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皆有来历-百无一用是书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梵高想自杀,掏出一把火药枪,朝自己的小肚子上搂一把,人就死了。徐渭想自杀,跳到河里井里,水不沉他,想上吊,头刚塞到绳圈里,绳子就断了,人无用到连自杀都不会。梵高想做爱,从小镇上召来个站街女,做一番活塞式运动,就完事了。徐渭想做爱,可是老婆不让上炕,情急之下,操起一把小榔头,把老婆的脑袋给敲碎了,于是乎银挡人狱。

    东方和西方相比,这两个艺术家很相似。不过我今天只想说徐渭。至于梵高,留在以后再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就是徐渭说的,这是一副楹联,它还有前半句,叫“十中九人堪白眼”。世态炎.凉,晚境凄凉,他用这副对子说出。比这更寒彻刺骨的大约还有那四句诗,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满纸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青藤中。”天才者徐渭,以画名天下,以文名天下,以怀才不遇名天下,以疯癫痞顽名天下。这上面四句诗,是一幅叫作《墨葡萄》的题款,先画了一幅画自喻,又见缝插针,写上这些话。

    将近三十年前,我曾经到过徐渭的故居,那在浙江绍兴城的一个小巷里。错落的民居中,有一个小小的院落,用白色围墙围定,里面几间青砖旧屋,墙壁上爬几根青藤。那小小的大门上有一副楹联,可称是天下绝对,右手是“几间东倒西歪屋”,左手是“一个南腔北调人”。横披则是“青藤书屋”几个字。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不知是徐渭的亲笔,还是后人的仿照。

    记得那天我特意留意了一下这徐渭的旧屋的对面,因为这位稀世天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七岁时写的那副春联。他先写上“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徐家的对面住了户财主,财主见了春联心里不平衡:我家后院一片竹林怎么成了你的笔下风景。于是乎一怒之下,把后院的竹子砍了。谁知徐渭一见,笑吟吟地给这副春联各加一字,变成了“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财主见了,愈见气恼,将这片竹子林连根掘掉,心想看你这七岁蒙童再怎么写。徐渭一笑,又各填一字,于是春联变成了“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一记得那天我特意留神了一下柴门的对面,看是否有人家,看是否有竹林。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现在的对面,该是一家街办工厂了。

    南方的那些文化人,以恃才傲物而负气天下,总想折腾出一番事业,结果往往碰得头破血流。行文至此,本来是说徐渭,我突然想起那个太湖边上迷楼里居住着的柳亚子。柳先生住在迷楼里(一座简陋的三屋砖楼而已),装神弄鬼,一会儿给孙中山写信要官,叫“只叹无路请长缨”,一会儿又给毛泽东写信,献殷勤,叫“并世支那两列宁,”叫“说项依刘我大难”,理他了,用他了,就万事皆好,稍有慢待,就骂人了。

    文人的牢骚之口,最是讨人嫌的。我们的老古董《三言两拍》里说,天下最厉害的是三张口:一是媒婆的口,传遍四方;一是乞丐的口,吃遍四方;一是文人的口,骂遍四方。这是插话,这里不提。

    徐渭是一位天才,中国文人画经过徐渭的时代,提高到一个空前的精神高度。相形之下,我的一孔之见,那些后世之艺术家们,从精神层面上都还达不到他。比如董其昌,他的山水,总像一个官场高手在设一个大迷局。而郑板桥,字里行间,总透出一股腐儒酸儒穷措大的小官吏气来。吴昌硕最接近他的气质,但是他不敢走得太远,稍有出格,则又缩回到守成。齐白石文化底蕴太浅,乡里人看天下而已。林风眠中西兼融,可惜没有涉世或不敢涉世。比来比去,也许只有挟十三朝长安古都之遗风,具有激越的诗人情怀的石鲁,最接近徐渭,同时也最接近梵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