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中行走-较真 是一门学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93年,我在企业公安机关工作。那时的企业公安还没有改制划转,是隶属于石油管理局的一个二级单位。

    由于公安工作的时间概念强,机动性强,所以我们班子里的几个人经常自己开车,这也包括我们的班长。而这与当时局里关于“处级以上干部不允许驾车”的规定是背道而驰的。

    一天,局里主管工业安全的胡处长怒气冲冲地闯进了会议室。我们赶紧中断了正在举行的一个内部会议。我一边安排人找杯子倒水,一边请他坐下。问他:“您有什么指示?”

    这虽然是一句客套话,但对他还是充满着尊敬。

    可这位胡大人毫不领情,竟吹胡子瞪眼地同我们拍起了桌子,大声说道:“你们几位处长带头违反局里禁令,经常自己开车,这是什么问题?”

    这话充满了火药味,一出口就把会议室的气氛凝固了。

    “是这样的,公安工作的情况有点特殊……”我赶紧抢先搭话,想为我的领导解围。毕竟,他和我们班长是平级干部,万一闹翻了,对谁都不好。

    “你少来这一套!你们有什么特殊?”胡处长毫不相让,步步紧逼。

    这位胡处长是个老同志,多年在这个岗位上唱黑脸,人送外号:“扒皮!”对他这种六亲不认的作风,今天我算领教了。

    好在坐我身边的处长是一位性格很温厚的人,虽然他也在多个岗位上当过领导,但工作却非常有耐心。

    此时,面对咄咄逼人的胡处长,他很有风度地笑了笑,说:“胡处长,你说得对!可是我们现在司机不够用,等…….”

    “你别给我强调什么客观!”胡处长不等他把话说完,就不客气地打断了。

    “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为这事影响工作呀!”办公室主任这时忽地一下子站了起来,冷不丁地从旁边放了一炮。

    这一炮,立刻把会议室紧张的气氛给点燃了。

    只见,胡处长“砰”地一声把屁股下面的椅子推向一边,冲着办公室主任的方向就是一阵猛吼。连珠炮似的语言,一声高过一声,大意就是:“规定就是规定,天王老子也不行!”

    会面,自然是不欢而散。

    我虽然觉得这位胡大人有些无礼,但又觉得他也没什么错。

    我知道,我们遇上了一个爱较真的人。没办法,躲都躲不开!

    较真 是一种作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风格,遇事爱较真是难得的一种严谨。

    当然,赞美它是一回事,与它遭遇则是另外一回事。因为,遇上较真的人,是一件很麻烦,甚至是很痛苦的事情。

    第一次遇到较真的人,是在当学徒工的时候。

    那一天,我们在工地上为混凝土制模板。那是一座大型电机的基础,工艺并不复杂。制作和浇筑都很顺利,天快要黑下来的时候,混凝土的凝固完成了,大家兴高采烈地拆除模板,准备收工。

    这时队长来了,他手拿一个钢卷尺,左右上下量个不停,脸色越来越难看。有人悄声说:“要坏事,阎王要找茬!”

    给队长起“阎王”这个外号,不知道是谁的主意,那应该是师傅们之间的事情。

    但这一次,我真领教了“阎王”的厉害。

    只见队长爬上预制基础的上端,手里把一个铅锤自上而下地从一个侧角放到了地面。狗皮帽子不停地从他的头顶上往下滑,时不时地遮住他的视线,气得他一扬手,把帽子扔出去老远。在场的人,刷地一下子屏住了呼吸。

    “他妈的,你们这是干的什么活!”一声怒吼,终于从上面传了下来。

    没人敢应声。

    只见队长呼地一声从上面跳到了地面,一个大趔趄,差点摔倒,有人赶紧去扶他,却被他狠狠地甩开了。“干什么你!”

    所有的人鸦雀无声地站在原地。

    当时正是腊月天气,北风吹得人直发抖,可这时大家都感觉到心里火辣辣的。

    这时,副队长急匆匆地赶了过来,递上刚从地上拾起的帽子,满脸堆着笑:“老闫!把帽子戴上。”

    “什么帽子、帽子的!你看看这螺栓孔,整整错位了五个,五个!你知道不?”

    “不会吧?”副队长脸色通红地回答道。

    “你自己看看吧!”队长转身离去。没走几步,又回头嚷了一句:“马上返工!”

    队长走了,人心乱了。

    当大家弄清楚了,螺孔错位是五个毫米,而不是五个厘米的时候,有人开始抱怨:“不就是五个毫米嘛,又不影响设备的安装,这不是小题大做嘛!”

    钢筋水泥基础的返工,远非木工活那么简单。可没有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没说的,干吧!

    大家找来了扁铲,开始把移位多出来的那部分水泥一点一点地往下铲。呼啸的寒风把工地上的尘土连同积雪吹得老高,然后一齐落下,灌入每个人的脖领、袖口和胸口。

    每个人都饿得肚子咕咕直叫,那时吃的油水少,中午进肚的高粱米饭加炒白菜片,早已化为乌有。

    副队长搬来了照明灯,现场一片惨白。

    有人掏出烟卷,想冲淡一下沉闷的气氛,就强作笑脸对大家说道:“来!哥几个,抽几口,暖暖身子!”

    没想到,立刻遭到副队长的一顿痛斥:“抽什么抽,赶紧干活!”

    有较真的队长,就一定有较真的副队长。这是大家开始没有想明白的道理。

    返工的活终于干完了。

    当副队长把钢卷尺和测量锤收起的时候,人群爆发出一阵会心的微笑。“吃饭喽!”人们飞快地爬上卡车,使劲地敲打着驾驶室,里面的司机已经睡着了。“快开车,师傅!饿死了!”有人喊着。

    回到驻地后的那顿饭,吃得很快,也很香。

    可正当大家放下饭碗准备洗漱睡觉的时候,队长却又阴沉沉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看样子,他是刚开完调度会,手里还攥着一个咬了几口的馒头。那时,每天晚上都要开一次生产调度会。当队长的,白天要在工地上领着大家干活,晚上则要参加调度会,以便领取明天的任务。对此情景,大家都习惯了。

    可此时队长的出现,还是有一种“不祥”之感。

    “吃完饭啦?”队长的一声问候,更加证实了大家的担忧。因为他平时很少关心人,只要他说话稍微和蔼一点儿,接下来的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

    果然,命令下达了:“吃完了,就都到队部来,咱们开个会!”

    “妈呀!这都几点啦!还有完没完呀!”有人暗地里剁着脚。

    会议一开始,就充满火药味。

    只见队长站在中央,披着他那件油渍渍的棉工服,手里还捏着那半个馒头,声音异常严肃地说道:“现在,天太晚了,司机也睡了,咱就不去工地了。就在这里开一个现场会。”

    天哪!如果司机没睡觉的话,难道还要把我们弄到工地上去开会?我的心里不觉一紧。

    只听队长继续说道:“大家谈谈,什么叫一毫米精神?为什么我们今天会差了五毫米?”

    队长是个西北汉子,说话总是直来直去。他这么一个开场白之后,接下来的会议就简单多了。从副队长开始,接着是班长,然后是副班长,再后来就是我们干活的几个人,人人都得讲。

    “一毫米”精神,是大庆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精神的传承。源于发生在队长及师傅们身上的一个故事。

    故事情节和今天发生在工地上的事情差不多,当时也是一个水泥基础浇筑后,螺孔错位一毫米。

    当时队长的队长是从大庆过来的,抓住这件事后,就没完没了地折腾他们一个多月,三天一小讲,一周一大讲,把师傅们讲得都睡不好觉。从那以后,干活全部都手里拎着一把尺子,干一步就量一步,生怕重蹈覆辙。

    而今天,差得不是一毫米,而是五毫米。在队长看来,这问题的严重程度就像出了一场事故。

    可我的心里还是有些嘀咕:“至于吗?”

    队长好像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严厉地看着我们,说:“没错,差五毫米也能把设备的螺栓上上,可重心偏了,基础就不稳了。加上电机长年的震动,那是会影响它的寿命的,你们知道不?”

    我们沉默了。

    不管队长说得对还是不对,毕竟他比我们想得远。我们对这个“阎王”开始肃然起敬。

    这就是我在工作中遇上的第一个爱较真的人。

    这件事他整整唠叨了小半年,逢人就讲,遇事就说,就像祥林嫂似的。而且在工地上,对我们也盯得更紧了。无论是干什么活,我们在前边不停地干,他就在后面不停地量,稍微有点差池,立马叫停,返工重来。

    “阎王”这绰号,从此在我们队里就彻底叫响了。

    摊上爱较真的人,是天大的麻烦还是人生的幸运?这是我经常在回想的一个问题。对于和队长相处的那段时光,如果站在当时的角度看,那叫不堪回首。如果站在现在的角度看,那叫弥足珍贵。

    因为,在队长身上我看到了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东西,学到了石油文化里面最宝贵的精髓,那就是大庆精神。

    在这种精神里,我明白了什么叫作风,明白了作风与工作的关系。当然,也明白了作风和人的关系。

    较真,是一种作风。

    过硬的作风,从较真开始。

    较真 是一种态度

    较真,其实较的是一个人的责任心和事业感。

    一次,管理局安委会开会。在这个会上,我又一次领略了那位胡处长的较真。

    会议开始很顺利,但在进行最后一项议程时出现了问题。这项议程是研究当前在安全管理上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自然是胡处长率先发言,当然,也没有人愿意跟他争。

    只见他还是那副急匆匆的样子,操着他那特有的大嗓门对主持会议的局长说道:“局长,这季度我们有的安委会成员没去自己的承包点检查工作,你说怎么办?”

    “按制度办!”局长斩钉截铁地说。

    “根据规定,凡是少去一次的要罚一百元!”胡处长立即接过话茬。

    “那就罚呀!看谁没去?”局长环顾四周,回答得干脆利落。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胡处长站起身子,向局长伸出了一只手,说:“局长说得好!那您就先带个头吧!这季度您没去。”

    会场的空气顿时僵住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局长。局长是个老石油,刚调来时间不长。遇上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

    沉闷的空气让人有些窒息。

    有人想尽快给局长一个台阶下,就轻声在一边对胡处长说道:“下来再说吧!”

    “不行!制度就是规定,规定就得执行。局长得带头!”

    “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京剧《沙家浜》里的这句台词,在这个时候借用一下,是再恰当不过了。

    片刻之后,局长终于缓过神来。

    局长到底还是局长,一点也没表现出不满的意思。只见他一边连声说:“好!好!应该罚!”一边用手去衣服口袋里掏钱,可是掏了半天,只摸出一堆小面额的钞票,一数还不够一百元。

    局长的脸立刻涨得通红。

    按理说,这事到此也应该结束了。

    作为一个管理局的局长,管着十几万人的大企业,每天有多少事情要操劳?安全管理只是全局工作的一个点,局长带头有个认真的态度就足够了,应该见好就收。

    可这位胡大人偏不这么想。只见他几步就走到了局长的跟前,把要钱的手伸到了局长的面前。

    局长这时是彻底缴械投降了。

    他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局办主任,局办主任立刻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递了上去。

    局长赶紧说:“谢谢!这是我借你的,明天还!”

    说完,局长站了起来,把接过来的钱郑重地交给了胡处长,然后一字一顿地说道:“谢谢你了!胡处长。”

    会散了。可我坐在椅子上,久久也没离去。

    刚才的一幕使我对什么是较真有了真正的理解,也使我对“扒皮”这个称谓,有了全新的认识。

    真正的较真,是敢于向权威挑战,是无所畏惧,它是只有心底无私的人才能使用的语言。

    事实上,如今的人们,是很难理解那个年代人们在安全这个问题上的较真态度的。

    那时的安全管理,离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相当遥远。违章指挥、违规操作、明知故犯的事情时有发生,尤其是在诸如石油、石化等高危行业领域,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所以,从严管理、奖罚分明是一个通用的做法。

    因此,这时出现几个“扒皮”,其实是企业的幸事,也是广大员工的期盼。

    人们从“扒皮”身上,看到了一种态度,从这种态度,感受到了企业的责任。毕竟,大多数人都是安全工作的直接受益者。

    较真,体现的是一种责任。

    较真 是一门艺术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个“细”,其实就是较真。

    我们心里都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想要干什么,如果缺乏一种较真的劲头,恐怕什么事情都很难有好的结果。

    齐白石是享誉中外的大画家。

    他的成功,固然有他的勤奋和天赋,但他在作画上的较真态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关于齐白石的较真,有三个故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他以卖画为生的那段日子里。一天,他贴出一告示:“白石画虾,十两一只。”这时,有一个乖巧的人,拿了35两银子去向老人家购画。心想,这老头必画四只,岂不赚他半只?

    第二天,这个人打开画卷一看,画面上只有三只小虾和几株水草,不禁心中怒起。齐白石指指画,让他再仔细看看。原来在两株水草之间露出一只虾尾巴,那虾头正扎在水里觅食呢!35两银子刚好买三只半。

    真可谓:“白石卖虾,言不二价”。

    较真,较出了信誉。

    第二件事,说的是老先生作画。

    一次,他画了一幅牵牛花,上题:“百本牵牛花碗大,三年无梦到梅家。”有个叫姚华的人,看到这幅画后问:“老先生,这牵牛花可有点离奇,哪有这么大的花呀?”

    姚华讲这话本是半开玩笑的。没想到白石老人不依不饶,硬是把他拉到了梅兰芳家。

    进院一看,院子里的牵牛花朵朵娇艳,如碗口般大小,在阳光下迎风招展。姚华连忙赔罪,对老人家的精细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时,梅兰芳过来说道:“白石老师观察这牵牛花已经好几年了。他从来不画自己没有看到过的东西。”

    较真,较出了人品。

    第三件事,发生在他和另一个名人身上,那个人就是张大千。

    一次,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白石看后说:“大千此画谬矣!”

    原来画的是一只大蝉卧在柳枝上,头朝下,作欲飞状。

    后来,张大千到青城山认真观察了山上的蝉。果不其然,只见几棵大树上爬满了蝉,几乎都是头朝上。再继续看,后面树上的蝉,尽管各种姿态都有,就是没有头朝下的。

    这时,张大千想起了齐白石的话,颇为感慨。

    较真,较出了风格。

    信誉、人品、风格,这是较真较出的境界,这是齐白石作为艺术大师的风范。

    其实,像齐白石老先生这样,由于做事较真而功成名就的人在历史上有很多。

    反之,也有很多人,本来才华横溢,或者起点很高,但是由于做事马虎、粗枝大叶而功败垂成。

    当然,较真作为一种艺术,在实际生活中,其运用的方法也应该是艺术的。这和任何做事的方法一样,都要把握好分寸。

    艺术,只有在懂艺术或者喜欢艺术的人手里才是真正的艺术。

    较真 要把握火候

    较真,应该较在工作上,较在做学问上,较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如果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处处较真,那可就要出问题了。

    较真,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

    我前边讲的那位胡处长,是一位十分难得的好领导。现在,像他那样为工作铁面无私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但是,在把握这个“度上”,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到一个基层单位检查工作,发现这个单位刚刚出了一起交通事故,没有按规定上报。

    胡处长立刻决定召开现场会,总结教训,对有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

    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因为有规定,必须执行。

    同时,这也是十分难得的。因为胡处长同这个单位的“一把手”是老朋友,这个时候,给人家专门开事故现场会,一般人是很难下这个决心的。

    毕竟,这样的现场会让人很难堪。

    可是,问题却出在了这个“一把手”该不该来参加现场会的分歧上。

    按理说,主要领导应该来,毕竟是他这个单位发生的事情。但是,他说有事来不了,派领导班子里的主管领导来也无不可。

    毕竟开现场会的目的是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其他的人都悉数到场了,这会开下去也没有问题。

    可这位“扒皮”处长就是坚决不答应。

    他一连给那个老朋友打了几个电话,请他来开会,而他那位老朋友也犯了“牛”劲,就是不来。

    结果,两个人在电话里大吵起来。最后,竟然老顽童似地对骂起来。

    一场由于工作上的较真,迅速演变成了一场人际关系上的较劲,给这场安全教育的现场会降了温,也给这两位老朋友的友情蒙上了阴影。

    会虽然还是开了,但效果却大打折扣。

    事后,很多年过去了,二人还形同陌路。无论见到他们中的哪一个,一提及此事,都还愤愤不平,难以释怀。

    较真,较出了情感上的裂痕,这出乎了较真的本意,也给我们后来者敲响了警钟。

    那些老同志,出生在那个年代,较真时出点格,大家都能理解。如果是现在,我们不能把握好这个“度”的话,后果恐怕远比那个时代严重得多。

    以前,我家有个邻居,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在我家的阳台上,经常能看到小两口手挽手出双入对的身影,也经常会听到从他们房子里传出来的歌声和笑声。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一切突然消失了。直到有一天,他们两口子大打出手,人们才发现事态已一发不可收拾。

    很快,他们离婚了。

    为什么呢?后来才知道,事情的起因是源于男方手机里的一张照片。

    原来这位先生在一次朋友欢聚中喝了不少酒,之后大家一起进了歌厅。在那个年代、那种情况下,朋友在歌厅里请来几名“小姐”陪陪唱,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要命的是几个喝高了的哥们儿胡乱用手机互相拍起照来,当初也许是找乐子,也许是恶作剧,但事后别人都把照片删了,唯独这位先生忘了这茬。结果,回到家里“曝”了光。

    按理说这事是能说清楚的,但问题是他的爱人是个特爱较真的主,非要他把问题说明白不可。这样一来,他反倒说不明白了。

    对于他爱人较真的动机,大家都能理解,也许这就是爱之深恨之切吧。但对她较真的方法,许多人却不敢苟同。

    因为,她非要丈夫承认那个与他合影的人就是他的情人。

    他急忙说:那不是!而她又说:那你用什么证明她不是呢?他没辙了,便以沉默来抗争,结果她更是怒不可遏:看看!承认了吧!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这一下,性质变了。

    一方是百口难辩,一方是不依不饶。判断失误,误入歧途,又一条道跑到黑,结局也就不言而喻了。

    这是一个生活中较真的故事,也是一个让人叹息的故事。本来是美满的婚姻,却由于没有把握好“度”而分道扬镳了。

    较真是个好东西,又是个坏东西。

    好东西就一定要用好。

    如生姜,早上吃是人参,晚上吃可能就是砒霜。坏东西一定要防范,哪怕是火顶到脑门子了,也要冷静,也要掌握好分寸。

    较真,是一门艺术。

    能否把“较真”这门艺术把握好,这既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水平问题。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火候”。

    能够进退自如,游刃有余,达到张弛有度,炉火纯青,这才是大师。

    较真,较的是智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