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奇异世界-阴影笼罩下的海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百慕大三角之谜

    20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各种奇异事件,最让人费解的大概就要算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连串飞机与轮船的失踪案了。

    所谓百慕大三角,即指北起百慕大,西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南至波多黎各的一个三角形海域。在这片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面上,从1945年开始已经有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在这里神秘地失踪。当然,这些失踪事件不包括那些机械故障、政治绑架和海匪打劫等,因为这些本不属于那种神秘失踪的范畴。

    由于事件层出不穷,人们惊恐之余就赋予这片海域以“魔鬼三角”“厄运海”“魔海”“海轮的墓地”等种种诨号。而这些诨号反过来又烘托了这里特有的神秘而恐怖的气氛。

    现在,百慕大三角已经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事件的代名词。

    在我们熟悉的地球上,怎么独独有这么一个神奇而无法解释的角落?怎么会发生这样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在百慕大三角作祟?

    美国空军上尉泰勒是一位极有经验的飞行员。一直到他失事为止,他已经驾驶飞机在空中飞行了2500个小时。这个飞行纪录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1945年12月5日,泰勒上尉作为第19飞行队的队长,他率领飞行队从佛罗里达州的劳德代尔堡机场起飞。当时,他和14位飞行员驾驶着5架复仇式鱼雷轰炸机去执行一项例行的飞行训练任务。

    当天一切正常,天气良好,这是个理想的飞行天气。他们的任务是飞一个三角形航程,向正东方向飞过巴哈马群岛,接着向北飞行,然后沿三角形的最后一条边线返航。

    当飞行队越过巴哈马群岛上空时,基地突然收到泰勒上尉和飞行员鲍尔斯的报告,称罗盘失灵,他们弄不清楚自己的高度。片刻之后,基地指挥部收到的信号越来越糟糕,好像所有的飞行员都慌了神。当然,指挥部也慌了。

    下午4点钟,指挥部听到了泰勒上尉惊恐而颤抖地呼叫:“发生了异常现象!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偏离了航向。”

    指挥部道:“报告你们的位置!”

    泰勒:“我弄不清自己的位置,不知在什么地方!”指挥部:“那么你们向西飞行!”

    泰勒:“方位仪出了严重的故障,指针不动。我们辨不清方向,眼前看到的只是一片大海。”

    基地指挥部当时并没有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飞机上燃料充足,可以应付四个小时的飞行。再说,泰勒上尉的飞行技术也是让人非常放心的。于是,指挥部随即命令另一架仪表正常的飞机替代泰勒。

    可是十几分钟后,基地指挥部又接到报告:“警报!我们现在又迷航了,看不见陆地……一切全乱套了,连大海也好像和往常不一样了!”

    这时候也传来泰勒上尉的声音:“我们好像在墨西哥湾上空……”

    基地吃惊了,他们怎么偏离航向飞到墨西哥湾去了?下午5时,这5架飞机不知位于何处,还盲目地在飞行,他们之间彼此联系的对话让基地大大震惊:所有的仪表都失灵了,他们的读数都不相同,连西斜的夕阳都无法看见,如果看见太阳他们就能校正航向。最后,终于传来了令人心碎的声音:“我们完了……开始往水里沉了……”

    电波信号越来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这时候,时针正指7点零4分。泰勒上尉连同他的14个伙伴,以及那5架飞机,就这样在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

    指挥部感到这事不可理解,立刻决定派机寻找。几分钟之后,一架“马丁”式海上搜索机听命起飞。这架搜索机由13名机组人员驾驶。但是,这架海上搜索机也失踪了。它好像直奔那个失踪的虎口,一点声息都没有传回,便悄悄地消失了。短短几个小时,6架飞机、27位飞行员都不见了,简直是莫名其妙。难道他们是被天空吞噬了吗?

    美国当局对这次事件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搜寻救援活动。美国海军出动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21艘舰艇,数百艘快艇和摩托艇,300多架飞机,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动用了佛罗里达海域附近所有能够动用的舰船和飞机,搜索海域从百慕大到墨西哥湾每一寸海面,但结果却依然一无所获。

    按常理分析,假如飞机坠入海中,那么起码也应当在海面上留下漂浮的油花等痕迹。然而,什么也没留下,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似的。大海依然那么蔚蓝、那么宁静。

    负责搜寻救援工作的官员沮丧地对上司说:“天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甚至无法估计可能发生了什么!”

    当这件事披露之后,百慕大海域立即就出了名。随着人们对这片海域的关注,不可思议的飞机失踪事件,就越发令人感到恐怖。

    1948年12月27日22点30分,一架DC-3型大型民航班机从旧金山机场起飞,途经百慕大海域上空,地面指挥塔曾听到机长惊诧的讲话声:

    “这是怎么回事?都在唱圣诞歌哪?”

    谁也没有想到这句话里所包含的意味是什么。

    28日凌晨4点30分,班机还向机场发过电讯——“接近机场,灯光可见准备降落。”这时,机场做好接受着陆的各项准备。

    可是这架DC-3型班机始终没在机场降落。它在降落前就神秘地消失了,机组人员和全部乘客当然无一生还。

    这架飞机一分钟前还与机场保持着正常联系。然而失踪仿佛是在一瞬间发生的,就像天空破了个洞,飞机一下掉进洞里无声无息了。

    百慕大三角究竟是一片什么样的海域呢?我们从最早扬帆驶过这片海域的哥伦布的见闻中,也许能窥见500年前这片海域的若干情况。

    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远航美洲时,曾途经百慕大三角。这天,哥伦布伫立船头,但见晴空万里,海面平静。突然间,大海上狂风骤起,天昏地暗,几十米高的巨浪像墙一样向船队扑来。水手们齐心协力试图调转航向,但船上所有的导航仪器突然全部失灵,磁罗盘上的指针不是指着正北方向,而是指向西北方向,偏离了6°,船失控了,任凭风吹浪打。

    哥伦布是幸运的,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船总算没有沉没。令他奇怪的是,这场从天而降的风暴竟是戛然而止的,风浪说结束就结束,刹那间就风平浪静了。他把这一切详细地写在他的航海日记里。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他也谈到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当时,浪涛翻滚,一连八九天时间我们看不到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见过各种风暴,可是从来没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

    问题在于哥伦布活过来了,他的经历至少说属于那些尚可解释的遭遇。那么,那些没能活过来的人们,他们的遭遇呢?当然,那是一种不可解释的、谁也没看到的经历。

    1840年8月,一艘法国帆船“洛查理”号正在百慕大海面上航行。这艘船扯着帆,而且风帆饱满,说明它在平静地航行着。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它好像没有目标似的随风漂浮。人们感到很奇怪,便划船靠了上去。这时,他们发现船上静悄悄的,上船后才知道船上空无一人,但货舱里装着的绸缎等货物却完好无损,水果仍很新鲜,也没人碰过。然而,为什么船上的水手都跑光了呢?没有人能够解答。船上唯一健在的生物就是一只饿得半死的金丝鸟,可惜它不能说话。到底船上发生了什么,没人知道,但谁都能想到船上肯定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1872年,这一带海面又发生了一件怪事。一艘双桅船“玛丽亚·采列斯特”号,在亚速尔群岛以西100海里的地方漂浮。当它被人们发现时,船上同样是空无一人,而且船舱的餐桌上还摆着美味佳肴,茶杯里还盛着没喝完的咖啡和水。壁上的挂钟正常地走动,缝纫机台板上还放着装有机油的小瓶子。这一切除了说明这艘船没有遇到风浪之外,丝毫不能解释它的主人为何弃船而去。

    1944年,古巴籍的货船“鲁比康”号在同一海域同样出现人去船空的奇案。当人们登上这艘漂浮不定的船时,只有一条小狗孤独地趴在甲板上。

    1963年,美国籍油轮“玛林·凯思”号穿过这片海域,航行的第二天,船上的报务员还向岸上通报说:“航行正常,位置北纬26°4′,西经73°。”但这是这艘油轮传给世界的最后信息,它从此失踪了。谁也无法想象这样一艘装有现代化导航和通讯设备的油轮,竟然连一点油花都没留下,就从这片海域上莫名其妙地失踪了。美国籍货轮“独眼号”是一艘长达165米、拥有309名水手的巨型货轮。1918年3月,它在巴西装满锰矿砂后,却在返回弗吉尼亚的诺福克的途中失踪了。当时天气很好,不存在风浪掀翻船只的可能。有人推测说当时正值战争期间,“独眼号”很可能遭到了德军潜艇的袭击。可是战后人们查阅了德国海军的战时记录,发现当时没有一艘德国潜艇在“独眼号”所在的航线上出现过。如此庞大的一条巨轮,又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它怎么连个“SOS”的信号都没有发出就悄无声息地失踪了呢?

    1935年8月,意大利籍的货轮“莱克斯”号的水手们亲眼看到美国籍纵帆船“拉达荷马”号被海浪渐渐吞没,他们奋不顾身地从海上救起了“拉达荷马”号溺水的水手。但5天之后,一名“莱克斯”号的水手却惊讶地发现,“拉达荷马”号竟然在海上漂浮。这并不是幻觉,因为“莱克斯”号上的水手,连同被他们救起的“拉达荷马”号上的水手,一同登上了这艘纵帆船。一艘已经沉没了的船,怎么可能又重新漂游在海上呢?人们无法解释。

    既然这里出现如此众多的奇异事件,那么人们当然要问究竟是什么在这里捣鬼?

    1951年10月,一艘巴西的军舰在亚洛尔群岛西南方向的海面上航行,后来舰船和水兵一起神秘地失踪了。次日,巴西方面派出飞机和舰船前往找寻,一架水上飞机在海面上搜寻时发现,海面下有一个庞大的黑色物体在飞速前进,而且速度快得惊人,说明这绝非海底生物。同时,庞大的体积又说明它又非水中的鱼类。在这天夜里和次日凌晨,有人在这一海域看见了一种奇异的极其明亮的光,但谁也无法说清这庞大的物体和奇异的光芒从何而来。

    从这片魔鬼三角海域侥幸逃脱出来的人,他们的回忆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点线索。

    美国海难救助公司的一位船长说,他有一次从波多黎各返回佛罗里达,途中船上罗盘的指针突然猛烈摆动,虽然柴油机仍在运转,但毫无功率。海浪从四面八方朝船扑来,看不到水平线,船的四面都是浓浓的大雾。他急忙命令轮机手全速前进,终于冲出大雾。奇怪的是这大雾以外的海面浪并不大,也没有雾。水手们都说,这辈子从未见过这种怪事。

    1972年9月,美国籍货轮“噩梦号”航经百慕大三角海域时,突然船上所有的灯都暗了下来,罗盘也失灵了。水手们感到事情不妙,赶紧根据陆地的灯光定向,把船朝西驶去。航行片刻,他们发现船原来正在向北行驶,但无论如何他们也纠正不了航向。这时候,天空出现一个庞大的黑色物体,遮住了满天的星星。一道亮光射进这个物体。不久,它又不见了,船也恢复了正常航行。

    天空中这个黑色物体和前面说到的水下的那个黑色物体有无联系?或者说,它们是否为同一物体?没有人能够回答。人们只能说:这是一件颇为耐人寻味的事情。

    显然,这里存在着一股神秘而强大的、看不见的力量。

    1977年2月,一架私人水上飞机掠过百慕大三角海域,飞机上的几个人正在吃饭,突然发现盘子里的刀叉都变弯了。当时罗盘指针偏转了几十度,于是他们加速逃离了这个可怕的航区。返航后他们发现,录音机磁带里录下了强烈的海浪的噪音。可是,大海怎么能发出噪音呢?

    一位老飞行员说了件怪事。一次,他在百慕大三角海域7000米高空做夜间飞行。起初,一切正常。后来,他发现机翼两侧闪闪发光,他开始以为是机舱玻璃反光,但反光不可能这么强烈,强光刺得他睁不开眼,连仪表也看不清楚,而飞机亮得像个透明的玻璃物体。他抬起头,觉得天空亮得连星星都看不见了。他赶紧关闭自动操纵杆,改用手动操纵着飞机飞行。几分钟后,亮光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夜空中的亮光从何而来?连老飞行员都答不上来,相信没有人能够答得出来。

    全世界的科学家似乎都不允许百慕大三角之谜继续存在下去。他们运用自己已知的各种知识,去解释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种种怪事。在各种解释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的这几种。

    (1)磁场说。在百慕大三角出现的各种奇异事件中,罗盘失灵是最常发生的。这使人把它和地磁异常联系在一起。人们还注意到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失事的时间多在阴历月初和月中,这是月球对地球潮汐作用最强的时候。地球的磁场有两个磁极,即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但它们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有一种看法认为,地磁异常容易造成罗盘失误而使机船迷航。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场,它能造成罗盘和仪表失灵。

    1943年,一位名叫西萨的博士曾在美国海军的配合下,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在百慕大三角区架起两台磁力发生机,输以十几倍的磁力,看会出现什么情况。试验一开始,怪事就出现了。船体周围立刻涌起绿色的烟雾,船和人都消失了。试验结束后,船上的人都受到了某种刺激,有些人经治疗恢复正常,有的人却因此而精神失常。事后,西萨博士却莫名其妙地自杀了。临死前,他说试验出现的情况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关。他没有留下任何论述,以至于连试验本身也成了一个谜。

    (2)黑洞说。黑洞是指天体中那些晚期恒星所具有的高磁场超密度的聚吸现象。它虽看不见,却能吞噬一切物质。不少科学家指出,出现在百慕大三角区机船不留痕迹的失踪事件,颇似宇宙黑洞的现象,除此之外便难以解释它何以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3)次声说。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荡。人们所能听到的声音之所以有低浑、尖脆之分,这是由于物体不同的振荡频率所致。频率低于每秒20次的声音是人的耳朵听不见的次声。次声虽听不见,却有极强的破坏力。百慕大海域地形的复杂性,加剧了次声的产生及其强度。波多黎各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海浪和海温的波动与变化都是产生次声的原因。

    (4)水桥说。据认为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有一股不同于海面潮水涌动流向的潜流。有人在太平洋东南部的圣大杜岛沿海发现了在百慕大失踪船只的残骸。当然只有这股潜流才能把这船的残骸推到圣大杜岛来;当上下两股潮流发生冲突时,就是海难产生的时候。而海难发生之后,那些船的残骸又被那股潜流拖到远处,这就是为什么在失事现场找不到失事船只的缘故了。

    (5)晴空湍流说。晴空湍流是一种极特殊的风。这种风产生于高空,当风速达到一定强度时,便会产生风向的角度改变的现象。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速方向改变,常常又伴随着次声的出现,这种现象被称为“气穴”。

    航行的飞机碰上它便会剧烈震颤。当然严重的时候,飞机就会被它撕得粉碎。

    可惜,这些仅仅是假说而已,而且每一种假说只能解释一类现象,而无法彻底解开百慕大之谜。何况,除了飞机和船只无端失踪之外,百慕大海底和海面还有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怪事呢?

    1963年,美国海军在波多黎各东南部的海面下,发现一个不明物体以极高的速度在潜行。于是,美国海军派出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潜水艇前去追寻。他们追踪了4天,还是让那东西跑脱了。这个水下不明物体不仅航速快,而且还有奇异的潜水功能,可以下潜至8000米以下的深海,使得声呐都无法搜寻到它。虽然能隐约看到它有个带螺旋桨的尾巴,但却无法窥清其真实面目。

    消息披露后,有人估计可能是苏联的潜艇。然而,美国方面称,以现代的加工制造技术,莫说是苏联,连美国都无法制造出这种既可高速行驶,又可下潜深海的物体。

    看来,这个水下不明物体到底是什么,读者只能自己想象,因为连美国海军部也无法解释。

    1979年,由美国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联合考察组,意外地在这一带的海底发现了一个水下金字塔。当然,这个水下金字塔绝非自然界的产物,而是件人工作品。考察队队长、美国迈阿密博物馆名誉馆长查尔斯·柏里兹闻讯后,立刻派人携水下摄影机再次下潜拍照。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见高大雄伟的水下大金字塔的塔身上有两个巨大的黑洞,海水高速穿过这两个洞,致使这里的海面波涛汹涌、水雾弥空。据称,这个水下金字塔比埃及胡夫大金字塔还要雄伟。它的发现使人推测这带海难多系它引起的。同时,它又给史学家带来一个新的难题,即由来已久的亚特兰蒂斯帝国是否存在的争论又再度掀起。

    海底的事情够让人忙乱的了。那么天上呢?1981年,一群旅客正在巴哈马岛上游玩。突然间,天空传来一阵马达声,人们抬头一看,只见一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使用的“野马”式战斗机呼啸而来。

    游客们起初以为这是旅游公司特定安排的惊喜节目,高兴地鼓起了掌。不料,战斗机竟不分青红皂白地朝游客开火了。游客吓得四处逃散,而战斗机顷刻间又消失在云中。

    所幸当时有人拍下了飞机的照片,旅游公司据此向法院控告美国空军。不料,美国空军见到照片大吃一惊说:不错,这架飞机是他们的,但这架飞机早在49年前就在百慕大三角上空失踪了。

    天哪,40多年前失踪的飞机怎么又飞回来了?请先不要吃惊。如果看到下面一则报道,不知你将做何感想。

    据报道,美国一架旧式轰炸机出现于月球一座环形山顶。苏联航天探测器从太空传回的照片不仅表明这架飞机完整无损,而且还清晰地呈现了它的机号。美国空军经核对,发现这又是一架40多年前失踪于百慕大三角区的飞机。

    是谁把它弄到了月球?把它弄到月球又想做些什么呢?

    可怕的厄尔尼诺

    从20世纪50年代起,特别是70年代以后,全球气候变得异常,世界各国灾情迭起。美国夏威夷地区遭受罕见的飓风袭击;秘鲁等地洪水泛滥;非洲大陆出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在这一时期,我国也发生了类似的洪涝、干旱等灾害,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重大损失。

    面对大自然给人类造成的种种灾害,人们开始思索。科学家们通过对50年的海洋和气象资料分析发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密切关系。肖特首先提出,厄尔尼诺是一股沿秘鲁沿岸南下的暖流,可一直侵入到南纬12°以南。它是一种大规模的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现象。

    厄尔尼诺的老家原在太平洋东部赤道海域,那里终年温暖。在某种情况下,该海域赤道逆流中的一部分海水会沿厄瓜多尔海岸南下,穿过赤道,向南流动,这就是厄尔尼诺暖流。早些时候,这股海流并没有像太平洋的黑潮、大西洋的湾流那样引人注目。然而,近20年来,历史上不多见的厄尔尼诺现象时有发生。1972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给许多沿海国家的经济,特别是渔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相隔10年之后的1982年,厄尔尼诺现象再度发生。单这次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全世界就有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达80多亿美元。澳大利亚共损失了近30亿美元;捕鱼王国秘鲁的捕鱼量骤减;我国则出现了南旱北涝的灾害状况,粮食减产几十万吨;连远离太平洋的非洲和欧洲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它的冲击和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的不断发生引起沿海许多国家的重视,特别是海洋和气象科学家都把这一灾害性现象的研究课题放到首卷。在研究的过程中,使科学家最伤脑筋的是,厄尔尼诺暖流是怎样产生的呢?有人认为,它是赤道太平洋信风减弱,热带辐聚向南移动,越过赤道而形成的产物;也有科学家说,它是大气压和风系的大幅度移动所致;还有科学家认为,它是由于大气环流减弱的结果造成的等等。

    科学家们的研究还发现,东南太平洋上的高压带和北澳大利亚到印度尼西亚低压带之间海平面的气压波动——南方涛动,也与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相关。于是,科学家们积极参与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研究,试图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

    关于它们之间的成因也有多种说法,有的科学家认为,前期西太平洋赤道东风带持续增强使西太平洋聚集暖水,造成太平洋西部相对于东太平洋下倾,产生一个回复力;随后东风气流减弱,形成自西向东传播的开尔文波,从而导致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增暖的现象。

    也有人认为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是一种短周期的全球变化。在它们发生期间,海气间相互作用。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效应,而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热力效应。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增暖可使南方涛动减弱,而后者又可使赤道信风减弱从而引起赤道海温增暖。

    在探索厄尔尼诺形成机理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还发现了这样的巧合: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火山活动的低潮期,也是世界大洋厄尔尼诺现象的次数较少、强度较弱的时期。进入50年代后,世界各地的火山活动进入了活跃期,与此同时,大洋上厄尔尼诺现象次数也相应增多,而且表现十分强烈。根据近百年资料统计,75%左右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在强火山爆发后一年半到两年间发生的。这种现象也引起科学家们的特别关注。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这种行迹不定、出现无常的厄尔尼诺现象进行了种种探索,仍然是众说纷纭,难以定论。厄尔尼诺这种海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又直接扰乱了全球的气候。于是,人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反映大洋海水温度和气候变化异常的重要信息,只有认识掌握了厄尔尼诺海流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才有可能弄清全球气候的变化规律。

    但是,科学家们的良好愿望和目前海洋科技发展有较大的差距。因为在一望无际的大洋里,仅用目前的海洋调查手段所获取的资料,真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远不能满足海洋研究的需要。由于缺乏热带太平洋较为系统的资料特别是西太平洋方面的资料,加之这股海流有时不见踪影有时又极度活跃,这又给调查和研究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因此,厄尔尼诺的很多问题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海洋、大气科学的研究热点。

    其一,它是如何形成的?那巨大的暖流是从何处来的?它的热源在哪里?过去,科学家们曾提出各种假说:有的说是海底火山爆发;有人认为,热源来自地心等等。不管哪种解释,都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依据,这是未解谜之一。

    其二,太平洋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没有其自身的规律。例如,它发生周期的长短受什么制约;它的发生、生长与消衰以及强度有哪些代表性的信号等等。

    其三,无论是厄尔尼诺现象或是反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都是大洋内暖流的大范围运动,那么这种暖流的运动和北太平洋发生的顺时针大洋环流,以及在南太平洋中发生的逆时针大洋环流是什么关系?特别引起海洋、大气科学家们注意的是,厄尔尼诺与黑潮的大弯曲、摆动有联系吗?

    其四,在大洋中发生厄尔尼诺的特点之一是,发生范围大、时间长。这给我们监视、监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确定反映厄尔尼诺过程的发生时间、结束时间以及监测位置等,以达到利用在有限的观测点上的资料来预报厄尔尼诺的目的。

    其五,大洋中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为什么能影响全球气候?人们能不能通过预测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来预报异常气候?

    今天,人们对厄尔尼诺现象的认识比过去深入多了,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十年内将会对厄尔尼诺现象的生成机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实现对厄尔尼诺比较准确的预报。

    “黄蜂”号神秘失踪案

    1814年发生了一起神秘的事件——一艘美国海军军舰突然不知去向。那艘舰艇是当时美国海军最大的军舰之一。它的指挥官是一位有口皆碑的英雄人物,名叫约翰斯顿·布莱克利。

    1811年,布莱克利是一名美国海军的年轻军官,美英战争爆发以后,他受命指挥新舰“黄蜂”号。这艘军舰曾于1814年6月使英国最大的双桅战舰“驯鹿”号受到致命打击,约翰斯顿·布莱克利从而威名大振。

    然而同年秋季,布莱克利船长却同他指挥的坚不可摧的军舰以及全体船员无缘无故地驶过地平线,一去不返、下落不明了。

    1814年,一艘瑞典双桅船“阿多尼亚”号报告说,它曾偶然遇上过“黄蜂”号。当时瑞典的船上载有两名从俘获的英国船上来的美国海军上尉。瑞典人要求他们转乘“黄蜂”号,那两名美国军官欣然同意。“黄蜂”号继续从容前行。人们一直认为,它要去的下一站是南卡罗来纳的一个港口。

    但是,从那以后再没有听到一点关于这艘勇敢善战的美国军舰的消息。它离开“阿多尼亚”号时人们曾向它敬礼致意,欢呼着告别。人们可以想象,在很久以前那个10月的一天,“黄蜂”号迎风扬帆向天边驶去,它正驶向西南方向——那正是大西洋的危险区!

    还有一则新奇而有趣的记载:据说,曾在1812年被英国人俘获并编入英国舰队的第一艘“黄蜂”号同样是在1814年出发巡航,竟跟它同名的美国军舰一样杳如黄鹤,再也没有回来。

    两艘军舰都失踪在远方茫茫的海上,就像预先约定好一样,一起穿过无边的大海,驶进了缥缈的沃汀神庙堂(北欧神话中沃汀神接待战死者之灵的地方)。

    “亩傍”号消失之谜

    1883年,当时的日本明治政府向法国购买一艘铁甲制的巡洋舰,日本人将其命名“亩傍”号。该巡洋舰装备相当齐全,最大航速每小时37千米。这在当时是号称数一数二的巡洋舰!

    1886年10月,日本方面派出海军上尉饭年礼俊去接船回来。该巡洋舰从法国西部的路阿布尔港开航,开航以来一帆风顺,经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太平洋—马六甲海峡,驶进“东方之珠”——新加坡。在此地补充了食物、燃料、饮水之后,开足马力,向目的地日本驶去。

    但是从新加坡出发之后,这艘耗时三年建造成的铁甲巡洋舰竟突然之间销声匿迹了!当时的军舰无雷达不说,连无线电通信设备也没有。司令部立即动员海军军舰、商船……参加搜索行动,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在中国南海彻底搜索,但是无法得到任何消息!

    人们对这个谜一般销声匿迹的“亩傍”号巡洋舰有以下假说:

    (1)台风沉没说。“亩傍”号葬身海底是因中国南海特有的台风将船给翻掉的。但是据在该地航行的商船报告,当时根本没有台风,特别是12月5日左右,进入冬季,南太平洋哪有低气压?

    (2)清军掠夺说。1886年,清朝政府和日本已经交恶多年,清廷方面也许为了先发制人、防患于未然,侦察到日本向法国购买了一艘战舰,就埋伏在中国南海,叫他们驶往中国港口。但是遍查中国港口,却没有任何入港迹象!

    (3)火药库爆炸说:“亩傍”号从法国开航的时候,载有试射用炮弹20余发,也许这些炮弹爆炸,船被炸沉了吧!但是“亩傍"号载有的炮弹仅仅二十余发,可以说爆炸也不足以危害它的“生命”。如果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与在日本濑户内海爆炸的大型战艘“陆奥”号一样的命运的话,海上至少也应该有漂浮物,但经过两个月的搜索,却没有找到一片漂浮物。

    对这个事件,有人断定在中国南海有一个向四维空间展开的大口,等着不幸者的到来。

    再用事实来证明这个假说吧。

    在1950年4月,装备齐全的货轮“辰和”号,载重6300吨,功率3800千瓦,无线电、雷达均属一流,设备崭新,满载货物,在去往中东的途中,也在“亩傍”号遭难的海域神秘失踪了!和“亩傍”号一样,连一片漂浮物也没有!

    虽然两艘神秘失踪的船只都是日本籍的。但是外国籍船只在同一海域里,以同一个方式在瞬间遁形匿迹的报告也不少!航海中的船只或是船上的水手忽然不见了,这种例子也时有发生。

    未知的海洋世界接二连三地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例如大漩涡、海底的重大变动、恐怖的海底生物……这些都可能创造足以毁灭人类,捣毁人类的“杰作”。

    无人船漂移之谜

    1983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委内瑞拉一艘叫作“马拉开宝”号的货轮正在大西洋的海面上航行着。忽然,一个船员发现前边不远处有一艘轮船,它在海面上随着海浪任意地漂荡,好像不知道要航行到什么地方去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那个船员赶紧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船长。船长想了想,立刻命令向那艘轮船靠拢。船员们急忙加大马力朝着那艘轮船开了过去。等他们来到那艘轮船的旁边,发现它的船身上写着“白云”。原来它叫“白云”号,也是一艘货船。看样子,“白云”号的载重量大约有2300多吨。

    船长让船员们开着“马拉开宝”号货船围着“白云”号绕了一圈,只见它的上边没有挂旗子,看不出来是哪个国家的船只,而且船的甲板上看不见一个人影。船长的心里更加纳闷了:“哎,这艘轮船上的人都到什么地方去了,是不是他们遇到什么危险了?对,还是赶紧到船上去看一看吧。”想到这儿,船长和几个船员爬上了“白云”号。

    他们爬上“白云”号仔细一看,船上的救生艇不见了,甲板上乱七八糟地扔了好几双鞋子。船长对手下的船员说:“你们分头到厨房、船舱、驾驶室去看一看,有什么情况马上向我报告!”船员们答应一声,赶紧分头去了。

    工夫不大,船员们陆续回来告诉船长:“报告船长,这船上已经没有一个人了,厨房里的衣物全都发霉了,船上还有500箱炮弹。”船长一听,心里感到更加奇怪了:“走,带我去看看!”

    结果,船长在“白云”号货船上所有地方看了一遍,果然,那厨房里的食物全都发了霉,变成了绿颜色;无线电室里的无线电台转钮转到了应急的频道上;货舱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500箱炮弹,炮弹箱上贴着一些标记……船长越看越感到奇怪:无线电台的转钮转到了应急的频道上,这说明“白云”号一定是碰到了什么特别危险和紧急的情况;船上的救生艇不见了,甲板上到处都是扔弃的鞋子,就是说船上的人们已经跑到救生艇上逃命去了。那么,这艘船到底遇上了什么样的危险和紧急情况,导致船员们慌慌张张地逃走了呢?

    后来,船长和他的船员们琢磨了半天觉得这艘“白云”号货船是一艘运送军火的货船,它一定是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受到了损害,使得船上烧起了大火。后来,船上的大火又自己熄灭了。可是,船员们当时以为这场大火会很快地蔓延起来,大火要是引起炮弹爆炸,那整个船都会被炸得粉碎,船上的人一个也别想活命。所以,他们就急忙跳上救生艇逃走了。

    “马拉开宝”号船长看了看眼前的这艘“白云”号,对船员们说:“咱们再对它好好地搜寻搜寻,也许还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船员们觉得船长的话很有道理,就又在“白云”号船上搜寻了起来。

    找着找着,有一个船员发现了一本航海日志,赶紧交给了船长。船长打开仔细一看,只见那上面记录着“白云”号最后停泊的地方是非洲西北部加利群岛的拉斯帕马斯港。等到“马拉开宝”号的船员们发现它,它已经在海面上漂流了整整62天,大约漂流了33000多千米。

    这么一来,“马拉开宝”号的船长和船员们更加奇怪了。“白云”号漂流了整整62天,也就是两个多月的时间呀。那为什么没有人查问它的下落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瞧瞧你,谁也弄不明白……这件奇怪的事情很快就到处传开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不禁想起了历史上发生过的好几件这样的难解之谜。

    公元1855年2月28日,英国一艘叫“马拉顿”号的三桅帆船,正在北大西洋上航行,准备到美国去。走着走着,他们碰到了美国的一艘三桅帆船,名字叫“杜瑞姆斯·切斯莱尔”号。只见这艘船的风帆已经落下了,随着风浪慢慢地飘荡着。船内也没有一个人,船上没有一个地方受到损害,船上的货物一点儿没动,船上的淡水和食物也特别充足,船上根本看不到一点儿痕迹,但船上却没有一张航海图和一个罗盘。看样子,是船上的人们在逃走的时候,把航海图和罗盘全都拿走了。

    那么,美国的这艘三桅帆船碰到了什么样的危险呢?它的船员们为什么一定要逃离呢?船员们又是怎么逃走的呢?谁也弄不明白。英国“马拉顿”号的船长决定把美国的这艘“杜瑞姆斯·切斯莱尔”号三桅帆船拖到美国去,交给美国人。这样,也许能搞清楚这里边的原因。

    可是,当英国“马拉顿”号的船员们把美国的那艘三桅船拖到纽约以后,向人们一打听,那船上的船员们根本就没有回来。而且,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人们也没有发现这些船员。

    公元1880年,人们在美国罗得岛州纽波特市附近的海面上发现了一艘叫“西贝尔德”号的帆船。那船上的情景跟前边说的那些船只一样,船上一切完好无损,船长室里还摆放着丰盛的早餐,船上却一个人影也没有。

    1881年12月12日,美国一艘叫“爱伦·奥斯汀”号的机帆船在北太平洋的海面上也发现一艘随风漂泊的帆船。船上边有食物,有淡水,有水果,还有啤酒,就是没有一个人。

    人们回想起这些往事,再看看眼前的这艘“白云”号货船,不禁要问,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奇怪的没有人驾驶的漂泊船只呢?

    有的人说,这些没有人驾驶的漂泊船只在航行当中,肯定是碰到了龙卷风,要不就是碰到了海啸。船员们在这些灾难面前吓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能离开船只,坐着救生艇逃走了。可是,龙卷风和海啸实在是太凶猛,把救生艇打翻了,船员们全都被掀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最后丢掉了性命。

    看起来,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有的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觉得,在广阔的海洋里边,不管是龙卷风还是海啸,都没有那么大的破坏力。有的时候,甚至感觉不到海面上正在刮着龙卷风或者什么海啸。所以,这些船上的船员们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害怕,更不用说有什么惊慌失措、下船逃命了。再说,海面上产生龙卷风要有一定的条件。那些没有人驾驶的漂泊船只所处的海面上不太可能产生龙卷风。

    有的人说,这些没有人驾驶的船只也许是遇到了次声波。次声波是由于风暴和强风作用,在波浪表面上发生波峰部的波流断裂的一种现象。次声波是一种人们的耳朵听不到的声波。可是,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赫兹,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衰减得很小,所以传播得比较远。科学家们认为,强大的次声波会使人们惊慌失措、特别难受。船员们如果碰到次声波,也许忍受不了这种折磨,最后就跳船逃命去了。

    不过,人们的这种说法只是一种猜想,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现由于次声波造成没有人驾驶的漂泊船只的确切例证。

    还有的人说,这些没有人驾驶的漂泊船只是不是碰到海洋怪兽了呢?海洋怪兽把船上的人们吓得慌里慌张地逃走了。只是这种说法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所以不太能说服人。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才造成了没有人驾驶的漂泊船只呢?一直到如今也没有人找到正确答案,这也就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幽灵船上的财宝之谜

    1622年9月4日,星期天,一支运输舰队从古巴的哈瓦那港出发。这时正值飓风的高峰季节,但舰队所载的货物——新大陆的金银财宝和农产品却是西班牙国内急需的。因此,舰队司令决定去冒一次险。

    28条船中有一条630吨重的帆船“圣玛格丽特”号。在它的舱单上整齐地标明装有银锭,11.8万枚银币,还有34根金条和一些金盘,共计约重42千克,以及银器、铜锭、烟草。船上14名旅客都带有各自的珠宝,同时船上还藏有大量的走私黄金和白银。当“圣玛格丽特”号离开哈瓦那时,它实际上就是一座浮动的宝库。

    舰队是在晴朗的天空下出发的,日落时它们到达东去的方位,然后转向北方赶上墨西哥湾流,一切似乎还算顺利。然而一股未预测到的飓风——很小但强有力——进入了佛罗里达州,渐渐逼近“圣玛格丽特”号。

    星期一黎明时,阵阵狂风吹打着舰队。起初舰队还能按预定航线前进。黄昏,大风逐渐增强为飓风。在滔天的巨浪中人们完全看不见对方,舰队被咆哮着的飓风吹得七零八落。财宝船在狂风怒涛的摆布下被刮进了佛罗里达州的暗礁和浅滩中,船上的人整夜都在向上苍祈祷。

    在初升阳光的照耀下,人们的视野逐渐清晰了起来,海面上呈现一派令人恐惧的景象。巨浪怒吼着冲向佛罗里达暗礁,腾空而起,飞溅到远处的浅滩。“圣玛格丽特”号船长向四周张望,发现它的姊妹船“亚特查”号正在浪涛中挣扎。就在他看到它的一刹那,那艘船沉没了。仿佛受到了“亚特查”号的蛊惑,“圣玛格丽特”号也剧烈地震动起来,迅速地冲向浅滩。船上的人在巨浪把船击碎的同时紧紧抓住船上的栏杆和柱子,希望万能的上帝能够收起他的震怒,对他们怀有些许仁慈。

    当飓风离去,大海恢复平静时,只有68名幸存者在沉船的残骸中漂浮。他们大多数被经过此地的船只救起,其余的120多人全部失踪。飓风在104千米长的航线上摧毁了8条船。其中的“圣玛格丽特”号和“亚特查”号均沉在佛罗里达浅滩。

    寻找财宝的打捞工作立刻开始进行,但始终一无所获。直到强有力的哈瓦那政治家佛朗西斯哥·奴奈兹·梅连获得一份从西班牙王室得来的合同,真正的搜寻和打捞才有声有色地开始了。

    1626年6月初,梅连的水手用一只铜潜水钟,发现“圣玛格丽特”号上的主要压舱物。接着梅连的打捞者们捞出一些银锭和3万多枚银币。梅连大喜过望,打算对打捞工作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精力。然而就在这时与西班牙敌对的荷兰船只在邻近海域徘徊,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麻烦,梅连只得撤离。之后,梅连重返沉船处,打捞起151块银锭、更多的银币、1只大锚、8门铜炮、一些铜皿和银器。1628年又打捞出37块银锭、大约3000枚银币,但大量的财宝仍然留在海底。

    1629年打捞季节前,梅连被委任为委内瑞拉的总督,去加拉加斯上任,于是打捞“圣玛格丽特”号的工作也就此中止了。“圣玛格丽特”号的打捞清单被送到了西班牙,存放在安第斯档案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班牙的实力不断衰弱,失事的船只和它们的巨额财宝便只能埋葬在佛罗里达浅滩外的沙底被人们遗忘了。

    1971年,一位老资格的打捞者梅尔因·A·费西根据从西班牙档案馆搜集到的材料提供的线索,发现了“亚特查”号上的大锚和其他一些物品。但“圣玛格丽特”号——它在已知的佛罗里达财宝传说中犹如一只“幽灵船”,被谣传躺在不同的地方。档案馆的材料有些地方也记录的模糊不清。一份材料上标明“圣玛格丽特”号在“亚特查”号以西5.6千米处,而另一份材料却把它标在“亚特查”号的东面1.9千米处。它到底在什么位置,谁也说不清。

    1980年1月,费西在西沙洲召开了一次会议,计划进一步打捞的步骤。紧急情况迫使他下定决心打捞,因为一个资金充足的竞争者已经在费西发现“亚特查”号残余物的附近开始行动了。费西与另一位打捞者罗伯特·乔丹签署了一份合同,由他在打捞中帮助费西。

    冬天的沙洲狂风频起,但1980年的冬天却是合作而友好的,既没有狂风,也没有暴雨,甚至出现了难得的艳阳天。连续几天来,在“亚特查”号西面用地磁仪搜索都毫无结果,乔丹驾驶他的船“卡斯第连”号来到东边搜索。不久,在一片宽阔的沙滩边缘,地磁仪在坐标图上绘出独特的线条,乔丹在此抛了锚。潜水员发现一只小锚,接着发现了一只1.8米宽的大锅。一个电子仪器引导“卡斯第连”号驶向北方。让他们兴奋不已的是,在他们下一个停船处的海底铺满了压瓣、西班牙陶器,他们还打捞上来4枚被一块厚皮包缠着的银币。

    在第一个发现点以北的浅水中,“卡斯第连”号的潜水员发现了3块很沉的大金块。回到码头后,潜水员们兴高采烈地打开香槟酒,并用其中一块金块做搅酒棒。每个人都在猜测:这是一条什么船,会不会就是“圣玛格丽特”号?

    “维格罗娜”号在费西的公司里被称为“财宝的发现者”。几天后,费西的高个子、长着红头发的儿子驾驶这条可敬的工作船来到一块可能的地区。他戴上水下呼吸器,跃入水中。

    这个年轻的潜水员惊奇地看到6块银锭整齐地排成两行,间隔非常匀称地靠在基岩上,在清澈的水中一览无遗:他看见一条被压舱石、铜锭和密集的装饰物覆盖着的,大约7米长的木船的大部分。继续在周围的区域打捞,潜水员们发现了1块金块、2块很大的银锭和1只小银碗,还有摇沙器、炮台、盘子等。他们花了很大气力才把一包重47千克的银币拉上船。这些银币还保持着原来放在箱子里的形状,但盛放它们的木头箱子早已腐烂掉了。

    拿银锭上的标志与“圣玛格丽特”号的舱单对照后,人们惊喜地发现这只船正是“圣玛格丽特”号。1980年5月2日,“卡斯第连”号的潜水员们靠近了“圣玛格丽特”号沉没中心的地点,碰到了一条“富矿带”:11块大金块,4块小金块,1个大金圆盘的一部分重约23千克,5枚小埃币斯库多金币,6块小银锭,2块古巴铜锭和58l枚银币。

    接下来的7月8日可以被称为“金项链日”。当潜水员潘塔·卡林在一块银锭周围用手摸索时,一根大金链突然跃了出来,接着一根接一根,全附在一起缠成一个金团——共有15根之多。其中最大的一根有149个装饰链接。在“财宝的发现者”——“维格罗娜”号附近,不久又发现了6块金块和1个金盘。

    1981年深秋,从“圣玛格丽特”号打捞出的全部财宝证实,它们被撒落在一条长达1200余米长的航道上。单是金块、金条、金盘就重达54千克,费西和他的水手们还发现了约55米长的金链和56枚金币。这是迄今为止从西班牙沉船中打捞出黄金数量最多的一次。

    失踪的特提斯海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今天浩瀚的地中海在过去曾是一个比现在大上百倍的喇叭形巨洋。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当年的巨洋,今日的地中海,也曾有过一片干涸的时候。正因为如此,近两个世纪以来,地中海课题一直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地质学家们所关注。

    大约在距今2.8亿年前,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格局与今天完全不同。那时的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和南极洲是连在一起的古陆,地质学上把它叫作冈瓦纳古陆。在冈瓦纳古陆北部和欧亚古陆的南部,存在着一个规模巨大的古海洋,也就是地质学家们所称呼的“中央地中海”。

    1883~1909年,奥地利著名地质学家爱德华·修斯,出版了《地球的面貌》一书,首次提出稳定陆块的概念。同时,他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有关特提斯的传说,给这个古老的地中海起名叫“特提斯海”。希腊神话故事说,特提斯容貌美丽,有“美发女神”和“银脚女神”之称。她心地善良,对遇难的神灵总会尽力给予帮助。因此,直到今天,地学界的科学家们一直沿袭使用“特提斯海”这个美丽而尊贵的名字。

    从特提斯海到今天的地中海,这片海域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时期。饱经沧桑的特提斯海的每一次变化,都在地球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不解之谜。特提斯海的演化史为科学家,特别是地质学家们提供了一个长期而又富有魅力的课题。

    关于特提斯海消失的原因,多年来一直是地学界探索的老问题,也是今天地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20世纪末21世纪初,一些地质学家根据当时所获得的资料,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提出过种种有关特提斯海消亡的假说。到了近代,科学技术手段比过去有了很大发展,所取得的资料比过去丰富得多,于是,各种观点之间既有排斥否定,又有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两大学派:固定论和活动论。

    固定论者认为,今天的地中海是一个复合式海盆。在其陆块沉陷与裂合作用下形成了边缘海,经常有火山活动和地震发生就是最重要的证明。固定论者还勾画出地中海复合式海盆的某些特征。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教授所创立的槽台多旋回说,对特提斯海的形成演变做了有说服力的论证。例如,在我国大陆及其他地区,发现了很多特提斯海全盛时期的生物化石、沉积岩、岩浆岩及火山喷发的物质。在我国新疆还找到了只有在冈瓦纳古陆上生长过的动物水龙兽、二齿兽化石。就连冈瓦纳古陆和欧亚大陆发生碰撞的缝合线,也在我国的西藏、新疆、青海的边界处找到了。不仅如此,人们还认为,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是一条中生代与新生代以来的地槽带。

    活动论实际上是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地中海的成因。“格洛玛·挑战者”号钻探船在世界各大洋获得的大量钻孔岩心资料,以及海底古磁性条带的被发现,使人们有更多的理由相信是海底扩张造成了陆地板块的漂移。

    根据这一学说,大西洋在逐渐扩大,太平洋则在逐渐缩减,而地处欧、非、亚大陆中的地中海,正处于逐渐消亡的过程之中。于是,有的科学家认为,今天的地中海是古特提斯海的一部分。2.5亿年前的特提斯海位于北方欧亚大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之间,由于大陆板块的漂移,南北两大块古陆逐渐靠近,使得东部的特提斯海在阿拉伯板块和印度板块同亚洲板块漂移缝合之后,逐渐归于消亡,喜马拉雅山就是板块缝合线上的山脉;西部的特提斯海,由于非洲板块和欧洲板块的靠近,逐渐发生抬升,形成了阿尔卑斯山系。因此,今天的地中海完全可以看做是特提斯海的残留部分。

    不过,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结论至今尚未尘埃落定,真正让人信服的答案依然有待于发现。

    死亡水域

    1969年7月30日,西班牙各家报纸都刊登了一条消息,国内一架“信天翁”式飞机于29日15时50分左右在阿尔沃兰海域失踪。

    人们得到消息后,立即到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与阿尔梅里亚之间的阿尔沃兰进行搜索。由于那架飞机上的乘员都是西班牙海军的中级军官(上校和中校),所以军事当局同样相当重视,动用了10余架飞机和4艘水面舰船。当人们搜寻了很大一片海域后,只找到了失踪飞机上的两把座椅,其余的什么也没有发现。

    在这次事故发生前两个月,即同年的5月15日,另一架“信天翁”式飞机也在同一海域莫名其妙地掉进了大海。

    那次事故发生在18点左右,机上有8名乘务员。据目击者说,那架飞机当时飞行高度很低,驾驶员可能是想强行进行水上降落而未能成功。机长麦克金莱上尉侥幸生还,当即被送往医院抢救。尽管伤势并不重,但他根本说不清飞机出事的原因。

    人们还在离海岸大约1海里的出事地点附近打捞起两名机组人员的尸体。后来几艘军舰和潜水员又仔细搜寻了几天,另外5人却始终没有找到。据非官方透露的消息说,那次飞行本来是派一位名叫博阿多的空军上尉担任机长的,临起飞时才决定换上麦克金莱。这样,博阿多有幸躲过了那次灾难。然而好运并没能一直照顾他。时隔两个月,已被获准休假的博阿多再次被派去担任“信天翁”式飞机的机长。这次,他回不来了。这一事实促使人们得出结论说,这是两起一模一样的飞机遇难事故——两架相同类型的飞机,从同一机场起飞,由同一个机长(博阿多)驾驶,去执行同一项反潜警戒任务,在同一片海域遇上了相同的灾难。但谁也无法解释,失踪的“信天翁”式飞机发回的最后呼叫“我们正朝巨大的太阳飞去”,究竟意味着什么。

    西地中海“死亡三角区”的三个顶点,分别是比利牛斯的卡尼古山,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共同接壤的廷杜夫,再加上加那利群岛。在这片多灾多难的海域,不断发生着飞机遇难和失踪事件。

    1975年7月11日上午10点30分,西班牙空军学院的4架“萨埃塔式”飞机正在进行集结队形的训练飞行。突然一道闪光掠过,紧接着,4架飞机一齐向海面栽了下去。附近的军舰、渔船以及潜水员们都参加了营救遇难者和打捞飞机的行动。他们很快就找到了5名机组人员的尸体。但是这4架刚刚起飞几分钟的飞机为什么要“齐心合力”朝大海扑去呢?西班牙军事当局对此没有做出任何解释,报界的说法则是“原因不明”。

    有人做过统计,从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到1969年20多年和平时期中,地图的这个小点上竟发生过11起空难,229人丧生。因此,飞行员们都十分害怕从这里飞过。他们说,每当飞机经过这里时,飞机上的仪表和无线电都会受到奇怪的干扰,甚至定位系统也常出毛病,以致搞不清自己所处的方位。这大概就是他们把这里称为“飞机墓地”的原因吧。

    如果说飞机失事是因定位系统失灵导致迷航造成的,那么对货轮来说,就令人费解了。因为任何一位船员都知道,太阳就可以用来作为确定方向的参照物。

    西地中海面积并不大,与大西洋相比气候条件也算是优越的。然而,在这片海域失事的船只却一点也不比飞机的数量少。

    这里发生的最早一起船只遇难事件是在1964年7月,一艘名为“马埃纳”号的渔船不幸遇难,有16名渔民丧生。此事相当奇特,在当时引起了人们各种各样的猜测。但8月8日,西班牙报纸刊登这则消息时却说:“对此没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7月26日22点30分,特纳里岛的一个海岸电台收到从一艘船上发来的一个含糊不清的“SOS”呼救信号。但它既没有报出自己的船名,也未说出所在的方位。23点整,该电台又收到一个相同的告急信号,之后就什么也听不到了。

    第二天上午10点45分,海岸电台收到另一只渔船发来的电报,说他们在距离博哈多尔角以北几海里的地方发现了7具穿着救生衣的尸体。有人认出他们是“马埃纳”号上的船员。电文还说,7具尸体旁边还浮着一只空油桶和6个西瓜,此外什么都没发现。

    为了寻找可能的幸存者,海岸电台告知那片海域上的船只,让他们也沿着前一只渔船的航线航行。过了一天,一艘渔轮报告说找到了3具穿救生衣的尸体。几十只船在这里又整整搜寻了3天,均一无所获。后来在非洲海边的沙滩上又发现了两个人的尸体。这样一共找到了12个人,其余4人却始终没有下落。

    事后人们提出了许多疑问。比如,在相隔半小时的两次呼救信号中,“马埃纳”号的船员怎么没能逃生?他们为什么两次都不报出自己的船名和方位?也许那些穿着救生衣的人是被淹死的?遇难地点离海岸不到2000米,为什么船上那些水性娴熟的船员竟连一个也没能游到岸边?还有人推测说他们是饿死的。但是这似乎也站不住脚,因为最先被捞上来的那7名船员在海里就多待了9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一般是不大可能饿死人的。还有一种认为船上发生过爆炸事故的假设也可以被推翻,因为捞上来的尸体完全没有伤痕。任凭人们如何猜测,制造了这场灾难的大海一直保持着沉默。不过,事情还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地中海7月份的气候总是风和日丽的。1972年7月26日上午,“普拉亚·罗克塔”号货轮从巴塞罗那朝米诺卡岛方向行驶。到了下午,不知怎么回事,这艘货轮掉转船头驶到原航线的右边去了。原来,船上的导航仪这时候奇怪地受到了干扰,并且船长和所有的船员没有一个人能够辨明方向。出发时船长曾估计,他们在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即可抵达目的地。但次日凌晨5时,“普拉亚·罗克塔”号遇上的几名渔民却说,这里离他们要去的米诺卡岛足有几百海里。

    很难设想,在这段时间里,这艘货轮上所有的人都丧失了理智或喝醉了酒,以致连辨认方向的能力都没有了。这又是一起没人说得清楚的海上事故。

    在地中海的土伦湾海域,从1964年到1970年的26年里,有6艘潜艇失去了踪迹。而这段时间全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潜艇遇难事件加在一起,也不过11起。相比较而言,这里潜艇遇难的比例委实有些太高了。在这方面,当获“金牌”的非法国莫属,一艘遇难潜艇中有4艘是法国的。

    1968年1月20日,乘有52名艇员的法国潜艇“密涅瓦”号在土伦海域不见了。由于这里的海底有许多深沟,被认为是试验深潜器性能的好地方,于是该潜艇被派往该地进行这种试验。

    消息传来,法国军方当即派出30艘装有先进声呐仪的海军舰只前往出事地点进行搜寻,一些侦察飞机和救生机也出动了。美国一艘专门用于海底搜寻工作的船只“海燕”号,应法国政府的请求随后前来协助。两天前“海燕”号正在寻找在这同一片海域里失踪的以色列潜艇“达喀尔”号,因工作毫无进展,便投入新一轮的搜寻工作。

    最后,一切希望全都破灭了。“密涅瓦”号和“达喀尔”号一样,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

    南极梦魇

    一提起魔海,人们自然会想到大西洋上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区”,这片凶恶的魔海,不知吞噬了多少舰船和飞机。它的“魔法”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科学家们众说纷纭,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然而在南极,也有一个魔海。这个魔海虽然不像百慕大三角区那么贪婪地吞噬着过往的舰船和飞机,但它的“魔力”足以令许多探险家视为畏途,这就是威德尔海。

    威德尔海是南极的边缘海,是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它位于南极半岛与科茨地之间,最南端到南纬83°,北至南纬70°~77°,宽度在550千米以上,它因1823年英国探险家威德尔首先到达于此而得名。

    “魔海”威德尔海的魔力首先在于海上流冰的巨大威力。南极的夏天,在威德尔海北部经常有大片的流冰群。这些流冰群像一座座白色的城墙,首尾相接,连成一片,有时中间还漂浮着几座冰山。有的冰山高一两百米,方圆二三百平方千米,就像一个大冰原。

    这些流冰和冰山相互撞击、挤压,发出一阵阵惊天动地的隆隆响声,使人胆战心惊。船只在流冰群的缝隙中航行异常危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流冰撞坏或者驶入“死胡同”,使航船永远留在这恐怖的冰海之中。1914年,英国的探险船“英迪兰斯”号就被威德尔海的流冰所吞噬。

    在威德尔的冰海中航行,风向对船只的安全至关重要。在刮南风时,流冰群向北散开,这时在流冰群之中就会出现一道道缝隙,船只就可以在缝隙中航行。如果一刮北风,流冰就会挤到一起,把船只包围。这时船只即使不被流冰撞沉也无法离开这茫茫的冰海,至少要在威德尔海的大冰原中待上一年,直到第二年夏季到来时,才有可能冲出威德尔海而脱险。

    但是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由于一年中食物和燃料有限,特别是在冬季,由于暴风雪的肆虐,使绝大部分陷入困境的船只难以离开威德尔这个魔海,它们将永远“长眠”在南极的冰海之中。所以,在威德尔及南极其他海域一直流传着“南风行船乐悠悠,一变北风逃外洋”的说法。直到今天,各国探险家们还恪守着这一信条,足见威德尔海的“魔力”了。

    在威德尔海,不仅流冰和狂风对人施加淫威,鲸群对探险家们也是一大威胁。夏季,在威德尔海碧蓝的海水中,鲸鱼成群结队。它们时常在流冰的缝隙中喷水嬉戏,别看它们悠闲自得,其实凶猛异常。特别是逆齿鲸,是一种能吞食冰面任何动物的可怕鲸鱼,是有名的“海上屠夫”。当它发现冰面上有人或海豹等动物时,会突然从海中冲破冰面,伸出头来一口将其吞食掉。它用那细长的尖嘴,贪婪地吞噬海豹和企鹅,其凶猛程度令人毛骨悚然。正是逆齿鲸的存在,使得被困威德尔海的人大多难以生还。

    绚丽多姿的极光和变化莫测的海市蜃楼是威德尔海的又一“魔力”。船只在威德尔海中航行,就像在梦幻的世界里飘游。它那瞬息万变的自然奇观,既使人感到神秘莫测,又令人魂惊胆丧。有时船只正在流冰缝隙中航行,突然流冰群周围出现陡峭的冰壁,好像船只被冰壁所围,挡住了去路,似乎陷入了绝境,使人惊慌失措。霎时,这冰壁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使船只转危为安。有时,船只明明在水中航行,突然间好像开到冰山顶上,顿时把船员们吓得一个个魂飞九霄。

    还有,当晚霞映红海面的时候,眼前常出现金色的冰山,倒映在海面上,好像向船只砸来,给人带来一场虚惊。在威德尔海航行,大自然不时向人们显示它的魔力,戏弄着人们,使人始终处于惊恐不安之中。

    正是大自然演出的这一场场闹剧,不知将多少船只引入歧途。有的竟为躲避虚幻的冰山而与直下的冰山相撞;有的受幻景迷惑而进人流冰包围的绝境之中。

    死人复活之谜

    百慕大三角在世人的心目中简直比魔鬼还可怕,在那里莫名其妙失踪的飞机和船只不知有多少,这片恐怖的海域不知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但是世间事无奇不有,也有人在百慕大死而复活,连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1989年2月26日,一艘巴拿马渔船在百慕大三角南75千米处作业。人们发现一白色布袋在海面上一沉一浮,拉出海面一看,里面竟是一个活人。这个人叫米高维尔斯奇思,他在1926年死于癌症——他随身携带的一些文件证明了这点。他先被送到百慕大医院,后又被转至欧洲苏黎世精神病中心,以便找出其“死而复生”的原因。医生们费尽周折后也找不出原因,他自己也不明所以。

    此人1918年移居百慕大,1923年患癌症,1926年3月24日,他的妻子遵照其生前要求海葬的遗愿,把他装在帆布袋里海葬,抛到百慕大以南的海里。想不到63年后他怎么活过来了呢?即使“复活”了,在帆布袋里也会淹死、饿死呀!他本人对这些也不能解释,他说“死”后自己也很模糊,只记得恢复知觉时被人救上了渔船。

    1946年3月16日,白赖仁和莉地亚结为夫妇。一年后,他们在百慕大坐游艇度蜜月,在游览中,白赖仁失足坠入海中,被汹涌的波涛卷得无影无踪。莉地亚回到家乡肯特基后,不再嫁人,苦苦思念着丈夫。

    43年后的1990年初,莉地亚心血来潮,她要故地重游,租用了63岁老船长杜比亚辛的船,当船驶到她丈夫被溺的海域时,被认为早已溺死的白赖仁竟奇迹般地出现在该船的甲板上,与其忠贞的妻子拥抱、接吻,之后却又出乎意料地双双消失了。

    好在船长并未因惊奇而发昏,就在这对夫妇拥抱、接吻的一刹那,他不失时机地利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并在返回港口后向警方出示这张照片,令警察也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令人不解的是,白赖仁当初是怎么活下来的?这43年他在干什么?夫妻相会后为什么又双双不明不白地“消失”了?他们又去了哪儿?显然,这不是现今人类的知识所回答得了的。

    这种“死而复活”的事比天方夜谭还神秘离奇,在地球人中相信的恐怕还不到百分之一,但既然别人言之凿凿,我们也就姑且听之吧。但是,或许我们应该记住亚历克西斯·卡雷尔博士的一句名言:“科学的责任不是回避事实,不管这些事实是明摆着的,还是无法解释的。”

    魔鬼海之谜

    1952年9月18日,日本渔轮“妙神丸”号返回港口。船员们说,海面上恶浪翻滚,几乎形成了巨型的穹顶。

    “妙神丸”号带回来的报告,引起日本科学界的注意,因为他们估计渔轮水手所描述的现象,很可能是海底火山爆发所引起的。日本列岛饱受地震之苦,所以对此事格外留心注意。3天后,日本航海安全署派出它的巡逻艇“敷根丸”号驶向了这片海域。

    与此同时,东京渔业大学召集一批专家,连同《朝日新闻》记者,一起登上前去考察的海洋考察船“新阳丸”号。

    9月23日,“新阳丸”号的仪器记录下海底火山爆发的情况。这时,“敷根丸”号巡逻艇返回港口报告说:海面上发现一个黄烟袅袅、新冒出来的小岛。然而,当“新阳丸”号赶到现场时,除了看到两块岩石裸露在海面之外,所谓新冒出来的小岛全都沉入海中。由于海底火山爆发越来越厉害,“新阳丸”号只得返航。可是日本水文地理署的官员开始为他们派出的另一艘考察船“海阳5丸”号的安全问题担心了。这艘船9月21日载着一批专家驶离东京,至今音讯全无。

    他们耐心而忐忑不安地等待了几天,仍然毫无音讯。“海阳5丸”自离港后,未发回一封电报。水文地理署立刻开展营救工作,派出人员船只前住搜索。因为船上载有日本最著名的一批专家,连同船员共计31人。但是前往搜索的人空手而归,他们说除了发现那座海底火山重新爆发之外,什么也未发现。“海阳5丸”失踪了。为什么搜寻的人员在海面上找不到任何漂浮物?为什么“海阳5丸”连份电报都没发回?船上装有30吨燃料,为什么遇难水域连一点油花都没有?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一起失踪事件,人们是不会把这里称为“魔鬼海”的。早在1928年2月28日,一艘6000吨级的美国轮船“亚洲王子”号驶离纽约港,经巴拿马运河驶入太平洋。一个星期之后,一艘名叫“东部边界城市”号的轮船,曾经收到“亚洲王子”号发出的呼救信号,这个信号重复了几次就消失了。

    驻夏威夷的美国海军动用很多力量前往搜寻,但一无所获。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日本的“魔鬼海”作祟,人们始终未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航船坟场之谜

    加拿大东南部的新斯科舍半岛东南约300千米的大洋中,有一座镶有宽阔边沿的狭长而又弯曲的小岛,这就是令不少航海家毛骨悚然的塞布尔岛。

    几百年来,有500多艘大小航船在该岛附近神秘地沉没,丧生者多达5000余人。塞布尔岛因此获得一个绰号——航船的坟场。塞布尔岛由泥沙冲积而成,全岛到处是细沙,不见树木。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约有2~4米。船只一旦触到四周的流沙浅滩,就会遭到翻沉的厄运。

    塞布尔岛海拔不高,只有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才能望见它露出水面的月牙形身影。人们曾亲眼目睹几艘排水量5000吨、长度约120米的轮船,误入浅滩后两个月内便默默地陷没在流沙滩中。

    1898年7月4日,法国“拉·布尔戈尼”号海轮,不幸触沙遇难。美国学家别尔得到消息,自认为船员们可能已登上塞布尔岛,便自费组织了救险队登上该岛,可他们待了几个星期,却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发现。

    历史资料表明,在塞布尔岛那几百米厚的流沙下面,既埋葬了遥远古代的各式各样的海盗船、捕鲸船、载重船,又埋葬了世界各国的近代海轮。由于岛上浅沙滩经常移动位置,因此人们很少有机会发现沙滩中航船的残骸。

    19世纪,一艘美国快速帆船下落不明,直到40年前,它的柚木船身才从海底露出。然而3个月后,船体上又堆上了30米高的沙丘。

    1963年,岛上灯塔管理员在沙丘上发现了一具人体骨骼、一只靴子上的青铜带扣、一支枪杆和几发子弹,以及12枚1760年铸造的杜布朗金币。此后,又在沙丘中找到厚厚的一沓19世纪中叶的英国纸币,面值为100万英镑。

    由于航船在塞布尔岛不断罹难,船员们纷纷要求本国政府在岛上建造灯塔,设立救护站,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微不足道的孤岛上付出代价。

    1800年,在新斯科舍半岛发现了不少金币、珠宝及印有约克公爵家徽的图书和木器,而这些物品是渔民从塞布尔岛上换来的。这事引起英国政府的注意。因为当年开往英国的“弗莱恩西斯”号,从新斯科舍半岛起航后,便杳无音信。

    英国海军部认为,“弗莱恩西斯”号遇难后,船员可能登上塞布尔岛,而被当地居民杀死,船上财物被洗劫。后来的调查最终搞清了真相:船员与船一同被无情的海沙吞没了。

    几个月后,英国的“阿麦莉娅公主”号又沉陷于塞布尔岛周围的流沙中,船员无一生还。另一艘英国船只闻讯赶来救援,不料也遭同样厄运。英国政府大为震惊,立即决定在岛上建造灯塔,设立救生站。

    1802年,在塞布尔岛上建立了第一个救生站。救生站仅有一间板棚,里面放着一艘快速艇,板棚附近有一个马厩,养着一群壮实的马。每天有四位救生员骑着马,两人一组在岛边巡逻,密切注视着过往船只的动向。

    救生站建立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879年7月15日,美国一艘排水量2500吨的“什塔特·维尔基尼亚”号客轮载着129名旅客从纽约驶往英国的格拉斯哥,途中因大雾不幸在塞布尔岛南沙滩搁浅,但在救生站的全力营救下,全体船员顺利脱险。1840年1月,英国的“米尔特尔”号被风暴刮进塞布尔岛的流沙浅滩,由于他们求生心切,在救援人员还未赶到时纷纷跳海,结果全部丧命。两个月之后,空无一人的“米尔特尔”被风暴从海滩中刮到海面,在亚速尔群岛又一次搁浅时,才被人们发现。

    可怕的塞布尔岛已划入加拿大版图,岛上现已建立有现代化设备的救生站、水文气象站、电台、灯塔,并备有多架先进的直升机。每当夜幕降临时,在30千米远的地方便可以看到岛上东西两座灯塔闪烁的灯光。每天24小时,岛上无线电导航台不停地向过往的各国船只发射电波信号警告。尽管近几十年航船在该岛罹难事件已大大减少,可有关塞布尔岛的古老民歌还在告诫人们:避开这可怕的坟场。

    神秘撞船事件

    在辽阔的大西洋上,两艘装有当时最先进导航仪器的优质海轮相向驶近。彼此早在几百多千米以外便通过雷达装置看到了对方。可是,一路小心避让的结果,却偏偏撞个正着。这事儿你说怪不怪?

    事情发生在1956年7月25日,当天是星期三。两艘不幸相撞的船,一艘叫“阳里亚办”号,属于意大利航业公司所有;一艘叫“斯德哥尔摩”号,属于瑞典瑞美公司所有。前者于1951年6月在热那亚下水,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全套仪器与装置,号称“无论天气如何恶劣,都可以平稳航行”。后者的设备在那时也是第一流的,而且它还有着一个特别坚硬的船头,以便可以在北极圈的海区内破冰前进。两艘船的船员也是无可挑剔的:可谓个个精兵强将,既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又极富责任心与纪律性。至于两艘船的船长,更是无需质疑。“阳里亚”号的船长卡拉美,时年58岁,拥有40年航海的辉煌纪录,战时曾任海军司令,自1953年1月起即担任该船船长。他忠于职守,但对部下却很亲近,管理严格却作风民主。而该船自首航以来连这次已是第51次航行了,5年间从未发生过任何大小事故。“斯德哥尔摩”号的船长拿腾逊,时年63岁,仅替该船所属的瑞美公司服务即达40年。在他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长形脸上显露出的是饱经风霜和与海浪搏斗的坚韧及老练。他那严谨的神色则表示出他惯守纪律、一丝不苟。

    星期三下午l时许,“阳里亚”号与“斯德哥尔摩”号在大西洋上相向航行。前者自意大利热那亚出发,朝纽约行驶,距纽约已不到一昼夜的航程了,其时位置在南塔角东264千米处。后者则自纽约出海,目的地是丹麦的哥本哈根,其时位置在南塔角西352千米处。这也就是说,两船距离当晚12时相撞时,其直线距离为616千米,每船平均还需走308千米的航程。南塔角的南塔岛南64千米处有一条灯塔船,它是纽约港设在大西洋近海岸的一个浮动界标:西行的船只可以由它导向纽约港,东行的船只能在它的指引下穿行大西洋。

    在大西洋的这一带,每年夏天的气候变幻无常,但对大半辈子都在与大海打交道的卡拉美船长(“阳里亚”号)与拿腾逊船长(“斯德哥尔摩”号)来说,则是司空见惯的事。因此,这天下午3时光景,当海上突生浓雾,“阳里亚”号进入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水域时,卡拉美并不惊慌,但是却开始更加小心起来。每当碰到有雾或大风大浪的坏天气,他都要亲自出现在船桥上指挥。这天他也不例外。卡拉美命令把航速由每小时43千米降至每小时39千米,同时要求“阳里亚”号上的专用雾角每隔一段时间就鸣叫一次。船长还命令特别注意雷达屏幕上的动静。

    但此时“斯德哥尔摩”号所处水域还未起雾,天气虽然昏暗有云,然而阳光却不时拨开云层照射在海面上。在船桥上当值的是三副乔安生,这是一个极有责任心、工作也很细致的青年船员。他一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前方航程上的动静,船长拿腾逊就守在身旁,也未能分散他的注意力。进入当夜9时,乔安生估计了一下离南塔角灯塔船还有80千米的航程。于是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雷达荧屏。10时30分,屏幕左角出现一个小小的光点。他知道这表示在距离19千米的前方正有一条海轮驶来。

    再说“阳里亚”号,在晚上10时30分多一点,卡拉美船长也看到荧屏上出现的一个小光点,也同样知道有一条船正向着自己驶来。他同二副佛兰齐尼算了一下,此时两船的距离约为27千米。于是,在大约相近的时间里,两条相向驶近的船上的指挥员们都密切地注意着荧屏上对方光点的渐渐明亮与扩大。

    两条船中,“斯德哥尔摩”号比较靠近海岸,南塔岛在其左舷方向。“阳里亚”号则离岸较远,它的左舷方向是广阔的洋面。当然,按照常理,这两条船的安全交会当是无问题的。可是,为了增强安全系数,卡拉美船长仍命“阳里亚”号把航线再往左调节40°。不过,令卡拉美疑惑的是,当荧屏上的亮点越发明显时,却听不见来船的雾角声,而在这样的雾夜之中,漆黑如磐,却不响雾角,真是难以想象。他自己的船,则一直响着雾角。

    在“斯德哥尔摩”号上也存在着同样的疑惑:咱们的雾角尖锐响亮,可传至很远的洋面,可对方却何以闷声闷气,不发一声地朝咱们驶来?更令人不解的是,当双方通过荧屏发现只有8千米的距离时,却都寻不见对方的灯光。其实双方此时都是大开着指示灯的,照说8千米的距离完全可以发现,却硬是发现不了,依然是起初的雾漫漫,夜沉沉……当时,“斯德哥尔摩”号左舷上的红灯大开着。他们也多么希望看到来船左舷的红灯啊,因为只有这样,两条很快就交会的海船才会按照国际航行守则的规定:以左舷相向而过,以避免碰撞。

    过了一会儿,船桥上的电话响了,待在“斯德哥尔摩”号船顶上守望观察的船员向三副乔安生报告:“左前方20°发现灯光。”这时,乔安生用肉眼也观察到了一个暗红色的亮点在左前方不到3.2千米处。乔安生立即下令舵转右方。这样好使来船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船左舷的红灯。可是,就在这时,来船的红色灯光忽然消失,随即代之而起的是一片绿色……这是怎么一回事?乔安生心里顿感不妙。因为这显示出本船面对的是来船的右舷。换言之,就是来船正拨转船头向着本船船首冲来。这情形就有如在高速公路上西侧行驶的车辆突然横到东侧行车面前来了。乔安生当即做出反应。他将引擎间联络通讯器的把手从“前进”位置果断地扳到“全速后退”的位置。

    此时,船长拿腾逊正待在自己的船舱里。他明显地感到一阵由引擎改变转向而引起的震动,立刻赶到船桥上来……在“阳里亚”号一方的船桥上,此时的情况也完全一样:来船为什么不鸣雾角,却突然出现在眼前?眼看着对方的灯光迅速变亮、放大……猛然间,一名船员高声喊道:“它转过来了,撞上来了!”其实,此时对方的船,即“斯德哥尔摩”号正在采取紧急避让措施,但在“阳里亚”号看来,“斯德哥尔摩”号乃是全速地抢到自己的航道上来,并拼命撞来!卡拉美船长当机立断,发出命令:“赶快躲开!急速左转!全速后退!”

    孰料此时已躲闪不及,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斯德哥尔摩”号那无比坚强的钢角已拦腰插入“阳里亚”号的船身,犹如一支尖矛射中大鲸鱼一样。

    两船互相绞缠在一起,在漆黑的海上擦出星星般的火花。这时,“斯德哥尔摩”号的“全速后退”才真正发挥作用——它“吭哧吭哧”地艰难地从对方船身中拔出钢角……虽然“阳里亚”号摆脱了羁绊,但却全然失去控制,开始摇晃下沉。

    “见鬼!”卡拉美船长只来得及咒骂出这一声,便迅速指挥船员放出救生艇与舢板,紧急援救本船的1134名旅客。闯了大祸的“斯德哥尔摩”号自然也参与了大援救,将对方的旅客转移过来。此时,两船探照灯大开,人声鼎沸、哭喊喧嚷,犹如炸开锅一般,附近有五六条过路船闻讯赶来,也加入了救助行动……7月26日上午10点整,“阳里亚”号完全沉入海底。最后清点人数,该船死亡43人(多半在撞船瞬间便已丧命)。船长卡拉美痛不欲生,抱着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准备随船自尽,在最后一分钟才被船员生拉硬拽地拽上救生艇。

    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沉船悲剧。可是,也有因祸得福的:一位19岁的意大利女移民安苏丽在被救上救生艇时突然跌落大海,一位纽约青年哈得生奋不顾身跳水救美。8个月后,两位青年竟喜结良缘。

    那么,此次临近纽约港时才发生的撞船事故责任在谁呢?两家轮船公司相互控诉,而提出的证据又都证明自己无罪,于是只得在庭外和解。可是,到底谁是肇事者呢?难道真如卡拉美船长所咒骂的——“撞到鬼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