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中行走-自命不凡 害人害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曾经有一位同事,人很聪明,喜欢读书,办事也很认真。但就是瞧不起别人,总以为自己正确,有点自以为是。

    于是,人送外号:杠头!

    一天,他爱人突然得了急症,便急忙陪着去了医院。

    经过医生的一番检查、会诊,认为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进行手术。

    术前的通知单送来了,可这位“杠头”就是不签字。

    他说,你这个医生的判断不对,我老婆不是阑尾炎,而是妇科病。根本没有必要动手术,我们不能白挨这一刀。

    几番争执,医生也气得没了辙。他爱人在那边疼得大叫,他却稳如泰山,振振有词,毫不退让。

    眼看着就要出人命了,他还在口若悬河,说他老婆这个毛病有好几年了,是典型的妇科病。据此,他还搬出了一套时髦的医学理论。

    医生们说不过他,一筹莫展。

    这时,他的大姨姐赶来了。见到这种情况,将他臭骂一顿,然后,替他签上了名字。

    手术非常成功,他爱人的危险解除了。

    可到最后,他也不认可阑尾炎的结论。气得医生把切除掉的那节阑尾拿给他看,他竟说:你们这是在糊弄人。

    大夫对他是没辙了。只是可怜了他老婆,连手术缝合的线都没有拆,就匆忙出院回了家。

    他爱人说:在医院里,跟他丢不起那个人。

    到现在,他爱人还落下了一个肚子痛的毛病。医生讲,那是术后没有恢复好的缘故。而他仍坚持说:本来就是常见的妇科病,却挨了这一刀,能管什么用?

    一个简单的阑尾手术,差一点酿成一场官司。他的自以为是,给他的爱人留下了长久的伤痛,也给医院的教学案例里留下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笑柄。

    对此,不知道这位“杠头”是否知道。

    自命不凡 是一个陷阱

    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人,自认为自己非常高明,甚至把这种感觉说成是自信。这其实是一种悲哀。因为,他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掉进了自己挖的陷阱——一个自命不凡的陷阱。

    三国时,有一个叫杨修的人,非常有才干,给曹操出过不少好主意。可就是恃才傲物,结果丢掉了性命。

    “阔门事件”是他干的第一件蠢事。

    当时,曹操叫人建造了一个花园。建好后,曹操看了一遍,没有给评语就走了,只是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个“活”字。

    众人不解其意,只有杨修看了,哈哈大笑。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已建好的门拆了修窄。事后,人们问其究竟,他自负地说:“丞相在门里写个活字,这不是嫌门修宽了吗?”大家立刻赞服。

    果然,此事受到了曹操的封赏。

    不久,曹操收到一盒酥。便在盒上写了“一合酥”几个字,放在了一旁。

    杨修见了,便把一盒酥都分给了众人,叫大家赶紧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

    曹操顿时无语,其他人则高兴得不得了。

    曹操有个毛病,就是老怕有人暗杀他。便假装说自己在梦中好杀人。一次,他果然在睡觉时杀了一个近侍,事后十分后悔,痛哭不已,并厚葬了那个侍者。

    许多人因此把曹操奉若神明。可杨修自认为只有他知道曹操心中是怎么想的,便恃着聪明对曹操讲:“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曹操听后,愣愣地看了他半天,最后什么也没有说。

    自命不凡的人,几乎都是这样:由于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所以自我感觉是愈来愈好。

    杨修已无力自拔了。

    曹操为了测试两个儿子的才干,便叫他们出城去办事。却又下密令给门吏:“不得放任何人出城。”杨修早猜透了曹操的这个心事,为了帮助曹植,就给曹植出了一个主意,说:“如有人敢阻挡你出城,便斩杀他。”

    曹植依照此计,果然成功外出。但曹操后来知道这是杨修所教后,非常恼怒。

    杨修当时的职务并不高,充其量也就是曹家的一个高参。但他在自以为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渐渐地,走进了曹家内部的权利争斗之中。杨修对自己即将面临的大祸,竟然毫无察觉。

    杨修曾经为曹植作了十几条“答教”,这是为了应付曹操对儿子考察准备的。所以,当每次曹操以军国之事问曹植时,曹植都能对答如流。

    开始曹操很是欢喜,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怀疑。加上其后,曹丕收买了曹植的左右,偷来了那些“答教”送给曹操。

    曹操见了,杀杨修之心开始萌生。

    曹操这时候的不满之情,恐怕就是傻子也能看出端倪,可就是惊不醒身在陷阱里面的梦中人。因为,杨修觉得自己做得很隐秘,很高明。

    终于爆发了鸡肋事件,他才如梦方醒。

    那时候,曹操正在为一场胶着的战役而头痛,是退兵还是不退兵?正在举棋不定时,有人进帐请示今晚的口令,曹操随口讲道:“鸡肋”。

    口令传下去了,大家都在布防,并准备明天的战斗。可杨修却叫士兵们收拾行李,准备班师。有人问他缘故,他兴冲冲地说:什么是鸡肋?是“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呀!

    事情到了这步田地,杨修的杀身之祸已是在所难免了。

    其结局正如《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寨中诸将收拾行装准备撤退的“动作”惊动了曹操,曹操知悉详情后,恼羞成怒:“汝怎敢造谣乱我军心?”

    愤怒的导火索点燃了自命不凡的炸药包。杨修终于落得了“枭首于辕门之外”的下场。

    今天看来,杨修的自命不凡是个极端的例子。但现实生活中,由于这种自命不凡而吃亏惹祸的人也确实大有人在。

    我在内蒙古工作期间,就碰到过这么一个杨姓的同志。人其实很爽快,也愿意帮助别人,可就是自高自大,认为谁也没有他强。他找别人谈话,本应该先听听对方的意见,可从头到尾就他一个人在讲。最后,对方忍无可忍地站起身,说:“谢谢你给我上的课,我走了!”

    他如果和你讨论问题,更是夸夸其谈没完没了,别人根本就插不进话。如果哪件事情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会立刻招来一顿训斥。

    可是,别人又不服他。所以,经常会听见他与别人打口水仗。时间久了,人们就送了他一个绰号,叫“杨大”。

    要是换成别人,听到这样的称呼,肯定会有所警觉,可他却很受用,觉得这是人们尊敬他。

    直到有一天,开始干部年度任职测评了。他的称职票一落千丈,名落孙山。当组织部门通知他,要另行安排工作时,他才大梦初醒。

    这就是陷阱的可怕,身在危机之中却感觉不到危机。

    自命不凡,其实是一种心理的错位。

    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筹,总会把自己的优点放大,把别人的成绩缩小。自己一时小胜,就会骄傲地说:“这是小菜一碟!”如果是别人取得了一些成果,就会讥讽:“那是侥幸,不值一提!”

    凡是自命不凡的人,身边总会聚集一些投其所好的人。这些人会为每一个自以为是的胜利而呐喊加油,会为每一个自命不凡的成果贴上追捧的标签。然而,一旦“气球”吹爆,他们立刻就会逃之夭夭,甚至落井下石。

    其实,这些人就是这个陷阱的掘井人。

    自命不凡 是人性的弱点

    有两种人,是最容易掉入自命不凡这个陷阱的。一个是性格倔强,另一个就是爱耍小聪明。

    小时候,看过猎人给猎物下套,发现其中有一个规律:对不同的猎物,下套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比如,套兔子的现场,一定要伪装好。否则,兔子一旦发现有不正常的痕迹,就会溜之大吉。

    而给狐狸下套正相反,有时还要故意在雪地上印上几串足迹。在狐狸看来,如果有人从这里走过,就不应该有什么陷阱。

    任何生物,都有着自身无法解脱的弱点。

    从古至今,大家都知道,自高自大令人讨厌,但还是常常有人在这个问题上摔跟头。

    这源于人的本性。

    倔强的人,有着倔强的本性,但他最容易走进自命不凡的误区。

    在这个世界上,要想干成一件事,没有执着和专注肯定是不行的。倔强的性格会使人不服输、不动摇,沿着既定的目标一直走下去。因此,人们往往用老黄牛来称赞那些取得非凡成绩的人。老黄牛的特点就是一个字:“犟!”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倔强的人,常常因为自以为是,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常常会因为有一些小成就,便飘飘然起来,从而不把别人当回事。

    如果再有几分资历,那就更是不得了。他会把自己的一意孤行上升到理论高度,变成思维的模板,甚至强加于人。

    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在改革开放初期,离我们企业所在地不远,有一个县的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其原因是这个县的底子太薄。可新来的书记就不信这个邪,非要改天换地不可。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所领导的县尽快富裕起来呢?他便带着一干人马来到了邻县取经。

    那个邻县隶属于另一个省,这几年发展得很快。他想听听人家是采取什么措施和办法的。可是,到那里呆了几天后,却没有什么收获。他认为,这个县领导说的同自己做的没有什么不同。

    第二天就要回去了,在告别晚宴上,这位书记急了,同那个邻县的书记大口地喝起酒来。喝得差不多了,便开口问道:“你别给我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来点真经行不?”

    那位书记酒量不大,他这一逼,也就顺势打开了话匣子。神秘地说:“其实也没什么,我就告诉你一句话:上面让你整什么,你千万别整;上面不让你整了,你赶紧整。准没错!”

    说完,见这边的书记没听懂,就又补充道:“比如,现在不是下了文件不让卖城镇户口吗?我去年就开始卖了,几千万早就到手了,要不我那开发区靠什么启动呀!”

    取经的这位书记总算听明白了。

    回来后,他立刻在全县推广卖户口。可结果并不如所愿,户口没有卖得几个钱,自己反倒因为违反政策,被调整了工作岗位。

    对此,那位自命不凡,向他面授机宜的邻县一把手,不知该作何感想。

    一时的投机取巧,只能换来一时的成功。如果因此就认为自己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果然,后来听说,那位邻县“敢作敢当”的书记,最后也终落了个丢官罢职的结局。

    买了所谓城镇户口的一些人,直到现在还上访不断,说是受骗上当了。买的户口什么用也没有,钱白花了,非要政府退款不可。害得现任书记组织一帮人来给他擦屁股。

    这两位书记都是倔强的人,都自认为自己是救世主。他们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结果都是事与愿违。

    这是令人痛心的。

    自以为聪明,是爱耍小聪明人的一个显著标签,也是在自命不凡的陷阱里最容易中枪的一种人。

    聪明人做事的成本,比别人相对较低。同样一件事,聪明人领悟快、行动快、见效也快。这本来是好事,是优势。可生活的辩证法就是这样,一旦什么事情来得痛快,那么失去它也会很容易。

    于是,聪明人常常由于爱卖弄聪明而身陷自命不凡之中。这也是人的本性使然。

    1996年秋天,我所在的公安机关抓了一名违法人员,在执行行政拘留处罚期间,又发现他有涉嫌盗窃的重大嫌疑。但由于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治安处罚的时限也马上要结束了,到时候是否放人,这让我有些犹豫。

    说实话,这个人身上有很多疑点,但就是缺乏证据。

    案子一时处于僵持状态。

    这时,突然从下面一个分处传来消息,说他们那里刚破了一起系列盗窃案,其中有一起案子可能就与这个嫌疑人有关系。我立刻兴奋起来,要求刑侦科立即提审他。

    一会儿,刑侦科的同志们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怎么啦?”我问道。

    “人,不是早就放了?”科长看着我,眼睛里充满疑惑。

    “谁放的?为什么?”我大声地质问道。看见没有人言语,我又喊了一句:“把于强找来!”

    于强是预审科长兼法制科长,是全处唯一一个学法律的大学毕业生。人很聪明,身兼两个重要职务,我很信任他。

    按照工作程序,无论是拘人还是捕人,是给予处罚还是解除处罚,他那里是一个关键的阀门。难道……

    于强来了。一看他那诚惶诚恐的样子,我立刻明白了几分。

    “为什么?”我怒吼着:“谁给你的权利?”

    “是盟公安局的徐局长来电话,说是他的什么……我也仔细看了案卷,没发现什么大问题……”他低着头,喃喃地回答道。

    “不要狡辩了。你说说,提前放人是什么程序?”我气愤地打断他的话。

    他不做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比谁都清楚。

    在公安机关的执法程序中,无论是抓人、还是放人,都是要有法律文书的,上面要有主要领导的审批签字和印章。

    而现在,人都放跑了,我这个当处长的竟然还不知道!

    这件事的结局让我很遗憾。一是那个嫌疑人从此再也没有找到。二是于强因为涉嫌滥用职权,最后不得不引咎辞职。

    多年以后,我和他偶然在另一个城市相遇,我问他:“还恨不恨我?”他非常诚恳地回答道:“一点不恨!当时是我自作聪明。如果继续发展,我可能出大事了!”

    这话他说对了。

    在那件事情上,他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这个嫌疑人早几天放出去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公安处没有自己的拘留所,人都临时羁押在市局的监所内,其进出不可能惊动我。

    他原本是想等嫌疑人的处罚期限到了,再找我签字,把手续补上。这样,事情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过去了,不会留下任何破绽。

    由此,他就卖了一个人情。

    这种事他究竟干了多少回,他和那个嫌疑人到底有什么瓜葛或交易,这些我都不知道,也没有安排细查。

    一是因为当时的整个法制环境还有些乱,不像现在这样规范、严格。二是我心里清楚,如果彻查,于强很可能被追究更大的责任。

    人已经辞职了,就算了。我有些惜才,挺聪明的一个人,办了如此糊涂的一件事,令人唏嘘不已。

    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其实不是真聪明,而是小聪明。耍小聪明使他自命不凡,自命不凡使他丢了大好的前途。

    自命不凡 往往遍体鳞伤

    人在世上,要做点事,说难,其实也不难。

    但在做一件相同的事情上,自命不凡之人的付出,实际上比其他人的付出要大得多。

    他们光鲜在脸上,吃亏则是在心里。

    李阳是我熟悉的一位老科长,先是在省级公安机关工作多年,后来辗转到我们基层。这人哪都好,就一样不好,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

    为了显摆,他竟给自己编了一个离奇的经历。说他在厅里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坐飞机,碰巧遇上了多年未见的一个老同学,是这架飞机的驾驶员。两人一见面,都高兴得不得了。那位同学把飞机调到了自动驾驶状态,二人竟弄来一瓶酒喝了起来。

    故事讲到这里,虽然已经离谱,倒也能凑合着听,毕竟现在的飞机都有自动驾驶的功能。但离奇就离奇在后面了。

    据他讲:最后,他那个同学喝醉了,飞机也要降落了,这可把他急坏了。没有办法,他只好急中生智,连忙找出飞机的说明书,以最快的速度看了一遍。然后,毅然抓起操作杆,自己把飞机降落了下来。

    显然,这是一个连傻子都不会信的故事,可他竟讲得头头是道,有滋有味。时间一长,人们都叫他“吹破天”。

    这绰号一叫响,威信立马就掉下了一大截。

    本来是个挺义气的人,以前老有人请他喝酒,可从这时候起,他的酒场就明显少了许多。到最后,他主动请别人来喝几杯,人家都不愿意来。

    一天中午,我吃过午饭去一个宿舍找人,发现那哥儿几个都缩在屋里不出来,讲话时还故意压低声音。就问他们在搞什么鬼,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去食堂吃饭。他们只好告诉我说:“老李还在屋里,门开着,不敢过去。”

    我诧异地追问:“为什么呀?”

    他们笑而不语。

    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怕李阳把他们截住去喝酒。他们说,实在是不想再听他那个“吹破天”的故事了。

    仔细一想,事情果然如此。那天我从那帮小子的宿舍里出来,确实看见李阳房间的门是大开着的。

    这间屋子在楼梯口的对面,谁要是想下楼必须从他门前过。记得,当时我快走到他房门口的时候,可能是听到了脚步声,他竟从里面迎了出来,我们俩还差一点撞个满怀。

    结果,他一看见是我,立刻满脸通红,不好意思起来。

    一个心气曾是那么高的人,此刻竟被如此疏远,这令人万分感慨。

    在现实生活里,什么情况下的人才算是最富有?是在有朋友、有人情的时候,你才最富有;什么情况下的人才感到最幸福?是在有人牵挂你、爱你的时候,你才最幸福。

    而那些自命不凡的人,要么是他瞧不起别人,要么是别人瞧不起他。所以,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

    一个孤独的人,最容易受伤。

    而且,这种伤害还会随着地位的变化不断增加。

    孔融,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人物。

    我们了解他,应该是从一本启蒙读物《三字经》开始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其实,孔融还有更为光鲜的一面。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年纪不大时,就在献帝身边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等要职,时称孔北海。他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又任太中大夫。

    孔融,是一个有资历、有政绩、有能力的大人物。

    可他有一个大毛病,就是爱显摆。这一点,从他写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来。他的文章大多是申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这本无可非议。但他在表现手法上,往往是过多地针砭时政,锋芒毕露,个性鲜明,这就令许多人不爽了。

    公元197年,发生了一件事,给孔融埋下了祸根。

    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术大言不惭地在寿春称帝,曹操很生气,想灭袁术,可一时又灭不了,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迁怒于太尉杨彪。因为,杨彪曾和袁术联姻。

    杀不了远的,就搞个近的。

    于是,曹操便诬陷杨彪,说他企图废黜天子,上奏疏请求收捕下狱,判杨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听说了这事,朝服都来不及穿,就跑到曹操跟前求情。他对曹操说:“杨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国人民都钦佩。《周书》上说,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连及,怎么能把袁术的罪归于杨公呢?”

    按理说,孔融讲的这番话是没错的,但问题是你用什么方法去讲,这里面就大有学问了。

    曹操这时正在气头上,你提什么《周书》啊?这才华卖弄得忒不是时候了。可孔融的这些话又无懈可击,合情合理。其中的意思很明确——如果你曹操这样滥杀无辜,必定大失天下人心,以后谁还愿意辅佐你呢?

    此时的曹操,虽然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无奈的是找不到杨彪的罪证。即使是严刑拷打,杨彪也死不开口。没办法,只好把杨彪放了。但对孔融的忌恨就此埋在心头。

    偏偏孔融又不识趣。

    他见曹操加害杨彪不成,竟有点得意忘形了。常常以讽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调。仿佛不这样,就显示不出自己的智商高,就显示不出自己的卓而不群。

    一次,曹操颁布了一条禁酒令,说酒会亡国,必须严禁。其实,曹操的本意是为了节约粮食,要说这在那时也不失为一种利国利民之策。可孔融不干了,跳出来反驳说,自古以来,亡国的还有女人,怎么不把女人一起禁了?

    曹操无言以对。

    此后,这位孔先生更加恃才傲物了。只要曹操哪句话说得不对,他立马跳出来,大唱反调。这让曹操极度恼火,杀孔之心渐生。

    公元208年7月,曹操指使素与孔融不合的郗虑给孔融罗织了第一个罪名,就是图谋不轨,要谋反。因为,孔融曾经扬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

    要说这罪名够大了,可曹操认为,仅此一项罪名还不够猛。于是,命令郗虑继续秘密调查。不久,郗虑又收集到孔融两大不敬不孝的言论。

    一个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祢衡互相吹嘘,祢衡赞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回赞祢衡为“颜回复生”。

    另一个是不尊孝道。闹饥荒的时候,孔融对别人说,“如果父亲不好,宁肯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让父亲饿死”。对于母亲,孔融认为: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双方就毫无关系了。

    至于孔融到底讲没讲过这些话,其实无从考证。反正你孔融自命不凡,大话连篇,有些话就是说了,你自己也未必记得住。

    于是,曹操发布了处死孔融的公告。上面写道:“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这寥寥数语的布告,充分表达出曹操的愤怒——“犹恨其晚”。

    杀你还杀晚了!

    就这样,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在街市被处以死刑,连同他的妻儿也一起被诛杀。

    孔融之死,是个历史性的悲剧。

    一个人一旦自命不凡,就一定会八方树敌。其处境也必定会四面楚歌,岌岌可危。这其中,如果你是个小人物,可能顶多是摔个跟头。可如果你是个大人物,特别是在更加自命不凡者的手下当差,轻者会丢官罢职,重者就是孔融的下场。

    不要自命不凡,这就是孔融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向后人发出的呐喊。

    自命不凡,害人害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