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历史文化:農耕桑田-产业化,农业巨人的又一次飞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改革开放以来,兰州的农业步入了快车道,如果把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视为兰州农业的第一次飞跃,那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则是兰州农业的第二次飞跃。这两次大飞跃使兰州农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广大农民从彻底解决温饱向大步跨向致富路迈进。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本身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中央果断提出了从致富路向小康水平迈进的战略部署。

    兰州农业也酝酿着一个大胆的构思——农业产业化,这一战略的提出,预示着兰州农业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兰州农业从全面致富向小康水平迈进战略部署的实施。

    近几年来,兰州市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持“依托城市,开发农村,服务城市,富县富民”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不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积极发展支柱产业和“两高一优”农业,使全市农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1995年,兰州市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工作思想,并制定了迅速启动、点块扶持、稳步推进的发展步骤。200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增加值5.61亿元,占全市农业增加值的33.5%,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10万户以上,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实现人均纯收入71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2000年以来,农业产业化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2005年9月21日,兰州市市长张津梁、副市长潘卫平及市发改委、市农牧局、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相继对榆中定远镇蔬菜保鲜库、金崖镇齐家坪村、三角城庄园乳业有限公司、兰州猪厂等农业产业化的行业“带头羊”进行了调研,标志着兰州农业产业化正式进入“集团军作战”时期。

    兰州农业产业化,首先将兰州特色农业产业化,根据兰州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形成的优势,将兰州特色农业分为7个产业基地,优势互补,以龙头企业带动整个农业产业化的大发展。

    百合是兰州的传统特色农业,随着兰州百合知名度的急速提高,百合产业也迅速发展,形成种植、加工、开发、研制、销售等多元发展的产业结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目前,七里河区已形成百合基地,百合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1998年由国家计委投资900万在西果园乡建成了兰州百合城,为百合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初步形成了种植、贮藏、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格局。

    蔬菜产业热火朝天,产业化链条明显加强。在大田蔬菜生产中,全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进行专业化、基地化生产,已形成内、中、外三环基地格局。目前全市已建成5000亩以上的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12个,兰州蔬菜销往全国各地。尤其兰州的高原夏菜名声远播,成为兰州蔬菜的知名品牌。目前,兰州无公害蔬菜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确立了立足市场、优化品种、突出特色、提高总产、扩大外销的思路,几年内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65万亩,总产18亿千克,外销量达到10亿千克以上。不仅解决了兰州城市的需求,还远销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厦门、武汉等国内外其他城市,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生产的大宗品种有:白菜花、西兰花、甘蓝、大白菜、荷兰豆、甜脆豆、菠菜、土豆、胡萝卜、尖椒、红心萝卜、芹菜、苦瓜、青笋、香菜等近20多个。尤其皋兰的红沙洋芋,以其色泽光亮、个头均匀、早熟、丰产、优质而闻名全国,1999年被农业部评为“明星”品牌,授予全国一级农产品称号。目前其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产量超过1亿公斤,远销上海、广东等20个省市。兰州市在种植生产高原夏菜的同时,还在保鲜储藏上下功夫,市内建有容量9万吨的各类蔬菜保鲜库,年加工各类蔬菜达50万吨。定远蔬菜保鲜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畜牧产业稳步发展。全市农业在“扩经兴林,促牧稳粮”方针的指导下,畜牧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全市猪牛羊存栏数逐年增长,鲜奶、鲜蛋、特种养殖和水产业也发展迅速。一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兰州畜牧产业的生力军。兰州猪厂是1991年建成的全省第一个大型现代化猪厂,是西北唯一的省级原种猪场。占地97382平方米,现有各类建筑面积20901平方米,现饲养基础母猪960头,年繁育15000头,各项配套设施齐全,饲养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

    饲料加工车间年产配合饲料6000吨,除本场饲喂外,可向社会提供2000吨的全价配合饲料,质量可靠,价格优惠。同时为兴建中小型猪场提供设计、施工、品种配套、饮料配方、管理技能等技术咨询;好为尔奶业集团永登树屏乡奶牛养殖基地已投入生产,饲养奶牛1000头;兰州庄园乳业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在榆中三角城建成投产奶牛养殖和玉米青饲料加工,引进优质荷兰奶牛200多头,采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在定远、连塔等乡村扩散养殖,使榆中川区大面积种植的玉米秸秆等饲草料转化为产业优势,效益显著。

    花卉产业异军突起。尤其近年来,花卉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市花卉种植面积已达5000余亩,产值4600万元。紫斑牡丹、大理花、唐草浦、康乃馨、唐昌蒲、百合花等地产花卉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紫斑牡丹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获奖。玫瑰花是享誉全国的又一特色地方产品,全市种植面积达4000亩,年产鲜花100万公斤。目前已开发研制出玫瑰酒、食品、化妆品、玫瑰油等系列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兰州优越的气候特点成为全国最适宜球根花卉繁育的基地,也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花卉生产基地和集散贸易中心。兰州花卉产地主要分布在永登的中川镇、榆中的和平镇和城关区。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产业作为兰州的优势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瓜果产业越来越强。兰州是有名的“瓜果之乡”,白兰瓜、黄河蜜、麻皮醉瓜等驰名中外。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反季节西甜瓜具有小型、质优、美观的优点,是寒冬季节人们走亲访友的上佳礼品,目前其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产量达1000万公斤。大田西瓜均衡上市,品质不断优化,目前其种植面积为4万亩,产量达1.5亿公斤。果品向名优特新方向发展,生产以老果园改造为主,大力推广名优特新品种,改良桃、杏、梨等地方传统产品,实现多品种、多季节生产,均衡上市。兰州人不仅种瓜吃瓜,而且加工销售瓜,将瓜产业做强做大。兰州人不仅引进世界上一流的瓜品种,还利用温室反季节栽培,一年四季鲜瓜不断。兰州人还在瓜的利用上下功夫,将兰州有名的籽瓜加工制成了“兰州籽瓜罐头”、“籽瓜化妆品”等系列产品,形成颇具竞争力的瓜产业。据了解,“籽瓜系列化妆品”首次将籽瓜提取液应用于化妆品领域,为化妆品企业找到了一种新的天然原料,并通过了卫生部化妆品部卫生安全性评审委员会审核,被批准为化妆品新原料。由于籽瓜提取液体成本低廉,可以完全替代化妆品中的水和部分营养物质,市场潜力巨大。成立于1999年的甘肃东兴饮品有限责任公司,首家利用自有独特技术工艺和国外先进设备生产的高档“籽瓜汁”,填补了饮料世界无高档瓜类饮料的空白。兰州市种子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西甜瓜种子育种、生产和销售的专业种子公司之一,具有较强的专业科技人才队伍,拥有稳定的生产基地和先进的试验、采种、检测和加工能力,公司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广泛的营销网络和严谨的企业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生产的“金桥”牌系列瓜菜种子畅销全国,深受广大农民的信赖和经销商的欢迎。公司下设科研良繁部、瓜菜销售部、粮油销售部、财务部、检验中心、加工贮运部。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着力营造现代营销和技术服务体系,积极参加市场竞争,拓宽市场,发展现代种业,着力坚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林果产业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退耕还林,治穷致富”成为兰州人的自觉追求,坚持“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提倡以工养林、以商养林、以副养林,大力兴办经济林企业,努力开创绿化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最近几年,全市加大老果园的改造,使兰州的古老品牌冬果梨、软儿梨等焕发新容。还对经济林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和引进推广名优新品种,促进了林果生产的优质化。同时,努力扩大林果产业化规模,加快传统林果基地的建设步伐,形成了以安宁区和皋兰县为中心的桃园基地、以红古川为主的坪台水川的苹果基地、以榆中北山为主体的花椒基地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农业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全市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近300家,年产值超过2亿元,基本解决了粮油加工、转化问题。兰州的肉食品、乳制品、瓜果、百合等深加工如火如荼,效果显著。如“籽瓜系列化妆品”的问世,兰州猪场、好为尔、庄园等企业对饲料的需求、“百合饮料”的出口等,标志着兰州农副产品从以前的原始性粗加工向高科技精细深加工迈进,经济效益和经济价值成倍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除了以上7大块板农产品基地外,兰州还大力发展传统的弱势农产品基地,培育新型的农业产业基地,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榆中北山和皋兰的洋芋,永登西北部的牧业,红古区和各县川水地区的蔬菜,七里河大滩、马滩的韭菜,安宁区的食用菌,永登、榆中的乳制品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兰州大地,成为兰州农业产业化的后继力量。

    兰州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了令人瞻目的成就,但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力量。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狠抓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应用最新的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反季节日光温室生产技术、花卉林木种苗培育技术、脱毒洋芋配套高产技术、秸秆腐化还田技术、瘦肉型猪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圈养育肥羔配套技术、暖棚养殖沼气利用技术、特种水产品的养殖技术等的发明和应用,使兰州市的农业科技含量大为提高,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培育了一批新的农业“明星”。

    兰州农业产业化也离不开市场的力量,市场是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壮大的“催化剂”。兰州市委市政府对市场的建设不遗余力,先后投入巨资,相继建成了张苏滩粮油批发市场、焦家湾粮油批发市场、兰州西部粮油批发市场、雁滩蔬菜批发市场、西北水产中心(原绿色市场)、兰州牛羊肉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50多个,其中专营农副产品的批发市场达10多个,各类集贸市场更是遍布大街小巷。同时,市场的农业信息、咨询服务、金融保险等信息技术和服务保障体系的建立应用,极大地满足了城乡人民的生活需求,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步伐。

    如果说“五谷杂粮、瓜果蔬菜”是看得见、吃得着的“农业文明”,那么,“园艺景致”则是这一文明的“延伸”、“点缀”和“发展”,是“诗情画意”的“农耕文化”。她秀丽的身影遍布金城大地,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亮丽的自然风光、别具匠心的园艺景致,成为文化兰州、园艺兰州、休闲兰州的代表。

    园艺景致金城秀

    私家花园的记忆

    私家花园往往是一个城市园艺特色的代表。兰州的私家花园品位高雅,各具特色,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大多围绕在兰州城的西、南、东郊外,多达20余处,宛如璀璨的明星,镶嵌在兰州大地。但令人惋惜的是,这些昔日景致迷人的私家花园大都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被改建成楼群、医院、幼儿园或拓为马路,或另作他用,唯一保存下来的只有邓宝珊的故居“邓园”。

    煦园,文人雅士的乐土。煦园就是老兰州所说的水家花园,创始人水梓是我省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贤达,曾任甘肃省教育厅长、国民政府考试院甘、宁、青考铨处、国民党考试院的考试委员等职。

    水梓于20世纪20年代购建煦园,位于今天的颜家沟,不过现在已经被高楼大厦所取代。煦园几乎花了水梓半生的心血,建筑颇有文思,无论是楼、台、亭、桥,还是池塘、山石、竹花、花草等,都透出一股浓浓的诗情画意,显得那么的文雅精美,成为文人雅士的乐土。张恨水、于右任、张治中等社会名流及十世班禅和他的老师都曾光顾煦园,并对煦园赞不绝口。

    亦园,诗情画意总是情。亦园是当年向北大校长上书要求“大学开放女禁”并如愿成为首批北大女生的邓春兰的父亲邓宗所购置,位于今安定门外下沟,现已成为高楼林立的住宅区,早已看不出亦园的半点影子了。只能从王的两首《亦园牡丹》诗里体会到园艺和诗文已经融为一体的绝妙境界,怪不得亦园总有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其一“灿漫春光到牡丹,群贤香径共盘桓。问君何处名花国?园是亦园市是兰。”其二“几株魏紫与姚黄,蜂蝶随人日日忙,忙里偷闲犹买酒,花王故国已沧桑。”

    颐园,花木萦回象万千。颐园是清道光年间兰州翰林曹炯所建,故称曹家花园。民国初年被会宁进士秦望澜购置,改为颐园,现为甘肃省保育院。颐园建有镜泉楼、瑞杏轩、养花莳、竹之斋等建筑物,匠心独具,五泉山溪水穿流其间,苍松翠柏,风景秀丽。诗人王烜在《咏颐园》中写道:“依水名园清且闲,悠然恰对皋兰山。亭台历落位三五,花木莹回象万千。”

    节园,最早开放的公园。节园原先是明肃王府(今省政府院内)的后花园(今中共兰州市委院内),1763年陕甘总督驻节肃王府,因总督驻节,故称节园。节园亭台楼阁相间,槐、椿、桑高耸,翠竹婆娑,牡丹吐艳,池塘如镜,荷花竞放,登临拂云楼,如履黄河水面乘天风,伸手可扪云彩。左宗棠在《节署园池记》中称:“节园基宇闳开,园亭之胜为诸行省最。”1878年春天,左宗棠首开节园,听任市民游览,并备有茶水免费供游客饮用,成为第一个向市民开放的私家花园。

    邓园,挥不去的情愫。邓园是抗日名将、曾任甘肃省省长的邓宝珊的故居,位于城关区广武门后街4号,又称邓家花园,也是唯一留存的私家花园。走进邓园,首先看到的是古朴典雅的门楼,高高挂着的是于右任亲题的“慈爱园”和启功题写的“邓园”两块匾额。穿门而入,迎门便是一座假山,回廊之侧是古香古色的厢房。邓园曲径通幽,山环水绕,鸟语花香,景色绝美。正如慕寿祺撰联所云:“曲曲弯弯,前前后后,花花叶叶,山山水水,人人喜喜欢欢,处处寻寻觅觅;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雨雨风风,莺莺燕燕,想想来来往往,常常翠翠红红。”

    裴园,说不尽的田园风光。裴园位于五泉山门北,建于1929年,是裴建准将军的故居,具有浓郁的田园风光。花园借五泉山色,映古柳婆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翘首北望,遥见九曲黄河蜿蜒如带,十里城池星罗棋布。园里名贵花草争香斗艳,常青树木郁郁葱葱,苹果梨儿挂满枝头。古柳下,水磨隆隆作响,水珠飞溅……真是一派田园风光。

    憩园,爱国志士的战场。憩园又名若已有园、鸣鹤园,是清朝甘肃布政使司的后花园,故址在今通渭路西侧原甘肃省图书馆(今甘肃省群艺馆)一带,传说为著名戏曲家、园林家李渔设计营造。据《兰州古今注》记载,园中“正北有室曰蔬香馆,中有乾隆御书《圣主得贤臣颂》,嵌诸壁间。东有四照亭。又东为水榭。亭西结石为小山,峰峦环曲筑石阙,南出乐寿堂,署曰‘昆仑之墟’。园西引阿干沟水经西城入园,汩汩东注凿池以潴之。池上时置小艇,可以放浆洄溯至园西。”憩园不仅是风景幽雅的“名园”,而且是爱国志士的“战场”。著名的爱国志士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遭诬陷,被充军新疆路过兰州,曾在憩园写诗,表达了自己身遭不幸,却仍然心系国家的隐忧心情:“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闻道狼贪今渐戢,须防蚕食念犹纷。白头合对天山雪,赤手谁摩岭海云?”“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也在憩园登临拂云楼时有感而发:“金城置郡几星霜,汉代穷兵拓战场。岂料一时雄武略,遂令千载重边防。西人转饷疲东国,南钟何年罢朔方。未必儒生解忧乐,登临偏易起旁皇。”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渴望通过“变法”来达到富国强兵的抱负,这也许是他后来参加“戊戌变法”的最原始的思想基础。

    兰州的私家花园还有很多,如东园南村、彭泽花园、傅氏别墅、骆家花园、马家别墅、王氏园林、任家花园等不一而举。如今,这些私家花园大都已经不复存在,但留给我们的却是园艺兰州生动而妩媚的记忆。

    古兰州绝美的水彩画

    兰州是一个风景秀丽、景致迷人的城市,其中的昔日八景,以其独特的神韵,已成为古兰州绝美的水彩画,深深地烙入兰州人的美好记忆中。

    “五泉飞瀑”指的是五泉山东岩瀑布,位于八卦台南,千佛阁下,为昔日兰州八景之一。千佛阁崖,数道瀑布从山崖峭壁间飞流而下,瀑布下,假山、木亭、石凳等点缀其间,形成泉瀑争雄、花草斗艳、怪石嶙峋、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观。清何海楼赞曰:“苍崖百丈泻飞泉,可是骤龙乍吐涎。误认光明一段锦,回波漩伏瀑珠穿。”

    兰山是一座气象宏伟、风景奇异的人工山林。山上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红柱碧瓦,相映成趣,气势雄伟的三台阁是兰州市南屏障的最高建筑。在此俯瞰市容,黄河穿城而过,市容尽收眼底。傍晚时分,远山云蒸霞蔚,市内万家灯火,蔚为大观。尤其是雨后的兰山,云雾四起,顿觉亲临仙境之妙,“兰山烟雨”也成为昔日兰州八景之一。清何海楼赞曰:“山色空雨亦奇,浓烟漠漠更相宜。峰峦遮处楼台隐,多少芳胜透沃土。”清末进士、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范振绪在描绘兰山的诗词中也赞美道:“镜台金盏染衣浓,火后酡颜迥不同。最是兰山烟景好,胭脂和雨变殷红。”

    白塔山因白塔而得名,山势陡峭,山顶的白塔寺等古建筑群层峦叠嶂。站在黄河南岸,举目远眺,黄河滚滚,峰峦叠嶂,绿树披装,气象万千。无论从东边的雁滩,西边的小西湖,还是南面的五泉山,都能看到白塔的挺拔身姿,因而“白塔层峦”也成为兰州八景之一。清何海楼赞曰:“七级浮图出岫巅,风摇铃语个个圆。慈恩寺里垂烟动,惊起寒鸦拍暮天。”“梨苑花光”指的是龙尾山下上下沟一带梨花怒放时的景象。

    每当梨花盛开,金城大地一片片绿叶吐白,好似朵朵白云藏匿于绿阴之中,又好似天女散花,白绿相间,点缀成趣,分外妖娆。真所谓“梨花万树都成雪,杨柳千丝欲化烟。”远望如白云落地,近观似玉兰闹春,其风韵之佳,人间少有。清何海楼赞曰:“晴雪团花万朵攒,香生不断曙光寒。满川玉误瀛州雨,犹带华林日影看。”

    “河楼远眺”是说登临拂云楼远眺,八面风光尽收眼底。拂云楼旧称源远楼、望河楼,楼北城下为黄河,楼南城下为明肃王府的凝熙园,清代改名为节园。由节园拾阶而上,即可到达楼上。楼立城头,高入云表,可拂手抓住云彩,据说是当时金城最高建筑。清光绪年间的陕甘总督升允曾题联曰:“陇云秦树穷千里;河声嶽色共一楼。”清何海楼赞曰:“晚来散步望河楼,两崖风光一览收。言念贺兰山下客,忍将斗志付东流。”

    古兰州的寺庙很多,尤其五泉山的崇庆寺、白塔山的白塔寺、华林山的华林寺,居高临下,鼎足相望,每当清晨和黄昏,三寺金钟齐鸣,声浪覆盖金城,形成“古刹晨钟”景观。清代皋兰进士吴可读的《古刹晨钟》对此景观作了生动的描述:“唤醒人多少,尘飞古刹纵。不知何代寺,时叩晓天钟。韵逐鸡声远,音催蝶梦浓。敲回残月落,撞罢湿云封。鸱瓦森无数,狮台上几重。三千惊幻象,百八响从容。塔院铃声续,城楼鼓角咚。曙光犹隐约,透出马峰。”

    “虹桥春涨”是昔日兰州八景又一绝妙的风景。虹桥是对握桥的一种比喻。握桥又名卧桥,故址在今西津桥处,东西横跨在雷坛河上,是伸臂木梁桥的杰出代表。因纵列的巨木由两岸层层向河心挑出,最后经由中间的桥面连接“握”在一起,所以称握桥。又因为从侧面看去,桥身呈现弓形,犹如彩虹,又称虹桥。昔日每逢冬季,雷坛河便封冻成冰,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冰融水涨,纷拥着从握桥下面款款而过,成为春天的使者。清何海楼的诗:“卧虹一道压西津,聚影成桥画里真。三月风光桃浪暖,泛槎谁是武陵人?”便是对“虹桥春涨”的真实写照。

    “莲池夜月”是指莲塘池(今小西湖公园)的优美风光。这里原来是一片天然湖塘,因池塘中种有莲花而得名。莲塘池北傍黄河,四周芦苇丛生,鹅鸭从容,荷柳相依,每到夜晚,月色朦胧,泛舟赏月,清幽宁静,莲动舟行,蛙声一片,令人忘而思归。清何海楼赞曰:“西湖十里好烟波,散作兰波漾一窝。莲叶田田人对月,分明清影今霄多。”

    别具一格的兰州盆景

    兰州的盆景艺术历史悠久,别具一格,与兰州特色的园林和建筑相辅相成,成为兰州园艺的奇葩。

    早在明代,肃王府里就摆放着各类盆景,并雇用技艺高超的工匠专门培育和剔造。其盆景设计、布局颇具特色,既受兰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又带有江南水乡的秀美风格,对后世兰州的盆景影响颇大。

    兰州的私家花园也是兰州盆景的荟萃之地,节园、憩园、煦园、邓园等培育有各具特色的珍奇盆景。尤其兰州翰林曹烱所建的曹家花园里盆景最有名,它以文人雅士的情趣造型,透出浓浓的人文色彩,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其中的寿星翁和仙掌五指等珍品在当时名噪一时。

    近代,兰州的一些盆景精品主要收藏于邓家花园、宁卧庄、上沟等地的园林和花卉盆景市场。这些精品不仅继承了古代传统盆景艺术,而且推陈出新,赋予时代气息,新的盆景精品不断涌现。

    兰州的盆景造型艺术,从风格上讲,既继承了我国传统的盆景讲究格式,又自立一派,以雄匡、飘逸、秀美、气势不凡、意境丰富、内涵含蓄等风格,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同京、苏、川、粤等几大派别并列,成为我国盆景艺术中的大派之一。

    兰州盆景自成体系,造型讲究。在木植栽培上讲究三拐三台、七扇子、蛟蟒枝干、人形叉蕾等;在山石刻意造型上讲究以水锈石的剔造置设为主,力求达到古画家的山水境界;在花木栽培造型上别具匠心地采用枸杞、葡萄、石榴等植物作为点缀,体现生命活力。

    兰州盆景园中还有几种独特的造型艺术,颇有新意。鹅卵石或怪石点缀成的盆景令观赏者感到新奇怪异;陨石制成的盆景则给人以科幻启示,使人浮想联翩;晶盐或结盐矿石构成的拟化形体盆景则高贵典雅,成为收藏家的新宠;黄河石点缀而成的山水盆景,最富有地方特色,兰州两山夹一河的独特地貌特征是它最喜欢的表现对象。

    金城盆景园位于南昌路西端,面积约50亩,是兰州市著名的盆景艺术园。盆景园里绿树成阴,建筑典雅,景致秀美,具有独特的园林风格。园中开辟有花园、草坪和人工湖,修建了花卉展厅和盆景展厅,还有观赏温室和专门培育新品种的生产花房。展厅内格局新颖,装饰独特。地面是光滑美丽的大理石,展架古色古香,尤以不同造型的树根制作的展架最引人注目。展架上摆放着各类盆景28类500余盆,个个造型生动,姿态各异。

    兰州盆景曾一度被冷落、埋没,甚至被淘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综合素养的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欣赏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在有关部门和专家领导的帮助关怀下,兰州盆景这一古老的艺术逐步得到恢复和发掘,一批批精品盆景脱颖而出,一个个盆景公园如雨后春笋遍布兰州大地,一盆盆鲜活而充满魅力的精品盆景,将兰州装扮得更加美丽动人,更加富有艺术气息。

    飞舞在黄河两岸的绿色景带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百里黄河风情线犹如两条绿色的飘带,缠绵旖旎,形成不规则的美。这里可欣赏到的景致多达20多个,沿着北岸从西往东,可以欣赏到生命之源、水景园、丁香园、兰州碑林、龙源、金城关文化风情区、白塔山公园、音乐喷泉等美景,沿着南岸东行,同样可以欣赏到人与自然、百合园、西部欢乐园、山河聚、小西湖公园、水车园、黄河母亲、绿色希望、近水广场、中山桥、亲水平台、博浪、儿童公园、平沙落雁、水车博览园、体育公园、雁滩公园等盛景雄姿,另外还有春园、秋园、冬园、夏园等点缀其间,美不胜收。这些绿色景带像两条绿色长龙飞舞在黄河两岸,成为美丽兰州的一道靓丽风景。

    北滨河路从西往东,有如下景带

    生命之源    生命之源雕塑位于北滨河路西延段,占地面积3749.44平方米。这座雕塑主体分为两部分,底基座呈圆形拱体,高约三层楼,四周是环状支撑物,好似一双双手在高高举起,寓意着人类对伟大生命的炽热追求。基座上方是圆形彩陶器瓶,构思奇特,造型别致。彩陶外面美观的纹饰,流畅的线条,标志着中国古代制陶工艺技术的高度发达。生命之源雕塑再现了陇原彩陶文明,展现了历史变迁,浓缩了黄河文化遗产及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的精华,反映了我省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变迁,是镶嵌在兰州黄河风情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水景园    水景园与生命之源相邻,这里是夏日夜晚孩子们嬉戏的乐园,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园中的水景美丽动人,寓意故事给人以启迪,是北滨河路的又一盛景。

    丁香园    丁香园位于七里河黄河大桥北岸,分东、西两园。东园有一瀑布,瀑布喷然而下汇聚成池塘,布局精巧。西园构思新奇,整园辅以卵石步道,18种丁香点缀其间,花艳香浓,尽显其特色景观。

    兰州碑林    兰州碑林位于白塔山西峰兰州八景之一的“白塔层峦”一峦的“金汤钩”,规模宏伟,整体布局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形式,以明清建筑风格为基调,亭院占地35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海拔1630多米。碑林以地域文化为特色,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展示了黄河文化、丝路文化、西部文化的辉煌历史和当代成就。碑林以丰富多彩的书法碑刻,宏伟的建筑,优美的环境,为文化兰州添墨涂彩,成为世人了解兰州文化的又一重要窗口。

    龙源    龙源地处北滨河路黄河风情线金城关附近,与黄河相邻,占地20亩,是一座通过雕刻、书法、剪纸、造型、园林、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刻画和表现“龙”的形象与精神,以龙文化为主旨的主题公园。龙源园不仅是文化旅游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区,更是激励我们增强民族凝聚力,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建设美好家园的教育场所。

    金城关文化风情区    金城关文化风情区位于兰州市区黄河北侧的北滨河路中段,东起白塔山公园大门西侧,西起金城关回民中学,长约800米,总占地面积约107亩。金城关文化风情区是黄河风情线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体现该地区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特征,对改善兰州城市形象、提高兰州城市品位具有重大意义。

    白塔山公园    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上,海拔1500米~1700米。山势起伏巍峨,山峰叠峦成嶂,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为兰州名山名园,因山头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于1958年辟为公园,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依山而筑的三台建筑群。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白塔山上群峰叠翠,建筑飞檐翘角;山下黄河滚滚而去,山林气息浓郁。初具规模的山水园林已构成城市的立体画屏,高耸入云、亭亭玉立的白塔和文化底蕴深厚的黄河铁桥已成为兰州标志性景观。

    音乐喷泉    音乐喷泉位于黄河北岸、城关黄河大桥和中山桥之间,与黄河南岸的亲水平台景点隔河相望,是目前黄河上最大的音乐喷泉,也是黄河风情线上最具现代气息和浪漫色彩的景观。

    南滨河路从西往东,有如下景观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广场位于南滨河路西延段,为园林式水景广场。该景观以卵石、绿树、喷涌而出的清泉、展翅欲飞的大雁等景观来引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激发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人与自然雕塑主要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的创意来源于黄河内栖息游乐的候鸟,景观表明我们美好的家园必将以优美、和谐的环境成为更多候鸟的家园。人与自然雕塑已成为黄河风情线上一道亮丽的景观。

    百合园    百合园位于南滨河西路金港城对面,总面积11万平方米,分植物绿化区、滨水休闲区、文化娱乐区、健身活动区、生态观赏区,是以闻名遐迩的兰州百合命名的生态园林。

    西部欢乐园    西部欢乐园坐落在兰州市七里河秀川黄河之滨,位于黄河风情线的轴心地带,占地300亩,可同时容纳20000人游乐。

    始建于1996年,是一家集旅游风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停车住宿、商会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娱乐场所。

    山河聚    山河聚是全国第一座保护母亲河的标志性雕塑,位于南滨河路西延段西部欢乐园北大门对面,雕塑高14.2米,由花岗岩精雕细琢而成。整个雕塑体态稳健,寓意“山河雄壮”。其高耸的石柱象征兰州的两座名山,其间则是源远流长的母亲河的象征,形象地表现出兰州“两山夹一河”的地形地貌,中间部分两片相互映衬的“绿叶”紧紧拥抱着“母亲河”,生动地体现了兰州人保护“母亲河”的信心和对母亲河的爱护及希望。

    小西湖公园    小西湖公园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小西湖,东连133号路,西接碱沟,南临西津东路,北毗滨河中路,总体规划面积203130平方米,实际面积143190平方米。小西湖公园在设计上依据原小西湖园林的布局精华和主要景观,融北方园林特色和南方风格于一体,以自然式为主,将全园规划为相辅相成却又浑然一体,既丰富了建筑的外形美,又美化了城市街景。

    黄河母亲    黄河母亲雕塑位于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的黄河之滨,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得“优秀奖”。雕塑线条粗犷,刀法流畅,人物刻画饱满凝重,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

    绿色希望    绿色希望雕塑位于黄河母亲雕塑东约200米处,由甘肃130多万青少年捐资于1987年7月兴建,是一组具有象征意味的群雕。绿色希望雕塑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反映甘肃人民种草种树,绿化陇原的伟大壮举,象征陇原青少年茁壮成长。

    水车园    兰州水车园位于市内滨河南路西段,东邻中山桥(又名黄河铁桥),西邻“黄河母亲”雕塑,北望白塔山公园,南依西湖公园,是黄河风情线上最具兰州地方特色的重要一景。

    水车园再现了兰州水车这种古老的水利灌溉工具,使中外游客有幸目睹兰州人的伟大创举,是兰州古代农业的象征。

    近水广场    近水广场位于白塔山黄河索道下站码头,面积约15000平方米,始建于2002年10月,是兰州市政府投资近500万兴建的一处环境优美、舒适开放的水边广场。近水广场南面是喧嚣的南滨河路,对面是滔滔白马浪,东边是天下黄河第一桥,向北远眺,白塔寺清晰可见,金城关雄姿依旧,《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挺拔巍峨,兰州碑林翰墨飘香。这里聚集了兰州最具代表性的独特景观,更是一处闹中取静的一片乐土,现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观景、健身以及进行文艺活动的文化广场。

    中山桥    中山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现在的中山铁桥禁止机动车辆通行,并在桥南开辟广场,成了真正的步行桥,已成为黄河百里风情线一道亮丽的风景,它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已经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一张独特的文化兰州名片。

    亲水平台    亲水平台位于黄河风情线南滨河路兰州港东侧、“北塔远眺”小游园中部的黄河南岸,全长500米,宽约20米,层高2.4米,由观景台和演出台两部分组成。每到夜晚,黄河两岸流光溢彩,山水、城市倒映一河。远眺白塔风姿绰约,近览黄河波光粼粼,唯有亲水平台,才能如此近距离地与黄河亲密接触。

    搏浪    黄河搏浪雕塑位于黄河南岸滨河路东段、儿童公园西侧的“北塔远眺”游园的中部,始建于1986年10月1日。整个雕塑粗犷豪放,细腻逼真,富有想象力。黄河波浪冲天,黄河儿女横空搏击,表现了黄河儿女勇敢顽强、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

    儿童公园    儿童公园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黄河南岸,北接黄河大桥,南连南滨河中路,东西是黄河大桥的两条引道。

    东西长600米,南北最宽处100米,占地面积57276平方米,是兰州市唯一以儿童活动为主的休憩娱乐公园。

    平沙落雁平沙落雁又名“芳洲思雁”,位于滨河路东段、雁滩西部滩尖子南面,始建于1987年10月,面积约2000平方米。雕塑采用抽象派手法,显得新颖别致。古朴宁静的雕塑与周围的摩天高楼相映相衬,使人产生强烈的对比,不由对兰州生态环境的恶化产生深深的忧虑,从而激发改善环境的决心。

    体育公园    体育公园位于南滨河东路鸭嘴滩游泳馆原址,西靠黄河中立桥,东临滩尖子,北达黄河,南毗兰州市图书馆,占地面积近100000平方米,是兰州市最大的体育健身活动场所,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公园。

    雁滩公园    雁滩公园分北湖区和南湖区,北湖区称雁滩公园,南湖区称南湖公园。北湖果香飘溢,一派田园风光。南湖湖水湛蓝、景色如画。

    从水车博览园看“水车之都”

    水车博览园位于滨河东路黄河南岸,东连中立桥码头、体育公园,西接亲水平台、兰州港,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是展现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兰州水车以其独到的构造,精湛的工艺,雄浑粗犷的造型,实用的价值成为中国水车的代表,因而,兰州也被誉为“水车之都”。

    来到水车博览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构造别致的大门,大门是木架组成,形似两座山,分别代表着皋兰山和白塔山。左边的水池代表黄河,寓意着兰州是山水相连的美丽城市。

    一进大门,便是水车博览园的主体部分——水车广场。水车广场以知名于国内外的小型水车为主体,还荟萃了世界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数十轮水车。其中最具兰州地方特色的“水挂子”更加引人注目,体现了兰州人战胜大自然的聪明才智。旁边是水车之父段续的雕像,他表情慈祥生动,好像在思考、在比划,又好像在指挥、在亲临现场“指导”。段续雕塑左侧是南方竹制筒车,就是因为南方筒车,才使段续在1556年创制了雄浑粗犷的兰州水车,经过400多年的发展演变,终于使兰州水车名扬四海。到了1952年,兰州市的水车猛增到252轮。只见黄河两岸到处是巨大的水车,流水欢歌不绝于耳。灌溉面积也由解放前的20000多亩扩大到100000多亩,真可谓盛极一时。这让世界上有名的“水车之都”——叙利亚的哈马惭愧万分,因为,历史上哈马水车数量最多的时候,也不过30轮,仅及兰州1952年水车总数的八分之一。因此,把兰州称为真正的“水车之都”,一点也不过分。

    与水车广场相连的是水车博览园的第二部分——水车园。这里是历史上的“水车园”旧址,12轮水车呼呼旋转,成为水车园的主要景观。12轮大型水车顺着黄河一字排开,涛涛黄河水被提起送下,沿着渠道蜿蜒流淌,浇灌着园内错落有致的各类花草树木。旁边的黄河滚滚东去,气势磅礴,与水车、花草、林木相交辉映,再现了古兰州农业生产的辉煌。水车园设计独具匠心,沿着水渠蜿蜒前行,构造精致的各式兰州水车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园内,飞溅的水花与汹涌的黄河共舞,令人流连忘返。

    水车博览园的第三部分是文化广场。握桥是通往文化广场的重要通道,成为文化广场的主要景观。握桥又名卧桥,是兰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桥梁,为昔日“兰州八景”之一,原址在今西津东路雷坛河上,此桥为仿造。握桥采用巨木由两岸向河心错落前伸,层层递出,呈穹隆形。桥两端各有翼亭,恰似两拳紧握,故名握桥。文化广场除握桥外,还有旅游纪念品商店、黄河奇石馆、兰州近代历史博物馆、演出广场等,以图片、文字、实物、文艺演出等形式反映了兰州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民生民俗,据说把兰州建成“水车之都”是源于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兰州儿童的一个越洋电话,说荷兰有风车,荷兰成了“风车之都”,兰州有水车,兰州应该是“水车之都”。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一个小孩子的突发奇想,实际上是一个兰州人对自己故乡的热爱。一个小孩,感动了整个兰州城,从官员到百姓,兰州人从此闻风而动,一个最能代表“水车之都”的水车博览园诞生了。

    公元2005年9月22日,兰州首届中国水车节在黄河南岸水车博览园盛大开幕,开幕式上,隆重举行了由中国国家邮政局与荷兰邮政公司联合发行“水车与风车”特种邮票的首发式。兰州水车作为中国水车的典型形象,将永久地镌刻在“中国水车”这枚邮票上。隆隆转动了400多年的兰州水车成了中国水车的形象代表,也使兰州成了当之无愧的“水车之都”,将和“风车之都”荷兰一起走向世界。

    水车是兰州人民智慧的象征,是兰州农耕文化的象征,是兰州城市的标志。水车博览园的建成,标志着“水车之都”正式走向世界。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称:看风车到荷兰,看水车到兰州。

    “梨园之乡”的生态旅游

    “春末夏初,正是兰州梨花开放的时节。黄河岸自兰州城起一二里之遥,仍可以望见成林的初放梨花,绿中吐白,河上清风,时常带来岸上花香,顿时感觉一种恬静清逸的安舒……”这是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于1957年3月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描述的兰州“梨园之乡”皋兰什川梨花盛开的迷人景象。

    皋兰什川距离兰州20千米,以梨树梨花名扬四海,被誉为“梨园之乡”。光树龄300年以上的梨园就有12000多亩,枝繁叶茂,意态万千。中外植物学家参观后称赞是“世界植物界的奇迹”、“全球罕见的活植物标本”、“梨园博物馆”。每当春暖花开时节,这里便成了梨花的世界。远看蓝天涌白云,格外妩媚;近看一个个姿态万千的梨树,像美丽的仙女一般,艳丽多彩,魅力十足。有时,像朵朵白云飘荡在茫茫大海,有时,则像穿着白纱的美丽新娘,妩媚动人。什川的春天,可以说是梨花的海洋。老人们在飘落的梨花下谈天说地,情侣们则在漫天飞舞的梨花中憧憬着自己的美好生活,天真烂漫小孩子双手捧着从天而降的无数花瓣,追逐着自己童年的梦。特别是那雨后的梨花,更是娇媚动人。明代著名作家许仲琳在他的《封神演义》中描写苏妲己则以梨花形容她的娇媚:“那妲己泪如雨下,笼烟芍药,带雨梨花,千百娇媚,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蛾离玉阙……”梨花绽放时,梨园内有当地民间艺人演唱梨园鼓子(1),热闹非凡。

    20世纪50年代的合作社时期,什川农民从一棵精心挑选的梨树上采摘了一筐梨带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收到梨后寄来20元钱,让中央办公厅给什川农民写信表示感谢,并称赞梨“味道极好”。从此以后,什川人将这棵梨树命名为“连心树”,意喻翻身农民和领袖心连心。

    关于什川梨花,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爷爷和孙子两人迷了路,一老一少在夜幕降临之时来到了什川,又饥又饿的他们只好睡在梨树下面过夜。第二天早上,爷孙俩睁眼一看,却惊奇地发现身上盖着一层厚厚的梨花。爷爷惊喜地说:“这哪里是梨花,分明是雪白的银子呀!”爷孙俩急忙翻起身,向梨园深处走去。

    后来,不但得到当地人的帮助,从此在什川安家落户,一门心思经营梨树,果然换回了雪白雪白的银子。

    金秋时节,一棵棵梨树挂满了硕果,压弯了腰的梨树满怀自信,像个丰满的少妇。“天把式”踩着云梯,吼着土秦腔,穿梭在梨树之间,腰间的绳子像一根根飞荡的秋千,一筐筐一篮篮黄灿灿的“金元宝”便源源不断地传送到果农家里,丰收的喜悦立即在果农的脸上荡漾开来。

    如今的梨园,真可谓梨的世界。不仅品种多达十多种,而且品质优良。不仅新建了风景旖旎、奇石根雕美不胜收的“华夏奇园”,还从1999年以后,每年举办大型的梨花会,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观赏。广大游客在感受到百年梨园的无限魅力后,感慨地说:“梨园之美,纯在天然,贵在生态。”

    邀您去看“兰州之肺”

    兴隆山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5千米处,距兰州市60千米,南界临洮县,北临七里河区。兴隆山面积18665133平方米,是耸立于黄土高原的最为壮观的石质山岭,这座山有古老的地质历史,是一个多样化岩石的自然展览馆,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兴隆山属祁连山东延余脉,为距兰州市最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主峰由东西二峰组成,东峰“兴隆”海拔2400米,西峰“栖云”海拔2500米,二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握桥横空飞架峡谷。自古以来,兴隆山松柏苍翠,草丰水沛,鸟语花香。峡中有溪涧,清澈见底,长流不息,水涨时喷珠溅玉,自成一景,被誉为“甘肃之名山,兰郡之胜景”,有“陇右第一名山”之誉、“兰州之肺”之称。

    兴隆山的确是兰州之肺,对兰州的空气、气候、生态等有明显影响。兴隆山的植被比较丰富,从山下向山顶垂直分布:2000米~2300米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有白桦、糙皮桦、杨树、辽东栎;2300米~2800米为温带常绿针叶林,乔木主要是云杉;2700米~3000米之间主要是寒温性灌木林,以高山柳、沙棘为主;30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这些草地林木,像巨大的“兰州之肺”,优化了兰州的空气质量和气候湿度,使兰州的生态系统得到改观。

    兴隆山也是动植物和大型真菌的王国。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有大型真菌19科55属109种,高等植物120科452属1022种,各种动物和鸟类150种。目前已鉴定命名的昆虫1048种。其中植物中有全国胸径最大的云杉、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星叶草、三级保护植物桃儿七、膜荚黄芪等;珍稀动物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国家二级动物雕、鹫、蓑衣鹤、锦鸡、石貂、马麝等13种。各类动植物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真正成为理想的动植物王国。

    兴隆山自唐宋以来,道家、佛家、民众和官府在这里兴修神殿寺庙,这里成为香火旺盛的洞天福地。山下有一清代建成的握桥,名为云龙桥,其形如虹,玲珑美观。过桥登东山,有龙王庙,山神洞,滴水岩,玉液泉,太白泉。山腰上有天梯、风月岭、黑虎殿、二仙洞、白云窝、寿星庵、通天梯等景点。20世纪50年代,全山亭台楼阁以及庙宇就达70多处,景点24处,成为佛、道胜地。现兴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景点;栖云峰有混元阁、朝云观、雷祖殿等殿阁。于右任游览兴隆山后,曾感叹道:“西北风光何处秀,当数榆中兴隆山!”

    兴隆山的美,美在那苍茫蓊郁的森林,美在那巍峨雄浑的山峦,更美在那浓浓的人文情怀。当旭日东升的时候,它像碧绿的翡翠,显得那样的端庄凝重,那样的变化莫测;当夕阳西下,它又像燃烧的红霞,显得那么热情似火,尤其深秋的“红叶”,更加吸引八方来客络绎不绝;阳春三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苍松翠柏,欲与争绿,奇花异草,争奇斗艳;盛夏来临,则云绕谷底,雾罩山峦,一派绿色的海洋;秋天是兴隆山最美的季节,红叶似火,层林尽染,满眼苍绿,如痴如醉;隆冬季节,山舞银蛇,松挂玉帘,置身其境,烦恼顿失,其心顿悟,胸襟豁然开朗,依依不愿离去。

    兴隆山的秀色不仅伴随着许多传说故事而显得神奇,又伴随着历史的真实记载而显得格外庄重,还因成吉思汗而声名远播。成吉思汗曾赞美兴隆山:“花角金鹿栖息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吾翁享乐之帮。”抗战时,成吉思汗灵曾停厝于兴隆山大佛殿,使兴隆山声名远播。

    兴隆山不仅和古人不期而遇,而且和现代名人也有不解之缘。

    张治中将军曾建喜松亭,并题有他题写、水梓手书的对联:“静调琴韵听流水,更历岁寒爱老松。”1941年,于右任来甘视察,在兴隆山拜谒成吉思汗陵墓时写下了一首《越调·天净沙》曲子“兴隆山畔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愤慨之情。1956年6月,陈毅在兴隆山与兰州象棋高手对弈,大战三局握手言和,陈毅坦荡的胸怀,平易谦和的人格魅力,曾被传为美谈。另有明代兵部员外郎杨继盛、清代吴可读、左宗棠、魏光焘、毛庆藩、民国蒋介石、赵正清、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朱德、胡耀邦、彭德怀、董必武、邓小平、陆定一和外国元首越南主席胡志明等都曾游历兴隆山,为兴隆山增添了浓郁的人文色彩。

    吐鲁沟:神话般的绿色山谷

    吐鲁沟与五泉山、白塔山、兴隆山和皋兰山等名山不同,是一条纯自然最原始的自然风景区。沟中石崖林立,林海苍茫,曲径通幽,溪水长流,景色优美。进入吐鲁沟,就像刚刚步入一个神奇的世界,这里是仿佛一个曲折幽深的画廊,许多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画师在这里挥挥洒洒各显神通,把这三十里的山谷,装点得处处是画,步步是景,使人扑朔迷离,眼花缭乱,使人真正体会到了那种人在画中游的情趣。因此,吐鲁沟风景之雄之险之奇之秀,可比青城之幽,峨眉之秀,华山之险,九寨之奇,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真正的“神话般的绿色山谷。”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衔接部的连城林区,属祁连山脉的东麓,距兰州和西宁均为160千米,是一以奇山秀水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旅游区,被誉为“神话般的绿色山谷”。“吐鲁”是古代蒙语,意为“大,好”,或“美好的果园”或深谷之意,从沟口到沟掌长16千米,故名吐鲁沟。

    吐鲁沟曾为多民族杂居地区,这里受山地气候影响,降雨丰沛,沟内峰峦叠嶂,林木苍翠,曲径通幽,吐奇纳秀,成为一毫无人工雕凿的原始自然风景区为主、人文景观相点缀的天然风景区。公园以奇特、险峻、幽灵的地貌景观为主体,以迭相交替的森林植被为陪衬,以溪流、瀑布为脉络,展现出苍劲、雄浑、秀丽、古朴的原始美。

    吐鲁沟依地域分为前沟、后沟、小吐鲁沟三部分。游客跨越大通河桥,即进入前吐鲁沟森林风景区。从大桥至三岔旅游村6千米,便分成大小两沟,左侧是大吐鲁沟,全长14.7千米,是以奇特地貌风景为主的景区,共有24处景点,峰、峦、崖、石、瀑,百态千姿。

    再上行,便到沟掌草原,为迷人的草原游览区。从三岔右行即进入小吐鲁沟风景区。

    吐鲁沟前沟较为开阔,有稀疏的民居和田野。沿谷口迎客狮而上,沟谷渐窄,扑面而来的是突兀的山峰和翠绿的林木。进入前沟腹地,便是云杉的世界,山峰山谷到处被云杉包裹得严严实实。

    天窗眼位于距驼峰岭1千米处,路右有一月牙形水塘,名半月潭。半月潭左岸,有一个高22米、宽9米的洞窗高悬峰顶,透过石洞,可以看到湛蓝的天空和轻盈的白云,这是吐鲁沟独特的景观。

    灯杆石是吐鲁沟前沟风景区最后一处景点。站在练功台举目西眺,便可以看见一块塔形巨石冲天而起。原为淘金者的出山标志,名金干石。后因此石立如灯盏,遂改称灯杆石。灯杆石四周,红桦绿松,云动溪流,景色如画。

    石壁泻珠位于距灯杆石千米处。灯杆石以上,依S形溪谷渐陡,过最上一桥,北进小沟,路径中断。两座东西对称的小山包夹峙而成一条幽深的山谷,无数泉流从80多米高的断壁上飞流而下,有的酣畅淋漓,有的藉石乱流而下,与蓝天白云浑然一体,极富诗情画意,为兰州新十景之一的“石壁泻珠”景观。

    圈湾草甸是吐鲁沟又一景点,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呈扇形向南伸展。碧绿的草场山花烂漫。远处的羊群在苍穹下缓缓移动,像一朵朵白云在天际流,确实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小吐鲁沟风景区长7000米,有12处景点。林区内有1600多种树木花草,栖息着麝、跑鹿、蓝马鸡、猞猁、石羊等数十种珍稀动物。

    茫茫林海,淙淙溪流,参天古木,鸟语花香,俨然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吐鲁沟的气候异常凉爽。因山高沟深,海拔高低不一,因而气候变化无常。刚才还是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一会儿却乌云密布,雷声大作,顷刻之间,大雨飘泼,瞬间,又乌云消失,晴空万里。有时山下细雨霏霏,山上却大雪纷飞。这种变幻莫测的气候在吐鲁沟奇特景色的映衬下,的确给人留下神奇的印象。

    南河道,老兰州最爱做梦的地方

    “今日南河,重开宏篇,美景难收。南河重开,十里水注,使粼粼清流,和着喜泪,流进市民心头。

    “南河之首,万人空巷,笑看滩渚,乐在金秋?老翁含泪说古今,披彩挂红握桥头。清流两岸,攒动人头;家具超市,游人奔走。古渡水车,巍然绿畴;农田菜圃,在河之洲。蓝天白云映其间,阵阵笑语逐波流,居民畅心,路人凝眸。南北失常多整洁,大街通衢生意稠。活水描锦绣,金风拂垂柳,十里大变化,笑脸出户牖。大雁正是回巢时,临水亲水不再走,金城又添南河秀。鑫报首倡,开通南河。金钟既叩,满城颔首,领导当先,民众挽袖。上下奋战,壮志今酬。正是那爱亦悠悠情悠悠,南河悠悠梦悠悠。”

    以上文章,是《鑫报》征集南河道开通诗词歌赋活动中一位作者所作的《今日南河赋》,写出了对南河道的所见所闻所感。

    南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又称教场河,从滩尖子离开黄河向东流去,穿越兰州市区东部地区,在东岗回归黄河的怀抱。南河对兰州的防洪、环保、城市面貌、空气质量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被称为兰州的“第二条母亲河”。

    过去的南河道,是老兰州最爱做梦的地方。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南河道的水非常大,每到春、夏、秋季节,南河两岸郁郁葱葱,空气清新,一派江南秀色。每逢节假日,兰州人便不约而同地前往南河道,游泳观景,或者在雁滩游玩,非常的惬意。孩子们是南河最忠实的朋友,他们在南河嬉闹玩耍,有时一个猛子下去,一条大鱼便被捞了上来。冬天到了,南河上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手脸冻得红桃似的,他们呵着热气,在冰上尖叫着,嬉闹着,你追我赶,赶着“冰溜子”,滑着自制的“冰车”,那份激情,那份童真,令人羡慕不已。

    但好景不长,没过十年,南河道的恶梦开始了。70年代,兰州市掀起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南河被拦河筑坝,滔滔不绝的黄河水被挡在南河外面。80年代,干涸的南河开始污染,两岸郁郁葱葱的绿色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90年代,南河已经变成了臭气熏天的兰州的“龙须沟”。进入2000年,南河道的防洪、环保、美化城市面貌的功能已经完全丧失,而且副作用开始显现,反而成了阻碍防洪、污染空气的代名词,南河道成了兰州人心中难言的痛。

    2005年3月,《鑫报》首倡疏通南河、治理南河,将南河建设成可与成都府南河相媲美的生态河。《鑫报》的倡议立即得到兰州市民的热烈响应,这也和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建设规划不谋而合,于是,治理南河道的“大战”开始了。2005年3月30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启动南河综合治理工程,年内必须完成南河道疏通工程和全线征地拆迁任务;2005年4月26日,市建委组织专家对南河治理工程概念设计初步方案进行了审查,明确提出了“客观评价,科学规划,深入研究,精心安排,分期实施”的重要原则;2005年5月27日,南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意见获得通过,疏通工程正式启动;2005年10月1日,南河道首次进水;2005年10月23日,兰州军区援建工程指挥部和部队的400多名官兵开进南河道疏通工地,标志着南河道“军地共建”工程的正式实施;2005年11月21日,南河道综合治理方案正式出台。

    南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基本构思和内容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达到“通、流、绿、美”的最佳效果,为老百姓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从疏浚河道入手,坚持走绿化、人文、光彩照明、碧水长流等和谐统一的环境美化理念,把南河道建设成具有兰州文化底蕴的环境优美的生态河;综合治理模式,将通过生态系统建设,形成一河两岸八节点,三区双控十六景的规划结构,将昔日18滩的美景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河道疏浚工程、防洪工程、污水截流管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绿化工程、文化光彩工程、景观工程等8个分项工程组成。为使绿化和景观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将入口处的水车博览园、绿色公园、平沙落雁、夏园等景观纳入南河道的整体景观范围。

    据了解,南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面积约120公顷,计划投资12亿元,近期规划至2010年。已经开工建设的河道疏浚工程预计3~4年完工。可以看出,未来的南河道,将一扫污水横流、垃圾塞道的“龙须沟”模样,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条具有兰州文化底蕴的、环境优美、风景如画、面貌焕然一新的生态河,她将以兰州“第二条母亲河”的身份,以“水景沁音”、“怀古幽思”、“柳林含烟”、“南河晚渡”、“芦提飘絮”等昔日18滩的美景吸引世人的目光。

    这一民心工程对改善兰州市的生态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城市的发展后劲,提高城市的人居条件,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