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照耀我青春-重要的是心存美好(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11年元旦,在巴西议会大厦,现年63岁的罗塞夫以56.05%的压倒性优势,战胜了社会民主党候选人塞拉,正式宣誓就任新一任总统,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也成为拉丁美洲第11位女总统。作为没有“女人味”的“铁娘子”,在她当选总统后发表的演说中多次热泪盈眶,并一度哽咽。她激动地说:“作为他的继任者,前方充满困难和挑战……但我知道我会继续他的事业……我希望女孩们的父母亲今天能够看着自己女儿的眼睛,说‘是的,女人也行’。”

    马尔泰利: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了世界

    朱吉红

    20世纪60年代,米歇尔·马尔泰利出生于海地首都太子港一个富裕家庭。他自小喜欢音乐。高中毕业后,他进入海地军事学院学习,却因违反校纪被开除。接着,他前往美国淘金,当过售货员,干过建筑工。回国后,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痴迷的音乐事业,直到1988年,他推出了自己的首支单曲《欧拉拉》,步入乐坛多年的他终于一曲成名。这年他37岁。

    后来,马尔泰利不断创新,佳作不断,先后录制了14张专辑,将素有“海地的弗拉门戈”之称的国宝级传统艺术“康帕斯”,融入加勒比索克、爵士乐等音乐形式,开创了节奏明快、充满激情的康帕斯音乐的新风格,使康帕斯音乐成为海地的流行音乐。同时,他还以奇异的舞台形象表演闻名,往往男扮女装,大胆使用夸张的假发、苏格兰呢裙,甚至穿婴儿尿布,脱裤子取乐观众,走红歌坛,逐渐成为海地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手,被歌迷们称为“甜米基”,被誉为“歌坛总统”。

    2010年7月,歌坛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马尔泰利决定参加总统竞选。他知道,自20世纪80年代杜瓦利埃家族对海地结束独裁统治以来,一直政局动荡,政变频发,政府更迭频繁,各类犯罪事件层出不穷,经济状况持续恶化。2010年1月12日,海地遭遇里氏7.3级强地震,造成约30万人死亡,130万人无家可归。10月中旬,北部地区暴发严重霍乱疫情,随后迅速蔓延到全国10个省份和邻国多米尼加。同时,官员腐败严重,缺乏透明度,捐赠国对政府失去信任,也成为地震灾后重建的绊脚石。此外,社会治安日益恶化及两名流亡在外的前总统相继回国,给国内错综复杂的局势再添变数。此时,他更加清楚饱受地震、暴力、腐败和瘟疫之苦的民众,厌倦了悲苦、贫穷和没有梦想的日子,他决心化弊为利,与传统政治切割,充当改革的急先锋。

    总统竞选期间,马尔泰利果断地打出“变革牌”,响亮地提出自己的竞选总统口号——改变,将“改变”作为自己的口头禅。为此,他承诺,当政第一要务,就是帮助灾民走出帐篷,应对霍乱,发展农业。其次是打击腐败,提高行政效率,加快震后重建步伐。其三是实施免费教育,减少失业,为青年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他的各项承诺直击海地社会问题的要害,失业的年轻人和在废墟中煎熬,绝望的民众成为他的主要支持力量。同时,海地全国人口近半数人口在25岁以下,对于听着马尔泰利歌曲长大的年轻人来说,从歌迷转为“政治粉丝”是很容易的事。为此,在竞选期间,他忙中偷闲,到各地为自己的粉丝们演唱自己的佳作名曲,吸引了大批选民的眼球,赢得占选民主体的海地年轻人的支持。

    马尔泰利不怕揭短,毫不掩饰地向公众说明自己是政坛新人,从政经验不足,是政治圈的“门外汉”,但同时又承诺自己将依靠有才干的专家治理好国家。这样,起初不少怀疑他从政能力的企业家,看到他亲手组建立的竞选专业团队,逐渐放下心,也成为他的支持者。

    更重要的是,马尔泰利对自己进行改头换面,脱下了奇装异服,换上了笔挺的西装。同时,他利用各类媒体主动向公众承认,自己在出道之初的演唱会上穿过裙装、脱过上衣,还曾经吸食过大麻等毒品,说明自己当时的道德观念确有问题,鼓励自己和人们拿出重新开始的勇气,让他的反对者根本无法抓到攻击他的把柄。

    最终,马尔泰利以67.57%的支持率战胜民主进步联盟候选人、前“第一夫人”米朗德·马尼加,赢得选举,当选为总统。当地时间2011年5月14日上午8时30分,他在海地首都太子港宣誓就职,亲手从上任总统普雷瓦尔手中接过红蓝相间的总统绶带,正式成为第56届总统。

    马尔泰利,一个从未涉足过政坛的流行歌手,一下子执掌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完成了从流行歌手到一国之尊的华丽转身。有人怀疑“零从政经验”的他能否胜任总统职务,但饱受苦难折磨的海地人更愿意相信,只有像他这样的政治圈外人,才能真正改变海地的现状,给人民生活带来希望,真正“改变”他的国家。正如海地首都太子港一名居民所说:“那些有政治经验的人并没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选一个新人也许是正确的选择,毕竟我们需要改变。”

    美国的克雷恩有句名言:学会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你能改变的事情上。的确,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了世界。改变是一种自信,一种心态,一种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曼德拉:坠落后再度升起的光辉

    李静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这是他一生的写照。

    1918年7月18日,他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首府阿姆塔塔一带的小村庄牡韦佐。他的父母虽不识字,却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童年是在宗教和禁忌的约束下度过的。

    7岁那年,母亲将他送到古努一所教会小学,他成了家中唯一走进学校的孩子。他很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两年后,他的父亲因肺结核去世,他瞬间感觉自己的世界里一团黑暗,但父亲“对公平的坚持”的处世风格深深影响着他。其后,他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初中学业。在进入福特哈尔大学的第一年,他卷入了学生会抵制学校不合理政策的活动,因不接受学生会的选举结果,被勒令退学。

    23岁时,他因逃避和腾布家族的继承人结婚,而离开家乡来到了约翰内斯堡。在约翰内斯堡,他在煤矿做过保安,在律师事务所做过文书工作。两年后,他开始在金山大学学习法律。在与不同种族和背景的学生的交往中,他的黑人身份频频遭到种族主义歧视,但他也清晰地看到了非洲人为争取自由平等而付出的努力。那一刻,他的心中燃起了对政治的无限热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