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集-一幅新婚贺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79年元月,我与大学低我一级的同学刘惠芳结婚。当时,我已在《长江文艺》月刊当了6年编辑。机关里的同事们和省内文艺界的朋友,知道这一消息后,纷纷祝贺,并且送份礼物。有的送对枕巾,有的送床被单,机关的同事们是每人凑5角钱的份子,给我们买了铁锅、铝水壶和炉子。那时的人际关系充满了革命感情。我从农村出来,工资又低,同志们和朋友们对我十分爱护,这份友情我终身不忘。

    我们机关在武昌紫阳路215号,院子很小,徐迟先生从五七干校回汉后,一家人住在两间10来平方米的房子里,做饭在楼梯拐角露天处。我一个人住在二楼的一个6平方米的水管房。徐迟先生常常踏着木楼梯,笃笃地上楼,到我的小屋来聊天。我是个小编辑,他是个大作家,我们一老一少聊得十分投机。他辅导我写诗,给我开了一个读书的书目,还手抄了毛泽东主席关于文艺的许多论述给我,这些手迹原稿有的我还保存着。

    徐迟先生也知道我要结婚的消息,那天晚上,他到我的小房间里来,送来他亲自为我与未婚妻刘惠芳所写的贺诗。徐迟先生平时很少写毛笔字,这次他是用毛笔把诗写在一张两尺余长一尺余宽的宣纸上。他的毛笔字与钢笔字很相像,流畅清逸俊秀,笔划瘦而有筋,是一幅诗与书法都极佳的作品。徐迟先生的诗写道:

    祝贺你们开始了,

    共同的幸福生命,

    这新的历史时期,

    开启了远大前程。

    爱情越久越可贵,

    要有互让的精神,

    还要付出很大智慧,

    以培育将来的人。

    不要为了家庭的温暖,

    忘记了对社会的责任,

    强盛的社会还原,

    为无上幸福的家庭。

    我和我爱人得到这幅贺诗后,高兴异常,忙托人裱装了一下,镶在玻璃框中,挂在我们新婚的家里。这首诗简短明了,充满了一个长辈诗人对年轻人的祝贺与希望。他站在时代的高度,把爱情与培育后代,把家庭与社会作了非常完美的阐述。短短的12行诗句,给了我们一种咀嚼不尽的美感和体悟不绝的人生内涵,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好好做人的情感。大诗人毕竟是大诗人,随手写来,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种时代里,他的诗没有那种政治口号似的说教与帮气,是一种真正的诗。许多到我家里看到这幅贺诗的人,无不称赞这诗的隽永与珍贵。

    我和我爱人把徐迟先生的这份贺礼作为镇家之宝珍藏起来了。几十年了,我们经常想着徐迟先生在诗中对我们的希望,不敢忘记我们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做事,踏实做人,与人为善,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的家庭也很稳定,夫妻二人也能说是相亲相爱,真正体会到了“爱情越久越可贵,要有互让精神”的真谛。有时两口子吵一下,想到“互让”二字,也能很快和好。我们的儿子今年即将大学毕业,已与北京一家建筑公司签定协议,毕业后去京工作。应该说在培育后代的问题上,我们也是按徐迟先生在诗中的要求做的。

    1996年12月,敬爱的徐迟先生飞升天国,我和我爱人深感悲痛,曾在徐迟先生给我们的贺诗前久久哀悼。徐迟先生,你在一首小诗中对一对年轻人的希望与祝福,这对年轻人记住了。如今这对年轻人已到中年了,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后代,他们的工作,都是按您的要求去努力做的。他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他们祝您在天国平安!

    徐迟先生的一幅新婚贺诗,我将永久珍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