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准了,我小时侯大约嗜书如命吧。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我的书包就比同学们重了许多,里面最初装的是小人书,后来随着识字渐多,逐渐变成大部头的作品。记得我是上小学期间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我的一家》《林海雪原》等等。这样,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好,总是徘徊在及格与不及格之间。作为补充,我的作文却特别好,我简直成了语文代课老师的宠儿。对我来说,每一堂语文课就是一个节日。
我阅读大量的书籍是在“文革”期间。学校停课后,我和同学们一起上街举了几次拳头,便缩回家中了。其时县图书馆被抄,大量的书籍在广场上堆起烧了。趁着混乱,我脱下衣服包了好多的书回家。原来和我干这一样勾当的还有好多学生,所以我的书看完后,就拿去交换着看。这样,在几年中,我阅读了大量的书。这些书大部分是古典文学作品。除了四大名著外,还有一些二流的、三流的古典作品,例如《济公传》《五女兴唐传》之类。我的小说中有一点古典味,大约得力于这一时期的阅读吧。
高中毕业后,我到中苏边界一个荒凉的边防站服役。那里条件极为艰苦,无文化生活可言。我相信我的一部中篇小说已经准确地给你描绘了白房子边防站的全部。那五年时间我也许只读过一本书,就是苏联小说《多雪的冬天礼这本书是从边防站开巡逻车的司机的驾驶室里发现的。虽然没有书读,但我对那一段苍凉岁月充满感情与回忆。远离了物欲与尘嚣,这有助于我长期地沉酒于思考,并且用我所掌握的一点贫乏的知识试图解释人类。
我系统的阅读期是在从部队复员到一家地方小报之后。“白房子”时期,我的几首小诗有幸在《解放军文艺》刊登,这焕发了我久久被抑制的对文学的兴趣。在报社工作期间,适逢新文学十年伊始,大量的中国的和外国的文学名著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于是,我一边创作,一边阅读。
这以后,曾有三五年时间,我沉酒于苏俄文学那种忧伤的抒情气息中。我对苏俄文学自普希金之后以致今日的所有大家及其二三流作家,熟悉到如数家珍的地步。古典作家不说,现当代作家中,叶赛宁、阿赫玛托娃、巴乌斯托夫斯基、纳吉宾、阿斯塔菲耶夫、艾特玛托夫,都令我为之倾倒。后来有一天,我突然不喜欢苏俄文学了,我觉得它缺少直接和深刻。我像当年的普希金一样为英国的拜伦发了狂。从拜伦开始,我向英国文学的过去和现在两极走去,我惊奇地发现西欧的现代文学并非人们所说的那样玄而又玄,而是传统的合乎逻辑的继续而已。这时,法国文学那种轻松幽默的抒情风格吸引了我,我举手向巴尔扎克致敬。当然,我以更多的时间向那些20世纪的人们讨教写作的秘密。我同时也喜欢上了美国文学那种不拘小节的风格,我认为美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也许是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当然,拉美爆炸文学也同样令我惊异,我认为拉美文学对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写作时不要拘泥于章法,不要相信那些文学教科书之类的东西。对于日本文学,我一直认为不如印度文学那样高深莫测和源远流长,我认为自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之后,至今还没有大家出现。时至今日,在历经了这些阅读之后,我突然怀念起久久被搁置了的苏俄作家,我准备下一个时期的阅读,将重读他们,并且寻求新的理解。
我的阅读,正如我的创作一样,毫无系统可言,许多偶然的因素碰在一起,于是形成了一个一个的阅读阶段。
我认为读文学作品最好读名著,这样你才知道什么是文学的高度,才有可能向这个高度努力。倘若是你所喜欢的作家,就不妨长期地阅读他,不要去记什么读书笔记,而是在阅读期间,体味作家写作时那种情绪,并且与作家的创作情绪同步前进。我认为发现一位经典作家的缺点甚至比发现他的优点更重要。缺点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这位作家,并且告诉你应当怎样避开劣势而去发挥优势的。世间好书尚多,而我所读者,九牛一毛。在我之前,已有多少好书行世;在我之后,这些书依然故有,腐朽的却是我辈。所以趁时光尚好,案犊劳顿之余,三更灯火五更鸡,只有贪婪而读了。有时不为写作,即功利的缘故,当搜天下好书读之,不求甚解,但求片刻之乐,也是一桩美事。
我的母亲一生一字不识,上了几次扫盲班,字依旧是字,她依旧是她,每每我读到一本好书时,便为那些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惋惜。而惋惜者中竟有我的母亲,于是惋惜便成为不安。有朝一日,我有了闲暇,那时我要坐在她的膝前,拣我觉得最好的几本书为她读一读。我想:我首先要为她读的,也许是普希金的《骚站长》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