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亨:福特成长日记-从失败到成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创业有多难

    1873年,美国着名小说家马克·吐温写了一部小说《镀金时代》,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小说的名字很好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后来,人们就把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的这一年到20世纪初这几十年里,称为美国的“镀金时代”。这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经济大发展时期。我们知道钢铁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经济发展的程度,这里有一个数字,1860-1913年,钢产量由1200吨发展到3180万吨;同期,铁产量由84万吨增加到3146万吨,煤的开采量由1818万吨增到5亿多万吨。在“镀金时代”,美国出现了好几位名垂青史的经济、金融人物,比如,那位比亨利·福特年长将近30岁的安德鲁·卡耐基建立了自己的钢铁王国,使得美国的钢铁年产量大大增加,占全世界产量的1/3,范德比尔特父子成为有名的“钢铁大王”。还有比亨利·福特年长二十几岁的约翰·洛克菲勒,他也建立了自己的“石油帝国”。80年代末,美国已经建成了7条铁路,并开始运营,美国铁路总长度占当时世界铁路总长度的一半。铁路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改变了空间距离,从美国南部到北部,东部到西部,坐火车只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到达。随着铁路的运行,新的难题又出现了,在城市内部和邻近城市之间,马车还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但马车运输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现代工业的发展呼唤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来替代马车。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当时的美国地广人稀,同时拥有人数众多的中等收入阶层,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作为新的交通工具无疑是最适合的。

    亨利·福特刚好就遇到了这样的时代,他也紧紧抓住了时代给予他的机会。这正应了那句话,成功要有机会,而且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当时,美国几乎所有的有识之士都赞成鼓励发展汽车工业,但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尽快把汽车从试验阶段推向生产阶段。19世纪末以前,美国大多数人的交通工具还是马车,贵族和有钱人家都拥有私人马车,豪门的贵妇、先生们出门都要坐马车,但是到了19世纪末,美国汽车业即将兴起之前,那些生产马车和自行车的制造业已经从兴盛走向彻底地衰败,与此同时,大批生产商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转向汽车行业,试图寻求新的发展出路。这为汽车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人才和资金的有力支持,而且在发展汽车方面,全美国恐怕没有比底特律更适合的城市了。

    底特律作为五大湖交通枢纽,交通极其便利,80年代以来,机械制造业就蓬勃兴起,制造各种型号的船用发动机,拥有大批熟悉蒸汽机和各种内燃机的技师和工人,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都得天独厚。万事俱备,底特律汽车发展很快将迎来高潮时期。

    尽管外部条件如此优越,但是,在现代美国,哪怕是小规模的生产,没有机构的力量和大规模的资金作保证,都是很难进行的。于是,在19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头脑灵活的亨利开始寻找赞助人。他已经无法安分地待在实验室替别人设计和制造样车。他更想当一个汽车制造商,实现自己更大的理想。

    梅伯里市长再一次帮助了他,为他介绍了底特律的大商人威廉·H.墨菲,就在几个月前,这位大商人对亨利的“不用马拉的大车”产生了兴趣,经过考察,他认为亨利所做的事会给他带来不小的利益,于是最终决定赞助亨利一笔钱。1899年8月5日,在底特律市卡斯大街1343号,底特律汽车公司正式宣布成立,亨利·福特出任公司的总工程师和合伙人。这是亨利·福特的首次创业。

    梅伯里市长的支持,底特律地位很高的大商人墨菲的出资,无疑是向外界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汽车工业的商业前景将是无限光明的。于是,当时底特律市一大批显赫的人物都参与了这个公司的投资。他们中既有参议会的议员,也有各行业的大实业家。这些人总共出资15000美元。

    亨利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那么,他在爱迪生照明公司的工作该怎么办呢?他的主管亚历山大·道尔一向不赞成他的观点,“电力才是未来的希望,至于汽油——让它见鬼去吧!”他劝亨利放弃以汽油为动力的实验,把精力用在“正事”上,并且许诺把爱迪生照明公司总经理的职位交给亨利。亨利认识到他必须抓住现在的机会,把精力全部转到自己的汽车制造和生产上,很显然,他是那种非常敬业的人,不可能一心二用,于是,在底特律汽车公司成立10天之后,8月15日,亨利·福特辞去了爱迪生照明公司的职务,他在这儿已经工作了将近9年。来爱迪生照明公司的时候,亨利还不到30岁,现在,他已经36岁了,不再年轻了。他再一次踏上了未知的旅程。最后,他战胜了失败,迎来了人生的辉煌巅峰。

    要创业仅仅有资金是不够的,仅有亨利一个人有技术也是不够的,亨利知道自己要做的是大事业,他的身边不能没有几个得力的助手,而那些投资人只会对公司的经营指手画脚,对技术却一窍不通。亨利离开公司的时候,年轻的爱德华·赫福也一同辞职,跟随他去创业。

    后来,亨利又把费希尔兄弟公司的弗利德里克·施特劳斯挖到自己的公司。这样,他总算有了第一批技术人员,也是他最初的创业团队。

    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根本没有像样的厂房,整个车间除了一台发动机和一台锅炉,再也没有别的了。就是在这样极其糟糕的环境下,亨利和他的伙伴们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简陋的条件没有让他们灰心,他们看重的是公司的前景,还有对于汽车的共同的狂热爱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无数有远大目标的人都能从蓬勃发展的美国社会找到机会。就拿底特律的汽车工业来说,不只是亨利·福特、梅伯里市长看到了它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一些在美国未来汽车工业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也都纷纷登场了。1899年,也就是与亨利等人成立底特律汽车公司同一年,兰塞姆·沃尔兹在底特律建立了沃尔兹发动机公司。这位汽车制造业的天才,很快就在汽车界脱颖而出,他的独有品牌“快乐的沃尔兹”牌汽车在市场独领风骚,而且他首先引入了批量化生产的概念,这一举动具有革命性的启示,只有批量生产,才能降低成本,才能最快的占领市场。所以,后来人们把沃尔兹称为美国汽车的“批量生产之父”。

    亨利·利兰也是一颗耀眼的新星,在工艺方面,他是无与伦比的大师。他比亨利·福特年长20岁,出生在一个机械师家庭。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他参加了北方军队,但因为年龄太小,没有正式入伍。

    他被分配在一个军需库里,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精密仪器,从此就对这些仪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战争结束后,他进入一家军械厂。90年代,他来到底特律城开始自己创业。当时,利兰父子为沃尔兹汽车提供零件,他对自己生产的零部件要求极为严格,对每一个零部件都像一件工艺品一样精工细做。他为沃尔兹公司制作的零部件,使沃尔兹汽车迅速占领了市场。和沃尔兹一样,利兰在汽车工业方面也有开创性的贡献,他对汽车零部件生产进行了改革,将自己提供的零部件统一型号,实现零件互换。这就是他独特的“零部件通用化”思想。随后,他又把这一思想推入了其他生产领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推进了美国生产标准化的浪潮。亨利·利兰也由此赢得了“标准化之父”的美誉。

    同行业先驱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那么,此时的亨利·福特——未来的“汽车大王”又是什么状况呢?

    遗憾的是,亨利从这次创业的一开始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他把自己已经开发成型的受到业界广泛赞誉的第二辆车扔在了一边,开始研发第三种车辆,这种车以高档、豪华、纯手工制作、高速、单车生产为主要特征,这在汽车工业非常成熟的时候也许是一种思路,那就是只为富人造车,但对于刚刚创业的亨利来说,无疑是将自己和自己的公司引向了死胡同。

    毕竟这是自己真正的创业,为了尽快把汽车推向市场,亨利对自己的事业投入了全部精力,他和他的伙伴们没日没夜地工作,对于每个细节,他都达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遗憾的是,这种传统的手工制作,一个零件一个部分地去做,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过去,他只是一个人在试制汽车,而现在他是在以企业的方式做汽车,他必须提高效率,尽快实现产出效益,让那些投资者尝到甜头,而他还在以一个发明家的身份去抠细节,显然是不对路数的。他必须改变思路,以一个生产商的身份去制造汽车,而且还要把汽车成批量地推向市场,只有足够多的产品才能占有市场,才能给投资人带来利益。当时,公司的其他管理人员发现了这一致命的弱点,曾经劝说过亨利,但是固执的亨利根本听不进别人的任何劝告,执意坚持自己的做法。

    经过5个月的苦战,1900年1月12日,底特律汽车公司的第一辆汽车终于诞生了,这辆汽车后来被称为“邮政车”。这辆汽车没有什么新的特点,和前一辆汽车一样,样式高贵,装饰豪华,双人软座,可乘坐一名驾驶员和一名乘客,这辆汽车诞生以后,亨利邀请了许多记者参加它的揭幕典礼仪式。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好像就从这时候开始,亨利似乎对当地媒体的各种报道更感兴趣。当时美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新闻媒体的记者们也对这种新兴工业报以极大的热情,而针对这辆汽车,舆论界看法迥异。《底特律日报》的一个记者发表了一篇文章,毫不隐晦地称这辆新车“平淡无奇”。《新闻论坛报》作为《底特律日报》的老对头则完全站在相反的立场上,盛赞这辆车速度有多快,制动性能有多好,灵活性有多强。

    但是,亨利及其公司的发展并没有像几位投资人预想中的那样好,样车虽然制造出来了,可是价格昂贵,而且因为是采用手工制作,汽车的组装过程相当缓慢,顾客要想得到这么一辆车,不仅要付出高昂的金钱代价,而且还要等很长时间,可是没有几个顾客愿意花那么长时间去等待,因为他们可以选择别的汽车,比如沃尔兹公司生产的汽车——批量化生产可以使汽车尽快地与顾客见面。在这种情况下,底特律汽车公司没有顾客上门,就连那部样车都没有卖出去,最后,亨利只好把这辆车送给了市邮局作为“邮政车”使用。

    对于本公司的情况,加上对当时底特律其他汽车公司的了解,公司的其他管理人员和股东坐不住了,包括梅伯里市长和大商人墨菲在内,都找到亨利,强烈要求他改变思路,采用新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思路,强调把批量生产和销售汽车作为公司的经营原则,然后重新生产汽车。一味地固执己见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只有改变思路,公司才会有出路。而亨利却对此非常恼火,他推卸责任,并且指责公司的投资人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研究开发,他们只关心将汽车投入销售,根本不懂汽车技术。他甚至把汽车生产过程看做是他个人的事情,他收回专利,不让其他人加入进来。更令人惊奇的是,他手下的工作人员甚至连一张草图都没有见过。他把公司完全当成了自己的,丝毫没有把这当做一项共同的事业。毫无疑问,他陷入了一个误区。

    在这种情况下,亨利也许该静下心来与其他管理人员和股东面对面地谈一谈,但他没有采取这种方式,他开始极力躲避,公司的人都找不到他。那么,他到哪里去了呢?那时候,他去一片小树林散步了,他还嘱咐克拉拉:“如果有人问起我,就说我离开底特律了。”

    没有人知道亨利躲在小树林里都想了什么,总之,到了1900年11月份,亨利离开了底特律汽车公司,至于是公司解聘了他,还是他自己主动离开公司,都已经不重要了。后来公司清产核算,总共亏损了近9万美元,亨利离开底特律汽车公司后不久,公司就关门了。亨利·福特在汽车制造领域的第一次探险,开始得轰轰烈烈,失败得一片狼藉。

    亨利自己曾经说过,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事先考虑周详,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当然,这是在他成功以后总结出来的。但是在早期创业时,他是不是有过前期规划呢?除了自己掌握的技术外,他对生产和管理有多大的把握呢?第一次创业失败,是不是应该进行一番反思呢?

    困惑与思考

    也许亨利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这不到一年的创业经历了。自从他和克拉拉把家搬到底特律,9年时间过去了。前5年,他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进行改造,但并没有实现规模化生产,而批量生产是他早就产生的想法。他的人生似乎进入了一个不可逆转的低潮时期。

    相比之下,他的同行们却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着。也就是在底特律汽车公司破产的1900年,汽车业的先驱亨利·利兰正式组建了自己的汽车公司,并且以底特律城的最初开拓者凯迪拉克的名字作为自己新公司的名字。

    1902年,利兰推出了第一辆林肯L型轿车,这款装有V8发动机的汽车行驶平稳,操控性极好,最大时速达到了113千米。有意思的是,这辆车一诞生,立即受到黑帮分子和警察的喜爱。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原来林肯车不仅跑得快,而且车门开启方向和传统式车门相反,更加容易在瞬间打开车门,方便黑帮贩运私酒和枪支;警察为了追上黑帮,也必须开着林肯。

    更重要的是,利兰在他的公司里已经实现了零部件通用化,整车组装规范化。1909年,他把凯迪拉克公司卖给了通用汽车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利兰和他的儿子又创办了着名的林肯汽车公司,并联手设计出着名的“林肯”牌汽车。即使是在汽车发展蒸蒸日上的今天,“凯迪拉克”和“林肯”仍然被认为是美国最高档、最豪华的轿车,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街小巷奔驰,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与此同时,美国其他的汽车生产商也在稳步前行。1900年,新世纪的开局之年,新闻媒体和广告突然活跃起来,报纸杂志上争相为汽车宣传造势。就在这一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乘坐汽车检阅了华盛顿的游行队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乘坐汽车的总统。据统计,美国当时已经生产了4万辆汽车,汽车不再是人们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东西,许多富豪之家都已经把汽车当成一种时髦的物品,比如亿万富豪范德比尔特家族、贝尔蒙特家族等。这些拥有亿万财富的家族甚至还在罗得港设立了一个“汽车节”。同年,举办了一场汽车大赛,一位来自芝加哥的选手在50英里的赛程中以时速38英里的速度领先。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这次比赛,使得人们对赛车一度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这时的亨利·福特却不得不品尝失败带来的苦果。他私下里对克拉拉说:“他们给了我很好的机会,可是我却没有把握好,失败了。”

    克拉拉给失败中的亨利以最大的鼓励:“亲爱的,你没有失败,你才刚刚开始。”她相信她的丈夫一定会从困境和挫折中走出来,实现他的愿望。

    是的,尽管第一次创业就失败了,可是依然有很多人支持他,认识到他失败背后隐藏着的巨大才能,并且在关键时刻没有抛弃他。

    我们前文提到的威廉·墨菲就是这样一个人。亨利对汽车近似疯狂的热爱和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都使墨菲欲罢不能。底特律汽车公司的倒闭所造成的近9万美元的损失,在墨菲看来根本算不了什么。公司的挫败丝毫没有影响这位百万富翁对汽车的热情,也没有影响他对亨利的信心。他相信像亨利这样的汽车天才终有一天会走上成功之路,尽管亨利一味地推卸责任让他很不满,但他依然容忍了亨利的这些缺点,而且愿意再次帮助他。

    所以在底特律汽车公司倒闭后,墨菲和其他少数人立即买下了公司资产。这一次,他和亨利进行了认真的沟通。他告诉亨利,他上一次制造出的汽车没有什么大毛病,只是思路上有点不合适,亨利也认真反省了自己,接受了墨菲的意见。于是亨利再次得到资金帮助,专心研究功率大、速度快、装饰豪华的高性能赛车。

    在青年制图家兼工程师哈罗德·威利斯等人的帮助下,亨利很快制成了一种大马力赛车,并且不断地改进它的性能,加大它的功率。

    在1901年的罗德岛汽车节上,亨利和他的赛车获得了胜利,亨利一下子成为赛场的焦点,也成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人物。

    就在设计制造赛车的这段时间里,亨利开始反思自己的经历。

    他每天都在学习,他坚信学习对人是有益的,不仅对处于迷茫中的自己,对于别人也一样有用。那时他没有固定的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很不好,他和克拉拉不得不搬回父亲的农场,依靠父亲的帮助度日。更让他痛苦的是,他的事业又遭到挫折。这时,一本书再次深深影响了他,那本书叫《人生简论》,主题是关于神学、再生,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人生问题。那时正好是麦金利总统遇刺身亡的日子,他深深陷入迷茫和思考中。过去,他读了很多机械方面的书籍,现在,他渴望了解人生的真谛。这是他此前从没有过的欲望,也许在他的内心深处,开始怀疑自己过去的人生是不是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前行。

    那段时间,他买了很多小本子,而且总是随身携带一个。有时,他会迅速地在上面画下一些设计草图,有时也会记上一些单词和一些名言警句,他借这些千锤百炼的对人生有启示意义的句子影响自己。他最喜欢爱默生的着作,而爱默生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的代表,是美国的“灵魂”。他阅读了很多爱默生的着作,《天空中的金矿》

    《祈祷时意志的疾病》《永远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这些文章他不知读了多少遍。

    这段艰难时期,家庭成为他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妻子克拉拉对他的能力和前途没有丝毫怀疑,他对他的独生子爱德塞尔保持着无与伦比的亲密关系,家庭是永远的港湾,这话对亨利来说一点没错。

    又一段弯路

    这次赛车的胜利再次鼓舞了投资家们。就在比赛结束后不久,威廉·墨菲和其他几位赞助商再次投资3万美元,成立了一家新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亨利以他的技术入股,占有1/6的股份。1901年11月30日,公司正式运行。投资者们都看中了亨利·福特这时拥有的全国性的声誉。希望之光又亮了起来。底特律的报纸杂志也在为他鼓劲,告诉人们亨利·福特已经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汽车,比起市场上出现的任何一种产品都要优越。人们受了媒体的鼓舞,都在拭目以待。

    但是,这家公司似乎注定也是不可能成功的。亨利似乎被罗德岛比赛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赛车场上的成功使他沾沾自喜,他着魔似的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一种大马力赛车上,而这种高价赛车不过是富人们消遣的工具,是少数人才能享有得起的东西,在市场上根本得不到大众的认同。董事会再次出手,提出了一个生产设计方案,要求亨利尽快将汽车投入生产,但亨利根本就不理会,他追求的只是速度更快、体积更大的赛车。“这才能赚大钱,”

    他在给克拉拉弟弟的信中写道,“我想赚的是美元,而不是美分。”

    墨菲和其他投资人的想法很明确,尽快造出一种汽车,尽快投入生产,占取市场份额。他们以为亨利会吸取上一次的教训,新的汽车很快会投入生产。但是,当墨菲发现亨利和他的研发团队根本没有把精力用在那种能投入批量生产的汽车上以后非常气愤,也感到万分失望。

    在公司董事会上,亨利态度强硬,固执己见,拒绝接受公司董事会的要求。他想设计出一辆大马力的赛车,而墨菲作为投资者的代言人,坚决阻止亨利这样做。亨利根本不顾董事会的警告,依然把精力都用在研制赛车上。投资人都被惹恼了,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董事会经过讨论,一致同意让亨利退出福特汽车公司,同时聘请底特律着名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汽车业的天才亨利·利兰担任总经理。

    亨利不得不再次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他的一意孤行导致他的第二次创业也失败了。

    亨利·福特平静地迎接了他所遭受到的又一次挫折——被迫把自己的职位让给亨利·利兰,离开了创立不久的福特汽车公司。走的时候,亨利得到了900美元的补偿金,还带走了他的赛车设计图纸。

    目标越来越清晰

    两次创业失败后,亨利认真进行了反思,彻底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的思路开始回归到他最初的设想上,那就是制造出民用载人汽车。谁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失败在所难免,关键是能不能认识到自己到底错在哪儿,怎样去改正。亨利没有被两次创业的失败打倒,他还要努力站起来,既然已经接受了失败,找出了问题的关键,他决定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然而,他面临的还是资金问题。底特律的有钱人听说他两次的失败以及他的一意孤行、固执己见,都不敢和他有任何经济往来。我们都知道,没有人投资,很难把产品投入生产,更不要说占领市场了。

    这时候,汽车业也正进行着激烈的重组。仅在1900年和1901年,就有104家公司诞生,有一些公司中途退出了。1903年,27家公司破产;1904年,37家公司倒闭。

    在这里,不得不简单介绍一下别克公司。别克公司的创始人大卫·别克比亨利·福特年长10岁,他生活在底特律,是苏格兰移民,天生具备发明家的潜质,只是这个潜质直到他中年时才得以发挥。他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经营一家水管供应公司,他发明的搪瓷浴缸使得自己的公司生意兴隆。但是马拉平板车送货的速度太慢了,于是,他开始考虑生产一种交通工具,来代替马匹帮他送货。1901年,别克制造了一部不用马匹作为动力的机器,并以225美元的价格出售。1903年,在布里斯柯兄弟的资助下,别克汽车公司正式成立。不久,第一辆别克牌汽车出厂,首批37辆汽车上市销售。在当时,这个成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由于大卫·别克不善经营,工厂负债累累,技术人员纷纷辞职。

    别克公司成立还不到一年,就被原来生产马车的生产商威廉·杜兰特买下,杜兰特以别克为中心,合并了其他几家公司,成立了通用汽车公司。

    而亨利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公司,投资者真的抛弃他了吗?没有。

    那是汽车工业刚刚兴起的时代,很多有头脑的人都看好这个行业,也有很多人看好亨利的能力,于是,有一个人站了出来,给他提供资金,并且把他拉上了成功的轨道,这就是底特律的煤炭商人亚历山大·马尔科姆森。

    亚历山大·马尔科姆森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1865年生于苏格兰,1880年来到底特律,从小杂货店的小职员做起,靠着聪明加勤奋,很快干到了杂货店老板。90年代,他看准了动力资源领域,毅然进入煤炭业,几年的时间里,他收购了几家竞争对手的企业,成为底特律城首屈一指的煤炭大亨。他曾经说,他的煤炭“比太阳还热烈”,他很注重广告效应,把这句话涂在他的每一辆送货马车的侧板上。他为轮船、铁路、工厂和州立机构供应煤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马尔科姆森不仅是一个发了财的精明的企业家,也是一个不顾一切的投机者。他把钱投到很多领域,损失过大笔钱财,不过这都丝毫不能降低他投资新兴行业的热情。不管是商人还是赌徒,他身上的这两种特质,对于亨利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早在1902年的夏天,亨利和马尔科姆森就开始认真讨论联手办公司了。此时,马尔科姆森对汽车有着极大的兴趣,对亨利的想法报以理解和支持,他也认为在未来的几年里,他们会在汽车业获得一笔不小的利润。很快,两人初步达成协议,亨利把他的所有图纸、机器、模具和专利提供给公司,马尔科姆森则为生产一部样车提供资金。当车制造出来以后,他们的合伙公司将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暂定名为福特-马尔科姆森合营公司。这一次,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生产民用车,那将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这个目标最后把他们引向了成功。

    他们在麦克大道建立了一家工厂。1902年的整个秋天,亨利和哈罗德·威利斯等人都在规划民用车生产。亨利的老朋友,如工程师奥利弗·巴塞尔、模具工迪克·施特劳斯、机械师约翰·万德西等都加入了他的队伍,在感恩节到来时,他们已经把实验车型的双缸发动机准备好了,圣诞节到来时,连车身也做好了。

    马尔科姆森对他的合伙人的开发和研制工作非常满意。“祝愿你在工厂一切顺利,希望我们的事业能够尽快发展,”1902年10月30日,他写信给亨利时说,“下一季度如果我们能将车子很快制造出来并投放市场,那就太好了。”老马尔科姆森很懂得激励他那倔脾气的合作者。

    1903年春末,项目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装配工人在4月1日正式进厂。亨利的新样车也出炉了。亨利和他的伙伴们把新车定名为“A型车”。

    这一次,亨利的工作很顺利,他第一次感觉离自己的目标真的很近了,一切都似乎清晰、明朗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就在亨利和他的伙伴们夜以继日地研制样车的时候,马尔科姆森也在积极地寻找投资人,以便正式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人都找了,但进展缓慢。亨利曾经找到他在爱迪生照明公司的上司亚历山大·道尔,但道尔礼貌地拒绝了。道尔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不经脑子的简单拒绝,使自己错失了一个发大财的机会,以至于多年以后,他还为自己当初的拒绝后悔不已。

    马尔科姆森虽然是底特律的大煤商,但是以他当时所拥有的家产来看,让他拿出那么一大笔钱来还是困难不小,何况他还有其他的生意要占用大笔资金。亨利和马尔科姆森反复核算,最终认为公司至少要发行面值为10万美元的股票,才能成立并且运转。马尔科姆森核算了自己的财产,最多只能拿出两万美元。不过,马尔科姆森在商场上已经征战多年,这点困难还吓不倒他,既然靠自身的财力无法满足,那就从外部寻找援助吧。有这么好的发财机会,总会有人愿意出钱去做的。

    马尔科姆森找到的第一个投资者是底特律银行家约翰·格雷。这个人身材魁梧,衣着讲究,和马尔科姆森不仅是朋友,还有亲属关系,他是马尔科姆森的舅公。当时,马尔科姆森还欠着格雷一笔不大不小的款子,不过,他不用担心,他找到了格雷,向他描述汽车业的美好前景以及亨利·福特的天才。总之,新成立的公司只能带来巨大的利益,而不可能使他这位舅公有任何损失。格雷当初并不看好汽车业,经过马尔科姆森的极力劝说,也仿佛看到了滚滚红利,于是答应出一笔资金,条件是由他担任公司的总裁和董事会的董事长,马尔科姆森当然答应了。这时候,资金是最重要的,有了钱才能使产品从设计投入生产,也才有可能赚到大笔的钱。至于以后的事那以后再说吧,当务之急就是钱。

    第二个投资者则是自动上门的。这个人是马尔科姆森的一个小客户,他在底特律城的麦克大街有一座二层楼结构的木工厂,他的名字叫阿伯特·斯特莱罗。他来找马尔科姆森商量生意上的事情,马尔科姆森抓住机会向他描述新公司的美好前景,小厂主立即怦然心动,满怀欣喜地主动要求以自己的工厂入股,他的工厂将成为新公司的厂房。这样,厂房问题顺利地解决了。

    第三家投资者是当时底特律着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道奇兄弟,即约翰·道奇(1864-1920)和霍姆斯·道奇(1868-1920)。道奇兄弟是美国早期汽车业很有名气的人物,在汽车工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他们脾气暴躁,善于精打细算,是很难对付的商人,也是两个容易酗酒闹事的家伙。有一次,两人在底特律的酒店喝醉了酒,与别人吵起架来,竟然掏出手枪威胁对方,一时成为底特律城尽人皆知的轰动新闻。当然,这一切丝毫不影响他们生产的产品的质量。他们拥有超大规模的厂房,生产出来的汽车零部件精益求精,并受到汽车业界的广泛好评。此次,道奇兄弟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福特-马尔科姆森公司的生产,主要任务是为其提供零部件。兄弟俩分别拥有新公司5%的股权,哥哥约翰·道奇甚至进入了福特-马尔科姆森公司的董事会。

    为了使公司在未来的运营中最大限度地对自己有利,马尔科姆森还把底特律市两位着名的律师列入董事会,并且分别授予他们各自5%的股权,全权负责新成立的公司在法律上的一切事宜。这两名律师都是马尔科姆森的死党,亨利知道这是马尔科姆森的把戏。但是,他并没有和马尔科姆森计较,他已经学会了控制自己。他汲取了以前的所有教训,只要能把产品顺利投入生产,那么别的事情都可以放在后面。“以后的事情就以后再说吧。”他对自己说。这一次,他学会了抓主要,放次要。亨利按照最初的构想,先生产产品,对于以后出现的所有的问题,他都靠自己的铁腕解决了,而且完全有利于他自己。

    马尔科姆森对汽车技术一窍不通,在煤炭业里还有很大的投入,而且收益稳定,致使他根本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新汽车公司的管理和经营。为此,他特意把自己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詹姆斯·库兹恩斯派到新公司。只是他没有想到,这次做出的安排很快就证明他是多么失策,因为库兹恩斯很快就和亨利结成牢固的联盟,最后联手把他这个最热心的创始者踢出了公司。

    库兹恩斯是加拿大人,个子不高,一张胖脸总是满面红光,一双小眼睛闪着锐气,即便一件微小的事情也逃不过他那双小眼睛。他整天阴沉着脸,几乎见不到一丝笑容。曾有人说,他的笑难得一见,就像五大湖上的冰层融化一样。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人,事实上却是个难得的管理天才。1903年,库兹恩斯被马尔科姆森任命为公司法律事务顾问,并参与组建了福特汽车公司。但库兹恩斯有自己的主意,他从一开始就相信,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将会产生惊人的利润,所以他不顾一切地进行了个人投资,把自己所能筹到的所有的钱全部用于购买公司的股票。最让马尔科姆森想不到的是,库兹恩斯不久就成为亨利最坚定的支持者,把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和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福特汽车的发展上。当马尔科姆森从福特汽车愤然离职以后,库兹恩斯还成为密歇根州议员,在汽车业德高望重。

    1903年6月13日,第一届股东大会召开,福特汽车公司正式成立。亨利第三次开始创业。中国有句古话,有再一再二,不能有再三再四。这第三次创业终于成就了亨利·福特辉煌的人生。

    Ford:福特王国的象征

    对于福特车的车标,今天的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即使是十几岁的孩子在大街上看到那只像奔跑的兔子一样的车标也知道那是福特车。

    而这个徽标的设计者正是亨利的好朋友兼合作伙伴哈罗德·威利斯。

    新的汽车公司成立时,马尔科姆森一伙故意“漏掉了”亨利的这一左膀右臂,显然是为了使亨利孤立无援。

    年轻的哈罗德·威利斯天生拥有一副几乎完美的修长的身材,他谈吐文雅,风度翩翩,散发着诗人拜伦一样的气质,在向别人作自我介绍时,通常只是报出“C.H”这两个字母,那份潇洒曾经让不少人为他着魔。当初亨利在底特律当机械师的时候,威利斯只不过是一名小学徒,甚至有人认为这个年轻的浪荡公子恐怕一辈子只有做小工的份儿了,实际上,威利斯并不为自己的天生外表而沉迷,他懂得人生还应该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本来他就天生聪明,而且好学,凭着天赋加勤奋,他不久就成为一个熟练的技术工。做技术工并不是他的终极理想,于是,他又专门进修了机械加工和制图、工程学,化学和冶金等课程他也都认真学习。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不久,他成了一个技术全才,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工程师,在业界树立了自己的名声。

    早在亨利第二次创业的时候,亨利和威利斯就开始了合作。亨利雇用威利斯做首席机械师,虽然那个公司短命,但是两人的友谊与合作却一直延续着。更可贵的是,亨利第三次创业的时候,威利斯义无反顾地加入新公司,甚至拿出自己的积蓄交给亨利使用。然而,新公司并没有给威利斯应有的权益,威利斯并不在意,因为他知道亨利对汽车业的深刻领会,愿意帮助亨利实现他的理想。更何况,威利斯本身也对汽车充满了热爱。

    那么,除了帮助亨利设计制造新型车以外,他还能做点什么呢?

    威利斯认为他们的汽车应该有一个最能表达他们理念的车标,于是,就在灵感来临的瞬间,他画下了一张草图,那是个鲜明的椭圆形,中间是模仿亨利签名的极具个性特征的大写字母“F”,并且用花体写出了“Ford”的字样。威利斯知道亨利喜爱动物,就将这个单词设计成为形似活泼可爱、充满活力、美观大方的小白兔。

    “这是我为公司今后的产品设计的标志。把它作为汽车的徽标,贴在散热器的盖子上。”威利斯对惊喜不已的亨利说。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标记,后来成为福特王国的象征,这只“奔跑的兔子”伴随着福特汽车,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903年6月16日,申办公司的法律文件正式得到批准,福特汽车公司宣告正式成立。

    福特汽车公司是在这样一些人的名义下成立的:格雷——公司董事长,银行家,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银行上,对这家自己做董事长的公司并没有多大兴趣;马尔科姆森——新公司的理财专家和总管,底特律的煤炭大亨,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他那几家煤场上;亨利——底特律着名的机械工程师,他专心负责生产,一心想让自己设计的汽车走进千家万户;余下来的管理方面的重大事情,都由库兹恩斯负责,他本来就是出色的管理专家,做这件事他最合适不过了。

    新公司的第一批产品很快将面世了。道奇公司制造了最主要的部件,车子完成装配后,再用马拉的送货车运到福特公司位于麦克大街的工厂,进行最后的加工。一切就绪,就等着发货了。

    为销售这种汽车,公司对各零部件的价格进行了精准的计算。其中价格最高的是道奇公司生产的发动机,为250美元,其他如车身、车轮、车座、车辆组装费,再加上广告成本、雇员工资等,经过计算,如果每辆汽车的销售价为850美元,那么净赢利才150美元。

    算起来赢利不多,但是假如能够投入批量生产,而且销路好的话,利润依然是可观的。也许是天助人愿,汽车投放市场以后,效果出人意料的好。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像雪片一样源源不断地飞来,公司的所有投资人都乐在眉梢,再也没有人抱怨公司只见投入不见产出了。利润滚滚而来,被拖欠的道奇兄弟的货款也很快就还清了。汽车不断地投放市场,民间反应非常热烈,需求量相当旺盛,亨利、库兹恩斯和威利斯等几个主管生产和技术的核心人物经常加班加点,亲自上阵,协助工人把装配好的汽车放进木箱,用火车托运给经销商。公司不仅迎来了开门红,而且这样的大好势头一直持续着,仅仅运营6个月,当年的股息就达到了10%。

    在经过漫长的曲折和等待之后,亨利终于迎来自己的第一次成功。之前所有的艰辛、困难和付出,现在都有了回报。亨利·福特的成功再次证明了那条铁的定律,没有轻易得来的成功,要成功就必须先付出,而且还要坚持,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

    大众车还是豪华车

    公司成立的前几年,马尔科姆森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经营活动,但对公司应该生产什么产品有自己明确的态度。当时在销售的A型车每辆只有150美元的利润,在他看来还是太少了,他的想法是,面向富裕的客户阶层,生产昂贵的、高档的汽车,以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回报。亨利吸取了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在产品的定位上非常谨慎,他认为公司今后生产的汽车应该是价格实惠、实用性强的大众车,而不是价格昂贵豪华的高档车,尤其不能把精力用在那些造价昂贵费时费力的大马力赛车上。两人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马尔科姆森不同意亨利的观点,但亨利是产品的设计者,又是生产的执行者,他一个人根本没法说服倔强的亨利。于是,他使了一个计策,一方面用董事会的名义给亨利施压,与此同时自己也做了适当的让步。经过艰难谈判,二人暂时达成一致意见,亨利除了设计一款新型的大众车外,还要继续为公司设计另一款高档旅游车。

    如果说A型车给亨利带来了成功,那么他就一直躺在A型车上睡大觉,那也就不会有他那么辉煌的成功了。他的成功,其实,也不止是他一个人,所有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想在人前,做在人前,在那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必须要比别人早一步占有市场的先机,否则最终还是会失败。在A型车销售正旺的时候,亨利就已经率领他的研发团队夜以继日地设计制造另一种新型车了,那就是B型车。他们的研究卓有成效,很快B型车就研究成功并且投入生产。对于任何设计者来说,设计这类高档车都是很刺激的,设计者们把自己对新款汽车的理解全部倾注进去,最终,成型的汽车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的汽车,但是这部车实在是太贵了,售价高达2000美元,当时很少有人能支付得起。两个月过去了,根本没卖出去几辆。

    公司的实际盈利证明了亨利的定位是完全正确的,公司在运营的第一年里,A型车就售出600多辆,盈利近10万美元。每个股东都分得了红利,爱开玩笑的道奇兄弟说:“世界上还有这么快的发财速度,路上捡金子也没有这么容易呀。”

    亨利第一次品尝着胜利的喜悦,前几年失败的阴影渐渐退去,他已经从一个机械师、赛车手完成了向企业家的转变,当然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正是因为几乎是从幼年时就开始的兴趣,少年、青年时代不懈探索,中年时代对自己事业的感悟和领会,他相信更大的成功还在后面。

    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1905年,已经在市场上推出了B、C、F三种车型。为了激发人们购买高档车的热情,马尔科姆森执意要举办一次公众活动。尽管亨利很恼火,但还是勉强同意再进行一次比赛。一个寒冷的冬日,在圣克莱尔湖结冰的湖面上,亨利驾驶着一辆名叫“飞箭”的赛车,在布满了大小裂缝的冰面上行驶着。每一次加速,每越过一个裂缝,汽车都会惊心动魄地弹跳一下,在危险丛生的冰面上,他根本不知道下一刻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就是在这样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亨利用了36秒的时间跑完了1英里,这是一个世界纪录,也是亨利人生中又一个新的开始。当他面色苍白的从那辆车上下来时,他心里只有一个愿望,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将守住自己用生命换来的一切。

    马尔科姆森策划的这次比赛是成功的,公司的新型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仅在1905年一年,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35万美元。为此,公司新建了一家更大的工厂。

    可是,关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仍然有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并由此引起了另一场激烈的争论。

    马尔科姆森提出,公司应该尽快设计并生产出更加高档的汽车,而且要在短时间内尽快占领市场。马尔科姆森和道奇兄弟联手要求亨利和威利斯尽快设计一种超级豪华型旅游车,这辆车将安装六缸发动机。他们甚至没有和亨利商量就把这种车列入了福特汽车公司依字母表排列的K型车。

    公司过去两年的运行已经证明小型车更受美国大众的欢迎,并且公司也获得了实实在在地利润,亨利和他的伙伴们一鼓作气,在1905到1906年间全力开发和生产一种新型车。新车是四缸车,重量轻,可靠耐用,卖价也很低,这就是福特历史上的“N型车”。出于对最初的赞助者马尔科姆森的尊重,他们也同时开发和生产出了六气缸的K型车,马力更加强劲,时速可达60英里,售价为2500美元。这个价格实在是太贵了,当时有多少人能买得起呢?亨利很担心。

    亨利和马尔科姆森的争执越来越激烈,亨利坚定地认为,公司今后必须生产出能够大量出售的廉价而可靠的汽车,马尔科姆森则坚持完全相反的意见。两人的分歧无法弥合,股东之间常常争得不可开交。更多的股东在这几年的公司运行中意识到了亨利的定位是正确的,他们更愿意站在亨利一边。

    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亨利·福特也得到了多数股东的认可,他有力量对付马尔科姆森了。他的脑海中再次浮现了早年的图景:当年底特律汽车公司的投资者逼他改变自己的主张,而自己却认为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为此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现在,亨利坚定自己的决心,错误不能重演,为此,他在一次股东会议上宣布自己将斥资10万美元,成立“福特汽车制造公司”。

    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扩大企业规模,更好地为福特汽车公司提供发动机、齿轮以及其他零部件。如果这个公司真的投入运营,那么将是对道奇兄弟公司的一种挑战,因为一直是道奇兄弟公司在为福特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实际上,亨利此举的最终目的是削弱马尔科姆森的力量。

    亨利显然站在了一个对自己极其有利的位置上,按照亨利的设想,马尔科姆森在将成立的福特汽车制造公司中没有股份,那么他就无法干预新公司的运营,新公司也会将福特汽车公司的一部分利润分流出去,马尔科姆森和另一些股东的利润就会相应地减少。这个主意是库兹恩斯想出来的。当股东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库兹恩斯打破平衡,站到了亨利这一边。这个突然而来的计划使脾气暴躁的道奇兄弟一时手足无措,恼羞成怒的马尔科姆森采取了应对措施,宣布自己要另外成立一家完全属于他本人的汽车厂,生产一种新型旅行车,与他作为大股东的福特汽车公司竞争。股东之间的所有争斗都出于各自的利益,这再次证明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亨利说到做到,1905年11月22日,福特汽车制造公司成立,工厂设在贝勒威大道租来的一所房子里。公司成立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对付马尔科姆森。

    马尔科姆森不甘示弱,立即予以还击,他怒气冲冲地给董事会写信,严厉指责亨利的行为是牺牲大部分股东的利益来满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也许是太气愤了,他随后成立了自己的气动车辆公司,注资40万美元,计划生产500辆大型旅游车,1906年上市。广告词口气很大:“我们为今天、明天和来年生产汽车。”马尔科姆森此举实在是太不明智了,气动车辆公司成了福特汽车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马尔科姆森无法再为自己担任董事长并且出了大部分资金的公司谋福利了,于是,福特汽车公司董事会要求他辞职,马尔科姆森断然拒绝。

    事情朝着有利于亨利一方转化,几乎在福特汽车制造公司成立的同时,也就是1905年11月,福特汽车公司发生了一件事。小股东阿伯特·斯特莱罗,也就是当初以自己的厂房入股福特汽车公司的那个小木工厂厂主,将自己拥有的股份卖出了,价格只有2.5万美元,这些钱他将用于投资南美洲的金矿生意。他认为这样会比入股福特汽车公司赚更多的钱。亨利立即买下了这些股份。

    亨利转运的同时是马尔科姆森的背运。马尔科姆森为了和福特汽车公司相抗衡而成立的新汽车公司——气动车辆公司,资金的来源出现了严重的法律问题。雪上加霜的是,之前曾经支持马尔科姆森的投资人也纷纷向他追回资本。马尔科姆森没有预料到事情如此糟糕,他已经把投资者的资金用在了新公司的厂房建设上。为了避免破产,在1906年7月的董事会上,马尔科姆森不情愿地把自己名下的股份卖掉了,当时是255份股票,占了公司总股份的1/4,卖价只有17.5万美元,亨利·福特接手了这部分股份。其他四位股东也把股份卖给了亨利。

    这样一来,亨利的股份上升到了58.5%,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久病缠身的董事长格雷撒手西去之后,亨利·福特又顺理成章地成为董事长,约翰·道奇任副总裁,库兹恩斯除了原有的职位外,还接过了马尔科姆森担任的财务主管一职,而且他在公司股份中所占的份额也上升到了10%。至于格雷的那一部分股权,由于他的继承人不愿出售,所以继续由格雷的后代保留。总之,亨利作为最大的股东,终于可以全权管理这个汽车公司了。

    亚历山大·马尔科姆森出售了他在福特汽车的股份以后,又回去从事他的老本行煤炭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1918年,他再次陷入窘境。1919年,他要求福特汽车公司为他原来的股份支付足够的补偿,要求给予资金支持,遭到拒绝。后来,他精神崩溃,1923年去世。

    在亨利和马尔科姆森的故事接近尾声时,有一天,亨利在自己的工厂里来来回回地走了好几遍,他极力抑制住自己的满足,对身边的雇员说:“这是伟大的一天,我们要把公司的规模扩大,而且你会看到,它将以迅猛的速度发展。根据我的经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人人都拥有一辆汽车。”

    来自公司内部的矛盾和争吵暂时平息了,亨利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去经营他的公司了吗?还不行,他还面临着一次考验。由于执行了马尔科姆森等人当初错误的生产方案,公司生产了很多高档汽车,最便宜的也在1000美元以上。由于价格昂贵,结果到1906年底,公司当年的销售量大幅度下降。年终统计,利润只有10万美元,远远不及上一年度的利润。

    “这就是价格昂贵带来的灾难!”在董事会会议上,亨利·福特再次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明确提出了新战略,就是薄利多销,用回笼的资金,生产规格统一、价格低廉、用途广泛、能为最广大的民众所接受的新车型。这也成为亨利在真正地掌控福特汽车公司以后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公司降价销售的举措很快就收到了实效。1907年,美国陷入一场经济大恐慌,前几年飞速发展的泡沫破灭了,很多企业倒闭,无数工人失业,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甚至蔓延到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

    在美国经济滑入低谷之时,福特汽车公司却独树一帜,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赢利125万美元。几乎在一夜间,亨利就变成了富人。于是,在年底召开的董事会上,董事们投票表决,一致同意把总裁兼总经理的亨利的年薪由3600美元增加到36,000美元,为原来的10倍。当然,这一数目同年终分红的数目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现在,福特汽车公司每年的红利是那样惊人,就像从一台不受控制的自动售货机里滚出来无数的美金,又源源不断地进入各位股东的腰包。

    亨利·福特距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他已经成为公司命运的主宰者,詹姆斯·库兹恩斯担任业务经理,兼任公司的副指挥官。在库兹恩斯的帮助下,亨利·福特正为公司描绘一幅宏伟的蓝图,并且将带着福特汽车公司走向更加不可预测的辉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