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不发财-豆腐有门道(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慵懒的冬季在刺骨的寒风中渐渐远去,春天悄然而至。千年的循环依旧,春天淡淡的温柔里有着无法隐藏的忧郁,温暖而凄婉,明媚而妖娆,她用坦然宽厚的笑容,解释所有的老茧和血泡,解释所有的期待和向往。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季节,所有的希望都在这里萌发,我还清债务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收入是不错,但70万元的外债要还几年啊,难道就这样靠攒钱来还?

    早市的生意比以前好了,年后很多工地开工,好几个施工队早上都来我这里拿货,一下就可以出两筐,每天的效益都在增长。

    我摊位对面的一个小摊一直引起我的注意,那好像是兄妹两个,每天早上都是残疾的哥哥开着残疾人专用的三轮车带着他妹妹还有10盒豆腐过来,他们早上5点左右到,只卖到6点半,不管生意多么火爆,到点收摊就走。难道是不愿出那几个管理费?不至于啊,他的豆腐卖得很好,那是塑料周转箱制作的,每个盒子装12块,也就是12斤,市场一般零售价格是1.8元,而他只卖1.5元。一看就不是小家庭作坊的产品,而他们的生意特好,基本都是老客户。

    如果这个产品我拿到农贸市场上去卖,或者他们走后,我来接上,不是很好?想到这里,我决定过去问问进货问题,多个渠道就多一份收入啊!

    早上我摆下摊,看着兄妹两人来了,走过去,给那哥哥点上一支烟,那残疾哥哥似乎有点受宠若惊,看来那次打架的效果犹存。

    问了问情况,那哥哥言无不尽,全说了。

    他们是海洋大学食堂的,自己的老父亲以前是个教授,退休后承包了食堂,主要是给大学里供应饭菜。而这个豆腐坊,是大学食堂自有的一套设备,他父亲以前就是搞食品的,对豆腐很在行。因为食堂的效益也不是很好,就稍微加工点豆腐,一边出来卖,一边供应学生吃。主要还是为了每天赚60块钱,这样攒起来每年下来就能够缴纳房租的费用,还有就是雇佣那些小工和食堂大师傅的工资。听他说完,我觉得有戏,和他商量一会儿我去他那里进些货物,先来几箱试验一下。残疾大哥一口答应,我们约好9点半他在大学门口等我。

    卖完了火烧,我把空筐装上车,骑车赶到了海洋大学。那残疾哥哥早在那里等我了,看见我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我走向他的生产场地。屋子很大,中间是一台大型的磨浆机,几个大水缸里面泡着黄豆,磨浆机前面是一个磨具机,十几个周转箱摞在旁边。

    黄豆经磨浆机磨完后,进入一个大的水缸,用海洋大学锅炉房接出来的蒸汽管道加热做熟,然后把点好的豆腐放进磨具,磨具机压住成型,一盒豆腐只要一分钟就出来了。

    几个小工在那里择菜,残疾哥哥拄着拐杖又带我参观了他们的食堂和宿舍。他们的承包金额每年是上交10万元,全靠食堂的收入来支撑。这个豆腐坊现在根本用不起来,主要是没人,家里就他父亲还有兄妹两人,也没有客户。

    听完他的介绍,我有些想法了。看时间不短了,赶紧装了几箱豆腐去市场,火烧老板要来送货了。

    看见我拉着豆腐回来,旁边肉摊大姐一个劲儿笑,她说我们两个应该换换生意,我去卖肉,她来卖豆腐,豆腐西施是女的。她这么一说,我仔细看看她那张脸,差点吐出来,西施要是长这模样,估计吃豆腐的全能吃出胃溃疡。摆好货物,摊位显得壮观了。思考着豆腐坊行当,我有了一个思路,应该把这豆腐做起来,进货价格1块一斤,他们卖1.5块一斤,却每天就卖那一点,每盒才赚6块钱。我的专长就是做市场,可惜现在就一个人,势单力薄,要是有个队伍,我能把这绿山的农贸市场都抢占了。他残疾哥哥是没有这能力,7点就要开始准备为食堂进货做饭了。应该如何操作呢?我边卖货边考虑。

    “哎呀,老板今天卖豆腐了?”一个买火烧的老客户来了,看见豆腐有些惊讶地问,“怎么卖?多少钱一斤?”

    “2块一斤。”我回答。“这么贵?人家最贵的才1.8块。你这啥豆腐,这么贵?”那客户似乎想买,但好像嫌价格贵了。“呵呵,大哥,好好看看,这是海洋大学的豆腐,干净,好吃。你别看价格,要看质量,一分钱一分货,你今天尝尝,不好吃你明天来说,我退你钱。”我故意抬高价格,是有我自己的想法。消费者都有猎奇的心理,大产品找便宜,小产品找感觉,就知道,肯定有独到的地方,质量可以保证。我就是要试验这个理论。

    “那好,给我来两斤,我尝尝,不好吃明天找你。”他说着掏钱,拿着火烧、豆腐走了。

    对每个来买豆腐的我都是这套言论,火烧带着豆腐,晚上一算账,六盒豆腐纯利增加72块钱。

    第二天早上,我一早就堵住了兄妹两个,让他们别把豆腐卸下来,直接放我摊位旁边,今天不卖了,一会儿我拉着去市场。然后告诉兄妹两人,回去商量一下,豆腐这块以后给我做,不是每天60块钱吗?我半年一付,先给他们一万块,承包他们的豆腐坊,不过作为回报,必须帮我把技术弄懂。兄妹好像很意外,说回去和他父亲商量一下。

    早市上我的豆腐就没卖,不可能卖1.5块了,别影响我的市场,我要自己做一个豆腐市场。

    早市结束,我去海洋大学,见到了他们的父亲,一个戴眼镜的认真的老教授,这种人也做生意啊?当年那“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理论看来真有效果,这学究做食堂?不赔已经很牛了。

    他那父亲很认真地听我说完,然后决定:他起草一个协议,每年租金2万块,我等于二次承包他的豆腐坊,水电费自理。

    既然他说了条件,我也加上几条:一、宿舍必须给我一间,我要养工人;二、技术必须让我学会,学不会我不给钱;三、租金半年一付,其余的钱我还要进黄豆原料。

    老教授同意,说协议要写两天。每个字都要推敲,等两天后签订。

    我暗自好笑,这教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看钱的时候要得多,拿钱的时候想得多。让他研究协议去吧,我继续我的豆腐事业。

    回到市场,中午卖完火烧,还有几箱豆腐,我让肉摊大姐帮我看一下摊位,我去外来人员劳务市场“抓”几个小工去。

    那外来人员劳务市场就在长途站的一条街道上,那些没钱吃饭没地方睡觉的孩子整天聚集在那里,一个个面如菜色,其实和我差不多。

    管吃住,一个月800块,有身份证的,在家卖过货,或者能干勤快的来。写了张纸,“呼啦”一群人围了过来。选了两个机灵点的,看看身份证,然后就让他们跟我去市场。下午,我就坐在肉摊上,看着这两个新人卖货。不错,我教了几句,消化得很快,三个小时下来就成熟练工了。

    晚上给他们吃了一顿饱饭,找附近一家小旅馆,一晚上10块,身份证登记完,没收,先放我这里。那些年都这样,别说我黑,我怕身份证是假的,要看看。明早3点开始陪我去早市。

    一早起来,我就想去叫两个小工,可是想到他们正睡得香,也可能好久没上床睡觉了,就让他们先睡一天。刚出门,其中一个醒了,穿上衣服跑出来,他姓胡,叫胡东冠,是河北一个农村的孩子,今年刚18岁。年后就跑出来,做了几天短工后就一直没找到工作,个子不高,但是看上去很憨厚壮实。另一个也被他叫起来了,是他的老乡,瘦瘦的,头发有些长,姓明,叫明新。两个人坐在我的三轮车上,一起跟着去进货。回来的路上,胡东冠要求自己骑车,这三轮可不是那么好学,一路上歪歪扭扭的,好不容易骑了过去。豆腐送来了,我让胡东冠去残疾兄妹俩原来的地方摆,上面写了一张大纸牌:由于黄豆涨价,海大(海洋大学)豆腐提价,每斤2元。

    这边的火烧就让明新看着,我在摊位后面观察。一会儿时间,豆腐那就有人不愿意了,胡东冠根据我说的,一个劲儿解释,没人信,也没人买。正合我意,我要的是口碑,证明以后没有1.5块的海洋大学豆腐了,全是2块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