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精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十六章 尽职尽责,爱岗敬业

    兢兢业业、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就是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就是对所从事的事业具有孜孜以求的热情与执著。

    航天事业是一个壮国威、扬军威、振民心的伟大事业,同时又是一项十分艰苦、非常复杂、风险极大的事业。参加这一事业的人员都必须具有献身精神,要有敢于吃苦、执著追求而不急功近利、不图回报的思想,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奉献,付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毕生精力。

    荆木春,一个在载人航天界响当当的名字,一位谦逊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从1993年起到现在的12年时间内,他就一直活跃在火箭研制一线,从方案论证、研制生产、综合测试,到发射试验,都能看见他的身影。短短十余载,他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3年10月,当人们还沉浸在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喜悦中时,荆木春已经带领他的研制团队开始了奋战“神六”的日子。在此后的700多天里,他们夜以继日,全力攻关,研制出了性能更加卓越的火箭,圆满完成了第二次载人航天任务,为中国航天事业树起了又一座不朽的丰碑。

    为了把发射“神六”的火箭早日竖立在发射场,荆木春和研制人员们从2003年年底,就开始紧张忙碌起来。700多个日夜,他们放弃了大部分节假日,奋战在各种试验的岗位上,往返于北京、成都、西安等各个相关城市之间。记得2005年3月的一天,六七级的大风不停地刮着,温度降到了零下一度。但是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荆木春陪同刘宇总指挥从成都坐飞机紧急赶回北京,连夜将所需器件送到生产车间,并组织一线工作人员,仔细检查,精心组装,加班到凌晨两点,最终按时完成了任务。荆木春介绍,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春节刚过,他们就开始忙碌,差不多每两周往返成都一次,而每次去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周五走周一回。就是出差的三四天里,开会、审查资料,一刻也不闲着。

    理想和信念化作无穷的精神源泉,心血和汗水铺就飞天之路。从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到总体主任设计师,再到型号副总师,荆木春的任务更重了,责任也更大了。在外人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同一种工作,成天面对一张张的图纸、表格、符号、数据,是何等枯燥与乏味,但是荆木春却用另一种感情在审视,在他眼里,那些东西就像一个个生灵,活灵活现地和自己同呼吸,共命运。

    事在人为,人在精神。作为航天人,荆木春勇于担当,不畏惧困难多,压力再重不低头,挑战再大不服输,自我加压、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心无旁骛地埋头苦干,书写了航天史上绚丽的一笔。

    古人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无小,不为不成。”一个人,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取得进步、获得发展,必须依靠扎扎实实的工作、坚持不懈的努力,耽于幻想不行,投机取巧也不行。在工作中我们也要发扬这种精神,爱岗敬业,把每项工作当成事业。

    对于成就一番事业来说,兢兢业业,无疑是一个人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对此,爱迪生是这样理解的:“事业心将你的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到同一个问题上而不厌倦。大多数人都在做事,从早忙到晚,也很努力。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在这些时间里做很多事,而我只做一件。假如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上,你们同样也能够成功。”

    把工作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对自己未来的事业负责,你会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从中可以感受到使命感和成就感。这样一来,你就能处处以主动尽职、兢兢业业的态度工作,即使从事最平庸的职业也能增添个人的荣耀。

    坚守岗位、甘当表率

    孔子说:“在其位,谋其政。”一个人既然得到了一份工作,就必须竭尽全力地把它做好。不管他本人是否喜欢这份工作,也不管工作的条件是否被他认可,既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就像作出了承诺一样,必须实现,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因为做好这份工作已经成为自己的责任。

    在航天队伍里,每个人都深知自己的责任,都深知自己岗位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全身心地、尽职尽责地投入工作中,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他脸上常挂着的笑容和他交谈,会让人感觉身处一种无拘无束的轻松氛围中。很难想象,这样一个阳光、乐观的“大男孩”,经历过怎样的风霜雨雪,而“坚忍不拔”、“矢志不渝”这样的词语和他又会有怎样的联系?然而,就是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工人,在企业面临破产、连工资都发不起的时候,仍然选择坚守在一线,不计报酬,并成长为企业身怀绝技的技术骨干。

    他叫做李沛兵,现任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冷镦车间滚丝班班长。

    他1998年来到航天精工前身原国营洪江机械配件厂,很快就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挑战。当时,曾为国防工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洪江厂经济效益节节衰退,亏损严重。

    “每月只能领一两百块钱维持生计,有时候还不能按时拿到手。”回忆起那段时光,35岁的李沛兵有些感伤。“原来七八十人的团队,裁的裁,走的走,工人一天比一天少,热火朝天的车间很快就变得冷冷清清了。”1年后,“车工班班长”李沛兵成了真的光杆司令。车床、木床、铣床,还有8台自动机床,他一个人全包了。力气活少不了,一根5、6米长的材料,下料、切割,全部亲自动手。他不断鼓励自己:一定会有拨开乌云见明日的一天!事实证明他是对的。2004年,破产重组后的航天精工公司效益大幅攀升。

    先后在车工、钳工、磨工、铣工、滚丝工等岗位上摸爬滚打过的李沛兵渐渐成长为一位不可多得的多面手。现在,他虽然只是滚丝班班长,却俨然成为整个车间的技术把关人。大部分试制新产品坯径的尺寸都是由他确定的。

    李沛兵连续三年荣获公司“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项纪录的创造者在全公司仅有两人。2009年,他被评为“爱企业的好职工”,他的确无愧于这个称号。

    李沛兵在困难的时候不抛弃、不放弃,用自己的信念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了一个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做好本职工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你是领袖还是百姓,无论你是教授还是农民,无论你是领导还是员工,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责任之内的事,否则你就是一颗松动的螺丝钉。一颗松动的螺丝钉可能导致车辆刹车失灵,可能导致飞机失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在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就会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具体说要主动承担工作责任,以组织的利益为重,尽心尽责,乐于奉献;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做好组织、部门交代事情的同时,献计献策,乐于创新,力争为组织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完美是一种境界,做到完美才能超越自我,卓尔不群。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上,不在平凡岗位的人,寥寥无几。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又很多,这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力量。

    作为航天人,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不断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是员工应必备的素质。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推动着航天事业不断地发展。

    神舟飞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无数科研工作者一起努力,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统计出的一系列数据便很能说明问题:

    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级的单位就有110多个;

    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则多达3000多个;

    涉及的科研工作者有10万人;

    运载火箭有20多万个零部件;

    火箭和飞船等上天产品有12多万个元器件;

    飞船系统有70多万条软件语句……

    “神七”从研制到发射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的科学家已经把千万种失败的可能性排除在外,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精益求精的态度把握好每一个细枝末节。

    载人飞船,除了对各种系统、零部件有极高的要求外,对航天员的要求也同样严格。他们不仅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还必须有精益求精的工作作

    神舟飞船从发射升空进入轨道、变轨控制、轨道维持到返回调姿、出舱活动、轨返分离、打开降落伞、安全着陆,飞行程序指令有上千条,需要航天员直接操控的有100多次;从穿脱航天服、进行科研试验到操控各类设备仪器、启用生活料理产品,各种操作动作累计上万项,记录这些动作的飞行手册累计达40万字,在此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没有真正细致负责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到位的。

    在“神七”飞天的整个过程中,我国优秀的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配合得十分默契,充分体现了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这种确保工作万无一失的“零缺陷”精神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是十分需要的。

    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让中国航天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虽然已经积累了四次无人飞行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实践经验,但成功不等于成熟,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风险始终伴随每一次飞行,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和考验,都必须从零开始。他们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按照一切服从质量、一切保证质量的原则,严慎细实地把好质量关。

    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让航天人牢抓影响全局的关键节点。他们始终有着“归零”的追求———对任何问题,都要完全、彻底、不留遗患和举一反三地解决。他们紧紧抓住影响发射、运行、返回和涉及任务全局的关键节点,对关系航天员安全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产品,都努力做到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特别是任务的最后阶段,牢牢把住加注、扣罩、船箭对接、垂直转运、火箭加注、点火发射、飞行控制、着陆回收等重点工作的质量关,确保安全可靠。真正做到了“设施设备零故障、技术操作零差错、组织指挥零失误”。

    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让航天人注重体系优化和整体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既取决于各分系统产品和部件的质量,也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协调匹配和有机融合。他们注重强化整体意识,加强总体力量,既从单件产品和各子系统来把关,更从整体和全系统上来控制、来优化,确保工程整体质量满足任务要求。

    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中国航天人践行并发扬光大着航天精神,使其丰富而博大,深邃而无穷。载人航天精神正鼓舞着每一个科技人、每一位中国人,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不断崛起而不懈努力、终生奋斗!

    发扬“螺丝钉”精神,拧在自己的岗位上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先进的卫星轮船还是普通的桌椅门窗,都离不开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这些螺丝钉把各个部件牢牢的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才真正赋予了它们生命,使它们的价值得到实现。我们的国家,就是一栋正在建设中的高楼大厦,每一个岗位上的工作者,就是钢筋骨架间一颗颗螺丝钉,在千千万万的普通岗位上尽心尽职的工作,就是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我国的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与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长期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他们默默无闻,鲜为人知,但他们也和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这些航天英雄一样,是中国航天事业当之无愧的英雄。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们殚精竭虑、无私奉献,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大事业。航天人放弃的节假日、休息日不计其数,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确立、巩固、提升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地位。

    1983年,张宝生从部队复员后在宝鸡水泵厂机加车间、配件车间从事镗工工作。2008年7月,宝鸡水泵厂整体进入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宝生成为一名航天人。

    张宝生不那么高大英俊,加上话不多,在车间里很不起眼,但他干活的耐性和韧性却让大家刮目相看,而那台朝夕相处的镗床,也注入了主人的灵气,仿佛成了一台“万能的镗床”。

    如今已年逾五旬的张宝生依然是车间熟练掌握T612大型落地镗床的骨干,所有的大型机架的加工都以他和徒弟们为主完成。除了在现有条件下合理安排和继续改进工装、工序外,加班加点对张宝生早已成了家常便饭。为了提高产量,厂里推行了一种名为“大白班”的工作制度,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2点。即使是这样,张宝生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在最忙的时候,别人早上8点上班,他6点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别人晚上12点下班,他却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忙活着。

    2008年,是宝鸡航天动力泵业公司最为繁忙而辉煌的一年,对于张宝生来说更是一个永远无法忘记的年头。这一年,“5·12”地震对宝鸡这个距离震中较近的城市来说影响巨大,在多数企业出于安全考虑停产放假的时候,张宝生却在震后的第二天,顶着余震的危险回到了车间。

    2008年,公司当年生产并销售了矿山用泵39台,所有机架都由张宝生和徒弟倒班完成,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仅地震的那个月就实现收入1200万元。这个成绩,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公司月销售最高纪录,也是张宝生个人创下的生产最高纪录。近6年来,张宝生与他的徒弟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达80余万元。

    在航天队伍中,不都是受人瞩目的英雄,许多航天人都默默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航天工程设计大大小小千万个环节,哪怕是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是非常重要。张宝胜虽然只是一名小小的镗床工,但是他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甘做航天工程的一颗平凡的螺丝钉。

    平凡是奔向成功的助跑器,失去了这个助跑器,你将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心力,经受更多的磨难,因为没有在平凡中积淀过“人生饱满度”,你会缺少起码的工作态度与拼搏精神。而这是你缔造自己卓越的职场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这一点来说,平凡岗位是一种能力积累,卓越人生则是你的前进方向。

    有的人看不起平凡岗位,总觉得埋没了自己的才华,不肯踏踏实实的工作,或者整天怨天尤人,好高骛远;或者消极放弃,悲观绝望。他们犯了同一个错误,认不清自己的定位,忽视了基础岗位的重要性。实际上,奇迹的创造者往往是那些最普通的人,平凡中才能孕育出真正的伟大。在航天事业里,无数的无名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像螺丝钉一样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地工作着,用自己诚实的劳动,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支撑着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他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社会和人民的赞誉和认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在新的历史时期,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发展前景。在随之而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的冲击下,我们要坚定信念,坚守岗位,牢记“螺丝钉精神”,把无私奉献、不求索取作为个人价值体现,以合格的思想素质、崭新的精神面貌,坚定的工作理念,勇敢接受新任务和新考验的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写下不悔的篇章!

    §§§第十七章 矢志航天,淡泊名利

    甘居幕后,甘当人梯

    什么是人梯?人梯是什么?它源于古代向上攀高、攻城拔寨、翻山越岭的集体配合行动。它是一种人抬人、人推人,用自己血肉之躯把同伴推上高处的奉献行为。

    长江后浪推前浪,每一份蓄势待发的事业,都需要所有人为此作出默默地努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出璀璨的光芒,离不开无数老一辈航天人的努力,他们不求名利,远居荒漠搞科研,对于本职工作,他们做到无怨无悔。同时,他们还发掘、培养新人,使航天事业后继有人,迸发勃勃生机。

    全国劳模、冷焊专家陈钟盛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的退休职工,已经70多岁了。虽然退休多年,但一直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知识技能,帮助单位解决问题,培养新人。

    1955年,陈钟盛被分配到公司当了一名机修技术员。可是等他进了工厂,趴到绘图板上拿起画规和三角板时,却惊讶地发现机床上的很多部件是用铸铁制成的。其重量约占机床总重量的80%以上。可是多年来,铸铁件损坏后却无法修复,工人们要么更换备件,要么自制一个新的。而制造一个新的铸铁件又实在太麻烦,不仅周期长、成本高、浪费大,而且还影响了型号的生产进度。陈钟盛去请教老同事。老同事告诉他铸铁件并非不可以修,理论上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热焊法”,一种是“冷焊法”。其中“热焊法”因条件苛刻,极少有人采用。而“冷焊法”却具有操作简便、零件变形较小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不过这种焊接技术比较复杂,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去深入研究。这个信息使陈钟盛看到了希望。1962年,陈钟盛决心攻下铸铁冷焊这个难关,结束铸铁件不能修复的痛苦历史。攻克铸铁冷焊术的关键首先是试制一种性能良好的焊条。到1966年,经过无数次试验,陈钟盛在其他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的大力协助下,终于成功试制出了一种奥氏体铁铜焊条,并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工艺方法,突破了铸铁冷焊的技术难关,填补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空白。到1972年,他先后试制成功了9种不同规格、不同性能的铸铁焊条,扩大了铸铁冷焊的应用范围,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此,1978年陈钟盛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他的铸铁冷焊技术荣获了重大科研成果奖。

    后来,陈钟盛的研究成果又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肯定。1985年,陈钟盛又研制成功了用低氢型普通低碳钢焊条替代镍基铸铁焊条和其他色金属焊条的铸铁冷焊新工艺,使焊条成本下降25~30倍,并被确认“中国首创,各项技术指标均居国际领先地位”。后来,这种焊条被国务院确认为“七”期间国家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陈钟盛的铸铁冷焊技术在全国声名鹊起。几十年来,陈钟盛每到一处,都要见缝插针地开展技术讲座。据统计,截止到1999年4月,他共举办学习班29期,培训焊接人员1900多人。陈钟盛说过:“我愿更多的人掌握铸铁冷焊技术,在实践中解决更多的铸铁冷焊难题,在理论上攀登新的高峰。”

    在中国航天团队中,像陈钟盛这样提携新人的例子特别多。中国在决定设立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时候,就明确提出,要通过载人飞船工程的研制造就新一代航天科技人才。无数的老院士、老专家发挥把关、顾问作用,既保证了产品研发的成功,又加强了年轻干部的培养。在老同志的扶持下,一批年轻的总指挥、总设计师在老同志的传帮带和岗位职责压力下增长了知识和才干,迅速成长起来。

    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事载人航天工程研制的科技人员约有10000人,其中三分之二是年轻人,许多年轻同志已走上了关键领导岗位。他们为保证我国载人航天后续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必将成为中国进军世界航天高尖端领域的人才基石。中国航天员中心是一个“矢志航天,团结攻坚,科学求实,创业奉献”的光荣群体。在这个集体中,无论是航天员还是教练员、医生;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管理人员、保障人员,他们视祖国的航天事业高于一切,不求名也不求利,用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与牺牲,默默无闻地搭建着中国航天员的飞天之梯。

    那些优秀航天人,他们作为人梯,不但甘居幕后,还要甘愿被人踩,乐于助人高,要具有这种精神,保持一颗平常心最重要。

    一要在个人形象上保持一颗平常心。要端正心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一颗平常心,牢记手中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谋私利的手段,更不是扬名的工具,要正确认识自己,注意摆正位置,平等对待他人,不断强化为工作对象服务的意识。

    二要在升迁提拔上保持一颗平常心。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自觉排除各种私心杂念,做到不刻意追求、不心浮气躁、不嫉贤妒能、不盲目攀比,特别是当自己的成长进步与自身的期望发生偏差时,能够正确对待、见贤思齐,心理不失衡、工作不失重。

    三要在名利得失上保持一颗平常心。那些幕后工作的人一般生活清苦、工作艰辛,责任重、压力大,工作成果又常常是把别人送上前台,让人喝彩,自己却默默无闻。这就要求每名“人梯”都要具有一种宁静淡泊、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在名利得失上永保一颗平常心。

    为人谦虚,处事谨慎

    为人谦虚、处事谨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中,是追求个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人论及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利和不这样做的弊的思想和言论不胜枚举。有的是教人做谦谦君子而戒骄狂之态,如“人道恶盈而好谦”、“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讲做人应该远离自满、保持谦虚、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尊贵的人因其谦虚而更加令人尊敬;有的指出骄傲自大的危害,如“贪满者多损,谦卑者多福”、“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由此足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早已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渗透于中华民族血液之中。

    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努力。在肩负着民族使命、担负着祖国荣誉的航天战线上,每时每刻都涌现着谦虚谨慎的航天人。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取得成就的时候谦虚谨慎。正因为有了他们,航天事业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朱光亚是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是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战线的一位卓越组织领导者,是一位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科学家,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典范。

    朱光亚谦虚谨慎、淡泊名利,体现了一名科学家的高风亮节。每当人们提到他在中国原子能事业上的成就时,他总是说:“这些重大成就,是许多同志共同做的。我个人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1999年,在总装备部举行的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授奖大会上,他在发言中诚恳地表示:“我只是这一伟大集体中的一员”。在应邀撰写的《自力更生,铸起核盾》一文中,他花了大量笔墨,悉数列举了其他科学家和普通科研人员所做出的贡献,却只字未提自己。1996年,他将所获得的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100万港币奖金全部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用以奖励在工程技术领域做出成就的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同时还嘱咐知情人不要对外宣传。1997年,他又把多年积存的4.5万元稿费全部捐赠给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用以发展国家科学技术。对待事业,他慷慨大度,对待生活,却十分简朴。他的同事经常可以看到他身穿一件褪了色的旧布军衣。他朴实的生活作风,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同志。

    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世纪,谦虚谨慎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全国上下,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继续地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地推向前进。

    如何才能培养谦虚谨慎的航天精神呢?

    一是要正确认识自己。吾日三省,严于律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早在古代就为许多仁人志士所倡导和推崇。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礼记·坊记》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说的是要多把功劳和成绩记在别人头上,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和过失,那么就会得到众人的敬服。古人尚且有如此律己待人之道,作为新时期的建设者,更应该像航天人学习,做到这一点。

    二是要正确对待他人。虚怀若谷,广开言路。古人讲:“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拒谏者塞,专己者孤”;“身之将败者,必不纳忠谏之言”。说的是人们要善于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不要偏听偏信,做人哪怕仅仅是有自以为是、听不进好话的轻微表露,就会让别人退避于千里之外。对他人要相互支持,注重团结。正确对待他人,就要与他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相互团结。

    三是要正确对待自己所在组织。我们每个人生活工作都离不开组织,航天人有航天组织,军人有军队组织……作为一名组织成员,可能工作有不同,职务有高低,环境有优劣,但是无论如何,都是组织的一员,都要遵守组织的纪律,遵守组织的章程,行使成员权利,履行成员义务。

    航天人正是在无形之中做到了这些,所以才能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在自己的领域做出巨大的成绩。弘扬航天精神,也要像航天人学习,为人谦虚,处事谨慎。

    扎扎实实干工作,默默无闻作贡献

    默默奉献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无声无息积极地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出有益的事情;是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桥梁和纽带。

    奉献又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无私无悔的积极行为。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在工作生产中,都能够自觉的充分认识到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能够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

    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好,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从1964年两弹的成功到今天载人飞船的胜利归来都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功。这一切都离不开扎实工作,默默奉献的航天人。

    “火箭顺利升空,飞船准确入轨,航天员成功完成出舱活动,飞船安全返回”。这是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目标。“火箭顺利升空”关系整个工程任务成败,为了圆满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众多的航天人在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工作、奉献着。承担着火箭增压输送系统研制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二室的司徒斌就是其中的一员。

    长二F第七发火箭的两项三类重大技术方案更改都在增压输送系统。司徒斌作为负责项目的副主任设计师,在研制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无不亲历亲为,计算机旁、资料室里、产品生产工段上、总装车间里、各项试验现场里、型号技术协调进度调度会议上,到处都有她消瘦而忙碌的身影。2005年10月,长二F第六发火箭的飞行任务圆满完成,但她却一刻也未松懈,又开始全力配合异常振动问题的归零工作和另一个问题的分析和试验验证工作。研制工作异常繁重,型号研制工作处于方案、初样及试样三阶段并行状态,同时还要进行二期工程增压输送系统方案的论证、制定、转阶段及方案设计出图,火箭的技术状态确认产品验收工作,变能量蓄压器方案制定及设计工作。

    由于室里专业分工的变化,她从变能量蓄压器的研制工作中直接转入到火箭二级自生增压系统铝管改钢管的工作中,多阶段多项目工作并行,在人员频繁流动,岗位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工作顺利开展计划按期完成,她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直在不停转动,牺牲了无数的节假日休息日,每天早来晚走。同屋的同事都深有感触,开玩笑地说电话都成她的专线了。由于专业重新分工后,大部分设计人员都是新岗,大家有问题都愿意来和司徒斌讨论。她也是尽量帮忙查找资料、耐心地解答型号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保证研制工作的顺畅进行。

    由于长期的超负荷运转,她的心脏出现不适,但她还在坚持。有一天实在是扛不住了,她才在上午上班后请假回去昏昏沉沉地躺了半天,下午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因为这里还有工作等着去处理去完成,她怕影响后续的进度。

    司徒斌仅仅是二室型号队伍的一个缩影。在火箭的研制中,有无数这样无私奉献热情工作的研制生产人员。二室的同志们都在尽心尽力地工作,其他战线的工作者也在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他们或精心组织、严把技术关;或为工作人员沟通思想,排忧解难,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或积极落实、主动协调;或主动工作、积极协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精彩,每个默默无闻的名字后面都有动人的故事。

    承载着全国人民的希望,肩负着国家的重托,担负着航天员的生命责任,航天人以航天精神努力工作着。他们不求闻达于世人,只有无悔与内心。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身处平凡的岗位,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但当你再过十年、二十年,回首往事,就会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终身追求的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感到无比自豪!

    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

    人皆有名利之心,对于“名利”本身而言,并无所谓好坏。喜欢好名声,鄙视坏名声;喜欢获得,厌恶失去,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绝不能为名利所困惑,也绝不能为名利所驱使,更不能见利忘义。人应当时时注意,用高尚的品德稳稳地驾驭自己的名利之心。也就说,在名利面前,正确的态度是: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

    发扬传统,传承奉献精神的宝贵财富。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始终是中国航天人的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的升华。中国航天人始终把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当做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来对待,当做人生的最高价值来追求。

    李伯虎,计算机仿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专家。他在计算机仿真技术(包括模拟计算机、混合计算机、数字仿真算法/语言/环境、分布仿真工程等)研究以及开拓我国CIMS技术及应用示范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凡成功者都明确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在目标之前,无论鲜花还是障碍都不能分散他们的精力,阻止他们。李伯虎正是这样。

    史无前例的“文革”时期,他和当时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一样,感到极其压抑和苦闷,想做的工作做不了,想学的东西学不了。每天早请示,晚汇报,在农场里干一些重体力活。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惜力,连着两年被评为农场的“五好战士”。反正要做,索性做好,这就是他的处世原则。1971年他又被幸运地调回航天部,赴天津搞“大会战”。回到航天怀抱的他如游进大海的鱼儿,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人生的道路虽不免一波三折,李伯虎却总不忘记自己的主流,其他的沟沟坎坎则低调对之。他曾经有一次很好的荣升机会,在别人看来,那是一个名利双收的位置,但他觉得这个位置并不适合自己,就婉言谢绝了。

    提起在863计划专家组任职的情况,李伯虎也有些许无奈。一方面他是863专家组的专家、组长,一方面又是204所的所长、二院科技委副主任,两个方面对于他都很重要,然而人只有一个,两边的事情又多,他时常有一种在时间上分身乏术的感觉,甚至有时还得不到一些同事的理解。但是,他并不在乎这些。他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休息时间压得更少一些,竭尽全力地把两边的工作都尽可能地做得更好。

    他在工作上总是做得很多,很少推诿;在名利上却经常退让。每年过他手的项目经费数目不小,但是他宁守辛苦和清贫。

    年龄渐长,地位渐高,他对自己的要求却没有松懈。力求与自己的地位成正比,他没有休息日,晚上工作到深夜。他不在意身份,不讲排场,不为自己的待遇问题计较。他对领导和当年培养、扶持过自己的人一如既往地尊重,对同事和下属一视同仁地谦和有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对别人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

    作为有血有肉的人,谁不想过舒适的生活,谁不想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可是航天人在选择事业的同时,就注定选择了淡泊名利,选择了超脱世俗。李伯虎看名利淡如水,他从来不看重职位、地位,也不计较个人报酬,而却把自己的工作视如泰山,默默地奉献在航天计算机领域。

    “留名要留集体名,计利要计天下利。””这是老一代航天人的语录。许多老功臣们为航天倾注了一生心血,可他们一天也没有享受豪华的生活。相对于研制“两弹一星”的艰难困苦,今天航天人的奉献更在于舍弃,舍弃现代生活方式的多元而选择单一,舍弃功成名就的机会而选择成为这项巨大工程的一颗微不足道的螺丝钉。载人航天七大系统的总设计师、总指挥,以及所有的参加人员,他们明知“神舟”上不可能刻上自己的名字,他们明知自己创造的财富只能属于祖国和人民,但是,他们面对金钱、荣誉、职位,计愿对自己做出奉献的定位。

    在现实生活中,名誉和地位常常被看做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所以追求一定的名声、地位和荣誉,已成为人们一种极为普遍的心态。在很多人心目中,认为只有有了名誉和权力才可以算是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其实,人生的目的,不在于成名、成家,而在于面对现实,去努力为之,去尽情享受生命,去细心体验生活的美好。

    §§§第十八章 航天铸剑,无怨无悔

    心系事业,燃烧自我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的这一思想具有普遍意义。屈原一生治身修行,“员九死其犹未悔”,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以身殉道不苟生,道有光明照万古:”所有这些,都是心系事业,燃烧自我的生动写照。

    在我们航天的发展史上,多少人为了航天事业而英勇献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页页不朽的篇章,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英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不断奋进。

    他们曾经共同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工作。为了祖国的航天测控事业,他们无私奉献,呕心沥血,最终累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载人航天工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就是高级工程师王焕高和徐绍荣。

    高级工程师王焕高参加论证工作时,已经身患重病,然而,他却瞒着家人和同事,带病坚持工作。在连续5个月高强度的论证过程中,他和别人一样,夜以继日地忙碌着。那些日子里,参加论证的每个人几乎都是一脸的菜色,因此大家都没注意到他的变化。他四处奔走,调研论证,像正常人一样坚持工作。1999年9月28日,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的第七天,年仅47岁的王焕高猝然倒下。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最后几次出差全是坐的火车硬座,而那也就意味着没有座位可坐。人们实在无法想象他是怎么挺过去的。

    另一位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测控专家是徐绍荣,他在王焕高去世一年半后也永远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在论证小组里,他业务娴熟,精通俄语和英语,担负着资料翻译任务。面对大量的资料翻译工作,他独自承受疾病的折磨,即使在病重住院期间,也总是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直到去世前的近10个月时间里,徐绍荣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笔,翻译了大量科技文献资料,为方案论证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为一名航天人,王焕高和徐绍荣时刻把国家和航天的事业放在心头,用燃烧自我的能量培育着航天事业。一个人拥有奉献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其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在航天人眼里,自己的这个岗位不仅仅是工作,而是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所以,他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奉献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壮举。

    一个人服务于组织,必须懂得奉献,而不是索取。从古到今,多少仁人志士,或杀身成广,或舍生取义,或立足于平凡的岗位默默无闻地为他人、为社会、为祖国贡献着光和热。正是这种奉献精神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个人对组织的奉献是推动组织前进的车轮。

    培养个人对组织的忠诚就必须培养奉献精神,而培养奉献精神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奉献是一种美德,是相对于索取而言的,二者关系的背后,是不同的义利观在起作用。义利问题,是我国传统道德个的一个重要问题。

    奉献不等于不要个人利益,也千万不要一提到个人利益就不讲奉献,而是要坚持把义与利结合起来,树立把组织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成员个人合法利益的义利观。在这样的义利观指导下,我们要坚持尊重个人权益与承担组织责任相统一,在获取正当物质利益的同时,自觉履行成员应当对组织承担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尤其是在危难关键时刻,越能体现出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越能展现奉献精神的深刻内涵。

    任劳任怨,无悔不倦

    任劳任怨是一直被赞许的美德。人在世间生活,不能不做事,做事不但讲求能力,讲求机智,尤其要“任劳任怨”。一般人任劳容易,任怨就很难了;能够任劳又任怨,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有的人做事很耐劳,起早待晚,从不抱怨辛苦;忍饥忍饿,也不诉说怨尤,为了把事情做好,冒险犯难、牺牲奉献、废寝忘食、殚精竭虑,种种的辛苦,从不计较。

    每一名航天人正是凭借对航天的任劳任怨,才能将中国的飞船送上太空空。他们无悔不倦,只要事业需要,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会干一行爱一行,为航天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

    作为一名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时代技术工人,在30年的铸造生涯里,他以其丰富的经验,出色的操作能力,不断的创新精神,在数十项军民品项目的技术革新和科研课题中硕果累累,为国防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展现了新时代航天工人的风采。

    他就是毛腊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国营3531厂204车间有色合金铸造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毛腊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让人佩服的人,更是一个献身航天事业,无怨无悔,让人敬佩的人。

    铸造工种的工作环境是典型的苦、脏、累,劳动强度大、噪音大、灰尘大。铸造有色合金过程中,还会发出二氧化硫、氯化物等有害物质!

    在这种环境下,毛腊生从不拈轻怕重,难活、累活抢着干。他不仅自己勤奋工作,对技术精益求精,还注意培养新生力量,毫无保留的传授技艺。

    他所带的十多个徒弟中,有技师、工程师、助工等,都已成为车间的新生力量和技术骨干。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他所在的有色合金小组成长为一个优秀集体。

    无怨无悔,乐于奉献,毛腊生用他的精神感染、感动着更多的人。的确,正是有了一大批像毛腊生这样无怨无悔、勇于奉献的航天工作者,我国的航天事业才会在短短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任劳任怨就是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怕辛苦、不计名利、不怕招人埋怨。航天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航天人必须具备任劳任怨的品德。他们把航天事业看得高于一切,他们以实际行动对祖国、对人民尽责任、做贡献,在自己的岗位上位人生价值升华。

    谁没有五彩斑斓的梦想,谁不想在意气勃发的年少时光多体会生活的绚丽多姿。而航天人一旦走上这条路,就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工作。青春的基调就是航天,生活的全部就是航天,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厌烦,因为祖国强盛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当前,我国正处在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发展的任务很重。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像航天人那样,振奋精神,鼓劲加压,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基本实现现代化贡献力量。

    学习和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要像航天人那样埋头苦干、艰苦创业;就要像航天人那样,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就要像他们那样,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刻苦钻研、严细慎实、不懈探索、勇于创新;就要像他们那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团结一心、共创伟业。

    以苦为荣,以苦为乐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得到跨越式发展,不仅是载人航天技术的跨越,更是载人航天精神的升华。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以及常年的超负荷工作,他们默默地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枯燥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中国航天事业能有今天,应归功于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和为此而付出生命的科技工作者、无名战士。

    由于工程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参加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的同志们十几年如一日,顽强奋战在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线,许多同志夜以继日,夙夜不寐,他们放弃了多少节假日、休息日已无法统计。负责装配工作的马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马利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总装车间的二组组长,他曾经全程参与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的火箭装配工作。在组装“神舟”六号的火箭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马利。

    有一次,马利他们又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提出,“神舟”五号在上升过程中火箭的振动过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部门急需将一枚空置了6年的实验用火箭清洗改装。由于任务紧迫,清理一枚长度近60米的火箭,给马利和他的工友们的时间只有两天。

    马利说:“当时打开舱门以后,比想象的还要脏得多的多,火箭里面3.35米的直径,能着灰的地方都是灰,而且最厚的地方有一个手指头那么厚。由于是冬天,比较冷,而且操作是在车间外面进行,我们都穿着棉衣,用水擦的时候,衣服都湿透了,鞋也湿透了。”

    很多人没有想到,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马利他们按期完成了所有工作。后来设计人员正是在这枚火箭上完成了所有试验,使“神舟”六号飞船完全解决了杨利伟提出的振动问题。“在这岗位上干了快30年了,有苦也有累,但亲眼看见亲手装配的火箭一发发地升入太空,心里感到非常高兴,也很有成就感,受的这些苦和累,也值了。”这就是马利这么多年来的感慨,他的话也代表了所有中国航天人的心声。

    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人任劳任怨,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们。长期超负荷工作,航天人最大的精神支柱来自爱国的责任心,为了给国家争光,为了完成一项项关键技术的攻关,许多同志连续几十个小时在实验室研究实验,全系统有7位像马利一样的优秀员工,将个人的价值融入航天事业,事业的发展成就了个人的价值。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提倡以苦为荣,并不是要大家当“苦行僧”,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希望我们牢记“两个务必”,时刻注意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骄奢淫逸的行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这方面想得多了,那方面就必然想得少。一个人如果只想如何攀比,如何享受,自然就很少想到工作,很少想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久而久之,信念淡了,原则丢了,纪律忘了,必然会背离党和人民。应该讲,以苦为荣是纯洁思想道德的“净化器”、防止蜕化变质的“安全阀”,能让人淡泊、令人清醒、使人奋发。

    做到以苦为荣,对我们来说,既是培育当代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也是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苦乐观和荣辱观,即:能够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即使需要历尽千辛万苦,也是快乐而光荣的;尸位素餐、碌碌无为,即使待遇再好,也是令人耻辱、让人痛苦的。从而自觉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吃苦为乐,以奉献为荣,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做到以苦为荣,必须抗得住诱惑。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诱惑无处不在。如果不保持警惕,就可能被“糖衣炮弹”击中。印度诗人泰戈尔说:“顶不住眼前的诱惑,便失掉了未来的幸福。”耐不住清贫和艰苦,就可能在舒舒服服中迷醉,在风风光光中沉沦,就可能陷入困惑和苦恼之中。只有时时以清贫砥砺青云之志,才能不被世俗所淹没,不被诱惑所击倒,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

    做到以苦为荣,必须祖国的事业奋斗不息。以苦为荣,苦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吃苦中有所作为,促进祖国建设科学发展,得到广大人民的承认和肯定,才是以苦为荣的根本价值所在。

    用满腔热情诠释奉献

    精神状态体现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工作标准和生活态度。精神状态决定工作成效,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成效,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事半功倍。

    稻盛和夫认为,工作时应该保持恋爱一样的精神状态,应该迷恋工作、热爱工作、拥抱工作。在旁人看来,“那么辛劳、那么艰苦的工作,太可怕了!简直无法忍受,根本无法坚持。”但如果你迷恋这个工作、热爱这个工作,那你就能够承受,一切都不在话下。这就是热情的力量。

    航天人正是以满腔热情的精神状态在奉献,他们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和热情。

    他曾为仿制“1059”四处奔走,进行外协配套;他曾为建“三线”在边远山区度过17年美好时光;他曾担任过三个型号和长征二号丙火箭的总指挥,创下了“十三战十三捷”的辉煌。他就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丙火箭的原总指挥袁连启。

    袁连启把自己的全部热情都倾注在了研制火箭上。1993年7月开始,长城公司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签了一份重要合同,实施“铱星”发射计划。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共要为美国发射12颗卫星,这在当时是我国对外服务合同中最大的项目。

    铱星是一个不规则的棱柱体,铱星系统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设计的一种新型的全球卫星个人移动通讯系统。针对此次发射任务,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设计为三级,是在长征二号丙火箭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级分配器,主要用于将卫星由初始停泊轨道送入630千米的最终圆轨道并释放卫星。

    袁连启对这个艰巨的任务充满了热情,他亲自带领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研制队伍,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保障工作。试验队的工作十分艰苦。但他的热情并没有因为环境的艰苦而减退。有一次发射任务是在冬天进行的,发射阵地异常寒冷,刮着北风,下着大雪。

    但是铺设电缆、导管时,戴着手套干活不方便,需要摘掉手套,袁连启二话没说就摘掉手套,趴在雪地里工作,他的手冻红了,他的手指冻僵了,就搓搓手接着干,大家都为他的工作热情感动了,所有的试验队员都纷纷仿效。

    天寒地冻,外面是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为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疑点,袁连启带领队员加班到夜里1点多,有的时候甚至到凌晨4点,可是第二天上班他还是精力充沛,有人向他讨教秘诀,他就告诉别人,我对航天有一颗火热的心。执行发射任务期间,试验队没有休息过周末和节假日,在18个月中他们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6次连续成功地将12颗铱星送入轨道。

    工作热情是第一位的,也是工作成果的原动力。如果缺乏热情,即使有多么美的愿望,也无法变为现实。如果没有热情,我国航天人不可能把神舟飞船送入太空。航天人袁连启就是凭借着爱岗敬业、全心奉献的工作热情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绩。

    工作其实就像一座煤山,热情就是火种,用热情去点燃这个煤山,工作就会燃烧起来,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热情的态度是做任何事的必要条件。任何人只要具备了这个条件,就能获得成功。

    我们从事的工作也许各不相同,但工作对我们的要求却是相同的。对于自己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和重要性,它对个人的工作态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把它当做自己的使命,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源源不断的热忱,使你永葆青春,让你的心中永远充满阳光。

    正如有两位伟人这样说:“请用你的所有,换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而我们却要这样说:“请用你的所有,换取满腔的热情。”只有投入自己的满腔热情,在自己的岗位上勇于奉献,才能将工作做到优秀,才能得到他人的重视与尊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