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不发财-豆腐有门道(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早市结束,豆腐卖了不到10斤,一箱都不到。火烧还是卖完了,去农贸市场的时候,胡东冠骑车的技术明显提高,掌握了一个原则——控制不住就拉刹车,永远不会撞其他车上。

    市场上的豆腐就比较好卖了,活活地把其他卖1.8块的给顶了,越是2块的还真有要的,就想尝尝这多了两毛钱是啥味道。

    晚上继续烤肉,正好两个人的吃饭问题解决了,虽说吃得多点,那只不过是他们肚子空了,没油水,再过几天就吃不动了,我有数。

    老教授的协议写好了,签完字,我就付了钱。中午的时候让胡、明他们两人先去市场出摊。

    我请客,把老教授和他的孩子一起请出来,找了个酒店庆贺一下,毕竟将来就要天天共事了,先打下一个基础。

    酒席间,老教授很高兴,也许和我一样好久没人请客了。他很健谈,从天文讲到地理,从原始人讲到外星人,从祖先讲到我们500年前是一家,因为他也姓李。李教授不吸烟,但是能喝酒,下意识地自斟自饮。我借口出去上厕所,从附近一家超市买了两瓶茅台,那可是800块啊!我有自己的想法,人家是地主,我将来用他的地方多着呢,这点投资肯定有回报。把酒放到桌子上,我说:“李教授,我这是特意给您的,看得出来,您喜欢喝酒,我尊敬的不是您现在是老板,而是您教授的学识,希望您收下,就当学生的一点心意。”

    这句话正好打到老教授的内心最薄弱处,刚才那些愤世嫉俗的牢骚没了。他有些激动,拉着我的手,对着那兄妹俩说:“以后他就是你们的哥哥,他的事情就是我们家的事情,你们一定要尽力。”

    一场酒喝完,老教授从学校给我要了几张上下床,找了几个学生帮着抬进我要的就要来了,如果我要自己买就不划算了。临走,老教授给了我一个本子,说这是豆腐制作的工艺,都给我,以后我就是他自己家人了,一家人没有什么秘密。回市场的路上,我仔细看那小本子,原来豆腐制作还真有些门道。

    平时市场的豆腐,一般你觉得结实、细腻的,不是纯豆子的原料。为了增加重量和效果,很多是掺杂石膏粉,而真正的卤水豆腐,点好后并不容易成型,很容易就碎了,这里面就有一些技巧了,不但要原料纯正,技术更是重要。这样的豆腐拿着不碎,吃着香,味纯正,口感细腻,入口即化。不论回锅多少次,味道只会越来越好。

    下面还有一些相关的豆制品的技术,豆腐干、豆皮、豆腐泡等,整个就是一本豆制品大全。看看,花钱不多,老教授的自尊感、优越感出来了,于是就倾囊相授。

    晚上在夜市烤肉的时候,我让胡东冠他们去买了一些被褥,说今晚就不用住旅馆了,海洋大学食堂后面有我的宿舍了。

    早市和农贸市场我去看着就行,他们两个还是按照老样子来卖,而每天我自己卖的豆腐却是我自己动手生产的,教授的几个小工打下手。这东西很有意思,也有瘾。至于其他的豆制品,先不做,反正食堂里大锅有的是,材料齐全,随时可以开工。老教授似乎对我的关心超过了食堂,怕我赚不回来,每天督促我增加产量,赶紧去找些客户,要不每年2万元的租金他不好意思要。这个我还真没着急,我心里有数,先稳定下技术,计算出最大产量,然后再去弄市场,那市场就在我手里,随时都可以拿来。

    几天下来,市场我不去也没问题了,只是每天定时过去收钱,毕竟对他们还不熟悉,需要一点考察的时间。

    看了一下自己这两个月的收入,去掉给了教授的1万块,还有1万块。用这些钱再去买辆三轮车,我要带其他的人员开发第二个市场。小工还是从劳务市场招回来的,我是早上6点就去了劳务市场,这时间有个好处,能找到那些真正想干活、没地方吃饭睡觉的孩子,他们的工作热情远远高于那些没事来看看、偷懒耍滑的孩子。

    找回来的还是两个小男孩,都是18岁,这年龄没有毛病,不世故,身体也好,不知道累,我就是从这年龄过来的啊!两个都是山东潍坊的,一对老乡,都姓郎,一个叫郎九,一个叫郎五,是表弟兄,这名字怪怪的。但他们俩有个特长,会骑三轮车,玩得很溜,车技比我都好,还能骑电动三轮车。

    带着他们,先看看宿舍,让他们把自己的东西收拾一下,然后去市场,跟着胡东冠学一天,晚上休息,帮着我串肉串。我带胡东冠和明新去出摊,他们两个现在是元老了。

    从第二天开始,我做了几个塑料牌子,白底红字:海大豆腐,健康卫生,一斤2元。这就是广告,最简单的广告。我要求胡东冠和明新他们必须把牌子放到摊位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我带着郎氏兄弟,骑着三轮车,从火烧老板那里进了四筐火烧,带着六箱豆腐,去开辟一个新的早市——小港早市。小港早市也是一样,松散管理,去得早,扎个空位置摆下。郎氏两兄弟比我还积极,是天生卖货的材料,小时候就跟着家里人卖过西瓜。不用我手把手教,只说了几句,他们就开始忙上了,动作熟练,手上套上塑料袋,拿火烧装袋,切割豆腐,语言到位,一气呵成。我有些窃喜。

    这个市场收摊很晚,很多都是摆一天,一直到晚上都有管理人员来收费,费用根据占地面积来算。

    到中午结束,带来的货物快卖完了,我让他们等着,用附近的公用电话给火烧老板打了个电话,让他送四筐火烧来,我回大学拉豆腐去。

    晚上回来,要出去烤肉,郎九郎五兄弟要求一起去,那就一起去。我们五个人把筐、箱子卸下,拉着烤肉的东西一起去了夜市。在夜市上采购了一些简易的小桌子马扎,增大摊位,多坐几个客人。

    现在换位了,郎氏兄弟主卖,我们打下手,串肉,上调料。有了郎九郎五兄弟的带动,胡东冠和明新的干劲也足了,这大概就是鲶鱼效应。晚上盘点,效益增加到760块,千元大关马上在望了。开发一个市场,巩固一个,找新人,老人带一个,去巩固这市场,另外的老人就带另一个。我负责打江山,他们负责防守、巩固,这就是我的策略。虽然慢,但很见效,工资是固定的,市场开发得越多,我的效益就越好。按照这个思路,一个月时间,招聘了15个人,当然中间有换的,好几个都不行。还是开始这几个元老介绍来的人好用。由于我压着他们一个月的工资,也不怕他们拿钱跑了,直接放手让他们干。用这个规则,我们先后开发了七个早市、三个市场,虽然市场全是临时摊位。而夜市的烤肉摊位也增加到三个,鞍山路夜市的几个口全是我的人占领了,人多势众,打架也不怕了。

    宿舍的上下床满了,教授很够意思,把他小工的宿舍又给了我一间。其实大学里空房子多的是,每个月也就300块的租金,但是教授是为了帮我节约开支,让我别租了。为了表示回报,我把以前学的那些技术也给他了,馒头房学的馒头、花卷、包子等所有面食的制作方法,开酒店时候那些炒菜的技术,都教给了教授。此后他食堂的生意出奇地好了起来。大学生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还是很强的,都说食堂换老板了,现在来的是国家特级厨师。

    人多了,也就有时间轮班休息了,我的任务就是白天做豆腐、巡查市场,晚上盘点,带着轮休的人喝酒、谈哥们、谈感情,做动员工作。年轻人的心是冲动的,工作热情是高涨的,郎氏兄弟一组,胡东冠、明新一组,每组七个人,形成了强烈的竞争意识,每天都回来攀比营业收入。他们已经开始自己分摊,开发新的早市,每个组员都自己管一个市场,不要两人共管,然后晚上回来交钱点数。作为奖励,只要轮到谁给他们,会有他们惊喜的一天的。

    也有不顺心的时候,就是下雨天,只有市场那几个摊位可以出摊,因为有大棚挡雨。别的人就在食堂当帮工,或者帮我打扫卫生。我那豆腐坊收拾得可以当客厅,干净卫生不说,从学校门口搬回来的花天天换,搞得门口像花园,里面像花房。学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教授的权威还在呢,老资格教授。再说,谁不喜欢自己吃饭的地方干净整洁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