处理器可访问的最大内存的地址空间。该能力是由其地址总线的条数所决定的。例如,8088CPU的地址总线为20条,决定了它的最大寻址空间为IMB;而486CPU的地址总线32条,可直接访问4GB的内存空间。此外,寻址能力还和中央处理器本身所具有的各种寻址方式有关。

    (3)主频

    中央处理器芯片不同,其工作时的主频也不同,主频越高处理速度越快。早期的8088CPU的时钟频率为4.77MHz,286CPU的时钟频率为16MHz或20MHz,第二代奔腾芯片的主频则高达数百兆赫兹,而目前先进的微处理器的工作主频已达到千兆赫兹以上。微处理器的字长和主频对其处理速度和能力有极大的影响,然而有些仍很难确切地评价不同处理器的处理速度,为此人们还常采用MIPS(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数)单位来评定某种电脑的处理速度和能力。当然,各种指令所需的执行时间是不一样的,这里所指的是它们的平均执行时间。

    (4)存储容量和存取速度

    存储容量是一个重要的硬件指标。其中,内存容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可运行程序的大小与可解决问题的大小,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程序运行时的效率,而外存容量的大小则决定了整个电脑系统存储和记忆信息的能力。此外,存取速度的快慢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采用高档中央处理器的情况下,应注意所配置内存芯片的存取速度是否能和该微处理器极高的处理速度相匹配,否则微处理器的处理速度再快也无济于事;在需要进行大量信息检索与处理的场合,除了应配置大容量的磁盘、光盘或磁带等外部存储器外,也应考虑它们的存取速度是否符合要求,一般说来,磁盘的存取速度快于磁带,而硬盘又快于软盘,所以目前电脑上大多采用高速、大容量的硬盘作为其外存系统。

    (5)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电脑系统的可靠性通常用平均无故时间MTBF(MeanTume Be-tween Failures)来表示。一般指的是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平均时间,该值越大,表明系统的可靠性越高。可维护性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维护效率,通常用平均修复时间MTTR(Mean Time To Rear)来表示,即从故障发生到故障消除所需的平均时间,该值越小,表明系统的可维护性越强。

    (6)总线结构

    目前电脑系统总线有以下几种标准:

    ·ISA(Industry Standsrd Architecture)即工业标准结构总线。这是IBM公司推出的PC机和AT机采用的8位或16位总线标准。

    ·MCA(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即微通道结构总线。是IBM公司为其PS/2系列电脑专门设计的32位总线。

    ·EISA(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即扩展工业准结构总线。是由Compaq,HP,AST等公司合作开发的32位总线标准。

    ·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d Association)即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制定的总线标准。它是针对486CPU设计的32位总线。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即由Intel公司设计的外围设备互连总线标准。这是一种与CPU隔离的32位或64位的新型总线结构,适应性强、速度快,主要应用于Pentium级以上的计算机。

    电脑硬件系统的性能还包括其可扩充性和可升级性,以及显示器的分辨率、电源的功率与性能、机箱的合理尺寸与通风情况、键盘和鼠标器的手感与耐用性等。

    软件性能指标

    近年来,软件在整个电脑系统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其所占费用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评价电脑软件的性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际性能

    购买软件时应根据工作的需要,充分了解该软件的适用范围和实际性能,不能只听商家或广告的介绍,而应向已经使用过的用户请教。经销同类软件的部门很多,要多方比较鉴别,尽可能选购功能齐全、运行可靠、人机界面友好、维护方便的软件。有些软件在作粗略测试时表现不错,但作深入运行后,便会出现无故死机等异常现象,显然该类软件是无法实际应用的。

    (2)兼容性

    在选购软件时特别要考虑它的兼容性,不仅要兼容已有的和即将有的硬件设备,还要适用已有的和即将有的软件系统。这说明要了解所购软件适用于什么机型,需在任何操作系统支持下工作,和其它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数据通信能力如何,是否可以在多用户或网络环境下使用,最多可以处理多大的问题,响应速度如何,以及运行该软件时实际所需的最大内存空间与所占磁盘空间等。除此之外,还需考虑软件与实际工作的适用程度,能否满足本单位的特殊使用要求,因为某些商品软件的适用性往往与某个单位的具体工作要求是有距离的。

    (3)用户友好性

    优秀的软件对用户应该是友好的,例如提供菜单驱动的命令输入方式,直观形象的图形用户界面和对话框等,并支持方便的鼠标操作。大多软件还应有在线帮助,这样,配合可显示的软件说明文本和应用实例教程,使用户可在不需记忆太多的东西、不必查阅手册的情况下,便能迅速学会使用该软件。

    (4)安全性与容错能力

    软件的安全保密问题近年来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选购时要了解该软件有没有安全保密措施,如口令或密码的设置、使用权限的划分等功能,此外,安全性还包括一旦数据丢失后的恢复能力。容错处理能力是指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如果用户不小心而误操作,系统能否有效地制止,或作最简单的处理便可恢复被误修改或被误删除的信息,并使系统继续运行而不必从头开始。

    (5)可维护性与升级性

    软件也存在可维护性与升级性问题。一般说来,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编写的软件具有较好的修改、除错和功能扩展等维护能力。随着硬件性能的提高和软件技术的成熟与进步,各种软件的版本也会作不断得更新和升级,当然只有购买由信誉卓着的软件公司编写的并大量销售的软件,才能保证这种维护与升级能力,从而保障用户的利益。

    (6)资料齐全

    商品化的软件应有完整详尽的使用安装说明资料和用户手册,没有资料的软件,不是完整的软件。

    可处理汉字的中文平台

    人类活动最常遇到的信息是文字信息。因此,电脑应有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文字处理功能;而在我国,则要求电脑能处理汉字信息。如果电脑不能处理汉字,其作用就很有限,也就很难推广普及了。所以,我国的电脑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电脑的汉化工作。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微机在我国推广应用以后,如何在微机的操作系统(主要是DOS)上处理汉字,越发引起了科技开发人员的重视。1983年电子工业部六所在PCDOS的基础上增加了汉字输入、输出方面的功能模块,推出了我国第一代汉系统CCDOS。随后,各种汉字系统层出不穷:从晓军213、金山SPDOS、联想汉字、方正汉卡、巨人汉卡、王码汉字到当今的希望UCDOS、天汇汉字系统、中国龙汉字系统等,而且每种汉字系统还在不停地升级换代。经过科研机构和实业界的开发人员的艰苦探索,现在的汉字系统虽不敢说非常成熟,但的确是今非昔比了。

    汉字系统的说法很多,早期叫汉字操作系统,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中文平台(Chinese Platform)及中文支撑环境等。究竟哪个更科学,至今没有定论。1993年10月电子工业部牵头组织了中文平台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大多来自科研机构和一些着名的汉字系统的生产厂家,这显示出政府和企业界对“中文平台”这种叫法的认可。实际上,中文平台、汉字系统、中文支撑环境的说法含义是一致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文平台呢?我们经过总结现有的多种中文平台的特点,给出一粗略的定义:中文平台是建立在操作系统之上,具有中文处理能力,用以支持中西文应用软件,提供中西文处理实用工具的软件或硬件系统。它为用户提供汉字输入、汉字编辑、汉字储存、汉字输出(显示和打印)、汉字造字等功能。

    在电脑内部,西文和中文只不过被人为地定义成不同的符号,用不同的代码表示而已,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关键在于电脑对汉字代码的数据处理,使得人们在电脑上使用汉字和使用西文一样方便。从所用的技术手段上看,有的中文平台是通过修改西文操作系统的代码,使之能显示、输入和打印中文;有的不改动操作系统的文件,只是在操作系统上加一个外壳;有的两种方法兼而用之。人们把第一种中文平台称之为内核汉化,第二种为外挂式汉化,第三种为半外挂式汉化。

    中文平台是依赖于操作系统的,目前常用的几种操作系统,如DOS、UNIX、Windows等,都有了相应的中文平台,如Windows上的中文之星等。

    电脑的语言

    电脑语言是电脑能直接理解并执行的语言。

    它的种类很多,通常我们将它分成三大类。

    (1)机器语言

    是一种由数码0与1组成,电脑可以直接认识的语言。

    (2)汇编语言

    使用简单的代码,如英文字母、符号,这些代码的形式非常接近储存在电脑的指令。执行时先由编译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再执行。

    (3)高级语言

    较接近人类的语言(通常是英语),易学、易懂、易写,可以让使用电脑的人不必熟悉其工作原理,也能运用自如。常用的高级语言有BASIC、FORTRAN、PASCAL、COBOL等。

    为什么需要这些差别甚大的语言呢?因为像BASIC语言这类高级语言,非常容易学习和使用,易于让人接受。但是执行起来速度较慢,尤其是对需要经常使用屏幕显示资料的程序,更显缓慢。这时,就用得上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了。

    事实上,大多在商店买到的程序,都是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的。编写这种语言的程序比较困难,且编程速度较慢,但写好后,电脑执行的速度则非常快速。

    如果我们想用电脑来处理一些人名、地址,用BASIC语言较方便。如果还希望在屏幕上有快速的图形显示,目前大多数BASIC语言的版本已允许在程序上引用一段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如此一来,就可以兼得两种语言的优点。

    在此我们还要谈一下LOGO语言。

    一般要使用像BASIC、COBOL、FORTRAN之类的高级语言,必须先有数学概念。而这对于小孩子来说,可能会很困难。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佩帕特教授认为小孩子不必要去学那些复杂的程序语言,所以他特别设计了LOGO语言。这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一般电脑语言不同,它特别适用于在屏幕上、纸上画图形,或使用一种类似机器人并携带彩色笔的电子龟在地板上画图形。

    LOGO语言并不是通用性的语言,但可以借助它培养小孩子对电脑的兴趣。

    电脑病毒

    随着电脑的普及,几乎所有的电脑用户都已知道“电脑病毒”这一名词。当我们初次接触电脑病毒的时候,总是觉得它很神秘,非常可怕,但是了解它之后,病毒实际上是很容易被解决的。

    1988年发生在美国的“蠕虫病毒”事件,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罩上了一层阴影。在国内,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病毒是80年代末出现的“黑色星期五”、“米氏病毒”、“小球病毒”等。后来出现的Word宏病毒及CIH病毒,使人们对病毒的认识更加深了一步。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计算机病毒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实际上,病毒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由于它与生物医学上的“病毒”同样有传染和破坏的特性,因此这一名词是由生物医学上的“病毒”概念引申而来。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依据此定义,诸如逻辑炸弹,蠕虫等均可称为计算机病毒。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美国学者F·Cohen在1983年演示了世界上的第一个计算机病毒程序,并在1989年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狭义上的定义:病毒程序通过修改(操作)而传染其他程序,即修改其他程序使之含有病毒自身的精确版本或可能演化版本,变种或其他病毒繁衍体。

    病毒产生的过程可分为:程序设计——传播——潜伏——触发、运行——实行攻击。究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开个玩笑,一个恶作剧;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用于版权保护;用于特殊目的等。

    电脑病毒的种类

    对于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从不同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1)按传染方式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混合型病毒和宏病毒等。

    引导型病毒主要感染软盘和硬盘的主引导区,造成电脑无法正常启动。

    文件型病毒一般只传染可执行文件(COM,EXE)。在我们调用染毒的可执行文件时,病毒首先被运行,然后病毒驻留内存伺机传染其他文件或直接传染其他文件。其特点是附着于正常程序文件,成为程序文件的一个外壳或部件。这是较为常见的传染方式。

    混合型病毒兼有以上两种病毒的特点,既感染引导区又感染文件,因此扩大了这种病毒的传染途径。

    宏病毒是近两年才出现的,这种病毒是利用微软VB脚本语言开发出来的程序,以宏的方式附在Word文档中。它专门感染Word文档。它也可以算作文件型。

    (2)按破坏性分为:良性病毒、恶性病毒。

    良性病毒对系统和数据不产生破坏性作用,重要目的是表现自己,但也会干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例如占用计算机系统资源,降低系统运行速度等。

    恶性病毒对系统、程序以及用户数据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使得整个系统崩溃,导致硬盘数据完全丢失。

    电脑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隐藏在计算机系统数据资源中,利用系统数据资源进行繁殖并生存,通过系统数据共享途径进行传染,并能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程序。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病毒把自身精确复制或有修改地复制到其他程序体内,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计算机病毒的危险性来源于可执行程序在系统中的传送,也来源于对隐藏病毒的数据文件的调用,而后者造成危害性往往更大。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1)计算机病毒是一段可执行程序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可存储、可执行的“非法”程序,和其他t合法程序一样,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运行,也可以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而不被人们察觉和发现。

    (2)传染性

    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重要特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通常,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再生机制,只要一接触就被传染。病毒程序一旦加到当前运行的程序上面,就开始搜索能进行感染的其他程序,从而使病毒很快扩散到磁盘存储器和整个计算机系统上。计算机病毒的扩散范围很广,速度很快。例如,一个PC机的病毒可以在几个星期内扩散到数百台,乃至数千台未连网的计算机中。

    (3)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是指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并开始破坏数据的过程不易为用户察觉,而且这种破坏性活动又是用户难以预料的。计算机病毒一般依附于某种介质中,有的病毒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进行传播和再生却不被人发现。在此期间,系统的备份设备(主要是磁盘驱动器)复制病毒程序并送到其他的部位。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与传染性相铺相成,潜伏性越好,其在系统中存在的时间就会越长,病毒的传染范围也就会越大。当病毒被用户发现时,系统实际上已经被感染,数据已经被破坏,系统资源已经被损坏。

    (4)激发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触发条件,如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一个病毒的传染机制使之进行传染,或者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计算机病毒的表现部分或破坏部分。一个病毒程序可以按照设计者的要求,在某个点上激活并对系统发起攻击。攻击是否进行可以与多种情况联系起来包括指定的某个时间或日期、特定的用户识别符的出现、特定文件的出现或使用、用户的安全保密等级及一个文件使用的次数等等。

    (5)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目的是破坏计算机系统,使系统资源受到损失,数据遭到破坏,计算机运行受到干扰,最严重的甚至会使计算机系统遭到全面的摧毁。

    电脑的染毒症状及危害

    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后,会表现不同的症状,主要症状表现在:

    (1)机器不能正常启动:加电后机器根本不能启动,或者可以启动,但所需要的时间比原来的启动时间变长,有时会突然出现黑屏现象。

    (2)运行速度降低:如果发现在运行某个程序时,读取数据的时间比原来长,保存或调出文件的时间都增加,那就可能由于病毒造成。

    (3)磁盘空间迅速变小:由于病毒程序要进驻内存,而且又能繁殖,因此使内存空间变小甚至变为0,用户的任何信息都写不进去。

    (4)文件内容和长度有所改变:一个文件存入磁盘后,本来它的长度和内容都不会改变,可是由于病毒的干扰,文件长度可能改变,文件也可能出现乱码,有时文件内容无法显示或显示后又消失了。

    (5)经常出现“死机”现象:正常的操作是不会造成死机现象的,即便是初学者,命令输入不对也不会死机。如果机器经常死机可能是系统被病毒感染了。

    病毒对计算机的危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感染并破坏计算机硬盘或软盘的引导扇区,或用错误的数据改写计算机主板可擦写型BIOS芯片,造成整个系统崩溃甚至主板损坏。

    (2)感染系统文件和所有可执行文件(应用程序),故意干扰计算机硬件运行,大量消耗系统资源以降低计算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3)任意删除和更改用户软、硬盘上的各类文件,破坏用户资料。

    电脑病毒的传染途径和防范

    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传染。一种是通过软盘传染;另外一种是通过网络传染。

    通过软盘传染是最普通的传染途径。由于使用带病毒的软盘,首先电脑被感染病毒,并传染给未被感染的“干净”软盘,然后,这些感染上病毒的软盘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的电脑。因此,大量的软盘交换、合法或非法的程序复制等是造成病毒传染并泛滥蔓延的一种途径。通过网络传染的速度特别快,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网络上的计算机都受到感染。

    想要知道自己的计算机中是否染有病毒,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较新的反病毒软件对磁盘进行全面的检测。但反病毒软件对于病毒来说总是滞后的。如何及早地发现新病毒呢?我们可做以下简单判断:无论如何高明的病毒,在其侵入系统后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的。

    首先应注意内存情况,绝大部分的病毒是要驻留内存的,注意被占用的内存数是否无故减少。其次应注意常用的可执行文件(如COMMAND.COM)的字节数。绝大多数的病毒在对文件进行传染后会使文件的长度增加。在查看文件字节数时应首先用干净系统盘启动。其他如出现软件运行速度变慢(磁盘读盘速度影响除外),输出端口异常等现象都有可能是病毒造成的。

    一般来说,防止计算机病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用来历不明的系统启动盘启动系统,只使用干净(无毒)的引导盘来启动系统;

    (2)轻易不要执行从别人那里拿来的可执行文件,除非能保证它没有被病毒感染;

    (3)使用WORD打开WORD文档时,对于来历不明的宏,不要打开;

    (4)安装反病毒软件,例如瑞星或NortonAntiVirus;

    (5)定期使用杀毒软件查杀计算机病毒;

    (6)将CMOS中的VIRUSWARNING设为Enabled。

    我们在使用杀毒软件的时候,一定需要定期更新病毒码。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杀毒软件有瑞星、KV300、KILL、VRV、NAV、AV98等。购买这些软件后,要注意及时更新病毒库(可以从网上下载,也可以跟公司免费索取)。杀毒时也要注意,一定要用干净的软盘引导系统,一般来说,杀毒盘本身都是引导盘,只要将杀毒盘放入软驱,然后从软驱重新启动系统就可以了。记住不要打开杀毒盘的写保护,以防杀毒软件本身感染上病毒。

    病毒防火墙是一种运行在系统中,时刻监视着计算机的一种程序。如果有病毒试图进入用户的计算机,防火墙就会发出警告。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病毒进入计算机的机会,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防病毒软件

    防病毒软件是人们针对电脑病毒而设计的应用软件,它由一组应用程序组成,用来检查并清灭病毒。防病毒软件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系统内部资源的扫描检查,把每一个程序文件与软件的年携带的病毒库比较,如发现某一程序与病毒库中的数据一致则确认为病毒并发出警报,等用户向软件发出杀毒的命令后,将病毒删除。为了防止误删文件,大多数软件都有备份染毒文件的功能,以备用户抢救数据之用。

    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用软件光盘或软盘启动电脑,对电脑资源进行扫描查杀。第二种情况是将软件安装在电脑中,这样就可以在每次启动电脑时或在操作系统中对系统资源进行扫描、查杀。第一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系统外防毒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占用系统资源,而且在启动电脑时杀病毒对存在于内存中的永驻性病毒非常有效。缺点是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如用户不定时查杀会给病毒造成可乘之机。系统外防毒方式最大的缺点是不能设置实时监控。第二种情况我们可以称其为系统内防毒方式,这一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设置定时查杀程序和实时监控程序,随时防止病毒的侵袭。缺点之一是系统内查杀对永驻性病毒无效;缺点之二是占用系统资源,尤其是占用内存;缺点之三是有时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防病毒软件的缺点是有时病毒库数据不精确,会误把一些应用程序当作病毒处理。

    因为电脑病毒会经常翻新,随时都会有新的电脑病毒产生,所以防毒软件的病毒库必须经常更新,这就是防毒软件的升级。几乎所有的防毒软件都有升级服务,用户升级的方法可以在网上升级,也可以到软件公司去更换软件或在软件中加入新数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