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谣-周韵雅:办学艰辛谁知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达川与北源相距只有35公里左右,如果达川城市规模扩大些,北源就是达川的卫星城了。只是达川城区人口不足30万,而北源城区也只有近20万。两座城市规模相差不大,当然达川是设区市,北源是县级市,隶属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达川工业园区就在达川与北源之间,一期规划34平方公里,二期规划56平方公里,总规划要达到90平方公里以上,也就是说将来达川和北源就要连成一片了。

    曾经有专家建议,在北秋江流淌至达川的某个地段筑个河坝,一是可以蓄水发电,二是可以促进北源旅游业发展。如果在北源至达川的中间段马坟处拦腰切断,将会使马坟至北源的北秋江形成一片平静的湖泊,北源的山川属丘陵地带,这些小山丘被淹后会形成许多小岛,成为北源新的旅游景点。同时,可以在马坟建成一个装机容量14万千瓦的水电站,正面效应是明显的。

    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又使人生畏。首先是北源城将被淹去一半,现有的公路、铁路几乎要全面改线,现有生态也将遭到破坏。因此,专家论证也有杂音,无法定论这个项目可否实施。后来,人们也逐渐忘了这个提议。因为现在兴建工业园区,无形中就否决了这个建议。

    社会上传言工业园区不仅仅只是具备发展工业经济的功能,还要为将来中心城市行政功能北移做先遣探索。如果工业园区做大做强,达川行政中心搬至工业园区核心地带,把北源市变成达川的一个行政区,那么达川的城市框架就大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城市,否则,不足9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和不足3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难以展现中心城市的风采。因此,工业园区腹地中心一直预留着未被开发。

    温八雅认为达川新的行政中心不是他们所能考虑的,他们也没能力考虑,只是新的行政中心要预留多大规模,他们从来没有得到明确指示。关于这个议题,达川市委、市政府务虚会时曾经议过一次,并没有形成正式决议或规范文件,何时实施?怎样实施?多大范围?找不到任何依据。

    现在,工业园区应该纵深到什么位置?这种不着边际的话题不好直接请示许书记。当时分管工业园区建设的副市长到新疆挂职,工业园区工作由另一位副市长代管,他连自己分管的那一摊都忙不过来。好几次,温八雅要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总是排不上议程,尤其是工业园区推进深度和进展程度得不到明示,这很让温八雅着急。听说即将要来一位新的副市长,工业园区无人分管的局面很快会得到改变。

    一个月后,新任达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一民,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到工业园区调研,他没忘记上任前许书记找他谈话,希望他把工业园区的工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工业园区是达川经济实现腾飞的平台。因此,他顾不得整理新办公室,就带着秘书直奔工业园区。

    一年前,胡一民被省委组织部派往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行政管理,学成回来即被任命为达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接替被派往新疆挂职的王副市长。许书记把自己高度重视的工业园区工作交给胡一民,也足见他对胡一民的信任。

    温八雅是自己的老领导,胡一民想应该先去拜访他,趁此机会在工业园区进行一番调研,好对工业园区有个感性认识。

    20分钟车程,就到了工业园区管委会租用农户的简陋办公室,但被告知温八雅下工地去了。到工地看看也好,总比在办公室听汇报更形象具体吧。

    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工地上都是新土,施工道路满是泥泞。小车很难开进去,所幸工业园区配备了许多雨靴,一行人就这么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胡一民不禁被工业园区的大场面吸引,绵延十几平方公里,望不尽头的一片平地,中间阡陌交错有序,有些先行入园的企业已经在建厂房,有的已封顶进行内装修,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

    温八雅正在和工业园区管委会规划局的几个同志在比画着什么,见胡一民一行人来,忙迎上来说:“胡副市长,早盼您来。怎么事先也不打个招呼,我好去接您。”

    胡一民笑着说:“老领导,你就别给我客气了。今后呀,咱俩就是一根绳上的两个蚂蚱喽。”

    温八雅兴奋地说:“听说您要来,天天盼着,又不知您什么时候能出现。走,回办公室我给您详细汇报。”

    胡一民连连摆手道:“不急不急,既到了这里还是先看看。离开达川一年多,这里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真让人刮目相看呀。老领导,我可是知道你雷厉风行的作风,身体要注意呀,不能累坏了革命的本钱。”

    这种说话的语气是多年前温八雅对胡一民说的,如今不知不觉颠倒了个个。温八雅内心没有什么不舒服,他早就看好这个年轻人,也打心眼里看好他。胡一民的态度拿捏准确,不卑不亢。温八雅是老领导理当尊重,而现在自己作为分管领导,也不能没有领导的样子。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走了半个园区,胡一民说:“如此看来,你们的框架是架构起来了,但入园企业的瓶颈问题,症结何在?”

    温八雅答道:“现在各地都在搞工业园区,引进工业企业的条件越来越优惠,尽管这方面我们也在努力,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我们的交通条件还是受到极大的约束。目前这里只通了一条铁路,高速还未修通,航运里程很短,承载吨位低,关键是交通问题。当然,我们也有优势的一面,竹木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目前入园的企业多与竹木加工有关。我们期待着浙江衢州到达川的高速早日开通,到时这片土地就会被带活起来,我对工业园区前景充满信心。”

    胡一民点点头:“那好。有个问题不知你是否考虑过?将来入园企业多了,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当地农民的数量肯定不够,其次素质也不高。如果园区各项工作上去了,人才培养没跟上,那就被动了。”

    温八雅道:“关于这个问题,我和周边几所中专学校谈过人才培养问题,但主要还是用人单位要提出培养需求,只是中专层次的人才,似乎也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胡一民说:“我认识一位台湾女企业家,前些年在国内搞房地产开发,已具备相当实力,她有意向创办一所民办高校,苦于找不到地点。我在想,我们园区各方面功能都要完善,尤其在人才培养上,我们不但可以引进大学,将来还要办幼儿园、中小学、医院、公寓楼、超市、邮局、汽车站等相关设施都要跟上,办大学可先作为一种尝试。这位台湾女企业家呢,办学热情极高,她想创办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我认为可以考虑与她谈谈。现在教育产业化问题很热乎,如果我们把这学校看成一个企业也符合入园条件,关键的一点是,可以为我们提供配套服务设施。我觉得我们园区应该办得活泼、富有活力,思想应该更大胆更解放。你说呢?温主任。”

    温八雅点头表示赞同。

    到了午饭时刻,温八雅挽留胡一民吃饭。胡一民犹豫了一下才说:“除非和你们一起用工作餐。”

    温八雅有点为难道:“这哪行啊?你是主管领导,第一次来就这么寒碜,说不过去啊。”

    胡一民说:“怎么不行?你们能吃,我就不能吃?走,先看看去。”

    工业园区的食堂设在一个农户家里,一座三层小楼,面积有300多平方米。一个30平方米的客厅被改成饭厅,摆了两张桌子,工业园区在一线工地工作的总共也就10来号人,都来了,也坐不满两桌。

    他们回来时,煮饭阿姨正往桌面上端菜,一碗青菜,一碗红烧芋子,一碗红烧肉,再一个就是紫菜蛋汤,平时三菜一汤是标准餐。大家在这用餐一天交五块钱,管委会再补贴五块。

    煮饭阿姨一再抱怨肉米油不断涨价,一人一天十元伙食办不下来,温八雅答应年终统一补助。也有同志抱怨伙食太差,甚至背地里骂温八雅小气包。温八雅也听到了一些议论,但他并不生气,只是在会上笑笑解释,创业之初总是艰难的,大家还要艰苦奋斗呀。

    温八雅吩咐煮饭阿姨多做几个菜,中午有客人。阿姨苦笑一下:“中午吃了,晚上吃啥?”温八雅大声道:“你不会再去买?”见阿姨一脸委屈,想到从园区进趟城确实也不容易。于是温八雅连忙补充道:“下午叫小曾师傅开车陪你去买吧,超出部分另外记账。”

    温八雅见胡一民吃得津津有味,就打趣道:“吃惯了山珍海味,平民布衣饭也另有一番风味吧?”话音刚落,温八雅就有些悔意,毕竟胡一民现在是领导。胡一民却并不在意,笑道:“与其说吃腻了山珍海味,不如说是少年时的苦难情结太深。小时候我上山砍柴,下地劳作,带的午饭足有一斤,而带的菜就是芋子拌酱油,至今还很难忘。难怪莎士比亚说‘空腹是最好的调味品’。走了一上午我也饿了,这红烧芋子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

    温八雅附和道:“我也有同感,我也是农村出身,我觉得这些饭菜挺好,但我手下还是有人认为伙食太差,骂我小气哩。现在是创业的艰难时期,大家要克服。等我们工业园区真正上轨道了,我再好好犒劳他们。”

    胡一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为人处世原则。我吃饱了,你们慢用。很久没有吃到这样的饭菜了。”

    温八雅说:“我还担心怠慢了,你能吃好我一颗心就落地了。”

    胡一民笑道:“得了,当年你把我派到曾厝镇,我经常吃农民的饭菜,不也吃胖了。说实在的,最不习惯就是这一年多,在英国学习,天天是汉堡包这样的洋垃圾,真是活受罪,哪有家乡饭菜好吃呀?温主任,我得回了,你们确实辛苦,我会常来看你们的。再见。”

    胡一民介绍的台湾女企业家周韵雅,虽然只是省城相识,其实一年多前她就已经在达川兴办实业了,只是这期间胡一民出国留学无从了解。

    周韵雅在商海搏击多年,功成名就,资产过亿,但又深感疲惫。她知道,自己拥有资产很多,头上光环也很多,属于成功的女性,只是她从中收获更多的体会是伤感、疲乏和无奈,成功的喜悦往往稍纵即逝。

    有道是商场如战场,其间充斥太多的尔虞我诈,各种关卡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周韵雅经常要与官场中的各种达官贵人周旋,赔笑脸,说奉承话,说违心话。她自己也经常被人奉承,尤其最经常被人介绍是来自台湾的女富豪、女企业家。这些,她又颇感无奈,只好报以苦笑。

    周韵雅的义父是台湾商界小有名气的人物,但膝下却无儿无女。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陆与台湾关系缓和,1987年12月,强烈的思乡之情促使他放下生意,踏上故土寻亲。自从1949年和胞兄分离后,整整38年未谋过面,他也知道父母肯定已经不在人世了,因为他们兄弟俩都已年过花甲,他特别看重胞兄这骨肉亲情。38年才相聚,兄弟俩抱头痛哭,也就在这一次,他见到了侄女周韵雅,对她倍加疼爱。胞兄见他非常喜欢这孩子,就把周韵雅过继给他当女儿。打那之后,周韵雅就有了一位台湾义父。

    次年,义父再次返乡探亲,便把周韵雅带到了台湾,并立下遗嘱,指定她为唯一继承人。他希望周韵雅能留在台湾上大学,周韵雅当年18岁,在台湾人生地不熟,所学教材多有不同,义父想送她去美国上学,她也不乐意,就没再勉强。因此,周韵雅是在国内上完大学后,才到台湾定居的。

    四年后,义父患病逝世,他临终前表达了两个愿望:一是将他的骨灰带回家乡安葬,二是用他遗产的一部分回家乡办教育。周韵雅已经把义父的骨灰带回家乡,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就是办教育的愿望迟迟还没有实现。

    周韵雅把义父留给她的遗产带回大陆,在家乡投资电器行业,搞房地产开发,还涉及宾馆、交通等行业,四面开花,每一行业都获取了丰厚的回报,但也使她疲惫不堪,她觉得该为义父实现第二个愿望了。因此,她开始四处物色办学地点,她知道投资教育的目的意义只在于做些公益事业,完成义父的遗愿,很难从中得到像从事房地产等行业那样获得丰厚回报。

    周韵雅的房地产业做得很红火,达川最大的住宅小区——康乐居,就是由她开发的,总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在周韵雅眼里,多少现金、多少资产只是个数字。但她对这些所谓的“事业”欲罢不能,她必须用挣来的钱投入另一个项目挣更多的钱。她常常反省,自己只是个挣钱的机器,似乎不这样循环就要招人笑话,自己也会空虚无所寄托。

    在省城一个会议上,她认识了胡一民,两人聊得挺投机。虽然周韵雅要比胡一民年龄大些,但两人都生长在同一年代,年轻时又有共同的经历。聊到后来,竟发现两人曾就读于同一所大学,无形中又拉近了距离。

    胡一民很希望周韵雅能在达川工业园区投资实业,周韵雅不置可否,表明不想再涉足什么实业,倒是想创办一所学校。胡一民当时没表态,毕竟社会发展事业不是他分管的。

    虽然周韵雅当时并没说清要办的学校是什么层次?什么规模?但胡一民觉得在工业园区办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是合乎情理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因此,他和温八雅沟通完就给周韵雅电话,传递了这层意思。

    周韵雅正为学校落在何处发愁,听说工业园区里竟然有“三通一平”的地供她办学,自然很高兴,急着追问这事怎么操作?找谁谈?怎么谈?不过她也担心在园区办大学,起点是否会太高,能否办成功。她原先只想办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日制、封闭式学校。胡一民说先办职业技术学院吧,就业有保障了,学校就好办,等条件成熟了,再办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周韵雅觉得有道理,但还是忍不住追问何时洽谈实质性问题。

    见周韵雅如此着急,胡一民笑了。

    其实,温八雅与周韵雅两人彼此也见过面,达川不大,他们俩也算是达川名人了,只是两人正面接触少。

    胡一民是牵线人,自然由他协调洽谈,见面就安排在胡一民办公室,按约定时间两人前后脚都到了,胡一民开玩笑道:“好不容易把雅男雅女凑到一块,今天你们要谈出雅致,谈出风格,谈出成果。”

    周韵雅轻声笑道:“温主任有八雅,我只一个雅,一雅哪里雅得过他八个雅?”

    温八雅回道:“你有了韵致之雅,什么雅都有了。”

    几个人说笑完就进入实质性洽谈。由于双方都需求心切,细节问题在胡一民调和下很快达成一致,只欠签署合同文本了。

    周韵雅提出要请客,温八雅笑道:“好啊,今天就吃一回资本家的。”

    因为高兴,温八雅喝了一瓶啤酒,顿觉肠胃不舒服。温八雅不禁有些后悔,看来今生与酒无缘了。

    周韵雅兴致很浓,毕竟义父和自己的心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虽然她知道后面的麻烦事还很多,毕竟最难的问题解决了,开局顺利是个好兆头呀。

    温八雅说身体不舒服,要先告辞,周韵雅以为温八雅是故意推托,就执意挽留,并说后面还有节目呢,胡一民见温八雅脸色难看,就帮助解围,温八雅这才脱身。

    周韵雅是个敢说敢为、雷厉风行的女人。办一所大学,资金投入是保障,这一点周韵雅也许能做到,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她也不敢问鼎高等教育,从未涉足这一领域,没有足够的胆识,也是不敢走出这一步的。

    且不说投资回报时间长,甚至可能无从回报。办不出质量,学生没有出路,砸牌子也是可能的。还要经过各种考察评估,即使学校被批准了,招生指标也要争个头破血流,这些都是周韵雅当初没想到的。好在她这人意志顽强,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尽管没有前期征地拆迁的麻烦,但规划设计、盖校舍、招聘人才,真把她磨脱了几层皮。

    十个月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化校园落成了,占地面积近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图书、教学仪器设备也基本到位,所招聘的人才尽管不是十分理想,但也陆续到位,现在关键是接受考评审核了。

    之前,周韵雅在教育界没有认识什么人,为了办学校,她通过各种关系还真认识了一些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也实实在在解决了不少实质性的问题。因此,她从内心深处感激生意伙伴肖明华。

    肖明华原本只是个做皮革生意的小老板,莆田、晋江、石狮一带制鞋厂遍地林立,为他皮革生意带来滚滚财源。有了原始积累,他就在省城看准时机开发了一个房地产项目,所挣的钱比他做皮革生意十多年的原始累积还要多好几倍。怪不得有人说,做了房地产项目,对贩卖武器、贩卖人口的暴利都毫无兴趣了。

    肖明华在省城连续开发了好几个房地产项目,成了省内较为知名的商界风云人物。有了钱就有地位,有了地位,什么样的人物都好交往。肖明华不用说在商界政界,甚至学术界,各种头面人物他都很熟悉。当周韵雅说起办学的事时,他只是不冷不热地应了一句,需要老哥铺路搭桥就开口哇。当时周韵雅并不在意,每次到省城也只是偶尔与肖明华等一帮朋友聚聚,只字不提办学的困难琐事。

    有一次,肖明华见周韵雅愁眉苦脸,就问起缘由来。

    周韵雅感叹道:“如今办事可真难啊,火都烧到屁股上,人家照样可以纹丝不动。”然后把相关一些审批手续的千辛万苦处说了一遍。

    肖明华不露声色说:“你明天晚上6点钟,准时到荣誉大酒楼吧。”

    周韵雅一头雾水,约定时间还是去了荣誉大酒楼,因为路上堵车,晚到了十来分钟。进门瞟一眼,往日自己所求的各路“大爷”悉数到场,让周韵雅着实吃惊不浅。

    肖明华满面春风,向大家介绍:“这位就是著名台商、女企业家,我的生意合作伙伴周韵雅女士,最近她正筹划办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倘若有劳各位之处还请多多关照。我先干为敬。”

    整晚的宴会仿佛是现场办公会,周韵雅好些个棘手的问题,在肖明华周旋下,大多得到顺利解决。

    因为高兴,周韵雅那天晚上喝高了,她也对连普通话都说得不清楚的福清人肖明华刮目相看了,以至于在达川职业技术学院开学典礼上,周韵雅非要让肖明华坐上主席台。

    有人说,福清人对感情的投资就像是给病人服中药,虽然见效慢,但没副作用。对那些达官贵人,福清人先是交朋友,时不时请你吃饭飙歌,但先前没有任何目的性,给人的感觉是他够肝胆讲义气,真到需要帮忙时,大家都乐意,至少也不好意思拒绝。所谓“放长线钓大鱼”就是这个理儿。

    而闽北人,感情投资就有点像给病人服西药,也许有时能解决一点问题,但副作用大,通常都是一次性买卖,表示多少解决多大的事,没有永久的朋友可言,这种情况请人吃饭居多是会遭拒绝的。这年头谁在乎吃饭?带有目的的饭局更是没人愿意去吃。

    福清人为什么能占领闽北绝大部分的建筑市场?就是因为福清人善于给闽北人“服中药”。肖明华虽然不在闽北开发什么项目,一样给人“服中药”。因此,他在省城各路朋友都有,几乎没有难倒他的事。

    周韵雅与肖明华结交不算很深,是在饭局上认识的,双方都从事房地产开发,共同的话题很多。尽管肖明华算是赫赫有名的大老板,但当时周韵雅对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暴发户没太放在眼里,而肖明华却对周韵雅颇为崇拜。

    客观事实也是,周韵雅头上的政治光环要比肖明华绚丽得多,她是省政协委员、达川政协常委,又是研究生毕业,还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谈吐、气质、学识、地位都不是肖明华可以比及的,可为什么肖明华在社会上就是比自己吃得开呢?

    其实,周韵雅在达川也有好人缘,她为人耿直,且有爱心,这些年来各种爱心捐赠就有几百万之多。当然也因为她为人过于耿直,多少也得罪了一些人,甚至有人背地里议论她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种投机行为,图的是工业园区的地。周韵雅对这些流长飞短总是一笑嗤之,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去吧。

    专家组考评是申办学校最难过的一关。尽管此前,肖明华也托人打探到几个专家的名字,但这些专家都是从一线退下来的高校领导或教授,脾气都倔,一个个都拒绝登门造访,肖明华终于品尝到有钱使不上力的滋味了。

    这些专家声望都很高,不但考评在行,也极其严厉。这些年,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突飞猛进,这几位老专家、老教授功不可没,几乎所有新诞生的高职高专院校、民办专科院校都是经他们一丝不苟考评出来的。都说老同志原则性强,这一点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大楼、教学仪器等设备是崭新的,价值可窥见一斑,几位专家频频颔首,露出满意的笑容。到了新建的图书馆,一堆堆新购的图书零乱地堆放在地上,还没来得及采编上架,数量也明显不足。

    周韵雅面露难堪地解释道:“眼下还没来得及找到图书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采编分类。”

    一位专家不客气说道:“不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徒有漂亮的图书馆是过不了这一关的。”

    这不留情面的话,让周韵雅极为紧张,好在几位专家在反馈时又补了一句,限时整改。

    考评内容繁多,程序复杂严格,氛围沉闷凝重,这些就足以让人窒息。周韵雅后来求助于胡一民,希望他能协调达川全市大中专院校及机关各部门为周韵雅的职业技术学院暂借或捐赠图书,几天之内就集中了3万多册图书,让周韵雅度过了考评这一关。

    是年9月中旬,达川职业技术学院虽历经曲折,终于如期开学。首期开设文秘、旅游、电子工程、环境化学四个系,计划招生600人,由于宣传策划不到位,实际报到的学生人数不足300人,就这样开局起步了。

    按省里要求,达川职业技术学院也设立了党委,但公立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达川职业技术学院则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周韵雅成了达川职业技术学院的首任董事长。

    民办院校虽然在社会上给人感觉像是后娘养的,地位相对低下,但民办院校的效率却是公办院校所不能企及的。单从用人上看就可见一斑,公立院校进人一般看是否有编制,工作需要放其次,而民办院校不单看工作需要,一般两人、甚至三人的岗位均由一个人承担,花架子的事通常不会去做。总之,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民办学校所有的收入仅仅依靠学生学费,公立院校的收入除学费外,人员工资是政府核拨的,基建、科研等都有专项的补助,公立与私立的差异性也许还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收入和各项补助上,民办学校是后娘养的,这不仅是民办院校老板们的认识,已经是整个社会的共识了。

    周韵雅有时后悔自己当初的冲动,即使自己当时只是为了实现义父的愿望,为社会做些贡献。然而,毕竟这是一笔巨大的投入,既然办了,半途而废也会遭人笑话,当初如果只是捐一笔钱给希望工程或是其他教育事业,也算了却一桩心愿,现在骑在虎背上,想下来也难了,尤其是每年的招生工作,令她头疼不已。

    按招生指标好不容易把学生招满了,可报到率往往只有百分之三四十,按政策,民办学校是允许二次补录的,可再次招生的报到率依然很低。总之,辛辛苦苦争取来的招生指标往往付之东流。她想请温八雅帮忙,希望能和工业园区里的企业实行定向培养,但由于目前入园企业不多、用工的类别也不同。这事就一直搁着,引而不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