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营养物质,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脾胃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原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反之,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减退,则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亦因此而失常,可见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在人体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可是当今的人脾胃普遍不好,还特别不重视养护脾胃。许多人由于工作繁忙,紧张高压,不注意饮食起居等等原因,伤害了自己的脾胃。脾胃一虚弱,身体便缺乏动力,从而导致各种疾病丛生。金代著名脾胃内伤学说创始人李东垣就曾说过:“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生活中常见有人吃一丁点东西胃就饱胀得不行,有人食欲很旺盛,却只长膘不长气血,有人便秘,有人拉稀,这些都是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另外,在五行之中,肝、心、脾、肺、肾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脏对五行,脾胃居中土,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脾胃有病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所以《慎斋遗书》有言:“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而明代张景岳深入研究了李东垣“治脾胃以调五脏”的理论后,在治疗上提出了善治脾胃者,可以调五脏,调五脏亦可以治脾胃的理论,指出各脏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调解决,进一步揭示了脾胃与其他脏器的密切关系。
我们知道,气血的充足,是我们生存、并且健康生存的基本条件,而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要想气血充足,健康的脾胃是前提。因此,无论什么系统的病,都可以从脾胃入手来治疗,保护好脾胃,就是抓住了治疗疾病的契机。并且,善于调理脾胃,也是少生病、不生病的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脾胃呢?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积累了许多养脾胃的宝贵经验。包括药膳、食疗、针灸、饮食等各种方法。本书将挑选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只有保护好自己的脾胃,胃口好了,吃嘛嘛香,才能工作愉快,才能健康长寿。
最后,祝十三亿中国人都能健康长寿。
杨力
2013年4月于北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