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虞我诈的宫廷政治-洛阳遭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卢植、闵贡除掉张让、段珪等宦官,扶持着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一块儿回洛阳。走到半路上,忽然碰到了前将军董卓的队伍。卢植、闵贡等人对董卓说:“皇上已经下了诏书,不允许外地的军队进京,请你们回去吧!”董卓振振有词地说:“如今皇上有了灾难,我们特地前来保驾,怎么能退兵呢?”卢植、闵贡没有办法,只好让董卓带领人马进京。

    董卓字仲颖,是陇西临洮人。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到羌族地区游历,跟羌族的豪帅交朋友,在当地很有一些名气。后来,他为镇压黄巾军出了力,才一步步地升迁,做了前将军。他接到何进除宦官的命令,认为有机可乘,便带领三千人马来到洛阳。这天晚上,他发现城中起了火,知道是出了事,急忙带领人马赶过来。恰巧碰到了卢植、闵贡和少帝、陈留王。在回洛阳的路上,他问少帝刘辩出了什么事,刘辩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他又问陈留王刘协,刘协却对答如流。于是,他暗暗下决心,得势以后,废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做皇帝。

    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在董卓等人的保护下回到洛阳,跟何太后见了面。董卓想把朝政大权抢过来,但害怕自己的人马少,压不住阵势。于是,他便让部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把军队带出城,等到第二天早晨再大张旗鼓地从城外开进来,冒称是他从陇西调来的人马。这样反复搞了几次,那些公卿大臣摸不清底细,果然有点儿怕他了。后来,董卓不仅收编了何进、何苗的军队,还收买了丁原的部将吕布,让他杀了丁原,合并了丁原的军队。从此以后,董卓的势力就强大起来了。

    没过一个月,董卓就做了司空。他打算废黜少帝刘辩,去跟司隶校尉袁绍商量说:“皇帝是天下的主人,应该挑选一个贤明的才好。我每想到灵帝是那么昏庸,心里就有气。我看陈留王比少帝聪明,打算立他做皇帝,不知你意下如何?”袁绍不以为然地说:“汉朝天下已经相传四百年。少帝虽说年轻,但也没有犯过什么过失。平白无故地废黜少帝,另立陈留王,恐怕大臣们是不会同意的。”董卓见袁绍敢于反对自己,不由得按着宝剑,大声喝斥道:“你这小子怎么敢这么说呢?如今国家的大事,还不是由我一个人说了算吗?我想做的事谁敢不服从?难道你想让我试一试宝剑是不是锋利吗?”袁绍瞧见董卓那种横行霸道的样子,气得浑身发抖,说:“天下的英雄好汉,难道只有你董卓一个人吗?”说完,袁绍横着刀向董卓拜了拜,转身走了。这么一来,董卓就跟袁绍结了冤仇。袁绍害怕董卓日后寻衅加害自己,只好带着家小,逃奔到遥远的冀州去了。

    袁绍刚刚逃离京城,董卓便召集文武百官,正式提出废黜少帝的事。他说:“如今皇上懦弱无能,不能做天下的主人。我打算学习霍光的榜样,废黜少帝,另立陈留王,不知你们意下如何?”那些大臣听了,都吓得心惊胆战的,谁也不敢说一句话。只有尚书卢植站起来说:“霍光因为昌邑王昏庸无道,才把他废除。如今皇上正年轻,没犯什么过失,怎么能跟昌邑王相比呢?”董卓听了很生气,马上下令罢免了卢植的官职。卢植不敢再留在洛阳,也吓得带着家小逃走了。

    第二天,董卓又召集文武百官上朝,逼迫何太后废黜少帝。何太后没有办法,只好下了诏书,废少帝为弘农王,另立年仅9岁的陈留王刘协做皇帝,就是汉献帝。不久,董卓又把何太后迁到永乐宫,逼迫她服毒自杀。为了收买人心,董卓还让汉献帝下诏书,为早先死去的陈蕃、窦武等人平反昭雪,重新任用被禁锢的党人。他自任太尉,让汉献帝封他为郿侯。后来,他又让汉献帝封他为相国,位在三公之上。这样一来,朝政大权就完全落在董卓手里了。

    董卓掌了权,简直比强盗还凶恶。那时候,洛阳作为国都所在地,已经成为全国的最大城市。不论是皇亲贵族还是公卿大臣,家家都积累了巨资财富。董卓看着眼红,就下令放纵士兵在城里抢掠。那些当兵的得到命令,不但抢钱抢物,还虏掠和强奸妇女,甚至连公主、宫女也不得幸免。在为何太后出殡的时候,董卓还下令打开汉灵帝的陵墓,把埋在里面的珍宝拿出来,据为己有。这样,从皇亲贵族、公卿大臣到平民老百姓,全都遭了祸殃。

    董卓害怕逃走的袁绍起兵闹事,便悬出赏格,派人去捉拿。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劝告说:“袁氏四世五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倘若他真要聚众起兵的话,恐怕关东就不能归你所有了。因此,不如赦免袁绍的死罪,拜他做郡守,他就不会再反对你了。”董卓听了他们两个的话觉得有理,就拜袁绍为勃海太守,拜袁术为后将军,提拔典军校尉曹操做骁骑校尉。但是,袁术、曹操却置之不理,都偷偷地逃走了。

    第二年,汉献帝改年号为初平元年(190)。这一年正月,勃海太守袁绍、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邀、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太守张超、河内太守王匡、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桥瑁、济北(今山东长清南)相鲍信,还有骁骑校尉曹操,各自带领人马来到酸枣(今河南延津北),共同起事,决定讨伐董卓。长沙太守孙坚、上党太守张扬,还有右北平(今河北丰润东)太守公孙瓒的部将刘备、关羽、张飞,也纷纷带领人马开拨过来。大家公推袁绍做盟主,向全国各地颁发讨伐董卓的布告,声势十分浩大。

    董卓害怕袁绍他们的“关东军”打过来,决定把都城迁到长安去。他知道大臣们不同意,就派使者拜镇压黄巾军后做了河南尹的朱儁为副相国,想让他支持自己。朱儁坚决反对董卓迁都的计划。他对使者说:“如果把都城迁到长安去,必然会引起天下大乱,给袁绍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因此,我坚决反对迁都!”使者说:“董相国提拔你做副相国,没有问你迁都的事,你却陈说自己的主张,这是为什么呢?”朱儁说:“副相国的官职,我不能胜任;迁都是当前最紧要的事。我辞掉不能胜任的官职,陈说最紧要的事,难道不正是做臣下的本分吗?”董卓听了使者的报告,收回让朱儁做副相国的成命。周毖、伍琼因为反对迁都,被董卓砍了脑袋。从此以后,大臣们都吓得心惊胆战的,谁也不敢再反对迁都了。

    二月里,董卓正式下令迁都长安。他分派士兵在洛阳城里到处放火,把宫殿、官府和民房全部焚烧了,强迫皇室贵族、公卿大臣和老百姓跟他一块儿往长安搬迁。同时,他还捏造种种罪名,杀害了许多当官的或者有钱的富人,把他们的财产全部没收。洛阳的几百万市民,只好哭哭啼啼地跟他走。半路上,病死的、饿死的、被踩死的和被打死的不计其数。繁华的洛阳城,连同长期积累下来的巨大的物质、文化财富就这样被洗劫一空,变成了一片废墟。

    这时候,袁绍、韩馥等人不去打董卓,却打算拥立皇族中的幽州牧刘虞做天子。曹操坚决反对,他说:“我们起兵以来,各地豪杰纷纷响应,就因为我们替天下除害。如今再商讨废立皇帝的事,天下还有安定的时候吗?诸君如果不西伐董卓,我情愿一个人去!”这样一来,关东军内部发生了分裂,还没有跟董卓决战就散了伙。最后,只剩下孙坚破关斩将,一口气打到洛阳城。

    董卓把汉献帝劫持到长安,仍然我行我素,无恶不作。他唆使别的大臣给汉献帝上书,让汉献帝封他做太师,位在诸侯王之上。他还拜他的弟弟董旻为左将军,提拔他的侄子董璜为中军校尉。他的义子吕布、女婿牛辅,都做了中郎将。就是他那些姬妾生的还在怀里抱着的小孩儿,也都封了侯。为了替自己准备退路,董卓还在长安西边的郿县(今陕西眉县东)修建了一座城堡,叫做“郿坞”,又号称“万岁坞”。郿坞的城墙高七丈厚七丈,比长安城墙还坚固。董桌在郿坞屯积了足够食用30年的粮食、二三万斤黄金和八九万斤白银,还有无数的珍宝,以备将来成了大事,可以占据天下;万一不成功,守着这些财富颐养天年。

    那时候,在朝廷上比较有名望的大臣是司徒王允和仆射士孙瑞。他们想杀掉董卓,但害怕董卓的义子吕布不好对付。其实,董卓刚愎自用,不能容人,他虽说和吕布亲如父子,但也断不了对他耍脾气。有一次,吕布言语稍有差错,董卓就拔出手戟掷过去,差点儿把吕布刺死。吕布怀恨在心,偷偷地跑到王允那儿诉委屈。趁这个机会,王允就把刺杀董卓的密谋告诉吕布,请他做内应。于是,吕布便对天起誓,把这件事答应下来。

    初平三年(192)四月里,汉献帝久病初愈,宣召文武百官上朝。董卓也穿上朝服,坐着马车去皇宫。王允做好了准备,吩咐士孙瑞把诏书交给吕布,让他见机行事。吕布一边跟着董卓假装保护他,一边让自己的同乡李肃带领十几个勇士埋伏在宫门里面。董卓的马车刚进宫门,李肃抢先冲过来,举起画戟就朝董卓的身上刺去。因为董卓身上的铠甲太厚,只伤了他的左臂。董卓从马车上摔下来,大声呼叫道:“吕布在哪儿?快来救我!”吕布从车后走过来,厉声喝斥道:“皇上有诏书,要我杀死你这个奸臣!”董卓见吕布背叛了自己,破口大骂道:“狗奴才,你真敢这么做吗!”吕布不管董卓怎样叫骂,当即把他刺倒在地,招呼士兵割下他的首级。王允见吕布杀了董卓,马上派皇甫嵩带领人马打开郿坞,杀了董卓的弟弟董曼、董璜,灭了董卓的宗族。

    长安的老百姓听说董卓死了,不分男女老少,都纷纷跑到大街上唱歌、跳舞,欢呼“万岁”。许多人家,还卖掉珠宝、衣服,去买酒买肉,互相庆贺。王允看到老百姓这样高兴,就派人把董卓的尸体抬到大街上,让千人骂万人唾。那时候,正值初夏,天气渐渐变热了。有人见董卓肥胖的尸体开始腐烂,滴滴答答地直往下流油,就在他的肚脐上插上一根灯芯,一直点燃了两天才熄灭。宋朝的大文学家苏轼,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嘲笑董卓的可耻下场:

    衣中甲厚行所惧,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