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有关美国硬实力的观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提出“软实力”理论的约瑟夫·奈认为,美国对全球的影响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军事实力和威慑能力。硬实力作为一种含蓄威胁是必需的,而且应该在必要的时候运用。硬实力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实力、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1]

    好莱坞电影提供了大量有美国自然风光的画面,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西部片中浩瀚苍茫的西部景观。

    好莱坞电影是全球普通观众感受、了解美国军事实力的重要窗口。美国军方与好莱坞的合作可追溯到1915年的《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获得西点军校的技术支持,甚至得到了内战时期真正的大炮以供拍摄。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获得者《翼》(1927年)得到陆军航空队的协拍。被称为征兵广告宣传片的《壮志凌云》(1986年)不仅有汤姆·克鲁斯的帅酷形象,更有美国海军的大力支持。两部《变形金刚》得到国防部大力支持。好莱坞军事题材中有全球影响的商业电影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单将世界化为善恶两级的,作为“我们”的美军是正义和道德的化身、世界秩序的维系者;一类将反思视角和主流价值结合,如《拯救大兵瑞恩》《父辈的旗帜》等。这些电影都非常正面地塑造了美军形象,并表现了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2]

    一 自然风光:美丽之国

    谁是第一个把America翻译成“美国”的人?查询未果。日本人将其译成“米国”。无论“美”还是“米”,在我看来都包含人们对这个大洋彼岸国家的向往和美好想象。我去美国之前,曾经和一个跟团队去美国考察的年近花甲的老大哥说起访美之事。他在我的印象中,一向沉稳,然而说起他的半个月美国之旅,他就不淡定了:“原来我看见美国代表团来北京参加奥运会竟然戴口罩,我很生气,想着怎么这么看不上中国,不是歧视吗?到了美国发现人家不是故意的,可能真的不适应北京的空气,美国的空气真是太好了!”即便有这样的铺垫,我对于美国的自然风光仍然没有太多的兴趣与期待:美又怎样?还不是大自然赋予的,或者只能说明先辈们有远见,占山(地、海)为王。我更感兴趣的是它的人文、科技、社会等一系列让全球其他国家的公民羡慕的东西。

    特洛伊大学在美国4000所左右的大学中籍籍无名。校园里却有成片两人合围的大树,有春天倒映鲜花、夏天倒映葱茏、秋冬倒映黄叶的池塘。访学楼建在池塘边。池塘里有鸭子、鱼游泳,乌龟在岸边慢悠悠地爬行,有时又漂在水面来个日光浴。我后来到过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校园之大与美世界闻名,比起来,哥伦比亚大学就不大了。特洛伊大学校园虽然不大,但也算很漂亮了。我在纽约专门去近些年名气很响的纽约电影学院一探究竟,没想到其规模就和中国国内培训机构差不多,在曼哈顿下城租了一栋写字楼的几层,也引得全世界多国的电影爱好者前来。同在美国访问的朋友来特洛伊大学串门,表示特洛伊大学校园算非常不错了,好歹能拍出相当漂亮的照片,他所在的佐治亚州立大学比特洛伊大学名气大多了,但根本称不上校园,就几栋楼房。虽然美国地大,但校园所占地有限,估计这和很多学校为私立机构有关,不会有国内大学作为事业单位用地的价格倾斜。这样看来,出现在中国留学中介机构网站上的诸如“美国大学校园面积之大超乎想象”这样的标题及文章列举的几所大学难免以偏概全,多半是为了拉生意打广告。[3]据特洛伊大学的老师介绍,多数中小学没有室外运动场,只有幼儿园才有,这更是出乎我的意料。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成为很多外国人留学的首选靠的是教育软实力。

    我开始以为校园的景致一定比外面的美。后来搭车去就近的州府城市,一路上全是大片草地、树林。草地多半用栅栏围起来,朋友告诉我那都是地有所属,围起来就是属于某一个人,偶尔有牛、马在草地上悠闲地甩着尾巴吃草。这个州是农业州,历来以种棉花出名,但我到过的所有地方都没有看到一分一厘按中国人的常识可以称为庄稼地的地方。我坐飞机从南部到西海岸,坐汽车从南部到东海岸,所有到过的地方都没有看到粮食种植。我实在是好奇:传统农业州都看不到粮食种植,美国人的粮仓在哪里?通过一些查询和聊天大概知道一点,美国地广人稀,且优质土地很多,三分之一不到的土地种植就能满足全国人民消费还能出口,土地保持原始状态是为了保持地力,政府会让农民将土地荒芜着,并给予补贴。这种情况在我们这样来自石坷垃里也能折腾出粮食的国家的外国人看来,又是羡慕又是惋惜。土地是美国重要的战略储备,政府宁肯荒地也不愿意将土地的潜能短期发掘殆尽——以多出粮食低价卖给甚至送给那些吃不饱的国家。事实上美国官方增加或减少粮食产量都是为了主导全球粮食价格,保持美国的利益。这样的认知加深了我对美国的爱恨交加,爱那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土地,不喜其背后的政治伎俩。

    一方面,政府在政策上鼓励农民短期或长期休耕一部分土地,短期休耕是为了控制产量,解决农产品生产过剩的问题;长期休耕主要是为了保护水土资源。[4]

    中国是一个半内陆国家,大部分人对于海洋是陌生的。美国地跨大西洋、太平洋,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旅居美国,感受其海洋文化不容错过,令我心潮澎湃的海洋短旅在洛杉矶。我上了赏鲸船——一种小小的双层船,随着船渐行渐远,密集的建筑群成为背景,前方海面越来越宽,让人感觉到大海的波澜壮阔。这是阳光明媚的一天,小船开始向远方航行,风浪越来越大,到后来船的起伏有几米高,人群不时发出因突然失重带来的惊呼。邂逅鲸鱼的时机不是每次出海都有,那天最终没有看到海洋世界最大的哺乳动物,但碰到了一群又一群的海豚、随波逐浪姿势销魂的海狮。我之前只到过厦门海滩,没有到达过深海,此次小船的旅行虽然走得仍然不远,但和海洋生物如此亲密接触让我满心欣喜,看见“无风三尺浪”的蓝莹莹的海面,心中的恐惧也是有的,也愈加佩服那些独自扬帆远航的勇士。

    另一次动人之旅发生在佛罗里达州的巴拿马城市海滩。这是一片隶属于墨西哥湾、大西洋海域,基本处于原始状态的海滩,没有开辟海滨浴场,水很深,黑洞洞的像是能把人吸进去。我随着一帮美国学生来到这里,他们是为进行团队的宗教活动,我则是想趁这个机会一睹美景。一大早,所有人来到沙滩,围成一个大圆圈,要举行圣餐仪式,带队的B老师将象征着肉身的小硬面包片和象征血的红色饮料分给每个信徒。我不是信徒,没有接这些东西。气氛很肃穆,仪式很安静,只听到海浪拍打着沙滩。仪式即将完成时,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天空很高远,彩虹是一座大大的七彩桥,倒映在几乎是墨黑的海平面上,形成一个圆环,沙滩上的人也围成一道圆,每个人都穿着头一天晚上发的淡绿色T恤,如果从远处看,我们就好像是站在七彩的圆环中间鲜绿的小圆圈,极其美丽。仪式又增强了这一刻的神圣感。人群中也包括那位拿着盲棍行走在校园的音乐工业专业的男学生约书亚,他的位置恰在我的对面。我看见彩虹映照在他年轻的脸庞上,他长期没有办法睁开处于微闭状态的眼睛仿佛就快要睁开。让人想起了《圣经》中基督所行的神迹——使瞎子开眼、死者复活,很多电影电视剧将基督显灵化成可观感的场面,让我也期待一种幻觉成真:彩虹抚摸约书亚的脸,有个声音在告诉他:“张开眼睛,你行的!”然后他就走出了二十余载的灰霾视界。B老师先前看过天气预报还是巧合?据我所知,没有天气预报能告诉你彩虹出现的方位、大小和准确时间。我还到过据说比夏威夷沙滩还要美的Destin沙滩。跟随旅行大巴在加州一号公路驶过,对那一片的海边景致也算有个大致了解。我在美国期间也耳闻相邻的佛罗里达飓风,实在佩服那些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世界上面积分别为第一和第二的海岸边上的人,他们该有多么丰富的经验来对待飓风啊!

    美丽的景色还要有各种动物才真正有灵气,很多中国人对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人少地广的发达国家深表羡慕,就是因为能在欣赏风景时与动物亲密接触。特洛伊大学有很多只松鼠,访学楼前面的大树上更多,每天晨跑、傍晚散步的时候,都有松鼠迎来送往。有一天早上,我打开房门,看见一只美丽的小鹿站在门口的大路边,这只梅花鹿呈棕黄色,但身上没有明显的梅花。它大概是迷路了,不知道怎么找到同伴或者家,在路边辗转多次,最后可能想明白了,路上开往校园的车辆又多起来了,小鹿左等右等终于得空钻过去,很快就消失在小树林里。我去距离特洛伊大学半小时车程的另外一个镇上的路上,碰到了一只鹿死在地上,应该是被过路的车撞死的。朋友说,估计是鹿突然冲出来,司机来不及刹车,就造成这样的结局,估计车辆和司机没有事。在美国的乡村公路开车,要注意山林里突然钻出来的动物,如果在高速行驶时遇上了,对于动物和驾车人,都不安全。很多到过国外的中国人回国都笑谈,看到路上奔跑的各种野物时心里和嘴里都痒痒:这么好的美味怎么不动手啊!中餐食材来源广泛,许多中国人对食物百无禁忌,眼中的动物分为两种:能吃的、不能吃的。特洛伊大学湖边,我在深夜碰见几个中国学生在钓鱼,白天是不让钓的,同楼的访问学者也说之前有人钓起来红烧、糖醋、清蒸。我听了很是无语,还好白天大家有所顾忌,而愿意加夜班钓鱼者毕竟不多。

    一位访问学者为提高英语,更好了解美国文化,就去听美国人讲《圣经》,回来说:清教徒认为,上帝把最好的一片土地留给他们了,美国人对于国土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心存感激。地广人稀的美国,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千姿百态的景观,从世界文明的大峡谷、黄石公园,到一条无名的小溪、小径,都体现了大自然对这个国家的慷慨,而美国人对这些资源的态度,也表现了他们对于自然馈赠的珍惜。这样才是真的天人合一,但这也是经济与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才可能有的实力与自觉。美国也有过以向大自然过度索取为代价的高耗能工业高歌猛进的年代,滚滚浓烟排向天幕,黑黑废水流向江河,一个普通的美国人有足够自觉的环保意识是多年以后的事情。最近几年,中国国内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环保意识也大为增强并有相应的行动。在差距不大的国土面积上,一个超过十三亿人口的国家和一个不足三亿人口的国家相比,环保管理难度有天壤之别。而决定中国漫长环保征程最后效果的,是相关组织艰难的管理过程和每一个中国人对自己、对子孙后代有多少责任心与爱心。

    二 在民间感受美国军事

    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军事实力世人皆知。我以一个普通文科学者的身份前往美国,本以为自己与军事有十分遥远的距离,结果发现即使一个专业距离遥远的外国人,如果有心,也能捕捉到和美国军事相关的信息。

    刚到特洛伊大学,就发现在校园各种位置上形式各异的征兵广告,有标语、纸质广告,有的写在公共通道上,有的在教学楼的公共张贴栏上,有的和校报一起放在免费发放点。特洛伊镇中心最大的电子广告牌,也时不时播放征兵宣传。这些见闻合起来给我这样一个印象:老美征兵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校园里时常遇到着军装者,教室、图书馆、食堂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笔者刚开始不清楚这些人是军人来学习,还是在校生毕业了准备去军队——类似于中国大学的国防生。问了一下后得知大致两者都有,但类似国防生的学生更多,毕业后他们要去部队服役。校园网上辟有“军事学生”专版,传达各种政策,利于这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每年11月11日是美国的退伍军人节,这一天上午11点阿灵顿国家公墓准时奏响哀乐,市民自发前来献上花圈,退伍老兵再次穿上军装,在露天剧场列队游行;曼哈顿最繁华的第五大道举行退伍军人日游行。“曾是一名大兵”是一个普通美国人终身的财富与荣耀。媒体报道,美国退伍军人曾经是“穿着破军装的流浪者”,现在享受着世界一流的福利待遇。奥巴马2009年在演说中说:“我们对所有服役军人都有所亏欠。”军人在部队、退役后本人或子女都享受相当程度的补贴。我参观了位于洛杉矶长滩市的爱荷华战列舰以及位于圣地亚哥的中途岛号航空母舰,舰上均有当年服役于此的老兵,他们和舰本身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游客可以和他们合影,问他们问题,只是老人们对曾经的经历都很骄傲,一不小心就口若悬河,游客会陷入不尊重地离开还是坐立不安地等待的两难选择,所以有经验者就尽量不和他们开始对话。

    1973年,美国终结了33年的征兵制,转为志愿兵役制。[5]众多的新闻媒体报道美国公民不愿意参军,兵源不足是美国军队一个头疼的问题。[6]有个熟悉的美国女孩告诉我,她的叔叔、爸爸都在海军服役过,叔叔现在身体不大好,在她看来,当兵是非常大的牺牲。我问她如果薪水很高是否愿意去部队,她坚决摇头。和61岁的教授导师S先生聊起这个话题,他不认为美国公民都不愿意参军,他提到自己几个朋友的孩子都在军队。S先生的话未必全经得起细查,从和他相处下来的经验来看,他是比较在乎建构我对美国的正面印象的。美国军队和美国社会一样是一个种族大熔炉,各种宗教组织的存在体现了军队对军人不同信仰的尊重。官方自然要宣传不同种族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保卫美利坚合众国。美国总统竞选期间,特朗普到美军海外军事基地看望士兵,希拉里团队则采取“树典型”的方式,在投票前的十余天里,多次提及男性穆斯林Khizr Khan的美国穆斯林儿子在伊拉克战争中牺牲了,从而表现对不同种族的人为这个国家奉献生命和热血的赞美,尽管有人认为此策略为竞选赢得负分,但仍然可以表明军队种族平等政策的重要性。

    关于外国人被允许参加美国军队的相关规定,我没有找到权威的佐证材料,军队相关政策也时时变换。我认识的中国留学生中,有一个学生某天很沮丧地谈起半年前分手的女友:“我让她不要着急,慢慢来,绿卡、公民身份会解决的,她等不及,非要参军!”我才知道身边就有外国学生参加美国军队。参军对于那些志在无论如何也不回国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条获得美国人身份的捷径,在特洛伊大学就读的来自较小国家的留学生更愿意作此选择,但媒体挖出的美国军队时不时暴出的种族歧视丑闻让人担心军队生活是否真的那么好。遥想未来,如果有一天,美国和你的祖籍国发生战争,你真的可以不用考虑那是你出生的、很多亲人朋友仍然生活于斯的地方吗?中国人在美国参军的具体人数我没有查到,但少数人已经将自己这份独特的经历形诸文字并在受众中得到较大的反响,如亲历者罗雪所著的《我在美国航母当大兵》、亲历者刘志宏口述的《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7]后一本被很多人当成一本励志著作,或者当作进入美国提前了解美国而读的书目。

    在众多的媒体报道中,美国军队不干涉国内事务。在我看来,仪式性的事务还是常常有军人的身影。特洛伊大学每年举办一次印第安文化节。2016年度的印第安文化节持续了两天,主要内容为印第安文化艺术展演、印第安小商品交易。第一天的开幕式上,有鸣枪宣布表演开始的仪式,六名男性对天鸣枪,从所穿服装看不出他们的身份,等他们下来,得知均为军人,其中最年轻的一个为现役,他已经协助参加类似印第安文化节好几次,他的妻子有印第安血统,正在人群中跳舞,虽然看上去和周围的印第安人长得很不一样。年轻的军官鸣枪完毕,又去跳了一下传统舞蹈,参与整个流程游刃有余。我想他应该是把任务、爱好、照顾家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了。在舞台的旁边,竖着一幅标语:“支持美国军队”,应该所有印第安人居住地或活动区域均有这样的标语表明他们的立场,毕竟多年前,印第安人的军队和美国以白人为主的官方军队打得你死我活。特洛伊镇每年一度隆重的校友返校日,五彩缤纷的游行队伍中,自然也少不了军队的影子,只是军乐队在各种声响和夺人眼球的表演中,并不突出。

    在纽约的感恩节大游行中,美国最驰名世界的军事培养机构西点军校的军乐队也现身了。他们在队伍中不是最帅气的,也非技艺最高超的,没有任何出彩之处,很平淡地就过去了,如果不是对西点军校特别好奇的话,很容易就忽视了。西点军校军乐队出现在游行队伍中,不知道是因为其地处纽约的便利,还是因其作为美国最负盛名的军事院校而被特邀出席。感恩节大游行是由企业梅西百货发起的,直到今天梅西百货仍然是游行的主角,西点军校的参与在我看来,体现了游行有一定的官方背景,更表现了美国军方对民间活动的支持。美国军方对美国民间活动的参与例子很多,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用圣诞老人追踪系统为全球小朋友们提供圣诞老人定位的传统就是其中有代表性和全球效应的活动。

    美军在世界各地的新闻报道使美军给外国人的印象多是强大甚于冷漠。我参加了前往圣地亚哥的华人旅行团。旅行大巴上,来自沈阳的导游介绍驻守在圣地亚哥军港的太平洋第三舰队时,言语间尽是溢美之词,车内的华人深以为然,如同多数时候我们对美国的态度:不喜欢,但很多方面不得不服气。我以为圣地亚哥的军用设施和民用、观光旅游设施会以铁丝网或其他设备分开。没想到现役军舰就和商船、旅游水上工具相邻停放,如果不是有海军现役军人巡逻,游人根本感觉不到身处一个停靠着很多现役军舰的港口。我想起国内军事机构,一般在较远地方就标明“军事重地 严禁入内”或者“严禁靠近”。近两年媒体报道普通中国人,在距离较远的地方拍摄某些军方设施可能就构成了泄露国家秘密罪,这种高度警惕行为到底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够自信还是为防微杜渐?

    我在特洛伊大学偶遇一个在几十公里之外的空军军事基地学习的巴基斯坦裔军人,他闲来无事来特洛伊大学逛逛。特洛伊大学经常遇到现役军人,他们之中除了一些是已经参军或准备参军的本校校友及校友的战友,其他主要是到大学来偶遇学生妹的小伙子。在距离特洛伊大学几十公里的蒙哥马利大型超市停车场,我遇到过一对看上去像夫妇的军人,小两口大包小包地往后备厢装各种生活用品,和一般的夫妻无异。

    美国军事到底怎样?如果你希望得到一个直观明确的答案,我无法给出。我以为,美国军队和全世界任何国家的武装力量一样,作为国家机器一部分,都有对外、对内之分。在中国民间,大家对于美国军队的印象通常是全世界最先进、牢固,有时又是最不近人情、仗势欺人的国家机器组成部分;而在美国民间,它通过个体的军人,通过各种缝隙,丝丝缕缕渗透进百姓生活,是组成这个国家千百种成分中的一种。

    美国人对自己国家、对自己的美国身份总体上是十分自豪的,当然也可能因为在我这样一个外国人面前,他们故意如此表现。同时,正如在中国国内看到的很多媒体报道的,大多数美国人缺少中国人对政治的天生的热情。他们认为,与其把时间花在了解美国又将向哪里出兵上,不如多到现场观看几场美式橄榄球比赛。

    注释

    [1]阮宗泽:《软实力与硬实力》,。

    [2]詹庆生:《好莱坞影视与美军软实力传播》,《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3]如《美国大学校园面积之大超乎想象》,。

    [4]田耀、孙倩倩:《美国土地政策演变及对资源保护的启示》,《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年第2期。

    [5]〔美〕贝丝·贝利:《劳动力、市场与美国的志愿兵役制》,田雷、王丽琼、王希译,《美国研究》2017年第3期。

    [6]参见于时语《征兵危机缠绕美国》,《南风窗》2005年第10期;于时语《美国绿卡和俄罗斯轮盘赌》,《南风窗》2006年第17期。

    [7]罗雪:《我在美国航母当大兵》,现代出版社,2013;飞行电熨斗:《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